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湄江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一 历 史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4分,共60分。
1、《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是依靠什么来维系的?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
2、《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反映了
A.皇权至高无上 B.三公互相制约 C.秦律严苛细密 D.丞相大权独揽
3、假如你是唐太宗时中书省的长官,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骚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应该:
A.交唐太宗裁定 B.交门下省审议
C.交枢密院出兵 D.交尚书省执行
4、清朝时期,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达到登峰造极的标志是
A.废丞相,权归六部 B.设立内阁 C.设置军机处 D.大兴文字狱
5、公元前432年的一天,雅典公民伯克帕德的妻子米利娜兴高采烈地与丈夫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但被禁止进入会场,主要是因为:
A.会议内容与妇女没有关系 B.妇女没有享受民主的权利
C.妇女无权干预男人的事务 D.男子掌握的信息多于妇女
6、按照英国责任内阁制的惯例,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那么内阁可以:①首相下台,各部大臣留任 ②集体辞职,宣布下台 ③宣布解散议会,进行重新选举 ④首相重新任命各部大臣
A.① ② B.③ ④ C.② ③ D.① ④
7、“它是近代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成文宪法,也是世界近代史上最稳定的一部宪法”。材料中的这部宪法是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8、根据各国宪法,有权解散议会的是:
①英国国王 ②美国总统 ③法国总统 ④德国皇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下面是近代某条约的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10、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是:
A B C D
11、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致远药弹尽,适与倭船吉野值,管带邓世昌……遂鼓快车,向吉野冲突。”该记载反映的是下列哪次战争的情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新礼服兴,翎顶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下列哪个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3、最能完整地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废除二十一条”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还我青岛”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14、毛泽东著名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这首《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此时,中国工农红军:
A.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粉碎国民党的三次军事“围剿”
C.开赴抗日战争的前线 D.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
15、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材料表明淞沪会战的积极作用在于
A.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
B. 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C. 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D. 扭转了抗战初期的不利局面
二、非选择题(40分)
16、(26分)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主要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确定了大帝国的中枢运作机制,加上了软件。
—— 金克木《风流汉武两千年》
材料二 下表是史学家对中国古代某项制度的叙述
学者
内 容
徐中约
它鼓励社会流动并减弱阶级划分,使来自全国各地和各种生活背景的受教育者集合到政府之中,也产生了一种统一的动力。
张岂之
它杜绝了隋唐之前选官制度中“唯门第是准”的现象,有效地提高了封建王朝官员队伍的素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给中华帝国组装了哪些“硬件”? (9分)汉武帝在选官制度方面添加了哪些“软件”?(4分)
(2)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哪一选官制度?(4分)依据材料概述其历史作用。(9分)
17、(14分)参加过遵义会议的伍修权同志曾回忆起当年开会时的情景:“……会议开始还是由博古主持,他坐在一张长条桌子中间的位置上……在报告中,他为自己的错误辩解。……毛主席稍后作了重要发言。……批驳了博古为自己作辩护的观点。毛主席的发言反映了大家的共同想法和正确意见,受到王稼祥、张闻天、朱德、周恩来等与会绝大多数同志的热烈拥护。……会上直接被批判的是博古。批判博古,实际上就是批判李德。因此,会议一开始,李德的处境就很狼狈,别人都是围着长桌子坐的,他却坐在会议室的门口,……完全象是处在被告席的地位上。别人发言时,我把发言的内容一一翻译给李德听,他一边听一边不断地抽烟,一支接一支地抽,垂头丧气,神情十分沮丧。”
读了这段材料,请你想一想:
(1)博古和李德在遵义会议上为什么会遭到党内大多数同志的批判?(4分)
(2)在批判了博古和李德的错误后,遵义会议作出了什么重要决定?(6分)
(3)遵义会议在历史上有着什么样的重要意义?(4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