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心理学进展,2024,14(2),531-537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24 in Hans.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ap https:/doi.org/10.12677/ap.2024.142070 文章引用文章引用:张新月(2024).新时代农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探析.心理学进展,14(2),531-537.DOI:10.12677/ap.2024.142070 新时代农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探析新时代农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探析 张新月张新月 江苏大学马克思主
2、义学院,江苏 镇江 收稿日期:2023年12月4日;录用日期:2024年1月29日;发布日期:2024年2月18日 摘摘 要要 随着城乡经济体制的革新,城市空间发展的扩大,大量农村劳动剩余人口向城市涌入随着城乡经济体制的革新,城市空间发展的扩大,大量农村劳动剩余人口向城市涌入,农村空巢老人,农村空巢老人也也随即增多。在随即增多。在传统家庭结构传统家庭结构逐渐解体、逐渐解体、老人老人家庭地位的降低、生理素质的下降家庭地位的降低、生理素质的下降,心理慰心理慰藉与精神藉与精神帮扶帮扶的的严重缺失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农村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峻。不但严重影响到农村空巢老人的严重缺失等多重因素作用下
3、,农村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峻。不但严重影响到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健康和身心愉悦,同时也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和美乡村构建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必须对这一问精神健康和身心愉悦,同时也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和美乡村构建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必须对这一问题引起高度重视题引起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分析农村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深度剖析影响农村空巢老人心理问本文通过分析农村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深度剖析影响农村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思考之策。题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思考之策。以此希望能够为农村空巢老人群体带来更多的社会福利,以此希望能够为农村空巢老人群体带来更多的社
4、会福利,改善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与窘境改善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与窘境。关键词关键词 农村空巢老人农村空巢老人,精神慰藉精神慰藉,社会工作社会工作,心理健康心理健康 Analysis on the Mental Health Problems of Rural Empty-Nesters in the New Era Xinyue Zhang School of Marxism,Jiangsu University,Zhenjiang Jiangsu Received:Dec.4th,2023;accepted:Jan.29th,2024;published:Feb.18th,2024 Ab
5、stract With the innov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economic system and the expansion of urban space devel-opment,a large number of rural labor surplus population flooded into the cities,and the number of rural empty-nesters also increased immediately.Under the action of multiple factors,such as the gradu
6、al disintegr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family structure,the decline of the elderly family sta-tus,the decline of physical quality,and the serious lack of psychological comfort and spiritual help,the mental health problems of the rural empty-nester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severe.It not 张新月 DOI:10.126
7、77/ap.2024.142070 532 心理学进展 only seriously affects the mental health and physical and mental pleasure of the rural empty-nesters,but also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spiritual civiliz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Therefore,this problem must be paid g
8、reat attention to.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manifestations of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rural empty nesters,deeply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rural empty nesters,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thinking strategies on this basis.In this hope,it can bring more socia
9、l welfare to the rural empty nesters and improve the problems and dilemmas faced by the rural empty nes-ters.Keywords Rural Empty-Nesters,Spiritual Comfort,Social Work,Mental Health Copyright 2024 by author(s)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
10、ational License(CC BY 4.0).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1.引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全面促进农村发展已经进入了国家战略层面。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达到新的高度。老人作为弱势群体,需要更多来自社会、国家、子女的关心与关怀,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关爱与支持也显得尤为迫切。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其心理健康与情感需求问题亦日益凸显。根据民政部:我国老年人口中空巢老人占比过半,部分大
11、城市和农村超 70%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截至 2021 年底,全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 2.67亿,占总人口的 18.9%,预计“十四五”时期,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 3 亿,此时的空巢老人家庭的比例将达到 90%,且农村地区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不仅是在物质生活水平还是心理健康与精神帮扶上都与城区老人存在差别。因此农村空巢老人会更容易出现心理上的问题,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这是近年来引起广泛注意的热点问题,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的问题。2.农村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农村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大大加深,农村空巢老人的数量和面临的心理问题也日益突
12、出。通过苏珂、李付星、李月恩(2018)人对空巢老人进行的调查显示有空巢前期、空巢中期和空巢后期。Johnson(2016)发现“空巢”会不可避免地引发老年人孤独、紧张、焦虑、无助等负面情绪,给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Radloff(2021)研究发现情绪不稳定、孤独感、抑郁感等负面情绪,严重可能发展成“空巢综合症”,而“空巢综合症”可能威胁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甚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国内学者李文琴(2014)指出,农村空巢老人普遍存在孤独,且情感诉求得不到满足,已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方菲(2019)则通过对农村空巢老人情感诉求问题分析,提出从宏观政策、法律等角度来解决空巢老人情感抚慰问题;陈
13、健(2018)通过个案研究分析了农村空巢老人的情感欠缺及生活满意度,并从子女、邻居、亲友及社会机构等方面探讨了对空巢老人的情感支持;王金辉(2016)提出,农村空巢家庭的产生和增加是政治制度、经济形态、思想文化、代际关系等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而,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空巢老人现象,想要解决其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就需要从政策和制度层面上着手,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社会支援网络。Open AccessOpen Access张新月 DOI:10.12677/ap.2024.142070 533 心理学进展 进入老年阶段,老年人的身体功能和生理机能逐渐衰退,劳动能力的丧失会导致他们在家庭和社
14、会中的地位发生变化。同时,如果老年人没有子女或者子女远在外地,单独居住的情况下,孤独感和社交孤立可能会加剧这些问题。这些因素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可能会造成负面影响,包括焦虑、抑郁、自卑、孤独感、失落感等情绪问题,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疾病。其主要表现如下。(一)孤独感强。马克思(1979)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定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在其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也就指出了人是社会中的人,具有社会性,需要与社会中的其他人进行交往。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社交需求是仅次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的第三需求,在这个理论框架下,
15、社交需求是人类需求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包括了对人际关系、友情、爱情、社交活动的需求。对于老年人来说,社交需求同样重要。而农村是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子女的离去则意味着老人的孤苦无依、无人陪伴,缺乏理解和交流,时常感到人生的苦闷,自身的孤独、无助与自怜。传统家庭结构当中老人丧失了大家长的位置,地位的丧失、群体的失落、社会的边缘化,会使得他们社会化的程度越来越低、内心越来越空虚随之孤独感也越来越强。(二)恐惧失落。根据自然生长规律,随着人们进入老年期,身体的机能和肌肉力量会逐渐衰退,手指容易发抖,动作不再那么灵活,行走也变得不那么便利。老年人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感受到了无力感与失落感。但大部分的农村空巢
16、老人却因此产生了无用感。老年人由于担心自己患病、赡养、死亡等问题,生活不能自理,给子女和晚辈带来负担,尤其是对于农村家庭来说,农村子女所要承担的社会压力和养老负担要远高于城子女。在这种忧虑的状态下,农村空巢老人会时常陷入恐惧自责当中,回想自己的一生,从工作时的朝气蓬发到退休老年人的无人问津,社会角色与社会存在发生较大改变,从社会大舞台转移到家庭小舞台,心理上不免产生失落感。(三)焦虑忧郁。与非空巢家庭相比,空巢家庭的老年人还有其他的情绪反应。如周荣山等(2019)通过对 600 例空巢老年人和 600 例非空巢老年人研究比较发现,空巢老年人中存在焦虑、抑郁情绪的比例显著高于非空巢老年人。李金晏
17、(2011)通过对社区210例空巢老年人和200例非空巢老年人研究比较发现,空巢老年人在过分担忧、莫名感到害怕两方面显著多于非空巢老年人。“空巢”是家庭结构的一种变化,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由于老年人适应力下降,最初会表现出分离焦虑和不适应障碍,严重者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尤其在传统的团圆佳节,我国传统观念中合家欢聚的观念根深蒂固,这些消极情绪会更加强烈。在老年人群体中,忧郁症的发病率呈现增加的趋势,而空巢老人尤其容易受到影响。据统计数据显示,空巢老人中患有忧郁症的比例相对较高,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这一现象更加显著。忧郁症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其影响甚至可能导致自杀等严重后果。忧郁症的加
18、重在老年人中并非个案,而是一个普遍现象。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迁,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面临着独居或空巢的境况,缺乏家庭成员的陪伴和关怀,加剧了他们心理上的孤独与失落感。这种情绪上的负面影响会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使得他们更容易陷入忧郁情绪之中。再加上农村地区,资源匮乏和社会支持体系不健全,空巢老人更加容易陷入心理困境。他们可能面临着生活无法自理、经济负担沉重、医疗资源匮乏等问题,这些困境进一步加剧了他们心理健康,产生许多负面情绪,从而容易引起忧郁。3.影响农村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的成因解析影响农村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的成因解析 农村空巢老人独居且缺乏交流沟通的情况,容易导致生活目标的模糊和
19、生活意义的弱化。缺乏交流和社交活动会使老人感到孤独和无助,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杨平等(2018)也论述了“农村空巢老人由于生活在较落后的农村环境,且常年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活,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身体的各个系统及器官功能在渐渐的弱化,老人也容易患上慢性疾病等”。因此可以得出农村空巢老人心理问题张新月 DOI:10.12677/ap.2024.142070 534 心理学进展 是多种现实困境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分析,主要包括空巢老人的生理健康因素、社会支持与社会适应度、家庭结构的变化、经济收入与心理获得感和满足感的缺失相关。(一一)空巢老人的生理健康因素空巢老人的生理健康因素 人的心理现
20、象与生理活动确实是密切相关的。有研究指出,60 岁时的肌肉力量仅为 20 岁时的一半。同时,老年人的筋肉紧张高度,手指易发抖,动作不灵活,行走不便,因此老年人心理上往往容易产生一种不安感、老朽感,人一旦到了老年期,在生理上、心理上也逐渐衰老,这是正常现象。但大部分的农村空巢老人因此却产生了无用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生理结构和组织形态会出现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身体上的疾病、情绪情感上的脆弱,更加渴望外界的支持与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综合突出,这些心理问题归纳起来称作“空巢征”(empty nest syndrome)。空巢综合征可导致内分泌、中枢神经的紊乱和免疫功
21、能下降,易诱发或加重冠心病、高血压、支气管哮喘、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生理疾病。可见,无论是心理健康还是生理健康,老年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现代社会空巢化的消极影响。(二二)家庭结构的变化导致情感慰藉功能的弱化家庭结构的变化导致情感慰藉功能的弱化 根据 Bowlby 的理论,依恋系统使个体维持对重要人物(依恋对象)的亲近(proximity),从而作为处理压力事件和应对危难的一种途径。老年人的人际关系主要体现在夫妻关系、与子女关系、与朋友关系上。这些人际关系构成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系统,直接影响到个体对生活质量的主观体验。而家庭结构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会造成老年人与子女间的关系纽带强度的弱化。在这个纽带中
22、,老年人作为弱势群体,势必会经历消极的心理过程。跨文化研究显示,子女的住所及其与父母的物理距离是影响子女向父母提供支持的关键因素。同时,老年人得到社会支持越多,空巢老年人的孤独感越少,幸福感和生活质量越高,缺少子女的情感和精神危机是引发空巢老年人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此外农村中的空巢老人普遍受到家庭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多多少少都认为养儿防老。这些老人在传统家庭环境中成长,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家庭结构变小,传统家庭结构逐渐解体,核心家庭已成为主要的家庭模式,这种模式导致无法为老人提供精神慰藉。当人们进入了老年期,其主要的生活范围就是自己的家庭,因此家庭的结构,家庭成员彼此间的关系,老人在家庭中
23、的地位等都对老人的心理状态有影响。此外老年人家庭角色与社会身份的转变,中国传统农村社会里,普遍存在重视下一代忽视老一代的情形,年轻一代的孩子成为家庭的核心与重点关注对象,从而引发老年人一系列社会需求的问题。(三三)经济收入影响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经济收入影响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 通常情况下,经济收入和老人的精神状态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关系。对于农村贫困的空巢老人来说,经济收入的不足是精神压力的一个主要来源。在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普遍落后于城市,我们都知道大多数农村老人年轻时从事的是体力劳动,且并未十分重视身体健康因素。因此,当他们年迈时,会出现各种健康问题,导致无法从事收入较高的体力劳动,收入来源极为有
24、限,甚至几乎没有。这样一来,老人的经济收入保障存在着相当大的不确定性,而且收入状况偏低。此外,老人独自生活,无人赡养,就医也十分困难。随着年龄增长,老人的生理功能逐渐减退,对他人的帮助依赖性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心理上也变得越来越脆弱。加之农村许多家庭抗经济风险能力较弱,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的经济基础并不坚实。当前城乡经济发展差距仍然较为突出,没有文化没有技能做支撑,只依靠传统的体力劳动,会使得农村外出务工的子女,仅能收获到微薄的薪水。这种薄弱的经济基础会让他们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能够满足老人基本的物质需求和医疗费用就已经很难得,更别说提供心理满足与精神慰藉。(四四)老人自身缺乏物质文化基础
25、,适应能力低老人自身缺乏物质文化基础,适应能力低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的情绪 ABC 理论,诱发事件 A(activating event)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 C(consequence)的间接原因,而引起 C 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诱发事件 A 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 B 张新月 DOI:10.12677/ap.2024.142070 535 心理学进展 (belief)。也就是说,要改变空巢老年人消极的心理体验,首先要改变他们的信念和认知,即以一个积极的心态和全新的态度对待自身以及社会的空巢化问题。自身对社会的满足和农村空巢老人封闭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仍停留在传统的养老模式中,这主要有
26、以下三点原因。首先,农村空巢老人的物质条件相对匮乏。精神养老需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而农村空巢老人大多没有多少积蓄,即使有一些积蓄也都用于子女的成长、教育、婚嫁上,几乎没有为自己准备充足的养老金。在子女无法养老的情况下,空巢老人往往无法保障自己的生活和医疗费用,更别提自我养老了。其次,农村空巢老人往往缺乏精神寄托,生活范围也相对狭窄。他们通常将全部的精力和希望都寄托在子女身上,导致自己缺乏兴趣爱好,也没有自己的事业。最后,农村空巢老人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自我调节能力不足,知识面狭窄,参与度低,维权意识淡薄,自我养老能力与自我心理调节能力较为薄弱。(五五)村社精神养老服务不足,心理保障体系不健全村
27、社精神养老服务不足,心理保障体系不健全 根据罗茜的团体主义理论,社区、社会团体的心理干预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有重要影响。通过团体的干预、个体的针对性辅导,可以让个体解决自我心理疏导等关键问题,唤起对生活意义的思考和追求。再者,通过培养团体氛围、审视过去、认识自我、重塑信心等方式有效缓解空巢老年人的孤独感。费孝通老先生在乡土中国里指出:“中国农村社会是一个充满人情的社会”,在村社中,适当的社会交往与人情往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慰藉需求,有助于应对老龄化危机。然而,老人村社活动的减少以及一系列心理问题的频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村社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村社缺乏专门为空巢老人提
28、心理慰藉、精神帮扶的组织,如互助组织、老年维权组织、志愿者组织等。城市中常见的帮助老年人拓展兴趣、增加社交的组织,在农村几乎没有设置。其次,村社中为老人提供精神慰藉的设施不足。在大部分农村地区,方便老人活动和社交的设施都很稀缺,即使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村社,老年活动中心、娱乐活动场所、老年健身场所等能够提供精神慰藉的服务设施也相当稀缺。最后,村社的管理人员对缓解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关注不够。村社作为基础性和地域性的基层组织,其使命就是为人民服务,细微观察到群众的需求。然而,目前许多村社的管理人员并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没有根据情况制定针对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的具体解决措施。4.改善农村空巢老人心理
29、健康的思考之策改善农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思考之策 通过分析农村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及成因,大多数农村空巢老人在面对家庭主要劳动力的减弱、社会和家庭角色的转变以及生理功能的下降时,常常经历孤独、焦虑、恐惧等晚年生活的凄凉。他们慢慢的被社会边缘化,被家人疏远化,甚至面临绝望,容易产生悲观和抑郁情绪等严重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对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一一)政府主导加大宣传力度,倡导尊老敬老、弘扬孝道养老的社会风尚政府主导加大宣传力度,倡导尊老敬老、弘扬孝道养老的社会风尚 政府在农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上需要发挥主导作用,而家庭是解决问题的协同力量,村社是老人获得慰藉的依托,社会则
30、是重要的参与主体。政府有责任带头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精神慰藉的问题,因此必须对政府的主导作用进行巩固和加强,汇聚多种主体去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心理慰藉缺失问题。第一政府作为引导者和教育者,要引导正确的养老观念。政府可以通过教育系统、媒体宣传等渠道,加强对孝道思想的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养老观念,提倡尊重老年人、关爱弱势群体的理念。此外,还可以加强对养老机构的监管,确保老年人得到应有的关爱和照顾,形成物质养老与精神养老并重。第二政府可以加大财政投入,促进农村空巢老人精神慰藉和社会资源共享,推动农村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可以通过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建立健全的心理援助体系,加大对农村社区设施和活动中心的投入
31、,为空巢老人提供更多的社交和文体活动场所。也可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对空巢老人进行关爱关怀。鼓励并支持农村家庭开展家庭养老服务,提供相关补贴和支持,让空巢老人在家庭中得到更多的陪伴和照顾。张新月 DOI:10.12677/ap.2024.142070 536 心理学进展 第三政府需要明确服务部门的职能,明晰工作机制。当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的工作任务量大,且分散在各个基层部门中,难以分割,无法形成有效的养老运行机制。(二二)构构建建乡镇村乡镇村农村农村空巢老空巢老人服务人服务网络网络,成立帮扶互助小组成立帮扶互助小组 1994 年,社会学家 Cullen 指出社会支持就是个人从家庭、生活周边环境、社
32、会交际网络等获得的精神上或物质上的支持。“情绪聚焦疗法”(Emotionally Focused Therapy,简称 EFT)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可以帮助打破人际关系中(如父母与子女)消极的互动循环,相互提供更有效的情感支持,发展出信任和安全感。这些技术对于老年生活的干预也有一定的潜力。在社会与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空巢老人的现象。想要缓解这一现象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就需要从各个方面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社会支持网络。乡、镇、村农村空巢老人服务网络主要由乡政府统筹管理,各个村按照网络的总体服务要求共享实施方案。通过对空巢老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形成个性化的服务模式,在考虑到空巢老人的数量和
33、分布半径,建设规模不等的情感抚慰工程流动服务点和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村庄和地区的具体需求。根据存在主义的基本理论,关注困扰空巢老年人的现状,并进行一系列团体辅导,团体干预是多向沟通的过程,每个成员都存在多个影响源,在参与中增强彼此关系,从他人行为中审视自己,从多元化价值的信息交流中探索与自我成长,从而将这些心理上的改变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在团体辅导过程中,当团体凝聚力形成并增强时,会让团体成员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消除孤独感和失落感。通过团体活动,空巢老人可以得到更多的关怀和支持,同时也能够互相帮助,共同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这种社区化的关怀模式有助于提升空巢老人的
34、生活质量,增强他们的社交圈子和社会融合感,从而减轻了政府的负担,体现了社会的温暖和责任。(三三)积极引入积极引入第第三方,三方,建立基于建立基于大数大数的的 1+X 情情感抚慰服务机构感抚慰服务机构 根据 Bowlby 的理论,依恋系统使个体维持对重要人物(依恋对象)的亲近(proximity),从而作为处理压力事件和应对危难的一种途径。依恋对象作为安全的避风港,使个体能够在一个有支持的环境中探索世界和发展个体。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建立对于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具有积极的意义。这种多元主体参与模式的服务机构,能够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更加专业和多样化的关爱和支持。第三方服务机构作为多元主
35、体参与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以党委领导下,以政府为主导,全民参与等多种力量的相结合。这种模式下,政府在服务机构建设和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全社会各界的力量也应积极参与其中,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良性互动格局。这些服务机构可以包括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经过培训的农村职业人士以及社会志愿者,他们能够提供心理咨询、情感抚慰等服务,满足空巢老人的精神需求,帮助他们调整心态、缓解孤独感。在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的推动下,充分利用数字赋能农村空巢老人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所谓“1+X”的情感抚慰模式即是坚持 1 个政府主题+X 个社区抚慰中心辐射发展。既强调了中心化的服务模式,也注重了个性化、嵌入式的情感抚
36、慰机构。在大数据技术的加持下,建立农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数据库,该数据库的内容从老人个人基本资料和其健康状况两个主要方面入手,准确的把握空巢老人的个性化需求和身心状况,针对实时数据给予空巢老人抚慰内容建议,让抚老慰老行动更加准确、更加精细。(四四)树立自我调节意识,加强自身适应性,保持心态平和树立自我调节意识,加强自身适应性,保持心态平和 农村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的解决也依赖自身的努力和调整,通过自身力量去增强自我调节的意识,加强自身的适应性。首先,培养自我调节意识是帮助农村空巢老人保持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的基础。乐观积极的心态可以帮助老人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孤独,避免负面情绪的产生,提高生活质量
37、。其次,加强老人的适应性也十分关键,农村空巢老人需要逐渐接受并适应空巢的生活状态,明白短期内难以改变的现实,不要将希望全部寄托在子女身上,要学会独立生活,克服孤独、自卑、失落等负面情绪,保持健康的心态。最后,保持平静稳定的心态对于农村空巢老人来说也非常重要。平静的心态可以帮助老张新月 DOI:10.12677/ap.2024.142070 537 心理学进展 人保持身心的恒定,有利于解决孤独、自卑等问题,让他们摆脱自我封闭的状态,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增加人际吸引力,使得老人和子女以及邻里的相处更加和谐。这样的状态有利于子女以及邻里主动与老人接触,空巢老人的情感可以及时得到抚慰,从而提高空巢老
38、人的心理以及生理健康水平。通过上述策略分析农村空巢老人精神慰藉需求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并根据当前他们精神方面的现实需求和现实困境,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村社践行、自我调节”的立体化心理抚慰体系构建,让他们在社会中找到存在感、在生活中找到意义、在个人身上找到价值,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从而助力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事业的发展,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5.结语结语 新时期自乡村振兴战略与和美乡村建设提出以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新的高度。这也使得社会各界对农村空巢老人关注的需求显著增加。这就为农村空巢老人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与精神抚慰帮扶网络的建立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契机。分析农村空巢老人心理
39、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根据当前他们精神方面的现实需求和现实困境,探究有效的应对之策,可以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事业的发展,这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农村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需要老人自身、家庭、村社和政府等各个主体形成更加协调的合作关系,共同满足农村空巢老人的情感需求,进而激发培养出其正面情绪以积极面对空巢的状态,让农村老人度过一个虽然“空巢”但不“空心”的晚年,真正做到老有所乐、老有所养。基金项目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BJL079):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影响因素与保障机制研究;江苏大学第 22 批大学生科研课题立项资
40、助项目(项目编号:22C336):数字化赋能农业全产业链的拓展提升与政策取向。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陈健(2008).农村空巢老人的情感需求及其所得精神支持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长沙:中南大学.方菲(2019).劳动力迁移过程中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慰藉问题探讨.农村经济,(3),107-110.李金晏,张文谦,王伟芹(2011).城市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中国医药科学,(21),112-113.李文琴(2014).中国农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的困境与化解.思想战线,40(1),104-107.马克思,恩格斯(197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p.220).人民出版社.苏珂,李付星,李月恩
41、(2018).农村空巢老人的情感诉求及抚慰策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8(5),79-85.王金辉(2016).关于农村老年空巢家庭社会支援的思考.安徽农业科学,34(24),6615-6616.杨平,等(2018).农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中国老年学杂志,38(14),3553-3555.周荣山,潘忠德,谢斌,等(2019).上海市黄浦区空巢与非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及主观幸感比较.上海精神医学,(6),108-110.Johnson,S.M.(2016).The Practice of Emotionally Focused Marital Therapy.Brunner/Mazel.Radloff,L.S.(2021).The CES-D Scale:A Self-Report Depression Scale for Research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Applie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1,385-401.https:/doi.org/10.1177/0146621677001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