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株洲市第十八中学2016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年级历史
时量: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该诗句不能反映( )
A.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B.农民自由迁徙择业
C.小农经济的保守性 D.农民生活的自给自足
2、日本学者在《宋代都市的发展》中说:“坊的制度——就是用墙把坊围起来,除了特定的高官外,不许向街路开门的制度——到了北宋末年就已经完全崩溃,庶人也可以任意面街造屋开门了。”对上述材料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北宋时期不再有坊市之间的界限
B.这种变化适应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
C.这反映了宋代政府不再对商业活动进行管理
D.这说明宋代的商业活动不再有空间的限制
3、《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赀(资或财)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大中祥符末,薛田为转运使,请官置交子务,以榷其出入。”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蜀地商品交易居全国之首 B.民间私发纸币存在弊端
C.铁钱已基本被纸币所取代 D.“交子”由政府首先发行
4、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主要是指中国实行了什么政策( )
A.重农抑商 B.重商主义 C.闭关锁国 D.自由放任
5、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白银涌入世界各地。一位葡萄牙商人说,白银在全世界游荡,直至流到中国,它留在那里,好像到了它的天然中心。对白银流入并留在中国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
①中国政府积极鼓励对外贸易 ②中国手工业生产领先世界 ③中国“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④中国仍是世界市场的中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6、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为庆祝某一事件,给自己加封了一个新头衔“几内亚之主,及对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半岛、波斯和印度的征服、航海与贸易之主宰”。这一事件是( )
A.达·伽玛船队抵达印度海岸 B.哥伦布船队到达美洲大陆
C.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D.葡萄牙成为“海上马车夫”
7、《新全球史》:“工业巨头和企业家简直富可敌国,其强大的实力使军事贵族和其他传统的特权阶层黯然失色。接下来是中产阶级……在工厂与矿山中辛苦工作的劳工大众形成了新的工人阶级。”该材料直接反映了工业革命 ( )
A.推动了经济转型 B.造成了阶级分化
C.加速城市化进程 D.激化了社会矛盾
8、“塑料”是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创造出来的新的物质,它诞生于( )
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D.21世纪初期
9、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主题,最为贴切的应是( )
A.“清王朝自救运动” B.“近代工业的起步”
C.“实业救国的浪潮” D.“民族工业的春天”
10、1958年7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宣称:“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
A.国民经济发展欣欣向荣 B.农业生产连年获得大丰收
C.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 D.土地改革运动正蓬勃开展
11、之所以说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是因为( )
① 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 制定“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③ 提出尽快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任务
④ 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12、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
A.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3、“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这是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
A.曹先生与徐小姐在剧院看电影 B.张小姐基本上是乘坐电车上班
C.谭先生积极收集全国各地的战况 D.夏太太在家收看上海电视台的节目
14、辛亥革命后,当时的政府就颁布了废止缠足的法令,但在新中国成立后人们还看见许多的“小脚老太”。这说明( )
A.缠足受到广大妇女的欢迎 B.生活习俗的变迁,城乡发展不平衡
C.废纸缠足的法令成为一纸空文 D.传统旧习俗的废除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15、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上演了“黑色星期四”,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爆发。导致这次经济危机的最根本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B.股票投机 C.盲目生产 D.贫富悬殊
16、《全球文明史》记述:“大萧条起因于欧洲和美国工业经济的新问题。世界其他地区长期以来的衰弱也是原因之一。”材料中的“新问题”是指( )
A.“垄断”加剧了无序竞争 B.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恶性发展
C.国家干预经济造成“滞胀” D.殖民体系内部的各种矛盾激化
17、罗斯福称《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具深远意义的立法”。其主要依据是该法令( )
A.加强了政府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B.调整了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C.防止了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D.缓和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18、罗斯福认为,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给予照顾……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基于此观点制定的法律应当是( )
A.《社会保险法》 B.《全国工业复兴法》
C.《紧急银行法》 D.《全国劳工关系法》
19、1920年,一位老农向列宁诉苦说:“政府拿走的太多了,农民干得多干得少,干得好干得坏都一样,反正都给拿走了。”为解决包括农村在内的诸多问题,苏俄实施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社会主义工业化
2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欧洲……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始于1929年)给彻底破坏了……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苏联的“独特实验”是(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开创斯大林模式 D.戈尔巴乔夫改革
21、“各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的货币围绕着美元转。”确立美元这一特殊地位的历史事件是( )
A.《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订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22、二战后,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奠定基础的三大经济支柱,不包括(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关贸总协定
C.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D.欧洲联盟
23、在世界经济区域合作中,墨西哥属于( )
A.欧共体成员 B.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 D.华沙条约组织成员
24、2008年9月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各国股市受到重创,巨幅下跌,有的国家甚至濒临国家破产,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各国之间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从原因方面说明了( )
A.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 B.霸权主义愈演愈烈
C.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 D.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5、在一次世界贸易组织举行会议期间,有示威者在会场外打出了标语:WTO就是世界恐怖组织(见右图)。对这一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世界贸易组织是恐怖主义的表现
B.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C.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遭遇挑战
D.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需要加强合作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满分34分,其中26题14分,27题20分。)
26.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踏上了近代化的征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模仿西式工业化的改良运动,引进了大量西方18世纪以后的科学技术成果,引入译入了大量各类西方著作文献,培养了第一批留学童生,打开了西学之门;学习近现代公司体制兴建了一大批工业企业,开启了日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之路。洋务运动的直接成果——清军水师在甲午海战的覆没使洋务运动最终黯然收场,沉重打击了清廷上层,为之后的百日维新埋下伏笔。对后来中日两国的文化思想政治走向以致国运都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创造民族新文化与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
材料二 蒋介石1935年4月在贵阳督剿红军时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首次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5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了《确立国民经济建设实施大纲案》。1936年3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定了《重工业五年建设计划》,计划投资267,100万元,发展汽油、钢铁、发电机、铝、电器等生产,以满足国内需要。当年就按计划筹办茶陵铁矿、高坑煤矿、大冶、阳新、彭县铜矿、中央钢铁厂、江西钨铁厂、中央无线电机制造厂、中央电瓷制造厂。1937年又筹备开发云南锡矿、四川金矿、湘潭天河煤矿、灵乡铁矿、四川油矿、水口山铅锌矿等。
——摘编自《中华民国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场“自救”运动的背景。(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两场“自救运动”的历史影响并从近代化的角度说明两场运动的结果。(10分)
27.历史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就不同。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工业文明(1895--1899年)
行业
1895年
1899年
发展速度(1895=100)
棉纺织业
华商纱厂纱锭数(枚)
14 653
69 564
474.7
机制面粉业
华商厂产量(万包)
2 047
6 766
330.5
缫丝业
华商厂出口量(担)
3 039
4 175
137.4
沿海地区丝车数(台)
38 569
45 278
117.4
内地丝车数(台)
7 943
29 270
368.5
卷烟业
华商厂资本额(万元)
85
54
181.2
火柴业
华商厂资本额(万元)
126
241
191.3
水泥业
华商厂产量(吨)
68
190
279.4
机械采煤业
华商矿产量(吨)
89
145
162.3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材料二 现代经济的两种模式
某教室的历史学习园地有下面两幅图片——《1927—1929年苏联建设的第聂伯河水电站》、《20世纪30年代美国建设的田纳西水利工程》
材料三 经济危机与社会福利制度
二战后,欧洲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迅速发展。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其失业保险规定:凡出于年老、残废、疾病、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而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除此以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
(1) 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并结合有关背景归纳导致这些特征产生的主要历史原因。(6分)
(2) 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苏联、美国修建材料二中公共工程在目的上的异同点、背景上的不同点及手段上的相同点。(8分)
(3) 根据材料三,概括现代欧洲国家福利制度的特点。(6分)
三、简答题(16分)
28.近代以来,为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民生幸福的伟大梦想,几代中国人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请回答:
(1)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有哪些?(4分)
(2)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举出至少两例)(4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请写出我国开放的第一批经济特区至少两个。(4分)
(4)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请分析中国入世的影响。(4分)
高一年级 历史参考答案(文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B
C
B
C
B
A
B
B
B
C
D
D
D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D
A
B
A
A
B
A
D
D
B
D
C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满分34分,其中26题14分,27题20分。)
26(1)洋务运动: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太平天国运动冲击了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经济基础薄弱;国共对峙政局动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日本侵华使民族危机深重。(4分)
(2)前者: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新式学堂、创办近代海军,开启了中国近代经济、教育、军事近代化。(4分)
后者:发展了国民经济,增加了国民收入;一定程度上为全面抗日奠定了物质基础;对中国近代化有着深远影响,符合中华民族利益和人民愿望。(2分)
结果: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打断了中国起步的近代化进程;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摧毁了中国再次起步的近代化运动。(4分)
27.(1) 特征:民族工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企业由沿海开始向内地扩展;棉纺织、缫丝等轻工业发展迅速;采矿等重工业开始得到发展。(或答初步发展也可。)(2分)
原因:世界市场正式形成,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巨额赔款迫使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列强的对华侵略深入中国内地。(任答两点即可。4分)
(2) 目的:相同点,都为促进经济建设(发展)。
不同点,苏联,为了促进重工业发展;美国,为了增加就业,刺激消费。
背景不同点:苏联,工业化建设;美国,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手段相同点:国家干预经济。(8分)
(3) 特点:社会保障覆盖面宽,具有普遍性,社会保障项目设置比较齐全;面向低收入阶层;政府主导国家福利;国家用立法形式加强福利建设。(6分)
三、简答题(16分)
28(1)辛亥革命扫除障碍、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实业救国思潮的刺激等。(任答两点即可。4分)
(2)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沈阳飞机厂。(任答两点即可。4分)
(3)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任答两点即可。4分)
(4)机遇: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
挑战:市场进一步开放、关税大幅度减让,使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强的竞争,受到冲击。(任答两点4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