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2016届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附答案
九年级语文
(总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温馨提示:1.请用中考规定的笔作答。2.细心是高分之母,信心是成功之源。
A
卷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B
卷
题号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得分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A卷(100分)
一、基础积累及应用 (3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妖娆(ráo) 喧嚷(xuān) 旁骛 ( wū ) 睿智(ruì)
B.陨落(sǔn) 脚踝(huái) 谀词 (yú) 诓骗(kuānɡ)
C.拮据(jū) 麾下(huī) 抽噎(yē) 咀嚼(jué)
D.倒运(dǎo) 栈桥(jiàn) 恣睢(zì) 忐忑(tè)
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逶迤 恭维 明眸善眯 理直气壮 B.宽裕 害臊 集思广益 捉襟见肘
C.蓝图 侥幸 走头无路 郑重其是 D.物什 狡黠 彬彬有礼 觥筹交错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B.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都是光明的孩子,他们像一对孪生兄弟,长得惟妙惟肖。
C. 一到了黄昏,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奔着去看河灯的人就络绎不绝了。
D. 站在罗布泊边缘,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B.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
C.篮子里有番茄和黄瓜、豆芽等。
D.我们的刊物虽“小”,但要走自己的路,办出自己的特色,拥有自己的“品牌”。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平凉人性乐观,善诙谐,说话风趣幽默,有时令人忍俊不禁。
B.一些平凉市偏远的农村小学,连一个学生都没有了。
C.在这次考试中能否取得好成绩,关键在于刻苦用功。
D.经过昨夜的一场大雨,使刚刚遭受沙尘暴袭击的西北地区空气清新了许多。
6.名著阅读。(9分)
(1)细品古典名著之目录,大多对仗工整、意蕴丰富。请依此下列相关内容连线。(6分)
《红楼梦》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三国演义》 赤发鬼醉卧灵官殿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水浒传》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西游记》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晁天王认义东溪村
(2)看了《红楼梦》后,有人出了一幅对联。上联是“多愁善感,林黛玉洒泪葬花”,请你结合其它名著情节,对出下联。(3分)
下联:
7.按要求默写(11分)
(1)大漠孤烟直, 。 (王维《使至塞上》)
(2)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__ _。 (赵翼《论诗》)
(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表现作者抱负,蕴含站得高、看得远之意的句子是: , ;
(4)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__________ _。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6)经典诗词,常以它无声的力量抓住你的心灵: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 ,
”是豪迈者的气魄;陶渊明的“问君何能尔, ”是归隐者的超然;岑参的“ ,雪上空留马行处”是送别者的柔情,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 ”是奉献者的赞歌……
二、现代文阅读理解。(15分)
每朵花本应芬芳(孙道荣)(15分)
①一帮年轻的父母聚在一起,话题不知不觉扯到孩子身上,有人提议,每个人讲个自己孩子的趣事。提议得到了一致赞同。要说自己孩子的趣事,谁不是几箩筐也盛不完啊。
②一位妈妈先讲了自己两岁半宝宝的故事。她说,自己的宝贝女儿非常调皮,带她的外婆根本对付不了。有一天,她正在上班,宝宝又在家里淘气了,她就打电话回去,想吓唬吓唬女儿,故作严肃地对女儿说:“你要是不乖,等会儿妈妈回去,一定要给你点颜色看看。”女儿不吱声了,这位母亲暗自高兴:“哈哈,一定是被吓唬住了。”没想到,过了一会儿,女儿突然嗲嗲地说:“妈妈,你别忘了,宝宝喜欢的颜色是粉红色哦。”
③多可爱的妞妞啊。众人都笑翻了。
④另一位妈妈接着说。她家的宝宝,是个不到三岁的男孩,似乎有问不完的问题。这不,问题又来了:妈妈,为什么地球在转,我们却感觉不到呢?妈妈想了想,告诉他,那是因为我们很小,地球很大,所以感觉不到。儿子说,但是我有个办法可以感觉得到它在转。说完就在原地转起了圈圈,一连转了十几圈,最后东倒西歪地停了下来,晕晕乎乎地说:“妈妈,我现在感觉到地球在转了。”
⑤多伶俐的孩子啊。众人笑得也是东倒西歪。
⑥一个爸爸接了茬。那天,带四岁多的儿子骑车出去玩,骑到半路上,突然下起了雨,仲秋的雨,打在身上,已带有丝丝寒意。慌乱之中,赶紧拿出雨衣穿上,怕儿子淋雨,所以,用雨衣将坐在后座的儿子挡了个严严实实。儿子躲在雨衣下面,两只小手将雨衣撑起一角,高兴地大叫:“包头雨,今天下包头雨了!”
⑦多乐观的孩子啊。众人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⑧一位妈妈笑着讲起了儿子的一桩糗事。两岁多的儿子在拉便便,突然,放了一个响屁,站在一边的奶奶故意逗他,佯装嫌恶状地问:“宝宝,你刚才是不是放屁了啊?”儿子抬起头,想了想,很镇定地回答道:“不是的,是我的屁股在唱歌呢。”
⑨多幽默的回答啊。众人笑得前仰后合。
(10)大家七嘴八舌地谈论着,交流着,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每一件事,都是那么有趣,那么可爱,那么搞笑,那么温暖,孩子使他们原本平淡的生活,充满了变数,也充满了快乐。
(11)我静静地听着他们的讲述。我想到了我的孩子,今年即将迎来高考,一天24小时中,除了睡觉和吃饭不得不“浪费”(儿子的原话)掉的八九个小时外,他的全部时间都用在了看书和做题上,他甚至连和我们说句话的时间和精力都没有了。而我们,因为害怕打扰他,在家里走路都是小心翼翼地踮着脚尖的。看着眼前这些年轻的父母们,我忽然想,我的儿子,在他年幼的时候,也是充满童趣:活泼、调皮、可爱、搞怪,给我们带来无数的欢笑和温暖。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生活突然变了,变得如此沉闷,如此压抑,如此不堪的呢?
(12)忽然明白,每一朵花,都本应芬芳、灿烂、快乐的,是我们自己先掐灭了孩子的天性,也掐灭了自己的快乐啊。那么,我眼前的这些年轻的父母们,在不久之后,他们会不会也和孩子同时一步步地失去快乐的童年、少年和青年呢?
(13)我希望能永远嗅到花的芳香,不知道这能不能做到?
8.请结合文意,品味标题“每朵花本应芬芳”的妙处。(3分)
9.如何理解第②段中两处加点词语“颜色”的意思?请再举一个一词多义的例子,并具体解释其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3分)
10.每个故事讲完之后,都要写到众人的反应,这属于什么描写?在本文中有何作用?在我们学过的哪篇文言文中也有这样的描写?(4分)
11.本文都是从父母的角度在讲孩子的故事,请你从孩子的角度讲一个自己的童年故事片断。
(5分)
三、写作。(50分)
12.根据要求作文。(50分)
梦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梦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梦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只要有梦想,自卑的 丑小鸭不懈奋斗,终于变成一只美丽的白天鹅;只要有梦想,“神九”载人飞船叩问天宫,我们的太空强国梦在飞舞。只要有梦想,就会有努力的方向,就会有前行的力量,就会有奋斗的勇气。只要有梦想,就会有美丽中国,幸福生活,美好人生,生命奇迹……
请以“只要有梦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题目:
500
600
700
B卷(50分)
四、综合性学习(9分)
“青春是美妙的,挥霍青春就是犯罪。” 为了让同学们感受到青春的火热美丽,激发同学们热爱青春、热爱生活的情感,班上准备举办一次“青春随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3.请你拟写一条简洁优美的主题语。(3分)
14.你们班是这样开展活动的,请根据提示完成其他内容。(3分)
步骤一:组织“青春的生理及心理”的知识讲座。
步骤二:
步骤三:
步骤四:
15.在这次活动中,你一定有不少的感受吧,请写出一条有关青春的赠言,送给你的朋友。(3分)
五、现代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
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
①我常常接到这样的信,信上说:“我很想学好语文,希望你来封信说说怎样学。”意思是,去一封回信,他一看,就能学好语文了。又常常有这样的请求,要我谈谈写作的方法。我谈了,谈了三个钟头。有的人在散会的时候说:“今天听到的很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哪有这么容易?哪有这么快?希望快,希望马上学到手,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学习不可能速成,不可能画一道符,吞下去就会了。学习是急不来的。为什么?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能够养成的。比方学游泳。先看看讲游泳的书,什么蛙式,自由式,都知道了。可是光看书不下水不行,得下水。初下水的时候很勉强,一次勉强,两次勉强,勉强浮起来了,一个不当心又沉了下去。要等勉强阶段过去了,不用再想手该怎么样,脚该怎么样,自然而然能浮在水面上了,能往前游了,这才叫养成了游泳习惯。学语文也是这样,也要养成习惯才行。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写完一句话要加个句号,谁都知道,一年级小学生也知道,但是偏偏有人就不这么办。知道是知道,就是没养成习惯。
②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指导实践的作用。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
③有人说,某人“一目十行”,眼睛一扫就是十行。有人说,某人“倚马万言”,靠在马旁边拿起笔来一下子就写了一万字。读得快,写得快,都了不起。一目十行是说读书很熟练,不是说读书马马虎虎;倚马万言是说写得又快又好,不是说乱写一气,胡诌不通的文章。这两种本领都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④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功夫。开头不免有点勉强,不断练,练的功夫到家了,才能得心应手,心里明白,手头纯熟。离开多练,想得到什么秘诀,一下子把语文学好,是办不到的。想靠看一封回信,听一回演讲,就解决问题,是办不到的。
⑤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譬如现在学校里不少学生写错别字,学校提出要纠正错别字,要消灭错别字。错别字怎么来的呢?不会写正确的形体吗?不见得。有的人写错别字成了习惯,别人告诉他写错了,他也知道错,可是下次一提笔还是错了。最好是开头就不要错,错了经别人指出,就勉强一下自己,硬要注意改正。比方“自己”的“己”和“已经”的“已”搞不清楚,那就下点儿功夫记它一记,随时警惕,直到不留心也不会错才罢休。
16.这篇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答:
17.请根据选文第①段的论证思路,填写出相应的内容。(3分)
选文第①段先针对 的现象,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以 为例,论证了 的观点。
18.选文第④段中,作者反复说“是办不到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答:
19.举出你学习语文的一个好习惯(或坏习惯),并谈谈这一习惯对你的影响。(5分)
答: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至15小题。(18分)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乙]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度已失期__________ ②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_________
③陈胜佐之__________ ④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21.下列“亡”与“今亡亦死”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家破人亡 B.亡命之徒 C.唇亡齿寒 D.生死存亡
2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本文选自《史记·陈涉世家》,《史记》被鲁迅誉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直接原因是: 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4分)
24.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陈胜具有怎样的才能和性格特点?(4分)
七、古诗词鉴赏(9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5、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 “ ”。(2分)
26、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2分)
27、诗人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念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念的情结从词中 、 两个细节可以读出。(2分)
28、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3分)
九年级试题答案
语文答案:A卷
一、基础积累及应用 (35分)
1、C 2、C 3、B 4、D 5、A 6、(1)(4分)《红楼梦》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三国演义》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水浒传》 赤发鬼醉卧灵官殿 晁天王认义东溪村 《西游记》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2)(3分)示例:神机妙算,诸葛亮草船借箭;机智勇敢,孙悟空降妖除魔。
7、按要求默写:(1)长河落日圆 (2)各领风骚数百年 (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4)千树万树梨花开(5)不尽长江滚滚流(6)西北望,射天狼;心远地自偏;山回路转不见君;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阅读(15分)8、(1)比喻,作者将孩子比作花朵,将孩子拥有的童真童趣比作芬芳,使标题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2)巧设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画龙点睛,暗示中心;(3)新颖独特,吸引读者。(还可以有其他答案,答到三点即可)
9、.妈妈口中的“颜色”是引申义,教训、训斥、教育之意,孩子口中的“颜色”则是它的本义,物体的色彩(2分)。举例:阳光(1分),今天阳光明媚,万里晴空。(本义:太阳之光);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引申义:生活美好)(1分) 10、侧面描写(1分);作用:通过听众的反应,衬托孩子的有趣、可爱、搞笑、温暖,大人、家庭有了孩子就有了很多快乐(2分);答案不唯一,如《口技》就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1分)。 11、略 三、作文:12.略
B卷部分答案 四、综合性学习
13.答案不唯一。示例:青春的魅力14.答案不唯一。举行“青春宣言”演讲赛;组织“青春名言”交流会;举办“青春颂歌”诗歌朗诵会15.答案不定。略
五、现代文阅读
16.(3分)学习语文不能速成,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答成“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也可得满分)
17.(3分)有些人学习语文急于求成;(1分)学游泳;(1分)学习语文要养成好习惯。(1分)(意思对即可)
18.(3分)强调学好语文没有秘决,只能下功夫。(意思对即可)
19.(5分)示例一:课外阅读;我从小就养成了课外阅渎的好习惯。这一习惯,使我阅读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既开阔了视野,学到了知识,又丰富了词汇量,提高了写作水平,真可谓一举多得。
示例二:写字潦草;因为平时不认真写字,我逐渐养成了写字潦草的坏习惯,以致影响了语文考试成绩,我为此感到苦恼。
六,文言文阅读
20.估计;到处;协助;假装。21.B 22.现在逃跑是死,起来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即使尽能免于斩刑,而戍守边塞而死的也有十分之六七。
23.“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天下苦秦久矣(根本),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直接)。24.有较强的组织领导才能和宣传鼓动能力,能洞察时局,勇敢。
七、诗词鉴赏
25、可怜 26、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27、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28、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