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看课前如何进行预设一节课是不是好课,首先要看教师在课前是否做了充分、恰当的准备和预设。1是否深入研究了学生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课前准备工作的第一个重点就是了解学生,研究学生。这种了解和研究不能只停留在一个年龄段、一个年级学生所具有的共性上,而要深入到所教班、班里每个学生的个性上;要研究学生的已知和未知,研究他们的认知和情感需求,研究他们的个体差异,以及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变化。唯有深入研究学生,才能确立符合学生心智水平、科学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恰当地选择学习内容,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需求、让学生感兴趣并乐于参与的学习活动。2是否研究了学习内容,目标明确,体现了学科价值教材作为一种教学资
2、源,特别是面向全国的教材,更强调的是其通用性,它不会也不可能关注到每个地区学生的特点。教师不能生搬硬套教材上的内容,更不能把教材当作唯一的教学依据,要在深入研究学生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学科特点,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深入研究学习内容,确定哪些内容是学生已经掌握的,掌握到什么程度;哪些内容是需要学习的,学习到什么程度;哪些内容是需要补充的,补充到什么深度;哪些内容需要先放一放,哪些内容需要提前讲,最终确定符合学生实际和需求的学习内容。例如,我在讲高中“信息及其特征”时,通过对学生的深入研究发现,学生对信息及其特征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他们缺少的是对感性认识的提炼、内化
3、,对信息及其特征含义的深刻理解。因此,我没有按照教材从信息的感性认识讲起,而是将学习重点定位在信息概念的深刻理解以及用信息概念阐述信息的本质特征上。教材上没有这些内容怎么办?这需要教师借助于其它教学资源,通过查阅大量的图书和网上资源来备课。此外,在研究确定学习内容的基础上,还要将学习内容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分类,从而确立科学明确的学习目标,充分体现学科的价值。为什么要对学习内容进行分类?因为不同的学习内容,人接受的方式不同,学习策略也不同,当然,教学策略也要随之改变。3学习策略是否恰当,学习活动是否多样化,有效而富有弹性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还要看教师如何为学生选择学习策
4、略,如何设计教学案例和学习活动,如何设计预案以应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变化。这是课前教学设计的精华,也是充分发挥教师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展示教学艺术魅力的关键点。学习策略的选择是否恰当,从横向看,要从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突出了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符合所学内容的基本特征等方面考察,要看是否给学生留下自主探究和实践的时间,是否给学生留下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的空间。从纵向看,要考察学习方法的选择是否符合学习内容,学习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资源的准备与利用是否支撑了学习活动,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是否促进了学习效率。教学案例与学习活动设计的好坏,首先要看是否具有典型性,
5、是否突出表现了所学内容,承载了学科的内在价值;其次要看是否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能否引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第三要看形式是否多样性,内容是否具有弹性、开放性,是否关注了不同层面、不同特点的学生,是否具有梯度和挑战性。鉴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课前预设还需要把课后评价设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它除了要满足学习活动设计的标准外,还要看其是否覆盖了学习目标的各个方面,是否能够检验学习目标的达成。此外,还要看是否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各种变化做出了恰当的处理预案。总之,课前的预设要突出学科特点,体现学科价值,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二看课上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动态生成的处理评
6、价一节课的优劣,第二要看课上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教师如何引领和处理学习活动中的各种动态生成。1是否创设了宽松、和谐、安全的学习环境一堂好课,首先要有一个宽松、和谐、安全的学习环境。因为,只有情绪上的放松,学生才有可能集中精力于学习活动中;只有思想上的无拘无束,学生才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只有在安全、和谐、愉快的气氛,学生才能没有顾虑地发表意见,交流观点,才能积极、主动、充满活力地去思考,去探究,去实践。在一些公开课上看到教师摆放一个电子时钟来掐算学生活动的每分每秒,令学生紧张万分,我个人认为是不可取的。当然,强调宽松的课堂并不是否定必要的课堂纪律和秩序。但宽松、和谐、安全是课堂氛围的根本。2是否
7、激发了课堂动态生成,学生是否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无论是精心的课前预设,还是宽松环境的创设,都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高效、主动地学习,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得到发展。所以,看一节课是不是好课,关键中的关键是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课堂学习活动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是否充分发挥出来,大脑是不是高度集中地在思考,在运转,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是否充满了激情与兴趣、想象与创意、智慧与灵感;教师在预设的前提下,是不是努力地激发学生去思考、去实践,是否引领了学生的思维,是评价课堂活动的关键点。具体而言,在信息技术课堂的内容学习阶段,教师是不是沿着学生的思
8、路去组织和引导学习活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动态资源?如果有,资源在形式和内容方面是否丰富?方向是否正确?综合性、新颖性、创造性是否突出?在信息技术课堂的实践阶段,教师是否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实践时间?是否为学生创设了安静的实践空间?学生是不是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实践?在完成实践内容的过程中有多少动态资源生成?这些都是这一阶段评价的要点。令人欣喜的是,在我的课堂上,每次都有95%的学生能够利用当堂所学创作出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五十个学生五十个创意,使我积累了大量的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这些资源不断丰富着我的教学。3是否恰当处理和利用了动态生成,激发了学生的思考与想象当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地
9、投身到学习活动中,教师全神贯注于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引导时,课堂就是一个师生情感与智慧、思维与能力相互交融、共同作用的真实过程,就不可能完全是预设状态,学习活动过程中不仅有丰富的动态资源生成,还有无法预测的过程状态生成。教师如何处理和利用这些动态生成的过程状态也是课堂评价的一个重点。如,教师是否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并倾听学生的问题和观点?是否能够组织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是否能够及时点拨学生的思路?是否能够对学生动态生成的问题或思路上产生的歧义进行及时的回应?回应是否明确?是否能够及时地分析动态生成、提炼观点并利用结果对学习内容进行重组,继而形成新的学习方案?是否能够及时地鼓励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
10、思考与想象?由于篇幅所限,有关处理课堂动态生成的例子这里不再给出,读者可以参看作者发表在本杂志第5期文章中的案例。恰当处理和利用课堂的动态生成,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想象是好课的一个重要标志。三看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节好课一定是学有所获的学习活动,评价好课最终还要看学生的学习效果,看学生课后有哪些收获?有多大收获?1学习目标是否达成教学的目标导向性原则指出教学要明确学习目标,并通过课堂的学习活动完成这一目标。学习目标是否达成是学习效果的第一检测点,也是评价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对于信息技术学科而言,学习目标是否达成要从学生课堂的实践活动结果,即作业中检测。首先要从量上看,有多少学生完成了作业?其次要从质
11、上看,每份作业的质量如何?是否符合评价的基本要求?这是检测学习目标的基本内容。当然,在课前预设时要保证作业及其评价标准的科学客观、公平公正、可测量等性质。2学习效率是否高效课堂学习的效度也是评价一节好课的测量点。做任何事都要讲求实效,课堂学习也不例外。学习效果除了要检测学习质量外,还要检测它的效度。即看学生是不是以尽量少的投入得到尽量大的发展?只有不断提高课堂学习效益,才能把学生从繁重的加时、加课、加作业、加练习等困境中解脱出来,才能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参与各种活动,才能使学生心身得到全面发展。3是否能够引发继续学习的意愿真正的好课还要看它是否能够给学生以继发的效果,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对该学科
12、的兴趣?是否能够引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一堂好课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灵感火花,引发学生思考新的问题,启动更深入的学习活动。总之,一节好课不能单单看课堂上教师的表演多么出色,也不能只看课上学生的活动和表现多么热闹和热烈,而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态度,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出发点,从课前预设、课上学习活动、课后效果等方面综合来评价。-主要参考文献1 文吉吉. 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评价问题 J.人民教育,2003(3)(5)(7)2 叶 澜. 什么样的课算一堂好课 J .福建论坛,2005(11)3 叶 澜,吴亚萍. 改革课堂教学与课堂教学评价改革J .教育研究,2003(8)4 高凌飚. 课堂教学怎么评:30年的追问J .基础教育课程,2009(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