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家庭代际支持对失能老人孤独感的影响研究——基于CLHLS数据的实证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691611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代际支持对失能老人孤独感的影响研究——基于CLHLS数据的实证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家庭代际支持对失能老人孤独感的影响研究——基于CLHLS数据的实证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家庭代际支持对失能老人孤独感的影响研究——基于CLHLS数据的实证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第 5 期?作者简介:弓慧洁,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养老服务与社会保障。马宇祥(通讯作者),山西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科教管理与创新。龚文海,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人口经济、社会保障。基金项目: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河南省医养结合模式研究”(SKL-2022-615)【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以及家庭结构和代际关系的转变,失能老人孤独感问题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基于 2018 年中国家庭代际支持对失能老人孤独感的影响研究基于 CLHLS 数据的实证分析弓慧洁马宇祥龚文海?编者按:随着人口老龄化程

2、度不断加深,人口老龄化挑战日益加剧。2021 年末,我国 60 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数量已经达到 2.67 亿,占全国总人口的 18.9%;65 岁及以上人口数量突破 2亿,占全国总人口比重首次超过 14%。我国已经从轻度老龄社会步入中度老龄社会。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我国密集出台 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对促进健康老龄化作出重大决策部署。本专题选编两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关注老年人的现实需求,研究如何推进健康养老服务的政策供给。家庭代际支持对失能老人孤独感的影响研究基于 CLHLS 数据的实证分析立足于家庭养老,关注失能

3、老人孤独感问题,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健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密切关注失能老人的精神需求,加大代际支持力度。老龄化背景下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政策文本分析以广东省为例对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政策文本进行内容分析与评价,提出,应平衡政策工具的应用,完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内容,加强参与主体的均衡性,强化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政策的系统性和完备性。?34一、研究缘起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失能老人的数量快速增加。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1,这为新时期养老服务工作提供了政策指引。老人孤独感是我国养老事业健康发

4、展中的突出问题,长期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关注23,而且相对于非失能老人而言,失能老人的孤独感更为突出4,是老龄化社会形态下亟须解决的问题。在已有文献中,杨静、Ellwardt 和董亭月等学者从社会支持角度对老人孤独感进行研究5-7;靳永爱、张皓妍等学者的研究则表明,家庭的支持对老人孤独感有着重要影响89。不过,这方面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家庭资源“自上而下”的流动,即父代对子代的支持,对“自下而上”的资源流动却少有研究;而且,有关老人家庭代际支持的研究基本上局限于经济供养这一单一因素,比如张文娟认为,子女通过外出就业提高收入水平后,会增加对老人的经济支持,以此弥补照料支持的缺失10。鉴于此,王姗、纪竞垚

5、和于蕊分别从代际亲密度、代际照料支持和家庭经济状况等方面对家庭代际支持之于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进行细化研究11-13。对于老年人来说,孤独感是其产生心理问题的诱因,但是目前有关家庭代际支持对老人孤独感影响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并且在研究对象的选取上较少涉及失能老人群体,因此这方面的研究还有较大的优化空间。此外,老人的孤独感与其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失能程度等紧密相关,相关研究对这些因素也缺乏关注。在分析家庭代际支持对失能老人孤独感的影响时,从上述方面进行探赜,关注群体内部的异质性,将有助于明晰家庭对不同类型失能老年群体给予支持的侧重点,从而减轻其孤独感。基于此,本研究重点围绕家庭代际支持如何对

6、失能老人的孤独感产生影响,以及对于具有不同特征的群体在影响效应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等问题,借鉴赵晓航、朱荟等学者的研究成果1415,分别引入性别等人口学特征、婚姻状况等家庭因素、失能程度等健康因素以及社区生活照料等社区帮扶因素,对失能老人的孤独感与家庭代际支持间的关系,从多维度进行更为细致全面的实证研究,以期为后续研究以及有效降低失能老人孤独感的发生率提供一定的参考。家庭代际支持对失能老人孤独感的影响研究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和有序多元 logistic 分析,探究家庭代际支持对失能老人孤独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代际支持中的精神支持和照料支持对降低失能老人的

7、孤独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在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失能程度和社区生活照料服务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人群差异性;家庭因素和健康因素在失能老人“家庭代际支持-孤独感”的研究框架中同样具有显著影响。对此,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健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密切关注失能老人的精神需求,重视对无配偶、受教育程度低、失能程度高等情况的老人加大代际支持力度。【关键词】失能老人;孤独感;家庭代际支持;影响因素352023 年第 5 期二、研究设计(一)研究对象1963 年,美国学者 Sidney Katz 提出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的概念,并制定了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

8、量表,根据吃饭、穿衣、控制大小便、上厕所、室内走动和洗澡等六项指标来衡量老人的自理能力。该量表已被普遍运用于衡量老人的失能程度。本研究参照杜鹏、刘二鹏等学者对失能老人的定义1617,以及 ADL 量表和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问卷中的问题,对失能老人作出如下界定:以老人在起床、穿衣、吃饭、控制大小便、洗澡和室内走动这六项基本日常活动中是否需要帮助(或部分帮助)为依据,如果老人无法独立完成其中任意一项活动,即被认定为自理能力丧失。另外,对于失能程度的判定标准如下:需要一到两项帮助的为低度失能,需要三到四项帮助的为中度失能,需要五到六项帮助的为高度失能。(二)数据来源本研究的数据

9、来源于 2018 年由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实施的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该中心对全国 23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大约一半市/县的 65岁及以上老人,从家庭基本状况、健康及生活质量、日常活动能力、生活能力等方面展开调查,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覆盖范围广,因而数据信度和效度较高,得到国内外研究学者的高度认可,在研究失能老人孤独感方面具有可靠性。本研究选取其中 65 岁及以上失能老人的调查数据展开相关研究:根据 ADL 量表筛选出失能老人,对于无法回答量表中的问题或者系统缺失的样本直接予以剔除,对于孤独感、家庭代际支持、人口学特征等变量中存在数据缺失情况的样本予以剔

10、除,最终从 15 874 份数据中筛选整理出 1733 份样本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三)变量界定1.被解释变量本研究强调失能老人对孤独感的一般性感知,以问卷中“您是不是经常感到孤独”的自评结果来考察失能老人的孤独感水平14。根据失能老人的回答把孤独感水平分为高孤独感、较高孤独感、中孤独感、低孤独感和无孤独感,并依次赋值为 1 到 5。其中,无孤独感作为参照组。2.解释变量本研究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基于代际支持理论,从以下三个维度测量家庭为失能老人提供的向上代际支持1819:(1)精神支持。根据问卷中“老人经常与谁聊天”这一问题的答案来衡量,第一聊天人为失能老人亲属的,赋值 1,为其他的,赋值 0。

11、(2)照料支持。该维度包括照料时间和照护方式两个方面。照料时间根据问卷中“子女和孙子女及其配偶一周内为失能老人提供帮助的总小时数”这一问题的答案来衡量,时长在 0 到 168 小时之间。照护方式根据问卷中“您与谁住在一起”这一问题的答案来衡量,与家人一起居住为居家照护,赋值 1;其他居住方式则为其他照护,赋值 0。(3)经济支持。根据问卷中“近一年中子女及其配偶和孙子女给予失能老人经济支持的总额”这一问题的答案来衡量。3.控制变量基于文献回顾,控制变量包括失能老人的人口学特征、家庭因素、健康因素和社区帮扶等四个方面。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家庭因素包括婚姻状况、子女数和生活满意度

12、;健康因素包括自评身体健康状况和失能程度;社区帮扶包括是否为失能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服务。以上各变量的具体设置如表 1 所示。(四)模型设定由于本研究的因变量为失能老人的孤独36表 1?各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中龄(8089 岁)=227916.10%高龄(90 岁及上)=3132076.17%受教育程度上过学=162335.95%未上过学=0111064.05%家庭因素婚姻状况已婚,有配偶=132318.64%无配偶=0141081.36%子女数连续变量4.582.10生活满意度满意=1125372.30%非满意=048027.70%健康因素自评身体健康状况健康=169940.33%非健康

13、=0103459.67%失能程度低度=198857.01%中度=239622.85%高度=334920.14%社区帮扶生活照料是=130417.54%否=0142982.46%精神慰藉是=151729.83%否=0121670.17%人口学特征年龄低龄(6579 岁)=11347.73%变量名称变量类别变量定义频数百分比孤独感高孤独感高=1452.60%较高孤独感较高=21377.91%中孤独感中=335920.72%低孤独感低=460935.14%无孤独感无=558333.64%家庭代际支持精神支持亲属=1152387.88%其他=021012.12%照料支持照料时间(小时)53.2859.

14、50居家照护=1145183.73%其他照护方式=028216.27%经济支持支持总额(元)12 09545 644人口学特征性别男=161435.43%女=0111964.57%注:照料时间、支持总额与子女数的统计结果为平均值和标准误家庭代际支持对失能老人孤独感的影响研究372023 年第 5 期感,被分为五个等级,具有次序性,且通过了平行线检验,因此将采用有序多分类 logistic 回归模型建模,具体模型如下:LogPYi燮k|Xi1-PYi燮k|Xi?=滋k-琢+ki移茁iXii?(i=1,2,.,n;k=1,2,3,4,5)其中,k 表示失能老人孤独感的 5 个等级,Yi表示失能老人

15、 i 对孤独感 k 的回答;Xi表示失能老人 i 的一组解释变量(X 可以是分类变量或连续变量);滋k为分界点;琢 为截距项;茁i为偏回归系数。三、实证结果与分析(一)描述性分析表 1 呈现了失能老人的孤独感水平和家庭代际支持状况,以及在“家庭代际支持-孤独感”研究框架中可能产生影响的其他变量的基本情况。研究数据显示,超过六成(66.37%)的失能老人感到孤独(高孤独感、较高孤独感、中孤独感、低孤独感),超过一半(55.86%)的失能老人处于中孤独感和低孤独感的状态,一成(10.51%)的失能老人正在遭受高孤独感或较高孤独感的困扰。在家庭代际支持方面,超过八成(83.73%)的失能老人和家人一

16、起居住,超过八成(87.88%)的失能老人在聊心事时第一时间想到自己的亲属;子代对失能老人每周的平均照料时间超过 53 个小时;每年的平均经济支持超过 12 000 元。在控制变量方面:一是人口学特征,样本中的性别构成以女性居多,超过半数(64.57%);年龄结构以高龄(90 岁及以上)失能老人居多,占七成以上(76.17%);受教育程度整体较低,只有不到四成(35.95%)的失能老人接受过教育。二是家庭因素,只有 18.64%的失能老人已婚并与配偶居住在一起;有 72.30%的失能老人对目前的生活感到满意。三是健康因素,尽管都是失能老人,但仍有 40.33%的失能老人自评身体健康。四是社区帮

17、扶,能从社区得到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服务的失能老人很少,分别仅占 17.54%和 29.83%。表 2 和表 3 分别依据照护方式和精神支持方式的不同,对失能老人的孤独感水平进行统计比较,从中可以得出以下初步结论:居家照护以及有家人的精神支持(和亲属聊天),一定程度上能减轻失能老人的孤独感。居家照护方式相比于其他照护方式,失能老人不同程度的孤独感整体表现为下降,无孤独感则从 22.0%上升至 35.9%;有家人的精神支持(和亲属聊天)相比于其他精神支持方式(其他聊天),失能老人不同程度的孤独感也基本表现为下降,无孤独感则从 26.7%上升至 34.6%。关于家庭代际支持的不同方面对我国失能表 2

18、?不同照护方式下失能老人孤独感水平比较高孤独感较高孤独感中孤独感低孤独感无孤独感居家照护2.5%7.4%19.2%34.9%35.9%其他照护2.8%10.3%28.7%36.2%22.0%高孤独感较高孤独感中孤独感低孤独感无孤独感和亲属聊天2.4%7.2%20.2%35.6%34.6%其他聊天4.3%12.9%24.3%31.9%26.7%表 3?不同精神支持方式下失能老人孤独感水平比较38老人孤独感的具体影响程度,将通过下文的实证分析作进一步探究。(二)模型估计结果本研究的实证分析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探究家庭代际支持对失能老人孤独感的影响,通过设置多个嵌套模型开展研究。其中,模型 1

19、 仅涉及家庭代际支持这一个核心变量,包括精神支持、照料支持和经济支持三个方面;模型 2 到模型 5 依次加入人口学特征、家庭因素、健康因素和社区帮扶等控制变量,模型 6 则是包含所有研究变量的全模型。第二阶段以第一阶段的研究为基础,通过对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以及社区帮扶的分样本设置,探究家庭代际支持对不同类别失能老人孤独感的影响。表 4 展示了家庭代际支持对失能老人孤独感的影响结果。根据模型 1 的 OR 值和显著性变化可知,家庭代际支持中的精神支持、照料支持都能够对降低失能老人的孤独感产生积极影响,但是经济支持在这方面并没有显著作用。从精神支持的 OR 值来看,当失能老人选择向亲属

20、诉说心事时,其孤独感降低的概率增加。这可能是因为与亲属聊天增强了失能老人与亲属的亲密度,有效促进失能老人与外界的联系,因此这类人际互动能够减少其孤独感的发生。从照料支持中照料时间和照护方式的 OR 值来看,对于居家照护的失能老人来说,子女给予的照料时间越长,其孤独感越能够得到抑制。从经济支持的 OR 值来看,其对失能老人孤独感的影响并不显著,并且在降低失能老人孤独感发生率方面存在负向影响。根据模型 2 到模型 5 的 OR 值和显著性变化可得到以下结论:第一,精神支持对降低失能老人孤独感的显著性影响除了在加入家庭因素后消失之外,依旧保持了稳定且显著的正向影响。有学者研究发现,近期丧偶与长期丧偶

21、老人的孤独感水平都显著较高14,即失能老人的孤独感程度更容易受到婚姻状况的影响。第二,照料支持依旧具有稳定且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加入家庭因素变量的模型 3、加入健康因素变量的模型 4 以及加入社区帮扶变量的模型 5 中,照护方式的 OR 值和显著性水平几乎不存在波动。第三,经济支持保持稳定的负向影响,即便加入其他控制变量,其对失能老人孤独感的影响并未产生变化。最后观察纳入所有控制变量的模型 6,精神支持和照料支持仍然在降低老人孤独感的发生率方面具有稳定且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表 4 中模型 2 到模型 5 的结果依次显示了人口学特征、家庭因素、健康因素和社区帮扶等变量在“家庭代际支持-孤独感”研

22、究框架中的影响作用。第一,加入人口学特征变量后的结果显示:性别和年龄差异对失能老人的孤独感水平并无显著影响;受教育程度则对降低失能老人的孤独感水平呈现显著正向影响。第二,加入家庭因素变量后的结果显示:婚姻状况和生活满意度对降低失能老人的孤独感水平存在显著且稳定的正向影响,即无配偶、对生活状态不满意的失能老人更容易产生孤独感;子女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失能老人的孤独感,但是影响并不显著。第三,加入健康因素变量后的结果显示:自评健康状态和失能程度对失能老人减少孤独感的发生存在显著且稳定的正向影响,即自认为身体不健康、失能程度越高的老人,越容易产生孤独感。第四,加入社区帮扶变量后的结果显示:社区是否提供

23、精神慰藉服务对失能老人的孤独感水平并无显著影响。这可能是因为社区主要通过组织娱乐活动来提供精神慰藉服务,而失能老人并不方便参与这类活动。(三)异质性分析表 5 和表 6 展示了分样本设置的研究结果,从中可以看到,家庭代际支持对失能老人孤独感的影响具有人群差异性,具体表现在婚姻家庭代际支持对失能老人孤独感的影响研究392023 年第 5 期表 4?家庭代际支持对失能老人孤独感影响的回归结果人口学特征性别(女=0)0.957(0.102)0.912(0.106)年龄(高龄=3)低龄0.818(0.170)0.807(0.198)中龄0.962(0.122)0.979(0.130)受教育程度(未上学

24、=0)1.403*(0.104)1.351*(0.106)家庭因素婚姻状况(不和配偶居住=0)1.511*(0.120)1.687*(0.145)子女数1.025(0.021)1.025(0.022)生活满意度(不满意=0)2.273*(0.100)1.754*(0.108)健康因素自评健康(不健康=0)1.974*(0.093)1.807*(0.100)失能程度(高度=3)轻度1.606*(0.119)1.368*(0.120)中度1.496*(0.135)1.294*(0.136)社区帮扶生活照料(否=0)1.568*(0.130)1.523*(0.132)精神慰藉(否=0)0.997(0

25、.106)0.945(0.108)变量类别模型 1模型 2模型 3模型 4模型 5模型 6核心解释变量精神支持1.299*(0.142)1.358*(0.143)1.212(0.143)1.330*(0.143)1.366*(0.143)1.377*(0.145)照料支持照料时间1.002*(0.001)1.002*(0.001)1.002*(0.001)1.002*(0.001)1.002*(0.001)1.002*(0.001)照护方式(其他=0)1.537*(0.126)1.549*(0.127)1.283*(0.129)1.423*(0.127)1.614*(0.127)1.302*(

26、0.131)经济支持0.342(9.530)0.356(9.545)0.339(9.567)0.326(9.589)0.331(9.538)0.357(9.610)注:第二列(“变量类别”列)括号中的数据表示参照组第三列至第八列的数据为 OR 值,OR 值下方括号中的数据为标准误*表示 p0.1,*表示 p0.05,*表示 p0.0140注:表中的数据为 OR 值,OR 值下方括号中的数据为标准误*表示 p0.1,*表示 p0.05,*表示 p0.01表 6?家庭代际支持对失能老人孤独感影响的分样本回归结果(失能程度-社区生活照料)低度失能中度失能无社区生活照料精神支持1.104(0.191)

27、1.299*(0.281)1.279(0.151)照料支持照料时间1.002*(0.001)1.002*(0.001)1.001*(0.001)照护方式2.190*(0.163)1.537*(0.126)1.815*(0.146)经济支持0.206(1.425)0.342(9.530)0.026(1.067)高度失能1.299*(0.293)1.003*(0.002)1.537*(0.251)0.342(9.531)有社区生活照料1.489(0.291)1.004*(0.002)1.067(0.268)0.025(2.280)状况、受教育程度、失能程度和有无社区生活照料等方面。首先,家庭代际支

28、持对失能老人孤独感的影响在有无配偶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研究发现,与无配偶的失能老人相比,对于和配偶一起居住的失能老人,家庭代际支持中的精神支持和照料支持在降低其孤独感方面存在负向影响。这可能是因为子女和父母在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方面存在差异,老年夫妻难以认同而且很难融入子女的生活,因此失能老人更加享受和配偶一起生活。其次,家庭代际支持中的精神支持和子代给予的照料时间对未上过学的失能老人降低孤独感水平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照护方式则对上过学的失能老人降低孤独感水平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至于经济支持,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的分析结果显示,在居家照护的失能老人中,上过学的失能老人其孤独感降低的发生率是其他照护方

29、式失能老人的 2.104 倍,而未上过学的失能老人其孤独感降低的发生率仅为其他照护方表 5?家庭代际支持对失能老人孤独感影响的分样本回归结果(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已婚,有配偶无配偶上过学未上过学精神支持0.789(0.464)1.293*(0.151)1.273(0.211)1.406*(0.193)照料支持照料时间0.997(0.002)1.003*(0.001)1.002(0.001)1.002*(0.001)照护方式0.941(0.489)1.455*(0.133)2.104*(0.203)1.254(0.162)经济支持0.219(2.553)5.794(1.028)0.262(1.

30、781)0.000(1.131)注:表中的数据为 OR 值,OR 值下方括号中的数据为标准误*表示 p0.1,*表示 p0.05,*表示 p0.01家庭代际支持对失能老人孤独感的影响研究412023 年第 5 期式失能老人的 1.254 倍。这是因为上过学的失能老人一般拥有更稳定的社会关系网络,在与子女的相处过程中也更注重以良好的方式方法来避免矛盾的发生,从而提升自己的生活满意度,进而降低孤独感的发生。再次,家庭代际支持对失能老人孤独感的影响因失能程度的不同而表现出较大差别。第一,精神支持对低度失能老人孤独感的影响并不显著,可能是因为这类老人仍能一定程度地参与社会活动,因而更容易找到自身价值;

31、但是照料支持对其孤独感的降低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第二,精神支持和照料支持对中度失能老人的孤独感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这部分老人行动极为不便,所以家人的照料对其影响更大;经济支持的影响程度和全样本保持一致。第三,家庭代际支持对高度失能老人的影响与中度失能老人保持一致。最后,没有享受到社区提供的生活照料服务的失能老人,精神支持和照料支持对其孤独感的降低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其影响程度比享受到社区提供的生活照料服务的失能老人更大。这可能是因为社区提供的生活照料服务能够部分满足失能老人的需求,从而减少其对家庭的依赖。四、研究结论与建议本研究聚焦失能老人群体,基于 2018 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

32、HLS)数据,通过有序多元 logistic 回归模型探究家庭代际支持对我国失能老人孤独感的影响,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家庭代际支持中精神支持对失能老人孤独感的降低有显著正向影响,这一发现印证了以往有关精神支持对孤独感的影响的研究结果11。第二,照料支持对失能老人孤独感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人群差异性。对于无配偶、未上过学及失能程度高的失能老人,家人照料支持程度高对其孤独感降低的影响更为显著。第三,经济支持对于失能老人孤独感的降低并无显著影响。这与张文娟所得出的经济支持可以减少老人孤独感的结论有所不同10。究其原因,本研究所说的经济支持是指子代给失能老人的财物现金,而在筛选出的 1733 份样本数据

33、中,有83.73%的失能老人和家人居住在一起,日常开销直接由家人支出。第四,对于失能老人“家庭代际支持-孤独感”的研究必须关注老人个体状况及社会环境的不同,包括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失能程度和社区生活照料等因素的影响。有配偶、上过学对失能老人孤独感发生率的降低有显著正向影响;对于失能程度不同以及有无社区生活照料的失能老人,家庭代际支持的影响也不同。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旨在加强家庭对失能老人孤独感的关注度,降低失能老人孤独感的发生率。第一,健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增强家庭内部对失能老人的情感沟通。居家养老是失能老人的重要养老方式,家庭支持对降低失能老人孤独感发生率的作用不容忽视。建

34、议政府针对支持家庭养老,出台带薪照料假、家庭护理技能培训、上门康复护理等相应的政策措施,以更好地满足失能老人的需求,降低其孤独感的发生率。第二,对失能老人不仅要以经济供给为基础,更要密切关注失能老人的精神需求,增强精神支持和照料支持的力度。第三,基于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等的差异,针对性地满足失能老人的需求,加大对无配偶、受教育程度低、失能程度高等失能老人的代际支持力度。尤其对无配偶失能老人,如果在精神和照料方面支持力度不足,其孤独感将更为凸显,因此需要家庭更多地关注失能老人的情感与照护需求,以促进代际和谐。42【参考文献】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

35、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2023-04-04.https:/ 137 份试点城市政策文本的分析J.秘书,2023(2):3-16.4?闫志民,李丹,赵宇晗,等.日益孤独的中国老年人:一项横断历史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14(7):1084-1091.5?杨静,董军,严祥,等.老年住院患者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心理学探新,2012(6):570-573.6?Lea?Ellwardt,?Marja?Aartsen,?Dorly?Deeg,?et?al.?Does?loneliness?Mediate?the?Relation?betw

36、een?Social?Support?and?Cognitive?Functioning?in?Later?Life?J.?Social?Science?&?Medicine,?2013,?98:?116-124.7?董亭月.社会支持对中国老年人孤独感的影响研究基于 2014 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J.调研世界,2017(8):3-9.8?靳永爱,周峰,翟振武.居住方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社区环境的调节作用J.人口学刊,2017(3):66-77.9?张皓妍,陈长香,张敏,等.家庭亲子支持对中高龄老年人孤独感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18(2):167-171.10?张文娟.成年子女的流动对

37、其经济支持行为的影响分析J.人口研究,2012(3):68-80.11?王姗,任华.城市老年人亲子支持、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22(3):245-248.12?纪竞垚.隔代照料问题研究述评与政策思考基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视角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2(5):74-80.13?于蕊.山东省农村老年人孤独感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8.14?赵晓航,李建新.丧偶对老年人孤独感的影响:基于家庭支持的视角J.人口学刊,2019(6):30-43.15?朱荟.中国老年人社会参与对其孤独感的影响探究基于 CLHLS2018 数据的验证J.人口与发展,2021(5)

38、:12-23.16?杜鹏,王雪辉.“医养结合”与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建设J.兰州学刊,2016(11):170-176.17?刘二鹏,张奇林.农村失能老人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机制基于 CLHLS(2014)数据的实证分析J.社会保障研究,2019(2):49-58.18?舒展,韩昱.长期护理保险对失能老人家庭代际支持的影响研究J.人口与发展,2022(4):143-154+117.19?孙书彦,纪竞垚,黄石松.中国老年人的代际支持模式及其对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J.西北人口,2022(5):13-23.家庭代际支持对失能老人孤独感的影响研究432023 年第 5 期A Study on the Impa

39、ct of Intergenerational Family Support on Lonelinessamong Elderly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CLHLS DataGONG?Huijie,MA?Yuxiang,GONG?WenhaiAbstract?Along?with?the?deepening?of?population?ageing?and?the?transformation?of?family?structure?and?intergenerational?relationships,t

40、he?issue?of?loneliness?among?the?disabled?elderly?has?attracted?the?attention?of?all?sectors?of?society.?Based?on?data?from?the?2018?China?Senior?Health?Influencing?Factors?Survey(CLHLS),the?study?used?descriptive?analysis?and?ordered?multivariate?logistic?analysis?to?explore?the?impact?of?family?in

41、tergenerational?support?on?the?loneliness?among?disabled?elderly.?It?was?found?that?moral?and?care?support?in?intergenerational?family?support?had?a?significant?positive?effect?on?reducing?loneliness?among?the?disabled?elderly,but?showed?significant?population?variability?in?marital?status,education

42、al?attainment,?degree?of?disability?and?community?living?care?services.?Family?factors?and?self-rated?physical?health?also?had?a?significant?effect?on?intergenerational?family?support-loneliness?in?the?study.?Therefore,it?is?necessary?to?improve?the?home?based?elderly?care?service?system;pay?close?attention?to?the?spiritual?needs?of?disabled?elderly?people;And?increase?intergenerational?support?for?elderly?people?without?spouses,with?low?levels?of?education?and?high?levels?of?disability.Key words?disabled?elderly;loneliness;intergenerational?family?support;influencing?factors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