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区集中供热节能评估报告.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2741983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76 大小:68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区集中供热节能评估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新区集中供热节能评估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新区集中供热节能评估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新区集中供热节能评估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新区集中供热节能评估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评估依据1.1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规章、产业政策、准入条件1.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4.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6.1.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1996.4.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1.1;5.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2010年第6号令;6. 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7. 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8. 关于对城市集中供热管网改造“十一五”规划编制大纲的补充意见,建综计函200637号;9. 城市燃气

2、和集中供热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51号;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1984.10.1;11. 内蒙古自治区消防条例,2010.12.1;12. 关于印发“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发改环资20061457号,2006.7.25;13.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7年;14.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环资20042505号;15.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改委2005年第40号令;16. C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的通知,赤政发1999068号;17. 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18. 节约用电管理办法,国经贸资源2

3、0001256号,2000.12.29;19. 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家发改委,2007.4。1.2 自治区有关规定1.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开展节能工作的意见,内政发200671号;2. 内蒙古自治区实施办法,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公告第70号,2002.1.17;3.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自治区节能减排实施方案的通知,内政发200795号;4. C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C市节能减排实施方案的通知,赤政字2008026号;5.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的通知,内政发200816号;6. 关于对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管理办

4、法配套文件修订的通知,内经信资环字201018号。1.3管理及设计国家标准和规范1.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15587-2008;2.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17167-2006;3.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50264-97;4.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5.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6. 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2008;7. 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劳锅字19918号;8. 劳动部关于印发修订后的有关章节的通知,劳部发199774号;9. 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81-98;10

5、.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11. 关于印发的通知,建城2003148号;12.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1.4合理用能国家标准1. 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3485-1998;2. 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T3486-93;3. 节水型企业评价导则,GB/T7119-2006;4.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08;5. 节电措施经济效益计算与评价,GB/T13471-92;6. 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编制通则,GB/T12723-2008;7. 设备及管道保温效果的测试与评价,GB/T8174-87;8. 企

6、业节约能量计算方法,GB/T13234-2009;9. 企业能源网络图绘制方法,GB/T16616-1996;10. 企业能流图绘制方法,GB6421-86;11.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1.5建筑类相关标准和规定1.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2.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3.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5.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6.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7.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7、GB/T50033-2001;8. 内蒙古自治区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3-27-2007;9. 内蒙古自治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3-35-2008;10.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11.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1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13.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1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6.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1.6其它评估依据1. C市B县L镇新区集中供热

8、工程(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2011.1;2. C市B县L镇新区集中供热工程(一期)节能评估报告委托书,2011.3;3. B县L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4. C市富龙城镇供暖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其他基础资料和数据;5. 工业建筑设计手册,于尔根亚当等编,苏艳娇译,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1.7项目建设主要原则1、根据项目的特点,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现行标准、规范和规定。2、坚持科学发展和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站在科学技术的制高点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最前沿,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和新技术,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管理方便。3、合理确定

9、供热范围,以保证其经济性,并充分考虑发展的需要及与供热规划的衔接关系。4、计划投资,分批实施,把资金用在条件成熟的供热区域。5、厂区布置力求紧凑,灰渣综合利用。6、坚持节约原则,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建设周期。7、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严格控制锅炉房的“三废”排放量。8、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加强消防设施的配备。1.8折标系数选取依据或来源说明本评估报告中原煤、电力、新水、热力等折标系数的选取依据和来源见表1.8-1。表1.8-1 折标系数选取依据和来源说明能源种类折标系数选取依据或来源备注当量值等价值原煤0.4805tce/t0.4805ce/t根据收到基低位燃烧热值计算外购电力1.22

10、9tce/万kwh4.04tce/万kwh综合能耗计算通则外购热力0.3412tce/万MJ0.3412tce/万MJ综合能耗计算通则自产新水0.857tce/万t综合能耗计算通则外购- 75 -第二章 建设单位及项目概况2.1建设单位基本情况2.1.1建设单位名称、性质、法人代表单位名称:C市富龙城镇供暖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性质: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2.1.2单位联系方式单位地址:C市K区昭乌达路邮政编码:项目联系人:联系电话:2.1.3企业简介C市富龙城镇供暖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对中小城镇供暖进行投资、建设、改造、运营、管理的公司。成立于2010年6月9,注册资本金为人民币500万元。

11、由C市富龙公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C市众益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环能瑞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四家单位共同出资设立。目前,公司总供热面积为140.31万平方米,其中居民采暖面积为78.06万平方米,非居民采暖面积为62.26万平方米。C市富龙城镇供暖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充分利用国家大力推进建设“低碳型、节约型、节能型、环保型”社会的有利政策机遇,依托富龙集团先进的管理模式、管理人才、管理体制、管理机制,在未来几年内将与具有供暖期长、低成本、城镇政府政策支持的优势城镇进行业务洽谈和合作,建立县级城镇供暖项目的发展平台,通过统筹管理、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

12、发等多种手段,实现公司效益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双赢。2.2项目概况2.2.1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C市B县L镇新区集中供热工程(一期)建设地点:C市B县L镇新区项目性质:新建2.2.2项目建设自然条件2.2.2.1地理位置本项目位于C市B县L镇。L镇是B县政府所在地,地处B县中部,位于北纬4357440,东经1192111925之间,东北面与隆昌镇、十三敖包镇接壤;西南两侧与哈拉达乡、查干达苏林毗邻。本项目热源厂位于L镇新区南区的西北侧。热源厂位于主要热负荷区域的西南部。厂址周围交通条件便利,具有供水、供电及排水条件,厂址现为空地,场地较为平整,可以满足热源厂工程建设的要求。本项目为集中供热工程一

13、期,主要为新区的中区供热。L镇地理位置见图2.2-1。项目热源厂与中区的区位图见图2.2-2。2.2.2.2公共设施条件供电:由B县农电局供电。供水:由B县自来水公司供应。排水:排入城区主干道市政污水管网,市政污水管网已建成。通讯:项目区已建成覆盖项目区、连接国内外的通讯网络。道路:周边道路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2.2.3建设规模和内容C市B县L镇新区集中供热工程(一期)建设内容包括一个热源厂、配套供热管网(一级热水管网)和热力站。本项目建设规模如下:1、热源厂:新建229MW+158MW往复热水锅炉、辅机及共用的部分建筑设备。一期为新区中区供热,供热面积为145万m2,供热负荷84.1MW。

14、2、管网及热力站:供热管道一期全部建设。新建一级热水管网管槽长度9.68km和热力站17座(17套机组)。项目区图2.2-1 L镇地理位置图 项目热源厂北区中区南区皇城遗址皇城遗址图2.2-2 项目热源厂区位图2.2.4项目布置图项目供热总体规划分区情况见附图一。项目管网走向及热力站分布见附图二。项目热源厂总平面布置见附图三。2.2.5项目总投资本项目估算总投资为9998.22万元,其中静态投资9800.08万元,涨价预备费0.00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64.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134.14万元。其中:申请国内商业银行贷款2000万元,占项目工程总投资的20.0%;其余资金7998.22万元(

15、含铺底流动资金),由项目投资方出资和收取的供热配套费作为项目资本金注入,占项目工程总投资的80.0%。2.2.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详见表2.2-1。表2.2-1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一基础指标1.1热源厂占地面积m2665971.2总建筑面积m223013.11.3厂区围墙长度m10601.4厂区绿化率%30二供热参数2.1供热面积万m21452.2热源厂规模MW229+582.3热负荷MW84.12.4一级供热管网km9.682.5供热半径km3.92.6热力站座172.7一级网工作压力MPa1.62.8一级网供回水温度130/702.9二级网工作

16、压力MPa0.82.10二级网供回水温度80/602.11管网压力损失kPa342.8三劳动定员人50四全期生产天数天182五经济数据5.1项目总投资万元9998.225.2建筑工程投资万元2484.195.3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万元2393.395.4安装工程费万元3304.975.5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10.08所得税前%7.62所得税后5.6项目财务净现值(i=5%)万元2024所得税前万元3900所得税后5.7投资回收期年11.68所得税后5.8权益资金财务内部收益率%8.315.9贷款偿还期年5.135.10总投资受益率%6.005.11权益投资净利润率%5.305.12年平均利润万元

17、4245.13年平均生产成本万元6315.14正常年份盈亏平衡点BEP%65.82六能耗指标6.1电力万kWh/a771.50实物量6.2原煤t/a74986实物量6.3热力(输出量)TJ/a843.40实物量6.4新水万t/a6.62实物量6.5项目综合能耗tce/a10376.49等价值tce/a8202.13当量值6.6万元产值综合能耗tce/(万元a)2.468等价值tce/(万元a)1.951当量值6.7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tce/(万元a)8.611等价值tce/(万元a)6.807当量值6.8单位建筑面积综合能耗kgce/(m2a)27.87等价值kgce/(m2a)23.94

18、当量值6.9总线损率%2.286.10水重复利用率%99.562.2.7项目进度计划由于热负荷的陆续增长和建设资金需逐步落实,本项目计划分期实施,项目进度安排如下:1、可行性研究阶段:1个月(2011年1月);2、初步设计阶段:2个月(2011年2月2011年3月);3、施工图设计:3个月(2011年4月2011年6月);4、土建工程施工:6个月(2011年7月2011年12月);5、设备管线安装:6个月(2012年1月2012年6月);6、联合试运转:2个月 (2012年7月2012年8月)。具体工程进度安排见表2.2-2。表2.2-2 项目进度计划表序号工作阶段20112012123456

19、789101112123456781可行性研究阶段2初步设计阶段3施工图设计4土建工程施工5设备管线安装6联合试运转第三章 项目设计内容及对比评价3.1工艺选择及对比评价3.1.1热源厂3.1.1.1热源的确定原则热源厂的型式主要根据热负荷的性质确定,工艺设计本着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改善工人工作条件,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原则,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讲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3.1.1.2热源的确定目前可供选择的集中供热方式有热电联产、区域性热电联产、大型区域集中供热锅炉房等。采用热电联产或区域性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是一种节能效果好、环境污染小、社会效益高的供热方式,但它的一次性投资巨大

20、且必须与当地的供热和电力需求相协调,满足国家节能减排、热电联产的政策要求。在供热范围内建设区域集中供热锅炉房是比较灵活、实用方式,特别是根据热电联产的技术条件要求,大型热电联产需要带基本负荷,大型锅炉房带尖峰负荷,因此在热电联产项目尚未实施前,为满足当地采暖热负荷的快速增长的需求,先期建设大型高温热水锅炉,满足国家产业、节能及环保等方面的政策,热源选择区域集中供热锅炉房是合理可行的。3.1.1.3供热参数本工程产热全部用于建筑物采暖,根据国家节能政策的要求,以采暖热负荷为主时,应采用热水作为供热介质,同时由于本工程供热范围较广,供热面积较大,系统运行压力较高,故热源与热用户通过换热设备间接连接

21、,供热介质采用高温水,因此锅炉选型为高温热水锅炉。根据国内城市集中供热工程的运行经验,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推荐的供热参数如下:一级管网(即热源至各用户热力站的管网)供回水温度为130/70,二级管网(即各用户热力站至各采暖建筑物的管网)供回水温度为80/60。3.1.1.4锅炉选型目前用于城市集中供热的高温水炉型主要有层燃炉(链条炉排、往复炉排等)、沸腾炉(鼓泡床炉、流化床炉等)和煤粉炉,其中煤粉炉虽然生产和运行经验成熟,但制粉系统比较复杂,设备投资较高,多用于发电锅炉,其锅炉负荷率调节范围较小,只有在稳定工况下连续运行,方能获得较高的燃烧效率。故本项目热源厂锅炉选型主要考虑以下两种炉型:往复

22、锅炉和循环流化床锅炉,两种炉型简述如下。(1)往复锅炉往复锅炉目前在供热行业应用较为广泛。其为一种利用炉排往复运动来实现给煤、除渣、拨火机械化的燃烧设备,它技术成熟、运行可靠、操作简单、管理方便、造价低,锅炉初始排放浓度低。锅炉配套鼓、引风机的风量、风压较小,耗电也少,对负荷的适应性较强。锅炉安装方便,施工周期短,整个工程的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均较低。但它不能进行炉内脱硫,需要单独增加脱硫装置,对煤种的适应性较差,特别是不适用结焦性强的煤种,锅炉效率也低于循环流化床锅炉。(2)循环流化床锅炉循环流化床锅炉可以实现炉内脱硫,燃料适应性好,燃烧效率高,对煤种适应性强,适宜燃用劣质煤。且由于低温燃烧可

23、以抑制NOX(氮氧化物)的生成。但循环流化床锅炉初始排放浓度较高(15000 mg/Nm3),为满足环保要求,需选择高效的静电除尘器或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必须达到99以上),一次风机压头高,需要二次风机,耗电较高,燃烧室下部膜式壁与耐火防磨层交界处的磨损严重,锅炉尾部受热面磨损严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初投资及运行维护费用均较高,其操作也比较复杂,对运行管理要求较高。从技术方面分析,两种炉型均可选用。两种炉型各项技术指标对比详见表3.1-1。同种规模的往复锅炉(158MW)和循环流化床锅炉(158MW)的详细经济比较见附表一。表3.1-1 炉型技术指标对比表项目名称往复锅炉循环流化床锅炉性能参数对

24、煤种的适应性煤种适应性较差煤种适应性强燃烧区温度1200800900热效率80858590负荷调节性一般好燃料制备简单较复杂运行管理操作简单,管理方便 操作较复杂,管理要求高运行费较低较高环保影响除尘脱硫方式炉外湿法脱硫除尘炉内脱硫,需静电或布袋除尘器氮氧化物排放水平400600PPM50200PPM灰渣综合利用可作为铺路材料灰渣未经高温融化,其活性好,可作水泥熟料或建材原料。对往复锅炉和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详细的比较后发现,往复锅炉较循环流化床锅炉更为经济、耐用、实用。因此,本项目采用130/70-1.6往复锅炉作为供热锅炉。3.1.1.5热源规模根据区域内热负荷的逐步发展情况,并考虑热源厂具

25、体情况,确定热源厂一期规模为229MW+158MW往复热水锅炉,最大供热能力为116 MW。二期再建258MW往复热水锅炉,共用部分在一期建设,每期的土建厂房一次建成,设备可以依据负荷发展需要情况分阶段建设。本项目(一期)锅炉主要技术参数见表3.1-2。表3.1-2 本项目锅炉主要技术参数项目29MW锅炉58MW锅炉型号DZW29-1.6/130/70-AIIDZW58-1.6/130/70-AII额定热功率29MW58MW额定供水压力1.6MPa1.6MPa额定供水温度130130额定回水温度7070额定循环水量457t/h914t/h排烟温度150150锅炉效率83.6%83.6%3.1.

26、1.6热源运行方案B县L镇新区共分三个区块:南区(1-12分区)规划采暖总面积为145万m2,中区 (13-29分区)规划采暖总面积为145万m2,北区(29-40分区)规划采暖总面积为105万m2。本项目为新区集中供热一期工程,本期建设进度至2014年,向中区供热,即集中供热面积145万m2,供热负荷84.1MW,新建锅炉房供热规模229MW+158MW。二期建设258MW,建设进度至2020年,向南区和北区供热。供热管道一期全部建设。3.1.1.7输煤系统1、煤质资料锅炉房燃用西乌旗白音华煤,其煤质检测报告单见附表四。 白音华煤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为14083kJ/kg。则其折标系数为0.4

27、805tce/t。2、贮煤场及输煤系统锅炉用煤采用公路运煤。根据总体布置,储煤场长104m,宽92m,总面积为9500m2。可储煤2.8万吨。封闭煤库长108m,宽36m,总面积为3800 m2。可储煤l万吨,封闭煤库可供热源厂燃烧设备燃用6天。煤场内设5t电动抓斗起重机一台及轮式装载机两台,向地下煤斗供煤和建堆。1号输煤通廊的尾部建在贮煤场地下,有两个地下受煤斗,受煤斗出口设有给料机,用来向1号胶带输送机送煤,给煤量可在一定的范围内根据用煤量进行调整。1号胶带输送机将煤经倾斜段进入煤仓间,由2号胶带机上的均匀给煤机将煤卸入炉前煤斗。煤仓间内采用水力冲洗。输煤系统为单路布置,因场地原因,1号及

28、2号胶带机采用大倾角胶带机,宽度B=800mm,档边高200,角度为45o输煤通廊全封闭,宽2.5m,高2.5m。在碎煤机室的前后各设有一台除铁器,以去除煤中的金属。为便于管理,在2号胶带机上设有电子皮带秤,计量耗煤量。系统控制采用集中和就地控制两种方式,各个设备之间都设必要的电气联锁和联络信号,并沿输煤线上按一定距离布置事故按钮。由于燃煤含水率较低,煤在输送过程中跌落处的粉尘飞扬较严重,影响工作环境,因此在地下通廊、碎煤机室及煤仓间设置通风除尘设备以减少飞尘。3.1.1.8燃烧系统 往复锅炉燃烧系统由送风系统、煤-灰-渣系统、烟气系统及除尘脱硫系统等组成,简述如下:1、送风系统 每台锅炉配有

29、一台鼓风机。燃烧所需的空气由鼓风机送入空气预热器,经预热后由炉床下部的送风仓均匀进入燃烧室,以达到理想的燃烧效率。2、燃料、灰、渣系统原煤自原煤斗、溜煤槽、运转炉排送入炉床,每台锅炉配1个原煤斗、1个溜煤槽。煤斗储煤量为11小时的锅炉耗煤量,溜煤槽储煤量为4.2小时的锅炉耗煤量。燃烬的灰渣由锅炉底部的出渣口、重型框链除渣机、皮带输渣机送至渣仓,由汽车外运。3、烟气系统燃烧产生的烟气依次经过炉膛、锅筒、烟道、省煤器、空气预热器后从锅炉排出,为有效减少烟气污染,锅炉烟气先除尘,再经引风机、脱硫装置、砼烟道、烟囱排向大气。4、除尘脱硫系统本工程采用炉后除尘脱硫,采用干法除尘+湿法脱硫方式。烟气出锅炉

30、后先经干法多管旋风除尘处理,由引风机抽送至湿法脱硫塔,经麻石水膜除尘器处理后,烟气由烟囱排入大气。排放有害含量符合排放标准要求。干法多管旋风除尘效率98%。5、主要设备热源厂燃烧系统主要设备选型见表3.1-3及3.1-4。:表3.1-3 单台29MW热水炉燃烧系统主要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型号数量/台备注1鼓风机G473No10D1流量Q=56455 m3/h,全压H=2525 Pa,功率N=55 kW2引风机Y473No14D1流量Q=109550 m3/h,全压H=3968 Pa,功率N=185 kW3多管除尘器配29MW锅炉1除尘效率98%4湿式脱硫装置配29MW锅炉1脱硫效率70%,除尘效

31、率98%表3.1-4 单台58MW热水炉燃烧系统主要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型号数量/台备注1鼓风机G473No18D1流量Q=129200m3/h,全压H=2595 Pa,功率N=132 kW2引风机Y473No20D1流量Q=214800m3/h,全压H=4373 Pa,功率N=400kW3多管除尘器配58MW锅炉1除尘效率98%4湿式脱硫装置配58MW锅炉1脱硫效率70%,除尘效率97%3.1.1.9热力系统一级网回水经除污器及循环水泵送入锅炉。锅炉进、出水均采用母管制,每台锅炉出水接入供水母管,再由供水母管输入管网,至热用户。锅炉设计工况进、出水温度为130/70,本工程热网供回水温度选用1

32、30/70,温差均为60,所以通过锅炉的水流量保持不变。热网系统采用补水泵定压,补水经软化、除氧后送至一级网循环水泵入口,与一级网回水一同送入锅炉,各锅炉的定期排污经母管排入定期排污扩容器,扩容后经冷却排入厂区排水系统。另外为防止水泵意外停转,厂房系统中管道产生水击现象,在热网循环水泵的出口管与吸入管之间加装旁路,并在旁路管上设逆止阀,以降低循环水泵入口侧的压力。一期热力系统中主要设备选型及技术参数见表3.1-5。表3.1-5 一期热力系统主要设备选型序号设备型号数量/台备注1热水锅炉DZW29-1.6/130/7022DZW58-1.6/130/7013循环水泵2 (1用1备),Q=1046

33、m3/h,H=65m,N=400kW42Q=480m3/h,H=65m,N=185kW5变频调速补水泵2(1用1备),Q=83m3/h,H=55m,N=37kW6海绵铁除氧器2出力Q=50 t/h7全自动软水器2出力Q=50 t/h8软化水箱1V=50m3/h3.1.1.10除灰渣系统本系统采用湿式除渣。锅炉的排渣经出渣口落入湿式框链除渣机内,同时冷却至一定温度,向皮带输送机输送,再由皮带输送机运到锅炉房外的渣仓内等待外运。室外渣仓设为三个,每个容积为150m3,存渣量约为5台锅炉11小时的排渣量。渣仓出渣口设有电动鄂式闸门,与自卸车配套使用。渣仓下部封闭,内设排水及采暖设施。3.1.2供热管

34、网3.1.2.1现状管网区域内没有集中供热管网。3.1.2.2管网走向及敷设方式根据实地调研中的功能分区、道路规划、铁路及河流分布,设计一级供热管网规划路径。一级供热管网布置的主要原则如下:(1)靠近热负荷集中地区,避免长距离穿越没有热负荷的地段;(2)尽量避免穿越主要交通道路和繁华街道,以免给施工和运行管理带来困难;(3)尽量使管段始末两端距离最短,以节省投资和减少热损耗;(4)为避免管网对市区景观影响,减少热损,应采用直埋敷设方式。(5)管线在满足设计的情况下,力求平直,尽量选择人行道下敷设。(6)穿越主干道和跨河流及铁路时,采取顶管和地下管廊方式。(7)适当考虑今后热用户的增加,管道应预

35、留三通,方便连接。1、热水管网走向: 管网走向为主干线DN800自锅炉房引出后沿街向南敷经过北区,向中区铺设,同时向北铺设DN500的管径至北区。同时在中区预留DN400的管道接口与中色库煿冶炼厂的余热利用热水管网连接。主干线及主干支线沿途分支向各热力站引支线。一级热水管网总长度为9.68km, 管径DN800DN150。管网走向及热力站分置详见附图二。2、热网敷设方式 本工程热水管网敷设方式原则上全部采用直埋敷设,局部管段根据现场条件采用架空或地沟敷设。直埋敷设与地沟敷设相比有许多优点: (1)工程造价低,降低10%以上。 (2)热损失小,节约能源,减少热损失或煤耗约15%20%。 (3)防

36、腐、绝缘性能好,使用寿命长,预制直埋保温管使用寿命一般在20年以上,使用寿命比地沟高23倍。(4)占地少、施工快,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其他市政设施的建设。3.1.2.3特殊地段的处理原则1、过河方案过河,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案,即拱管跨越,涵管跨越,沉管跨越,架空桁架,悬索等形式。但根据河道管理部门的意见,河上不允许架空。因此管道只有在河底下敷设。河底下敷设首先应满足管道稳定性条件,管道覆土深度应在河床底-1.2 m以下,同时配重,管道周围填沙包,同时管道布置还应满足管道强度设计要求。 2、过铁路为减少跨越铁路对铁路运输的影响,同时减少对城市景观的影响,根据铁路及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意见,管道穿越铁路时采

37、用顶管方案。3、过公路道口对于主要交通路段的路口处,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顶管及开槽直埋敷设。有条件开挖的路段优先考虑直埋敷设,以节省投资。3.1.2.4 管材、管道附件、管道防腐及保温1、管材 DN200mm管道采用螺旋缝电焊钢管,材质为Q235B,DN150mm管道采用无缝钢管,材质为20号钢。2、管道附件(1)阀门:热网输送干线每隔23km设一座分段阀门,管道各分支线均设关断阀门,管网高点设放气阀,低点设泄水阀。分段阀门和关断阀门均采用焊接蝶阀,放气、泄水阀采用球阀。(3)补偿器:一级管网应尽量利用地形及道路变化采用自然补偿,大管径高温直埋管线采用预热无补偿直埋敷设,DN600mm的管道采用

38、冷安装无补偿直埋敷设,特殊地段采用有补偿安装,补偿器可采用直埋型波纹补偿器。(3)弯头及三通:管道的弯头及三通均采用标准成品件,弯曲半径R2.5DN,材质不低于管道钢材质量,壁厚不小于管道壁厚。3、管道防腐及保温热水管道采用直埋式预制保温管,保温材料采用聚氨酯硬质泡沫。供回水管均采用聚氨酯硬质泡沫,保温材料厚度根据输送介质温度的不同而不同,外套管采用高密度聚乙烯(PE),产品应符合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CJ/T114-2000)标准。 3.1.2.5供热管网参数1、水力参数:热网供热半径约为3.9km。管网阻力为342.8kPa,热力站阻力为150kPa。2、供热管网

39、定压:一次网管道最高充水高度为23m(热源厂内),安全压头取10m,定压线相对电厂地面为H=17.6+23+10=43.6m。定压点设在热源厂热网循环水泵入口,定压值为44m。 3、最不利环路作用压头:保证最不利环路作用压力为150kPa。热网循环水泵需克服的阻力为热源厂内部(包括锅炉及厂区热网)阻力损失、热网总阻力损失以及最不利环路用户的作用压头。热源厂内部阻力损失取200kPa。4、定压与调节方式本项目热网的调节方式如下:(1)一级网采用分阶段改变温度的量调节(以量调节为主),一级网供回水温度为130/70,根据室外温度,改变一级网供回水流量及锅炉出水温度以达到理想的节能效果。(2)二级网

40、采用分阶段改变温度的量调节(以量调节为主),二级网供回水温度为80/60,根据室外温度,自动调节换热机组一级网回水管上的电动调节阀开度,改变二级网供回水流量,保持采暖用户室内温度1820。3.1.3热力站3.1.3.1用户与热网的连接方式本工程供热温度高,管网运行压力大,为便于管网扩建增容,方便调节,供热安全可靠,采暖热用户与热网采用间接连接方式。3.1.3.2热力站站址及数量热力站站址应靠近热负荷中心,以减少二级网的投资。区域内根据热负荷分布情况,共设17座热力站。3.1.3.3热力站规模由于按地理位置和自然道路划分的建筑小区,其建筑面积各不相同,依据各建筑小区的供热位置,供热面积,合理规划

41、热力站的规模。本工程单台机组规模控制在9MW以内,热力站类型一共分为4种:3MW、4MW、6MW、9MW。热力站布置在各建筑小区热负荷集中地带,并靠近小区道路处,有利于管网敷设,减少投资。热力站占地面积为100150m2。3.1.3.4热力站系统为便于运行管理、减少运行成本,同时为满足采暖热用户需要,保证供热质量,节省能源,热力站选用全自动换热机组,机组带有全自动控制装置,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能够实现无人值守,机组能根据室外温度变化,自动调节供热量,保持用户室内温度恒定。3.1.3.5热力站供配电系统1、380V/220V系统热力站的380V/220V系统,均为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为了保

42、护电气系统和设备免受雷电造成的危害,低压配电系统安装电涌保护器。本工程设计基本采用集中供电方式,电力配电以放射状为主。每个热力站配置1面挂墙式配电计量箱,动力与照明用电分别计量。2、线路敷设 动力线路采用穿钢管保护埋地暗设, 照明线路采用穿PVC管保护暗设,电缆选用VV22-1kV型和VV-1kV型,导线选用BV-0.5kV型。3、照明照度标准按我国现行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 2004)。灯具选择:生产场所采用钠灯。4、电机起动控制和保护热力站按无人值守设计,水泵根据工艺要求,采用变频自动调速,设备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取短路、过载、断相、低电压等保护。3.1.3.6热力站自控1、范围SCADA监控系统的监控中心站、远程终端站控制系统、通讯网络。2、设计原则(1)满足工艺要求,确保热网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2)具有当代先进水平,方便操作、有利集中管理和远程监控。(3)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应具有开放式拓朴结构,便于今后系统扩展,网络通讯采用国际标准协议,以便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