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淮海中学2017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测试
化学试题 2016.10.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K 39 Ca 40 Mn 55 Fe 56 I 127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第43个“世界地球日”,其主题为“绿色梦想,低碳行动”。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①开发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能源;②大量开采地下水,以满足生产、生活的需求;③在含硫的煤中加入适量生石灰;④利用苯、甲苯等有机物代替水作溶剂;⑤利用可降解的“玉米塑料”生产一次性饭盒。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①②④
2.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乙醇的结构简式 C2H6O B.氨基的电子式
C.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中子数为79、质子数为55 的铯(Cs)原子Cs
3. 设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LCCl4含有C-Cl键数目为0.2NA
B.标准状况下,2.24L氯气中含有的Cl数目一定为0.2NA
C.常温常压下,4.4gCO2与N2O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0.3NA
D.56 g的Fe与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NA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铝有较高熔点,可做耐火材料
B.SO2能使溴水褪色,体现其漂白性
装置甲
装置乙
MnO2
浓盐酸
C.氨气是电解质,因为氨气的水溶液能导电
D.钠钾合金可用于快中子反应堆的热交换剂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装置甲可以制备氯气
B.用装置乙分离泥沙中的碘单质
C.向碘酒中加入CCl4,静置后分液,可以分离碘酒中的碘
D.用玻璃棒蘸取NaClO溶液点在pH试纸上,测定溶液的pH
6.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pH=l的溶液:Ag+、A13+、C1-、SO42-
B.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Na+、K+、HCO3-、S2-
C.的溶液:NH4+、Cu2+、NO3-、Cl-
D.水电离产生的c(OH-)=10-12 mol/L的溶液:K+、Fe2+、SO42-、NO3-
7.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将铜插入稀硝酸中:Cu+4H++2NO3 -=Cu2++2NO2↑+H2O
B.向Fe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Fe3++Fe=2Fe3+
C.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
D.Ca(HCO3)2溶液中加足量NaOH溶液:HCO + Ca2+ + OH-= CaCO3↓ + H2O
8.三氟化氮(NF3)是微电子工业中优良的等离子刻蚀气体,它在潮湿的环境中能发生反应:3NF3+5H2O===2NO+HNO3+9HF,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
A.NF3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
B.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
C.若生成0.2 mol HNO3,则转移0.2 mol电子
D.NF3在潮湿的空气中泄漏会产生红棕色气体
9.下列A~D 4组,每组有两个反应,其中两个反应可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Ⅰ
Ⅱ
A
少量SO2通入NaOH溶液中
过量SO2通入少量NaOH溶液中
B
少量浓氨水滴入Al2(SO4)3溶液中
少量Al2(SO4)3溶液滴入浓氨水中
C
0.1 mol Cl2通入含0.2 mol FeBr2的溶液中
0.3 mol Cl2通入含0.2 mol FeBr2的溶液中
D
过量稀硝酸与少量铁屑混合
少量稀硝酸与过量铁屑混合
10.NaCl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见右 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干燥的Cl2能用钢瓶贮运,所以Cl2不与铁反应
B.石灰乳与Cl2的反应中,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25 ℃,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大
D.图中所示转化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 小题,每小题4 分,共计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1. 分枝酸可用于生化研究。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分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
B.可与乙醇、乙酸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
C.1mol分枝酸最多可与2molNaOH发生中和反应
D.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原理相同
12. 用如右图装置制取表中的四种干燥、纯净的气体(图中铁架台、铁夹、加热及气体收集装置均已略去;必要时可以加热;a、b、c、d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其中正确的是
选项
气体
a
b
c
d
A
CO2
盐酸
CaCO3
饱和Na2CO3溶液
浓硫酸
B
Cl2
浓盐酸
MnO2
NaOH溶液
浓硫酸
C
NH3
饱和NH4Cl溶液
消石灰
H2O
固体NaOH
D
NO
稀硝酸
铜屑
H2O
浓硫酸
13.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室温下,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溶液变浑浊
碳酸的酸性比苯酚的强
B
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
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
室温下,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KI溶液,再滴加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
Fe3+的氧化性比I2的强
D
取少量食盐溶于水,加稀硫酸酸化,再滴入淀粉溶液,溶液未呈蓝色
该食盐中不含有碘酸钾
14. 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15.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2CO3、NaHCO3和NaCl中的一种或多种。下列根据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取一定量固体,溶解,向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观察到有晶体析出,说明原固体中一定含有Na2CO3
B.取一定量固体,溶解,向溶液中加入适量CaO粉末,充分反应后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固体中一定含有Na2CO3
C.取一定量固体,溶解,向溶液中滴加适量AgNO3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固体中一定含有NaCl
D.称取3.80g固体,加热至恒重,质量减少了0.620g。用足量稀盐酸溶解残留固体,充分反应后,收集到0.880g气体,说明原固体中仅含有Na2CO3和NaHCO3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0分)
16. (14分) 用CuSO4·5H2O配制480mL0.2 mol·L-1CuSO4溶液,在下列空格中填写所用仪器的名称及操作方法:
(1)需要的主要仪器名称有:烧杯、玻璃棒、天平(带砝码)、 和 ;
(2)经计算需要CuSO4·5H2O的质量为 克;
(3)移液时,需并用适量蒸馏水洗涤 和 2~3次,把洗涤液也移入容量瓶中,并摇匀;
(4)配制过程中的下列做法会使所配浓度偏高的有 ;偏低的有 ;无影响的有 。
A.称量NaOH固体时,放在烧杯中且称量较慢
B.称量NaOH固体时,砝码与药品位置颠倒(没用游码)
C.溶解搅拌时,溶液溅到烧杯外面
D.移液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E.移液时,忘记洗涤烧杯内壁
F.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17.(12分)请根据所给的条件,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SO2使溴水褪色: 。
(2)FeCl3溶液使淀粉KI溶液变蓝: 。
(3)0.75molCO2与1molNaOH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NaClO3与Na2SO3在H2SO4存在下生成ClO2: 。
(5)酸性介质中KMnO4氧化H2O2: 。
(6)澄清石灰水与过量小苏打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12分)工业上采用硫铁矿焙烧去硫后的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FeO、SiO2、Al2O3,不考虑其他杂质) 制取七水合硫酸亚铁(FeSO4·7H2O) ,流程如下:
(1)浸取时,溶液中的Fe2+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其离子方程式为 。能提高烧渣浸取速率的措施有 (填字母)。
A.将烧渣粉碎 B.降低硫酸的浓度 C.适当升高温度
(2)还原时,试剂X的用量与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则
试剂X可能是 (填字母)。
A.Fe粉 B.SO2 C.NaI
还原结束时,溶液中的主要阴离子有 。
(3)滤渣II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
由分离出滤渣II后的溶液得到产品,进行的操作是 、
过滤、洗涤、干燥。
19.(14分)工业上用软锰矿(主要成分MnO2,杂质金属元素Fe、Al等) 制备MnSO4·H2O 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1.浸出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化学方程式为:MnO2+SO2 = MnSO4
2.浸出液中阳离子主要有Mn2+、Fe2+、Al3+等
回答下列问题:
⑴ 物质X最好选用 。
a.盐酸 b.硫酸 c.硝酸
⑵ 酸浸时SO2的吸收效率与pH、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为提高SO2的吸收效率,酸浸适宜的条件是 。
⑶ 流程中“氧化”步骤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⑷ 加入石灰浆调节pH,可将氧化后的浸出液中Fe3+、Al3+形成氢氧化物除去。检验Fe3+是否除尽的最佳方法是 。
⑸ 用MnSO4可测定水中溶解氧,方法是:取100 mL 水样,迅速加入足量MnSO4溶液及含有NaOH的KI溶液,立即塞上塞子、振荡,使之充分反应;打开塞子,迅速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此时有I2生成;再用5.00×10-3 mol·L-1 Na2S2O3溶液和I2反应,当消耗Na2S2O3溶液 12.0 mL时反应完全。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① 2Mn2++O2+4OH-=2MnO(OH)2(反应很快);
② MnO(OH)2+2I-+4H+=Mn2++I2+3H2O;
③ I2+2S2O32-=S4O62-+2I-。
计算水样中溶解氧的浓度(以mg·L-1为单位),写出计算过程。
20.(16分)实验室从含碘废液(除H2O 外,含有CCl4、I2、I-等)中回收碘,其实验过程如下:
(1)向含碘废液中加入稍过量的Na2SO3溶液,将废液中的I2 还原为I-,其离子方程式为
;
该操作将I2 还原为I-的目的是
。
(2)操作X的名称为 。
(3)氧化时,在三颈烧瓶中将含I-的水溶液用盐酸调 至pH约为2,缓慢通入Cl2,在40℃左右反应(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实验控制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的原因是
;锥形瓶里盛放的溶液为 。
(4)已知:5SO32-+2IO3-+2H+=I2+5SO42-+H2O,某含碘废水(pH约为8)中一定存在I2,可能存在I-、IO3-中的一种或两种。请补充完整检验含碘废水中是否含有I-、IO3-的实验方案:取适量含碘废水用CCl4多次萃取、分液,直到水层用淀粉溶液检验不出有碘单质存在;
。
实验中可供选择的试剂:稀盐酸、淀粉溶液、FeCl3 溶液、Na2SO3 溶液。
21.(12分) 物质结构
(1)写出Fe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
(2)Na、Mg、Al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3)CO2 中含有的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 ;
(4)丙烯分子中碳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为 ;
(5)写出一种与CO 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 ;
(6)NH3的空间构型是 (用文字描述)。
月考化学参考答案:
1-5 A B C D B,6-10 C C D B B 11-15 B D AC BD A
16.(1)500mL容量瓶(2分) 胶头滴管(2分)
(2)25.0g(2分)
(3)烧杯(1分) 玻璃棒 (1分)
(4)F AC E BD
17.略(每空2分)
18(12分)(1)4Fe2+ + O2+4H+=4Fe3++2H2O (2分) AC (2分)
(2)B (2分) SO42- (或SO42-、HSO3-) (2分)
(3) Al(OH)3 (2分) 蒸发(浓缩)、(1分) (冷却)结晶(1分)
19.⑴ b ( 2分)
⑵ pH控制在3左右,温度控制在40℃左右。( 2分)
⑶ MnO2+2Fe2++4H+=Mn2++2Fe3++2H2O ( 2分)
⑷ 取上层清液少许,向其中滴加少许KSCN溶液,若溶液未出现血红色,则Fe3+除尽。( 2分)
⑸ n(S2O32-)= 5.00×10-3mol·L-1 × 12.0 mL= 6.00×10-5 mol ( 2分)
O2 ~ 4 S2O32-
1 mol 4 mol
n(O2) 6.00×10-5 mol
n(O2)=1.50×10-5 mol ( 2分)
水样中溶解氧的浓度=1.50×10-5 mol × 32 g·mol-1÷100mL=4.80 mg·L-1 ( 2分)
20. (1) SO32- + I2+ H2O= 2I- + SO42- + 2H+ ( 2分)
使CCl4 中的碘进入水层( 2分)(2) 分液( 2分)
(3) 使氯气在溶液中有较大的溶解度(或防止 I2 升华或防止 I2 进一步被氧化) ( 2分) NaOH溶液( 2分)
(4)从水层取少量溶液,加入1∽ 2mL 淀粉溶液,加盐酸酸化,滴加FeCl3 溶液,若溶液变蓝,说明废水中含有I-;若溶液不变蓝,说明废水中不含有I-。( 3分)
另从水层取少量溶液,加入1∽2mL 淀粉溶液,加盐酸酸化,滴加Na2SO3 溶液,若溶液变蓝,说明废水中含有IO3- ;若溶液不变蓝,说明废水中不含有IO3- ( 3分)
21.略(每空2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