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四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材料在评价黄宗羲学说时,运用的是( )
①辩证分析的方法
②与同时期西方横向比较的方法
③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评价的方法
④以“现代”事物印证过去的方法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④ D.②③④
2.下图是甘肃莫高窟壁画“农作图”中的一幅,这反映出( )
A.唐代在西北率先实现了生产工具的革新
B.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已影响到西北地区
C.中国的农业开始确立铁犁牛耕的模式
D.土地的日益集中导致人民生活困苦
3.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的伟大传奇。”他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
A.二万五千里长征 B.农村包围城市
C.取得抗战胜利 D.千里跃进大别山
4.“985工程”是1998年中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建设工程。国家启动这一工程具体是为了( )
A、落实过渡时期总路线
B、贯彻“双百”方针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实现“十二五”规划
5. 20世纪50年代“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和80年代“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的相同之处是( )
A.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在实践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C.目的是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服务
D.农民获得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平均主义
6.1609年,应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邀请,格劳修斯发表了《论海上自由》,主张海洋应该为人类共同所有、自由利用,“每个国家均可自由地(通过海洋)穿行到另外一个国家,并可自由地与之进行贸易活动”。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
A.直接导致了第三次英荷战争的爆发
B.标志着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政策的开始
C.为荷兰海外殖民扩张活动进行了辩护
D.对英国的殖民霸权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7.《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 )
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 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
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 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8.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其主要论据应是
A. 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B. 农民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
C. 农民能得到属于自己的份地
D. 农民仍然受到村社的严格管理
9.马克思在称赞巴黎公社的领导者时说:“这些勤务员经常是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的。”他们“公开地老老实实地办事……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活动,不自命为绝对正确,没有文牍主义的敷衍拖拉作风,不耻于承认和改正错误”。对以上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A.说明公社领导人的权力制约与民主作风
B.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天赋人权的思想
C.表明国家政权机关已变为“社会公仆”
D.体现了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
10.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自然、人事都受制于天命,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竭力济贫以安抚广大民众
B.政治的最高目标是仁政
C.维护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统治
D.实行变法奖励耕战
11.2015年5月,新疆霍城垦区居民王振明因一根电线落地而触电身亡,其妻状告该地供电部门失职,要求人身损害赔偿,最终获赔39732元。其法律依据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12.明末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这一现象反映了
A.商品经济繁荣 B.市民文化流行
C.印刷工艺提高 D.思想控制削弱
13.下图漫画名为《射猪斩羊图》,上有对联:“万箭射猪身看妖精再敢叫不,一刀斩羊颈问畜牲还想么?”下列与漫画主旨最为接近的主张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体西用”
C.“扶清灭洋” D.“科学为第一要义”
14.观察下列图片,你从中获取的信息主要是( )
A.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经历了粗放到精耕细作的演变
B.中国传统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
C.中国传统农业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
D.铁器的广泛使用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高度发达
15.《孟子•告子》曰:“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奖赏),庆以地;入其疆,土地荒芜,遗老失贤,掊克(贪官)在位,则有让(责罚)。”这说明
A.中央集权已经确立 B.周王权威至高无上
C.奖赏诸侯以地为据 D.考察监督维护分封
16.在1971年10月25日,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布什所说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A.万隆会议获得圆满成功
B.中国在日内瓦会议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
C.中国复关谈判胜利
D.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7.“突破禁区,把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发生的深刻变化。”下列各项中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中美签订朝鲜停战协议
B.《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8.新中国建设道路,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超额完成;“二五”(1958—1962):___;“八五”(1991—1995):小平南巡改革深化;“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其中空格处的主题词应该是
A.改革开放走向兴起
B.大跃进,大倒退
C.解决温饱成效显著
D.指令登场市场控制
19.沃尔特·巴奇霍特在《英国宪政》中说:“英国政体的有效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紧密结合……其连接点就是内阁,内阁本属行政机构,但在职能上亦属立法机构,是行政权和立法权的密切结合和近乎一体的配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内阁兼有行政权和立法权 B.行政权和立法权通过内阁有效结合
C.内阁权力凌驾于议会之上 D.英国政治权力的基本架构混乱不清
20.《贞观政要》载:“岷州都督高甑生,坐违李靖节度,又诬告靖谋逆,减死徙边。时有上言者曰:‘甑生旧秦府功臣,请宽其过。’太宗曰:‘虽是藩邸旧劳,诚不可忘,然理国守法,事须画一…… 若甑生获免,谁不觊觎?我必不赦者,正为此也。’”材料表明
A.唐朝君主权力明显加强 B.太宗注重维护司法公正
C.唐朝政权内部斗争激烈 D.太宗坚持法家思想治国
21.1870年以后,欧美国家重工业发展迅速。在重工业的各个部门,生产流程日趋复杂,一个产品需要多道工艺流程分工与技术的复杂性与19世纪前期不能同日而语。因此,垄断组织在重工业的各个领域中发展很快。这说明
A.资本主义生产的不稳定性加剧
B.生产技术的发展是生产组织形式变革的催化剂
C.垄断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力
D.垄断贯穿于资本主义生产的整个过程
22.陈独秀号称是“文化伟人”“政治名人”,对近代中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作为“文化伟人”,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有( )
①创办《新青年》,由此掀起新文化运动
②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之一
③是文学革命的主要发起人之一
④参加中共一大,一手缔造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②③
23.三大改造以后,荣毅仁曾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我失去的是剥削阶级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互不信任,得到的是作为劳动人民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而这是金钱所买不到的。”以上材料反映出了:( )
①在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对私人资本采取了赎买政策 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力地促进了“一五”计划的进展 ③民族资本家基本愿意接受改造 ④民族资本家通过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4.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写道:(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对此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
A.西周的“创制”指分封制、宗法制
B.秦朝的“独制”指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C.西周最高执政集团已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D.秦朝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25.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入仕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①官僚政治体制的确立 ②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实行
③儒学地位的明显提高 ④文官做相便于限制其权力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二、综合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6项中的1项或几项标准:
1.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2.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3.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4.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5.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
6.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或该项标准与其它标准一起作用时,此款才能成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请回答: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就丝绸之路向世界遗产大会提出四条申遗理由,并加以说明。(要求所提理由需依据评选标准,条理清楚,符合历史事实。)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了多民族、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汉武帝把这项事业继承下来,并推向前进。……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业得以奠定。
——张传玺《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形成的三个阶段》
材料二 唐宋到明清时期,通过科举考试的官员出身、来源情况对比,左边饼状图为《唐书》所载830进士出身分布比例;右表为两宋、明清官员任官前的出身情况比例
材料三 (朱元璋)在中国传统政治史上,做了一件创古未有的大翻案,即是正式下令废止宰相,改用内阁大学士。照法理讲,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一切最高命令,全由皇帝发布。但这也不是说即由皇帝一人独裁专制。皇帝的命令,因于传统政治习惯之束缚,依然必先经过内阁。照法理论,内阁大学士的身份决非真宰相,但就当时实际情形论,内阁大学士却渐渐变形站到以往传统宰相的地位上去了。但有人若以大学士身份而真正执行宰相职权,那在明代的政治法理上讲是越权的,张居正便吃了这个亏。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四 (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中华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汉时期如何推进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发展。
(2)依据材料二的图表,分析科举制从唐宋到明清时期有什么发展变化?这些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权力的局限性,并分析由此造成的影响。
(4)指出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幼弱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ABACB CABAC DBCAD DBBBB BDCCC
26.例如:第一条中的敦煌艺术;第二条中伊斯兰文化的传播;第三条中新疆的坎儿井;第四条中的中亚文明的开创和发展;第五条中的楼兰古城遗址;第六条中的佛教传播路线等。(每点3分,四点共12分。主要考查论证思维,只要合理,同样得分。)
27.(1)西汉的推动:解决郡国并行制问题,逐步消除了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设置刺史,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防止地方分裂势力的发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通过文化“一统”加强政治“一统”。(2点4分)
(2)变化:来自士族、特权阶层的子弟减少;来自平民、寒素家庭子弟的比例不断增长。(2分)
影响:科举制往更公平的方向发展,为贫寒阶层改变命运(处境)提供了更宽的途径,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也使更多的人,被儒学思想束缚,阻碍了社会发展。(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阐述,言之成理可给4分。)
(3)局限: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始终屈服在皇权的重压下(皇帝的私人办公厅);内阁受制于司礼监;内阁与六部职权不明确。(2点4分)
影响: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容易形成宦官专权;朝廷内争权夺利,政局动荡。(2点4分)
(4)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市民文化”的发展;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文化思想专制政策;闭关锁国不利于中国“市民文化”与西方市民文化交流、融合。(6分;任意三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