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786125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283 大小:1.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3页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3页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3页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3页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机电工程学院2017年11月15日 前 言为了更好地执行2017年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农机与汽车专业教学部、机械基础教学部全部教师,机械制造专业教学部、电气专业教学部、电基础教学部相关课程教师对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全面修订,编辑成2017版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合订本。本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课程的地位和作用,确立了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目的要求。依据本专业的知识体系确定先修课、后续课之间的联系,确定各章、节的基本内容,教学难点与重点,提出了各门课程教学组织原则和学时分配建议方案。2017版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课程

2、教学大纲编写以学校应用型大学建设为目标,兼顾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的专业建设情况,体现了2017年培养方案课时精简后课程内容的变化,强调理实一体化;夯实理论基础知识、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优化专业主干课程。学校教务处、机电工程学院高度重视2017版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并予以大力支持;农机与汽车专业教学部、机械基础教学部、机械制造专业教学部、电气专业教学部和电基础教学部多次集中讨论、修订本大纲,相关课程教师积极配合大纲的编写工作。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因时间仓促、编辑水平有限,教学大纲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师生批评、指正。目 录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大纲1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10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3、课程教学大纲18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26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33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44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53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61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大纲71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78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大纲87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93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98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大纲103汽车与拖拉机课程教学大纲109三维设计软件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115农业物料学课程教学大纲120农业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大纲126机械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教学大纲130农产品加工课程教学大纲136精细农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142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148机械优化设计课程教学大纲154汽车设计

4、课程教学大纲159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65汽车电器与电控课程教学大纲170汽车装饰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80汽车运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187汽车维修工程课程教学大纲195汽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202交通环境污染与控制课程教学大纲207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大纲214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教学大纲219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223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231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237汽车文化课程教学大纲242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教学大纲247汽车车身修复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53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58车辆保险与理赔课程教学大纲265汽车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大纲270农业设施工程技术课程教学

5、大纲278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AL041521、AL04152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适用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学时学分: 96学时6学分所需先修课:信息技术基础编写单位: 机电工程学院编 写 人:陈芳审 定 人:刘荣昌,李国昉编写时间: 2017年08月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机械制图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机械制图课程是研究用正投影的方法绘制阅读机械图样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画法几何、机械制图和计算机制图两部分内容。重点讲授工程图基础知识、投影基础、形体构型设计、形体表达方法、机械工程图的绘制及阅读、

6、计算机绘图及其操作技巧等内容,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等工科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机械制图课程安排在大一进行,在上机课程之前,学生需学习信息技术基础。通过机械制图的学习,为后续机械类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奠定绘图基础。 2教学目标要求 (1)了解工程图基础知识、基本规定,并能够运用这些基础知识,遵循相关规定,进一步学习、掌握后续内容;培养严谨细致、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作风。(2)理解、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并能够运用投影性质和投影规律,正确表达点的位置、线的方向、面的形状大小,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培养空间思维和空间分析能力。(3)了解、掌握形体构型设计

7、思维方式、组合形式、表面关系,掌握形体分析、线面分析两种分析方法,并能够运用两种分析方法画图、看图、标注尺寸。培养形体构形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4)了解、掌握机件的各种表达方法,基于概念、适用形体、画图注意的问题等三个方面,能够针对不同形状、结构的形体,选择恰当的表达方法表达各种形体。(5)了解、掌握零件图、装配图等机械工程图样的作用、内容及表达方案的确定,使学生能够绘制、阅读中等难度的零部件的工程图样。(6)掌握计算机绘图的技能、技巧,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绘图软件绘制工程图样。3. 教学重点难点(1)制图基本知识;(2)正投影的投影性质、投影规律;(3)形体分析、线面分析两种分析方法,并能够运

8、用两种分析方法画图、看图、标注尺寸;(4)机件的各种表达方法及其恰当、灵活的运用;(5)工程图样的绘制和阅读;(6)计算机绘图技能、技巧及其运用。4学时分配表次序教学内容理论课学时数第一部分基础知识2第二部分投影基础16第三部分形体构型设计10第四部分形体表达方法8第五部分机械工程图20第六部分计算机绘图40总计965主要教法、学法主要教法有课堂讲授法、直观法、演示法、对比法、课堂练习、课外辅导、作业、上机操作、辅导自学等;主要教学手段有模型演示与CAD软件绘图相结合等。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上机)紧密结合,结合AutoCAD软件讲解机械制图理论。作业

9、:形式为(1)习题集作业;(2)上机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交教师批改。通过作业,使得学生进一步巩固、掌握课上所学知识;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以便于及时调整、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做到“教”、“学”同步。教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及时给予辅导、解答。并进一步督促学生提高自学能力。6考核方式及标准(1)考核目的:考核学生对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投影规律、分析方法、表达方法、工程图绘制及阅读、计算机绘图技能技巧等掌握程度,促进学生工程图表达和接收能力的培养。(2)考核形式:笔试(考试卷、考查卷);口试(学生抽取试题,当场回答,教师当场打分);上机操作。(3)主要考核内容:制

10、图基本知识;正投影的投影性质、投影规律;形体构型、画图、看图、尺寸标注;机件各种表达方法的运用;工程图样的绘制和阅读;计算机绘图技能、技巧及其运用。(4)考核题型:选择、线面分析、尺寸标注、构型设计、画图、看图回答问题。(5)成绩评定:第一学期笔试,总评成绩=平时作业(30%)+卷面成绩(70%);第二学期开卷考试(口试、上机操作),总评成绩=平时作业(30%)+看图能力(30%)+上机操作(40%),主要体现本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强化学生绘图、读图的能力。二、各部分教学纲要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2学时)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掌握国家标准机械制图的一般规定;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掌握常用

11、的几何图形的画法;掌握绘图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本部分重点国家标准机械制图的有关规定本部分难点几何图形的作图原理、徒手绘图基本技能教学内容1 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2 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3 几何作图4 平面图形分析及画图5 徒手绘图第二部分 投影基础(16学时)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点及各种位置直线和平面的投影特性;掌握平面立体、回转体的三视图的画法;掌握在平面立体、回转体表面取点、取线的作图方法;掌握截切体和相贯体的性质和画法;了解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掌握正等轴测图和斜二轴测图的基本画法。培养平面和空间互相转化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本部分重点点、线、面的投影规律、投影特性;常见立体投影图的绘制;交线

12、的公有性质;截交体、相贯体的作图;正等轴测图和斜二轴测图的基本画法。本部分难点截交线、相贯线的作图;正等轴测图和斜二轴测图的基本画法。教学内容1 直线、平面的投影及其性质2 基本立体及其表面取点3 截交线的性质及画法4 相贯线的性质及画法5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6 正等轴测投影图7 斜二等轴测投影图第三部分 形体构型设计(10学时)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组合体组合形式、表面关系及三视图的画法;掌握形体构型设计方法,二维图、三维体的转化过程,画图与看图并重;掌握组合体的尺寸标注方法。本部分重点组合体视图的绘制;组合体视图的阅读;构型设计;尺寸标注。本部分难点组合体视图的阅读和尺寸标注教学内容1 组合体的

13、构型形式及形体分析2 画组合体视图3 读组合体的视图及构型设计4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第四部分 形体表达方法(8学时)教学目标掌握机体的各种表达方法的基本概念、画法及其标注;掌握常见的规定画法和简化画法;能恰当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法正确、完整、清楚地表达各种机件。教学重点各种表达方法的概念、适用结构、画法与标注方法、画图时应注意的问题教学难点各种表达方法适用的结构、画法教学内容1 视图2 剖视图3 断面图4 其它表达方法第五部分 机械工程图(20学时)教学目标了解标准零件、常用零件的种类、用途;掌握螺纹连接件、销、键、滚动轴承的规定画法和标记;掌握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圆锥齿轮,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各部分

14、名称、尺寸计算及其规定画法;了解零件图的作用、内容;掌握零件的视图选择和尺寸标注;掌握零件图上技术要求的标注;掌握零件图的绘制和阅读方法;了解装配图的作用、内容;掌握规定画法、特殊表达方法及简化画法;能够绘制、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装配图。本部分重点各种标准零件、常用零件的规定画法;零件图的绘制和阅读;装配图的绘制和阅读。本部分难点螺纹、齿轮的规定画法;零件图的绘制和阅读;装配图的绘制和阅读。教学内容:1 螺纹及螺纹连接件2 齿轮、弹簧3 其他常用零件4 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视图选择、零件图的尺寸注法5 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6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7 读零件图8 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表达方法9 装配

15、图的尺寸标注及技术要求10 常见装配结构11 读装配图和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12 零件测绘和装配体测绘第六部分 计算机绘图(课堂讲授20+上机操作20)计算机绘图课堂讲授教学目标了解AutoCAD的功能、用户界面及其基本操作,掌握图层的设置;掌握各种绘图命令、绘图编辑命令、各种辅助绘图命令及其操作;掌握尺寸标注、文本标注样式的设置、尺寸标注、文本标注;了解熟悉正等轴测功能;掌握块及其属性的定义、插入、编辑等命令及操作;掌握设计中心、拖拽插入等功能及其使用;掌握用户坐标系的建立,三维实体造型、显示及三维操作;掌握图形文件的输出;了解模型空间、图纸空间、浮动模型空间;了解三维设计软件SolidWor

16、ks及其功能,理解基准面,了解、掌握三维造型的基本方法,了解模拟装配及仿真运动功能,理解工程图。本部分重点Auto CAD的基本操作,层的概念及设置;绘图命令、图形编辑命令、辅助绘图命令;尺寸及文本标注样式的设置,尺寸及文本的标注;块及属性的定义、插入;设计中心的使用;建立用户坐标系,三维实体造型、显示,图形输出;SolidWorks的主要功能,基准面的作用及其建立,三维造型的基本方法。本部分难点AutoCAD层的概念及设置;AutoCAD的辅助绘图命令;尺寸及文本标注样式的设置;块及属性的编辑、修改;三维实体造型、显示;SolidWorks的主要功能;基准面的作用及其建立;三维造型的基本方法

17、。教学内容1 AutoCAD的用户界面、基本操作、层的概念及设置2 AutoCAD的绘图命令、编辑命令、辅助绘图命令3 利用对话框设置尺寸样式、形位公差标注、尺寸标注的编辑、文本标注4 正等轴测功能5 块及属性的定义及插入、块及属性的编辑、修改6 设计中心及其功能与使用7 用户坐标系UCS、三维实体造型、三维图形显示、三维操作8 图形输出9 SolidWorks的主要功能、基准面的作用及其建立、三维造型的基本方法10 模拟装配及仿真运动功能、工程图计算机绘图课堂讲授上机操作根据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大纲结合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对上机操作实践练习的要求,使学生通过上机实际操作,掌握课堂教学的基

18、本内容,熟悉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并能熟练的加以运用。主要通过上机操作来完成课堂讲授内容的练习。操作练习一般以熟悉课堂内容为主,部分学生可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复杂图形的绘制,练习过程中一般不作成绩评定。操作练习一 计算机绘图基本操作(2学时)教学目标熟悉基本界面,掌握对文件的基本操作,能够正确设置图限;正确的建立各种图层,熟悉对图层的各种操作。练习内容1.熟悉AutoCAD的窗口界面,并能够正确的设置各种工具条以及自定义界面;2.新建和设置图层,使用图层管理器,正确的设置图层的颜色,装载各种线型以及设置线的宽度以及设置线型比例。操作练习二 计算机绘图二维绘图命令(2学时)教学目标熟练掌握

19、各种图形的绘制命令和使用技巧,正确的绘出所需要的图形。练习内容1.进行二维图形的绘制;2.练习画点、圆、椭圆、直线、矩形、多边形、多义线、平行线、构造线等以及图案的填充等。操作练习三、四 计算机绘图二维图形的编辑(2学时)教学目标熟练使用二维图形编辑命令,提高作图效率。练习内容1.形体位移(移动物体、旋转物体、拉伸物体、改变长度);2.形体复制(复制、镜像复制、阵列复制、平行复制);3.形体修剪(倒圆、倒角、修剪、整体修剪、延伸);4.形体改变(比例缩放、断开、擦除)。操作练习五 计算机绘图辅助绘图命令(2学时)教学目标熟练使用各种辅助绘图命令及操作技巧,灵活运用图形观察工具,提高作图准确性及

20、效率。练习内容1.绘图辅助工具(捕捉、栅格、正交等)的使用及技巧;2.捕捉的设置及使用技巧;3.图形显示控制(缩放、扫视、鸟瞰、重生成、拖动方式)的使用。操作练习六 计算机绘图尺寸的标注与编辑(2学时)教学目标正确进行尺寸样式设置及标注,准确、快速的标注各种形式尺寸,并能进行有关尺寸的修改。练习内容1.使用对话框设置尺寸标注样式;标注各类尺寸;尺寸标注编辑(修改尺寸文本、改变尺寸文本位置、格式替代)等;2.机械工程图样的尺寸标注。操作练习七 计算机绘图文本的标注与编辑、正等轴测功能(2学时)教学目标正确设置文字标注格式,并能使用单行或多行文本标注命令进行各种类型文本标注及编辑修改;熟悉正等轴测

21、功能的设置和操作。练习内容1.使用对话框设置文本的标注格式;2.练习字型的设置、文本的标注;练习文本的编辑修改。3.正等轴测功能的操作操作练习八 计算机绘图块与属性、设计中心(2学时)教学目标掌握图块及属性的定义方法,并能正确的使用、编辑各种图块,提高工程制图的效率;掌握设计中心的功能及其使用。练习内容1.各种图块(外部、内部)的定义;插入(单图、阵列、等分、等距);2.定义有属性(定义、编辑)块;外部块的引用等;3.设计中心及其使用。操作练习九 计算机构型图形的打印输出及三维绘图命令(2学时)教学目标正确设置图纸空间与模型空间,并能合理的设置视图与视窗;能够利用绘图机输出图纸;正确使用UCS

22、坐标,能够灵活应用UCS进行三维图形的绘制。练习内容1.图纸空间与模型空间的设置、视窗与视图的设置(多视窗设置、图纸空间、浮动视窗设置、视图操作、视点控制);2.练习添加绘图机以及设置出图参数;3.UCS坐标系的使用和设置,简单三维图形的绘制操作练习十 计算机绘图三维设计软件SolidWorks入门(2学时)教学目标了解三维设计软件SolidWorks及其功能;理解基准面;了解、掌握三维造型的基本方法;了解模拟装配及仿真运动功能;理解工程图。练习内容1.SolidWorks的主要功能练习2.基准面的作用及其建立3.三维造型的基本方法4.模拟装配及仿真运动功能5.工程图三、教材及教学资源使用教材

23、:董晓英.现代工程图学(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使用习题集:董晓英.现代工程图学习题集(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参考书:1 赵大兴. 工程制图(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 赵大兴. 工程制图习题集(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 管巧娟.构形基础与机械制图(第一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4 管巧娟.构形基础与机械制图习题集(第一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阅读书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中国工程图学学报机械CAD制图与标准应用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AL040800课程性质:专业基础

24、课程适用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学时学分: 56学时3.5学分所需先修课: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机械制图编写单位: 机电工程学院编 写 人:刘春霞审 定 人:刘荣昌,李国昉编写时间: 2017年08月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理论力学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理、基本力系、任意力系、摩擦、点的运动、刚体的基本运动、点的复合运动、刚体的平面运动、质点动力学基础、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达朗伯原理和动静法、虚位移原理等。课程的先修课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机械制图。通过课程学习,使

25、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及其研究方法,为学习有关的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农业机械学等专业课程打好必要理论基础,并学会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工程实际问题。2教学目标要求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一是掌握力学知识,为学习有关的后续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二是培养学生运用力学的概念和理论,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三是学习力学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3教学重点难点(1)对物体系统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根据不同的力系求解。(2)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速度合成定理及加速度合成定理及其应用。(4)用各种方法求平面运动

26、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加速度。(5)质点系动量计算和质心运动定理的应用。(6)质点系动量矩定理的应用,刚体绕定轴转动微分方程的应用。(7)力的功和物体动能的计算,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理的应用。4学时分配表次序教学内容理论课学时数第一部分绪论、静力学基础4第二部分汇交力系与力偶系6第三部分力系简化和平衡方程6第四部分摩擦4第五部分点的运动2第六部分刚体的基本运动2第七部分点的合成运动8第八部分刚体平面运动8第九部分动量定理6第十部分动量矩定理6第十一部分动能定理4总计565主要教法、学法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自学和讨论为辅的方式开展教学,着重对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理论综合能力以及实验研究能力等方面

27、的培养。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6考核方式及标准(1)考核目的:考核学生对电机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工程设计计算方法等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促进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考核形式:考试。(3)主要考核内容:物体系的受力分析,汇交力系和任意力系的计算,力对轴之矩的计算,点的合成运动的计算,刚体的平面运动的计算,动量、动量矩、动能定理的计算。(4)考核题型:作图,填空,选择,计算。(5)成绩评定: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其他(包括考勤、作业、讨论等)成绩占总成绩的30%。二、各部分教学纲要第一部分 静力学基础(4学时)教学目标深入地理解力、刚体、平衡和约束等重要概念及静力学公理,明确和掌握约

28、束的基本特征及约束反力的画法,熟练而正确地对单个物体与物体系统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本部分重点1. 力、刚体、平衡和约束等概念。2. 静力学公理及其推论。3. 柔性约束、光滑支承面约束、光滑铰链约束的特征及其反力的画法。4. 单个物体及物体系统的受力分析。本部分难点 光滑铰链的约束特征(尤其是销钉连接二个以上的构件即复合铰),物体系统的受力分析。教学内容1 静力学基本概念和公理2 约束和约束反力3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第二部分 汇交力系与力偶系(6学时)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应掌握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计算,理解力对点之矩、力偶矩的基本概念并能熟练计算,掌握汇交力系、力偶系的平衡条件及平衡方程式并

29、能熟练运用。本部分重点力对空间点之矩,力对空间点之矩与力对通过该点的轴之矩的关系,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平衡方程式,力偶的基本性质。本部分难点 1. 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的两种投影法;2. 力对轴之矩和力对点之矩的计算及力矩关系定理;3. 空间汇交力系平衡方程。教学内容1 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与合力投影定理2 汇交力系的合成及平衡条件3 力矩4 力偶及其性质5 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6 力线平移定理第三部分 力系的简化和平衡方程(6学时)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应了解力系向任一点简化的方法,掌握各种力系的平衡方程式并会应用平衡方程式求解未知的约束反力,掌握并能熟练计算在平面任意力系作用下物体及物体系统的平衡问

30、题,了解简单行架内力的计算方法(节点法、截面法)。本部分重点力系的主矢和主矩,空间力系简化结果的讨论,空间一般力系、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物体系统的平衡本部分难点 力系的主矢和主矩,物体系统的平衡教学内容1 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一点简化2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3 物体系的平衡、静定和静不定问题4 平面简单行架内力的计算5 空间任意力系的简化6 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7 平行力系中心、重心(自学)第四部分 摩擦(4学时)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应掌握考虑摩擦时物体平衡问题的计算方法,理解摩擦角及自锁现象,掌握用摩擦角求解物体的平衡问题。本部分重点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本部分难点 摩

31、擦角的概念教学内容1 滑动摩擦2 摩擦角与自锁3 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4 滚动摩阻第五部分 点的运动(2学时)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应了解描述点的运动的几种不同方法,掌握用自然法、直角坐标法建立点的运动方程,计算速度、加速度。本部分重点1.点的曲线运动的直角坐标法,点的运动方程,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2.点的曲线运动的自然法(以在平面内运动为主),点沿已知轨迹的运动方程,点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本部分难点 自然轴系的几何概念,速度与加速度在自然轴上投影的推导。教学内容1 点的运动方程2 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第六部分 刚体的基本运动(2学时)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应掌握刚体平动和刚体绕定

32、轴转动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作平动和定轴转动的刚体,掌握计算定轴转动刚体上任一点的速度和加速度,了解角速度矢量、角加速度矢量以及用矢积表示刚体上任一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本部分重点1. 刚体平动及其运动特征。2. 刚体的定轴转动,转动方程,角速度与角加速度。3. 转动刚体内各点的速度与加速度。本部分难点 以矢积表示点的速度和加速。教学内容1 刚体的平动2 刚体的定轴转动3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4 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矢量,以矢积表示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第七部分 点的合成运动(8学时)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应理解三种运动,三种速度和三种加速度的定义,掌握运动合成与分解以及运动相对性的概念,掌握恰当的选择动点、动系和定系,

33、进行运动轨迹、速度和加速度的分析的方法,能够正确计算科氏加速度,掌握用速度合成定理,加速度合成定理进行速度分析与加速度分析。本部分重点1. 动点和动系的选择;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3. 速度合成定理和加速度合成定理的应用和计算。本部分难点 1. 动点和动系的选择;2. 加速度合成定理的运用与计算;3. 牵连速度、牵连加速度及科氏加速度的概念。教学内容1 绝对运动、相对运动、牵连运动2 点的速度合成定理3 牵连运动是平动时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4 牵连运动是转动时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 科氏加速度第八部分 刚体的平面运动(8学时)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应掌握研究平面运动的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能够正确地

34、判断机构中作平面运动的刚体并能熟练地应用各种方法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定理求平面图形上任一点的速度,能熟练地用基点法分析平面图形内一点的加速度。本部分重点1. 以运动的分解与合成为出发点,研究求平面图形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基点法,明确速度投影定理和瞬心法是从基点法推导而来。2. 掌握加速度矢量投影定理。本部分难点 1. 速度瞬心的概念及求法;2. 转动部分的规律与基点的选取无关的概念;转动部分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求法。3. 用基点法分析一点加速度的方法;4. 运动学综合问题。教学内容1 刚体的平面运动分解为平动和转动2 用基点法、速度投影定理求平面图形上各点的速度3 用瞬心法求平面图形上各点

35、速度4 用基点法求平面图形内各点的加速度第九部分 动量定理(6学时)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应理解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力的冲量、质心等概念,能熟练地应用质点系的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包括相应的守恒定律)求解动力学问题。本部分重点质点系动量计算和质心运动定理的应用本部分难点:质点系动量计算和质心运动定理的应用教学内容1 动力学普遍定理的概述2 动量和力的冲量3 动量定理4 质心运动定理第十部分 动量矩定理(6学时)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应掌握计算质点系动量矩的方法,掌握用质点系动量矩定理求解动力学问题,了解相对质心的动量矩定理,掌握用刚体平面运动微分方程求解动力学问题。本部分重点质点系的动量矩和刚体对轴的转

36、动惯量,质点系动量矩定理的应用,刚体绕定轴转动微分方程的应用 本部分难点:刚体平面运动微分方程的应用教学内容1 动量矩2 动量矩定理3 刚体对轴的转动惯量4 刚体绕定轴转动的微分方程5 刚体平面运动微分方程第十一部分 动能定理(4学时)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应掌握功和动能的计算,掌握应用动能定理求解动力学问题的方法,掌握应用动力学三大定理求解动力学综合问题的方法。本部分重点力的功和物体动能的计算,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理的应用本部分难点:动力学普遍定理的综合应用。教学内容1 力的功2 动能3 动能定理4 功率、功率方程5 势力场和势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 6 动力学普遍定理的综合应用三、教材及教学资源使

37、用教材:刘荣昌,肖念新.理论力学(第一版).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参考书: 理论力学(上、下).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五版、2002年第六版、2008年第七版。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AL040490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适用专业: 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学时学分: 32学时2学分所需先修课: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零件、金属工艺学编写单位: 机电工程学院编 写 人:李锦泽,陈春明审 定 人:李国昉编写时间: 2017年08月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研究

38、机器和仪器中零部件精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及确保产品质量的测量技术。其先修课程为机械制图、机械设计、金属工艺学,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基础课学习过渡到专业课学习,并为其它后续课程学习和毕业设计提供必要的有关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 2教学目标要求 (1)掌握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2)了解本课程所介绍的各个公差标准的基本内容,掌握其特点和应用原则;(3)初步学会根据机器和零件的功能要求选用合适的公差与配合,并能正确表注在图样上;(4)掌握一般几何参数测量的基础知识;(5)了解各种典型零件的测量方法,学会使用常用的计量器具。通过讨论课和习题课,进一步掌

39、握和巩固重点。加深对互换性和测量技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各实验的测量原理与方法、步骤; 熟练掌握各实验中常用仪器、仪表的原理及使用;培养学生正确观察实验现象、测量实验数据、正确分析、处理测量结果以及具有拟定测量方案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教学重点难点精度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步骤、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典型零件及传动件的精度设计基本知识。4学时分配表次序教学内容理论课学时数实验课学时数备注第一部分绪言2第二部分孔与轴的极限与配合8第三部分长度测量基础22第四部分几何

40、公差及检测6第五部分表面粗糙度极检测1.5第六部分光滑极限量规0.5第七部分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2第八部分尺寸链自学第九部分圆锥公差配合及检测自学第十部分螺纹公差及检测自学第十一部分键和花键的公差与配合2第十二部分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及检验42小计284总计325主要教法、学法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通过启发式教学,揭示知识发生过程;从书中和课外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题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交教师批改。教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及时给予辅导、解答。督促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提高自学能力。6考核方式及标准考核方式:考查。标准:总评成绩=平时作业、实验40%+卷面(或大作

41、业)成绩(60%)。二、各部分教学纲要第一部分 绪言(2学时)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本学科的任务与基本内容,调动他们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了解互换性生产的特征、意义及优越性,了解我国采用的优先数系列。本部分重点互换性的意义本部分难点 优先数及优先数系教学内容1 互换性概述2 公差与配合标准发展简介3 计量技术发展简介4 优先数及优先数系第二部分 孔与轴的极限与配合(8学时)教学目标通过对圆柱体极限与配合的分析,了解基准制的一般规律,为应用圆柱体极限与配合标准及学习其它类型结合的极限与配合打下基础。理解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掌握公差带图;掌握极限与配合标准的构成、特点及基本规律;了解公差与配合选用

42、原则。本部分重点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和定义;公差制的结构特点与基本规律本部分难点 基准制;公差与配合的选用教学内容1 概述2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词汇3 极限与配合的国家标准4 国家标准规定的公差带与配合5 公差与配合的选用6 配制配合7 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第三部分 长度测量基础(4学时)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了解技术测量的意义和要求;理解基本度量指标及各种测量方法的基本特征;掌握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基本原理。本部分重点测量的基本概念;计量器具的选择。本部分难点 计量器具的选择教学内容1 测量的基本概念2 尺寸传递3 测量仪器与测量方法的分类4 测量技术的部分常用术语5 常用长度计

43、量仪器6 坐标测量机中的光栅与激光测量原理7 探针扫描显微镜简介8 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9 计量器具的选择第四部分 几何公差及检测(6学时)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几何公差项目的意义;掌握各公差带的解释;理解误差值的概念;了解几何公差的特征、检测原则、选用及标注方法;掌握公差原则。本部分重点各几何公差项目的定义及公差带解释;公差原则。本部分难点 公差原则;最小条件理论及形位误差定义。教学内容1 概述2 几何公差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3 几何公差带4 公差原则5 几何公差的选择6 几何误差的检测第五部分 表面粗糙度(1.5学时)教学目标了解表面粗糙度的意义及表示方法;了解表面粗糙度对机器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掌握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和标准。本部分重点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本部分难点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教学内容1 表面粗糙度2 零件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的选择3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第六部分 光滑极限量规(0.5学时)教学目标了解圆柱形工件的检验原则;掌握极限量规的作用、特征。本部分重点极限量规的作用、特征本部分难点 圆柱形工件的检验原则教学内容1 基本概念2 泰勒原则3 量规公差带4 量规设计第七部分 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2学时)教学目标掌握滚动轴承的精度等级;掌握滚动轴承配合尺寸公差带特点;掌握滚动轴承与轴、孔配合的要求。本部分重点滚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机械/制造/汽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