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4.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784374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大石桥市二高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10月月考高三历史科试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第I卷一、单项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1祠堂是古代供奉祖先和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原始社会后期即已存在。后世天子、诸侯的祖庙为“宗庙”,士大夫的祖庙为“家庙”。与此现象最相关的观念是( )A.万物有灵与皇权至上 B. 血族宗亲与君主专制C.敬宗收族与尊卑有序 D. 图腾崇拜与家族伦理2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B专制王权披上神圣外衣C.中央对

2、地方垂直控制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3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舍人出身的蔺相如因为出使秦国“完璧归赵”而拜为上大夫,又因为在渑池会上斥责秦王、羞辱秦国文武群臣而拜为上卿。从这一记载中可以看出( )A商周盛行的官爵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B军功授爵制在诸侯国普遍实行C功勋开始成为官爵升迁的唯一依据 D儒生的政治地位得到大幅提高4有人评述秦朝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A从地方分权到中

3、央集权的建立 B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C从诸侯割据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5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简化分工,提高效率 B打击封国,集权中央C集思广益,减少失误 D削弱相权,加强皇权6宋初,中书省长官“中书舍人”除特命外,不再起草诏令,而是由皇帝差遣的“知制诰”(或临时差遣的“权知制诰”)负责起草。这一变化( )A. 精简了官僚机构 B. 理顺了职官权责C. 削弱了宰辅权力 D. 提高了行政效率7柏拉图在得知恩师苏格拉底被判有罪时提出“民主制使智慧边际化”。此语体现了柏拉图的政治观点是( )A雅典城

4、邦法律至高无上 B雅典公民意识、公民素质低下C直接民主存在体制危机 D反对主权在民,主张精英治国818世纪中叶英国政治家威廉庇特说:“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但是英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不敢进入这间门槛已经破烂的房子。也就是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表明英国政治制度的精髓是( )A法治至上B分权制衡 C责任内阁D虚位君主9 “必须想到,那个鲍罗廷(苏联人,1923年,苏联政府派遣他任中国国民党的首席政治顾问),他对中国的情况不够了解也不可能有足够了解不能要求他任何时候都会作出正确的判断。而中国共产党尽管发展迅速,(但)它终究只有六年历史,很

5、不成熟。”(伊斯雷尔爱泼斯坦)这段论述可用于解释( )A. 国民大革命兴起的必要性 B.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C.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根源 D. 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10下图所示为抗日战争时期一次重大战役,该战役( )A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B使中国的抗战进入了相持阶段C确保了国际援助交通线的畅通 D在敌后战场有效的牵制了日军11商代甲骨文中黍字出现300多次,稷字出现40次;周代诗经中提到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28次和10次。由此,可推知( )A中国是世界最早的农业生产区 B甲骨文是研究农学的重要资料C诗经是反映农事的文学作品 D黍和稷是商周重要的粮食作物12

6、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经济形态或经济政策是( )A原始农业 B工商食官C重农抑商 D工商皆本13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材料中“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A自给自足 B精耕细作C男耕女织 D集约经营14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金观涛、刘青峰著)在“历史的奇观:超稳定系统”栏目中认为中国史是从秦汉开始到晚清政权覆亡,王朝更迭不已,然而其轨迹几乎始终摆脱不了一个简单循环的怪圈,你认为其

7、根源在于()A专制体制和封建割据 B小农经济和皇权专制C儒家传统和科举制度 D大河流域和封闭环境15.右图印文为秦篆字体,右上起交叉读“小厩南田”四字。此印是秦至汉初管理官田的印章。这表明当时( )A秦朝以来建立了森严的官僚政治 B汉承秦制汉代一贯采用篆体书法C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已经土崩瓦解 D秦至汉初土地所有制的形式多样16.汉初,土地荒芜,民生凋弊。汉高祖下令“贾人毋得衣锦、绣、绮、穀、絺、纻、罽,操兵,乘骑马。”汉文帝及臣僚晃错等人均提倡“孝悌力田”、“贵粟贱商”。这表明( )A.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 B.抑商是当时统治者的现实选择 C.重农抑商思想在中国开始兴起 D.重农抑商符合经

8、济发展的规律17西汉时期,业主开垦荒地而获得土地,并无买卖交易发生,但业主也要模仿土地买卖文契,刻石立碑,说土地是从“东王公”“西王母”“山公”“土公”等杜撰的神话人物手里买来的。上述现象表明西汉时期 ( )A尊重业主对土地的所有权 B鼓励土地买卖C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确立 D禁止开垦荒地18东汉时期,田庄经济规模庞大,占有大片土地、山林川泽,种植粮食、经济作物,经营手工、渔牧业;田庄拥有大量依附农民,向庄主交租、服徭役;田庄还拥有私人武装。据此能够得出东汉田庄经济的影响是( ) A古代官营手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B古代中国农业自然经济的重要表现C古代中国地方分裂割据,削弱中央集权D古代封建经济

9、发展的大倒退,威胁统一19魏晋时期寺庙庄园经济迅速发展,庄园里的依附农民被称为“佛图户”。他们丧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世代在庄园里务农,把生产的大部分农副产品上交给佛寺的高级僧侣,还要为佛寺劳作服役,从事各种杂务,不准随意离开。“佛图户”的大量存在导致了( )A政府赋役征发受到影响 B生产耕作方式的改进C农副业产品逐渐商品化 D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20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在位期间,十分重视农业生产,认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家足人足,则国自安”。命人撰成农书兆人本业记,颁行天下。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A体现了古代以农立国的思想 B武则天时期实施重农抑商政策 C唐朝

10、加强对农业的技术指导 D古代农业在唐朝已经基本定型21唐代田令中规定:“诸买地者,不得过本制(一夫百亩)。虽居狭乡,亦听依宽制。若无文牒辄卖买,财没不追,地还本主。”此规定( )A保护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B有利于限制土地兼并C防止了豪强占农民的土地 D防止了农民卖地逃税22有学者在唐宋时期商人组合“行”的再探讨二中写道:“以坊市对立为特征,而官僚与市籍市人聚居的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郡县城市,让位于一种新型的称为城郭户的居民聚居的、附有城厢工商业区的新型封建城市。”这则材料主要说明了( )A城市的商业职能逐步增强 B城市的政治职能逐步增强C市民身份、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 D古代城与市尚未完全结合23

11、.据记载,唐代中后期,长安胜业坊出现卖蒸饼的店家,宣平坊内有卖油的油坊,延寿坊有鬻金银珠玉者等。这表明( )A.唐朝取消了对商业的时间限制 B.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坊市格局C.当时城市职能发生了根本变化 D.唐朝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24. 唐代后期“京夜市宜令禁断”,到了北宋“令京城夜市到三鼓己未不得禁止”。这一变化反映了( )A商业发展促使政府调整监管举措 B夜市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迅速发展C古代王朝逐渐放弃抑商政策 D北宋统治者比唐代更为民主25. 明朝初年,商业发展出现了“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湘、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的现象。这概括描述了当时(

12、 )A地域性商人群体活跃 B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C全国性市场开始形成 D南北方商品流通活跃26.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 B.宋代“不抑兼并”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27苏轼曾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这反映出( )A宋代地主主要依靠土地剥削来积累财富 B宋代地主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C宋代佃户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 D宋代农村开始出现以租佃关系经营土地28据宋人

13、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即早辰桥、街、巷口,皆有木竹匠人,谓之杂货工匠,以至杂作人失,道士僧人,罗立会聚,候人请唤,谓之罗斋。竹木作料,亦有铺席,砖瓦泥匠随手即就。”材料反映宋代的私营手工业( )A出现以雇佣为特征的个体生产 B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加强C以家庭手工业为主要形态 D开始出现明显的行业分工 29.交子始发于宋真宗时,四川的地方官和商人“患蜀人铁钱重,不便交易”,于是由十六家富户以各自资产作为保证主持发行。后因富户资本变化产生了纠纷,政府遂设益州交子务接管,“私造者禁之”,交子也从此成为四川等地的法定货币。这反映出当时( )A纸币在商品流通领域作用越来越大 B富户大贾操纵商业流通与交换C

14、宋代地方有相当独立的货币发行权 D政府管办专营能彻底避免纠纷30明清时期粮食生产呈现集中趋势,太湖流域、鄱阳湖地区、洞庭湖地区、江汉平原、北方的井灌地区、成都平原成为粮食生产的重要地区。这一现象产生的客观影响是( )A经济作物的扩大出口B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C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D粮食生产的商品化31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人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农村经济结构变化 B自然经济丧失主导地位C.政府确立重商政策 D手工业演变成主流产业32芜湖是明代中后

15、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33. 隆庆元年(1567),明朝政府对海外贸易政策进行了调整,开放海禁,允许民间与东西“诸番”进行贸易,史称“隆庆开关”。这一变化的出现标志着( )A重农抑商政策面临着重大的转型 B海上丝绸之路较以前有重大发展C民间海外贸易活动有了合法地位 D朝贡贸易渐为民间海外贸易取代34.中国古代商人在致富后往往购买田地,成为地主,即“以末致财,用本守之”,这种现象( )A.活跃土地买卖,促

16、进商品经济发展 B.加剧土地兼并,造成社会动荡C.实现规模经营,推动生产力的提高 D.实现角色转换,提高商人地位35.康熙三十九年苏州踹匠(又称“踏布匠”)由于包工头克扣工钱罢工将近一年,最后是以清政府的司法介入暂告结束的。康熙五十四年踹匠再次罢工,要用增加的工价,办理普济院、育婴堂,并建立“踹匠会馆”。清政府以 “无籍之徒,结党群来,害将叵测”,立石严禁。这反映该历史时期( )A.罢工仅仅以经济目的为主 B.政府执行保护工商业的政策C.政府立法以管理官营手工业 D.农耕文明中分离出一些变异36中国古代一方面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另一方面商业仍然在蓬勃发展。对上述悖论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重农

17、是战国以后历朝的一贯政策,抑商并非贯穿始终B“盐铁官营”等政策说明抑商主要是抑私商,官商继续发展C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品经济繁荣D“四民异业而同道”、“工商皆本”等思想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371873年1月上海县令发出晓谕,通知各制鞋店不得在鞋上用文字标写店号,同年12月两江总督通知各纸坊铺“不准于草纸等项纸边加盖记号戳记,更不许将废书旧账改造还魂纸。”材料反映了( )A官员劝诫百姓敬惜字纸的良苦用心 B政府要求工商业者放弃商标品牌意识C商品意识发展对传统伦理观念的挑战 D工业化推动了社会风尚的变革38据中国近代史新编载,官僚地主杨宗濂兄弟在19世纪90年代初期,既投资棉纺织工业,又大量购买

18、田产,以增强自己的地主地位。杨氏如此选择的原因是( )A受到近代工业利润的驱使 B中国处于半封建社会转型时期C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D受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391876年,世博会在费城举行,清政府第一次以官方身份组团参加世博会。但清政府的态度并不积极,称之为“炫奇会”“赛奇会”。这反映出( )A天朝上国,盲目自大观念一定程度存在B对新生事物不愿接受,盲目排外C民族工业落后,无颜面对西方工业强国D列强侵华,无暇顾及国家形象40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晚清政

19、府的徘徊与挣扎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41竹枝词也能反映一定时期的生活面貌。大公报1913年6月15日,粤女学生之怪状记载“穿着猩红裤袜、脚高不掩颈,后拖长尾辫,招摇过闹市”,材料中报纸记载的竹枝词反映出当时( )A追新求异成为时髦之风 B国人思想完全受到西化C伦理道德已经不复存在 D个性解放思潮占据主流421902年7月27日上海中外日报上刊载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节选如下:“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据此推断,当时的中国社会( )A废

20、止缠足,封建束缚破除 B女子入学,近代教育普及C恋爱自由,追求男女平等 D婚俗观念,受到西方冲击431912年5月,袁世凯命令工商部“从速调查中国开矿办法及商事习惯,参考各国矿章、商法,草拟民国矿律、商律,并掣比古今中外度量权衡制度,筹订划一办法。”在周学熙、张謇等人的努力下,至1921年,北洋政府先后颁布的经济法规达40多项。北洋政府此举( )A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B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潮流C促进了实业救国思想的产生D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44民国十八年七月,国民政府颁布特种工业奖励法;次年二月又公布特种工业奖励标准,民国二十三年又将其修改为工业奖励法。这些做法( )A是抗战时

21、期的应急措施B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C发挥了政府的经济职能D限制了官僚资本的膨胀451952年,各种所有制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分别是:国营经济占19.1%,合作社经济占1.5%,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占0.7%,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占6.9%,个体经济占71.8%。据此可知中国当时( )A. 小农经济依然占主导 B. 社会主义改造已开始C. 仍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D. 国营经济居领导地位46从1993年3月到1998年2月,八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了40多个有关市场经济的法律,如公司法、票据法、保险法等。这些立法的主要目的是( )A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B保障企业合法地位C建立民主法治国家 D完善市场经济体制4

22、7周公要求统治者要“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主张“仁政”,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A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B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用礼仪道德遏制人欲48据史载,自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下诏“州县以下皆立孔庙”开始,先后出现上千座孔庙。宋代孔庙礼仪进一步升格,宋真宗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后又改为“至圣文宣王”,使孔庙完全脱离家庙而正式融入国家祭祀的官庙系统,对孔子的纪念亦由弟子的自发活动升格为国家仪式。这表明( )A儒家思想逐渐发展完善 B儒学独尊地位开始强化C儒学的正统地位不断

23、加强 D宋代理学提升了儒学地位49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资政新篇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C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D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50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让掌握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人才与“正途出身无异”,对于肄习西学的人,“准予照拟破格从优给奖;1887年李鸿章还上奏,为天津水师武备学堂学生及教习人员争取科甲正途出身。这反映了李鸿章( )A力图改变人才的选拔途径 B与顽固势力展开坚决的

24、斗争C在传统与变革中艰难抉择 D试图维持传统教育稳定发展第卷二、问答题5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扬州的区位条件十分优越,处于长江与运河“T”字型交汇处,沟通南北的运河要道和连接东西的长江是其生长发展的命脉所在。扬州居南北交通枢纽和明清两淮盐业中心的地位,使其成为沟通南北东西贸易的“四汇五达之衢”,成为长江下游地区最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之一。四方舟车、商贾荟萃,商业高度繁荣。不仅如此,运河还被赋予了更多的国家政治、军事功能,从唐朝开始,扬州就成为东南漕粮转运京师的咽喉,一直至清中叶。为了保证漕粮能顺利运达京师,历代王朝都加强对扬州的统治,并不惜巨资和代价对运河进行疏浚、整治,以保

25、证国家命脉运河的畅通,从而也确保了扬州在漕运中的咽喉地位和商业、贸易的繁荣。中国传统工商业城市在近代的衰落以苏州、杭州、扬州为例何一民材料二曼彻斯特的真正崛起是工业革命以来的事。18世纪80年代第一家棉纺织厂在曼彻斯特诞生。到1830年,曼彻斯特的棉纺织厂已达99家。自1780年后的四十年中,拥有全国棉纺织工业的四分之一;也是原棉和棉纱的贸易中心。1830年建成利物浦一曼彻斯特铁路。最早被清政府派赴欧洲考察的官员斌椿在乘槎笔记(1866年)中写道:“此地人民五十万。街市繁盛,为英国第二埠头。中华及印度、美国棉花皆集于此。所织之布,发于各路售卖往织布大行(指工厂)遍览。楼五重,上下数百间。工匠计

26、三千人,女多于男。棉花包至此开始。由弹而纺,而织,而染,皆用火轮法织机万张,刻不停梭。每机二三张以一人司之。计自木棉出包时,至纺织染成,不逾晷刻,亦神速哉?”那时的曼彻斯特已从旧集镇发展为英国有数的大城和世界棉纺工业之都。 摘编自百度百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扬州城市发展的特点及背景。(10分)(2)根据二概括曼彻斯特城市发展的特点(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扬州和曼彻斯特一衰一兴的原因。(11分)52(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贿赂官府关卡,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也包括主动被动地“捐帑”、“报效”。其费占其利润比例,有人估计约不低于40

27、%。他们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徽商除了在其家乡广建县学私塾、宗庙祠堂、助学恤贫外,经商之地也“乐助公益”,尤以救灾恤贫、修桥铺路、助建书院寺庙等最为突出。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 商人和王权终于走到一起,商人在金钱上支持国王,国王在政治上确认商人的地位,在英国、法国、德国,富有的商人作为市民的代表出席了国会。不仅在政治上,在思想观念方面也发生了变化。在庄园经济时代,基督教卑视财富,而在货币经济时代,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宣扬:人是尘世的上帝,财富是国家富强的基础。与庄园不同,城市国家的财富,来自商业的利润。所以商人有着

28、崇高的地位,尤其把海外经商看成是人们具有崇高身份的象征。 张椿年海洋文明与中世纪西欧社会转型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徽商财富流向的主要特点。(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与西欧商人的主要差异,分析造成差异的根源。(14分)(3)综上所述,概述商人群体对近代社会转型作用的认识。(3分)大石桥市二高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10月月考高三历史科试卷参考答案1-50CAABDCCABADBBBDBACAABABADBCAADAACBDDCBAAADBCCDBCCC51(25分)(1)扬州:特点:传统封建城市,商业繁荣;政治、军事功能突出。(4分)背景

29、:封建经济和商品经济发展;区位条件优越;历代王朝的重视;运河的畅通。(任意三点得6分)(2)曼彻斯特的特点:近代新兴工业城市,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城市的经济功能突出。(4分)原因:衰:近代以来交通优势的丧失;上海等近代通商口岸的崛起;传统经济衰退与新式经济发展缓慢等。(任意三点得5分,任意两点得4分,任意一点得2分,)兴:工业革命的推动;蒸汽机的推广使用;工厂制的建立;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原料来源地和商品销售市场的不断扩大等。(任意三点得6分)52(25分)(1)特点:大量财富投向非生产领域;官场消费;科举消费;买田置地;公益消费(建祠、助学、济贫等);没有将大量商业利润用来扩大再生产。(任意四点得8分)(2)差异:中国:经商致富依靠权钱交易,权力支撑;商人缙绅化;商业资本封建化;消费畸形。(任意三点得6分)西欧:商人与王权相互依赖;参与国家管理,政治和社会地位高(任意二点得4分)根源:中国以自然经济为主导;西欧以商品经济为主导(4分)(3)认识:商人群体受制于社会体制和价值观念,在社会转型中所起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性(3分,其它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