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西方管理学发展史.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779903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方管理学发展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西方管理学发展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西方管理学发展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西方管理学发展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西方管理学发展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西方管理学发展史及原因从历史上来看,管理与人类社会几乎同时产生。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人们的社会生活就离不开管理,所以管理的实 践很早就出现了,而之后开始有人对这些实践活动加以研究和探索,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总结,形成了对管理的初步认识和见解,从而开始形成管理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又对管理思想加以进一步的总结,提出管理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并在管理实践中进行验证,继而对验证结果加以分析研究,从中提炼出了管理活动中的普遍原理,对这些原理的抽象综合,就形成了管理的基本理论。人们又把这些理论运用到管理实践中,指导管理活动的进行,同时又进一步对这些理论进行实践验证,这就是管理学的整个形成过程

2、,也就是从实践到思想再到理论,然后又将理论应用于实践。l 西方传统的管理思想l 西方现代管理理论(20世纪60年代至今)l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要点l 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一、西方传统的管理思想1、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18世纪)西方的早期管理思想多产生于政治活动,有关如何管理国家、军队、人民的一些经验。1436年意大利的威尼斯建立了政府造船厂(即兵工厂),它的管理实践十分先进,在生产中实行了系统管理,以会计和成本来节约人力、物力,并且建立了早期的成本会计制度。尼可罗马基亚维利,意大利人,著有君主论,其中最具影响的是四项领导原理,该原理与现代管理中的领导学理论十分相似。(16世纪初)。2、管理学

3、产生的萌芽阶段(18世纪19世纪末)欧洲在14、15世纪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经过18、19世纪的工业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这一时期内产生了一些有关管理的思想,为管理学的产生打下了基础。亚当斯密,英国人,现代经济学之父,著有国富论,提出了劳动分工理论、劳动价值理论、货币理论、分配理论、资本积累理论和赋税理论。其中劳动分工理论成为以后企业管理理论中的一条重要原则,亚当斯密列举了一个很有名的例子,有关制造针的例子,假如工人们分工操作,专习一种特殊业务,他们平均每人每天能制造4800枚针,如果工人各自独立工作,不专于一项工序,那么每人每天连20枚针都做不出来。亚当斯密认为分工促进劳动生产力的原因有三:

4、一是劳动者的技巧因专业而日进;二是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需损失不少时间,分工可以免除这种损失;三是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发明,只有在分工的基础上方才可能。罗伯特欧文是19世纪初英国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开创了工厂人事管理的先河,是人事管理之父。欧文通过试验,即通过改善工作条件、缩短工作日、提高工资、改善生活条件、发放抚恤金等,发现上述条件的改善能够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是一种双赢的结果。他认为,重视人和尊重人的地位可以使工厂获得更大的利润。查理巴贝奇是英国的一位数学家和机械学家,是现代计算机的先驱者。他对管理学产生的主要贡献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工作方法的研究,工作方法的改进能

5、够提高生产效率;二是对报酬制度的研究。3、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19世纪末,管理学逐渐形成了一门学科,至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的一系列管理理论被称为古典管理理论。古典管理理论主要有两个分支理论,科学管理理论和一般行政管理理论。泰勒,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经济学家,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其代表作是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出版)。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一是制定工作定额;二是实施标准化管理,将工人长期积累的传统知识、技能集中起来,经过科学观察和试验,找出标准,制定标准,施行工具标准化和操作标准化;三是施行“差别计件工资制度”;四是主张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

6、分离,区分和明确管理者与工人的工作和职能;五是能力与工作要相适应。生铁搬运试验、铁锹试验等等。泰勒开辟了管理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局面,提高了整个美国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以至于促使之超越西欧国家,为美国及其他国家的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奠定了基础。泰勒最早提出了工人是“经济人”,他将工人看成是机器的附属品,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工具,在生产过程中强调的是等级、命令和严格的服从。泰勒的局限性是,一是其理论基础是经济人的人性假设;二是机械的管理模式,忽略了人的因素,没有看到工人的主观能动性及心理社会因素在生产中的作用;三是缺乏劳资关系协调,实际上是提高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效率;四是其工人观是错误的,他认为工人

7、不能也不必参与管理。他认为人们只看重经济利益,没有责任心和进取心。由于对工人的的错误认识,导致了科学管理理论在实践中有很大的局限性。一般行政管理理论主要讲一下法约尔,法国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他区别了经营和管理,把管理从企业全部活动中提炼出来,形成企业经营的第六项职能。然后又提出了五大管理职能和十四项管理原则。4、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30年代60年代)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主要有两个阶段,人际关系理论阶段和行为科学理论阶段。人际关系理论中最著名的就是梅奥的霍桑实验。梅奥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行为科学家,原籍澳大利亚。梅奥通过霍桑实验提出了工人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经济人,而是社会人。工人不是

8、各自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某一个群体的一员有所归属的“社会人”,是社会存在的。人具有社会性的需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组织的归属感比得到的经济报酬更能激励人的行为。“社会人”不仅有追求收入的动机和需求,他在生活工作中还需要得到友谊、安全、尊重和归属等。因此,“社会人”的人性假设为管理实践开辟了新的方向。简单说一下霍桑实验,霍桑实验的初衷是试图通过改善工作条件与环境等外在因素,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从1924年到1932年,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实验:照明实验、继电器装配工人小组实验、大规模访谈和对接线板接线工作室的研究。从中发现了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认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必须注意与正式

9、组织保持平衡。提高工人满意度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首要条件,高满意度来源于物质和精神两种需求。梅奥的贡献是强调了社会和心理过程会影响工作绩效。缺陷是忽略了工人的理性和正式组织对生产率的贡献,后来的研究结论反映了满意度高的工人生产率高的原则过于简单。人际关系理论逐渐发展成为行为科学理论,改变了人们对管理的思考方法,把人看做是宝贵的资源,强调从人的作用、需求、动机、相互关系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研究其对管理活动及其结果的影响,研究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做好人的工作、协调人的目标、激励人的积极主动性,以提高工作效率。二、西方现代管理理论(20世纪60年代至今)工业革命初期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20世纪5

10、0、60年代以后西方又出现了很多新的管理理论,形成许多学派,这些理论与学派在历史渊源与理论内容上互相影响、互相联系。主要的管理学派有:管理过程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变权理论学派。三、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要点儒家、道家、兵家、法家。如何管理国家、军队、人民。四、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一)近代企业管理1、中国官僚资本主义企业管理晚清政府时期: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主要为衙门式管理。北洋军阀时期:官僚军阀控制的铁路、邮政、电信等企业接受帝国主义(债权国)的监督,推行了一些较为科学的方法。四大家族时期:管理方法与理念有一定程度上的进步。2、中国民族企业自19世纪70年代,经历了诞生期、成长期、萧条期。难于官僚资本抗衡。3、革命根据地企业管理开办了被服厂、印刷厂、兵工厂、织布厂、造纸厂等。以军事制度为基础,建立了一定的企业管理制度。(二)建国后的企业管理1、全面学习苏联的管理模式2、探索中国现代管理模式3、十年动乱造成管理大倒退4、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三)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发展的新趋势1、从适应产品经济的封闭式管理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放式管理转变2、从行政官员管理向专家管理转变3、从单一化管理向多元化管理转变4、从着重对物的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转变5、从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现代化管理转变6、从粗放式管理向集约化管理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