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大棚西瓜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要求了慈溪市现代生态农业总企业大棚西瓜生产基地栽培技术要求和方法。
本标准适适用于慈溪市现代生态农业总企业大棚西瓜栽培。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条文,经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组成本标准条文。全部标准全部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各基地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可能性。
NY/T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3 环境条件
3.1土壤
有机质含量丰富,PH值6.5—7.8,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壤土。
3.2温度
3.2.1发芽温度通常在15℃以上,最适发芽温度25—30℃。
3.2.2出苗温度在15℃以上,最适25—28℃。
3.2.3生长温度13℃以上,最高40℃,最适生长温度18—32℃。
3.3连作障碍
西瓜忌连作,采取大棚消毒和采取西瓜嫁接苗种植是处理大棚西瓜连作障碍关键方法。
4 品种选择
春季栽培:可选择早熟品种早佳、京欣、小兰、拿比特、早春红玉、天赐208等。
秋季栽培:宜选择生长势强早熟品种早佳、天赐208等。
5育苗
5.1苗床选择
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燥、土壤肥沃、排灌方便近三年未种过瓜类作物地方。苗床畦面宽度为1.2—1.5m,长度不超出50m。
5.2营养土配制
营养土配比:熟园土(1—2年内未种过葫芦科蔬菜)80—90%,加10—20%腐熟优质有机肥。如土质偏粘则需加少许细砂以增加透气性,配制好营养土均需过筛;也可用7份泥炭、3份珍珠岩混合后浇入0.1%三元复合肥配成无土基质。
5.3种子处理
5.3.1选种
选择健康、饱满无病虫害种子。中型瓜大田亩用种量25—50克,小型瓜每亩需种量15—25克,需苗床10m2。
5.3.2浸种
用55—60℃温水浸种15分钟,消毒杀菌;接着用20—25℃温水浸种4—6小时。
5.3.3催芽
将浸足水种子洗净置于25—30℃左右环境中催芽,待芽长至0.5—1厘米左右时即可播种。
5.4冬春促早栽培育苗技术
5.4.1电热温床准备 冬春促早栽培提倡电热温床育苗。电热温床宽度为1.2米左右。先把苗床挖深10厘米,上铺一层无破损农膜,在农膜上铺5厘米左右稻草作为隔热层,按8—10厘米间距铺好电加温线,上再覆一层2厘米左右稻草或泥土,把电加温线完全覆盖住,然后把苗床浇透水。在上排营养钵或穴盘。
5.4.2常规育苗苗床管理
此茬口苗期在11月下旬至2月上旬,苗龄40—45天。同时苗期管理还应注意对子叶带壳出土立即“脱帽”去壳;在保温前提下,尽可能延长秧苗接收光照时间;做好苗期病虫害防治工作。
温度: 温度管理以保温防寒为主,整个育苗期管理可概括为“二促二控”。播种后出苗前,床温度保持在30-32℃;70%种子拱土出苗后,白天温度为22—25℃,夜间不低于18℃,预防下胚轴徒长形成“高脚苗”;第一片真叶萌生时,白天床温保持25—28℃;夜温保持在16℃以上;定植前5—7天降温炼苗。
水分:通常保持钵土下层潮润,表土干燥为宜,叶片出现轻度萎蔫时浇水。浇水采取渗浇,即点浇于床底上,在床底形成一浅水层,经过钵底或穴盘底孔向上渗。在正常气候条件下,通常苗期浇2次水,第一次在第一片真叶发生期,第二次在第二片真叶发生时。浇水工作在晴天中午进行,水温必需保持在12℃以上。
5.4.3嫁接育苗
5.4.3.1砧木选择
以葫芦砧为好,可选择一般瓢瓜、蒲瓜或西瓜专用砧木日本葫芦等。
5.4.3.2砧木育苗
砧木采取催芽播种,先用55℃温水温汤浸种15分钟杀菌,然后常规浸种12小时,清洗洁净,在30—32℃下催芽;种子芽长0.5厘米左右播于营养钵或穴盘中,芽口朝下,播后覆0.5—1厘米营养土或基质;其它方法和温湿度管理同常规育苗,尽可能控制下胚轴长度。心叶抽生至一叶一心期为嫁接适期。
5.4.3.3接穗育苗(西瓜)
接穗西瓜育苗种子处理和催芽同常规育苗。育苗时间比砧木推迟7—10天,即砧木一叶一心期同接穗子叶展平期相吻合。接穗集中播于育苗盘中,播种密度为每平方米2500—3000株。温度管理同常规育苗,出苗后要立即脱帽。
5.4.3.4嫁接方法
采取顶插法或切接法。
5.4.3.5嫁接后管理
温度:接后5—7天,白天保持在30℃左右,夜间不低于25℃,促进愈合。成活后管理同常规育苗。
湿度:嫁接后5—7天采取密封管理,保持饱和湿度,逐步揭二头通风见光降湿。成活后管理同常规育苗。
5.5夏秋遮阳催芽育苗
5.5.1常规育苗技术
5.5.1.1催芽播种
夏秋虽温度较高,为提升成苗率和出苗整齐度,提倡催芽播种。做到边播边覆盖,谨防高温烧芽。同时在覆盖营养土上再覆一层0.5厘米砻糠灰或砻糠,预防夏秋育苗浇水次数多带来苗床板结。
5.5.1.2苗床管理
夏秋育苗时间较短,苗龄在15天左右。一叶一心移栽。
温度:采取遮阳覆盖降温。出苗前全天覆盖降温,出苗后揭二头盖中间,逐步增加光照时间。
水分:夏秋育苗气温高,光照强,蒸发量大,必需确保水分供给。通常天天须浇水1—2次,在早晨或黄昏进行。
5.5.2嫁接育苗
5.5.2.1砧木育苗
采取催芽播种,遮阳覆盖育苗。
5.5.2.2接穗育苗(西瓜)
采取催芽播种,遮阳育苗,密度每平方米—2500株。接穗比砧木播期推迟3天左右。以接穗子叶展平同砧木一叶一心相吻为嫁接适期。
5.5.2.3嫁接方法
同早春。嫁接最好在早晨或黄昏时进行。
5.5.2.4嫁接后管理
采取密封覆盖和多层遮阳覆盖,达成饱和湿度和降温、遮阳。2—3天后逐步降低遮阳覆盖层数,增大见光量,3—4天愈合后揭二头盖中间增大通风量。随即管理同常规育苗。
6冬春促早栽培
6.1移栽前大棚准备
于移栽前15—20天覆盖大棚膜,全层亩施腐熟优质有机肥千克,复合肥25千克,深翻整平,通常耕深20cm左右。爬地栽培每单棚为2畦;立式栽培每单棚为3—4畦。畦沟30厘米,大棚外围沟深50厘米。整畦后,立即覆盖地膜和搭建小拱棚,盖好拱棚膜进行预热,以提升地温。
6.2移栽
冬春栽培以苗龄3—4叶为移栽适期。爬地栽培中型西瓜株距50厘米,亩栽400株左右;小型西瓜株距35厘米,亩栽650株。立式栽培中型西瓜株距50厘米,亩栽1200—1400株;小型西瓜株距40厘米,亩栽1400—1600株。移栽采取浅定植,以营养钵露出土面1厘米或穴盘上部基质和土面平为好。定植结束立即浇好定根水和盖好拱棚膜保温。
6.3大棚温湿度管理
6.3.1温度
定植后至第一批瓜采收,关键以保温、提升土温、促进发根、最大程度地利用光照,加紧营养生长为管理目标。定植后7—10天,要密封大棚和小拱棚,不进行通风换气,提升土温,促进发根,加紧缓苗。
缓苗后可开始通风,以调整棚内温度。通常白天不高于35℃,夜间不低于15℃,随外界气温回升逐步加大通风量。大棚内温度管理能够经过小拱棚揭盖迟早、和大棚背风面通风口大小进行调整。4月初—4月中旬大棚西瓜进入盛花,应保持充足光照和合适拉大昼夜温差,保持和调整植株长势,促进瓜胎发育和座瓜。进入膨瓜期,白天保持棚温35℃,夜间不低于20℃,加紧瓜果膨大。进入成熟期,拉大昼夜温差,促进糖分结累和第二批瓜座果。
6.3.2湿度
大棚内空气相对湿度较高,虽采取地膜全层覆盖,极大地降低了棚内空气温度,但随植株蔓叶封行后,因为蒸腾量大,灌水量增加,使棚内湿度增高。白天相对湿度通常在60—70%,夜间和阴雨天达80—90%。为降低棚内湿度,降低病害,可采取晴暖白天合适晚关棚,沟行间铺草降低土面蒸发,平时尽可能降低灌水次数来实现。生长中后期,以保持相对湿度60—70%为宜。
6.4肥水管理
大棚西瓜栽培以基肥为主,增施一次膨果肥水。即当第一批瓜鸡蛋大小时,选择晴天,用1%三元复合肥开穴浇施或用0.2%三元复合肥滴灌浇施,亩用量25—30千克。
大棚密封条件下二氧化碳含量严重不足,影响光合作用正常进行和同化产物积累,增施二氧化碳对增强西瓜光合效率,提升大棚西瓜产量、品质和提早上市含相关键作用。二氧化碳施肥关键采取颗粒二氧化碳发生剂,直接埋入土下5厘米深,浇水即可,亩颗粒剂用量30千克,于第一批瓜鸡蛋大小时施入,使用期1个月。
6.5植株管理
6.5.1整枝
中型西瓜采取双蔓整枝,小型西瓜采取三蔓整枝。生长前期以理蔓为主,尽可能扩大营养体,立即引蔓,使瓜叶分布均匀;主蔓长50—80厘米时,摘除其它侧蔓,固定引蔓方向,预防蔓叶拥挤和重合。第一批瓜座果后基础放任生长,见空引蔓。
6.5.2生长势调整
在大棚栽培爬地栽培中,植株生长势调整,通常采取“插蔓”方法压蔓,即用切成12—15厘米长,宽0.5厘米左右篾片,弯成“U”型,循蔓二侧插入土中。在长势正常时,以固定蔓为主,插入篾片不压住蔓;在长势偏旺时,依据蔓长势,以不一样紧松度压住蔓,调整蔓长势。但在座果节位前后2节不能压蔓。
6.6人工授粉
大棚西瓜冬春促早栽培通常在4月初—4月中旬开花,因为棚内昆虫活动少,必需进行人工授粉才能确保授粉。授粉工作通常在早晨8—10时进行,同时应标志授粉日期,方便确定成熟日期。
花对花法 将开放雄花采下,把花瓣抹掉,留下里面雄蕊轻轻涂抹在雌花柱头上,涂抹时要均匀,通常一朵雄花可授2—3朵雌花。
毛笔蘸粉法 摘下当日开放雄花将花粉集中到一个洁净容器内,用软毛笔蘸取花粉或直接用软毛笔在开放雄花上刷取花粉,对准雌花柱头,轻轻涂抹几下,见柱头有显著黄色花粉即可。此法工效较高,为最常见方法。
雌花节前抑制性人工授粉法 植株生长过旺,即使人工授粉也难以座果,可采取雌花节前抑制性人工授粉。具体方法是对雌花进行人工授粉,在雌花节前用两片小竹签,互为垂直地插入瓜蔓(不可插断),竹签宽度约为瓜蔓直径1/3,抑制养分输送至生长点,促进座果。
6.7留瓜
为提升西瓜品质和品牌效应,应留选主蔓第二雌花(15—18节)上座瓜。留瓜过早则瓜小瓜形不正,过晚则不利上市。当瓜如鸡蛋大小时,进行选瓜,每株留选1—2个柄粗、无伤且瓜形圆正幼瓜。要优先在主蔓上留瓜,主蔓留不住时,可在侧蔓上留瓜。
7夏秋栽培
7.1移栽前大棚准备
7.1.1大棚消毒
在反秋西瓜移栽前15天,清除前茬桔秆,深翻全棚,进行晒土,以土壤晒白为好,减轻土壤中病菌残留,加速土地风化。连茬种植最好进行高温消毒处理,即全棚深翻后,浇灌至土壤湿润,上覆棚膜,利用夏季高温,闷棚至55℃以上7—10天,利用高温、水蒸气共同作用进行全棚高温消毒,消亡棚内残留病菌和土传病害。
7.1.2遮阳、防虫盖膜
为降低自然气候条件对秋栽西瓜不利影响,必需做到全程覆盖栽培。在棚顶覆盖棚膜前期避雨,后期保温;前期在膜上或在定植行搭拱棚覆盖遮阳网,以降低强光对瓜苗生长抑制作用和降低棚温,并用防虫网作围裙,预防虫害侵入棚内危害西瓜正常生长。
秋西瓜栽培通常不进行地膜覆盖,为降低病虫草害和预防土壤板结、保墒,也有覆盖地膜,地膜最好用银灰色膜,可大大减轻蚜虫、蓟马危害。如用一般地膜覆盖,必需在地膜上覆盖稻草,以降低地温,预防幼苗烫伤。地面覆盖材料,可用瓜秧放蔓后撤消遮阳网平铺地面作地膜和瓜蔓附着物使用,做到一物二用,以节省成本。
7.1.3整地施肥
秋栽西瓜应提早整好地,做好畦,施好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和速效肥为主,通常每亩施有机肥千克加复合肥30千克,结合翻耕,全层施入。整畦同早春。
7.2移栽
夏秋西瓜通常有2片真叶时移栽,以防根系老化。定植时间不宜太迟,通常在8月中旬前,即7月底至8月中旬。夏秋栽西瓜因生长势弱于早春促早栽培,为确保秋栽西瓜中后期一定叶面积,提升产量,秋栽西瓜爬地栽培株距30厘米,亩栽700株左右。立式栽培株距40厘米,亩栽1600—1800株。定植时间以黄昏太阳光不强时或阴天定植最好,方便有足够时间缓苗。移栽时做到边移植边浇定根水边盖遮阳网,促进幼苗立即恢复生长。
7.3大棚温湿度、肥水管理
营养生长久(约25—30天) 遮阳增墒促生长。因为秋栽西瓜定植后气温较高,光照强,为加速茎蔓生长,做到在高温期遮阳网全天覆盖过渡到揭二头盖中午,逐步增加光照时间;同时注意肥水双促,在定植后干旱期,做到天天黄昏浇水或在棚内中心沟关半坑水,做到晚灌晨排,保持土壤潮润。在放蔓早期,亩用15千克复合肥兑水30担浇施,促进茎蔓生长。
座果期 适墒增肥。伴随植株长至20节左右,秋栽西瓜开始进入坐果期,此期要增加光照强度,控制土壤持水量,合适放缓茎蔓生长速度,促进瓜胎发育,形成粗壮瓜胎,提升坐果率。当瓜有鸡蛋大小时,依据长势每亩浇施复合肥15千克,促进果实膨大。
生长后期 减墒增光增施二氧化碳。当第一批瓜进入采收中后期,第二批瓜有鸡蛋大小时,此时已进入10月中下旬,夜间最低温度在15℃左右,气温开始转冷,夜间开始保温,白天温度控制在25—32℃。为延长采收期,提升植株抗性,通常在后期管理中不再进行浇灌施肥,以防植株贪青,影响第二批瓜成熟和降低抗寒力,合适保持土壤干燥,保持土温和通透性,延长根系活力。同时能够开始进行二氧化碳施肥,提升植株光合作用,延长叶片功效期,增加细胞汁浓度,提升抗寒力,促进第二批瓜膨大和成熟,提升糖度,改善品质。
7.4植株管理
7.4.1整枝
秋季延迟栽培通常采取2—3蔓整枝,即只保留主蔓和主蔓基部1—2条健壮侧蔓。在秋栽西瓜生长前期,从团棵至蔓长50—60厘米,以理蔓为主,尽可能快速培养营养体,形成一定叶面积和光合能力。从蔓长50—60厘米至坐果前,植株茎叶生长旺盛,侧枝大量萌生,以整枝为主,结合理蔓,在蔓长50—60厘米时,留选主蔓及1—2条生长健壮侧蔓。在坐果前往除主蔓上发生其它侧蔓和留选侧蔓上发生侧枝,保持田间适宜群体营养面积。坐果后放任生长,增大叶面积系数,为果实膨大和成熟提供充足营养;并合适进行理蔓,使枝蔓分布均匀,为第二批坐瓜打好基础。为预防茎叶过分荫蔽而影响果实成熟,可将遮住果实枝蔓拨开,使果实充足见光,有利于果实膨大和内部糖分积累,另外果实着色也好。第一批瓜采收时,为确保第二批瓜生长,应打去部分衰退枝蔓,促发新枝,维持一定营养面积。
7.4.2生长势调整
秋栽西瓜如出现徒长,可采取压蔓处理,压蔓方法同早春栽培。
7.5人工授粉
秋栽西瓜雌花分化较晚,节位高且间隔较大,在自然条件下,坐果率不高,要想在理想节位上坐住瓜,提升坐果率,必需同早春栽培一样进行人工授粉。秋栽西瓜通常采取第二、三节雌花座瓜,节位在20—25节,此时已形成一定营养面积,有利于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平衡。人工授粉通常在早上7—9时进行,此时花粉活力最高。第二批坐瓜时期气温开始下降,此时人工授粉可在早晨7—10时进行,阴天可全天进行。授粉方法同早春。秋栽西瓜第二批瓜最迟坐瓜期为10月5日,确保在11月中旬成熟。
7.6留瓜
留瓜方法同早春。
8病虫防治
大棚西瓜病虫害相对较轻,以防为主,采取综合防治方法。
8.1虫害
冬春促早栽培中期有蚜虫发生,可用一遍净1500倍液防治1次;夏秋季栽培前中期有蓟马发生,可用鱼藤精400倍液在发生早期进行防治1次。
8.2病害
枯萎病:嫁接换根防病。
苗期病害:猝倒病、早疫病。以防为主,可用代森锰锌500倍液在一叶一心期防治一次。
生长久关键病害:蔓枯病、炭疽病。以防为主,关键做好大棚温湿管理,促进植株健康生长,立即处理病株,降低感染源。药剂以预防为主,可在生长前期用77%可杀得500倍液防治早疫病1次;中期用仙生500倍液防治炭疽病1次。每茬瓜最多用药二次;秋栽西瓜在生长中期用77%可杀得防治炭疽病1次。
9采收
依据授粉标识和田间抽样,确定批次西瓜成熟度。通常当地销售以9成熟为宜,外地销售以8—9成熟为宜。采收宜在晴天早晨露珠干后进行,采收时宜用刀割或剪刀剪,将果柄留在瓜上,首先利于经过果柄干枯状态来判别西瓜新鲜程度,其次采收伤口不直接留在瓜上,可降低因伤口感染直接引发西瓜腐烂,能延长贮存时间。
10运输
当瓜采下后搬运、分级、装箱、运输时,要小心谨慎,预防破裂损失。有些皮薄且脆品种,稍有粗心即会因碰撞而裂开,造成较大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