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2024/6聚焦: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编者的话:2019 年 3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提出“六要”“八个相统一”等具体要求,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根本遵循。五年来,党和国家针对思政课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上海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持续深化“大思政课”综合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期聚焦“中小学思政课改
2、革创新”这一主题刊出一组文章,从区域、学校以及一线教师的角度呈现思政课教学方式变革、“大思政课”建设等方面的经验与思考。希望这组文章能够为区域以及中小学进一步推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提供启发和思考。112024/6聚焦: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学科任务导向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整体性设计与实施文/苏百泉【摘 要】学科任务导向的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整体性教学与实践是在整体性教学观的指引下,发挥学科任务的导向作用,由教学情境、学科任务、学科内容、关键行为表现四个要素相互联系共同构成的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与实施系统,它可以分别以学科内容、教学情境、学科任务为出发点进行整体性设计与实施,有效落实的关键是强化对学习行
3、为和学科任务类型的研究,旨在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实现立德树人的学科育人价值。【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 学科任务 整体性教学 教学情境 学习行为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六要”“八个相统一”的要求。五年来,我们认真落实讲话精神,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项要求,努力成为“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开展了学科任务导向的思想政治学科整体性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探索。这一探索既充分体现了“思维要新”的要求,注重“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做到了“坚持主导性和主
4、体性相统一”,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一、学科任务导向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整体性设计与实施框架学科任务是围绕学科目标进行的活动程序及过程,包括描述与分类、解释与论证、预测与选择、辨析与评价四种类别。学科任务导向的思想政治学科整体性教学与实践是在整体性教学观的指引下,发挥学科任务的导向作用,由教学情境、学科任务、学科内容、关键行为表现四个要素相互联系共同构成的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与实施系统,旨在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实现立德树人的学科育人 价值。1.学科任务导向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整体性设计与实施的必要性有什么样的学习观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观。从20世纪90年代
5、开始,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学习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之中,通过人际协作活动及实践活动而建构意义的过程。与此同时,教学不是传递某种具体的知识,而是创设一定环境和支持,促进学生建构整体性的知识,获得完整性的经验以及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1整体性教学观认为,学习应该被视为一个具有内在生成性的自然整体,任何学习都是学生心智、情感、心灵和精神的培育和学生整体生活经验、生活意义的获得过程,是一个将知识、技能和态度协调整合的过程。由此,教学设计就是设计教学活动,构建适应性的学习环境,以此来促进学生把知识、技能和态度协调整合起来,形成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综合专业
6、能力,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2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一方面,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超越了原有的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分类的表述方式,体现了课程教学的系统性、综合性12 2024/6聚焦: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和整体性。另一方面,课程标准坚持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追求,使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主导、组织、整合其他要素的核心,体现了课程教学的整体性特征。在这一
7、充分体现整体性教学观的课程标准实施之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应呈现出什么样的总体样貌呢?课程标准 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了“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强化辨析,选择积极价值引领的学习路径”“优化案例,采用情境创设的综合性教学形式”“走出教室,迈入社会实践活动的大课堂”,在这些教学与评价建议的指引下,过去几年,形成了一大批围绕“议题式教学”“主题情境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等主题开展的教学研究成果。这些围绕某一课程要素开展的研究极大地改变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生态,推动了新课程理念的落地。随着这类研究成果的不断丰富,从整体性教学论高度推进上述研究成果的整合显得越来越紧迫和必要。就是在这样的背
8、景下,我们通过几年教育教学实践探索,提出了学科任务导向的思想政治学科整体性教学与实践的主张。2.学科任务导向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整体性设计与实施的框架及要素我们依照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和 课程标准 的要求,本着教学评一致的基本原则,参照课程标准中的“学科任务导向型的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框架”,建构学科任务导向的思想政治学科整体性教学与实践的框架。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学科任务导向型的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框架以学科任务导向为标志,由关键行为表现、学科任务、评价情境和学科内容四个维度构成。高考评价具有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参考这一命题框架,我们认为,无论是教学还是评价,它们都具有如下共同特征:(1)学科核心素养体
9、现于学生在情境中的表现,素养能在不同的情境之间迁移;(2)设置的问题产生于情境,必须基于情境提出要分析和解决的问题;(3)分析或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标准由所要完成的学科任务加以明确;(4)在执行或完成学科任务的过程中需要运用相应学科内容;(5)在执行或完成学科任务过程中表现出可观测的学习行为;(6)学科核心素养水平见之于执行学科任务时的关键学习行为表现。由此,我们将学科任务导向的思想政治学科整体性教学与实践的框架表述为:通过设置相关教学情境,针对该情境提出问题或问题链,引导学生运用相关学科内容(包括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学科思维和方法等),执行完成某(几)项学科任务,从而引发教育者期望的关键学习行为
10、表现,进而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框架及其要素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在这一框架中,学科核心素养水平是核心,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科任务是关键,执行学科任务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将各种外在教学影响内化为学科核心素养,并外显为可观测的关键学习行为表现的媒介。教学情境为运用学科内容、执行学科任务、呈现关键行为表现提供背景和平台。学科内容为执行学科任务提供支撑,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学科性特征。图 1 学科任务导向的思想政治学科整体性教学 与实践的框架学习起点执行学科任务(经历怎样的教学过程)教学情境(在何种教学情境中)呈现关键行为表现推断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学科内容(学习、运用什么知识、能力或方法)二、
11、学科任务导向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整体性设计与实施路径教学设计与实施并非静态的框架,而是历时性的动态生成过程。教无定法,我们经过教学实践发现,学科任务导向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整体性设计与实施主要有以下几种路径:1.以学科内容为出发点的整体性设计与实施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内容主要是由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思想方法构成的体系,这些内容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是在教学情境中执行学科任务必备的基本支撑。132024/6聚焦: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学科内容是教学设计与实施中最容易被关注的。大多数情况下,教学设计往往以学科内容为出发点,逐渐完成与教学系统中其他要素关系的建构,进而实现教学的整体性设计与
12、实施。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依次有:(1)本课时(或单元)要教学的学科内容有哪些?(2)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3)重难点(如关键能力、核心知识)是什么?(4)如何才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选用什么教学情境?设计哪些问题?开展哪些教学活动?执行什么学科任务?)(5)如何评价和检测学生掌握学科内容的情况?由此形成的教学整体性设计和实施路径是: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情境活动化活动任务化。这一路径的基本特征是:以学科内容的分析与综合为起点,以学科任务的执行完成为终点,学科内容内在逻辑的横向分解和纵向展开是保证教学设计与实施整体性的关键。2.以教学情境为出发点的整体性设计与实施情境即
13、任务情境,是以学科任务为中心构成的活动场域。情境在教学中的功能主要是通过选用适宜的素材,再现学科理论产生的场景或者呈现现实中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背景下学习运用学科内容,包括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思维方法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学科任务。3思想政治学科具有鲜明的现实性特征,需要直面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因此,选择社会现象和问题设置教学情境是思想政治课常见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思路。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依次有:(1)准备作为教学情境的社会现象或问题是什么?它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2)如何对该社会现象或问题的相关信息进行筛选加工,使其成为具有教育价值的教学情境?(3)分析或解决这一社
14、会现象或问题需要哪些学科知识或能力?(4)如何结合情境素材与学科内容,设置议题、核心问题和问题链?(5)如何围绕议题或问题开展教学活动?(6)如何把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科任务?由此形成的教学整体性设计和实施路径是:社会现象或问题情境化情境与学科内容问题化问题活动化活动任务化。这一路径的基本特征是:以对社会现象或问题的关注为起点,以学科任务的执行完成为终点,教学情境成为贯穿单元(课时、教学环节)进而保证教学设计与实施整体性的关键。3.以学科任务为出发点的整体性设计与实施执行不同的学科任务会表现出不同的关键行为,不同的关键行为表现反映不同的学科核心素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行为表现与学科任务并非简单
15、的一一对应关系,因此,要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就需要在教学中综合设计、执行各种学科任务。学科任务是传统教学中最容易被忽视的要素。我们经常将学科任务与教学活动相混淆,而更多关注教学活动的设计。比如,讨论作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活动,被关注的往往只是分工合作、学生的参与度、时长等指标。如果聚焦到学科任务,我们还需要考虑怎么讨论以及讨论后的成果,是围绕某个观点进行立论或驳论,还是从多个角度分析某一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建构因果关系。要进行以学科任务为出发点的教学设计与实施,需要考虑的问题依次有:(1)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要求,如何整体规划某段时期(如学年、学期、单元)的各类学科任务?(2)根据本单元或课
16、时要求实施的主要学科任务,如何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3)如何组织相应的学科内容,以便为执行学科任务提供必要支撑?(4)如何根据教学情境、学科任务和学科内容,设计相应的问题或问题链?(5)如何组织开展相应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执行学科任务?由此形成的教学整体性设计和实施路径是:学科任务序列化任务情境化情境与学科内容问题化问题活动化。这一路径的基本特征是:以序列化组织安排学科任务为起点,以组织相应教学活动为终点,各类学科任务的综合执行完成是保证教学设计与实施整体性的关键。上述三种教学整体性设计与实施的路径需要考虑课型特点、学情等因素进行选择。无论选择哪种路径,都要重视学科任务的导向作用。我们认为,只有
17、通过执行学科任务,才可能呈现出可观测与度量的关键行为表现,才能以此评判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所以,只有我们重视学科任务的导向作用,将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化为学科任务的执14 2024/6聚焦: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行过程,才能使教育教学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进而实现立德树人的学科育人价值。三、学科任务导向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整体性设计与实施的关键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整体性设计与实施中,学科任务处于关键、核心地位,对其他要素的整合具有导向性作用。如前所述,执行学科任务是学生在情境中运用学科内容,将各种外在教学影响内化为学科核心素养,进而外显为可观测的关键学习行为表现的媒介和过程。通过学科任务,实现
18、了教学情境、学科内容、关键行为表现等要素的有机整合,将其统一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过程。为使学科任务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整体性设计与实施的导向作用落到实处,关键是要强化对学习行为和学科任务类型的研究。我们首先开展了对学习行为的研究。我们认为,学习行为作为执行学科任务时的外在表现,包括操作流程及形成的成果作品。执行一个学科任务会有一个或多个学习行为表现。如果我们聚焦于学习行为,就可以通过各种学习行为的组合,细化学科任务的执行环节,量化对学科任务执行效果的评价。我们以课程标准界定的四种基本的学科任务类别,即“描述与分类、解释与论证、预测与选择、辨析与评价”为基础,细化了对学习行为的研究,提出了四类16项
19、典型学习行为,构建了思想政治学科学习行为体系,如图2所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改变教学行为完善学习行为完成学科任务达成教育教学目标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实践路径,并将此研究成果出版了著作中学思想政治课学习行为的研究与实践。近期,我们通过对学科任务类型的进一步研究,在参考 课程标准 和 上海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评价指南对学科任务划分的基础上,提出了思想政治主要学科任务分为“联结现象与本质”和“阐述原因与结果”两类六种的新界定(见上表)。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将积极实践,开展学科任务导向的思想政治学科整体性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探索,切实将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
20、讲话精神落到实处。参考文献:12 冯锐.论整体性教学设计的设计观 J.远程教育杂志,2009(5).3 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36 本文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基于活动型课程建构的中学思政课学习行为系统化研究”(项目编号:C202228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上海,201203)描述与分类:到底是什么描述事物分类归类比较异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概念定义图文转化解释原因建构逻辑问题预测设计方案比较优劣评价观点辩护批判理论论证事实论证解释与论证:究竟为什么预测与选择:可以怎么做辨析与评价:应该怎么做图 2 思想政治学
21、科学习行为体系表 高中思想政治的学科任务分类以及对应的主要学习行为与特征两大类六种主要学习行为主要特征1.联结现象与本质1.1描述现象概括情境信息、图文信息转换等从现象到现象,不需要过多关注现象背后的本质1.2辨析概念原理比较辨别概念原理、解释概念原理等对事物本质的关注,需要对事物的本质达到清晰准确的理解1.3透过现象看本质例举、推断结论、归纳实质、分析说明、评析社会现象、提出问题、说明理由、阐述对情境信息的理解等其中,例举是从本质到现象,其余都是从现象到本质2.阐述原因与结果2.1知其果,问其因 阐述原因、分析充分条件或必要条件等要求根据情境和学科内容,阐述社会现象或问题产生的原因2.2知其因,问其果 预测趋势、阐述结果、分析意义或目的等要求根据材料和学科知识预测某一社会现象的发展趋势或可能结果2.3建构因果链条阐述因果关系,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建议、方案并加以论证等要求详细阐述从原因到结果的中间环节、完整逻辑过程、各个路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