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 目 名 称: 4000万块/年页岩烧结砖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 伊川县宏发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 2007 年8月18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 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 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 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 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 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它建议。
7. 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 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4000万块/年页岩烧结砖项目
建设单位
伊川县宏发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何进立
联系人
何进立
通讯地址
伊川县葛寨乡双头寨村
联系电话
13939931811
传真
邮政编码
471324
建设地点
伊川县葛寨乡双头寨村
立项审批
部门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新建
行业类别
及代码
粘土砖瓦及建筑砌块制造业C3131
占地面积
(平方米)
8671
绿化面积
(平方米)
870
总投资
(万元)
500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19.5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3.9%
评价经费
(万元)
预期投产
日期
2008年1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
1、项目提出背景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逐步禁止在建设工程中使用实心粘土砖。根据发改委办公厅、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农业部及发改办环资[2004]2450号《关于开展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推广使用新型墙体材料及专项基金征管情况检查和通知》和豫政办(2004)131号文件《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建设厅等部门关于在全国城镇建设中逐步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意见的通知》,以及豫建[2005]20号文件《印发河南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意见通知》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城镇建设工程中逐步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实施意见的通知等相关文件,伊川县宏发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计划新上4000万块/年页岩烧结砖项目。
利用煤矸石为主要原料生产煤矸石页岩砖,具有节能、节地、环保、隔热保温及充分利用废物等特点,是国家鼓励和优先发展的新型墻体材料。本项目利用伊川半坡煤矿排放的大量煤矸石和当地丰富的页岩资源,生产煤矸石页岩砖新型墙体材料,项目的建设符合建材行业的产业政策。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第40号令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知道目录》(2005年本)中将新型节能环保墙体材料开发生产列为鼓励类项目。该项目属核准项目,目前,该项目已经伊川县发改委审查,同意申报核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和要求,该项目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征得洛阳市环境保护局同意,该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我公司承担了对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工作。
2.建设场地及工程内容
(1)建设场地
伊川县宏发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的年产4000万块页岩烧结砖项目位于伊川县葛寨乡双头寨村,东北距离伊川市区(中心)约18km,具体地理位置见附图一;该项目占地面积为8671m2,占地包括一废弃的砖厂的土地(占地面积为4502 m2,用地性质为建设用地)及在周边新租用的土地。
(2)工程内容:
工程主要内容包括:新建一座24门的新型轮窑、4条烘干道及煤矸石、原煤和土的堆放场地;同时新上变压器、真空砖机、顶车机、搅拌机、对辊机及轮窑引风机等生产及配套设备;另外建设生产车间、办公楼等。厂区具体平面布置图详见附图二。
(3)主要生产设备(设施)
该项目主要生产设备及生产设施见表1
表1 主要生产设备(设施)
序号
设备(设施)名称
型号
数量
备注
1
变压器
100KVA
2台
200KVA
1台
2
轮窑引风机
专用机2#
1台
Q:50000m3/h
3
搅拌机
YZJ300
1台
4
喂料机
GD80
2台
GD65
1台
5
对辊
SGP800×450
1台
6
顶车机
1套
7
成坯机
1套
8
双级真空砖机
JKB50/50
1套
9
卧轴锤式粉碎机
Ⅱ型90KW
1台
10
轮窑
24门
1座
11
烘干道
52×1.2×1.6
4条
(4).原辅材料、能源消耗及主要指标
[1]该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情况见表2:
表2 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情况
名称
单位
消耗量
备注
煤矸石
万吨/年
4.0
伊川半坡煤矿(已粉碎好)
水
万吨/年
1.75
生产用水:伊河;
生活用水:厂内自备井
生活用
土
万吨/年
1.6
伊川双头寨村
页岩
万吨/年
10.4
伊川双头寨村
电
万度/年
160
伊川电网
煤
吨/年
900
山西
[2]煤及煤矸石主要参数指标
表3: 煤矸石主要参数
全硫份(%)
灰份(%)
挥发份(%)
低位发热值(kJ/kg)
0.15
62.27
8.32
6461.87
表4 : 煤主要参数
产地
全硫份(%)
灰份(%)
挥发份(%)
低位发热值(kJ/kg)
山西
0.4
25
13.2
20399.4
表5: 页岩的主要参数
SiO2
Fe2O3
CaO
MgO
K2O
Na2O
Al2O3
SO3
烧失量
58.38
1.03
3.12
2.45
3.25
1.31
15.47
0.65
5.58
(5)用水
本项目新鲜水用量为17500t/a,其中:生产用水为16960t/a,生活用水量540 t/a。
(6)职工定员及劳动制度
本着精干、统一、高效的原则,结合本厂的特点进行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本项目公司定员60人,其中管理人员6人,每年工作日为300天,每天3班。
(7)总投资
该项目总投资500万元,全部为企业自筹。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该项目占地原为一废弃的砖厂,该砖厂因产业政策及其它原因停产,生产时的主要污染物为轮窑排放的废气(烟尘和SO2),因停产时间长,不会对本项目的建设产生影响。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地理位置
伊川县位于洛阳市南部,地处东经112о12′~112о46′,北纬34о13′~34о33′之间,东西长55km,南北宽45km,总面积1243km2,县城东距省会郑州152km,北距洛阳市区30km。本县四面环山,东部有嵩山山脉的紫金山、娘娘山,南部有外方山脉的九皋山、绝金顶,北部、西部有熊耳山脉的龙门山、万安山、老羊山。海拔在 154~937.3米之间。
伊川县宏发新型建材有限公司4000万块/年页岩烧结砖项目建于伊川县葛寨乡双头寨村,厂区周围地势起伏较大。
该项目位于伊川县西南部,西边290米处是伊河,最近的居民点是东北700米处的双头寨村。项目周围是农田,厂区有村村通道路与外界相连。
2、地形、地貌
地貌“一山二川七分岭”的格局,县域周围的浅山区,占全县总面积的 8.9%,中部伊河川区地势平坦,占总面积的22.4%,山区和川区之间是大面积的丘陵,占总面积的68.7%。葛寨乡双头寨村位于丘陵区。
3、地质、地震烈度
伊川县位于华北台南边缘的渑临台坳中部,嵩萁台隆中部,西临华熊台隆东缘,在地质构造发展史上,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地质构造行迹较为复杂。生产基地广泛分布有第四系粘土,下部为二叠系地层,岩性为黄色砂岩,红色、暗红色泥岩互层。
该区地震烈度为6度。
4、气候气象
伊川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总的特点是春旱增温快,夏热雨集中,秋爽降雨骤,冬寒风势猛。年均气温 14.5 ℃ ,极端最高气温44.4℃(1966.6.20),极端最低气温-21.2℃(1969.1.31);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5%,无霜期 210天;近几年主导风向为SE风,频率为9.7%;次主导风向为SSE风,频率为7.2%,全年静风频率26.4%,全年平均风速为1.21m/s;年均降雨量659毫米,且分布不均;夏季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46.9%,7、8月份降水最多,并多暴雨,表现为雨热同期,降雨集中,冲刷量大。
5、水文
(1)地表水
伊川县主要地表水体为伊河,距厂区290米。伊河属黄河流域伊洛河水系,发源于栾川县陶湾乡闷顿岭,流经栾川、嵩县,由嵩县田湖镇入伊川县境内。由南向北穿过伊川县境至郭寨村进入洛阳市郊区龙门境内,过洛阳市郊区于偃师市杨村与洛河交汇成为伊洛河,后流入郑州市境内汇入黄河。伊河干流全长265km,总流域面积6041km2,伊川县境内干流41.3km,流域面积943.4km2。河床宽240~300m,最大洪峰流量6850m3/s,最小流量2.5m3/s,年平均流量为25.6m3/s,全年平均径流量12.07亿m3。
(2)地下水
伊川县地下水资源总量9037万m3。但分布很不均匀。伊河川区5125万m3,占57%;东部丘陵区2121万m3,占23.5%;西部丘陵区1764万m3,占19.5%。据物探和调查资料,含水丰富的砂砾石层在该区内由南向北逐渐变厚,含水丰富,含水层埋深一般在0.5-5m,厚度约6-10m,属富水区,主要分布在伊河河漫滩区。地下水补给方式主要是大气降水、河流侧渗、地下径流和灌溉回渗。地下水流向基本同地形一致。
6、矿产资源
伊川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目前已探明的矿产达37种,主要有煤、铝矾土、石英石、麦饭石、磷矿石、玄武岩、石油等,其中煤储量4.3亿吨,石英石储量3亿吨,铝矾土储量2亿吨,麦饭石储量1亿吨,石油储量8000万吨,磷矿石储量1000万吨。
7、土壤、植被与生物多样性
伊川县多数地方土层薄,有机质、氮、磷含量低,富含钾素。土壤分两大类型:褐土类、潮土类。本项目所在地属于丘陵区,页岩分布广泛。
全县林业用地 1.23万公顷,占总面积的 11.5%,其中有林地6226.7公顷(包括天然林1193.3公顷)、疏林地853.3公顷、灌木林地200公顷、未成林造林地453公顷、固定苗圃地33.3公顷、宜林荒山荒地4560公顷,全县活立木蓄积量70.74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10.27%。
伊川县属温带落叶植被型,树种资源丰富。主要生态树种有:侧柏、泡桐、杨类、旱柳、白榆、臭椿、香椿、苦楝、国槐、刺槐等;兼用树种有:大枣、柿;经济林树种有:苹果、梨、桃、杏、李、花椒、荆条、山杏、白蜡、紫穗槐、杞柳等;主要植被和药用植物有:黄背草、白草、羊胡子草、竹叶草、茅草、菊类、柴胡、桔梗、苍术、血参、地丁、细辛、防风、何首乌、香夫子、夏枯草、麦冬等。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
伊川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是外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黄金门户。县城北距洛阳20公里,东距省会郑州148公里,焦柳铁路贯穿南北,洛界、洛卢、郑卢三条省级干线公路,二广高速、郑少洛高速、洛阳西南环高速、洛栾旅游快速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40分钟可达洛阳机场,90分钟可达新郑机场。
葛寨乡位于伊川县南部浅山丘陵区,南依九皋山,与汝阳县柏树乡搭界,北与白元乡毗邻,东与汝阳县蔡店乡通壤,西与酒后乡相连,西北隔伊河与鸣皋镇中溪村相望。管辖19个行政村,41个自然村,192个村民组,8347户,35750人,总面积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06公顷,境内荒山荒坡面积大,适宜发展农、林、牧业。
双头寨村有居民400余人,人均占有耕地1亩,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农作物,人均年收入1000元。村内有一小学——双头寨村小学,学校有师生60余人。
本项目东北700米处是双头寨村。厂区周围无文物古迹、有价值的自然景观和稀有动植物种等需要特殊保护的对象。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为了解建设项目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建设单位委托伊川县环境监测站对项目周围环境空气进行监测。
1、环境空气现状
(1)监测因子
根据工程特征,本项目环境空气监测因子选定为:PM10、SO2、TSP。
(2)监测、分析方法
采样及分析方法按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大气部分)中的有关标准规定进行。 表6 分析方法
监测因子
分析方法
SO2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PM10
重 量 法
TSP
重 量 法
伊川县环境监测站于2007年8月27日至2007年8月29日对该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进行了监测,共设两个监测点,监测点分别布置在厂区中心和双头寨村,具体监测点布置详见附图三,监测结果见表7
表7 监测结果 单位(mg/m3)
监测点
TSP日平均值
PM10日平均值
SO2 1小时平均值
SO2 日平均值
双头寨村
0.162~0.194
0.083~0.103
0.119~0.148
0.074~0.082
厂区
0.167~0.218
0.092~0.106
0.104~0.144
0.065~0.074
标准值
0.30
0.15
0.50
0.15
由表7可知:两个监测点的TSP日平均值、PM10日平均值、SO2 1小时平均值和日均值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 二级标准的要求,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2. 声环境质量现状
我们于2007年8月17日对该项目的所在区域的声环境质量进行了监测,共设一个监测点,监测点设在项目的厂区中心(因四周500米内没有其它的企业和敏感点),监测结果见表8
表8 噪声监测结果 单位: dB(A)
昼间
夜间
噪声值
47.8
39.2
标准值
55
45
由此可以看出,该区域昼间及夜间噪声值均可以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1类标准,该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较好。
3.地表水环境现状
该区域主要的地表水是位于项目西侧290米处的伊河(属Ⅲ类水体)。伊川县环境监测站于2007年8月29日对伊河的鸣皋段面(位于该项目西伊河段面上游5km处)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见表9
表9 监测结果统计表 单位:除PH外为mg/L
PH
CODcr
NH3-N
监测结果
7.34
<10
0.05
标准
6~9
20
1.0
由上表可以看出,该断面地表水环境现状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表1 Ⅲ类标准,现状良好。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根据调查,该项目位于伊川葛寨乡双头寨村西南700米处,周围500m内无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需特殊保护对象。主要保护目标为厂区东北的双头寨村和厂区西侧的伊河。
环境类别
保护目标
方位、距离
功能区划
保护级别
环境空气
双头寨村
(400余人)
EN 700m
二类
GB3095—1996二级
地表水
伊河
W 290 m
Ⅲ类
GB3838—2002
评价适用标准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二级
TSP:日平均浓度0.30 mg/Nm3 PM10:日平均浓度0.15 mg/Nm3
SO2: 1小时平均浓度0.50 mg/Nm3,日平均浓度0.15 mg/Nm3
2、《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1类
昼间:55dB(A) 夜间:45dB(A)
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表1 Ⅲ类
PH:6~9 CODcr:20mg/L 氨氮:1.0mg/L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1、《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表2、表4二级
烟尘:200 mg/Nm3,SO2:850 mg/m3
2.《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 Ⅰ类
昼间:55dB(A) 夜间:45dB(A)
3.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927-1996 表2
颗粒物:120 mg/Nm3
无组织颗粒物:1.0 mg/Nm3
总
量
控
制
指
标
本评价总量控制指标在满足“达标排放、清洁生产、总量控制”原则的基础上,推荐总量控制指标为:烟尘:28 t/a, SO2:71t/a。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工艺流程简述及图示:
●▲
▲
▲
喂料机
粉碎机
▲●
●
水
页岩
▲
喂料机
土
搅拌机
输送带
对辊机
蒸汽 ●
喂料机
煤矸石
输送带
废砖坯
●
●
成坯机
输送带
■
●
双级真空挤出机
牵引车
真空泵
顶车机
摆渡车
●
■▲
▲
烘干房
轮窑
成品
装车
检验
●
引风机
备注: 噪声:● 固废: ■ 废气:▲
工艺流程简述:
土、煤矸石(已粉碎好的)和页岩(经过破碎机破碎后)分别用喂料机定量后进入对辊机进行挤压破碎,破碎后的原料经输送带送到搅拌机中(喷水润湿)进行充分的混合,混料后的料经输送带进入双级真空挤出机进行挤压成型,然后由双级真空砖机进一步切割成砖坯,在此过程中有少量的废砖坯产生,废砖坯全部由输送带重新送到搅拌机进行了搅拌,砖坯由人工装入窑车后用顶车机送入烘干道,利用轮窑产生的废热气体进行烘干(干燥时间为24~26小时,温度1050℃左右),烘干后的砖坯运入轮窑进行煅烧,煅烧后经过检验合格后即为成品;不合格的进入粉碎机粉碎后回用,空窑车由摆渡车(有牵引机)拉回重新装砖坯。
本项目主要污染工序:
1、大气污染源:轮窑产生的废气(粉尘和SO2)经风机引入烘干房;粉碎机产生的粉尘;对辊、搅拌的输送带产生的无组织粉尘;煤矸石堆场及页岩堆场所产生的无组织粉尘等;
2、水污染源:职工生活所产生的生活废水;
3、噪声污染:粉碎机、对辊机、双级真空挤出机、真空泵、引风机等产生的机械噪声。
4、固体废物:成坯机切割时所产生的废砖坯;不合格的烧结砖;粉碎机除尘器回收的页岩粉尘;烘干房除尘器收下的粉尘;职工的生活垃圾。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
类型
排放源
(编号)
污染物
名称
产生浓度及产生量
排放浓度及排放量
浓度(mg/m3)
产生量(t/a)
浓度(mg/m3)
排放量(t/a)
大
气
污
染
物
粉碎机
粉尘
11600
208
116
2.08
烘干房
烟尘
4000
1440
80
28.8
SO2
789.1
284
197.28
71.02
煤矸石堆放场及对辊、输送皮带
粉尘
少量
2.1t/a
水
污
染
物
生活污水
SS
160mg/L
回收利用
CODcr
240mg/L
固废
生活垃圾
垃圾
18t/a
处理处置
除尘器
煤灰
1905.92 t/a
回收利用
轮窑
煤渣、砖渣
1195t/a
处理处置
噪
声
该厂噪声源主要为回车道滑车、轮窑引风机、对辊机、粉碎机等机械设备,声源声级值在79.6~105.4dB(A)之间。采取隔音、降噪、减振等措施后,源值大大降低,经距离衰减,对周围的环境影响不大。
其他
主要生态影响:
该项目建设地点在伊川葛寨乡双头寨村西南700米处,该地区由村村通道路相连,人口密度相对较小,没有珍稀动植物种群。因此,项目的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环境影响分析
一、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该项目计划于2007年9月开工,工程施工期为4个月。项目建设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主要为建筑施工和物料运输过程产生的扬尘、施工噪声、施工期生活污水及施工时产生的固体废物等。
1、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1)施工扬尘
主要来自施工时场地开挖、平整等活动直接产生的扬尘、施工场地开挖后裸露的土地、露天堆放的建筑材料受风蚀作用产生的二次扬尘。
(2)运输扬尘
本项目在原材料进厂过程中产生一定量的运输扬尘,运输扬尘主要表现在: 装载机装卸时产生的粉尘强度与原料的比重、湿度以及铲斗附近的风速等因素有关。在潮湿季节、没有防尘措施下,装载机装车时,装车点附近大气中粉尘浓度较小;在干旱季节里,装车点附近大气中粉尘浓度偏大。车辆行驶扬尘按起尘的原因可分为风力起尘和动力起尘,其中风力起尘主要是由于裸露的路面表层浮尘由于天气干燥及大风,产生风力扬尘;而动力扬尘,主要是在装卸过程中,出于外力而产生的。由于该粉尘比重较大,沉降性能较好,对项目西南700米左右的双头寨村影响较小。
建议:施工期间要做到文明施工,施工场地周围设置围档,在天气干燥、有风等易产生扬尘的情况下,应对沙石临时堆存处采取洒水或覆盖堆场等抑尘措施,对运输碎料的汽车采取覆盖车厢(保持车辆封闭式运输)、运输车辆定时清洗、谨慎慢行、严格控制运输装载量,同时尽量避免在起风的情况下装卸物料。通过采取上述防尘、降尘措施,尽量将施工期间产生的扬尘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2、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施工期间主要噪声源为装载机、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设备噪声值为85—95 dB(A)左右,可能会使场界噪声超过《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要求,但因为该项目周围500米内无敏感点,影响很小。
建议:为降低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施工单位应使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施工方法。对固定噪声源应采取安放时尽量远离敏感点,并
建临时隔声间,严格控制开机时间,降低固定噪声源对敏感点的影响。对移动噪声源应采取分时段施工,尽量避开居民午休、夜晚休息时间,严禁夜间使用高噪声施工设备。
3、施工期生活污水影响分析
施工期对水环境造成影响的主要是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主要污染因子为COD和SS。预计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产生量为0.05m3/人.d,每天施工人数平均为20人,施工时间为四个月,施工期间生活污水产生总量水量为120m3。建议施工时先建设化粪池,施工期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全部厂区用于绿化;堆放的建筑材料被雨水冲刷也会对周围水体的产生污染,要对建筑材料进行安全堆放,并注意防雨处理。
4、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该项目施工时产生的建筑垃圾应及时清运,集中处理,严禁乱堆乱倒;
产生的生活垃圾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理,避免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5、生态影响
生态影响主要为施工期挖方、填方及地面扰动破坏,造成扬尘及水土流失。应及时对厂区周围进行绿化,减轻不利影响。
考虑该项目施工时间较短,施工结束后上述影响也随之消失,只要加强施工期的管理,做好施工扬尘、噪声、生活污水、固体废物防治,评价认为其环境影响是有限的,也是可以接受的。
二、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本项目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锅炉、烘干道产生的烟尘、SO2。主要污染源有:
(1)烘干道:
目前该项目共有烘干道4条,每组配引风机一台;轮窑(工作温度1000℃左右,外燃煤和砖内的煤矸石完全燃烧,外燃煤量为550t/a,煤矸石量为4.0万 t/a)产生的废气,经100米地下烟道进入65米长的烘干道周围,间接加热、烘干砖坯后经15米烟囱排放。
(2)煤矸石临时堆放场:
煤矸石堆放场共有一个,占地300m2,可临时堆放1000m3的煤矸石。本评价要求:要硬化地面防止渗漏;采取定期洒水的方式降低扬尘的产生量。
针对该厂区的大气环境现状,我们根据大气预测模式对其进行了预测,具体见该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专题分析。
2.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新鲜水用量为17500t/a,其中:生产用水为16960t/a,生活用水量540 t/a。
该项目的生产用水主要是润料水、厂区洒地用水及湿式除尘器补充用水,其中润料水为16000t/a,厂区洒地、绿化用水600t/a;本环评要求:针对湿式除尘器新建一个30m3的循环沉淀池,循环水量为8 t/h,补充用水量为360 t/a。该项目没有生产废水外排。
针对该项目的生活废水(厂内建有旱厕)。本评价要:修建一个5m3的化粪池收集后,全部用作厂区的绿化、润土用水。
另外,为防止雨季煤灰水下渗,对地下水产生影响,要求对煤及煤矸石堆放场的地面采取防渗措施。
该项目没有废水外排,因此,该项目的建设不会对该区域的水环境产生大的影响。
3.声环境影响分析
类比偃师市四方建材厂“利用煤矸石烧结空心砖改造项目”环评项目文件,该项目主要噪声源为顶车机、轮窑引风机、破碎机、双级真空挤出机等设备的机械噪声,该项目声源声级值在79.6~105.4dB(A)之间。声源声级值见表10:
表10 设备噪声声级值 dB(A)
名 称
台(套) 数
噪声值dB(A)
备 注
粉碎机
1
105.4
间歇
轮窑引风机
1
84.8
连续
双级真空挤出机
1
85.7
连续
顶车机
1
79.6
间歇
粉碎机、轮窑引风机置于车间内,并采取有减振措施,可降噪20 dB(A)左右。根据噪声设备的位置,我们用噪声衰减公式计算出这些噪声设备对四周厂界的影响见表11。
表11 厂界噪声预测结果 单位:dB(A)
项目
东厂界
西厂界
南厂界
北厂界
预测值
43.6
44.2
40.6
43.2
评价标准
昼间
55
夜间
45
从表中可以看出,该项目营运期间四周厂界噪声均符合《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 Ⅰ类标准要求。另外,因为该项目周围500米内没有噪声敏感点,因此,该项目的建设不会对该区域声环境造成大的影响。
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该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生产固体废物和职工的生活垃圾,产生量为3118.92 t/a。
生产固体废物主要有:轮窑的外燃煤渣及不合格的烧结砖;湿式除尘器收下来的废渣;粉碎机除尘器回收的页岩粉尘。其中轮窑产生的废砖量1000t/a,全部粉碎后回用。外燃煤渣产生量为195 t/a,用于填坑、垫路;粉碎机除尘器回收的页岩尘的产生量为205.92 t/a,可直接用于生产;湿式除尘器收下的灰渣产生量为1700 t/a,可以用于铺路及基础回填,对厂区周围环境卫生没有大的影响。
生活垃圾产生量约18 t/a, 经临时收集后,定期运往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 实行无害化处理。
该项目所产生的固体废物全部都得到了综合利用或合理处置,因此,该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不会对外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该项目没有固体废物外排。
5.绿化分析
该项目建成后,厂方拟采取绿化措施,绿化系数达到10%,这样可以美化环境,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减轻扬尘、降低噪声的作用。
6. 环保投资估算
该项目总投资为500万元,估算环保投资为19.5万元,占总投资的3.9%。
轮窑废气处理系统(包括循环沉淀池) 10.0万元
袋式除尘器(粉碎机) 2.0万元
减振、降噪设施 2.5万元
化粪池 1.0万元
绿化 5.0万元
合计 19.5万元
7.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
该项目位于伊川县葛寨乡双头寨村西南700米处,厂址原为一废弃的砖厂(又扩征了周围的一些荒坡地),所占土地属于建设用地;
厂址位于页岩的产地,可以就近取用页岩资源,节省了运输费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另外,该项目大气污染物烟尘、SO2能够达标排放;没有生产废水外排;产生的固体废物都可以综合利用;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由此得知,该项目选址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是可行的。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内容
类型
排放源
(编号)
污染物
名称
防治措施
预期治理效果
大
气
污
染
物
烘干道
烟尘
采用湿式除尘器
满足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表2、表4二级标准
SO2
灰
粉碎机
粉尘
袋式除尘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927-1996中表2
煤矸矸石堆放场
扬尘
洒水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927-1996中表2无组织排放粉尘标准
水
污
染
物
生活废水
SS
化粪池
化粪池废水用于润土、绿化、厂区洒水
CODcr
固废
粉碎机除尘器
粉尘
回收利用
全部处理处置或
回收利用
除尘、脱硫设施
煤渣、煤灰
轮窑
煤渣、砖渣
实行无害化处理。
职工生活
生活垃圾
定期运往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
噪
声
该厂噪声源主要为回车道滑车、轮窑引风机、对辊机、粉碎机等机械设备,声源声级值在79.6~105.4dB(A)之间。采取隔音、降噪、减振等措施后,源值大大降低,经距离衰减,对周围的环境影响不大。
其他
主要保护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要求绿化系数达到10%,即要求绿化870m2,这样可以美化环境,并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减轻扬尘、降低噪声的作用。
结论与建议
评价结论
通过前面分析评价,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一、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该项目的产品利用了25%的煤矸石,在《资源综合利用目录》(2003年修订)中,属于综合利用固体废物生产的产品。另外,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第40号令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知道目录》(2005年本)中将新型节能环保墙体材料开发生产列为鼓励类项目。因此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二、该项目选址可行
该项目建设地点伊川县葛寨乡双头寨村西南700米处,厂址原为一废弃的砖厂(又扩征了周围的一些荒坡地),所占土地属于建设用地;
厂址位于页岩的产地,可以就近取用页岩资源,节省了运输费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另外,该项目大气污染物烟尘、SO2能够达标排放;没有生产废水外排;产生的固体废物都可以综合利用;
由此得知,该项目选址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是可行的。
三、环境质量现状
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该区域SO2一小时平均浓度、日平均浓度均和PM10日平均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2.声环境质量现状:该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均可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1类标准,该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较好。
四、环境影响
1.大气环境影响:该项目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烘干房产生的烟尘、SO2,粉碎机产生的粉尘,以及煤矸石堆放场和皮带输送过程中产生的少量无组织粉尘。
该项目锅炉配备水膜除尘、脱硫设施,该设施设计处理量为5000m3/h,除尘效率为98%,脱硫效率为72%。烟尘排放浓度、SO2排放浓度均符合《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二类区Ⅱ时段二类区标准。经过专题分析,项目投产后排放的SO2、PM10对评价区内各关心点的影响不大。
针对煤矸石临时堆放场,本评价要求:采取定期洒水的方式以降低扬尘。
2.水环境影响:
该项目没有废水外排,因此,该项目的建设不会对该区域的水环境产生大的影响。
3. 声环境影响:
该项目声源噪声值在79.6~105.4dB(A)之间,制砖设备置于车间内;轮窑引风机置入风机房内;该项目营运期间四周厂界噪声均能符合《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 Ⅰ类标准要求。另外,因为该项目周围500米内没有噪声敏感点,因此,该项目的建设不会对该区域声环境造成大的影响。
4.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该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生产固体废物和职工的生产垃圾,产生量为3118.92 t/a。
生产固体废物主要有:轮窑的外燃煤渣及不合格的烧结砖;烘干房除尘器收下来的废渣;粉碎机除尘器回收的页岩粉尘,分别用于填坑、垫路和生产过程。对厂区周围环境卫生没有大的影响。
生活垃圾产生量约18 t/a, 经临时收集后,定期运往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 实行无害化处理。该项目所产生的固体废物全部都得到了综合利用或合理处置。因此,该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不会对外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该项目没有固体废物外排。
建议与要求
1、加强环境管理,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行,保证污染物达标排放;
2、要求在厂区采取绿化措施,保证绿化面积达到10%以上;
3、要求该项目使用低硫煤,使烟尘、SO2稳定达标排放;
4、对于煤矸石堆放场要求:硬化地面防止渗漏;采取洒水的方式防止扬尘的产生;
5、总量控制指标为:烟尘:28 t/a,SO2:71t/a。
2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