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1月月考试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社科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美丽诗经鲍鹏山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正如大凡神圣人物总有一个神秘出身一样,诗经的出身也颇扑朔迷离。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便有了“采诗说”和“献诗说”。班固和何休都有“采诗”之说,且都说得极有诗意。但仔细推敲他们的说法,却并无任何历史根据。司马迁就没有这种说法,左传中也无这种说法。但我们却又无力驳斥班固和何休,因为他们的说法虽然缺乏证据,却是一个合理的推断。更重要的是
2、,否定这个说法,我们并不能提供一个更合理的说法。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便是大、小雅的来自“公卿至于列士”的“献诗”。这种说法也只有国语“召公谏厉王”中的一个孤证,且这“公卿至于列士献诗”之“诗”,是否为公卿列士自作也成问题。诗经的搜集固然是一个问题,然而集中起来的诗,要把它按一定的规则编排成书,又是哪些人?最后毕其功的人物是谁?司马迁说此人是孔子,这当然是最好的人选,但司马迁并没说明他这么说的证据。这个说法也受到后人的质疑。就诗经本身,它的作者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作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抗战前,朱东润先生在武汉大学文哲季刊上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理据充分的质疑,却不
3、见有什么反响。1981年朱先生又出版诗三百篇探故,仍没见什么回应。我私下认为这种尴尬其实很好理解:大家都不愿再惹事,得过且过。上述种种学术疑问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据世说新语载,东晋谢安曾问子弟诗经中何句最佳。他的侄子谢玄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确实很美,但如果谢太傅问我,我一定回答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我曾用“天堂的三个元素”来评述这首诗。美是一种没有峭壁的高度,她不压迫我们,但仍让我们仰望;她不刺戳我们,但我们仍然受伤。她如此
4、接近我们,却又如此远离我们;如此垂顾我们,却又如此弃绝我们。这个美丽的女子,是月夜的一部分,或者说,月夜是她的一部分,她与月已经构成了圆满,我们已无缘参与其间,但她如皎月泻辉般辐射出来的美,还是灼伤了我们的心。对这澄澈圆融的境界,我们能介入其中的,不,能奉献与之的,也只是这颗怦然而动的心明月、美人和我们的心,是这首诗的三个主要意象。要知道,自然、美人和我们,天堂只要这三个元素就够了。诗经305首,美丽的诗篇触目皆是,我只是举了一例。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只有这样,才能挽救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诗歌的清誉。1.作者认为,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
5、下列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A.班固和何休提出了诗经起源的“采诗说”,但司马迁和左传都没有提到。B.关于诗经,司马迁虽然说到孔子是诗经的主编者,但没有提供证据。C.虽然学术界对诗经各抒己见,但这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D.我们想要驳斥班固和何休的观点,但是我们并不能提供一个更为合理的说法。2.文中用了比较多的笔墨写陈风月出。对其作用的表述最正确的一项是A.是为了解说作者对诗歌的评价标准,美丽的诗篇必须符合“天堂的三个元素”。B.是为了说明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的美感比不上陈风月出的美感。C.是为了说明对诗经的学术研究无关紧要,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喜爱。D.是为了说明诗经的美丽,诗经毕竟是“诗”,我
6、们要把它当“诗”来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是“献诗”说,但这种说法只有国语中的一个孤证。B.朱东润先生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曾提出过理据充分的质疑,但学术界少有反响。C.学术界对诗经的种种学术疑问得过且过是因为这种疑问不影响我们喜爱诗经。D.我们只有把诗经当“诗”来读,才能挽救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诗歌的清誉。(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季羡林季羡林被称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这是名副其实的称号。不过,我想说,他还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面旗帜和榜样。他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
7、为发扬和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不愧是“中国的脊梁”。像季羡林这样六岁以前还在地里拾麦穗,割草喂牛,与文字无缘的人,日后能成为学术大师的,不能说绝无仅有,也是寥若晨星的。例如,比季羡林大三十岁的鲁迅先生,虽然幼年时家道中落,“从小康而坠入困顿”,却仍然能够在“三味书屋”中得到寿镜吾老先生的开蒙教育;比如比季羡林大一岁的钱钟书先生,出身于无锡有名的书香世家,四岁识字,五岁入私塾读毛诗,每天上学都有家中人接送。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季羡林的“蒙学”却等于零。像季羡林这样家庭出身的人,若无特殊的机遇和过人的聪明与勤奋,要想日后在中国学坛独树一帜,并且成为世界知名学者,几乎是不可能的。季
8、羡林常说:“我少无大志,从来没有想到做什么学者。”这完全是他发自肺腑的实话。高中三年级,虽然已经没有经学课程,国文课也以白话为主,但是季羡林没有放松对中国古籍的钻研。他阅读的范围仍然很广。陶渊明、王维、李白、杜甫、李商隐、李煜、陆游、姜夔等诗人、词人的作品,他读了很多。这对他以后的研究和写作,无不影响深远。1930年夏天,季羡林随山东省立济南高中同班毕业的八十多位“举子”, “联合”进京赶考。他只报了北大、清华两所大学。他说:“我一辈子考试的次数成百上千,从小学一直到最高学位;但我的考试运气好!从来没有失败过。”这当然不是运气好,而是有实力与自信。但是作为一名高中毕业生,非北大、清华不上,这多
9、少有点狂妄。由此也可看出,青年季羡林的心气有多高。季羡林留德十年,时间是够长的,但是这十年中,他除了哥廷根和柏林外,没有去过其他城市,更不用说是欧洲其他国家了。没有去外地旅游,除了没钱,更重要的是没有时间,或者说,还有比旅游更让他感兴趣的事。在他看来,独自一人畅游在书海之中,所得到的享受,远甚于去高山滨海旅游。而且,像研究印度古代语言、宗教、碑铭等,对一般人来说,是极其枯燥乏味的事情,而他却情有独钟,乐此不疲。成大事者,皆有癖,大概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吧。从1992年到2002年的十年,是季羡淋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功成名就,誉满天下。如果用百米赛跑来比喻季羡林一生的学术历程的话,那么,可以说六十七
10、岁以前,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和干扰,只跑了二三十米。而在最后的七八十米中,从1992年至2002年的十年,则是他最后的冲刺阶段。所以他说:“我的学术研究冲刺起点是在八十岁以后”。在这最后十年中,他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三部学术著作:糖史、吐火文(弥勒会见记)译释和中国佛教史鬼兹与焉耆的佛教。他预言:“21世纪东方文化必将在世界上首领风骚。”他对中国和世界的未来充满希望,从不悲观。他对人和万物充满爱心,这种爱心发自内心深处,却包容整个世界和宇宙。不知道哪位哲人曾经说过:“伟大来自平凡。”季羡林平凡,平凡到不需要任何修饰,所以才会令人感到他的伟大。他这种平凡的伟大,没有什么惊人之处,就是一个“真”字。
11、“怀真情,讲实话”,一切真正的伟大的人,都是这样的。在这两年中,季羡林一直沉迷于书山书海中,不但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和健康,也忘记了燕园的风光。季羡林先生的一生是漫长的,几乎跨越了整个20世纪。20世纪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这一百年中,我们这个古老国家由贫弱走向小康,由混乱走向统一,由任人宰割走向独立自主,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充满着失望、迷罔、混乱与幻想。同时,也充满着希望、激情、梦想与信心。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作者认为季羡林是“中国的脊梁”,是因为他为发扬和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B.
12、最后一段表明季先生的一生见证了中国百年历史巨变,同时这一巨变也影响和成就了先生的辉煌。C.季羡林当年只报了北大、清华两所大学,这是对自己实力的自信,但从中也可看出季羡林的狂妄。D.文中指出“成大事者,皆有癖”,季羡林的癖好就是指他潜心研究印度古代语言、宗教以及碑铭。5.作者在第二段中提到鲁迅和钱钟书,有什么用意?(4分)6.结合文本,概括季羡林终成国学大师的原因。(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成都的春天刘大杰成都天气,热的时候不过热,冷的时候不过冷,水分很多,阴晴不定,宜于养花木,不宜于养人。因此,住在成都的人,气色没有好的,而花木无一不好。在北平江南一带看不见的好梅花
13、,成都有,在外面看不见的四五丈高的玉兰,二三丈高的夹竹桃,成都也有。据外国人说,成都的兰花,在三百种以上。外面把兰花看重得宝贝一样,这里的兰,真是遍地都是,贱得如江南一带的油菜花,三分钱买一大把,你可以插好几瓶。从外面来的朋友,没有一个人不骂成都的天气,但没有一个不爱成都的花木。成都这城市,有一点京派的风味。栽花种花,对酒品茗,在生活中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一个穷人家住的房子,院子里总有几十株花草,一年四季,不断地开着鲜艳的花。他们都懂得培植,懂得衬贴。一丛小竹的旁面,栽着几树桃。绿梅的旁面衬着红梅,蔷薇的附近,植着橙柑,这种衬贴扶持,显出调和,显出不单调。成都的春天,恐怕要比北平江南早一月到两
14、月罢。二月半到三月半,是梅花盛开的时候,街头巷尾,院里墙间,无处不是梅花的颜色。绿梅以清淡胜,朱砂以娇艳胜,粉梅则品不高,然在无锡梅园苏州邓尉所看见的,则全是这种粉梅也。“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和靖先生的诗确是做得好,但这里的好梅花,他恐怕还没有见过。碧绿,雪白,粉红,朱红,各种各样的颜色,配合得适宜而又自然,真配得上“香雪海”那三个字。现在是三月底,梅兰早已谢了,正是海棠玉兰桃杏梨李迎春各种花木争奇斗艳的时候。杨柳早已拖着柔媚的长条,在百花潭浣花溪的水边悠悠地飘动。大的鸟小的鸟,颜色很好看,不知道名字,飞来飞去地唱着歌。薛涛林公园也充满了春意,有老诗人在那里吊古,有青年男女在那
15、里游春。有的在吹箫唱曲,有的在垂钓弹筝,这种情味,比起西湖上的风光,全是两样。花朝,是成都花会开幕的日子。地点在南门外十二桥边的青羊宫。花会期有一个月。这是一个成都青年男女解放的时期。花会与上海的浴佛节有点相像,不过成都的是以卖花为主,再辅助着各种游艺与各地的出产。平日我们在街上不容易看到艳妆的妇女,到这时候,成都人倾城而出,买花的,卖花的,看人的,被人看的,磨肩擦背,真是拥挤得不堪。高跟鞋,花裤,桃色的衣裳,卷卷的头发,五光十色,无奇不有,与其说是花会,不如说是成都人展览会。好像是闷居了一年的成都人,都要借这个机会来发泄一下似的,醉的大醉,闹的大闹,最高兴的,还是小孩子,手里抱着风车风筝,口
16、里嚼着糖,唱着回城去,想着古人的“无人不道看花回”的句子,真是最妥当也没有的了。到百花潭去走走,那情境也极好。对面就是工部草堂,一只有篷顶的渡船,时时预备在那里,你摇一摇手,他就来渡你过去。一潭水清得怪可爱,水浅地方的游鱼,望得清清楚楚,无论你什么时候去,总有一堆人在那里钓鱼。不管有鱼无鱼,他们都能忍耐地坐在那里,谈谈笑笑,总要到黄昏时候,才一群一群地进城。堤边十几株大杨柳,垂着新绿的长条,尖子都拂在水面上,微风过去,在水面上摇动着美丽的波纹。没有事的时候,你可以到茶馆里去坐一坐。茶馆在成都真是遍地都是,一把竹椅,一张不成样子的木板桌,你可以泡一碗茶(只要三分钱),可以坐一个下午。在那里你可以
17、看到许多平日你看不见的东西。有的卖字画,有的卖图章,有的卖旧衣服。你有时候,可以用最少的钱,买到一些很好的物品。郊外的茶馆,有的临江,有的在花木下面,你坐在那里,喝茶,吃花生米,可以悠悠地欣赏自然,或是读书,或是睡觉,你都很舒服。高起兴来,还可以叫来一两样菜,半斤酒,可以喝得醺醺大醉,坐着车子进城。你所感到的,只是轻松与悠闲,如外面都市中的那种紧张的空气,你会一点也感不到。我时常想,一个人在成都住得太久了,会变成一个懒人,一个得过且过的懒人。7.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A文章第1段把成都的季节与外地的季节作对比,把成都的花与外地的花作对比,写出了成都的春天“
18、宜于养花木,不宜于养人”的特点。B文章第3段引用林和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很好地表现了成都梅花的独特之处,真是美妙绝伦。C写杨柳“拖着柔媚的长条,在百花潭浣花溪的水边悠悠地飘动”,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的表现了杨柳柔媚的姿态和微风扶柳轻飘的动态,十分惹人怜爱。D作者写薛涛林公园的春意时,不仅着重突出此公园的风景特色,还用西湖上的风光来反衬薛涛林公园的风光。E文章选材丰富,既有自然之景,又有风俗人情,多姿多彩,可谓“形散”之极;但由于作者用热爱、眷恋的情感将它们串成一体,故毫无散乱之感。8.文章第5段中的画线语句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9.本文题目是成
19、都的春天,文章写出了成都春天的哪些特点?请分条概括。(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47。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
20、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眛。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
21、秦,竟死于秦而归葬。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过之。(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节)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甚任之 任:信任 B.乃令张仪佯去秦 去:离开C.仪与王约六里 约:大约 D.欲与怀王会 会:会面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B.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C.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D.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22、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为人刚直不阿,却因此招来祸患。B.秦昭王派张仪前往楚国,目的是破坏齐楚的联盟,为进攻楚国扫清障碍。C.汉中失守之后,楚怀王调动军队深入秦地作战,魏国趁机偷袭楚国邓地。D.令尹子兰劝楚王前往秦国,不要拒绝秦王美意,楚王不顾屈原的反对成行。13.把下面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5分)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
23、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次韵唐公三首其三,旅思 王安石此身南北老,愁见问征途。地大蟠三楚,天低入五湖。看云心共远,步月影同孤。慷慨秋风起,悲歌不为鲈。注:张壤,字唐公,北宋嘉佑六年契丹国母生辰使,王安石友人。晋书张翰传记载张翰在洛阳,因见秋风,于是想起家乡的苑菜莼羹、鲈鱼脍,说:“人生贵适意尔”,当日辞官归乡。14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此诗题为次韵唐公三首其三旅思与王安石的另一首诗泊船瓜洲一样,都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B首联直抒胸臆,诗人奔波南北,韶华老去,身心俱疲,不想再为国征战攻伐;一个“愁”字突出了诗人的迷茫。C颔联写景,以夸张之手法写天地的阔大深沉,并为进一步抒
24、怀做了铺垫:“蟠”“人”二字化静为动,颇见功底。D颈联情景合一,“心共远”表明白己心志高远,意欲九天“步月”却形单影只,可见诗人虽高处不胜寒却依然积极人世。E王安石的诗歌“学杜得其瘦硬”,用字工稳,好发议论,多用典故,擅长于说理与修辞,风格遒劲;本诗集中体现了这些特点。15诗的尾联是怎样表现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5分)(1)伏清白以死直兮,_。(屈原离骚)(2)少焉,_,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3)_,悠悠我心。(曹操短歌行)(4)_,虚室有余闲。(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5)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
25、觞一咏,_。(王羲之兰亭集序) 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面对或被高等法院裁决搅得七零八落的退欧时间表,能不能按原计划推进英国退欧进程考验英国首相特蕾莎梅的智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需要坚忍不拔的伟大精神,也需要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试图“主导亚洲”的日本主张“雁行模式”,无异于痴人说梦;亚洲的合作、竞争态势远比由谁主导的含义复杂、丰富得多。中国对南海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南沙岛礁建设是中方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合情、合理、合法,不影响也不针对任何国家,无可厚非。印度基础设施和工业规模与中国的差距判若云泥,而
26、其“一直在追赶,从来不超越”的现实处境,更使其沦为中国网民的笑柄。长征这条红飘带,是无数红军的鲜血染成的,在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激励和指引着红军一路向前。A B C D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香港少数候任立法会议员在宣誓时宣扬“港独”,不但严重冲击“一国两制”底线,违反国家宪法,而且严重伤害了全中国人民的感情。B推进中国经济去房地产化,促进房地产稳定健康发展,释放新需求去库存并对冲市场调整,关键是建立一套让房地产利润平均化的市场调节机制与政府调控机制是很有必要的。C在江西瑞金,像邓大庆这样加入万亩脐橙基地的农户一共有近3万多人,而且其中10%以上都是精
27、准扶贫对象D施一公在细胞凋亡、重要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等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令世界瞩目的创新成果。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民族是文化的主体,文化是民族的灵魂。 一个拥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遭受重创能浴火重生。_文化发挥作用不可能脱离作为文化载体的社会整体。文化是社会的构成要素,是以经济为基础、以政治为核心的上层建筑中的观念形态。一个民族的盛衰兴亡,_ 单纯取决于文化,_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供给,经济学中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
28、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供给的范围和水平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一切影响社会生产总量的因素也都影响供给量;但是, _,因为生产量中有一部分用于生产者自己消费,作为贮备或出口,而供给量中的一部分可以是进口商品或动用贮备商品。提供给市场的商品,_,而且具有凝结着一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价值。因此,供给不单纯是一种提供一定数量的特定的使用价值的行为, 。21下面是中国国家形象调查报告2015中“中国文化元素代表”问卷调查情况统计表,请把这个调查情况统计表所反映的内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50个字(6分)四、写作(60分
29、)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 文 试 卷答题纸 一、(二)文学作品阅读(12分)5、 。(4分)6、 (5分)一(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4分)7、( )8、 (4分) 9. (6分) 二、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5分)(2) (5分) 14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15 (6分)16请根据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 。 , (2) 。 , (3) , 三、语言文字运用 20补写语句: 答:(1)_(2)_ (3)_( 6分) 21反映内容: _ ( 5分) 参考答案1.C(肯定了诗
30、经的艺术价值,并不能说有关研究诗经的学术成果是推测而来,不能作为依据)2.D(A“天堂的三个元素”是作者对本诗的评价,不是针对所有诗歌;B作者并没有比较之意,个人喜好而已;C“无关紧要”之说过于绝对)3.C(“得过且过”主要针对的是诗经的作者,不是所有疑问;原因归结也不对)4.答答B得3分,答C得1分;答A、D不得分。(C表述不准确,“但从中也可看出季羡林的狂妄”与原文作者的“这多少有点狂妄”相比,语气过重。A强拉因果。D缩小范围。“就是指他潜心研究印度古代语言、宗教以及碑铭”错,原文表述是“研究印度古代语言、宗教、碑铭等”)5.鲁迅和钱钟书是世界著名的大文豪和大学者,作者把他们和季羡林相提并
31、论,可以突出季羡林先生的伟大成就;(2分)同时通过比较说明了季羡林学习的客观条件比较差,他的成功是靠自己的主观努力取得的,因为显得更加难能可贵。(2分)6.示例:勤奋、博学。一直没有放松对中国古籍的钻研,广泛涉猎,为他后来的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兴趣。季羡林对自己的研究领域情有独钟,乐此不疲。自信。他对自己信心十足,非清华、北大不报。专注、甘于寂寞。一直沉迷于书山书海,物我两忘。天资和机遇。“蒙学”等于零,而成为大学问家,这里有天资聪颖的成分;20世纪90年代中华文化的复兴成就了季先生的辉煌。(抓住其中三点,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给满分)7.(1)答E得2分,答C得2分,答A得1分,答BD不得分。A没
32、有天气的对比,主要突出了成都“宜于养花”的特点。B林和靖的诗句并不是说明成都梅花的特点的。D不是突出“风景特色”,而是人文特点;不是反衬,是对比。8. 这句话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或: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2分),写出了花会上艳妆的女人之多,(1分)从侧面烘托出了成都花会的盛况。(1分)9.成都的春天来得比江南早。各种花木层出不穷,争奇斗艳。成都人春天生活的闲适与情趣。(每点2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10(3)4.C(约:约定)11.B(原文标点: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12.B(“为进攻楚国扫清障碍”错,应为“为进攻齐国扫清障
33、碍”)13.他逃跑到赵国,赵国不敢接纳。又回到秦国,最后死在秦国,尸体被运回(楚国)安葬。(“亡”“内”“之”“竟”各1分,句意1分)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自己没有料到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戮力”“河北”“然”“意”“状语后置”各1分)参考译文: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做楚怀王的左徒。(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对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颁发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答对各国诸侯。楚王很信任他。这以后秦国想进攻齐国,齐国与楚国联合抗秦。秦惠王以为这是忧患,便派张仪假装离开秦国,拿
34、着丰厚的礼物送给楚国作为信物,表示愿意侍奉楚王,说:“秦国很憎恨齐国,齐国却同楚国联合,如果楚国真能同齐国断绝外交关系,秦国愿意献上商於一带六百里地方。”楚怀王贪图土地就相信了张仪,于是同齐国绝交,派使者到秦国,接受秦国所允许割让的土地。张仪欺骗楚国使者说:“我同楚王约定是六里的地方,没听说给六百里。”楚国的使者生气地离开,回来报告给楚怀王。怀王很生气,便大规模调动军队去打秦国。秦国派兵迎击楚国军队,在丹水、淅水,把楚军打得大败,杀死八万人,俘虏楚大将屈匄,于是夺取楚国的汉中地区。楚怀王就调动全国军队,深入秦地作战,在蓝田开战。魏国听说这消息,偷袭楚国邓地。楚军害怕了,从秦撤回。但是齐国始终怨
35、恨楚国绝交,不救楚国,楚国处境十分困难。第二年,秦国割还汉中土地来同楚国讲和。楚王说:“不愿得到土地,希望得到张仪就甘心情愿了。”张仪听说了,就说:“用一个张仪可抵当汉中土地,臣请求前往到楚国。”到楚国后,张仪又凭借丰厚的礼物贿赂楚国当权的大臣靳尚,还让他对怀王的宠妃郑袖编造了一套骗人的假话。怀王终于听信了郑袖的话,又放走了张仪。这时屈原已被疏远,又不在朝廷做官,出使到齐国,回来后,劝谏怀王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怀王后悔了,派人追赶张仪,没有追上。在这以后,诸侯联合进攻楚国,把楚国打得大败,杀死楚国的大将唐眜。这时秦昭王和楚国通婚,要同怀王会面。怀王打算去,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
36、可以相信。不如不去。”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楚王去:“为什么要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怀王终于去了。进入武关后,秦国的伏兵截断了归楚的后路,便扣留怀王来求得割让土地。怀王很生气,不答应。他逃跑到赵国,赵国不敢接纳。又回到秦国,终于死在秦国,尸体被运回(楚国)安葬。令尹子兰最终派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诋毁屈原,顷襄王听了很生气,把屈原放逐了。14. BE(B2分,E3分。B项中“为国征战攻伐”“突出了诗人的迷茫”错,应是思家之愁和国事之忧;E项,本诗并未集中体现“擅长说理”这一特点。)15参考答案:尾联即景抒情,诗人借张翰的鲈鱼脍的典故委婉表达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面对秋风,诗人虽然伤悲,但依然慷慨歌大
37、志;虽然思念家乡,但为国事不计个人得失,顾大家而舍小家。评分细则:6分。三个要点,每个2分。大意即可16.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D(无可厚非:不能过分责备,与语境不符,错。判若云泥:比喻差距极大,差别悬殊就像云和泥的距离那样,与原句中“差距”重复,错。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震古烁今:震动古代,显耀当世。形容事业或功绩非常伟大。痴人说梦:比喻凭借荒唐的想象胡言乱语。风雨如磐:形容风雨极大。比喻形势严峻、社会动荡。)18.D(A“逻辑错误,先道德,后法律,应为“不但严重伤害了全中国人民的感情,而且严重冲击一国两制底线,违反国家宪法”。B句式杂糅“
38、关键是很有必要的”。C“近3万多人”错误,应为“近3万人”或“3万多人”。)19.B(考虑句意逻辑关系和语言的简明)20参考答案:市场供给量不等于生产量不仅具有满足人类需要的使用价值而且还是实现一定价值量的行为评分细则:5分。写对一处给1分,写对两处给3分,写对三处给5分。大意对即可。21参考答案:国内外受访者对中国文化代表元素的看法存在一定差异。中医、武术和饮食是受访者眼中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元素;对孑L儒思想、书法绘画篆刻、民俗、戏曲相声杂技等传统文化,海外受访者的认可度明显低于国内受访者。(这一差异为今后提高我国对外文化传播怕精准性、针对性、有效性提供了借鉴。)评分细则:6分。观点2分;具体阐述4分,两个要点各2分。大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