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表一)
项目名称
xx乡林产品(樟叶)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xx隆森油樟基地产业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联系人
通讯地址
四川省xx市翠屏区中山街87号6楼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
建设地点
xx县xx乡和丰村(原xx县xx乡916茶场加工场地)
立项审批
部门
xx县发展和改革局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新建þ 改扩建□ 技改□
行业类别
及代码
非食用植物油加工(C1332)
占地面积
(平方米)
13284(约19.93亩)
绿化面积
(平方米)
5978
总投资
(万元)
3974.8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49.6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1.25%
评价经费
(万元)
/
预期投产
日期
2015年底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由来及建设的必要性
四川是全国最大的油樟基地,油樟油产量占全国75%以上,从樟油中提炼的“中国桉叶油”产量占世界1/3,在国际市场上销量仅次于巴西,畅销日本、新加坡、法国、美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国际贸易量的13%。xx县出产的油樟树是提炼天然香料的优良树种,也是目前全国保存和发展最好的天然香料油源,特别是从油樟油中精馏生产的桉叶油素,在国际贸易中被称为“中国桉叶油”,其产品及产量在全省、全国占有很大市场份额,油樟天然香料油产量占全国的75%,全省的90%。
近年来,xx地区桉叶油产品出口大幅增长,开拓了新的出口市场,成为xx外贸出口新的亮点,年出口量一直占全国前三位,市场竞争力非常强。
目前,xx县樟油粗加工均为农户家庭小作坊式加工,加工设备落后,出油率低。当地无桉叶油素深加工企业,直接销售粗油,附加值低,影响油樟产业的整体效益。
在我国经济参与国际分工合作日益加深、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新机遇下,xx隆森油樟基地产业有限公司投资3974.8万元建设xx乡林产品(樟叶)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本项目利用原xx县xx乡916茶场加工场地,新建林产品(樟叶)加工生产线一条,年加工99.5%的桉叶油650吨(主产品),同时副产99%的松油醇260吨(副产品)和99.5%的香桧烯162.5吨(副产品)。通过本项目实施,发展以天然香精香料种植及深加工,在种、产、销各个环节,能安置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通过实施该项目,可以提高当地就业率,可有效缓解城镇居民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难”的矛盾,有助于社会稳定和繁荣。
注:本次环评仅对油樟油加工进行评价。
二、项目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本项目为农副产品加工业中的非食用植物油加工项目。根据国家发改委令第21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本项目属于鼓励类,一、农林业,第32条“农林牧渔产品储运、保鲜、加工及综合利用”。同时,xx县发展和改革局以备案号:川投资备[51152115050501]0047号对本项目下达了企业投资项目备案通知书。
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
三、规划符合性及选址合理性分析
1、规划符合性分析
本项目位于xx县xx乡和丰村,占地面积26亩,实际占地面积19.93亩。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申报表》中xx县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和城镇管理局出具的审查意见,本项目xx县xx乡和丰村(原xx县xx乡916茶场加工场地),不在xx乡集镇和省级越溪河风景名胜区范围内(见附件5),同时根据土地承包合同(见附件3)可知,本项目主要用于油樟油加工(本次环评不包括油樟种植基地)。
因此,本项目符合xx县的规划。
2、选址合理性分析
本项目位于xx县xx乡和丰村,处于油樟种植核心区,原料资源丰富,方便原料的采集和运输。此外,建设场地周围还有一些油樟粗油的粗加工点,其产出的油樟粗油也可以作为桉叶油素生产的原料进行收集。项目东侧80m处有2户农户;南侧27m为公路,交通便利,便于原料及产品的运输,隔路90m有零散农户;西北侧150m有零散农户;其余区域均为油樟林。
项目桉叶油生产车间布置在厂区东面,生产车间距办公楼52.5m、距厂外农户最近距离125m,满足消防间距要求。库区布置在厂区南部,其中油库距桉叶油生产车间36m、距厂外农户最近距离90m,满足消防间距要求。
本项目厂址周围外环境较为简单,无医院、学校等敏感点。本项目利用原xx县xx乡916茶场加工场地,不新征用地,不属于基本农田(见附件4)。经对照省级越溪河风景名胜区范围图可知,本项目选址距离省级越溪河风景名胜区最近距离约0.87km(见附图5和附件5),同时项目周围5km范围内也无特殊保护文物古迹、自然保护区、生态脆弱区等。项目周边无大型污染性企业或重大污染源等环境制约因素。项目所在地的水、电、交通完善,能满足项目的需要。
综上所述,本项目与外环境相容,选址合理。
四、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 xx乡林产品(樟叶)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
建设地点: xx县xx乡和丰村(原xx县xx乡916茶场加工场地);
建设单位: xx隆森油樟基地产业有限公司;
建设性质: 新建;
建设规模: 年加工99.5%的桉叶油650吨(主产品),同时副产99%的松油醇260吨(副产品)和99.5%的香桧烯162.5吨(副产品);
项目投资: 3974.8万元。
1、产品方案
本项目主要生产99.5%的桉叶油650t/a。同时副产99%的松油醇和99.5%的香桧烯,产量分别为260t/a和162.5t/a。本项目产品方案见表1-1所示。
表1-1 产品品种及产量表
序号
产品名称
规格
产量(t/a)
1
桉叶油(主产品)
99.5%
650
2
松油醇(副产品)
99%
260
3
香桧烯(副产品)
99.5%
162.5
2、工程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总投资3974.8万元,占地面积13284平方米(约19.93亩,为实际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3009m2,主要建设1栋生产厂房、1栋库房(含原料库房、成品库房)、办公楼、宿舍(管理人员和值班人员居住)、食堂(管理人员和值班人员就餐)等以及配套设施等。
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见表1-2。
表1-2 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表
项目组成
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主要环境问题
施工期
营运期
主体
工程
油樟油(粗)制备车间
1F,建筑面积200m2,单层(局部双层)框架结构,主要设置为油樟叶水汽蒸馏、密闭冷凝回收等工序
废水
废气
噪声
固废
油樟叶渣、设备噪声、异味
分离纯化车间
1F,建筑面积300m2,单层(局部双层)框架结构,主要设置为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分子蒸馏等工序
分离提纯油脚、设备噪声、异味
油樟叶渣、分离提纯油脚和污泥处理车间
设置于油樟油(粗)制备车间内,建筑面积40m2,采用成套设备,经固态发酵后制成颗粒肥料外售
噪声、异味
公用辅助工程
供电
厂区进线为1路专用10kV架空进线,经变压器变配电后使用。
/
给水
在厂区抽取地下水,经处理达到生产工艺后使用。厂区生产、生活用水系统与消防给水系统独立设置。
/
供气
外购液化石油气
/
配电房
建筑面积15m2,单层砖混结构
/
锅炉房
设置1台1t/h的电加热蒸汽锅炉,建筑面积50m2,单层砖混结构,同时配套设置1套锅炉用水处理设备
噪声
检验室
对原料、半成品、成品进行检测
/
机修车间
对生产设备进行维修
少量含油废水、含有废物
仓储工程
原料仓库
建筑面积200m2,1层,框架结构,主要设置为1间油樟叶暂存间、8个6.5t粗油樟油储罐(用于暂存农户处收购的粗油樟油,以备下一步分离提纯用,暂存时间不超过1周,储存时间为每年的4-6月和10-11月)和100个CO2钢瓶100个(平时最大储存量0.48m3)。
环境风险
成品仓库
建筑面积300m2,1层,框架结构,3个24L中间产品储油罐(分别装白樟油、80%1.8-桉叶油素和残液,暂存时间不超过1周,储存时间为每年的4-6月和10-11月)、3个50L成品储油罐(分别装99.5%香桧烯、99.5%1.8-桉叶油素和99%松油醇,储存量按订单生产,完成后即出厂,不需长期贮存,如有不确定客户需要,可最大备贮存1吨,储存时间为每年的4-6月和10-11月)
环境风险
办公
生活
设施
办公楼
建筑面积960m2,2层框架结构
生活废水、办公垃圾
宿舍、食堂等
建筑面积969m2,单层框架结构
生活废水、油烟、生活垃圾
门卫室及其他
建筑面积30m2,单层砖混结构,位于厂区西侧
生活垃圾
停车场
占地面积200m2,全部为地面停车场
汽车尾气
交通噪声
环保工程
废气
食堂餐饮油烟:使用清洁能源液化石油气,油烟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由屋顶外排
餐饮油烟、液化石油气燃烧废气
生产车间异味:加强生设备的密闭性,无组织挥发的异味通过安装换气扇排出车间外
异味
废水
自建污水站1座,设计规模10m3,污水经地埋式污水站处理后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后作为厂区绿化用水,不外排
废水、污泥
噪声
设备减振,厂房隔音
噪声
固废
生产固废:主要为油樟叶渣和分离提纯油脚,设置1个暂存间(地面做好防渗、防雨、防漏措施),经集中收集后经成套设备处理(采用固态发酵,通过挤压造粒制成颗粒肥料外售)
油樟叶渣
分离提纯油脚
污水站:污水站污泥干化后和生产固废一起处理
污泥
生活垃圾:设置垃圾桶,并定时清运处理
生活垃圾
危险废物暂存间:少量含油废物在厂区生产车间内设置1个2m2的危废暂存间,采取防雨、防渗、防漏等设施,含油废物桶装后暂存至危废暂存间,地面采取防渗和防漏措施,定期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
含油废物、环境风险
绿化
绿化率达45%,绿化面积5978m2
/
3、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及能耗
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及能耗情况见表1-3。
表1-3 主要原辅材料和能源消耗
类别
名称
单位
数量
来源
主要原料
油樟叶
t/a
2600
公司油樟树基地+收购
油樟油(粗)
t/a
1100
从农户处收购
主要辅料
CO2钢瓶(40L)
个/a
100
外购
每月最大储存量为0.48m3
包装材料
25kg塑料桶
个
20000
外购
200kg塑料桶
个
250
外购
标签
/
若干
外购
能源
电
万Kwh/a
40
当地电网
液化石油气
万m3/a
15
外购
水
万t/a
0.2817
地下井水
4、主要生产设备
项目主要设备见表1-4。
表1-4 项目主要设备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单位
一
粗加工车间
1
蒸馏器
4m3
8
个
2
储罐
6.5t,Ф1800×2400
8
个
3
电加热锅炉
1t/h
1
台
二
精馏车间
1
超临界萃取装置
CLJ-200型
3
套
1.1
萃取缸
40MPa/28L 室温-85℃
4×3
只
1.2
分离器
30MPa/24L 室温-85℃
1×3
只
1.3
分离器
20MPa/24L 室温-85℃
2×3
只
1.4
储罐
16MPa/24L
1×3
只
1.5
混合器
40MPa/3L
1×3
只
1.6
过滤器
16MPa/5L
1×3
只
1.7
净化器
50MPa/1L
1×3
只
1.8
主泵
40MPa/600L
2×3
套
变频调速
2×3
套
1.9
副泵
50MPa/50L
1×3
套
变频调速
1×3
套
1.10
热交换系统
/
4×3
套
1.11
流量计
630L/h/10MPa
1×3
套
玻璃浮子流量计
1×3
套
1.12
安全阀
40MPa、30MPa、20MPa、16MPa
9×3
套
1.13
压力表
/
10×3
套
1.14
管路
Ф18、Ф14、Ф6
1×3
套
1.15
阀门
DW18、DW14、DW6
1×3
套
1.16
支架
主控柜
1×3
套
气瓶架
1×3
套
储罐架
1×3
套
分离器架
1×3
套
1.17
电器控制
/
1×3
套
1.18
电葫芦
起吊萃取料筒
1×3
套
2
分子蒸馏设备
3
套
2.1
进料储罐
50L
1×3
只
2.2
刮膜器
PTEE加强型,150r/min
3×3
套
2.3
外置式冷凝器
/
1×3
套
2.4
蒸馏柱
/
2×3
套
2.5
内置式冷凝器
/
1×3
套
2.6
进料真空泵
高真空化学泵
1×3
套
2.7
出料真空泵
高真空化学泵
1×3
套
2.8
冷阱
/
2×3
个
2.9
罗茨真空泵机组
/
3×3
台
2.10
高真空仪表
微机型数字电阻真空计
1×3
套
2.11
热水系统
恒温加热,常温-95℃
1×3
套
2.12
冷水系统
常温-6℃
1×3
套
2.13
机架
附带多用途夹
1×3
套
三
锅炉用水处理设备(锅炉配套设施)
1
膜过滤设备
6t/h
1
台
2
软化设备
6t/h
1
台
3
多介质过滤器
6t/h
1
台
四
检测设备
1
紫外分光光度计
UV759S
1
套
2
高效液相色谱仪
Agilent 1200
1
套
3
气相色谱仪
Agilent 7890
1
套
4
电子天平
BSA224
1
套
5
分析天平
FA2204B
1
套
备注:
①超临界萃取装置采用成套设备,当饱和的溶解物的CO2流体进入超临界萃取装置成套设备中的分离器时,由于压力的下降或温度的变化,使得CO2与萃取物迅速成为两相(气液分离)而立即分开),不需要单独设置超临界CO2制备设备,直接将钢瓶中的CO2通过管道打入超临界萃取装置成套设备中。
②项目超临界萃取装置产地来自广东,其余设备产地主要来自重庆、浙江、上海。
5、投资规模及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3974.8万元。其中:国内贷款1256.65万元,自筹资金2718.15万元。
6、劳动定员和工作制度
本项目劳动定员66人,其中生产人员25人,辅助生产人员29人,管理人员12人。项目管理人员在厂区内食宿,其余人员均为当地农户,均不在厂区食宿。项目建成后,年工作日150天(主要为4-6月、10-11月,共5个月),每日一班,每班8小时。
五、项目公用设施
1、给水
本项目营运期用水由自身供应,在厂区内抽取地下水,经水质多级处理达到生产工艺要求,供水能够满足本项目用水水质、水压和水量的要求。
厂区给水管网采用生产、生活给水系统与校方给水系统独立设置,为保证用水可靠性,厂区给水干管与消防给水干管均布置成环状。
2、排水
本项目厂区实行雨污分流,雨水经厂区雨水管道就近排入项目西侧的石灰窑冲脚,项目设备清洗废水、车间地面冲洗废水和生活废水一起经污水站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作为厂区绿化用水,不足部分采用地下水补充,因此生产废水做到不外排。
3、厂区地面情况
本项目除绿化带外,包括道路、生产车间全部采用水泥混凝土硬化。
4、供电
本项目全厂用电负荷统计为210Kw,耗电量约40万Kwh/a。一般生产用电及普通照明按三级负荷考虑,锅炉房、消防用电及应急照明用电按二级负荷考虑。设备使用电压为380/220V,项目所在地目前已形成10KV架空配电线路,可满足本项目用电需求。
5、供气
由于项目所在地尚未开通天然气管网,结合业主意见,本项目食堂采用液化石油气。
6、供热
由于项目所在地尚未开通天然气管网,结合业主意见和根据工艺实际需要,厂区锅炉房采用清洁能源电,禁止使用高污染燃料,设1台1t/h电加热蒸汽锅炉,压力1.6MPa,本项目建成后全厂用汽量最大6.0t/h,能够满足需求。
7、消防系统
本项目消防设计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其它有关规范执行,使其符合消防、安全和环保等技术规范要求。设置必要的消防设施,配备相应的灭火器等。
六、总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本项目结合场地的用地条件,综合考虑环保、消防、生产等要求。力求分区合理、工艺流畅、物流短截,并尽量兼顾环保与安全,对项目区各建筑物布置进行了统筹安排。项目总平面布置图见附图2。
根据项目外环境关系可知,项目东侧80m处有2户农户;南侧隔乡村公路90m有零散农户;西北侧150m有零散农户;其余区域均为油樟林。因此项目外环境较为简单,且环境质量现状较好。
结合项目外环境关系,项目大门设在厂区西侧,紧邻乡村公路,便于车辆运输;办公楼、宿舍和食堂设在项目北侧;生产厂区设在厂区东侧、库房设在厂区南侧;生产区与办公区和库房之间为绿化带,实现了生产区、生活区隔离,也使得加工车间尽量远离了厂区周边的住户,降低了生产车间对周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该项目区域的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和西北风。总平面布置中,充分考虑了总体布置的安全性,各生产线装置区内外道路保持畅通,以利于消防及安全疏散。
项目库房和生产车间四周设汽车坡道,便于原材料和成品的运输。这样的平面布置能合理组织物流,满足卫生安全的需要。
此外,厂区四周设有绿化带,绿化率可达45%,既可美化环境,也可为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综上分析,各功能区分区明确、间距合理,避免了相互干扰,生产厂房布局满足工艺流程,满足功能分区及运输作业要求,本项目总平面布置基本合理。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不存在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问题。
- 114 -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表二)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侯、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一、地理位置
xx县处于中国西南、四川盆地南缘,长江上游和金沙江、岷江下游“金三角”地区,地处川、滇、黔三省边界经济开发的腹心地带,东接翠屏区、自贡市富顺县,西邻屏山、沐川和犍为县,南倚高县和云南省水富县,北连自贡市荣县,面积2945.83平方千米。县城柏溪镇距xx市三江口城区13千米,全县幅员面积2945.83平方千米,辖26个乡镇、535个村委会、5437个村民小组、41个社区居委会。县境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
xx乡位于岷江以北,距xx市中区以北40公里,xx县腹心地带,岷江支流越溪河横贯全乡。该乡属浅丘地貌,海拔在299—406米之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宜,雨热同季,土壤酸碱度适中,适合多种作物生长。全乡耕地面积22676亩;现有林业用地6528.5公顷,其中油樟林3万亩(成片2万亩,零星折合1万亩)年产樟油达300吨。本项目的建设场地位于xx县xx乡和丰村,处于油樟种植核心区,原料资源十分丰富,方便原料的采集和运输。此外,建设场地周围还有一些油樟粗油的粗加工点,其产出的油樟粗油也可以作为桉叶油素生产的原料进行收集。
项目位于xx县xx乡和丰村,具体位置详见附图1。
二、地形、地质、地貌情况
xx县境内南北长、东西窄,地势东北低,西南高,海拔270~1418米。地貌多样,以丘陵为主,约占面积的73%以上。
石城山“状如覆斗,环列如城”,四周悬崖百丈,平静的流水蜿蜒从130多米高的悬岩上汇成“川”瀑飞流直下,水落处银花四放、绿的山、红的石、清的水、天地仿佛都成了红绿的世界。高高的山峰状若雄狮昂首,登临俯瞰,关河如带。极目远眺,四面群山环伏如拜,百里田园村舍尽收眼底。特别是登上万松楼凭栏远望,万亩林海可谓“无山不绿,有水皆清”。石城山万亩林海郁郁苍苍、层峦叠嶂、绿涛翻涌、横无际涯。漫步其间,清新的空气,使您赏心悦目。一排排笔址如箭的杉木披刀挂羽,似兵戎临阵;一袭翠绿素装的柳杉林,婀娜多资,微风吹过,枝叶婆娑,万种风情。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990)》将本区基本地震烈度值定为VII度。
项目地质概况:场区所属大地构造单元为四川沉降带新华夏系华蓥山帚状构造分支属部,构造线走向40°~50°,生于燕山期。场地地处xx北斜南西收敛端与柏溪向斜结合部,距柏溪递断层约3.80KM,断层产状,走向310°,倾向南西,倾角47°~51°,最大断距250~300m,延长40km,该断层无活动迹象,对工程无影响。
三、气候、气象状况
xx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低丘、河谷地带有南亚热带的气候属性。具有气候温和、热量丰足、雨量充沛、光照适 宜、无霜期长、冬暖春早、四季分明的特点。年平均气温为18.4℃,年降雨量1011.5毫米左右,5~10月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81.7%,主汛期为7~9月,降雨量更 集中,占全年总降雨量的51%。年日照时数1069.9小时,无霜期平均350天左右。年平均风速仅为1.23m/s,多为西北风和东北风,静风频率较大,高达34~53%,风速小。
四、水文、水系及河流分布
xx县境属长江流域,金沙江、岷江两大干流过境有分支中小河(溪)357条,总长1582公里,呈树枝状河网,密度0.52公里/平方公里。岷江水系岷江又称汶江、导江,以“岷山导江”而得名。岷江发源于岷山弓杠岭和郎架岭,全长735公里,流域面积14万平方公里;全河落差3560米,水力资源1300多万千瓦。岷江是长江上游水量最大的一条支流,都江堰以上为上游,以漂木、水力发电为主;都江堰市至乐山段为中游,流经成都平原地区,与沱江水系及众多人工河网一起组成都江堰灌区;乐山以下为下游,以航运为主。岷江有大小支流90余条,上游有黑水河、杂谷脑河;中游有都江堰灌区的黑石河、金马河、江安河、走马河、柏条河、蒲阳河等;下游有青衣江、大渡河、马边河、越溪河等。
五、自然资源
1、植被资源
0H0H0Hxx县林业用地9.12万公顷,占幅员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中有林地8.57万公顷(占xx市的五分之一),疏林地0.08万公顷,灌木林地0.19万公顷,未成造林地0.06万公顷,难造林地0.03万公顷,宜林地0.19万公顷。另有四旁树占地1.6万公顷。有林地中天然林4.76万公顷,占56%,1H1H1H人工林3.81公顷,占44%,2H2H2H森林覆盖率为34.1%。xx县森林覆盖率为34.1%,于1998年实现全面绿化达标。
2 、水资源
水利资源十分丰富,径流量22.9亿立方平,水能理论总储1040万千瓦,横穿县境的横江河、岷江、金沙江的水能开发价值极高,横江可现规划有七级(总装机40万千瓦)水电站正在火热建设中。岷江从乐山到xx规划有梯级水电站六座,其中在xx县境内就有两座,设计总装机60万千瓦。
3、矿产资源
xx县已探明烟煤总储量约为4348万吨。主要分布于3H3H3H凤仪乡断头山、水沟湾4H4H4H梁子,罗河乡火烧沟梁子和复龙乡5H5H5H田坝村碗厂坡梁子一带。白煤已探明县的总储量约3968万吨。主要分布于凤仪、溪鸣、晒金、七里、6H6H6H普安等地。油页岩分布于石城山的煤炭坡一带。民国29年初勘,估计面积为6平方公里,矿体厚约8公分,比重为0.9,总储量约为40余万吨。铁经普查已知凤仪乡二迭系地屋中蕴藏菱铁矿,其储量为127万吨,并伴有煤、耐火土等,其分布在溪鸣、晒金等地。探明天然气有300亿立方米。砂、砾石主要是岷江和横江的漫滩砂、砾石储量巨大。
4、动物资源
xx市境内生物多样性丰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资源有胭脂鱼、红腹角雉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中华鲟、白鲟、达氏鲟、黑顶鹤等。主要分布在金沙江、岷江和长江的某些江段。此外还有玻璃鱼等观赏鱼类,其他一些名贵食用鱼类以及金钱豹、云豹等豹类。
项目评价范围内未见有发现珍稀动植物。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一、行政区划及人口
xx县面积3030.1平方千米,辖柏溪、横江、喜捷、观音、7H7H7H永兴、白花、孔滩、8H8H8H柳嘉、泥溪、蕨溪、9H9H9H商州、高场、安边、双龙、李场、合什、古罗、复龙18个镇、10H10H10H古柏、王场、双谊、xx、泥南、11H11H11H龙池、普安、凤仪8个乡。
2014年末,xx县总人口为101.65万人,比上年增加0.9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61万人,12H12H12H农业人口90.04万人;男性人口53.10万人,女性人口48.55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9.37:100。当年出生人口 10370人,人口出生率10.20‰;当年死亡人口 6724人,人口死亡率6.61‰;人口自然增长率3.58‰。
二、社会经济
xx县初步形成了以电力、机械、酿酒、化工、金属材料、建筑建材为支柱的工业体系。重啤xx公司、惊雷科技、威力化工、天工机械、伊力集团、神州玻璃等一大批企业迅猛发展,并打入国际市场。
xx县发展生猪、肉兔、林竹、莲藕、茶叶、晒烟等无公害特色农产品,强力推进农业品牌化战略。初步形成了生猪、蔬菜等6个优质特色产业带,建成了“紫茵红”、“焦大哥”、“云峰茗露”、“细尔通”、“玄湖”等特色品牌,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15个,产品认证21个,基地面积达27.5万亩。
xx县主要工业包括:化工、机械等;xx向家坝工业集中区是经xx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市级重点工业集中区,并列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xx县倾力打造的工业经济发展平台。集中区总规划面积21.5平方公里,按照一区多园模式,主要由城北园(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豆坝园(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高捷园(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三个园区组成。
2014年,xx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0.50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4.66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9.03亿元,增长25.9%;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6.81亿元,增长11.2%。从生产角度看,第一产业的贡献率-0.8%,拉动经济增长-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贡献率73.03%,拉动经济增长9.5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27.77%,拉动经济增长3.63个百分点。
三、科教文化及卫生事业
教育事业优先发展,落实教育专项经费1200万元,全县教育总支出4.03亿元。2014年末,全县有普通学校368所(不含幼儿园),在校生12.25 万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生5.56万人,普通小学在校生6.69万人。高考本科上线2002人,再创历史新高。科技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率逐步提高,获省级科技立项11项,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19.38亿元,科技特派员项目带动产业发展实现产值2.6亿元,助农增收0.8亿元。
2014年末,全县有公共图书馆1个,影剧院1个、文物管理机构1个,乡镇广播电视管理所26个,电台、电视转播台和有线电视台各1个,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0%,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2%。出版《三江潮》54期7500份。
强化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县妇幼保健院、皮防院、15个乡镇卫生院和100个甲级村卫生站建设全面完成,三级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有效,成功创建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良好,参合率达93.19%,兑现各类报销费用6953万元,农村大病补助额度全面提高。2014年末拥有医院、卫生院32个,医院和卫生院床位1940张,技术人员1384人
四、文物保护
xx地区风景绮丽,古迹众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市内有古代文化“曲水流觞”,真武山庙群等古迹和人文景观。有国家级风景名胜“蜀南竹海”,省级风景名胜“兴文石海洞乡”和堪称世界之绝的“大漏斗”;还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珙县僰人悬棺等。
本项目评价区域内无需特殊保护的文化古迹和风景名胜。
五、越溪河省级风景名胜区概况
xx越溪河省级风景名胜区地跨xx县的xx乡、李场镇,规划面积168.8平方千米,越溪河风景名胜区距万里长江第一城—xx37千米、距佛都—乐山120千米、盐都—自贡75千米。海拔高度296—406米,地势多为丘陵洼地,土壤多红紫泥土。它地处东南太平洋温带季风和西南印度洋热带季风交汇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7.8℃,全年日照时间长达1125.8小时,积温4600—6500℃,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79.5毫米,属降雨较多的地区,森林覆盖率53.7%以上,核心景区森森覆盖率90%以上。景区以河流景观为载体,竹林景观为灵魂,山林景观为陪衬,历史文化为内涵,人文景观为点缀,田园风光为镶嵌,是一处以自然景观为主,人文景观相融的风景名胜区。它是峨眉山—乐山大佛—蜀南竹海旅游环线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xx市城区的后花园。越溪河风景名胜区已完成旅游资源调查工作,于2000年12月编制完成《xx越溪河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四川省人民政府以川府函[2003]62号批准为四川省省级风景名胜区,四川省环境保护局以川环发[2004]128号将景区内的xx乡命名为四川省首批生态园区。
越溪河自xx东北流入,纵贯中部,在西南面流至古柏乡和李场镇区内直到淀入岷江。景区内越溪河一段全长约50千米,并有十多条支流相汇合。支流中长十里以上的有沙河、竹麻溪、狮子沱小溪、苦竹溪、洞子河等。由于大塔滩电站拦河坝的堵截,越溪河水位提高,蓄水量增加,xx至大塔电站水深逐渐加大,平均深度约十四、五米,水面平静,清澈如镜。沿岸竹木林立,花草丛生,终年山青水秀,鸟语花香,俗有“百里翠湖”的雅称。越溪河省级风景名胜区也因此而得名。
越溪河景区内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有灿烂辉煌的历史人文景观,有举世无双的佛教文化资源。越溪河誉称“百里翠湖”,她“具峨眉之秀,呈青城之幽,显三峡之险,泛竹海之绿”。越溪河植被良好,是一个天然氧吧,是休闲、度假、观光的好去处。这里有始建于唐代的归顺古县遗迹,千年学府蟠龙书院培育了龙图阁大学士程公许、明末清初散文家樊曙等一大批海内外知名人士。这里有古老、神秘的僰人、獠人文明。景区内有举世无双的万龛地下塔林,在石室地宫中盛放圆寂僧人遗烬,这些地宫和塔林造型奇异、规模宏大、葬法独特、世所罕见,被佛教界、考古界的专家学者赞为佛教文化的“活化石”,是继“兵马俑”后的又一大奇迹,号称“北有兵马俑,南有众僧塔”。景区自然风光、佛教文化、历史文化资源丰富,非常适合休闲、度假和生态旅游,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xx历史悠久,名胜古迹源远流长,有的存留至今,xx莲塘坝曾是隋朝存阝鄢县城和唐代圣历二年归顺县城所在地。并与宋朝著名的xx九大书院之一的“蟠龙书院”遗址隔河相望。越溪河可供观赏的景点有“水帘奇观”、“双桥出月”光绪十八年五月二十七日建竖的“护林古碑”还有“和尚墓群”(又称“明古室墓群”“地下塔林”)“油樟园地”“翠竹深幽”“小峨眉”等。“小峨眉”在群山之间,巍然屹立,登上主岸,了生四方,视野广阔,使人心旷神怡。近年来,前来xx旅游、观光的人与日俱增。省、市、县领导和新闻界、文化界有关人士也曾先后作过实地考察,实属有开发价值的越溪河风景区。
越溪河景点主要分布在高山和越溪河畔,具有秀、幽、险、奇的特点。
秀:是越溪风景区的主要景观特征。如小峨眉山俊美靓丽,令人叹为观止,核心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清凉幽静,神奇自然,空气清新。
幽:越溪河四周群山环抱,水面静谧,曲径通幽,恍若世外桃源。
险:小三峡在大塔滩水电站上游不远处。越溪河在这里切穿小巫山,两岸岩壁陡峭,河谷深邃。船行峡中,幽静荫林,酷似长江三峡,迎得“三峡截幽”美誉。樊曙在《越溪记》中写道:“为绝壁,为沙湾,为千尽龙门,为一线巫峡。”这是船经小三峡的生动写照。
奇:万龛地下塔林是指xx境内的石室地宫中有上万龛之多的盛放圆寂僧人遗烬的灵骨塔。这些地宫和塔林造型奇异、规模宏大、葬法独特,世所罕见。被誉为继秦史皇陵兵马俑之后的又一大世界奇迹。
越溪风景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文物古迹数不胜数,景观构成丰富,各具特色;以山峰峻秀,溪水迷人,古建筑民居别具一格,古迹众多,形成多景衬托,自成体系,相互辉映为特点,以佛教文化为精华。整个风景区具有极强游赏价值,旅游资源潜力极大,前景广阔,其开发利用将对国内、外旅游市场极具吸引力。越溪风景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文物古迹数不胜数,景观构成丰富,各具特色;以山峰峻秀,溪水迷人,古建筑民居别具一格,古迹众多,形成多景衬托,自成体系,相互辉映为特点,以佛教文化为精华。整个风景区具有极强游赏价值,旅游资源潜力极大,前景广阔,其开发利用将对国内、外旅游市场极具吸引力。欢迎社会各界朋友和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开发,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
经对照省级越溪河风景名胜区范围图可知,本项目选址距离省级越溪河风景名胜区最近距离约0.87km(见附图5和附件5)。
环境质量现状 (表三)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为了解该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本次环评采用现场监测的方法,对本项目所在地块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分析。
本项目使用xx市贝尔环境监测有限公司出具的《xx隆森油樟基地产业有限公司委托检测》(宜市贝检(2015)第109号)。
一、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1、监测地点
大气环境监测点布设2个,1#位于樟油基地(北侧),2#位于樟油基地(南侧)。
2、监测项目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
3、监测时间及频率
监测时间为2015年5月28日~6月3日,共计7天,每天采集日均值。
4、监测结果
(1)采样及分析方法
表3-1 大气监测方法及方法来源
项目
监测方法
方法来源
使用仪器及编号
检出限
二氧化氮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HJ 479-2009
V-1100D分光光度计(VEH11060501)
0.003mg/m3
二氧化硫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HJ 482-2009
0.004mg/m3
总悬浮颗粒物
总量法
GB/T15432-1995
AL204电子天平(1232040146)
0.001mg/m3
(2)评价标准
大气环境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
表3-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单位:mg/m3
主要污染物浓度限值
SO2
NO2
TSP
日平均
0.15
0.08
0.30
1小时平均
0.50
0.12
/
(3)评价方法
本次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采用单项标准指数法。依据各污染物占标准限值的百分比来判断该种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贡献大小,评价其环境质量好坏程度。单项标准指数Pi计算表达式:
Pi=Ci/Coi
式中:Pi——i种污染物标准数值;
Ci——i种污染物实测日均浓度值,mg/m3;
Coi——i种污染物日均浓度标准值,mg/m3。
Pi值的大小反映污染物的污染程度,Pi<1说明i污染物不超标,反之超标。
(4)监测结果
监测结果如表3-3所示。
表3-3 项目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结果统计表 单位:mg/m3
检测点位
监测日期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总悬浮颗粒物
樟油基地1#
201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