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全册教学计划
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在一年半的学习中,已经认识1000多个字,对汉字的特点有了比较切实的感性认识,并且已经掌握了30多个常用偏旁部首,还掌握了至少三种独立认字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认字420个,写字230个。
2.继续学习常用部首(累积学习80个左右),能根据部首推知一部分生字的字意。练习分析字型,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认写合流。
3.学习音序查字法,达到熟练的程度。
4.能综合运用所学认字方法,在阅读时能独立认字。
教学内容:
1.第一单元复习学过的认字方法。
2.第五单元学习音序查字法。
3.三、八、九单元集中识字,学习常用部首。
4.学习课文,背诵13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5.练习写话及口语交际。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注意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体会汉字的特点,感受汉字之美。实现认字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并形成能力。
2.要正确处理认字、识字能力、文字知识三者之间的关系。“认字量”是形成认字能力的基础,文字知识是为多认字、快认字和培养识字能力服务的。
3.利用恰当的时机、恰当的方法实现部分认字与写字的合流。
学习方式: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课件、录音机、生字卡片、挂图、小黑板。
课时安排:9课时。
第一单元 好习惯
不懂就问
教学目的:
1.让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
3.让学生理解糊里糊涂、私塾、摇头晃脑等主要词语的意思。
4.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学习。
教学难点:让学生懂得不懂就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自读自悟,遇到不懂的地方就问。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 教师出示孙中山画像。
2.提问:你们认识这是谁的画像吗?学生自由回答后,教师总结。对,这就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画像。
他是广东人,生于1866年,于1925年因病去世。早年就有志 反清。曾任中国同盟国临时大总统。遗嘱主张,“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位伟大的人物小时候是怎样求学的吗?请大家打开书看《不懂就问》一文。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画出本课的生字。
三、学习生字
1.自由拼读,先自行消化较容易的生字。
2.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卡片
(1)让读得好的学生领读。
(2)同桌互相认读、互相教。
(3)开火车认读生字。
3.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卡片
(1)先认读,然后组词。
(2)学生互相讲讲生字的识记方法
如:孙→(子)+(小)→孙(孙子)
诵→通—()+()→诵(背诵)
(3)学生学写生字
四、再读课文
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本课的生字,那么读起课文来应该很轻松。
1.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2.齐读课文。
3.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汇报后,教师归纳:
孙中山在私塾时,不仅会背书,还敢于向老师提问,老师为学生回答了问题,孙中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填空:
孙中山从此养成了( ),这个习惯就是( )。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不懂就问
意 思 教 室 尺 理 养 良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抽读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出示生词卡片认读:
孙中山 背诵 思想 流利 刚才 良好
二、学习课文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不懂就问》一文。(板书课题)看到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题后,教师引导:读了课文,我们就能找出答案。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3.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
4.教师总结:是啊,在学习中我们会遇到许多问题,我们就要像孙中山一样,从小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今天,你们要不要试一试?
5.分小组学习,教师提出要求:
(1)能提出问题。
(2)小组内尽量解决问题。
(3)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由全班集体解决。
6.教师巡视、倾听、参与提问或解答。
7.全班汇报。
(1)提出不懂的词语。
(2)学生互相提出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全班集体解答。教师适时点拨。
8.指导朗读课文。
三、巩固练习(幻灯出示)
1.连线
糊里糊涂 一个字都不会错
壮着胆子 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摇头晃脑 大着胆子
鸦雀无声 没弄明白
一字不错 头摇来摇去
2.填空
(1)先生讲得很( ),大家听得很( )。
(2)孙中山从此养成了( )的学习习惯。
四、拓展延伸
1.谈谈学习方法。
2.出示名言进行积累。(幻灯出示)
(1)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标志就是善于提问。——(俄)普列汉洛夫
(2)悟从疑得,乐自苦生。——(中)中居郧
五、师生总结
1.学习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养成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并运用到我们以后的学习中去。
六、布置作业:
读以上两句名言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七、板书设计:
背诵——很快
不懂就问 心想——不懂 好习惯
壮胆——提问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书写课堂作业,复习巩固本科所学知识点。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认认真真书写本课作业,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过程:
1、 教师讲作业要求。
2、 学生书写作业。
3、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 讲评本次作业。
课后反思:
字典大楼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掌握“典、登、读、瓦”的写法。
2.练习查字典的方法。
3.知道字典的重要。养成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懂得查字典的好处
教学难点:让学生懂得查字典是一种好习惯,应该从小养成这种好习惯。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练习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字典、砝码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同学们,你们在学习上如果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们会想到去找谁?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字典。它可以让你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二、认识生字
1.让学生借助拼音读认生字。
2.小组讨论: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评价。
三、初读课文
1.让学生自己试着读课文。
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说说你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
2.说说你在生活中哪里见过这个字。
3.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4.开展组词比赛活动,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字典大楼
典 登 总 答 读 造 血 瓦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抽读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出示生词卡片认读:
字典大楼教学科学小品认识
二、学习课文
1.自由朗读诗歌。
2.分小组学习课文,教师提出要求:
(1)运用字典,学习全文。
(2)组内交流,你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3.全班汇报,边汇报边进行朗读指导。
(1)你理解了哪些词语?
(2)你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3)你对哪节诗歌还不理解?
如:第二节诗有疑难。
大家提得很好,老师对这一节诗也存在疑问,现在请大家拿出字典来找一找“钠”字,了解以下问题:
门牌→()()页(4画)
住址→()页
意思→()
……
(4)指导朗读
a.齐读第一、二小节(注意读出一小节的满意,第二小节的疑惑与明白.)
b.朗读第三小节(要读出着急——硬写不出这两个字:砝码!急忙去拜访字典大楼。要读出耐心——它耐心地告诉我字的笔画。)
c.朗读第四小节(真大,指什么?(内容真丰富)师引导:这么丰富的做到,编写起来要花费多少春夏秋冬,大家认为该用什么口气读?(读出编写的困难。)
d.朗读第五小节(“离不开它”指什么?(字典是学习的好帮手)那么,要用什么口气读?(喜爱))
三、拓展延伸
1.讲讲你对字典的感受。
2.出示几本书:《成语词典》《名人名言》等,告诉学生要多买几本这类书。
四、布置作业动手查字典
板书设计:
字典大楼
好处 宝贵
常常 认字 智慧 离不开
登门求教 写不会写的字 心血
培养查字典的好习惯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书写课堂作业,复习巩固本科所学知识点。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认认真真书写本课作业,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过程:
1、 教师讲作业要求。
2、 学生书写作业。
3、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 讲评本次作业。
课后反思:
语文天地
教学要求:
1.从旧字中发现形声字的特点。
2.掌握、运用并积累成语。
3.正确运用逗号和句号。
4.阅读短文,学会养成好习惯。
5.学改错别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填、说积累字、词。
2.通过读认识并运用逗号和句号,从读短文中认识到坏习惯带来的不便,逐步养成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选词、说词、填空。
2.逗号和句号的运用。
3.良好习惯的养成。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学会发现
1. 教师卡片出示:功——工胆——旦
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这两个字的一边表音,一边表意。
2.再出示一例由学生发现。
3.用小黑板全部出示后,读一读。
二、填词并造句
1.出示一个例子:一声不响
让显示齐读并说说它的意思
2.仿例写几个词语,如:
一动不动 一字不错 一言不发
一文不值 一毛不拔 ……
3.读词并记住几个。
4.选一个造句
一声不响——小明一声不响地坐在座位上。
同学们,一个完整的句子应是怎样的?学生讨论回答。
三、说词填空
1.出示例子
“认真地背诵”齐读后,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填词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应注意所填的词要恰当。
2.仿照例子写一写(学生独立完成)
3.全班汇报,互相订正
四、布置作业完成第五页的作业
第二课时
一、学习正确运用逗号和句号
1.出示“,。”让学生辨别。
2.幻灯出示句子,要求填上“,”和“。”
(1)过了一阵()来了一只小猴()小猴子一发现小树苗( )便欢呼起来( )
(2)先生讲得很仔细()大家听得很认真()从此()孙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动地问()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汇报,互相订正
4.讨论一下,怎样用逗号和句号?
学生自由回答,互相补充
5.师生总结:该用句号的地方,可以想以下问题:
(1)这个句子的意思完了没有,完了用上“。”
(2)这个句子的下一句的底一个词是否含有名称,如猴、他、我等,有前一句则可以画上“。”
二、阅读短文
1.学生自由朗读短文。
2.默读短文,思考:林卡是怎样上学去的?
3.学生自由回答,互相补充
4.师生总结:
上学去的林卡因为找东西迟到了,他对自己说:“不成,这样不成!”
5.说一说,你是怎样上学去的?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表扬做得好的学生。
6.全班齐读短文
7.说一说你以后打算怎样做?
三、布置作业
1.想想自己的好习惯与坏习惯
2.写写你的一个学习习惯
第三课时
一、改掉坏习惯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认为林卡的习惯好吗?
不好的习惯应怎样对待?怎样改掉?
2.教师出示挂图
我们来看看图上的小朋友是怎样改掉坏习惯?
3.说说自己的好习惯与坏习惯。
4.你准备怎样改掉坏习惯?
5.判断,下面哪些是好习惯(幻灯出示)
上学迟到() 认真做操()
耐心解题() 上课讲话()
高声念书()
二、学改错别字
我们不但要在生活上养成好习惯,而且也要在学习养成好习惯。
1.说说你的一个学习习惯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表扬做得好的学生。
2.我们的好朋友冬冬也有一个学习习惯。今天,她要介绍给我们。
教师出示挂图,并且读读冬冬的话。
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字了,有时难免会出现写错别字的现象,你们愿意学学冬冬的学习习惯吗?
三、改错别字
1.小东在一次穿错了鞋。
()→()
2.水面上飘来一条方巾。
()→()
3. 先生讲得很子细,大家听得很人真。
()→() ()→()
四、填表格
请大家打开书,看第七页的表格,填一填。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表格。
2.找出自己作业本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 妈妈
妈妈的爱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掌握课文里的生字。
2.通过学习课文让孩子体会到自己生活在深深的母爱中。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到母爱是无私的。
教学难点:每个小节的重点句。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进入情景体会妈妈无私的爱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1.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同学们猜猜世界上最无私的爱是什么?(母爱)
2.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练读诗歌,标出小节。
3.指名接龙分小节读诗,思考:妈妈的爱是什么?(教师顺势板书)
三、认读生字。
1.出示词卡指名认读。
2.小组自学生字。
(1)多种形式读字。
(2)讨论识字方法。
3.重点指导“暖”与“瓶”的写法。
4.扩词练习。
5.学生抄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妈妈的爱
热 凉 校 抱 摸 批 评 责
第二课时
一、理解诗句,指导朗读。
1.学习第一节。
(1)自读,思考:这节主要讲什么内容?
(2)为什么说“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体会母亲的无私。
(3)指导朗读。
2.选学第二、第三小节。
(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小节,分组学习。
①读这小节。
②想这小节主要讲什么内容。
③思考:为什么说妈妈的爱是……
④有感情连读。
(2)汇报学习情况。
(3)指导有感情朗读。
3.学习第四、第五小节。
(1)指名朗读,说说这两个小节分别讲什么内容?
(2)交流:平时妈妈教导你时,你有什么想法?是怎样做的?最好怎样做?
(3)教师小节,指导朗读(组内评读,汇报读,师生评价)。
二、扩展活动
1.说说在平时的生活中妈妈是怎样爱护你和关心你的?
2.布置练习写日记:妈妈的爱。
板书设计: 清凉的风
遮雨的伞
妈妈的爱 滴落的泪 无私、伟大的爱
责备的目光
亲切的教诲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书写课堂作业,复习巩固本科所学知识点。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认认真真书写本课作业,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过程:
1、 教师讲作业要求。
2、 学生书写作业。
3、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 讲评本次作业。
课后反思:
儿子们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掌握课文里的生字,注意“第、痛”的写法。
2.让学生理解课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能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爱妈妈的孩子是心疼妈妈,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妈妈,爱是相互的。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老爷爷说我好像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教学方法:讨论法、朗读法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进入情景当中来学习。
教具准备:录音带、多媒体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同学们你们的家长夸过你们吗?今天我带大家认识几个新朋友,看哪一位小朋友值得我们夸一夸。
二、学习认读生字
1.让学生借助拼音读认读生字。
2.给认读生字口头组词。
3.让学生讨论用怎样的方法能记住这些生字。
4.学生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点评。
三、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让学生说说自己认识哪个字在哪里见过。
3.开展组词比赛活动。
4.分析字形,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四、初读课文
1.让学生自己试着读课文。
2.说说你通过初读课文知道了什么。
3.请大家找自己不懂的问题。
板书设计: 儿子们
井 第 停 痛 孩 沉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
1.让学生个别读课文。
2.其它学生评价。
3.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妈妈夸孩子时骄傲的神气,还有文中几处问话的地方。
4.再让学生读课文,教师评价。
二、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说说通过读课文,说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解决问题
1.让学生小组讨论提出的问题。
2.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小结:
三个儿子都给妈妈带来了快乐,但是他们的行为却是有区别的:翻跟头和唱歌也许是表演给妈妈,也许是为了得到妈妈的称赞,提桶水却是出于对妈妈的关心,体谅妈妈和帮助妈妈的爱心。
4.看到第三个孩子的做法,妈妈们会想什么?老爷爷会怎样想?
5.理解老爷爷说的“我怎么好像只看见了一个儿子呢?”的意思。
四、扩展活动
请大家说说你平时在家里,是怎样关心和体谅妈妈的。
板书设计: 儿子们
一个翻跟头
儿子们 一个唱歌
一个提水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书写课堂作业,复习巩固本科所学知识点。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认认真真书写本课作业,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过程:
1、 教师讲作业要求。
2、 学生书写作业。
3、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 讲评本次作业。
课后反思:
语文天地
教学目的:
1.认读音序表。
2.练习声旁,通过组词比较形声字
3.词语搭配练习
4.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练习声旁,通过组词比较形近字
教学方法:练习法、朗读法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认一认。
1.教师范读音序表。
2.逐个字母教学生认读。
3.找出大写与小写字形相近的音序,熟练记忆。
4.强化记忆其他字母。
5.学生多种方法练读(自读、小组读、男女生读等)。
6.教师检查认读情况。
二、补充音节的声母。
1.复习声母表。
2.齐读生字。
3.自填声母。
4.交流订正。
三、描一描,写一写。
1.学生自读生字,观察把这四个字写好应注意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师讲评。
3.学生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照样子写一写。
1.观察例子中的三个字,发现共同点“都有交字”,比较读音与“交”的异同。
2.让学生说出自己组成的字(不受做声旁与做形旁的限制)。
3.练习组词。
二、词语搭配练习。
1.练习课文中的内容。
2.延伸:让学生换修饰语。
三.照样子说一说
1.让学生读文中的例句。
2.学生说自己造的句子。
3.教师给学生强调:造的句子要把一种事物比做另一种事物.
4.学生互评造的句子,教师点评。
第三课时
一、读《塘鹅妈妈》。
1.生默读,认识生字。
2.教师引读,体会塘鹅妈妈对孩子的爱。
3.大声有感情朗读。
4.学生下课尝试,闭紧嘴巴,别人怎么诱惑自己都不张嘴的滋味,体会塘鹅妈妈的心情。
二、夸我们的妈妈。
1.让学生想妈妈的优点。
2.让学生夸夸自己的妈妈。
三、妈妈过节
1.了解三八妇女节的常识。
2.交流为妈妈做什么事。
3.练习写留言条,写祝词。
四、金钥匙。
1.自读内容。
2.交流日记可以写哪些自己的事?写哪些周围人的事?
3.鼓励爱写日记,常写日记。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 丁丁冬冬学识字(一)
丁丁冬冬学识字
教学目的:
1.认识声旁表音的功能。
2.练习运用看声旁猜字的认字方法,辨析形近字。
3.学习利用声旁认字。
教学重点:学习利用声旁认字。
教学难点:练习运用看声旁猜字的认字方法,辨析形近字。
教学方法:猜字法,练习法
学法指导: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给字编故事来帮助区别,记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课时:7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认读生字
1.让学生说说自己认识哪个字.
2.说说你准备用怎样的方法来区别:“肖.霄.捎.梢稍"这几个字.
3.教师对大家的办法进行评价.
二.学习生字
1.教师对简单的生字,如:消灭.削.拥抱直接听写,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
2.让学生互相讨论,你准备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3.让学生给生字口头组词.
4.指导书写.
三.读词语
1.让学生知道肖做声旁时,一般用来表韵母,包做声旁时一般也用来表韵母.
2.读词语时用猜字法.
3.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词语.
4完成猜加点字的读音
板书设计:丁丁冬冬学识字
第二课时
一、借助拼音读认读生字
1.让学生试着读认读生字
2.让学生注意区别“苍、抡、创、论”。
3.小组讨论用怎样的方法记住这些字。
4.学生汇报讨论的情况。
二、初读课文内容
1.让学生读课文中的词语。
2.教师读。
3.让学生说说自己哪个不会读。
4.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三、教学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2.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哪里见过这个字。
3.让学生说说你怎样区别:“狠、恨”,“苍、创、抡、论”。
4.学生给生字组词。
5.教师指导书写。
四、练习
完成选字填空
教师检查
狼狗姑娘冻疮痛苦
讨论开创晴朗抡刀
很好抢先车轮凶狠
板书设计:丁丁冬冬学识字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书写课堂作业,复习巩固本科所学知识点。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认认真真书写本课作业,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过程:
1、 教师讲作业要求。
2、 学生书写作业。
3、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 讲评本次作业。
第四课时
一、认一认组词
1.给青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
清、晴、请、睛、蜻。
2.给尚加偏旁组成新字
堂、躺、趟、淌、棠、敞。
3.给争加上偏旁组成新字:“挣、睁、筝、静、净。
二、认读、记忆
1.让学生观察这些字,讨论怎样区别它们。
2.教师针对这些字给它们编故事,帮助学生记忆。
3.练习给这些字组词。
三、教学读一读
1.让学生借助拼音读认读生字。
2.试着读课文。
3.说说通过初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4.学习生字。
5.说说你准备怎样记住这些字。
6.教师重点指导:“插、脖、鼓”的写法。
四、理解短文
1.说说你读了短文,有什么收获?
2.巨人比蚂蚁要有力气的多,他为什么不爬树?
3.蚂蚁那么小它为什么有信心爬那棵通天树。
4.你想对小蚂蚁说什么?
五、练习
序编故事:上天的蚂蚁
通天树巨人不爬
小蚂蚁爬
第五课时
(一)自学
巩固看声旁猜字的方法。
1.试着读一读书上的字、词。
2.试着把每个字中表音的部分做上记号。
(二)交流
共同合作,巩固识字。
1.同桌之间相互读字、词、正音。
2.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看谁认读的字词又多又准。
3.由组长组织进行抢读练习,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三)练习
巩固已学过的生字。
选字填空:
狼娘朗恨很狠创抢疮抡轮论
()狗姑()冻()痛()
讨()开()晴()()刀
()好()先车()凶()
同桌合作、共同完成,并相互读一读。
(四)写字
仔细观察,认真书写。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练写。
2.同桌相互比一比,相互评一评。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书写课堂作业,复习巩固本科所学知识点。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认认真真书写本课作业,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过程:
1、 教师讲作业要求。
2、 学生书写作业。
3、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 讲评本次作业。
第七课时
一、练习
练习运用声旁识字。
青青晴蜻请睛
尚棠堂躺淌趟敞
争挣睁筝静净
1.同桌合作,相互猜字。
2.开火车,猜字并组词。其他同学检查自学成果,猜对一人字便给自己画一画小旗,比一比,看谁的小旗得到的多。
(一)自学
自读识字。
自读《天上的蚂蚁》,借助声旁识字,可随时联系熟字学习新的生字。
(二)交流
整体感知。
1.同桌合作,说说自己借助声旁认识了哪几个生字。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选择喜欢的读文方式练习读文。
3.说一说:你喜欢上天的蚂蚁吗?为什么?
(三)写字
仔细观察,认真书写。
1.认读生字卡,并扩词。
2.说说哪个字你记得最快?是怎么样记的?
3.老师指导书写“插、励”二字,其余字由学生通过观察自学书写。
(四)总结
总结看偏旁认字方法。
1.自读“金钥匙”,同桌讨论丁丁冬冬带来的金钥匙有什么用处?
2.教师说明看偏旁认字的方法。
按母体字的读音读;按与母体字的读音相近的读音读;根据几个熟字推出母体字的读音,再读。
另说明:同一个声旁带出来的字中,常有一人或几个个例,其读音与声旁完全不相干。如“岔、猜、新”等等。
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 植树
植树的季节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学会本课的生字。
2.让学生懂得为什么植树。
3.让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在春天里我们应该植树。
教学难点:让学生懂得树木和人类是好朋友。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用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来说明树木对人类的好处。
教具准备:让学生搜集植树有什么好处的知识。
教学课时:9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论话题“有关树的知识”。通过同学们的谈论,不难看出树是人类的好朋友,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植树方面的课文。
2.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会。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三、认识生字。
1.多种方式识字。
2.同桌相互交流,把熟字与不熟的字进行分类。
3.练读生字、词,同桌相互考查认字情况。
四、学习生字。
1.自学易学的生字“冒、始、吸”。
2.教师指导学习“照、旁、所”。
3.同桌交流词语。
4.练写生字。
板书设计:
植树的季节
照 冒 始 吸 旁 所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
1.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把你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同桌听。
3.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画出小树生长需要哪些条件。指导朗读。
4.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画出你认为很美的句子,再读一读。
5.读第4.5自然段,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要植树。
6.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二、听《邓爷爷植树》的故事。
1.学生观察图画,图上的老爷爷是谁?师生简介邓小平。
2.播放录音。
3.理解“绿化祖国 造福万代”的含义。
三、练习
1.照样子写一写。
我们和老师一起去种树。 我们和 一起去 。
我和小树是好朋友。 我和 是 。
2.讨论:说说树的作用。
3.在植树的季节,你想对小树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扛到 、栽到、栽下、浇水、培土
植树的季节
(春天) 绿化祖国,造福万代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书写课堂作业,复习巩固本科所学知识点。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认认真真书写本课作业,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过程:
1、 教师讲作业要求。
2、 学生书写作业。
3、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 讲评本次作业。
课后反思:
杨树之歌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体会诗歌韵律美。
3.激发学生对杨树以及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用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来说明树木对人类的好处。
教学准备:关于杨树的课件或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观看有关杨树的课件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树吗,说说你对杨树有哪些了解?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杨树的诗歌《杨树之歌》。
二、认识生字。
1.自主读文,用喜欢的方法识字。
2.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标出小节序号。
三、多种形式识字。
1.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2.认读生字新词卡片,比一比,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3.小组内组织识字抢答游戏。
四、学习写字。
1.认读6个生字,并扩词。
2.自主找出易学会的生字,同桌交流学习。
3.教师重点指导“喜、使”。学生练写。
板书设计:
杨树之歌
之 喜 亮 感 谢 使
第二课时
一、整体回顾。
1.自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
2.自己喜欢哪小节就读哪小节。
二、精读课文。
1.谁能把描写大叶杨可爱形象的那一小节找出来,比一比,谁读得最可爱。
(1)讨论:大叶杨怎样给人们唱歌?
(2)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
2.人们又是怎样在大叶杨下快乐地生活的,谁来读一读,应读出什么样的语气?(高兴、快乐、悠闲的语气)。
3.同桌交流学习第三小节,相互评价读文。
三、背诵全文。
1.找同学推荐学生读文,其他同学感受全文,练习背诵。
2.同桌合作,练习背诵。
3.分小组选择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
四、总结全文。
1.假如你是大叶杨,在歌中你会唱些什么?
2.用几句话描述你熟悉的一棵树。
3.组织语言,鼓励学生练习写一写。
板书设计:
杨树之歌
成天歌唱 快乐生活 美化环境
(默默地为人类奉献)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书写课堂作业,复习巩固本科所学知识点。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认认真真书写本课作业,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过程:
1.教师讲作业要求。
2.学生书写作业。
3.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讲评本次作业。
一片树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学会写8个汉字。
2.能熟练、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对树木的热爱,懂得“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
教学重点:懂得“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用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来说明树木对人类的好处。
教学准备:挂图、小动物头饰、树叶形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课文中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同学们想想,小动物们看到这棵美丽的小椿树会怎么做?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出示课题。
二、初读识字。
1.自读课文,小组内共同学习生字。
2.把新认识的生字和在文中连成的词多读几遍。
3.认读生字卡片,可以把树叶形的生字卡贴到黑板,最后贴成一棵树。
4.开火车比一比,看哪组同学读得最准。
5.标出自然段。指名分自然段读文。
三、学习写字。
1.认读生字,并扩词。
2.自主选出简单易学的生字,同桌交流学习。
3.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教师重点指导“便、表”,练习书写。
板书设计: 一片树叶
棵 保 夹 便 表 味 羊 惊
第二课时
一、整体回顾。
1.自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
2.思考:哪几个自然段分别写出了小免子、小猴、小熊是如何对待小椿树的。
二、精读明理。
1.学习第2至8自然段。
(1)自读第2至8自然段,找出它们分别说了些什么,体会说话的语气。
(2)小动物们是怎样做的?从“小心地、仔细地”等你体会到什么?
(3)讨论:每当一个小动物来到小椿树前,小椿树会想什么?小动物摘了树叶,小椿树会想什么?
(4)分角色戴头饰表演(先分组练习,再汇报表演)。
2.学习第9自然段。
(1)课件出示小黄牛目瞪口呆的画面。
(2)看图,理解“目瞪口呆”的意思,想一想什么使小黄牛变成这种表情?
(3)这时,小椿树没精打采地会对小黄牛说些什么?
三、总结全文。
1.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2.设想:第二天小动物们又来到这里,它们会……
板书设计:
小心 摘
一 片 树 叶 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