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后三峡时期重庆市三峡库区产业结构现状及其对策专项研究.doc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782312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97KB 下载积分:6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后三峡时期重庆市三峡库区产业结构现状及其对策专项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后三峡时期重庆市三峡库区产业结构现状及其对策专项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后三峡时期三峡库区产业结构现实状况及其对策研究 何 悦1,2 (1.长江师范学院财经学院,重庆涪陵 408100; 2.长江师范学院武陵山区特色资源开发和利用研究中心,重庆涪陵 408100) 摘要:自国家修建三峡工程以来,三峡库区发展取得很好成绩,经济水平不停提升、产业发展不停升级、现代化程度不停提升。现现在三峡工程已进入后期完善时期,三峡库区产业经济发展上升到另一个台阶。本文经过对三峡库区重庆库区产业结构现实状况分析,指出其存在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应对策,含相关键现实意义。 关键词:后三峡时期;三峡库区;产业结构 三峡库区是指长江流域因三峡电站修建从而被淹没湖北省和重庆市所辖20个县(市)。本文中三峡库区关键指重庆市所辖区域。三峡工程重庆库区关键包含重庆市所辖巫山县、巫溪县、奉节县、云阳县、开县、万州区、忠县、涪陵区、丰全部县、武隆县、石柱县、长寿县、渝北区、巴南区、江津区。重庆库区地域宽广,处于大巴山和武陵山交接地带,属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域之一,总面积约占整个三峡库区面积85.6%,所包含区县中大部分为国家级贫困区县。重庆库区人口众多,截止到,共1538.1万人,约占重庆市总人口46%。 “后三峡时期”是指三峡工程全方面完工后后续工作时期,具体指处理因三峡库区修建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新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时期。后三峡时期面正确关键问题包含移民安稳致富、地质灾难避险、生态环境保护、水库运行管理及历史遗留问题。而在这些问题中,最关键还是促进移民安稳致富和生态环境保护,而怎样处理库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矛盾,是后三峡时期三峡库区面正确首要问题。[1]6月《三峡后续工作计划》正式实施,标志着三峡库区进入了“后三峡时期”。 一、三峡库区产业结构现实状况分析 三峡库区是中国长江流域中一个经典经济低谷区,国家在这个区域几乎没有布局大工业项目,产业发展投入严重不足。因三峡工程兴建,重庆库区大量城镇搬迁,使得原本基础微弱产业体系严重受损,步入到“城镇重建、产业重构”历史艰苦时期。在完成“百万大移民”历史重担时,也错过了和全国、全市同时发展良机,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产业空心化现象极其严重。 (一) 经济总量较小,产业结构不合理 至期间,重庆库区产业发展稳定,但总体产量仍较小。地域生产总值从1477.25亿元增加到4530.63亿元,年均增加率达成了41.3%。但重庆库区地域生产总值占重庆市国民生产总值百分比仅从31.6%上升到39.7%。 近几年来,尽管重庆库区经济总量得到提升,各产业产值全部有所增加,产业结构不停改善,不过非农产业占比仍然偏低。重庆市三大产业结构由10.3:50.7:39.0优化调整为8.2:52.4:39.4;重庆库区三大产业结构由15.9:47.8:36.3调整为10.1:56.1:33.8,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全部有所下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超出二分之一。可见重庆库区产业结构优化速度低于重庆市整体速度。 ~,重庆库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5.8%,重庆下降了2.1%;重庆库区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8.3%,重庆上升了1.7%;重庆库区第三产业比重下降了2.5%,重庆上升了0.4%。因为移民资金大量投入和国家大力支持,库区第一产业快速下降,第二产业有了较大提升,缩小了和重庆在产业结构上差距,不过库区产业结构层次相对较低。,重庆库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比重分别高于重庆1.9%和3.7%;而第三产业比重又低于重庆5.6%。 (二) 第一产业生产结构单一,没有发挥区域优势 从经济发展通常趋势来看,农业部门在一个国家或地域国民生产总值中份额是伴随经济发展不停下降,而农业部门内部结构也会伴随人均收入提升、需求结构改变不停优化。伴随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实施和移民工作发展,重庆库区农业结构也不停改变着。库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6854104万元,农、牧、林渔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从49.3:41.5:9.2改变到61.1:31.6:7.3。因为受大量居民迁移和牧业发展所需环境影响,~重庆库区牧业发展受阻,所占比重大幅下降,而传统农业发展较快,产值占第一产业总产值60%以上。 重庆库区处于大巴山和武陵山交接地带,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土地类型多样化,但人均耕地面积较小,仅为0.32亩,而且耕地资源分布不均匀,高度差较大,库区土地和气候条件含有发展山地立体农业和生态农业条件。不过传统农业发展依靠于库区短缺耕地资源,不仅没有发挥区域优势,而且加大了农业发展对耕地压力,不利于库区农业结构不停优化,从而影响重庆库区农业可连续发展。 (三) 工业结构不合理,阻碍库区经济发展 因为受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和经济基础制约,重庆库区工业水平不高,基础微弱,对国民经济发展支撑不足。,库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为54233011万元,占重庆市百分比为41.4%。 从轻重工业分类来看,重工业所占比重较高,而轻工业发展较为落后。这也跟重庆市整体工业发展计划相关,,重庆市轻工业、重工业总产值之比为28.6:71.4。重庆库区移民工作已经进入后期扶持阶段,就业问题逐步凸显,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人员就业,也因为受地理区位等原因影响,库区发展产业时重量不重质,产业发展项目多以劳动密集型初级加工制造业和资源密集型化工产业为主。 从库区工业分布来看,关键分布在重庆近郊区及其部分中型城市区域,其它地域工业发展较为落后。,重庆库区近郊5区(渝北区、巴南区、长寿区、涪陵区、江津区)工业总产值为44487291万元,占库区工业总产值82%。所以,重庆库区工业发展极化效应较严重,这种工业行业结构首先没有充足利用库区丰富农副产品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其次不利于处理库区沉重移民就业问题。 (四) 第三产业发展程度不高,缺乏新兴服务产业 通常来说,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第三产业规模是成正比,区域经济水平越高,第三产业规模越大。即使这些年来重庆库区在国家支持下第三产业发展较为快速,不过和重庆整体水平相比仍较低,而且产业内部结构层次较低,传统服务员发展稳定,但新兴服务产业显著发展不足。~,重庆库区第三产业产值由537.15万元上升到1529.52万元,增加992.37亿元,增加百分比达成184.75%,即使总量增加较快,但增加速度仍低于同期地域生产总值增加,和重庆相比发展较弱,仅占重庆同期产值34%。另外,整个第三产业中,以商品零售为代表传统服务业比重较高,占第三产业总产值64.2%,而代表第三产业发展方向新兴服务业中,除了因受大规模移民搬迁影响,库区房地产第发展较快以外,其它服务业如金融、教育、社会福利、高技术产业发展严重滞后。重庆库区高技术制造业总产值为5471160.8万元,仅占重庆市产值17.5%,可见,库区和重庆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相比,还是存在较大差距。 二、促进三峡库区产业结构优化对策 重庆市四届三中全会上将三峡库区定位为国家关键生态功效区,所以,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应紧紧围绕生态经济开展,重视发展理念和发展方法转变,在生态文明建设基础上,不停优化库区产业结构,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齐头并进,实现库区经济可连续发展。 (一) 优化库区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重庆库区传统农业发展,加大农业发展对耕地压力,不利于长久发展。库区在发展农业时,应对各区域本身农业发展条件进行深入分析,开发利用优势资源,充足利用各区域比较优势,建立各区域农业优势和支柱产业,促进库区农业多元化发展,避免库区产业发展趋同化,从而降低库区各区域不良竞争,提升库区农业产业整体竞争力。另外,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种养、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库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不停转型升级,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主动构建农工贸一体化产业组织体系和经营模式。首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三峡移民就业压力;其次,有利于库区环境保护,促进生态农业大力发展。所以,充足利用库区丰富动植物资源,关键发展柑橘、牲畜、粮油、中药材、蚕桑、甘薯、无公害水产等优势产业带和特色产业区,在库区内部形成品牌水果区、特色中药材产业区、牲畜商品产业区、现代农业发展区,促进库区各区县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提升库区农业整体市场竞争力。[2] (二) 促进产业集聚化发展,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现在,三峡库区工业基础较为微弱,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但库区资源丰富,所以,能够以重庆市打造国家关键生态功效区为契机,充足发挥库区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推广优异实用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应用,大力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结合库区企业规模小特点,对库区工业实施环境保护共生企业集群发展战略。环境保护共生企业集群是由中国科学院赵红博士定义,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互利共生关系而集结在一起企业群体。环境保护共生企业集群不是“强强联合”而是“集点成群”,是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有效模式。[3]所以,三峡库区生态工业园建设,有利于产业发展集约化、生态化,在保护库区生态环境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三峡移民工作造成人地矛盾,以园区建设带动库区工业发展。结合各区域产业基础和产业资源,关键发展矿产、水果加工、能源工业、生物医药加工、化工、建材几大产业。依靠万州、长寿、涪陵等区域中心城市工业园区,优化完善库区各区县生态工业园区计划,不停延伸产业链,加紧配套产业发展,推进库区工业健康发展。 (三)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 伴随经济发展,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所在比重快速上升,成为推进经济发展、吸纳人口就业新兴产业。但现在,三峡库区服务业水平较低,整体规模较小,低端服务业所占百分比较大,另外,管理水平和专业化水平全部不高,严重影响现代服务业发展。所以,三峡库区需要不停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主动改造传统服务部门,主动向中高端服务业靠拢。另外,三峡库区旅游资源较为丰厚且质量很好,现在旅游业产业基础已经初具规模,成为引导库区社会经济发展主导产业。所以,各区域在调整结构同时,应大力发展旅游业,充足利用丰富旅游资源,打造一系列精品旅游景点,大力发展富有地方特色和内涵商品,主动构建旅游产业群,并以此为契机,使旅游业发展带动整个库区内交通运输、餐饮服务、商品买卖等服务业发展。 参考文件 [1]邵蕾.后三峡时期三峡库区可连续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3-4 [2]傅鸿源等.城镇统筹模式下三峡库区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5):1-4. [3]邓修明.破解三峡库区产业空心化对策研究[J],探索,,5:151-156. [4]何微微. 三峡库区产业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38(19):10324-10326 [5]张婷. 三峡工程重庆库区产业结构合理化提议[J].重庆和世界:(8):19-22. The Research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Strategy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 after Three Gorges Projects HE Yue (1. The finance and economic institute in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 Fuling,400067 2.Wulingshan specialty resources exploitation center in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Fuling,400067) Abstract:Since the country to build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had good achievements, economic level enhances unceasingly,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o continuously upgrade, improve degree of modernization. Now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has entered the later period,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of industr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up to another level.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in chongq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points out its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hav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after the three gorges period;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industrial structure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