收藏 分销(赏)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4.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783771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霍邱二中2015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2题,共44分)1.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道:“制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材料中所包含的政治制度是()A皇帝制度与世袭制 B宗法制与郡县制C皇权专制与分封制 D世袭制与中央集权制2.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和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都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甚至将它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科举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受董仲舒影响,弘扬儒学需要 B抑制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C推行文官制度,防范武将专权 D深受理学影响,强化君主专制3唐时宰相李绛说:“

2、人臣死生,系人主喜怒,敢发口谏者有几?就有谏者,皆昼度夜思,朝删暮减,比得上达,什无二三。”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A唐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君主残暴使朝中大臣不敢进谏C唐朝没有群臣上谏的规定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4某史籍载:“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据所学知识可断定该记载出自()A汉书 B旧唐书C宋史 D清史稿5.古罗马的民法大全规定“宁可漏网一千,不可枉屈一人”,这反映了罗马法()A调解所有人的矛盾以维护统治 B主张重罪轻罚C塑造了西方的宽容精神 D包含理性、证据、自由等自然法的精神6.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

3、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个帝国首相(宰相)。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科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生存。”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 )A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 B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 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7. “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提名了5位自己信任的最高法院法官,并被批准。人们称新法院为罗斯福法院。它在解释宪法时既深刻又迅速,它扫除一切关于新的社会与经济立法是否合乎宪法的怀疑。”这个“罗斯福法院”( )A是罗斯福总统违反宪法的产物 B是罗斯福总统操纵司法权的结果C有利于罗斯福新

4、政的实施 D虽违宪,但有利于实施罗斯福新政8.1830年,在英国只有少数的成年男性拥有选举权,而拥有被选举权的人则更少。后来,英国进行了多次议会改革,逐渐完善了议会制度。直到1969年,英国才规定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论男女,都可以参加下院选举。下列对这一历史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有( )议会制度逐步走向完善 经济发展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有利于政党政治的发展 享有民主权利的人数逐渐增多A B C D9.193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合作宣言中郑重承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这突出说明了当时中国共产党()A. 放弃了自

5、身的奋斗目标 B. 改变了对国民党的认识C. 以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 D. 实现了与国民党的合作10.据台湾联合报报道:钓鱼台早在1373年即由杨栽所发现,并远在15世纪初,明朝时所著顺风相送一书中,就首度出现“钓鱼屿”一词。而此后日本著名的海防论者林子平在1785年出版的三国通览图说基于事实,将钓鱼台列屿明确标明属中国领土。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早在明代的文献中就可以找到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依据B.在近代以前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成为中日双方的共识C.钓鱼岛的主权归属在明代就有了争议D.材料中的文献可作为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历史依据之一11下面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英国工人生活费和工资

6、指数。这种变化导致()年代1769177817791788178917981799180818091818名义工资818694114114生活费728597137159实际工资112101988372A.人们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精神苦闷彷徨B社会购买力大幅度增长扩大了国内市场,工人生活水平同比提高C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暴力冲突持续不断D生产力水平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综合国力被美国与德国赶超12.1957年4月,毛泽东公开表示了中国共产党准备和台湾国民党进行第三次合作的意愿。1979年1月30日,邓小平访问美国期间在向美参、众两院议员解释中国政府对台湾的方针时说:

7、“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这说明1979年前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A坚持和平方式解决,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B通过国共两党谈判,实现第三次合作C主张武力解决,但不放弃和平解决的努力 D坚持和平统一,不主张使用武力解决13.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表明日本的企图是()A确立欧、美、日三足鼎立国际格局 B谋求成为政治大国C不愿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D与欧美进行军事抗衡14.中央电视台在

8、探索发现栏目中曾播出“徽商之儒商”节目。节目中说“徽商一个明显的特点是群贾而好儒贾儒结合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清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由此可以推断徽商的“贾儒结合”实质是()A近代商业和传统文化的结合 B传统文化与近代经济的结合C传统商业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结合 D旧式商贾与权贵的钱权结合15清同光年间人欧阳昱在见闻琐录中记述:“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商定而后答价,丝毫不能增,倘居奇不卖,欲昂其值以俟,则逾七日减十之一,再逾七日减十之二,又逾七日减十之三;俟愈久,价愈减”这主要表明( ) A外国人高价购买中国茶叶 B外国人操纵中国茶叶价格 C中国茶叶深受外国人喜

9、爱 D中国茶叶商人内部不团结16. 五口通商后,福建武夷山的特产茶叶行销海外,山民纷纷伐木铲草种茶,使得“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但“外洋印度产茶日多,(武夷茶)行销日滞”,又因外商控制了价格,最终武夷“市疲山败”。这说明了()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武夷山茶叶失去海外市场 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 生态环境被破坏 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A. B. C. D.17.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指出:“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

10、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这项变革倡导了( )A自由的观念 B平等的观念 C博爱的观念 D互助的观念18. 右图为上海造币厂2004年铸造的上海铁路博物馆纪念章,图案为130多年前淞沪铁路上运行的“先导号”机车。选择此图案是为了纪念( )A.中国出现的第一条铁路 B.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C.中国近代铁路网基本格局奠定 D.中国铁路营运里程跃居亚洲第一位19. 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

11、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20有人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其主要依据应该是( )A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获得重大突破C确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始形成21. 20世纪30年代,美国成立了著名的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工程,包括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美国政府建立这一工程的直接目的是 ()A. 促进经济可持

12、续发展 B. 发展农业,摆脱危机C. 兴修水利,保护环境 D. 以工代赈,拉动就业22.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签署农业调整法,该法出台后,有1 000多万亩棉花田被铲掉,另外还屠宰了22万头母猪和600多万头小猪。实行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A. 提高美国消费能力以促进市场恢复 B. 增强美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C. 保障美国农民的权益,以缓和阶级矛盾 D.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稳定农产品的价格二,非选择题(第23题18分,第24题18分,第25题20分,共56分) 23.外交是内政的外延,它牵涉到国家的安全与国家的生存。现今世界连成一体,成功的外交能把本国很好地融入到这个整体中

13、,从而使自身的形象和利益最大化。下列材料反映了中国数百年来外交的风雨历程,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止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摘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 材料二:进入新的世纪,中国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参与到反恐、防扩散、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的讨论和解决中,人们越来越频繁地使用“负责任的大国”来界定中国在国际上的角色。 材料三:温家宝总理

14、说:“我们要走一条和一些大国不一样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和平崛起的道路。这是中国在总结世界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和根据中国的现实情况作出的理性选择。” 新华网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2分)(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为国际社会“负责任大国”的主要外交活动。(6分) (3)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构建和谐世界是中国外交战略思想的发展与创新。请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为什么要走和平崛起的道路?(6分)(4)纵观中国百年来外交的风雨历程,你可得到什么认识或启示?(4分)24.(18分) 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材料一: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材料二: 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材料三: 婚姻不是件私事;在任

16、何地方一个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个配偶,没有不经过一番社会规定的手续。费孝通生育制度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6分)(3)据材料一、三,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分别是什么?(4分)我们应如何全面认识这一问题?(2分)25.仔细阅读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主要表现在,国家提供巨额科研经费,组织大规模的科研活动,将其成果无偿地提供给全国使用,如美国对发展原子

17、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到1970年共计达175亿美元;宇航工业从60年代末起,每年耗费50多亿美元。二十世纪的世界历史材料二:(联邦德国)经济部长艾哈德实施“社会市场经济”,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自由竞争。艾哈德认为必须通过竞争发挥个人和企业的作用。(2)国家的干预主要是采取符合市场规律的手段,通过货币、信贷、财政、税收和外贸政策进行总体调节。(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以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公平。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材料三:日本政府为经济开发提供了各种计划和情报等项服务。1956年日本政府制订经济自立五年计划,1960年池田勇人内阁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960年6月24日,日本政府发表

18、贸易汇兑自由化计划大纲。王斯德、钱洪世界当代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措施。(2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政策的特点。(6分)(3)比较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联邦德国的经济政策侧重点。对此有何认识?(6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的经济政策有何共同之处?其实质是什么?(6分)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 ABDCDBCDCCA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CBDBDBABCDD

19、23(18分)(1)特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2分)(2)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或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或2001年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或2001年组织成立并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等。(6分) (3)近代中国饱受列强的侵略和欺凌之苦;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6分)(4)启示: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发展强大,坚持独立自主,对外开放,走和平崛起的道路,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0、4分)24.(18分) (1)变化: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 (2分)(2)经济基础:从传统小农经济到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家庭关系:从传统纲常伦理(父为子纲)到家庭成员的平等自由; 社会条件:社会制度的变革(新中国的成立);社团组织(家庭妇联)的支持;法律保障(新婚姻法的颁布)。(10分)(3)视角:历史考察;社会关系考察(4分)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当事人越来越只有,但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婚姻自由总是相对的。(2分)(言之有理即可)25.(20分)(1)措施:利用国家力量发展高科技。(2分)(2)特点:将市场经济、国家干预、社会保障三者结合起来。(6分)(3)侧重点:日本政府侧重对经济的计划指导,联邦德国侧重市场调节。认识:依据国情制定经济政策。(6分)(4)共同之处: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或采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质:资本主义的自我完善(生产关系的调整)。(6分)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