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8造价土建专题四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分类组成及构造二.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786059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造价土建专题四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分类组成及构造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8造价土建专题四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分类组成及构造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地基 1.地基与基础的关系 ①基础是建筑物的一个组成部分。 ②地基是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 2.地基的分类 天然地基 天然土层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不需经过人工加固便可作为建筑的承载层。如岩土、砂土、黏土等。 人工地基 天然土层的承载力不能满足荷载要求,经过人工处理的土层。 (二)基础 1.基础类型 ①基础按受力特点及材料性能可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 ②按构造的方式可分为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片筏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础等。 (1)按材料及受力特点分类 1)刚性基础 ①刚性基础所用的材料如砖、石、混凝土等,抗压强度较高,但抗拉及抗剪强度偏低。用此类材料建造的基础,应保证其基底只受压,不受拉。 ②应尽力使基础大放脚与基础材料的刚性角相一致,以确保基础底面不产生拉应力。构造上通过限制刚性基础宽高比来满足刚性角的要求。【注意】刚性角只受材料影响。 ①砖基础 每一阶梯挑出的长度为砖长的1/4。大放脚的砌法有两皮一收和二一间隔收两种,在相同底宽的情况下,二一间隔收可减少基础高度,但为了保证基础的强度,底层需要用两皮一收砌筑。 ②灰土基础 每层需铺22~25cm,夯至15cm为一步。3层以下建筑灰土可做两步,3层以上建筑可做三步。 灰土基础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区。 ③三合土基础 每层虚铺22cm,夯至15cm。基础宽不应小于600mm,高不小于300mm。多用于地下水位较低的4层以下的民用建筑工程中。 ④毛石基础 由于毛石尺寸较大,毛石基础的宽度及台阶高度不应小于400mm。 ⑤混凝土基础 常用于地下水位高,受冰冻影响的建筑物。混凝土基础台阶宽高比为1:1~1:1.5,实际使用时可把基础断面做成锥形或阶梯形。 ⑥毛石混凝土基础 在上述混凝土基础中加入粒径为70~150mm的毛石,300mm以上可做砌筑毛石。毛石混凝土基础阶梯高度一般不得小于300mm。 2)柔性基础 ①在相同条件下,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比混凝土基础可减小基础埋深,节省大量的混凝土材料和挖土工程量。 ②钢筋混凝土基础断面 可做成锥形:最薄处高度不小于200mm。 做成阶梯形:每踏步高300~500mm。 ③通常情况下,钢筋混凝土基础下面设有素混凝土垫层,厚度100mm左右;无垫层时,钢筋保护层不宜小于70mm,以保护受力钢筋不受锈蚀。 【例题1·单选】关于刚性基础说法正确的是( )。【2013】 A.基础大放脚应超过基础材料刚性角范围 B.基础大放脚与基础材料刚性角一致 C.基础宽度应超过基础材料刚性角范围 D.基础深度应超过基础材料刚性角范围 【答案】B 【解析】在设计中应尽力使基础大放脚与基础材料的刚性角相一致,以确保基础底面不产生拉应力,最大限度地节约基础材料。受刚性角限制的基础称为刚性基础,构造上通过限制刚性基础宽高比来满足刚性角的要求。 【例题2·单选】关于刚性基础的说法,正确的是( )。【2011】 A.刚性基础基底主要承受拉应力 B.通常使基础大放脚与基础材料的刚性角一致 C.刚性角受工程地质性质影响,与基础宽高比无关 D.刚性角受设计尺寸影响,与基础材质无关 【答案】B 【解析】刚性基础所用的材料如砖、抗拉及抗剪强度偏低。刚性基础上的压力分布角称为刚性角。在设计中,应尽力使基础的大放脚与基础材料的刚性角相一致。以确保基础底面不产生拉应力。受刚性角限制的基础称为刚性基础。构造上通过限制刚性基础宽高比来满足。 【例题3·多选】承受相同荷载条件下,相对刚性基础而言柔性基础的特点是( )。【2014】 A.节约基础挖方量 B.节约基础钢筋用量 C.增加基础钢筋用量 D.减小基础埋深 E.增加基础埋深 【答案】ACD 【解析】鉴于刚性基础受其刚性角的限制,要想获得较大的基底宽度,相应的基础埋深也应加大,这显然会增加材料消耗和挖方量,也会影响施工工期。在相同条件下,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比混凝土基础可节省大量的混凝土材料和挖土工程量。 【例题4·单选】关于钢筋混凝土基础的说法,正确的是( )。【2011】 A.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底宽不宜大于600mm B.锥形基础断面最薄处高度不小于200mm C.通常宜在基础下面设300mm左右厚的素混凝土垫层 D.阶梯形基础断面每踏步高120mm左右 【答案】B 【解析】钢筋混凝土基础断面可做成锥形,最薄处高度不小于200mm;也可做成阶梯形,每踏步高300~500mm。通常情况下,钢筋混凝土基础下面设有素混凝土垫层,厚度100mm左右;无垫层时,钢筋保护层不宜小于70mm,以保护受力钢筋不受锈蚀。 (2)按基础的构造形式分类 1)独立基础(单独基础) 2)条形基础 3)柱下十字交叉基础 4)片筏基础 5)箱形基础(高层建筑中多采用) 【记忆】点→线→面→立体空间。 6)桩基础 当建筑物荷载较大,地基的软弱土层厚度在5m以上,基础不能埋在软弱土层内,或对软弱土层进行人工处理困难和不经济时,常采用桩基础。 【例题·单选】对于地基软弱土层厚、荷载大和建筑面积不太大的一些重要高层建筑物,最常采用的基础构造形式为( )。【2017】 A.独立基础 B.柱下十字交叉基础 C.片笩基础 D.箱形基础 【答案】D 【解析】箱形基础适用于地基软弱土层厚、荷载大和建筑面积不太大的一些重要建筑物,目前高层建筑中多采用箱形基础。 2.基础埋深 ①基础埋深:从室外设计地面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 ②深基础:埋深≥5m或埋深≥基础宽度4倍的基础。 浅基础:埋深在0.5~5m之间或埋深小于基础宽度的4倍的基础。 ③基础埋深的原则是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尽量浅埋,除岩石地基外,不应浅于0.5m。基础顶面应低于设计地面100mm以上。 3.地下室防潮与防水构造 (1)地下室及其分类 (2)地下室防潮 ①墙外侧设垂直防潮层 ②两道水平防潮层 一道设在地下室地坪附近。 另一道设置在室外地面散水以上150~200mm的位置。 ③地下室地面主要借助混凝土材料的憎水性能来防潮,但当地下室的防潮要求较高时,地层应做防潮处理。一般设在垫层与地面面层之间,且与墙身水平防潮层在同一水平面上。 (3)地下室防水(注意图中数据) 地下室防水可用卷材防水层,也可用加防水剂的钢筋混凝土来防水。卷材防水层的做法是在地基上先浇混凝土垫层底板,板厚约100mm,将防水层铺满整个地下室,然后于防水层上抹20mm厚水泥砂浆保护层。 【例题1·单选】地下室垂直卷材防水层的顶端,应高出地下最高水位( )。 A.0.10~0.20m B.0.20~0.30m C.0.30~0.50m D.0.50~1.00m 【答案】D 【解析】地下室垂直卷材防水层的顶端,应高出地下最高水位500~1000mm。此题考查的是教材图2.1.7中的数据。 【例题2·单选】地下室墙体垂直防水卷材外侧一般做完水泥砂浆保护层后再做( )。【2014】 A.500mm宽隔水层 B.500mm宽滤水层 C.一道冷底子油和两道热沥青 D.砖保护墙 【答案】D 【解析】地下室墙体垂直防水卷材外侧一般做完水泥砂浆保护层后再做砖保护墙。 (三)墙 1.墙的类型 (1)几种特殊材料墙体 1)预制钢筋混凝土墙 2)加气混凝土墙 ①如无切实有效措施,不得使用的情况【怕水怕高温】 a.建筑物±0.00以下 b.长期浸水、干湿交替部位 c.受化学浸蚀的环境 d.制品表面经常处于80℃以上的高温环境 ②加气混凝土墙可作承重墙或非承重墙,设计时应进行排块设计。 ③在承重墙转角处每隔墙高1m左右放水平拉接钢筋,以增加抗震能力。 3)压型金属板墙:是一种轻质高强的建筑材料,有保温与非保温型两种。 4)石膏板墙:适用于中低档民用和工业建筑中的非承重内隔墙。 5)舒乐舍板墙 具有强度高、自重轻、保温隔热、防火及抗震等良好的综合性能,适用于框架建筑的围护外墙及轻质内墙、承重的外保温复合外墙的保温层、低层框架的承重墙和屋面板等。 (2)隔墙 1)块材隔墙 2)骨架隔墙 ①骨架 ②面层:轻骨架隔墙的面层常用人造板材,如胶合板、纤维板、石膏板、塑料板等。 3)板材隔墙:不依赖骨架,直接装配而成。 【例题1·单选】下列墙体中,保温、防火、承重性均较好的是( )。【2010】 A.舒乐舍板墙 B.轻钢龙骨石膏板墙 C.预制混凝土板墙 D.加气混凝土板墙 【答案】A 【解析】舒乐舍板墙具有强度高、自重轻、保温隔热、防火及抗震等良好的综合性能,适用于框架建筑的围护外墙及轻质内墙、承重的外保温复合外墙的保温层、低层框架的承重墙和屋面板等。 【例题2·多选】加气混凝土墙,一般不宜用于( )。【2017】 A.建筑物±0.00以下 B.外墙板 C.承重墙 D.干湿交替部位 E.环境温度>80℃的部位 【答案】ADE 【解析】加气混凝土砌块墙如无切实有效措施,不得在建筑物±0.00以下,或长期浸水、干湿交替部位,以及受化学浸蚀的环境,制品表面经常处于80℃以上的高温环境。 2.墙体构造组成 (1)防潮层 ①当室内地面均为实铺时,外墙墙身防潮层在室内地坪以下60mm处。 ②当建筑物墙体两侧地坪不等高时,在每侧地表下60mm处,防潮层应分别设置,并在两个防潮层间的墙上加设垂直防潮层。 ③当室内地面采用架空木地板时,外墙防潮层应设在室外地坪以上,地板木搁栅垫木之下。 【例题·单选】关于砖墙墙体防潮层设置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2012】 A.室内地面均为实铺时,外墙防潮层设在室内地坪处 B.墙体两侧地坪不等高时,应在较低一侧的地坪处设置 C.室内采用架空木地板时,外墙防潮层设在室外地坪以上、地板木搁栅垫木以下 D.钢筋混凝土基础的砖墙墙体不需设置水平和垂直防潮层 【答案】C 【解析】当室内地面均为实铺时,外墙墙身防潮层在室内地坪以下60mm处;当建筑物墙体两侧地坪不等高时,在每侧地表下60mm处,防潮层应分别设置,并在两个防潮层间的墙上加设垂直防潮层。当室内地面采用架空木地板时,外墙防潮层应设在室外地坪以上,地板木搁栅垫木之下。 (2)勒脚 勒脚的高度一般为室内地坪与室外地坪高差,也可以根据立面的需要而提高勒脚的高度尺寸。 (3)散水和暗沟(明沟) 降水量大于900mm的地区 ①暗沟(明沟):坡度为0.5%~1%。 ②散水:宽度一般为600~1000mm,坡度为3%~5%。 降水量小于900mm的地区 可只设置散水。 【例题·多选】为了防止地表水对建筑物基础的侵蚀,在降雨量大于900mm的地区,建筑物的四周地面上应设置( )。【2012】 A.沟底纵坡坡度为0.5%~1%的明沟 B.沟底横坡坡度为3%~5%的明沟 C.宽度为600~1000mm的散水 D.坡度为0.5%~1%的现浇混凝土散水 E.外墙与明沟之间坡度为3%~5%的散水 【答案】ACE 【解析】为了防止地表水对建筑基础的侵蚀,在建筑物的四周地面上设置暗沟(明沟)或散水,降水量大于900mm的地区应同时设置暗沟(明沟)和散水。暗沟(明沟)沟底应做纵坡,坡度为0.5%~1%,坡向窨井。外墙与暗沟(明沟)之间应做散水,散水宽度一般为600~1000mm,坡度为3%~5%。降水量小于900mm的地区可只设置散水。 (4)窗台 (5)过梁:宽度超过300mm的洞口上部应设置过梁。 (6)圈梁 ①圈梁的设置(宿舍、办公楼等多层砌体民用房屋) 3~4层 底层和檐口标高处各设置一道圈梁。 超过4层 除应在底层和檐口标高处各设置一道圈梁外,至少应在所有纵、横墙上隔层设置。 ②钢筋混凝土圈梁的宽度一般同墙厚,对墙厚较大的墙体可做到墙厚的2/3,高度不小于120mm。当圈梁遇到洞口不能封闭时,应在洞口上部设置截面不小于圈梁截面的附加梁,其搭接长度不小于1m,且应大于两梁高差的2倍。 【例题·单选】三层砌体办公楼的墙体一般设置圈梁( )。【2015】 A.一道 B.二道 C.三道 D.四道 【答案】B 【解析】宿舍、办公楼等多层砌体民用房屋,且层数为3~4层时,应在底层和檐口标高处各设置一道圈梁。当层数超过4层时,除应在底层和檐口标高处各设置一道圈梁外,至少应在所有纵、横墙上隔层设置。 (7)构造柱【先砌墙后浇灌混凝】 最小截面尺寸 240mm×180mm 竖向钢筋 ①一般用4Φ12 ②6、7度抗震设防时超过六层,8度抗震设防时超过五层和9度抗震设防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4 箍筋间距 不大于250mm 基础 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 (8)变形缝 伸缩缝(温度缝) 将建造物从屋顶、墙体、楼层等地面以上构件全部断开,基础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不必断开。 沉降缝 基础部分也要断开。 防震缝 一般从基础顶面开始,沿房屋全高设置。 (9)烟道与通风道 3.墙体保温隔热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损失占总耗热量的73%~77%。在围护结构的传热损失中,外墙约占25%左右。我国节能标准中,不仅对围护结构墙体的主体部分提出了保温隔热要求,而且对围护结构中的构造柱、圈梁等周边热桥部分也提出了保温要求。 外墙的保温构造,按其保温层所在的位置不同分为单一保温外墙、外保温外墙、内保温外墙和夹芯保温外墙4种类型。 (1)外墙外保温 最科学、最高效的保温节能技术。 1)外墙外保温的构造 保温层 常用的外保温材料有:膨胀型聚苯乙烯板(EPS)、挤塑型聚苯乙烯板(XPS)、岩棉板、玻璃棉毡以及超轻保温浆料等。 保温层的固定 ①粘贴、钉固、粘贴+钉固相结合。 ②国内常用经过防锈处理的钢质膨胀螺栓作为锚固件。超轻保温浆可直接涂抹在外墙表面上。 保温层的面层 薄型抹灰面层是在保温层的外表面上涂抹聚合物水泥砂浆,薄型面层的厚度一般在10mm以内,厚型面层是在保温层的外表面上涂抹水泥砂浆,厚度为25~30mm。 2)外墙外保温的特点 ①优点 一是外墙外保温系统不会产生热桥。 二是外保温对提高室内温度的稳定性有利。 三是外保温墙体能有效地减少温度波动对墙体的破坏,保护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四是外保温墙体构造可用于新建的建筑物墙体,也可以用于旧建筑外墙的节能改造。在旧房的节能改造中,外保温结构对居住者影响较小。 五是外保温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室内装修不致破坏保温层。 ②缺点 由于保温层在室外侧,故外保温构造必须能满足水密性、抗风压以及抵抗温度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应考虑抵抗外界可能产生的外力。还应处理好门窗洞口、穿墙管线、墙角处以及面层装饰等方面的问题。 (2)外墙内保温 1)外墙内保温的构造 ①保温结构由保温板和空气层组成,常用的保温板有GRC内保温板、玻纤增强石膏外墙内保温板、P-GRC外墙内保温板等。 ②在保温层靠室内的一侧加设隔汽层,让水蒸气不要进入保温层内部。在内保温复合墙体中;也可以不采用在保温层靠近室内一侧设隔汽层的办法,而是在保温层与主体结构之间加设一个空气间层。 ③内保温复合外墙在构造中存在一些保温上的薄弱部位:内外墙交接处、外墙转角部位、保温结构中龙骨部位。 2)外墙内保温构造优缺点 ①优点 一是外墙内保温的保温材料在楼板处被分割,施工时仅在一个层高内进行保温施工,施工时不用脚手架或高空吊篮,施工比较安全方便,不损害建筑物原有的立面造型,施工造价相对较低。 二是由于绝热层在内侧,在夏季的晚上,墙的内表面温度随空气温度的下降而迅速下降,减少闷热感。 三是耐久性好于外墙外保温,增加了保温材料的使用寿命。 四是有利于安全防火。 五是施工方便,受风、雨天影响小。 ②缺点 一是保温隔热效果差,外墙平均传热系数高。 二是热桥保温处理困难,易出现结露现象。 三是占用室内使用面积。 四是不利于室内装修。 五是不利于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 六是保温层易出现裂缝。 昼夜和四季的更替,易引起内表面保温的开裂,特别是保温板之间的裂缝尤为明显。外墙内保温容易引起开裂或产生“热桥”的部位有:保温板板缝、顶层建筑女儿墙沿屋面板的底部、两种不同材料在外墙同一表面的接缝、内外墙之间丁字墙外侧的悬挑构件等部位。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造价师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