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727599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1 2024年第1期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段妍段丽君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指南,具有重要的原创性贡献。立足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要思想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注重在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命题,以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为基本原则,在践行“七个着力”中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提出“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在科学把握“两个结合”重大意义与内在规律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以“四个共同倡导”为落脚点,推动人类文明

2、发展进步。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两个结合”中图分类号:D61;G1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2447(2024)01-0011-07基金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一般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专题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LJY202180174800)作者简介:段妍,女,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建设;段丽君,女,吉林磐石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党的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文化领域的重大理论创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科学遵循。习近平文

3、化思想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以坚定文化自信为基础前提,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内容,展现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强大的思想伟力,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一、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文化建设。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上增加文化自信,明确提出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丰富发展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更加坚定,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奠定

4、了坚实基础。第一,明确阐述和概括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创造了绵延璀璨的中华文明,铸就了中华民族底气十足的文化自信。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战略高度,提炼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鲜明提出了“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的创新理念,为增强文化自信指明了方向。一是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中华文明历经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重创而经久不衰,成为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的文明,彰显出相较于世界其他文明独具的连续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1这不仅深刻阐明了“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的文化认同与价值认同问题,同时

5、也是对文化自信的坚定表态。二是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2中华文明史,既是持续传承的历史,又是不断探索未知、应时求变、12段妍段丽君: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开辟新境界的历史。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强调“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3,不断赋予中华文明新的生命力,也激发了文化自信的蓬勃活力。三是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在历史演进与面对挑战挫折时展现出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强大凝聚力。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

6、是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信仰与共同信念,不仅表现为对文化、国家与民族的执着坚守,更展现了对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念与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意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华民族更加需要共同信念牵引,坚决捍卫国家核心利益。从此意义上讲,中华文明的统一性能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汇聚强大合力,成为坚定文化自信的动力支撑。四是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中华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涵育了兼收并蓄的精神气质,这种包容性以坚持多元并存为鲜明特色,注重吸纳各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并加以创新发展,铸就了“有容乃大”的文明气象。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文明交往交流交融平台,将成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精神力

7、量。五是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和平性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历史土壤,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中“和”的理念与实践始终主张塑造一个群己合一、以他为重的道德秩序,由此产生了“交通成和”“保合太和”的价值理念,并成为中华民族对外交往中所坚守的价值立场。新时代,中国不断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着力推进世界各国文明共同发展,彰显了中华民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与使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论述是基于大历史观审视中华文明发展历程、表现形态、思想内涵、价值追求而进行的系统概括,揭示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规律,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具有重要意义。第

8、二,丰富发展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发展进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之积蓄并提供了绵延不断的精神力量,成为中国共产党在世界动荡时局中始终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精神根基。着眼未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尊重历史、与时俱进的民族心态,对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思考。一是多角度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从不同维度深刻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在论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时,他强调深入挖掘和阐发求大同、讲仁爱、崇正义、尚和合等思想观念的时代价值,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

9、要源泉,这是从道德文明角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提炼;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进行了概括,从观念文明角度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他强调:“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古籍典藏的保护修复和综合利用,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4这从精神文明总体维度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多维阐释,指明了转化、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点,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信。二是注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

10、化的忠实传承者与弘扬者。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方针,强调要科学把握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坚持好“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重要原则,在继承历史文化资源时,要做到不忘来路、以古鉴今,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德性伦理、人文精神、史学思维、哲学思想的时代价值;在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始终保持中华文化的自身特质。面向未来的同时更加面向世界,在与时代同频共振中,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创新成果的传播,在把握文化主动中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更加坚定文化自信自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

11、文化,必须行之有效地加以落实,阐明了包括加强教育普及、深化理论阐释、创新传播载体、进行文艺创作与产品开发、强化文化遗产保护等具体实施路径,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多手段,着力从记忆、传承、创新、传播等方面,协同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13 段妍段丽君: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化的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与传承路径,有助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树立更加从容自信的文化心态,激发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深层动力。二、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命题,这不仅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走向的科学把握,更是对新时代文化

12、使命的战略锚定。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层出不穷,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应时处变,以弘扬中国精神、深化文明互鉴、赓续历史文脉为导 向,明确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5的基本原则;精准把握新时代文化使命的丰富内涵,提出“七个着力”重大要求,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实践路径。第一,鲜明地宣告了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担负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任务,并从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三个层面对于如何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作出重要指示,为推动中华文明在当代的传承创新提供了方向思路。首先,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国精神。文化自

13、信是国家和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中华民族攻坚克难、走向复兴的制胜密码。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在文化建设中的极端重要性,注重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文化自信与中国精神结合起来,不断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强调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之中,大力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其次,秉持开放包容,深化文明互鉴。中华文明因开放而交流互鉴,因包容而不断保持生机活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应秉持开放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开放包容、交流互鉴的基本

14、原则,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文明一道共同繁荣发展。从“一带一路”倡议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自全球发展倡议到全球安全倡议再到全球文明倡议,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秉持中华民族独特的包容性理念,推进共商共建共享、平等互鉴包容的发展观与文明观,推动中华文明与各国文明交流互鉴,不断吸收人类先进文明成果来丰富和发展自己,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汲取文化滋养。着眼于提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凝聚力与感召力、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与影响力的时代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6的方法原则,这既是对深化文明互鉴的现实考量,也深刻揭

15、示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任务。最后,坚持守正创新,赓续历史文脉。守正才能把准方向,创新才能引领潮流。新征程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更要明方向、正导向,在守正创新中赓续历史文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作出“两个敢于”和“三个不动摇”的全新论断,明确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引、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并强调在此基础上以理论创新持续推进党的实践创新,为夯实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保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文化领导权提供了基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紧握理论发展创新的根脉、魂脉,坚持推陈出新,强调当前尤为重要的是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

16、统文化相结合,从而提出“两个结合”的创新论断,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有力支撑。总之,强调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既深刻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作用,也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明确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发展方向与趋势。第二,“七个着力”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实践路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奠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现代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归根到底是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进程中的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者融会贯通,展现了中华民族最深层次14段妍段丽君:习近平

17、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的精神追求,凝聚着强大的精神力量。新征程上,国际国内局势加速演进,新的文化使命任务艰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文艺工作座谈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等重要会议,针对哲学社会科学、文化传承、文艺创作、思想政治教育、新闻舆论、网络信息等领域进行了分类指导、科学设置与整体谋划。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动这些领域工作交融并进,作出“七个着力”的明确指示,即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

18、化工作的领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其中,秉持“党领导一切”的根本原则,将“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摆在首位,把方向、管全局,深刻展现了党的领导是文化工作的生命线;并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化新闻舆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着力点,对文化建设的创新和推进实施具体部署。“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

19、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7,旨在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与中华文明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积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彰显了胸怀天下的世界情怀和责任担当。“七个着力”总分结合、上下贯通,完善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容体系,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实践路径,有助于党领导人民更加自信地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 使命。三、提出坚持“两个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两个结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理论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以彼此契合为前提、互相成就为结果、筑牢道路根基、打开创新空间、巩固

20、文化主体性五个方面深刻揭示了“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与内在规律。第一,“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为邦本、政得其民”的民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相通,“行先于知、由行致知”的知行观念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具有高度契合性,“天下为公”的社会追求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机统一,等等。正是因为这种内在契合性,中国共产党在联系中国具体实际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了二者的深度结合,在推进文明进步与现代化进程中,既赋予马克思主义独特的“中国内涵”,又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发展。第二,“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内在相通的两个主体,往往能够互相成就。

21、在这种反应中,“结合”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行动指南在中国化的发展实践中,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引领中国走进现代世界,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从“富民厚生”到共同富裕,从“协和万邦”到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从“道法自然”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华文明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在高度契合的基础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与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义的深度结合,形成了治国理政的创新理论体系,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更深层次讲,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既坚守了

22、马克思主义之魂,又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与中国风格,坚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彰显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昭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第三,“结合筑牢道路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成就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引领,也植根于中华文明发展史的深厚土壤。要切实领会15 段妍段丽君: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中国道路的独特优势、文化内涵与历史必然,必须立足于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走上这条道路,跟中国文化密不可分。我们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内在的基因密码就在这里,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基因。”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

23、民族的独特优势,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两个结合”着眼于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文化基因,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重民本、讲仁爱、守诚信等价值理念,科学阐释仁爱孝悌、笃实宽厚等精神品格,着力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沃土中探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逻辑与发展动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更广阔的历史纵深。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激发全民族创新活力的强国征程中,也在不断发展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牢固坚守自信立场,着力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执政思维与治国理念,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取得了显著成就,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底气,夯实了中国特色

24、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第四,“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结合”本身就是创新,同时又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空间。文化的力量深深凝铸于理论、制度之中。“两个结合”顺应多元一体的民族发展趋势与九州共贯的中国文化“大一统”传统,为理论创新提供了不竭的思想文化资源;汲取中华文明的天下共治、富民厚生理念、“商量”“共和”的施政传统融入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创新中,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9回溯百年征程,我们党以一往无前的思想革新、历史主动

25、与文化自信将文化优势作用于创新理论体系、完善制度建设,使形成的理论、制度体现出鲜明的中国风格与时代特色。由此可知,“两个结合”科学揭示了文化发展规律,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贵资源的充分运用,表明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也彰显了对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觉性认识达到了崭新高度。第五,“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保持自身主体性是文化自信自立、具有强大引领力、凝聚力、影响力、塑造力的前提保证。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文化自信”融入“四个自信”,究其根本,文化自信源自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这一主体性根植于中华大地,是在中国共产党团

26、结带领中国人民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发展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汲取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在“两个结合”中建立起来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两个结合”,持续深化文化在历史进步中的定位认识,高度重视文化的历史传承,不懈探索文化复兴与文明进步前行道路,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就是文化主体性最有力的体现。这一科学理论体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结合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起来,紧跟时代、顺应实践,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为推动中国

27、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四、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推动人类文明发展中国共产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习近平总书记在精心布局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同时,积极谋划人类文明发展,以“四个共同倡导”为着力点,提出具有原创性的全球文明倡议。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使世界不同文明在对话互动中相融相通、互学互鉴,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第一,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互尊互信。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都植根于本民族的生存土壤,凝结着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劳动智慧与精神追求,都拥有自身独特的价值

28、,共同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贡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尊重世界文16段妍段丽君: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强调在人类文明交往中实现“和合共生”。同时指出必须摒弃傲慢与偏见这一阻碍人类文明进步的最大障碍,独尊或贬损某一文明是极度不可取的,在文明发展中,采用生搬硬套、削足适履的方式往往对于文明发展产生阻碍作用。文明多样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宝贵财富,不能将文明间的多样性与独特性视为自身文明发展的威胁。必须看到,世界各文明之间不是闭门造车,文明互鉴是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全球化使得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动更加频繁深入,不同文明的魅力

29、也更加彰显。因此,我们要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在这个前提下推动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动,在互相学习和理解中消除隔阂迷思,着力构建不同文明美美与共的世界文明新格局。第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不同文明相融相通。全人类共同价值是联结不同国家、民族、文明的精神纽带,也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大成果,反过来又继续推动人类文明向深层次发展。当前,人类社会探索现代化道路的过程曲折起伏,各种风险挑战复杂交织,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汇聚不同文明的价值共识、凝结各国人民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新助力。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增强全人类共同福祉的战略高度,倡导要弘扬全人类共

30、同价值,在包容互鉴中促进不同文明相融相通。秉持对人类文明前途命运负责的原则和担当,深切关注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与普遍期待,强调要摒弃意识形态偏见,不断增强合作机制、理念与政策的开放性包容性,最大程度凝聚起国际社会的支持力量,坚持求同存异,以团结精神弥合交流分歧、以共赢思维推进协商合作。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进一步指出,要尊重包容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理解和追求,以宽阔的胸怀看待不同文明探寻价值追求的实践路径,反对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将自己的价值观与发展模式强加于人,不搞冷战思维威胁与意识形态对抗,对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提出了明确要求。长远来看,只有真正坚持开放包容、平等相待,

31、才能更好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更为紧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三,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推动不同文明共进共生。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是实现文明交流互鉴的动力源泉。文明连接着过去又展望着未来,任何文明要保持长久的生命力,既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底蕴深厚的历史传统和文化遗产,又要与时偕行,在吸纳时代精华中激发活力基因、实现自我更新。文明传承和创新为厚植国家文化底蕴、提升价值认同增添了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切实关注各国历史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推进各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进程的深度结合,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创造跨越时空的文明成果;要坚定文化自信,全面深入了解本国文明历史,充分挖掘本民族优

32、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价值观念、哲学思想、道德规范、人文精神等深厚思想资源,在交流对话、互学互鉴中融各方之优长,依照现代化的特征与要求,丰富文明内涵、创新表现载体,推动各国文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焕发出勃勃生机。当前世界多元文化相互激荡,世界各国要抓住历史机遇,提炼弘扬传统文化中具有先进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将既赓续历史文化又发扬时代精神、既造福人民群众又发展人类文明的文化创新成果展示出来,在世界文明交流中塑造可信可敬、开放自信的国家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第四,加强国际人文合作交流,推动不同文明互学互鉴。打造交流合作平台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好载体,深化国际人文合作交流,为促进世界人民相亲相知、增

33、强国家交往理解信任提供了桥梁纽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推进世界不同文明交流合作、互学互鉴,积极打造国际人文合作交流平台,先后搭建了博鳌亚洲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博鳌亚洲论坛自创建起就高度关注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交流。亚洲对话文明大会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导向,主张要促进亚洲及世界各国互助互信、相互尊重、平等对话,诚心正意开展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实施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打造智库合作交流网络。这为文明传承、交流、互鉴提供必要支撑,广泛凝聚了各方共识,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一批文明互学互鉴的合作成果,为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贡献了中国力量。当今世

34、界不稳17 段妍段丽君: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定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一些利益集团煽动阵营对抗、挑起文明冲突,严重侵蚀着世界不同文明间的信任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继续扩大人员往来、强化多边机制,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以海纳百川的豁达胸怀冲破思想窠臼,以兼收并蓄的端正态度汲取文明养分,推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在深化人文交流中消除隔阂、取长补短、凝聚共识、互学互鉴,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集中体现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中国经验、中国智慧,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民族立场和天下情怀的有机统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

35、高度,表明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总结历史经验,反映时代要求,着眼未来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参考文献1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3(17):4-11.2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3(17):4-11.3 张烁.习近平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

36、条件N.人民日报,2023-10-09(1).4 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04-26(1).5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3(17):4-11.6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3(17):4-11.7 张烁.习近平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N.人民日报,2023-10-09(1).8 杜尚泽.“就是要理

37、直气壮、很自豪地去做这件事”(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N.人民日报,2022-10-19(1).9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3(17):4-11.The Original Contribution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CultureDUAN Yan DUAN LijunAbstract:With great original contribution,Xi Jinping Thought on Culture is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cultur

38、al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Based on a new historical perspective,this important thought proposes strengthening of cultural confidence,and emphasizes the promotion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by deeply understanding the prominent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creatively tran

39、sforming and innovatively develop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The new theme of building modern civiliz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s proposed,with the basic principle of strengthening cultural confidence,upholding openness and inclusiveness,and adhering to integrity and innovation.The n

40、ew cultural mission of the new era is to be taken on in the practice of the Seven Focuses.The fundamental requirements of the Two Combinations are proposed.The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its significance and inherent laws is imperativ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 global civilization initiative is also proposed.The Four Common Initiatives are the foothold in the development and advance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Key words:Xi Jinping Thought on Culture;modern civiliz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the Two Combinations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