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红火蚁监测技术规范试行模板.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765745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2.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火蚁监测技术规范试行模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红火蚁监测技术规范试行模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红火蚁监测技术规范试行模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红火蚁监测技术规范试行模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红火蚁监测技术规范试行模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红火蚁监测技术规范(试行)为规范红火蚁疫情监测工作,立即发觉新疫情,正确掌握疫情扩散、分布及发生动态,特制订本措施。本措施要求了红火蚁监测准备、监测区域、监测植物、监测时期、监测用具、监测方法、疫情诊疗、监测统计和档案和监测汇报等要求,适适用于全国各地开展红火蚁监测。1监测准备搜集当地和红火蚁相关信息并进行整理、分析,制订简明监测计划。2 监测区域2.1未发生区关键监测高风险区域,包含经过疫情发生区交通沿线、多年来从红火蚁发生区调入高风险物品(包含土壤、垃圾、装盆用混合或有机覆盖物、干草或秸秆、其它如草皮、苗木、绿化树运载土壤工具等任何含土壤或附着土壤东西)地域。监测目标是了解红火蚁是否传入。

2、2.2发生区关键监测发生疫情有代表性地块和发生边缘区。监测目标是掌握红火蚁发生动态和扩散趋势。3 监测范围关键监测草坪、绿化带、苗圃、果园、荒地、堤坝、垃圾场、高尔夫球场、货场和可能调入盆栽植物、垃圾、木材、肥料场所。4监测时期在气温为20-32时间段进行。5 监测用具工具:诱瓶、扩大镜、解剖镜、挖掘工具、镊子、指形管、样品袋、标签、统计笔等;材料:酒精(95%)和诱饵(火腿肠等)。6 监测方法6.1未发生区6.1.1 访问调查向当地居民或常常在该区域工作人员问询是否有被蚂蚁叮咬后出现红火蚁危害症状,是否看见隆起高于地面呈金字塔状蚂蚁巢,多年来是否从红火蚁发生区调入过高风险物品,每个小区或行政

3、村随机问询调查10人以上,统计可疑蚁害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对访问调查过程发觉可疑地点,进行关键踏查。6.1.2 踏查结合访问调查情况进行,在调查区域内步行观察周围有没有可疑蚁丘,计划行走路线要覆盖整个调查区域。可用一根长80-100 cm、直径0.3-0.4 cm铁丝,拨开杂草或障碍物观察有没有蚁丘。如有蚁丘,则用铁丝插入蚁丘5-10 cm,观察是否有蚂蚁快速出巢并表现出很强攻击行为。采集蚂蚁标本(方法见附录1),进行现场判定或送室内判定。填写红火蚁监测统计表(见附表1)。如确定有疫情发生,则深入根据发生区要求进行监测。6.2 发生区6.2.1发生范围监测参考6.1各方法采取访问调查和踏查。6

4、.2.2发生动态监测6.2.2.1 诱饵制作及用量用火腿肠作为诱饵。将火腿肠切成厚度约0.5cm 左右薄片,放入专用塑料诱瓶中,并固定在地面上进行诱集。注意使用火腿肠要新鲜。6.2.2.2诱瓶放置和使用诱瓶放置应覆盖全部村庄或小区,每个村庄或小区每类型场所设置3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随机放置5个诱瓶,瓶间相距10m。对于条状区域(如绿化带)则每10 m左右放置1个诱瓶。注意选择有蚂蚁活动地方放置诱瓶。使用时将诱瓶置于地面,30分钟后取出蚂蚁,进行判定和计数,必需时制成标本。填写红火蚁诱集监测统计表(见附表2)。7 疫情诊疗7.1 现场诊疗监测过程中如发觉可疑蚂蚁,可依据蚂蚁形态特征、行为和蚁丘形

5、状进行判定(见附录2),必需时可采制标本。7.2室内判定经现场判定,难以下结论,取样带回试验室,在立体显微镜下作深入判定。监测单位不能判定种类时,送省级植物检疫机构或其指定科研教学单位判定。送检时应填写有害生物样本送检表(见附表3)。首次判定标本需要妥善保留。7.3 标本保留将采集到蚂蚁标本置于小塑料瓶中,加入7095%酒精后密封,并贴上标签。标签上要注明采集时间、采集地点、采集单位、采集人。8 监测统计和档案具体统计、汇总监测区内调查结果。各项监测原始统计连同影像资料等其它材料妥善保留于县级植物检疫机构。9 监测汇报县级植物检疫机构对监测结果进行整理汇总形成监测汇报,并按要求逐层上报。在县级

6、行政区内发觉新疫情或原有疫点红火蚁爆发,呈快速扩散趋势时,应立即汇报。附录1:从蚁巢中采集红火蚁方法采集工蚁用手指在采样瓶开口内缘处涂上滑石粉,将瓶子下半部分插入蚁巢。采样者须戴手套以防蚂蚁叮咬。装够半瓶或15分钟后盖上盖子。在每个瓶中,可装入从蚁巢中采集一头无翅蚁后。采集蚁后春秋季,早晚温差较大,如前日晚上温度较低,取样时天气晴朗,温度较高时,可用铲子挖取蚁丘早晨向阳部位表层约几厘米厚地方。对于多蚁后型,这么通常会很快采到多个蚁后;对于单蚁后型,也比较轻易采集到蚁后。不过冬季温度过低、夏季温度过高时,蚁后会下移到蚁丘深处,这就得挖开蚁巢仔细寻求了。不要将不一样蚁巢无翅蚁后混在一起。假如瓶中蚂

7、蚁数不足10头,可用镊子搜集尽可能多蚂蚁。用记号笔在瓶上标识采自同个蚁巢工蚁和蚁后数目、瓶号、采样地点和日期。如条件许可,将全部采样瓶放在致冷设备内冰上1个小时使其停止活动。等全部样采完后向瓶中加入70%酒精。附录2:红火蚁判别特征形态特征红火蚁小型工蚁(工蚁)体长2.5-4.0 mm。头、胸、触角及各足均棕红色,腹部常棕褐色,腹节间色略淡,腹部第2、3 节腹后面中央常含有近圆形淡色斑纹。头部略成方形,复眼细小,黑色,在头部两侧上方,触角共10节,柄节(第2节)最长,但不达至头顶,鞭节端部2节膨大成棒状,常称锤节。额下方连接唇基显著,两侧各有齿1个,唇基内缘中央具三角形小齿,齿端常着生刚毛1根

8、。上唇退化。上颚发达,内缘有数个小齿。前胸背板前端隆起,前、中胸背板节间缝不显著;中、后胸背板节间缝则显著,胸腹连接处有两个结节,第1结节呈扁锥状,第2结节呈圆锥状。腹部卵圆形,可见4节,腹部末端有螯刺伸出。大型工蚁(兵蚁)体长6-7 mm。形态和小型工蚁相同,体桔红色,腹部背板色略深,上颚发达,黑褐色,体表略有光泽,体毛较短小,螯刺常不外露。蚁巢特征判别红火蚁除依靠上述形态特征外,还可依据其建巢特点作出判定。红火蚁为完全地栖型蚁巢蚂蚁种类,成熟蚁巢是以土壤堆成高10-30 cm,直径30-50 cm蚁丘。新形成蚁巢则在4-9个月后出现显著小土丘状蚁丘,但在蚂蚁种群发展成熟前蚁丘并不显著。当蚁

9、巢受到干扰时,红火蚁会快速出巢攻击入侵者。在野外,可依据蚁丘特点和红火蚁攻击特征,作为快速判定是否为红火蚁方法之一。危害特征红火蚁关键以螯针叮刺和口器咬伤危害植物、动物、人体。人体被其叮蜇后会有火灼伤般疼痛感,其后会出现如灼伤般水泡,8-二十四小时后叮蜇处化脓形成脓疱。如遭受大量红火蚁叮蜇,部分人除立即产生破坏性伤害和剧痛外,毒液中毒蛋白往往会造成被攻击者产生过敏而有休克死亡危险,若脓疱破掉,则轻易引发二次性感染。附表1:红火蚁监测统计表监测单位(盖章)调 查 地 点县(市) 乡(镇) 村东 经北 纬海拔高度(米)调查内容调查方法调查地点类型调查面积(亩)代表面积(亩)蚂巢数量蚂蚁是否攻击性强

10、受害群众人数最早发觉时间样本采集编号初步判定结论调查统计人调查日期(年/月/日) 注:此表将作为监测原始统计,请妥善保管附表2:红火蚁诱集监测统计表监测单位(盖章)监测人调查地点(乡镇/村)调查日期调查地点类型代表面积(亩)监测点序号诱瓶序号可疑蚂蚁数量红火蚁数量注:此表将作为监测原始统计,请妥善保管附表3:有害生物样本送检表送样单位(盖章)通讯地址邮编送样人电话传真E-mail标本编号标本类型样本数量采样人采集地点海拔高度寄主植物采集方法采集场所处理方法危害部位危害状描述(或图片)马铃薯甲虫监测技术规范(试行)为规范马铃薯甲虫疫情监测工作,立即发觉新疫情,正确掌握疫情扩散、分布及发生动态,特

11、制订本措施。本措施要求了马铃薯甲虫监测准备、监测区域、监测植物、监测时期、监测用具、监测方法、疫情诊疗、监测统计和档案和监测汇报等要求,适适用于全国各地开展马铃薯甲虫监测。1.监测准备搜集当地和马铃薯甲虫及其寄主情况相关信息并进行整理、分析,制订简明监测计划。2监测区域2.1未发生区关键监测高风险区域,如:曾发生过疫情区域、经过疫情发生区交通沿线马铃薯甲虫寄主植物分布区、来自疫情发生区寄主植物及其产品和其它限定物集散地和关键消费区周围茄科植物种植区。关键监测马铃薯甲虫是否传入。2.2发生区关键监测发生疫情有代表性地块和发生边缘区。关键监测马铃薯甲虫发生动态和扩散趋势。3监测植物马铃薯、茄子、番

12、茄和马铃薯甲虫野生寄主植物天仙子。4 监测时期马铃薯甲虫寄主作物和野生寄主生长久。5 监测用具工具:扩大镜、立体连续变倍显微镜、挖掘工具、镊子、指形管、样品袋、标签、5号昆虫针(长38mm,直径0.8毫米)和抬把式粗筛(筛架100cm70cm,筛孔直径0.5cm)等。药品:酒精(95%)、醋酸(97%)、冰醋酸(99%)、福尔马林(40%)和蔗糖等。6 监测方法6.1 未发生区6.1.1 访问调查向马铃薯及其它寄主植物种植户、农技人员和农资经销商等相关人员问询和马铃薯甲虫相关信息,掌握马铃薯及其它寄主植物种植地点、面积,编制种植布局图,了解是否有鞘翅具纵带、淡黄色至红褐色甲虫严重危害。对访问过

13、程发觉可疑地点,进行关键踏查。 6.1.2 踏查对访问调查中发觉可疑地域和其它有代表性田块进行踏查。在马铃薯等寄主植物生长久踏查2-3次,每次调查代表面积占种植面积50%以上。目测查找有没有鞘翅具纵带,淡黄色至红褐色甲虫危害。发觉可疑症状时采集害虫,进行现场诊疗或取样送室内判定。调查结果填入马铃薯甲虫监测统计表(附表1)。如确定有疫情发生,则深入根据发生区要求进行监测。6.2 发生区6.2.1发生范围监测在发生区边缘地带进行,进行访问调查和踏查。6.2.2发生动态监测在发生区,分别选择马铃薯甲虫发生严重、较重、较轻大面积连片马铃薯种植区各2块,进行定点调查。每十二个月调查2次。第一次在越冬代成

14、虫出土后,第二次在越冬代入土前。在监测点所在连片种植区内采取对角线式或棋盘式取样方法取样。连片种植区面积在4公顷以下时取10个调查样点,每个点调查10株;4公顷以上时取20个调查样点,每个点调查5株。统计每株植物上马铃薯甲虫卵、幼虫和成虫数量(卵统计卵块数量)。对于新发疫情点可增加筛土检验,具体方法为:每个调查点采挖0.5m2,取20 cm以内全部表土,用抬把式粗筛除去泥土,统计蛹和成虫数量。调查结果填入马铃薯甲虫田间调查统计表(附表2)。7. 疫情诊疗7.1 现场诊疗检疫人员在监测活动当中如有发觉可疑成(幼)虫,可依据成(幼)虫形态特征和果树受害症状作出诊疗并采集相关标本。诊疗能够依据马铃薯

15、甲虫形态判别特征(见附录1)。7.2 室内诊疗经现场诊疗,难以下结论,取样带回试验室,在立体显微镜下进行深入判定。监测单位不能判定种类时,送省级以上植物检疫机构指定科研教学单位判定。送检时应填写有害生物样本送检表(见附表3)。首次判定标本需要保留。7.3 标本保留发觉疑似监测对象马铃薯甲虫,应立即采集、制作标本。7.3.1 保留成虫将采到成虫用酒精杀死后,在未僵硬以前,用固定虫体昆虫针,插在右鞘翅基部约1/4处,以针插标本用于制作和保留成虫。7.3.2 保留幼虫、蛹、卵用醋酸白糖浸渍液(冰醋酸5ml,蔗糖5g,福尔马林5m1,蒸馏水100ml)或用冰醋酸、福尔马林、酒精混合液(冰醋酸1份,福尔

16、马林6份,酒精15份,蒸馏水30份配制)作为保留液。用指形管浸泡、封口保留。8 监测统计和档案具体统计、汇总监测区内调查结果。各项监测原始统计连同影像资料等其它材料妥善保留于植物检疫机构。9 监测汇报县级植物检疫机构对监测结果进行整理汇总形成监测汇报,并按要求逐层报送上级。在县级行政区内发觉新疫情或原有疫点马铃薯甲虫爆发,呈快速扩散趋势时,应立即汇报。附录1:马玲薯甲虫形态判别特征成虫:体长11.250.93mm,宽6.330.45 mm 。短卵圆形,淡黄色至红褐色,有光泽,每一鞘翅上具黑色纵条纹5条,第1和第3纵带在尾部交会。头下口式,横宽,背方稍隆起,向前胸缩入达眼处。触角11节,第1节粗

17、而长,第2节很短,第5、6节省等长,第6节显著宽于第5节,末节呈圆锥形。口器咀嚼式,上颚有3个显著齿,下颚须3节向端膨粗,第4节显细而短,圆柱形,端末平截。足短,转节呈三角形,股节稍粗而侧扁,胫节端部分向放宽,趾节显4节,第4节极短,爪基部无附齿。雌雄两性成虫外形差异不大,雌虫个体通常较大,雄虫最末腹板比较隆起,具一纵凹线,雌虫无上述凹线。(见图1、图2)幼虫:1龄幼虫体长2.760.22mm,头宽0.590.09mm;2龄幼虫体长5.080.27mm,头宽0.900.08mm;3龄幼虫体长8.310.35mm,头宽1.390.12mm;4龄幼虫体长13.940.83mm,头宽2.290.15

18、mm。体色1、2龄幼虫暗褐色,3龄以后逐步变为粉红色或橙黄色。头部黑色,头为下口式两侧各有6个疣状小眼分成2组,上方4个,下方2个和1个3节触角,上唇半圆形,中间有缺刻。前胸显著大于中胸和后胸,后缘有褐色宽带。中胸和后胸各有3个斑点,每侧各有1个,中间有2个。1龄幼虫前胸背板骨片全变为黑色。伴随虫龄增加前胸背板颜色变淡,仅后部为黑色。除最末两个体节外,虫体两侧有两行大暗色骨片。即气门骨片和上侧骨片。腹节上气门骨片呈瘤状突出,包围气门,中、后胸因为缺乏气门,气门骨片完整。腹部较胸部显著膨大,中央部分尤其膨大,向上隆起,以后各节急剧缩小,末端细尖。腹部共有9节,17节后面两侧各有2个斑点,上面1个

19、较大,在气门周围。腹部腹面有3行小斑点,斑点有密集短刚毛组成。前胸背板及腹部第8、9节背部有黑色素斑。足黑褐色。(见图3、图4)蛹:为离蛹,体长9.490.37mm,宽6.240.25mm。黄色或桔黄色。体侧各有一排黑色小斑点。卵:椭圆形,顶部钝尖。卵长体长1.830.08mm,宽0.830.06mm。橙黄色,少数为桔红色。马铃薯甲虫成虫形态示图马铃薯甲虫幼虫形态示图附表1:马铃薯甲虫监测统计表监测单位(盖章)调查地点县(市) 乡(镇) 村东 经北 纬海拔高度(米)单位(农户)名称:调查内容调查方法寄主种类寄主生育期寄主种苗起源调查面积(亩)发生面积(亩)调查株数各虫态数量(头/块)成虫: 幼

20、虫: 卵: 样本采集编号初步判定结论调查统计人调查日期(年/月/日) 附表2:马铃薯甲虫田间调查统计表监测单位(盖章)调查地点(乡镇/村)调查日期代表面积(亩)寄主植物调查样点序号调查株数有虫数量成虫数幼虫数蛹头数卵块数附表3:有害生物样本送检表送样单位(盖章)通讯地址邮编送样人电话传真E-mail标本编号标本类型样本数量采样人采集地点海拔高度寄主植物采集方法采集场所处理方法危害部位危害状描述(或图片)检疫性实蝇监测技术规范(试行)为规范检疫性实蝇疫情监测工作,立即发觉新疫情,正确掌握疫情扩散、分布及发生动态,特制订本措施。本措施要求了检疫性实蝇监测准备、监测区域、监测植物、监测时期、监测用具

21、、监测方法、疫情诊疗、监测统计和档案和监测汇报等要求,适适用于全国各地开展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地中海实蝇(Ceratitis capitata)和辣椒实蝇(Bactrocera latifrons)等监测。1 监测准备搜集当地和检疫性实蝇及其寄主情况相关信息并进行整理、分析,制订简明调查计划。2 监测区域2.1未发生区关键监测高风险区域,如:曾发生过疫情区域、经过疫情发生区交通沿线、来自疫情发生区寄主植物及植物产品和其它限定物集散地和关键消费区、进口寄主植物产品集散地和关键消费区等。关键监测检疫性实蝇是否传入

22、。2.2发生区如有桔小实蝇等发生,关键监测发生疫情有代表性地块和发生边缘区。关键监测疫情发生动态和扩散趋势。3 监测植物柑桔、龙眼、桃、芒果、番石榴、木菠萝、辣椒、番茄、苦瓜、黄瓜等检疫性实蝇寄主植物。4 监测时期考虑到气候原因,将全国从北到南大致分为3类监测季节地域,各地依据当地情况确定监测时期(见附录1)。5 监测用具诱捕器中国现在普遍使用Steiner和McPhail两种类型诱捕器来监测实蝇。Steiner诱捕器是用塑料制成圆筒状容器,所捕捉标本完整,适合于多种引诱剂,使用时将内悬棉带吸足引诱剂及少许杀虫剂(如马拉硫磷);McPhail诱捕器是一个用塑料制成葫芦形容器,适合于蛋白类诱饵。

23、也有用国产桔小实蝇诱捕器(各类诱捕器见附录2)。引诱剂和诱饵桔小实蝇引诱剂(Methyl eugenol)简称Me,是一个琥珀色液态状物,活性成份为甲基丁香酚,监测对象是桔小实蝇及相关种类,置于Steiner诱捕器中使用。使用时先用脱脂棉制成直径约10mm和40mm长棉条,然后将23ml混合了马拉硫磷诱剂注入上述棉条中,置于诱捕器内,悬挂在适宜位置。瓜实蝇引诱剂(Cuelure)简称Cue,是一个淡黄色液态状物,活性成份为4-对-乙酰基氧基苯基-2-丁酮(诱蝇酮),监测对象是瓜实蝇及其相关种类,置于Steiner诱捕器中使用。使用方法同上述桔小实蝇引诱剂。地中海实蝇引诱剂(Trimedlure

24、)简称T,外观为红色颗粒状物,每粒净重约2g,有效成份:2氯6 甲基1 羧酸叔丁脂,监测对象是地中海实蝇,但对非洲番茄实蝇C. pedistris、纳塔尔实蝇C. rosa和黑莓实蝇C. rubivora全部有反应。中国使用其固体剂型,置于Steiner诱捕器中使用。使用时将诱剂直接固定于诱捕器内铁丝钩上。辣椒实蝇引诱剂(Ionol)简称I, 为液态状,监测对象是辣椒实蝇,置于Steiner诱捕器中使用。蛋白诱饵(Torula yeast and borax pellets)是一个关键成份为酵母丸状颗粒固体物,每粒净重约5g,置于McPhail诱捕器中使用。使用时,诱捕器内预先盛有少许清水,然

25、后将4粒诱饵投入至溶解,挂在合适位置即可。其它用具实体显微镜、手持放大镜、镊子、指形管、昆虫针、医用剪刀、标签纸、75乙醇、脱脂棉等。6监测方法监测方法标准上以性引诱剂诱捕监测法为主,诱捕监测过程中发觉严重和实际情况不符,或诱捕监测无法进行时,可采取部分辅助性调查,方便科学指导检疫防控工作。6.1 未发生区6.1.1 监测点设置在县级行政区内,依据检疫性实蝇寄主分布和风险大小,固定5-10个诱捕点,进行常年监测。在水果和蔬菜种植基地,可依据水果挂果期和蔬菜生育期设置短期监测点,经过点面结合,监测实蝇发生动态。为确保数据完整,每个诱捕点可放置5个不一样诱捕对象诱捕器,包含1个放置桔小实蝇诱剂St

26、einer诱捕器(也可使用国产桔小实蝇诱捕器,针对桔小实蝇及相关种类雄虫)、1个放置瓜实蝇诱剂Steiner诱捕器(针对瓜实蝇及相关种类雄虫)、1个放置地中海实蝇诱剂Steiner诱捕器(针对地中海实蝇雄虫)、1个放置辣椒实蝇诱剂Steiner诱捕器(针对辣椒实蝇雄虫)和1个放置广谱性蛋白诱饵McPhail诱捕器(针对实蝇两性成虫)。诱捕器尤其是放置不一样种类诱剂诱捕器之间相距最少在5m以上。6.1.2 诱捕器安放安放时应尽可能选择寄主植物作为挂诱捕器挂着点,但不要受树叶直接遮蔽或太阳直接暴晒。假如周围没有可供悬挂寄主植物,也可挂在其它非寄主植物上,和其它能固定诱捕器支架上。诱捕器通常悬挂在距

27、地面1.01.5 m高度。诱捕器周围安放醒目标志以预防受到人为破坏。6.1.3 诱捕器日常管理和维护在整个监测期间,对Steiner诱捕器、国产桔小实蝇诱捕器和McPhail诱捕器,每隔7天搜集1次诱捕器内实蝇标本。诱捕器内目标实蝇成虫或疑似目标实蝇成虫应全部搜集,装入75乙醇溶液,贴上标本采集编号。统计结果并填写检疫性实蝇诱集监测统计表(见附表1)。桔小实蝇、瓜实蝇和辣椒实蝇引诱剂,通常每1015天在棉条上补充诱剂12ml,最少每2个月更换1次棉条。地中海实蝇引诱剂每个月更换1次,每次1粒。蛋白诱饵通常每七天更换1次,每次诱饵4粒。一旦发觉诱捕器出现损坏或丢失情况,应立即进行更换并做好对应统

28、计。更换下来废旧诱芯和诱饵应集中销毁。如确定有疫情发生,则深入根据发生区要求进行监测。6.2 发生区6.2.1 监测点设置在有本文所列目标实蝇发生县级行政区内,于疫情中心地带确定3-5个固定诱捕点;在疫情发生区周围地带县级行政区内,依据本文所列实蝇风险大小及其寄主作物分布情况,固定10-15个诱捕点,进行常年监测。每个诱捕点可放置针对已发生目标实蝇Steiner诱捕器(针对桔小实蝇也可使用国产桔小实蝇诱捕器)及1个放置广谱性蛋白诱饵McPhail诱捕器。诱捕器尤其是放置不一样种类诱剂诱捕器之间相距最少在5m以上。6.2.2 诱捕器安放 见6.1.26.2.3诱捕器日常管理和维护 见6.1.37

29、 疫情诊疗7.1 现场诊疗如发觉可疑成虫标本,可依据成虫形态特征和作物受害症状作出初步诊疗,并视需要采集相关标本。诊疗可依据检疫性实蝇形态判别特征(见附录3)进行判定。7.2室内诊疗在监测中如有可疑虫蛀瓜果,剖查后发觉实蝇幼虫标本,应带回试验室进行封闭式喂养至成虫形态,并依据检疫性实蝇形态判别特征作出判定。如发觉疑似地中海实蝇和辣椒实蝇标本,应送省级植物检疫机构或其委托相关科研教学单位进行判定。送检时应填写有害生物样本送检表(见附表3)。首次判定标本需要保留。7.3 标本保留采集到成虫制作为针插标本或浸泡标本;卵、幼虫、蛹则放入指形管中,注入福尔马林、酒精、冰醋酸混合液(5份福尔马林、15份8

30、0%酒精、1份冰醋酸混合而成),上塞并用蜡封好后,认真填写标本标签,连同标本一起妥善保留。8. 监测统计和档案具体统计、汇总监测区内调查结果。各项监测原始统计连同影像资料等其它材料妥善保留于植物检疫机构。9. 监测汇报县级植物检疫机构对监测结果进行整理汇总形成监测汇报,并按要求逐层上报。在监测时期内,疫情发生区县级植物检疫机构应按时填写检疫性实蝇诱集监测月报表(见附表2)并上报。一旦发觉地中海实蝇或辣椒实蝇,省级植物检疫机构应立即向农业部所属植物检疫机构汇报。附录1:诱捕季节地域类型和不一样类型地域诱捕时间B1 诱捕季节地域类型第一类地域:辽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甘

31、肃、新疆;第二类地域:江苏、上海、浙江、西藏;第三类地域:海南、广西、广东、福建、云南。B2 不一样类型地域诱捕时间第一类地域:每十二个月5月1日9月30日;第二类地域:每十二个月4月1日9月30日;第三类地域:每十二个月3月1日10月31日。附录2:图1 Steiner 诱捕器(仿Drew) 实蝇诱捕器特征图Steiner诱捕器为圆筒状容器(图1):长12cm,两端直径分别为9.0cm和10.5cm;容器大口径端盖中间和容器另一端中间全部有实蝇进入圆形开口,其口径为3cm,开口处1/2各覆盖着纱网,开口内连接着3.5cm长圆管;容器顶部中央上下各安装悬挂钩,其下方是固定引诱剂(固体剂型或已吸

32、收引诱剂棉芯)用,上方是用于悬挂诱捕器用,诱捕器下方距两端2.5cm处各具1个排水孔。图2 McPhail诱捕器为葫芦状容器图2 McPhail 诱捕器(仿Drew)McPhail诱捕器为葫芦状容器(图2):由14cm高上罩和6cm高底盘组成,底盘中央有1朝上延伸长8.5cm圆管,端部开口直径为4cm,其周自然围形成水槽,诱饵放入水槽内加水溶解,释放出气味吸引实蝇从底部开口进入。国产桔小实蝇诱捕器(图3):为圆柱形硬塑料制成容器,由白色半透明柱体(16cm)和黑色屋型瓶盖(5.5cm)组成,瓶顶有挂耳。瓶盖顶端连有7cm长塑料制支撑条,支撑条末端为正方形(3cm3cm)纸板诱芯,以吸收引诱剂。

33、瓶盖内设有三个圆形诱捕孔(直径1cm),以吸引实蝇进入。图3 国产桔小实蝇诱捕器图3. 桔小实蝇诱捕器附录3:检疫性实蝇形态判别特征1.桔小实蝇拉丁学名: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汉字异名:柑桔小实蝇、东方果实蝇英文名:Oriental fruit fly分类地位:双翅目,实蝇科,果实蝇属桔小实蝇形态特征(图A)成虫体长6-8mm。头部黄色至黄褐色,具近圆形黑色颜面斑1对,颜面斑较大。中胸背板大部分黑色,具缝后黄色侧纵条1对,侧纵条两侧近平行,且后缘略宽圆,伸达上后翅上鬃以后;肩胛、背侧胛完全黄色。小盾片除基部有一黑色狭横带外,余均黄色,形成“U”形黄色斑纹。头、

34、胸部鬃序:侧额鬃1:2,颊鬃、内顶鬃、外顶鬃、中侧鬃、前翅上鬃、小盾前鬃和小盾鬃各1对,肩板鬃、背侧鬃、后翅上鬃各2对。翅前缘带暗褐色,狭窄,其宽度不超出R2+3脉,伸达翅尖,最终M脉端部之前;臀条暗褐色,狭窄,不达后缘。足大部黄色,前足胫节浅褐色,后足胫节暗褐色至黑色,中足胫节具一红褐色端距。腹部棕黄至锈褐色,第一背板色泽多变,但多为橙褐色,其侧淡褐色或完全黑色;第二背板前缘具一不规则暗褐至黑色横带,且横带不近侧缘;第三背板前半部有一黑色宽横带,且直达两侧缘;腹背中央有一黑色狭纵带,始于第三背板黑横带,最终第五腹节背板末端之前,组成“T”形黑斑。第五背板具腺斑1对。雄虫第三背板具栉毛,第五腹

35、板后缘深凹,阳茎端膜状组织上具透明刺状物,背针突前叶短。雌虫产卵管基节棕黄色,其长度略短语第五背板,产卵管端部略圆。卵梭形,长约1mm,宽约0.1mm,乳白色。精孔一端稍尖,尾端略钝。幼虫老熟三龄幼虫体长7-11mm(平均约10mm),乳白或淡黄色,蛆形,前端细小,后端圆大,由大小不等11节组成。前气门具9-10个指状突。肛门隆起显著突出,全全部伸到侧区下缘,形成一个长椭圆形后端。臀叶腹面观,两外缘呈弧形。蛹围蛹,椭圆形,长约5 mm,黄褐色至深褐色,蛹体上残留有由幼虫前气门突起而成暗点,后端后气门处稍收缩。地理分布 中国(福建、广东、广西、四川、江苏、湖南、上海、贵州、江西、浙江、海南、云南

36、、陕西、重庆、湖北、台湾、香港)、日本、不丹、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马来西亚、柬埔寨、菲律宾、巴基斯坦、老挝、尼泊尔、锡金、新加坡、泰国、越南、美国(夏威夷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关岛)。图A 桔小实蝇形态特征1. 成虫 2. 卵 3. 幼虫 4. 前气门 5. 后气门 6. 蛹 (仿云南农业大学图)寄主范围番石榴、杨桃、桃、芒果、柿、枣、李、青梅、枇杷、桔、橙、柚、杨梅、梨、柰、葡萄、香蕉、莲雾、无花果、橄榄、苦瓜、黄瓜、丝瓜、瓠瓜、甜瓜、网纹甜瓜、香瓜、南瓜、西瓜、冬瓜等46科、250多个栽培果蔬作物及野生植物。 危害症状 桔小实蝇以成虫和幼虫为害果实。雌成虫产卵于各类果实果皮下,

37、产卵时刺伤果实,造成汁液流溢,引发病原物入侵而腐烂。幼虫潜居果瓤中取食沙瓤汁液,致使沙瓤被穿破,瘪平收缩,而成灰褐色,被害果外表虽佳,色泽尚鲜,但内部已空虚,故被害果常未熟先黄,早期脱落,造成严重落果现象。若果内幼虫不多,果实虽暂不脱落,但因为老熟幼虫急于化蛹,常穿孔而生,终致被害果于幼虫穿孔后数日内脱落,也有少数不脱落,但其果肉变坏并有异味,不能食用。传输路径关键以卵和幼虫随各类被害果实或以蛹随包装物品、运输工具传输。生物学特征 桔小实蝇在中国南方各省十二个月发生3-9代。以蛹在果树上或地上杂草里有遮避地方越冬,但无显著冬眠现象。冬季成虫在温暖天气仍会活动、取食、补充营养,在缺乏食物时成虫不

38、能安全越冬。世代重合显著,同一时期多种虫态均能见到,以5-9月虫口密度最高。成虫全天均可羽化,但以早晨8-9时羽化最盛。成虫羽化后需经历一段时间方能产卵,通常在夏季气温较低情况下,成虫经10-20天补充营养后即可交配产卵,雌雄虫均可数次交尾,交尾高蜂在晚上7-10时,每次交尾时间连续1-4小时,天亮前完全停止。雌虫通常白天产卵,产卵高峰在下午4-6时;雌虫产卵时,将产卵管刺入果品1-2mm处产卵,多数深度为1.2-1.6mm。产卵孔直径0.2-0.3mm,每个产卵孔产5-10粒卵,密集排列,1头雌虫一生可产卵400-1800粒。营养对成虫寿命影响很大,在没有食物和水情况下,成虫寿命只有2-4天

39、;只提供水条件下,成虫寿命为4-9天;在水和食物充足条件下,成虫可活10-73天。初孵幼虫蛆形,乳白色,有群聚性和负趋光性,幼虫孵出后便潜入果肉为害、生长发育,幼虫较活跃,自孵化后数秒钟便开始活动,昼夜不停地取食为害。幼虫分三龄,三龄期食量最大,为害最烈。幼虫老熟后会即脱果入土化蛹,入土深度通常在3厘米左右。如无法找到适宜环境时,也能够直接裸露化蛹,有些来不及脱离或无法脱离受害果个体,也能在受害果里化蛹。2瓜实蝇拉丁学名:Bactrocera cucurbitae ( Coquillett)汉字异名:瓜小实蝇英文名: Melon fruit fly分类地位:双翅目,实蝇科,果实蝇属形态特征(附

40、图B): 成虫瓜实蝇体长8-9mm,翅展16-18mm。头褐色,额狭窄,两侧平行,宽度为头宽1/4,中颜板黄色,具1对黑色大颜而黑斑,额有3对下侧额鬃。中胸背板黄褐色,缝后具3个黄色纵条,中间1条较短,两侧条终止于内后翅上鬃。小盾片黄色,基部有1红褐色至暗褐色狭横带。小盾片鬃通常1对,偶见2对,足黄色或黄褐色,各足腿节端部1/3和前、后足胫节为暗褐色。翅斑深棕黄色至褐色,前缘带于翅端扩展成I大斑,其宽度达R5室上部2/3,臀条暗褐色,较宽,伸至后缘,1A+Cu2A脉段周围密被微刺,dm一Cu横脉上有一宽横带,r-m横脉上覆盖1狭短带。腹部黄褐色。第2背板前中部有1褐色狭短带,第3背板上前部有1

41、褐色长横带,第4, 5背板前侧部具褐色斑纹,第35背板中央具1黑纵条纹。雄虫第3背板具栉毛,第5腹板后缘略向内凹陷。雌虫产卵管基节黄褐色至红褐色,长约1.7mm。幼虫长约0.8mm,乳白色,梭形。老熟3龄幼虫体长9.011.Omm ,宽1.02.Omm。乳黄色。口钩大,强度骨化,各具1端前小齿。胸节和腹节:第1胸节前部具1宽刺带环,后面和侧面有7-10列齿板,前气门指状突1620个。气门毛细长,背腹毛束6一12根毛,侧毛束46根毛。蛹蛹长4.5-6.Omm,椭圆形,黄褐色至红褐色。寄主范围瓜实蝇寄主范围很广,记载寄主植物有125种,关键为葫芦科植物,其次为茄科和豆科植物。危害症状 以幼虫为害幼

42、瓜。幼虫在瓜内蛀食,受害瓜先局部变黄,以后全瓜腐烂变黄,造成大量落瓜,即使不腐烂,刺伤处凝结着流胶,畸形下陷,果皮硬实,瓜味苦涩,严重影响瓜品质和产量。雌成虫产卵于嫩瓜果内,幼虫取食瓜果造成严重腐烂脱落。图B 瓜实蝇形态特征1.雄成虫 2.雌成虫 3.幼虫 4.口器骨片5.6. 后气门位置及形状 7.蛹 8.9.蛹气门位置及形状 10.为害状(华南农业大学图)地理分布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域全部把瓜实蝇列为关键检疫对象。瓜实蝇在国外广泛分布于亚热带地域30多个国家和地域,在中国关键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台湾等西南地域,是南方实蝇类优势种,寄主范围广,能够为害寄主有100多个。地中海实

43、蝇3.地中海实蝇拉丁学名:Ceratitis capitata(Wiedemann)英文名:Mediterranean fruit fly,Medfly分类地位:双翅目,实蝇科,小条实蝇属形态特征:成虫体长45.5mm。头部黄色至褐色。触角第1、2节红褐色,第3节黄色,芒黑色。雄虫第1对上额眶鬃不发达,第2对着生于突起额上,端部扩大为扁阔薄片,其上有纵向条纹,被称为额附器。雌虫第2对上额眶鬃仅比其它3对额眶鬃粗但不变形。胸部后面有光泽,底色为乳白色至黄色,镶有黑色特殊斑纹。小盾片基部有波状黄白色带,其它部分黑色。足浅黄色。翅宽短,基部充满形状不规则黄褐或淡黑色斑;翅中部有一条宽红黄色垂直带,自

44、亚缘室延伸到臀脉周围翅缘,带边缘为褐色;前缘带和此带同色,延伸到翅端,其上有暗斑。另外,还有一斜褐色带穿过中肘横脉直到翅后缘。腹部浅黄色,着生黑色刚毛,第2和第4背板后缘各有一条银灰色横带。雌虫产卵器针状,红黄色。卵 纺锤形,略弯曲。白色至浅黄色。长0.91.1mm,宽0.20.25mm。幼虫 蛆状,第3龄成熟幼虫长7-10mm,宽1.5-2.Omm。体乳白至黄色,通常随体内所含食物而异。胴体11节,第1节前缘、第1节和第2节间、第2节和第3节间和臀叶周围小刺形成环带,腹每节腹面纺缍区有小刺。前气门有指突712个,排成单列。末节着生小乳突,两对在后气门背侧方;在后气门腹侧方向,有1对显著脊状中

45、突;脊状突腹面有2对小乳突。 蛹 长椭圆形。长44.3mm,宽2.12.4mm,黄褐色至黑褐色。二前气门间凸起,二后气门间凸起并有一条黄色带。地理分布 已知分布或发生过国家或地域以下:日本、印度、伊朗、叙利亚、黎巴嫩、沙特阿拉伯、约旦、巴勒斯坦、以色列、塞浦路斯、俄罗斯、乌克兰、匈牙利、德国、奥地利、瑞士、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马耳她、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希腊、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塞内加尔、马里、布基纳法索、佛得角、几内亚、塞拉里昂、利比里亚、象牙海岸、加那利群岛、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加纳、多哥、贝宁、尼日尔、尼日利亚、喀麦隆、苏丹、埃塞俄比亚、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卢旺达、布隆迪、扎伊尔、刚果、加蓬、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安哥拉、赞比亚、马拉维、莫桑比克、马达加斯加、塞舌尔、毛里求斯、留尼汪、津巴布韦、博茨瓦纳、南非、斯威士兰、圣赫勒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行业标准/行业规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