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练习题
姓名: 班级:
一、杠杆平衡的实验
实验器材:支架,杠杆尺,钩码
实验要求:将杠杆尺安装在支架上,确定阻力点(A处),用力点(B处),用不同的方法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是杠杆尺保持平衡。并说说用力情况。
实验记录:
标杆尺
阻力点
用力点
用力情况
到支点的距离(格)
钩码(个)
到支点的距离(格)
钩码(个)
1
2
3
我的发现:通过以上数据,我发现的规律是: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标杆省力;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标杆费力;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标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二、斜面省力的实验(一)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个,钩码一个,表面光滑的木板1块,小木块3个(高低不同)
实验记录:
斜面的情况
沿不同斜面提升物体的力(N)
高度2cm
高度3cm
高度4cm
使用力的大小
5 N
5.6 N
7.3N
1、该实验方法属于 实验,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 ,相同的条件是:
、 、 等。
2、根据研究得出的实验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
三、斜面省力的实验(二)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个,钩码一个,表面光滑长度不同的的木板3块,小木块3个(高低相同)
实验记录:
斜面的情况
沿不同斜面提升物体的力(N)
木板长度20cm
木板长度30cm
木板长度40cm
使用力的大小
12 N
7.6 N
6.5N
1、该实验方法属于 实验,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 ,相同的条件是:
、 、 等。
2、根据研究得出的实验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
四、滑轮
(1) (2) (3)
图1是 滑轮,作用是 。
图2是 滑轮,作用是 。
图3是 滑轮,作用是 。
五、抗弯曲能力
1、研究问题: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系吗?
2、我的推测: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系。
3、实验改变的条件: ,不改变的条件: 。
纸梁厚度
1倍厚度
3倍厚度
6倍厚度
垫圈数量
2个
5个
11个
通过实验我知道了:
,我们还可能通过改变 和增加 来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
六、通电线圈和指南针
图1 图2
1、如图1,通电导线与小磁针的实验,在静止的指南针上方拉一根与指南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小磁针立刻发生 ,切断电流后,小磁针 。这个现象早在1820年,由丹麦科学家 在一次偶然实验中首先发现的。
2、图2与图1比较,在通电后 的小磁针偏转角度大一些,这个现象说明了
。
3、通电的线圈还能作为 检测器,检测电路中是否存在 。
七、电磁铁(一)
图1 图2
1、由 和 组成的装置叫做电磁铁。图1的电磁铁铁钉尖与小磁针的北极相吸引,那么图2的电磁铁铁钉尖是 极。
2、图1的电磁铁铁钉尖与小磁针的北极相吸引,那么图2的电磁铁铁钉尖是 极。
3、通过以上实验发现,当调换电池 连接时,或线圈 改变时,电磁铁的 也会发生改变,改变电磁铁南北极最好的方法是: 。
八、电磁铁(二)
实验记录单: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结论
电磁铁通电后
电磁铁是一种将 能转化成 能的装置。
电磁铁断电后
九、电磁铁(三)
A B C
上面A、B、C三个实验装置图,是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请仔细阅读题目并结合你学过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三个实验中所用的电池、导线、铁芯相同。)
1、要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缠绕在铁芯上的线圈的圈数的关系,实验改变的条件是 ,不改变的条件是 。应该选择图中 两个装置进行实验。此实验能得出:
。
2、要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中电流强弱的关系,实验改变的条件是 ,不改变的条件是 。应该选择图中 两个装置进行实验。此实验能得出:
。
十、电磁铁(四)
实验记录:(一)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结论
电流不变,线圈匝数不同。
①电流不变(2节电池),20匝线圈的电磁铁吸引12个大头针。
电流不变,线圈匝数越少,磁力越 ,线圈匝数越多,磁力越 。
②电流不变(2节电池),40匝线圈的电磁铁吸引26个大头针。
实验记录:(二)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结论
线圈匝数不变,电流不同。
①1节电池,20匝线圈的电磁铁吸引13个大头针。
线圈匝数不变,电流越小,磁力越 ,电流越大,磁力越 。
②线圈匝数不变(20匝),增大电流(2节电池)电磁铁吸引22个大头针。
十一、白糖加热实验
图1 图2
1、将白糖晶体用长柄汤匙在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图1的白糖晶体熔化,这是 变化。从图2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这是 变化。判断物质到底属于哪种变化,核心是看它 。
2.在加热白糖过程中,蜡烛熔化变短属于 变化;蜡烛燃烧伴有放热,发光现象是 变化。
十二、碘酒与淀粉实验
1、实验材料:水果刀、滴管、碘酒、米饭。
2、提出的假设:
3、实验步骤:将碘酒用滴管滴在米饭上;观察现象,记录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4、观察到的现象:
5、分析现象:
6、得出的结论:
十二、小苏打与白蜡实验
1、实验材料:小苏打、白蜡、玻璃杯、玻璃片、蜡烛、细木棍等。
2、实验方法:取一只玻璃杯,倒入 匙白醋后小心倒入 匙小苏打,稍后在玻璃杯上盖上玻璃片。
3、实验现象:
(1)用肉眼观察,发现 ,用手触摸杯壁,感觉 ,仔细会听到 。
(2)当我们把盖在杯子口的玻璃片移开时,迅速用点燃的细木棍伸进杯子,发现 ,说明这种气体有 的特点,这时我们 (“能”或“不能”)判断这是什么气体。经过科学研究,发现这种气体有 、 、 等特点,说明这种气体是 ,它广泛运用我们的生活中,如: 。
(3)如果我们往反应后的杯子里再倒一点白蜡,发现没有反应,说明 ;如果我们往反应后的杯子里再倒一点小苏打,发现没有反应,说明 。这种反应后的物质是 。
4、实验结论:把白醋与小苏打混合后,它们 明显变化,并伴随着 的现象,所以这是 变化。
十三、铁生锈实验(一)
编号
盘子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A
空盘子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有点生锈
B
水盘子
水变色
生锈
锈多了
锈更多了
C
菜油盘子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D
1、A号盘所记录的现象,说明铁生锈与 有关;B号盘所记录的现象,说明铁生锈与 有关;比较这两个盘子记录的现象,我们可以看出 对铁生锈影响大, 对铁生锈影响小。
2、C号盘有这样的现象是因为: ,说明铁生锈是
和 的共同作用。写两个常用的防止铁生锈的办法: 。
3、如果再增加一个D盘子,将铁钉一半浸在盐水里,一半浸在空气中,根据四个盘子铁生锈的速度情况,按由快到慢的顺序给这四个盘子排序: 、 、 、 。
十四、铁生锈实验(二)
铁生锈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全世界每年由于铁生锈造成的钢铁损坏约占世界年产量的四分之一,某科学小组进行了这样一次实验:
A试管中把铁钉浸没在蒸馏水中,并在水面加一层植物油;B试管将铁钉一半放在蒸馏水里,一半露在空气中;C试管中加干燥剂,再放一团干棉花球,并将试管用橡皮塞塞紧。
1、A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 接触,因为水上面有植物油能防止 溶解到水中;B试管中的铁钉能够充分与 和 接触;C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 接触,因为试管中的干燥剂能很好的吸收空气中的 。
2、一星期后观察发现, 试管中的铁钉锈蚀比较严重,而 和 两个试管中的铁钉基本没有生锈的现象。
3、通过以上实验得出结论: 。
十五、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实验
实验材料:硫酸铜溶液、铁钉、镊子、烧杯
实验方法:将铁钉插入装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
观察到现象:铁钉表面有一层 色的物质生成;溶液逐渐从 色变渐,产生沉淀物。
实验结论: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时发生了 变化,生成了新物质 。
十六、垃圾填埋实验
1、右图是垃圾填埋 实验。图中的细石子代表 ,
所喷的水代表 ,浸墨纸巾代表 ,瓶底清水代
表 。
2、观察到的现象: 。
3、这个现象让我明白了: 。
4、不能使用填埋办法处理的垃圾有:
(至少举三种)
5、在垃圾场上能 ,不能 。
6、目前,垃圾处理常用的办法除填埋外, 是处理垃圾的
另一种办法。但无论哪种方法均会对环境造成再次污染,因此我们应
减少垃圾的数量。请你给大家提几条减少垃圾的合理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