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广东省河源市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八年级(下)第7周周清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4’×8=32’)
1.在1标准大气压下,大气对成年人手掌的压力最接近于( )
A.1N B.10N C.100N D.1000N
2.在烧杯内装有适量的水,把一木块慢慢放入水中,水未溢出.在这过程中,水对烧杯底的压强变化情况是(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3.下列现象中,不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是( )
A.使用离心式水泵抽水
B.玻璃制造厂使用橡皮碗吸提搬运平板玻璃
C.用打气筒往自行车胎内打气
D.注射器活塞向外拉,将药液吸入针筒
4.如图所示,当试管从倾斜放置到竖直放置的过程中,水对试管底部的压强( )
A.变大 B.不变 C.变小 D.无法确定
5.小华想用空易拉罐来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下列操作能达到目的是( )
A.用手捏易拉罐,易拉罐变瘪
B.将密封易拉罐置于深水中,易拉罐变瘪
C.让易拉罐从高处下落撞击地面,易拉罐变瘪
D.用注射器抽取密封易拉罐中的空气,易拉罐变瘪
6.关于托里拆利实验,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玻璃管内径越大,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越小
B.往水银槽内多倒些水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增大
C.玻璃管倾斜,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不变,水银柱变长
D.玻璃管内顶部进入一些空气,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不变
7.在桌面上放着四个底面积不同的容器A、B、C、D都装有高度相同的同种液体,如图所示,则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关系为( )
A.Pa>Pb>Pc>Pd
B.Pa=Pb=Pc=Pd
C.Pa<Pb<Pc<Pd
D.由于底面积不同所以无法判断
8.一密封的圆台形容器,其横截面如图所示,内装一定质量的水,若把它倒置,则水对容器底面的作用情况是( )
A.压强减小,压力增大 B.压强减小,压力减小
C.压强增大,压力增大 D.压强增大,压力减小
二、填空题(3’×20=60’)
9.著名的_______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_______实验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该实验中管内水银柱上方为_______;物理学把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叫做1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_______Pa;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越_______.
10.小红在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时,利用到了玻璃管和橡皮膜完成如图两个实验,如图1能说明_______,图2能说明_______.
11.登山运动员在向高峰攀登时会出现“高原反应”,这除了高原缺氧、寒冷之外,还因为那里的大气压强比平原地区_______得多(选填“大”或“小”).在高原上用普通锅难以煮熟食物,是因为普通锅的密封性能较差,锅内气压受外界大气压影响,使得水的沸点_______100℃(选填“高于”或“低于”).
12.一根有刻度的细玻璃管两端开口,通过橡皮塞插入装有红色溶液的玻璃瓶,制成一个简易气压计,如图所示,细玻璃管内的液柱是由于瓶内的气压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瓶外的大气压而形成的.把气压计从山下拿到山上,细玻璃管内的液柱_______,如果将瓶内装满液体,那么就成了一个简易的_______.
13.高压锅其优点是很容易将食物煮熟煮烂,但是食物煮好后,即使断开电源很长时间也无法打开锅盖,为了能尽快开锅进食,可以稍稍打开顶部的减压阀,这时可以听到内部又沸腾了,这是因为内部液体上方的气压减小,导致液体的沸点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但这种做法很不安全,所以最好的做法应该是_______.
14.如图所示,小琪想估测大气压的大小,她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A.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这就是大气对吸盘的压力;
B.将蘸水的塑料挂衣钩的吸盘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挤压吸盘;
C.用弹簧测力计钩着挂钩缓慢向上拉,直到吸盘脱离玻璃板面;
D.量出吸盘与玻璃板接触面的直径:计算出吸盘与玻璃板的接触面积为S;
E.根据相关原理,计算出大气压的大小p.
(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蘸水的目的是_______
(2)小琪由于疏忽,将前三项的顺序写颠倒了,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
(3)如果实验中小琪所用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5N,吸盘与玻璃板的接触面积是10cm2,她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测出大气压的大小(设大气压约为1.0×105Pa);
(4)小琪通过实验测出的大气压值比用气压计测出的值小,请写出一条可能的原因_______.
三、计算题(8’)
15.如图所示是三峡水库大坝,水库大坝高185m:
(1)工程师为什么要把拦河大坝设计成下宽上窄的形状?
(2)当水库水位为175米时,坝底受的压强是多大?
(3)距水底125m处有一条鱼(A点位置)在嬉戏,该鱼受到水的压强有多大?(g=10N/kg)
2015-2016学年广东省河源市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八年级(下)第7周周清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4’×8=32’)
1.在1标准大气压下,大气对成年人手掌的压力最接近于( )
A.1N B.10N C.100N D.1000N
【考点】压强;大气压强的存在.
【分析】估计手掌的长和宽,计算面积,利用F=pS计算.
【解答】解:通常情况下,大气压强是1.0×105Pa,一只手掌的长18cm,宽10cm,面积约为180cm2,即0.018m2,
∵p=,
∴一只手掌的上表面受到的大气压:
力F=pS=1.0×l05Pa×0.018m2=1800N,最接近于1000N;
故选D.
2.在烧杯内装有适量的水,把一木块慢慢放入水中,水未溢出.在这过程中,水对烧杯底的压强变化情况是(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考点】压强大小比较.
【分析】先确定放入木块后水深的变化,再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判断水对烧杯底的压强的变化.
【解答】解:烧杯中装有适量的水,把一木块慢慢放入水中,水未溢出,木块排开的水没有溢出烧杯外,所以烧杯内水深h会变深,即h变大,由p=ρgh可知水对烧杯底的压强增大.
故选A
3.下列现象中,不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是( )
A.使用离心式水泵抽水
B.玻璃制造厂使用橡皮碗吸提搬运平板玻璃
C.用打气筒往自行车胎内打气
D.注射器活塞向外拉,将药液吸入针筒
【考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分析】大气压的利用一般都是内外压强不同,然后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产生了某种效果.
【解答】解:A、离心式抽水机抽水,通过叶轮转动使抽水机内水面上方的气压减小,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上来,利用了大气压,故A不符合题意;
B、吸盘能吸住大块的玻璃,是把吸盘内的空气排出,大气压就把吸盘紧压在了玻璃上.故B不符合题意;
C、用力压打气筒的活塞,是人的推力把气充进轮胎中,与大气压无关,故C符合题意;
D、吸取药液时,将针口插入药液后,向外拔活塞,使管内的气体体积增大,气压减小,药液就被管外的大气压压进管内,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如图所示,当试管从倾斜放置到竖直放置的过程中,水对试管底部的压强( )
A.变大 B.不变 C.变小 D.无法确定
【考点】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分析】本题需要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进行分析.判断水对试管底部的压强变不变,就看h变不变.要清楚h是指液面到试管底部的垂直距离.
【解答】解:当试管从倾斜放置到竖直放置的过程中,液面到试管底部的深度在变大,根据P=ρgh即可得出水对试管底部的压强在变大.
故选A.
5.小华想用空易拉罐来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下列操作能达到目的是( )
A.用手捏易拉罐,易拉罐变瘪
B.将密封易拉罐置于深水中,易拉罐变瘪
C.让易拉罐从高处下落撞击地面,易拉罐变瘪
D.用注射器抽取密封易拉罐中的空气,易拉罐变瘪
【考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力的作用效果.
【分析】分析易拉罐变瘪的原因(A是手的压力、B是水的压力、C是地面的撞击力、D是大气压的作用),判断是否能体验大气压的存在而得出答案.
【解答】解:A、用手捏易拉罐,手对易拉罐施力,使易拉罐变形、变瘪,与大气压无关,不符合题意,故A错;
B、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将密封易拉罐置于深水中,受到水的压强很大,而使易拉罐变形,与大气压无关,不符合题意,故B错;
C、易拉罐从高处下落撞击地面,地面给易拉罐一个很大的力,使易拉罐变形,与大气压无关,不符合题意,故C错;
D、用注射器抽取密封易拉罐中的空气,使里面的气压变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变形,符合题意,故D正确.
故选D.
6.关于托里拆利实验,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玻璃管内径越大,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越小
B.往水银槽内多倒些水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增大
C.玻璃管倾斜,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不变,水银柱变长
D.玻璃管内顶部进入一些空气,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不变
【考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分析】在托里拆利实验中,水银柱的高度是由外界大气压的大小决定的,在玻璃管顶端真空的情况下,管内外水银柱的高度差一般不会改变.
【解答】解:A、玻璃管内径的大小不会影响水银柱的高度,故说法错误;
B、往水银槽内多倒水银,也不会影响水银柱的最终高度,故说法错误;
C、水银柱的高度是指垂直高度,倾斜会使长度增加,但高度不变,故说法正确;
D、玻璃管内顶部进入空气,产生一定的压强,会使水银柱的高度减小,故说法错误.
故选C.
7.在桌面上放着四个底面积不同的容器A、B、C、D都装有高度相同的同种液体,如图所示,则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关系为( )
A.Pa>Pb>Pc>Pd
B.Pa=Pb=Pc=Pd
C.Pa<Pb<Pc<Pd
D.由于底面积不同所以无法判断
【考点】压强大小比较.
【分析】根据p=ρ液gh,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关键是看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
【解答】解:由图知,容器的形状不同,但都装有高度相同的同种液体,根据p=ρ液gh可知,四个容器底面受到的压强相等,即pa=pb=pc=pd.
故选B.
8.一密封的圆台形容器,其横截面如图所示,内装一定质量的水,若把它倒置,则水对容器底面的作用情况是( )
A.压强减小,压力增大 B.压强减小,压力减小
C.压强增大,压力增大 D.压强增大,压力减小
【考点】液体的压强的计算;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分析】先分析水对容器底的压强,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只需分析当把容器倒置过来后,h有何变化,就可以得出压强如何变化.
分析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我们就需要用公式F=PS进行分析.而直接用这个公式还不能分析出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变化情况,因为倒置过来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大了(h变大了),而容器底面积却变小了,所以压强与容器底面积的乘积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我们就无法判断出来.所以我们还需要寻找一个量,通过这个量把第一次和第二次水对容器底的压力联系起来,从而进行比较.
第一次,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大于水的重力.理由: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是以S大为底面积,h为高的这部分液柱所产生的压力,这部分液柱比容器中的水多,所以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大于水的重力;
第二次,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小于水的重力.理由: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是以S小为底面积,h′为高的这部分液柱所产生的压力,这部分液柱比容器中的水少,所以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小于水的重力.
由此就可得出第一次和第二次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变化情况了.
【解答】解:设如图放置时的底面积为S大,倒置过来后的底面积为S小,
因为水的体积一定,所以倒置过来后水的高度增大了,则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倒置过来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大了.
第一次水对容器底的压力:F=PS=ρghS大,即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是以S大为底面积,h为高的这部分液柱所产生的压力,由图可知这部分液柱比水多,所以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大于水的重力.如图:
第二次水对容器底的压力:F′=P′S小=ρgh′S小,即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是以S小为底面积,h′为高的这部分液柱所产生的压力,由图可知这部分液柱比水少,所以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小于水的重力.如图:
故选D.
二、填空题(3’×20=60’)
9.著名的 马德堡半球 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托里拆利 实验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该实验中管内水银柱上方为 真空 ;物理学把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叫做1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 1.013×105 Pa;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越 小 .
【考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分析】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托里拆利实验都是与大气压强有关的著名实验,但他们的意义和结果却有着较大的区别,一个重在验证大气压的存在,一个重在测量大气压值,1标准大气压所能支持的水银柱的高便是在托里拆利实验中测出的大气压值,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求出其数值,1标准大气压=1.013×105Pa.
【解答】解:马德堡半球实验用两个中间抽成真空而压合在一起的铜半球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利用一根玻璃管测出了大气压所能支持的水银柱的高度,是76cm=760mm,水银柱的上方为真空,所以当时大气压等于76cm即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这也就是后来规定的1个标准大气压的大小,其具体数值是p=ρ水银gh=13.6×103kg/m3×9.8N/kg×0.76m≈1.013×105Pa.
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越小.
故答案为:马德堡半球;托里拆利;真空;1.013×105;小.
10.小红在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时,利用到了玻璃管和橡皮膜完成如图两个实验,如图1能说明 液体对容器底存在压强 ,图2能说明 液体对容器壁存在压强 .
【考点】液体的压强的特点.
【分析】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有二:
①受重力作用,在竖直方向存在压强;②具有流动性,在水平方向存在压强.
【解答】解:由图1可看出,橡皮膜向下凸出,是因为液体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存在压强;
由图2可以看出,橡皮膜向右凸出,是因为液体具有流动性,对容器壁存在压强.
故答案为:液体对容器底存在压强;液体对容器壁存在压强.
11.登山运动员在向高峰攀登时会出现“高原反应”,这除了高原缺氧、寒冷之外,还因为那里的大气压强比平原地区 小 得多(选填“大”或“小”).在高原上用普通锅难以煮熟食物,是因为普通锅的密封性能较差,锅内气压受外界大气压影响,使得水的沸点 低于 100℃(选填“高于”或“低于”).
【考点】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分析】大气压和高度有关,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液体的沸点和气压有关,气压越小,沸点越低.
【解答】解:因为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高峰地理位置高,气压就比较小;
高原上位置高,气压小,沸点低,低于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100℃.
故答案为:小;低于.
12.一根有刻度的细玻璃管两端开口,通过橡皮塞插入装有红色溶液的玻璃瓶,制成一个简易气压计,如图所示,细玻璃管内的液柱是由于瓶内的气压 大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瓶外的大气压而形成的.把气压计从山下拿到山上,细玻璃管内的液柱 增大 ,如果将瓶内装满液体,那么就成了一个简易的 液体温度计 .
【考点】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分析】(1)根据在图示的状态下,瓶内的气压大于瓶外的气压,使管内的水面高于瓶内水面;
(2)把气压计从山下带到山上时,发生变化的是海拔高度,而大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可从瓶内外的气压差来分析;
(3)如果将瓶内装满液体,当瓶周围温度变化时,瓶内液体的体积也会由于热胀冷缩而相应的发生变化,从而使得玻璃管内的液柱高度发生变化,其工作原理和液体温度计相同,因此可作为温度计使用.
【解答】解:(1)瓶中水面上方是空气,如果此处的气压等于瓶外的大气压,管内和瓶内的水面应该相平.现在是管内的水面高,说明瓶内的气压高于瓶外大气压;
(2)把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瓶内空气的压强不变,而外界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此时在瓶内气压的作用下,会有一部分水被压入玻璃管,因此管内水柱的高度会增大.
(3)如果将瓶内装满液体,当瓶周围温度变化时,瓶内液体的体积也会由于热胀冷缩而相应的发生变化,从而使得玻璃管内的液柱高度发生变化,其工作原理和液体温度计相同.
故答案为:大于;增大;液体温度计.
13.高压锅其优点是很容易将食物煮熟煮烂,但是食物煮好后,即使断开电源很长时间也无法打开锅盖,为了能尽快开锅进食,可以稍稍打开顶部的减压阀,这时可以听到内部又沸腾了,这是因为内部液体上方的气压减小,导致液体的沸点 降低 (填“升高”或“降低”),但这种做法很不安全,所以最好的做法应该是 等待其逐渐冷却后打开 .
【考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分析】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增大.据此分析回答.
【解答】解:(1)因为高压锅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所以即使断开电源很长时间也无法打开锅盖,稍稍打开顶部减压阀后.锅内气压外泄使锅内气压减小,液体的沸点降低,又重新沸腾;
(2)停止加热并静置一段时间后,锅内温度降低,气压减小到与外界大气压相差不大时,再打开减压阀更安全.
故答案为:降低;等待其逐渐冷却后打开.
14.如图所示,小琪想估测大气压的大小,她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A.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这就是大气对吸盘的压力;
B.将蘸水的塑料挂衣钩的吸盘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挤压吸盘;
C.用弹簧测力计钩着挂钩缓慢向上拉,直到吸盘脱离玻璃板面;
D.量出吸盘与玻璃板接触面的直径:计算出吸盘与玻璃板的接触面积为S;
E.根据相关原理,计算出大气压的大小p.
(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 P= ;蘸水的目的是 尽量将吸盘内空气排干净
(2)小琪由于疏忽,将前三项的顺序写颠倒了,正确的顺序是 BCA ;
(3)如果实验中小琪所用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5N,吸盘与玻璃板的接触面积是10cm2,她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测出大气压的大小(设大气压约为1.0×105Pa);
(4)小琪通过实验测出的大气压值比用气压计测出的值小,请写出一条可能的原因 吸盘内空气没有完全排干净 .
【考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分析】(1)根据压强的计算公式P=测量大气压,蘸水和用力挤压都是为了把吸盘内空气排干净;
(2)前三步求F,顺序当然不能颠倒;
(3)小量程的弹簧测力计是否能行,我们要根据公式F=pS算一下;
(4)在试验中不可能把空气完成排干净.
【解答】解:(1)估测大气压原理P=,蘸水是为了将吸盘内空气排干净;
(2)前三步的目的是为了测量拉力F的大小,所以应先挤压排气,再拉,再记数,正确顺序应为BCA;
(3)根据公式F=pS=1.0×105Pa×10×10﹣4m2=100N,至少需要一个量程为100N的测力计,所以用量程0﹣5N的弹簧测力计是不能测出大气压的大小的;
(4)空气不可能完全排干净,吸盘内部有气压,会使测量的F变小,从而使P变小.
故答案为:(1)P=;尽量将吸盘内空气排干净;(2)BCA;(3)不能;(4)吸盘内空气没有完全排干净.
三、计算题(8’)
15.如图所示是三峡水库大坝,水库大坝高185m:
(1)工程师为什么要把拦河大坝设计成下宽上窄的形状?
(2)当水库水位为175米时,坝底受的压强是多大?
(3)距水底125m处有一条鱼(A点位置)在嬉戏,该鱼受到水的压强有多大?(g=10N/kg)
【考点】液体的压强的特点;液体的压强的计算.
【分析】(1)掌握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知道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已知水的深度和水的密度,利用p=ρgh计算坝底受的压强.
(3)已知鱼在水中的深度和水的密度,利用公式p=ρgh计算水底受到的压强.
【解答】解:(1)因为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大坝的下部受到水的压强大,所以工程师把拦河坝设计成上窄下宽的形状.
(2)当水库的水位为175m时,坝底受到的水的压强:
p=ρgh=1×103kg/m3×10N/kg×175m=1.75×106Pa.
(3)鱼所处的深度:h′=175m﹣125m=50m,
受到水的压强:p=ρgh′=1.0×103kg/m3×10N/kg×50m=5×105Pa.
答:(1)因为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大坝的下部受到水的压强大,所以工程师把拦河坝设计成上窄下宽的形状.
(2)当水库水位为175米时,坝底受的压强是1.75×106Pa.
(3)该鱼受到水的压强为5×105Pa.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