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11周训练试题.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2783216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11周训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11周训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11周训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11周训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11周训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宜宾市一中2014级历史第11周训练试题考查依据:考点鸦片战争五四运动之前知识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考纲定位中国近代史一、选择题( 本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考点一:近代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1某条约规定:“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中英虎门条约(南京条约附约)中的“领事裁判权”规定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对,英人如何科罪,应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当时作为清朝谈判大臣的耆英得意洋洋地

2、认为,这一条款的订立,“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相好起见,两无偏枯,亦两无窒碍”。材料突出反映了A领事裁判权是近代中国司法主权半殖民地化的一个标志B耆英试图维护传统的朝贡礼仪外交体制C当时统治者严重缺乏近代法权观念D领事裁判权的实施促进了国人法律意识的转变3洪仁玕在某个文件中指出:“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一百五十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这段材料反映了A农民阶级对土地的渴望 B太平天国领袖们共同的经济主张C财富归公的圣库制度 D先进中国人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41862年,英国人在上海的华北捷

3、报载:“太平革命是一场血污的运动它不是反清的革命,而只是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血腥的十字军谁能说尽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带来的痛苦与破坏?”该报刊的观点A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有利于近代化的主流因素B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摧毁文明阻碍发展的一面C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要打碎旧世界的坚定决D完全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斗争5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6“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

4、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这则材料反映出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 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 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7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上任的杭州知府林启曾说:“东方蚕业,日本进步最猛,由其采取外国养蚕成法。日人一一仿行,遂以夺我中国蚕利。”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在中日竞争中处于下风 B在向日本学习先进技术C蚕业受到工业文明冲击 D改变了盲目自大的认知81842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9694万英镑,1845年就上升为23

5、948万英镑。但以后却开始下降,1846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跌到120万英镑,其后大多年份在160万英镑左右徘徊,1854年还降至100万英镑以下,外国商品大量积压在口岸仓库中。这一现象的出现( ):A导致中国在对英贸易中开始出现逆差 B刺激西方列强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C表明传统的经济结构仍没有发生变化 D是中国实行关税保护政策的必然结果9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让掌握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人才与“正途出身无异”,对于肄习西学的人,“准予照拟破格从优给奖”;1887年李鸿章还上奏,为天津水师武备学堂学生及教习人员争取科甲正途出身。这反映了李鸿章A力图改变人才的选拔途径 B与顽固势力展开坚决的斗争C在传统与

6、变革中艰难抉择 D试图维持传统教育稳定发展1019世纪60年代,汉族地主官僚为核心的清朝统治集团发起了洋务运动,史称“同光中兴”;1898年力主变法的光绪帝被囚,百日维新流产;1911年“皇族内阁”的诞生导致清廷汉官离心,空前孤立。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了( )A地主阶级严重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 B权力结构的变动影响近代化进程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力量弱小 D统治集团对西学的认识逐步加深11张鸣教授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作者论述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 D三大改造考点二:近代中国经济结

7、构的变动12“在改革范式上,这是史上第一次输入式改革,意识形态上的破冰难乎其难。而就其经济来说,这又是本民族从千年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惊险一跃。”这场改革是指(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C“新政”和“预备立宪” D新文化运动131872年的申报曾记载:居民王阿保等10余人,违反租界工部局关于挑粪过街必须加盖桶盖的规定,挑着无盖粪桶过街,经巡捕劝阻不听,被拿送(租界的)会审公廨,各被拘留一天。其反映的实质是A大众传媒具有纪实性 B国人生活中陋习严重存在C租界内市政管理法制化 D租界的设立侵犯了中国主权14鸦片战争时期,魏源批评当时“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的海防主张,认为

8、“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魏源的主张反映了这一时期( )A海禁思想被远洋开拓思想所取代 B洋务派开始着手海防建设C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海防模式 D清朝海军实力远逊于列强15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16剑桥中国晚清史叙述道:“1861年以后,在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出现了一个新时代。中国也像所有其他国家一样,学会了在一个根据社会达尔文主义行事的世界

9、中搞生存竞争,从形式上看,儒家的天下已经演变成国家。”最能佐证材料中观点的史实是( )A清政府向外国派驻外交使团 B翻译并出版万国公法C主动撤销对越南和朝鲜的藩属制度 D涉外公文改“夷务”为“洋务”考点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17梁启超说:“海禁既开,外侮日亟故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学习欲自立,以多读西书为功。”这反映了当时A洋务运动超越封建改革范畴 B翻译西学著作是维新变法的手段C国人的知识结构已发生根本改变 D民族觉醒促进西学传播18研究者发现,自戊戌变法失败后,当时思想界在讨论中国的这种问题时,大都不再使用传统的儒学语言,而改为运用近代西方的社会政治理论语言。这种现象说明( )A传统的

10、君主政体已不再为资产阶级所认同 B清朝专制统治的正当性受到质疑C戊戌变法动摇了传统儒学的正统地位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禁止“良贱通婚”是延续了千百年的传统婚姻制度的最基本的要点,但是在宣统二年颁布的现行刑律中,在婚姻类删除了“良贱为婚姻”这一条。以上材料说明了A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近代婚姻制度逐渐开始变革 B婚姻自主、平等的观念也影响到了清政府统治阶层C婚姻风俗的变革在全国都得到了推行D近代婚姻仍然受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影响20某历史学家曾说,“”以“民族国家”为新效忠对象而取代旧式“宗族”“种族”和“国君”的对象,反映民国以来社会历史的变化。“”所填的内容应该是A五四运动

11、B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 D土地革命二、材料题(21题28分,22题12分,共计40分)21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面对“中国向何处去”这一历史课题,资产阶级各派别相继提出自己的救国主张,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代内阁学士阔普

12、通武材料二: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来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1906122)材料三:古今万国,政体不齐,治乱各别。其拨乱为治者,罔不舍旧谋新,由专制政治,趋于自由政治此所谓立宪制之潮流,此所谓世界系之轨道也。吾国既不克闭关自守,即万无越此轨道逆此潮流之理。进化公例,适者生存。凡不能应四周情况之需求而自处于适宜之境者,当然不免于灭亡。日之与韩,殷鉴不远。吾国欲图世界的生

13、存,必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因素以及强国的具体主张。(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政治革命”的目的。据材料一、二,说明孙中山和康有为在政体上的主张有何不同?(3)据材料三,归纳陈独秀的主要思想。(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思想的共同之处。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窃维环球大通,皆以经营国民生计为强国之根本。要其根本之根本在教育现吾国国民生计日蹙,欲图自存,势已岌岌;舍注重实业教育外,更无急要之计划。各种实业学堂得以次第设立,实于国民生计大有关系。”“工业之发达,工学终

14、效之征也。苟欲兴工,必先兴学。”“数年以来,竭蹶经营,薄有基础,益见实业教育二事,有至亲至密的关系。”“夫世界今日之竞争,农工商之竞争也;农工商之竞争,学问之竞争兴学为要中之尤要。”“欲求学问而不求普及国民之教育则无与,欲教育普及国民而不求师则无导,教育为实业之母,师范为教育之母。”“国家思想,实业知识,武备精神三者为教育之大纲。”“实业之所至,即教育之所至。”“诸生在校数年,科学知识,日就新异,然此为书籍上之研究,至实地作业,又重经验。”“专门教育,以实践为主要。”张謇全集第4卷依据以上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张謇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历史作用。(工场手工业时期的世界与中国(1500184

15、0)一、阶段特征欧美中国(明清时期)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1765年,英国开始进行工业革命。农耕经济继续发展,手工业、商业依然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但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与闭关锁国,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政治 资产阶级形成并日益壮大,英、美、法等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初步确立了代议制民主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思想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使欧洲人的思想不断得到解放、人文主义得到弘扬。统治者极力提倡理学,文化专制,禁锢思想

16、;产生了早期的启蒙思想,但未能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影响。科技近代自然科学产生、迅速发展并形成体系。出现总结性的传统科技巨著;近代科技远远落后于欧洲。二、相关认识1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是欧洲乃至世界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要注意从多个角度去认识。(1)对世界历史进程(整体世界,即全球化的角度):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融汇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商人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开始启动。(2)对欧洲历史进程(社会转型,即现代化的角度):新航路的开辟以及随之而来的殖民扩张,不仅拓展了西欧

17、国家的海外市场、加速了原始资本积累,还在欧洲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所有这些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3)对亚、非、美洲历史进程(文明史观;一分为二):一方面,加强落后地区与欧洲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将几乎与世隔绝的美洲纳入世界文明的大家庭,客观上推动美洲向近代文明的迈进;另一方面,随之而来的西欧国家殖民扩张,给亚、非、美地区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给当地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2中国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想和欧洲启蒙思想的差异(1)从内容看:欧洲启蒙思想以理性主义为核心,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教会特权,提出了未来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基本原则,形成完整、成熟的思想体系; 明清之际的早期

18、启蒙思想只是揭露君主专制的危害,未能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的社会制度,没有提出新的社会方案,未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2)从作用看:欧洲启蒙思想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引起深刻的社会变革,推动了社会的转型;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想在当时未产生多大的影响,更没有起到推动社会变革、实现社会转型的作用。4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启动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其渊源可以上溯到16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目前史学界较为一致的观点是新航路的开辟标志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开始。依据是: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商人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他们把亚洲的茶叶和瓷器、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玉米和烟草、欧洲

19、的枪支和工艺品等运销至世界各地,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了他们的早期殖民扩张活动,之后,荷兰、英、法等西欧国家也开始殖民扩张。上述西欧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不仅使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而且使世界市场得到拓展。5中国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在当时来说仍然具有进步的意义,对粉碎内部的分裂势力和外敌人侵、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起有重要作用。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所起到的消极作用更大:在君主专制之下,统治者采取了许多违背世界发展潮流的措施,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如“重农抑商”、“闭关

20、锁国”等政策的推行,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提倡理学、“八股”取仕、“文字狱”等,钳制人民的思想,摧残文化,阻碍教育发展和科技进步。617、18世纪中国相对于西欧的落后17、18世纪,相对于西欧来说,中国在政治制度、经济形态、科学技术和思想领域等诸多方面已经落伍了,这种中西之间的差异,最根本的是经济上的差异:西方正在向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迈进,而中国仍然在封建农耕文明中徘徊。这种经济上的落后又与政治制度方面的落后密不可分,如上所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统治者采取的“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答题卷姓名 班级123456789101112131

21、4151617181920 21.22.答案1C【解析】试题分析:由“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可以看出承认朝鲜独立,并且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故本题答案选C项;ABD不符合题意。2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可是当时清朝谈判大臣却没有清醒的认识,没有意识到这是对中国主权的一种破话,所以说当时统治者缺乏近代主权观念,故C项正确,D项错误;AB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3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然后准颁一百五

22、十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洪仁玕等先进中国人发行纸币,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故D正确。材料未涉及农民阶级对土地的渴望,故A排除。材料无法体现这是太平天国领袖们共同的经济主张,故B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财富归公的圣库制度,故C排除。4B【解析】试题分析:“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血腥的十字军”,“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所带来的痛苦与破坏”信息表达了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所带来的巨大破坏,摧毁了中国的物质繁荣,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故选B。A明显不符题意,主要表

23、达的是太平天国的局限性。太平天国严重阻碍中国的近代化,C错。太平天国仍是一场以推翻清政府为目标的旧式农民战争,反帝含义模糊,D错。5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内容。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建成了当时亚洲第一的北洋海军,从实力对比上来讲中国相对于日本是占据上风的。由“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可知西方人士判断中国最终取胜的依据主要是他们认为洋务运动受到较大成效,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项。洋务运动中虽然对中国军队进行了西式改革,但也局限于部分,并没有对全部军队实现西式改革,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集权制度将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虽然能够提高决策效率,但不利于调动全体的积极性,所以集权制度对

24、中国的影响不全是积极的,所以B项错误;当时中国是列强侵略掠夺的主要对象之一,所以中国不可能获得广泛的外部援助,所以D项说法错误。6A【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基督教国家”所持态度为“中立”,再联系“内战双方”,即可判断材料描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初期,侵略者对于信仰拜上帝教的太平天国采取中立观望的态度,准备坐收渔利。故选A。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伙同其他西方国家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排除B。北伐战争时期英国等国积极干涉中国革命,排除C。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7C【解析】试题分析:“由其采取外国养蚕成法。日人一一仿行,遂以夺我中国蚕利”可以看出

25、日本因为采用西方国家的技术而夺了我国的市场和红利,故选C;仅仅因为蚕业领域的利润问题就判断中日竞争的高下是以偏概全,故排除A;题干没有反映BD,故排除。8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只有英国输华货物总值,无中国输英货物总值数据,无从判断中国在对英贸易中是否出现逆差,故A项错误;英国商品大量输入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C项错误;从1842年至1854年英国输华货物逐渐减少,他们认为是在中国的侵略权益过少造成的,成为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之一,故B项正确;南京条约签订后协定关税,关税主权已经遭到严重破坏,不能形成关税保护,故D项错误。9C【解析】试题分析:“为天津水师武备学堂学生及教习人

26、员争取科甲正途出身”说明当时仍没有摆脱科举制的影响,可见李鸿章不是力图改变人才的选拔途径,也不是与顽固势力展开坚决的斗争,排除AB。“对于肄习西学的人,准予照拟破格从优给奖”说明主张引进西学,这冲击了传统教育,排除D。题干反映了李鸿章在传统科举制下试图局部改革以鼓励学习西学,故选C。10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错误,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掀起的,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C项错误,题干中的洋务运动不是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项错误,百日维新流产不能体现统治者对西学的认识逐步加深;由题干描述的洋务运动和百日维新的结果可知B项正确。11A【解析】试题分

27、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白菜”是西方的器物,“种子和种植方法”是西方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洋务运动坚持中体西用,只学习西方的器物,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戊戌变法也学习西方的制度君主立宪制,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也学习西方的制度民主共和制,故C项错误;三大改造与向西方学习无关,故D项错误。12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是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道路。BCD均是政治或思想方面

28、的措施,排除。故答案选A。13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租界市政管理。申报客观报道此事,但题干的主旨不在于大众传媒的特点,故A项错误。挑着无盖粪桶过街反映出中国人生活中存在陋习,但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故B项错误。租界设立侵犯了中国领土主权,但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故D项错误。材料中租界工部局利用法律手段对社会陋习进行管理,本质上体现了租界内市政管理的法制化,故C项正确。14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魏源的海防思想。A项不符合“鸦片战争时期”的时代背景和题干材料的意思,可以排除。“洋务派开始着手海防建设”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B项错误。从题干材料中无法看出魏源主

29、张学习“西方海防模式”,C项错误。根据“鸦片战争时期”的时代背景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因为当时清朝海军实力远逊于列强,所以魏源认为只能“轻外洋”“重内河”,D项正确。15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近代中国洋务运动概况的认识与理解。依据题干中的材料“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可知此时期洋务派关注的是西方的技术,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体现出来的是金融危机,而题干强调的时间是19世纪70年代初,此时洋务派正在关注西方技术,B项错误;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的主张时“中体西用”,而并不学习英、美、法等国的政治制度,C项错误;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此时期主张学习的是

30、西方的技术,并没有强调民族主义,D项错误。 故选A。16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学知识的能力。题干中的信息表明中国在外交领域逐步打破了天朝上国的传统外交观念,用平等的眼光来处理对外关系,而清政府主动向外国派驻外交使团,这一实际行动最能说明材料中的观点,同时也体现了外交的近代化,故A答案符合题意;B答案知识反映了清政府了解西方,与题意无关;C答案“主动”表述有误,排除;D答案只是名称的变化,其实质并未发生变化,排除。故该题正确答案为A。17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洋务运动,是封建统治阶级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一次自救运动,并未超越封建改革,故A项错

31、误;材料体现不出是不是维新变法的手段,故项错误;“学子欲自立,以多读西书为功”,可知当时读西书,仅限于少数知识分子,传统知识依旧根深蒂固,故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国门被打开后,主张学习西方自强的主张,反映了民族觉醒,故项正确;18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自戊戌变法失败后,当时思想界在讨论中国的这种问题时,大都不再使用传统的儒学语言,而改为运用近代西方的社会政治理论语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当时思想界对清朝专制统治的正当性有了质疑,故B正确。材料未涉及资产阶级的态度,故A排除。新文化运动动摇了传统儒学的正统地位,不是戊戌变法,故C排除。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辛丑条约后,故D排

32、除。19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延续了千百年的传统婚姻制度的最基本的要点,但是在宣统二年颁布的现行刑律中,在婚姻类删除了“良贱为婚姻”这一条,说明婚姻自主、平等的观念也影响到了清政府统治阶层,因此选B。20A【解析】试题分析:五四运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所以它的效忠对象是“民族国家”;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辛亥革命奉行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其中民族主义强调的是民族,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其中鞑虏指的是满清统治着,所以这里的民族比较狭隘;而土地革命改变的是土地所有制的关系。所以选择A。21(1)原因:君主专制;主张:维新变法;君主立宪(行宪法、开国会);三权分立;(8分)(2)目的:建立民主立宪政体;不同:康:君主立宪。孙:民主共和(6分)(3)认为民主取代专制是时代潮流;中国要生存,须弃专制政治,而代之以民主政治。(6分)(4)反对君主专制,建立民主政治;救亡图存;(8分)22(12分)评价:放弃科举功名,弃官从商,成为“状元资本家”,推动社会风气的开明进步;主张实业救国,大力创办实业,是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代表;兴办教育、公园、博物馆等各种公益事业,改良社会风气;积极参与清末新政、立宪政治活动,是清末民初宪政代表人物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