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管理2014.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2786209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9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管理201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管理201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管理201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管理201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管理201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初中物理知识点管理第一章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测量测量工具:刻度尺(最常用)、米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单位:基本单位:米(m);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进率:1km=100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00um; 1um=1000nm;注意:在以后的学习当中会遇到关于面积及体积单位的换算,而不少的学生都不容易记住。实际上同学们只需要记住长度单位的进率就行啦,在进行面积单位换算时,只需要把相应的长度单位的进率平方一次就行,而体积单位则只需要把相应的长度单位的进

2、率立方一次就行。2.时间测量测量工具:停表(秒表)、手表等单位:基本单位:秒(s);其他单位:小时(h)、分(min)、毫秒(ms)。进率:1h=60min 1min=60s 1s=1000ms 1ms=1000um3.测量误差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比较:测量误差和测量错误区别测量误差测量错误产生原因跟测量人读取估计值不同有关;跟测量工具的精确程度有关。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减小或避免不可避免,只能减小。减小方法: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确度更高的测量工具;运用合理的实验方法。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就可以避免注意:关于初中阶段的测量工具的使用有着以下的

3、共同点:使用前都要观察测量工具的单位、量程及分度值。使用时都要做到“五会”:会选、会放、会看、会读、会记;在学习测量工具的使用时都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第一章 二、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定义: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特点: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运动形式,我们所在的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发生位置的变化。2.参照物定义:在研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说明:参照物是可以任意选取的,但实际中应根据需要来进行选择。同一个物体的运动,如果选择参照物 不同,得出物体运动的情况也不同。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择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4、。易错点:参照物选取时,要能够使被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简单、清楚、容易描述。 不能选取研究对象作为参照物。 研对象为多个时,应选取同一个参照物。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特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绝对运动: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相对静止:是指它相对于所选的参照顾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实际上这个被选作参照顾物的物体 也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不存在。应用:飞机空中加油、接力赛跑的交接棒、空间站的对接等。第一章 三、运动的快慢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方法: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相同路程,比较时间。2.速度定义:物体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v:速度 s:路程 t

5、:时间单位:基本单位:米每秒(m/s);基他单位:千米每时(km/h);1m/s=3.6km/h。说明:将求速度的公式变形后,可用于求路程s=vt,也可用于求时间t=s/v。3.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区别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特点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变运动过程中,速度变化求速度用v=s/t求速度用v=s/t求出路程s内的平均速度或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注意: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因为速度v保持不变,所以v与s和t无关;变速运动中必须指明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第一章 四、测量平均速度1.实验目的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2.实验原理 公式:v=s/t3.实验器材

6、工具: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各一个说明:斜面的作用是让小车作变速运动(使小车获得速度或平衡摩擦力均可),金属片的作用是便于测量时间(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或让小车停止运动均可)。4.实验步骤用刻度尺测量出斜面的总长,将前半程、后半程和全程的路程填入表中。将金属片分别放在斜面的中间、末端,让小车分别从较小的坡度斜面顶端运动下来,用停表分别测出小车运动时间,填入表中。计算小车在前半程、后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注意:小车的坡度要较小,这样小车在斜面的运动时间就会较长,测量时间增长,最后结果的误差就会减小。5.表格设计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计时开始计时结束运动时间S1= t11= t12= t1

7、3= v1=S2=t21=t22=t23=v2=S=t=v3=第二章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原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源:振动的物体叫做声源。说明:发声体既可以是固体和液体,也可以是气体。 发声体肯定在振动,但振动却不一定发声。2.声音的传播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向运处传播,称为声波,它是传递能量的一种形式。3.声速规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气体中传播得最慢。声速:声音在空气(15)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V固V液

8、V气(一般情况)。回声:声音从振动的发声体发出遇到山崖、墙壁等障碍物反射回来使其又传入人耳的声音。人耳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最短时间间隔是0.1秒。利用回声可以测定距离。说明: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可以以不同的速度独立向前传播。第二章 二、声音的特性1.频率物理意义: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Hz)影响因素:发声体的粗细、长短和松紧等。2.音调定义: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实验:如钢尺的振动,钢尺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听起来越清脆。影响因素: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发声体振动的步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低

9、,声音的音调越低。易错点: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声音的振动频率无关,在同一介质中,频率不同的声音传播速度相同。3.响度和振幅定义:振幅是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大小或强弱叫做响度。实验:用一细线悬挂一小球,并让小球靠近音叉,然后用不同的力去敲击这个音叉,观察小球被弹开的距离。转换法:把振幅的大小转化为小球被弹开的距离。影响因素: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区别: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程度,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程度,由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决定; 音调高的声音不一定响度大,响度大的声音不一定音调高

10、。4.音色定义:音色就是声音的品质。说明:音色也叫音品或音质。影响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则发出声音的品质不同,即音色不相同。注意: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尽管音调和响度都相同,但音色却不同。5.超声波与次声波定义:频率高于2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注意: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在20Hz2000Hz之间。 人耳听不到超声波和次声波,例如:大象交流时的语言是次声波,人耳就听不见。应用:利用超声波可探测海里鱼群的位置;超声诊断仪、超声探测仪;利用次声波可预报地震、海啸、台风等。第二章 三、声的利用1.声与信息关系: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应用:超声波扫描图-B超。例如:用B

11、超为孕妇作常规检查,可以确定胎儿的发育情况。2.声呐原理:声呐是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制成的。应用: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轮船上的发射击器发射超声脉冲,声呐仪检测到反射回来的回音,从而可算出水深。3.声与能量关系:声波与水波类似,水波可以传递能量,声波也可以传递能量。应用:工业上可以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利用超声波除尘器降低污染,美化环境;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第二章 四、噪声的危害与控制1.噪声及其来源定义: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

12、声。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来源:家庭生活、商店娱乐、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和施工工地等。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分贝:听觉下限0dB。实际保护: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不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3.控制噪声减弱途径: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第三章 一、温度计1.温度概念: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单位:也叫温标,是摄氏度,符号为:。摄氏温度:1标准大气压下,将冰水混合的温度规定为零摄氏度,将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在0到100摄氏度之间划分为100等份,其中每一等份就是1摄氏度。

13、2.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构造:常用的温度计是由玻璃外壳、玻璃泡、细管、刻度值及温标符号共同组成。量程:是指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即测量的温度不超过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度值:温度计所能测出的最小温度值,即温度计刻度中第一小格所代表的值。测温原因:温度计示数能变成与待测物体的温度相同。注意:温度计内液住长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均匀变化。3.温度计的使用选择: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以此来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放置: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应充分接触;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读数: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待测液体;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柱液面相平。记

14、录:记录数值和单位。注意:测量前要先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4.体温计构造:玻璃泡上方有较细的细管,且玻璃泡的容积比细管大得多。 分度值为:0.1。测量范围:35-42。注意:体温计能够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要用力甩几下,使玻璃管中的液体回到玻璃泡内。第三章 二、熔化与凝固1.熔化与凝固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注意:熔化不能写成“溶化”和“融化”。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2.晶体和非晶体概念: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有确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晶体;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非晶体。举例:常见物质中像“海波、冰、各

15、种金属”等是晶体,像“松香、沥表、玻璃、蜡”等是非晶体。区别: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点)。3.熔化过程和凝固过程规律: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华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下降。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凝固点: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条件:晶体熔化必须具备两个打件:一是要能够继续吸收热量;二是温度要达到熔点。非晶体只需要吸收热量。注意: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晶体熔化时先是固态,后是固液共存态,最后是液态。晶体熔化的温度变化曲线有一段是水

16、平线。说明:凝固过程与熔化过程是相反的过程,同一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第三章 三、汽化和液化1.汽化和液化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发生条件:汽化需要吸热,液化需要放热。注意:生活中看得见的“白气”是小水珠,而不是水蒸气。2.沸腾概念: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点: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条件:液体决心很大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达到时沸点;继续吸热注意:液体的沸点与液体的种类、液体上方的气压有关。3.蒸发概念:发生在液体表面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条件: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作用:蒸发吸热,具有致辞冷作用。影响因素:

17、液体的种类;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4.气体液化的方法降温液化:将气体的温度降至足够低,所有的气体均可液化。压缩液化:在一定的温度下,压缩气体的体积也可使气体液化。 注意:上述两种措施同时使用,可以提高气体的液化温度。第三章 四、升华和凝华1.升华概念: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特点:物质的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中间不经过液态变化过程。条件:升华需要吸热。事例:萘升华;灯泡内的钨丝升华变细;干冰升华;冰冻的衣服变干。2.凝华概念: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特点:物质的凝华是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中间不经过液态变华过程。条件:凝华对外放热。事例:霜的形成;冰花

18、的形成;碘蒸气的凝华;雾凇的形成。3.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云:空气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浮在高空,形成了云。雨:云中小水珠和小冰晶相互凝聚,越聚越大,当大到一定程度时,便会下降,下降过程中,冰晶熔化成小珠,这就是雨。雾:夜晚或早晨,当地面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雾。露:地表附近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草木、屋瓦上,便宜是露。雪:如果冰晶在下降过程中,没有完全熔化,空气中水蒸气与其结合形成六角形的小薄片,就是雪。霜:气温低于0时,地表附近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粒附在草木、屋瓦上,便宜是霜。冰雹:如果水珠在下落过程中,遇到0以下的冷空气,水珠很快凝固成冰珠,在上

19、升气流的带动下上升,冰珠越结越大,下落时就成了冰雹。第四章 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自身能免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太阳、恒星、点燃的蜡烛、开亮的电灯、闪电、萤火虫等。分类: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光源还可分为有生命光源、无生命光源;冷光源、热光源。2.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事例:影子的形、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应用:站队看齐;射击瞄准;木工判断木板是否刨平;激光准直;针孔照相。3.光的传播速度规律:光在不同透明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光速:真空中光速约为300000km/s,相当于每秒绕地球赤道转七圈半。光在其他种透明介质中的速度都比真空中的小

20、,空气中近似为300000km/s,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真空中的3/4,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为真空中的2/3。说明:光的传播和声音的传播不同。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声音却不能。第四章 二、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现象定义:光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返回到原来的介质中,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应用:光的反射击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它的表面反射的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睛。2.光的反射定律内容:光在反射击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击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说明:每一条入射光线只对应一条反射光线; 注意因

21、果关第,先有入射光线(入射角),后有反射光线(反射角); 当光垂直射向镜面时,入射角等于0,反射也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改变180。易错点:“两角”是两条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而不是与界面的夹角。法线特点:法线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所成夹角的角平分线;法线和镜面垂直。3.光的可逆性内容:在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比较:现象共同点不同点结果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光滑平行光反射后你然平行漫反射反射面凹凸不平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方向说明:人能从各个方向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他们能将太阳、电灯等光源发出的光向各个方向反射,这些被漫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5.按光的反射规律作图依据

22、:光的反射定律。类型:已知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确定平面镜的位置; 已知入射光线,要求利用镜面,画出反射光线。说明:作衅时光线要标上箭头。第四章 三、平面镜成像1.实验探究器材作用: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找到像的位置。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的关系。用两个大小相同的蜡烛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的关系。替代法:用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代替另一支蜡烛的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替代法。注意:玻璃板要薄一些;玻璃板和桌面的垂直;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2.平面镜成像特点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边线

23、垂直于镜面。(像和物体以镜面对称)原理:光的反射规律。镜前物体上的点S1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到棕人眼睛,但眼睛是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来确定物体位置的,光得光线好像是从平面镜后S2点发出的,像点S2是反射击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组成的虚像点,所以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3.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应用:平面镜可用来成像。如梳妆镜、练功房中的镜子。 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起到控制光路的作用。如潜望镜。 扩大视觉空间的感觉。如用平面镜来装饰墙壁,小朋友玩的“万花筒”也是用多块平面镜制成的。作图:根据平面镜成像有对称性的特点,确定像点的位置。虚像用虚线表示,像的倒、正用箭头表示。 画入射光线与

24、反射击光线。入射光线在镜前过发光(物)点,反射击光线在镜后的延长线过像点。光线是光实际的传播路径,用带箭头的实线表示,箭头应画在线段中部左右;而光线的延长线,不是光实际的传播路径,则应用虚线表示,并不带箭头。4.球面镜凸面镜: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如司机旁的观后镜和狭窄弯道旁的反射击镜。凹面镜: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面镜可制成伞式太阳灶和太阳能焊接机,手电筒、汽车头灯和探照灯中都有凹面镜。第四章 四、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定义: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折射条件:介质发生变化;斜射。2.光的折射规律内容:光从空气斜射击入水或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

25、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垂直射向界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注意: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说明:发生光的折射时一笛膜同时发生光的反射。无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或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在空气中的角是大角。 光垂直射向两种物质的界面时,折射角和入射角等0。3.解释光的折射现象折射:从空气中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上升了的虚像。实例:水中筷子看起来折断了;“潭清疑水浅”池水看起来变浅了;潜水员在水下看岸上的树木变高了;

26、星光闪烁不定,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的传播路径是弯曲的等。第四章 五、光的色散1.光的色散色光: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因此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角为一条赤、橙、黄、绿、蓝、靛、紫的彩色光带。说明:白光中的不同色光在玻璃中的偏折情况不同,如紫光偏折最大,红光偏折最小,所以就出现了不同的色光组成的色带。2.色光的混合三原色: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用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各种颜色的光。3.可见光谱定义:阳光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可见:红、橙、黄、绿、蓝、靛、紫。把这些色光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太阳的可见光谱。4.红外线定义:光谱上红光之外的辐射击叫做红外线。特性:物体的温度越高,辐

27、射的红外线越多。红外线的热效应强,各种物体吸收了红外线后的温度升高;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力比较强。5.紫外线定义:光谱上紫光之外的辐射叫做紫外线。特性:紫外线的化学作用强,很容易使相片底片感光;紫外线的生理作用强,能杀死细菌;应用紫外线的荧光效应,进行防伪、摄影。第五章 一、透镜1.透镜分类: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凹透镜是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概念: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思上的一点,这个点就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2.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作用

28、: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所以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在原有的方向更靠近主光轴。发散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所以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在原有的方向更远离主光轴。说明: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总是向透镜厚的一边偏折。3.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第一条: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第二条:平行透镜主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对凹透镜而言是反向延长线)会聚在焦点上;第三条:通过透镜焦点的光线(对凹透镜而言是其延长线能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注意:透镜通过折射改变光路,面镜通过反射改变光路。第五章 二、生活中的透镜1.虚像和实像虚像:虚像是光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29、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不能用光屏来承接。实像:实像是实际光线的交点,能用光屏来承接。总结: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凹透镜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2.照相机构造:镜头、调焦环、光圈环、快门、胶片。原理: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工作的。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卷相当于光屏。拓展:被拍摄的物体到照相机距离超过照相机的2倍焦距,物近(镜头向外伸出一些)像远(暗箱拉长些)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快门控制曝光的时间,光圈控制进入镜头光量的多少。3.投影仪、幻灯机构造:投影片(物体)、镜头(凸透镜)、银幕(光屏)、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

30、向)。原理:投影仪、幻灯机原理是凸透镜能使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拓展:物体(投影响片、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比镜头的焦距稍大,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4.放大镜构造:凸透镜原理: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大小调节:放大镜成的像与物在凸透镜同一侧,且物近像近像变小,物远像远像变大。说明:放大镜是一个短焦距的凸透镜,大小相同时,凸透镜越厚,焦距越短,放大倍数越高。第五章 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凸透镜成像实验实验器材:蜡烛、火柴、凸透镜(焦距已知)、刻度尺(光具座)、光屏。实验步聚: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一条直线上; 调节凸透镜和光屏,使其中心与烛焰的中心

31、在同一高度。实验记录:物距、像距;像的正倒、大小、虚实。异常分析:光屏上接收不到像的原因: 蜡烛火焰中心、光屏中心与透镜中心不等高; 蜡烛在凸透镜的1倍焦距以内(或焦点上); 蜡烛虽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外但靠近焦点,使所成像的像距过大超过了光具座的长度。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图像法:表格法: 物距u 像的特点像距v倒或正缩小或放大实或虚A.u2f倒立 缩小实像fv2f(vu)B. u=2f倒立等大实像v=2f(v=u)C. fu2f(vu)D. u=f不成像E. uu)口诀法一焦分虚实说明:u=f是成实像与虚像分界点,uf成实像,u=f不成像,u2f成缩小的实像,u=2f成等大的实像,fu2f成放大

32、的实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实像皆倒立,虚像皆正立。第五章 四、眼睛和眼镜1.眼睛结构:眼球像一部焦距可调的照相机,人眼的主要构造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睫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眼睛调节:眼睛通过睫状体改变晶状体的形状: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变弱,远处射来的光线刚好会聚于视网膜上;看近处的物体则相反。视物原理:光线由所观看的物体发出,外界的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经过瞳孔再由角膜及晶状体的折射,再会聚在视网膜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通过视神经再将这种信号传给大脑,人就看到了物

33、体。明视距离:正常眼睛的远点大约在无限远处,近点大约在10cm处。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cm。2.近视眼特点: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物体,看不清远处物体;成因:晶状体变厚,近光能力变强,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是一个模糊的光班,如下图所示。矫正:在眼睛前佩戴凹透镜。3.远视眼特点: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成因: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变弱,来自近处的光成像在视网膜后,如下图乙所示。矫正:在眼睛前佩戴凸透镜。度数:近视眼镜越凹,度数越深;远视眼镜越凸,度数越深。 眼镜的度数=焦距的倒数100(其中焦距的倒数称之为焦度)。 凸透镜(远视镜片)

34、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第五章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构造:目镜、物镜、载物台、反光镜。原理:物体第一次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第二次通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拓展:目镜的焦距比物镜的焦距稍大,两镜间的距离可以调节。 通过显微镜看到的是倒立的放大的虚像。 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目镜的放大倍数。作用:用来观察细小物体或物体的细微部分。2.望远镜构造:目镜、物镜。原理:物体在望远镜的物镜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作用是把远处的物体与眼睛的距离拉近;目镜起放大镜的作用。拓展:物镜的焦距比目镜的焦距稍大,且物镜的第二焦点与目镜的第一焦点重合; 通过望远

35、镜看到的是倒立的虚像。 望远镜的物镜直径较大,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作用:用来观察远距离物体。视角:视角的大小与物体的远近、物体的大小有关。第六章 一、质量1.质量定义:物理学中,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同m表示。单位:千克(kg),常用的比千克小的单位有克(g)、毫克(mg),比千克大的单位有吨(t)t=1000kg1kg=1000g 1g=1000mg理解:质量的大小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无关。注意:宇航员到月球上质量是不变的,因为所含物质的多少没变。2.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是实验室测质量的常用工具。说明: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

36、平的称量范围; 要用镊子向天平加减砝码,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托盘中。方法:放平、调平、称平;左物右码。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这时横梁平衡。 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这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应的刻度值,就等被测物体的质量。注意:移动平衡螺母和游码都可使横梁平衡,但平衡螺母是在调节时使用,游码是称量时使用,不能混淆。 调节平衡螺母时用反向调节法,即指针偏右,平衡螺母向左调;指针偏左,平衡螺

37、母向右调。 游码示数为游码左边缘对准的刻度值。第六章 二、密度1.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关系: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比值相同),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2.密度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字母表示。公式:=m/v单位:kg/m3,有时也用g/cm3,1g/cm3=1000kg/m3;说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种类有关,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密度与物质状态有关,与质量和体积无关,但数值上等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如一碗水的密度和一桶水的密度是相同的。可以利用密度鉴别物质。注意:水的密度=1000kg/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一立方米水的

38、质量为1000kg。3.密度的应用求质量:利用m=V求质量(如质量大的纪念牌)。求体积:利用v=m/求体积(如不规则的石块)。第六章 三、测量物质的密度1.量筒的使用认识:量筒主要是用来测液体的体积,在使用量筒之前,要观察它的单位、量程、分度值。使用: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面底部或者凸面的顶部相平,测量不规则固体时要用排水法。注意:量筒是玻璃器材,测在水中下觉的固体的体积时,要用细线系住固体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拓展:在水中不下沉的物体可用“沉锤法”和“针压法”;溶于水的物体可用配制饱和溶液法,或用不互溶液体(如油),或用面粉代替。2.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测量液体:以盐水为例。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

39、的m1;将烧杯中的盐水适量倒入量筒,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质量m2;求得盐水的密度=m/v=(m1-m2)/v;测量固体:以蜡烛为例。用天平测量蜡烛的质量m;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为V1;将蜡烛用针压法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出量筒中水与蜡烛的总体积V2,测蜡烛的体积V=V2-V1;求得蜡烛的密度=m/v=m/(V2-V1);说明:在测液体密度时先不能测空烧杯的质量,因为最后向量筒子内倒液体时不能倒干净,这样会使体积测量值偏小,密度测量值偏听偏大。拓展:如果只有天平没有量筒来测密度时,我们可用“溢出法”或“记号法”,通过计算水的体积获得物体的体积,从而求密度。第

40、六章 四、密度与社会生活1.密度与温度规律:大多数物体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温度降低时,体积收缩,密度变大。特例:水的反常膨胀,0-4水热缩冷胀,即温度升高,体积缩小;4以上,恢复正常,热胀冷缩,所以4水的密度最大。应用:气体受热膨胀后,因密度减小而上升,由于温度低的冷空气从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风。冬天,水结冰时体积变大,会胀裂自来水管。可以利用“结冰法”来破裂岩石,冻豆腐中间的小孔也是“结冰法”产生的。2.利用密度鉴别物质方法:先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根据=m/v计算出物质的密度,再查密度表可以知道物质的种类。说明:利用密度鉴别物质不一不定期可靠,如一奖牌的密度和铜的密度相同,它也可能是由比铜密度大的物质和比铜密度小的物质混合而成。因此在鉴别时还要考虑其特征,如颜色、气味、硬度等。应用:利用密度既可以鉴别物体是什么物质组成,又可以鉴别物体是否空心。3.新材料应用:交通、航空常用高强度、低密度的复合材,产品包装常用密度小的泡沫塑料作填充物。拓展:历史学家以人类对材料的利用作为一个时代的重要标志,把人类发展的过程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