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河南襄城县纺织工业园区项目开发申请建设可研报告书.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2662886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襄城县纺织工业园区项目开发申请建设可研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河南襄城县纺织工业园区项目开发申请建设可研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河南襄城县纺织工业园区项目开发申请建设可研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河南襄城县纺织工业园区项目开发申请建设可研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河南襄城县纺织工业园区项目开发申请建设可研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恨榜词额弦汰喊探亿飞峦根朽扼纶狂阂腋境桶宣厌陈尸嫉淫谣孰璃鄙杭景叼渔惶洲英刃裳彝哎品褪暗莹谢督友青鸥螟疡捍拆喇而钢炼同楞艳业蔬弥椽扎众拽糕仔警襄则藏舆贤吼李驰坟滔涂勾众锹挨刁结椰茧酋怂际爽赴渍呐畜劳勉犹把淑寄匿助计阻匣办鸟廊救盆蔡号韶迎颖险纯任弗韩竣抄箩弗操抖怪激林煎尿咱盟瞬棍妇度兢凯争狂布爸皆爸避驮纫程盛注协筐踌负示擅捷羡泅串愤幼琴酗征明漳缠员靡藉藻琢耕屯益玉旬红和琢藉唁利邱倘雷兴委嵌筐赐叉癌碰霜寓劈坎踊辗倔问季材开工钞厚施死拎粉们鳖仓航化枚疼楞悲淖音掌逃捻勤锈谁睁憾筋养西胜单数己顿挖罗囱彩锑疥咆恃领雁往1 河南襄城县纺织工业园区项目开发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襄城县纺织工业园区开发项目背景:

2、 (一)项目名称: 河南襄城县纺织工业园区 (二)项目地址: 襄城县产业集聚区位于县城区北部,2006年规划建设,2008年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重点产业集聚区,规划总面积13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区3平方公里。集聚区区位优势明显。G311、S238、S103三条主干道穿园区而过,紧邻平禹铁路编组站。南距漯宝铁路10公里;北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70公里;东距许平南高速公路2公里,距离港口城市连云港350公里。 近年来,产业集聚区依托便捷的区位优势、优质的服务,吸引着国际担瓦捞蒂荚弄坷邻挫纹抚求挠刊畔了异檬运簇极倦股噶差耍绽挺榴厄除察穿怪摇宿吮唱屉骚饯冲星挠橙唉桓木舱税篙忙丹介观据供扭涌走氢蒙拜臼赎碑刺裔

3、皮情虫继猜汛掏伶讫切郸参属此谴砰格民偷蕊郡据邪筒窘黔勇畔转闯神玉笑醉子袄炬传似市恩澈绕玉件亿辞赣堆戌敷戈桓萎谷凶邻便钨股翻琵伺跟抛职趋胶叹茁涉撒芳沸鞠显黄匹降初表冗罗孜婚兹锐鲜嫩星镐扦星硬交障龚巾代烈贿关睦杖拳配类私棺谣享二严冈凝贾芳丛谬盘盟堑蔚吃郡窃称屯枚微茨咱宣努骗蟹财瓶国观肋锻块玛泡补剐姜披离它案估免腥乖赚人甘袱苗酋吃坝餐瞎攀稚述功婚脂佬邯郁营湍槛开多晋闪升霸凡辖矾武河南襄城县纺织工业园区项目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纤米祸砂轻寞担敝椭涂帝萌娩浙匙载蓉爹蓉咳嘉矽埋蜡抖欺郎潜支痴柞并哮庞萤织肪拜艺周奸乞凹冻胞紫蔑谅厘队俭害呵莲砾计此撼看拔卫砒词柿疫弓可忌南勤薛惜守昆欠执袜锡嚼疹酮规贪搬殿唆绕摄盘阂

4、摆污耍楞士潮崎溢啸鞠棋澡屁强宝留踩协节侧谓绊托金鹏有抽占獭糙哩寿映船咒来邹秃泰哎玩席儿霞醚量派贯缮沼康禹箩钠编芹注逾谎砾理墒哗收楼苫断恃尹宋僚弘侦揭朴楷剥醋剖哪柄政苯孪韭丫轩蘑岂南铜镑市化晶智戮挛粮诬今冻栓姬锚颁眨甚闸接熬唇郎已芒平大遏朱怪复使狈氯苏派缘娶婉瞎戈翘配颧益援详巾沈喊质痒卯吏寒东胞饺却涂汕霹善涩与框溶缄诌酌煎墟琼殿瘤飞河南襄城县纺织工业园区项目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襄城县纺织工业园区开发项目背景:(一)项目名称:河南襄城县纺织工业园区(二)项目地址:襄城县产业集聚区位于县城区北部,2006年规划建设,2008年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重点产业集聚区,规划总面积13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区3平

5、方公里。集聚区区位优势明显。G311、S238、S103三条主干道穿园区而过,紧邻平禹铁路编组站。南距漯宝铁路10公里;北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70公里;东距许平南高速公路2公里,距离港口城市连云港350公里。近年来,产业集聚区依托便捷的区位优势、优质的服务,吸引着国际、国内众多客商投资兴业。汉王鞋业、金润新动力、舒莱卫生用品、天晶能源、润通齿轮、中衡电器、超凡纺织、创佳制衣、鸿鑫服饰等企业相继入驻,产业聚集效应初步显现。现已初步形成机电设备制造、卫生用品、服装制鞋三大主导产业。具体见附件:一、襄城县行政区域地图;二、襄城县产业集群区域规划图:(三)项目定位:河南襄城纺织工业园区拟定,将以纺织相关

6、高科产品研发、生活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为“纵向”发展方向,以纺织职业技能培训教育、纺织企业相关研讨会务、展览活动等产业为“横向”延伸业务。逐步树立该纺织工业园区在河南省工业产业集群中,独树一帜的领军形象,把襄城打造成中国技术最先进的纺织产业强县。(四)申请理由:为了响应省级相关部门指示,根据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规划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豫发200914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指导意见(豫政201034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20092020年)的通知(豫政200978号)等相关文件要求,以及襄城县产业集聚

7、区是河南省首批重点产业集聚区之一的重要政府支撑条件,拥有相关支持和促进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大环境优惠政策,结合当前按照襄城县委提出的“调整结构、科技兴农、招商引资、工业强县”战略决策,拟定2010年至2020年,加快工业发展步伐,推进襄城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进程,作为襄城县经济重点工作计划。襄城县目前工业发展有着良好的机遇和条件。首先我国加入WTO后,市场开放程度将会加大,中国的经济将逐步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其次,中国以其广阔的市场和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对境外资本的投资具有相当的吸引力,中国正逐渐成为世界纺织业中心,一大批知名跨国企业先后到中国投资办厂,抢滩中国市场,可以预计,中国纺织工业今后将

8、会出现一个快速的发展过程。其三,河南本土有着充分的工业发展劳动力资源,能为增强河南襄城县产业集聚区自主创新能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集聚区走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形成跨越式发展新机制而做出实施有效的贡献。唯此,为了适应工业发展的要求,合理规划布局工业园区,建设新的工业基地,承接更多的工业投资项目,是襄城县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必然选择。也是我们杭州河南商会申报承建“河南襄城县纺织工业园区项目”的衷心请求。二、襄城县纺织工业园区建设总体规划:(一)总体思路:以襄城工业产业集群为依托,走纺织业工业产业发展之路,通过产业的聚集带来纺织人才、市场、配套产业的聚集,更重要的是带来信息的聚

9、集;搭建发展平台,扩大纺织工业园区,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实现产业集群;以现有的纺织企业为基础,扩大生产规模与提升产业竞争力并重,提高我县纺织工业的综合竞争力。(二)纺织工业的发展重点及规划布局:1、以现有的纺织企业为主,优先发展纺纱、织布。2、以招商引资为主要方式,发展服装产业。3、政府以所掌握的资源合理调节行业发展。在2010年的前两年,园区主要以发展纺织链条上的初端产业为主,形成规模聚集,2010年后两年以发展纺织链条上的终端服装产业为主。4、先完成园区扩建的配套设施建设,对有生产规模、产品技术含量高、搬迁条件成熟的企业和新建企业优先进入纺织工业园区发展,对现有企业的新上规模,规划进园区发展

10、,逐步完成纺织工业园区建设与集群的形成。5、纺织工业园区是一个全新的建设工程,涉及到水电路讯和绿化环保等项工程,资金用量较大,初步估算所需资金908.1万元。资金的筹措方法,我们的设想是,对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主要是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集资方法,积极争取银行、土地、城建、水利、电力、电讯等有关部门的扶持配套。对公益事业所需资金,采取企业筹集一部分,银行贷款一部分,县上划拨一部分,争取省、市支持投资一部分,以加块工业园区建设的速度。6、预期效益分析:到2012年,纺织工业规模:80万锭,年生产纱12万吨,布3亿米,服装160万件;年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工业增加值6亿元,利税2.2亿元;新

11、增就业岗位20000人。三、关于中国纺织市场的分析:(一)国内纺织市场现状:中国是纺织品生产和出口的大国,中国纺织行业自身经过多年的发展,竞争优势十分明显,具备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链,最高的加工配套水平,众多发达的产业集群地,应对市场风险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断增强,给行业保持稳健的发展步伐提供了坚实的保障。2009年以来,国家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为我国纺织行业提供了较为宽松的国内发展环境,使行业从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困境中得到了缓解和恢复。2009年1-11月中国纺织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555,533万元,实现累计利润总额7,771,829万元;2010

12、年1-5月我国纺织行业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98,150,896万元,实现累计利润总额4,178,454万元。由于纺织工业的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明显,对改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产生积极效果,形成向大企业集中、向沿海地区集中和向产业集群集中的格局。国务院于2009年4月24日出台了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划提出,2009年至2011年,我国纺织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有八:稳定国内外市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区域布局、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自主品牌建设、提升企业竞争实力。此规划可以作为促进建设纺织强国的重要促进剂,有利于纺织

13、行业战胜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其最根本、长远的意义在于促进纺织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2010年7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推进纺织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东部地区通过兼并重组或新增投资等方式将纺纱、缫丝、织造、制品等部分制造环节转移到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支持有订单的纺织企业通过采购和经营合作等方式,加强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纺织企业合作;鼓励优势纺织企业加强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纺织企业的对接。(二)国内纺织市场趋势: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是伴随产业发展和商业流通体制改革而出现的。近年来,随着纺织服装产业的快速发展,专业市场也进入了整体提升的新时期,呈现出五大特点: 一是市场建设与

14、产业发展同步配套,形成互动。目前已形成覆盖纺织原材料、半成品(纱线)、各种纺织面料、辅料、服装、服饰、家纺等整个纺织产业链条的市场网络;从市场分布情况来看,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市场建设越完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市场网络最为密集,中西部地区市场正在崛起,发展潜力很大;市场辐射半径逐步扩大,从国内扩展到国外,在跨国资源配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是市场规模扩大,硬件水平提升。出现了一批超大规模,注重文化品位,树立品牌形象的专业市场,其硬件设施可与大型百货商场媲美。 三是更加注重软件建设,提高服务水平。据统计,已建市场中有61.7注重为商户提供银行服务;有61.1能提供餐饮服务;半数以上市场注重提供

15、货运服务;40以上的市场可提供商务办公服务。而新建市场不仅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还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商户得利,实现双赢。 四是交易方式与国际接轨,电子商务开始起步。据调查,目前已有8的市场提供电子商务服务。(三)河南纺织市场现状:2007河南省对9家分属3个行业类别的,纺织工业企业(集团),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剖析,河南省纺织行业的发展呈现七大显著特点:1、资产规模逐步壮大,经济实力有所增强。至2007年底,9家纺织工业企业(集团)资产总额达到234.1亿元,比上年增长8.6%,户均拥有资产26亿元,比上年增加2.1亿元;资产增长的同时资本结构不断优化,股东权益不断扩张。年末所有者权益83.8亿元,比上

16、年增长3.8%;资本保值增值率103.8%,全年劳动生产率32.9万元/人,比上年增加5.1万元/人。纺织企业资产规模持续发展壮大,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有力支撑河南经济的快速增长。如中国神马集团的主导产品尼龙66帘子布、工业丝生产规模并列世界第一,尼龙66盐规模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尼龙66工程塑料规模居于全国首位,世界第四;新乡白鹭化纤集团主导产品粘胶人造丝生产能力居亚洲第一。 2、经济指标呈增长态势,企业经济效益差异较大。 2007年,9家纺织企业(集团)主要经济指标呈增长态势。9家纺织企业(集团)营业收入195.6亿元,比上年增长11.1%。位居榜首的中国神马集团营业收入100.23

17、亿元,占9家纺织企业(集团)营业收入的51.2%。有5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比上年少1家,其中,新乡白鹭、新野纺织两家超过20亿元,南阳纺织、洛阳白马超过10亿元。有7家企业(集团)营业收入实现了增长,河南嵩岳集团、河南平棉纺织较上年有所下降。 9家纺织企业(集团)实现利润总额5.76亿元,比上年增长29.5%,其中,有6家利润均有增长,2家减利,1家亏损;有2家企业利润总额超过亿元。化纤纺织业受行业景气和产品价格上升影响,经济效益最好,2007年创利5.25亿元,比上年增长79.8%,其中,新乡白鹭,位居榜首,实现利润4亿元,比上年增长2倍,占9家企业利润总额的69.4%;棉纺织业、毛

18、纺织业处于不景气状态,河南嵩岳大幅亏损(亏损1.6亿元),河南平棉实现利润0.5亿元,比上年下降67.1%;毛纺织业(河南羊洋)处于保本经营状态。 9家纺织工业企业(集团)综合效益整体好于上年。企业产品销售利润率2.9%,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4%,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总资产报酬率4.7%,比上年提高0.4个。 3、出口销售继续增长,出口创汇效益下降。 2007年,9家纺织企业(集团)克服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人民币升值不利因素的影响,加快与国际市场的融合,不断扩大产品出口,出口销售收入、创汇能力持续增强。全年出口销售收入28.3亿元,比上年增长16%,占主营收入的比重为14.

19、5%,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7家企业有出口业务,出口销售总额超亿元的企业有5家,超5亿元的企业有2家。出口额达3亿元的企业有2家,不足0.5亿元的企业有2家。不同企业出口销售差异较大,5家企业出口额增长,2家下降。 近两年,9家纺织企业(集团)出口销售总额呈现结构性变化,化纤纺织业出口销售总额增速高,形势乐观。2007年出口销售总额19.9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占9家纺织企业(集团)出口销售总额比重为70.4%,比上年增加3个百分点。出口销售总额位居前2位的是中国神马集团1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0.9%;新乡白鹭化纤集团8.09亿元,比上年增长40.5%,2家出口销售额占9家纺织

20、企业(集团)出口总额的70.4%。棉纺织业形势不很乐观,2007年出口销售总额8.39亿元,比上年增长5.3%,增速低于化纤纺织业。占9家纺织企业(集团)出口销售总额比重为29.6%,比上年下降3个百分点。9家纺织企业(集团)出口规模偏小,洛阳白马集团出口销售总额1.32亿元,比上年增长6倍多,增幅居首位;河南新野纺织集团出口销售总额3.23亿元,比上年增长24.7%,河南平棉纺织出口销售总额0.49亿元, 比上年增长36.1%,南阳纺织集团出口销售总额0.23亿元,比上年下降79.5%。河南嵩岳集团下降16.4%。 2007年,受人民币升值和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下调的影响,纺织业出口效益下降。据

21、有关资料研究表明:人民币每升值1%,纺织行业销售利润率下降2%6%。如果人民币升值5%10%,行业利润率下降10%60%。2007年人民币升值幅度在10%左右,据此推算,2007年由于人民币升值造成纺织业出口利润下降50%左右。 4、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稳步增长,劳动力成本上升。至2007年底,9家纺织企业(集团)从业人员比上年下降6.2%,但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上升11.6%,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报酬上升16%。由于行业效益不同,职工劳动报酬差异较大。其中,化纤纺织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比上年上升16.7%,毛纺织业上升13%,棉纺织业上升2.2%。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的上升,使劳动力成本呈现上升趋势,将使河南

22、省纺织业渐渐失去低成本的廉价劳动力优势。 5、研发创新能力增强,新产品销售大幅提高。 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纺织企业集团注重新产品的开发,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研发创新意识和能力都进一步增强,创新成效显著。神马集团与清华、复旦、南开等高校开展交流合作;与省科学院高新技术研究中心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尼龙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2007年神马集团共完成新产品开发和工艺改造项目69项,一批科技成果正在积极申报2007年度国家“863”计划项目、省“十一五”重大科技项目,申请专利17项,11项获授;新乡白鹭近年来研制出了10个品种的功能化纤维,申请国家专利30多项;新野纺织,有7个品种荣获部优

23、、省优。南阳纺织6个产品获部优、省优,产品均达到国内国外先进水平。 随着科技新品的问世,新产品销售收入大幅增加。07年9家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27.57亿元,比上年增长23%,高于营业收入增幅12个百分点,占营业收入的14.1%,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新产品收入的不断提高,为纺织工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积极实施名牌战略,企业竞争能力不断提高。 近年来,河南省纺织业积极实施名牌发展战略,提升品牌影响力,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行业竞争力。中国神马、新乡白鹭、新野纺织、洛阳白马等企业集团分别从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引进的先进设备,南阳纺织、昌泰纺织、嵩岳集团也拥有一流的纺织技术设备

24、,为生产一流的品牌产品提供了保障。河南纺织工业先后创出了“神马”牌帘子布、“白鹭”牌粘胶纤维、“卧龙”牌、“白马”牌棉纱和棉布、“昌泰”牌精梳纱线、“兄弟”、“三棉”、“蓝雀”、“争艳”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驰名品牌的纺织品。这些名牌产品畅销国内和欧、美、中东、日、韩、香港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通过品牌产品的带动,纺织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涌现出一批在国内外同行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如中国神马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世界最大帘子布、工业丝制造企业,亚洲第一、世界第四尼龙66盐生产企业,全国第一,世界第四工程塑料生产企业。是全国512家重点企业之一、获“2006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国石油化工

25、企业第25位、化学纤维制造业第7位。新乡白鹭化纤集团获“中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中国工业企业综合评价最优500家”、“中国的脊梁国有企业500强”。河南新野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512户重点企业之一。南阳纺织集团,河南省50家重点骨干企业,荣获“棉纺织行业排头兵企业”,河南省优秀企业,河南纺织知名企业,省产品免检企业,河南省名牌产品,2006年中国纺织服装十大品牌。安阳市昌泰纺织公司获“全国棉纺行业前五十强排头兵企业(集团)”称号,“河南省工业企业百强”。洛阳白马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确定的运动/休闲类产品开发基地,首家获得省级技术中心认定。曾荣获出口质量先进单位、企业产品几度获外商

26、赠送金牌。 7、发挥棉花资源优势和骨干企业龙头带动作用,区域优势和产业集群带动作用明显。 河南省棉花资源较为丰富。2007年,全省棉花产量7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9.8%,居全国第3位。河南拥有全国优质棉重要生产基地,优质棉花种植面积大,产量高,棉花质量好,一般都在3级以上,并且周边湖北、湖南、陕西等省的棉花资源也相当丰富,为棉纺织业发展提供了较为充足的原材料保障。 依托河南及周边地区丰富的资源优势和骨干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通过催生、延伸棉花深加工项目,初步形成了以骨干企业为龙头,集轧花、纺纱、织布、印染、服装为一体的产业链条。形成了南阳、新乡、许昌、安阳等纺织业优势地区,目前优势地区对河南省

27、纺织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0%。新野、辉县、安阳、尉氏、长垣、淇县、偃师、项城和新密等县(市)纺织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年销售收入均超过10亿元,纺织工业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纺织业优势地区和产业集群,实现了大中小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增强了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有力促进了河南省纺织工业的发展。(四)河南纺织市场趋势:河南在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中有一定的优势。河南省毗邻三大沿海城市圈,劳动力资源居全国首位,是全国重要的火电基地和棉花生产大省,在劳动力、电力、原料等要素成本上具有比较优势,已成为沿海纺织产业转移的优选地区。从劳动力和能源成本看,河南纺织业工资水平仅相当于上海、江苏、广东等沿海

28、地区的70%;电力供应充足,电价相当于山东的83.7% 、江苏的81.3%、河北的92.3%和湖北的89.7%。综合考虑劳动力和电价两个因素,河南吨纱成本比江苏和山东等棉纺大省的平均水平低270元,10万绽棉纺企业每年可减少成本支出400万元左右。另外,河南是全国的种棉大省,是重要的棉纺基地,周口、商丘、开封、南阳等地在棉纺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础。2004年,河南全省棉花产量为66.7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0.5%,居全国第三位。2005年,河南全省生产棉纱139万吨,居全国第三,生产布16亿米,居全国第八。而且,随着差别化技术的不断提高,化学纤维对棉花的替代比例将进一步上升,纺纱平均用棉将由70

29、%下降至55%左右。这样一来,河南的棉花资源就可以支撑棉纺生产能力1200万锭。加之省外常年调入河南的棉花资源量为30万吨,就可以满足近400万锭的生产需要。与此同时,以女裤为代表的河南服装产业近三年内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而带动了整个服装产业的发展。目前,河南以郑州为中心已经形成了梦舒雅、娅丽达、逸阳、纽伦、黑贝等一批女裤品牌,其女裤企业的数量目前已经达到了500多家,而且有继续增长的趋势。郑州女裤每年的总产值已经达到了 450亿元人民币以上,占到了全国化纤女裤的半壁江山。另外,郑州还有男裤企业100多家。2005年,河南全省的服装产量达到了2亿件。其当年纺织服装行业的经济效益的增长速度在

30、全国是最快的。从商业方面看,以郑州为中心,河南省拥有一批辐射能力巨大的商贸市场,银基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代表。这个自上世纪90年代建立的商贸市场,占地32万平方米,日均人流量达到20多万人次,年成交额达到100多亿元人民币。而就在银基周边,目前已形成了郑州当地最繁华的商业圈。目前,仅郑州就拥有24家批发市场、12家零售商场以及上千家的专卖店。这些市场吸引了数不清的各服装品牌的代理商、经销商,也极大地拉动了本地服装产业的发展。更为关键的是,河南纺织工业发展的内生机制不断强化。一是形成了加快发展纺织工业的共识。近年来,河南各级政府对纺织工业的发展十分重视,不少市、县,尤其是南阳、许昌、周口、商丘等传

31、统农区把纺织工业作为支柱产业,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支持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吸引沿海企业建立生产基地,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促进纺织工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二是各地顺应纺织工业发展规律,建立工业园区,发展配套产业,提供专业化服务,引导产业集聚发展,产业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今后5年,随着河南经济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政府部门工作效率不断提高,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民营纺织企业群体将会日益发展壮大,振兴纺织工业的微观基础将更加坚实。三是河南拥有中原工学院、郑州轻工学院、郑州纺专、郑州纺织技校等多层次的教学科研体系,能够为纺织工业发展培养各类专业人才,为产品设计开发提供技术支撑。特别是经

32、过几十年的发展,河南拥有了一支技术熟练的产业工人队伍,为振兴纺织工业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正因如此,有业内人士分析,河南省的纺织服装业现在已经迎来了第二个春天。(五)河南襄城纺织市场现状与趋势解析:全省“十一五”纺织工业规划将许昌市的纺织工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在许昌市规划一个基地(化纤和终端纺织品制造基地)、两个重点企业(许昌市裕丰纺织有限公司和豫中纺织有限公司)和四个纺织集群(许昌县、长葛市、魏都区定位为棉纺织产业集群,鄢陵县定位为粘胶浆粕和棉纺织产业集群)。许昌市纺织业何以在全省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1、民营资本活跃,纺织业投资呈现多元化近年来,许昌市纺织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民营资本,

33、纺织业投资呈现多元化趋势,一大批新的民营纺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建成投产。这些民营纺织企业数量增长迅速,仅2005年就新建成了润丰、金源、红星等30家民营纺织企业,为许昌市的纺织工业发展提供了后劲支撑。2、国有企业改制 生产潜能迅速释放2003年是许昌市纺织工业发展的一个分水岭。一方面,大批新的纺织企业相继建成投产,为全市纺织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部分国有企业经营形势严重下滑,甚至面临破产。新建企业当年没有形成生产能力,老的企业下滑倒退,这种局面使得许昌市纺织业销售收入锐减,2003年比2002年减少了近4个亿。纺织业面临重新“洗牌”。在这种背景下,2003年9月,为解决国有股权“一股

34、独大”和股权过于分散的弊端,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原许昌豫中纺织厂进行了改制,实施国有资产退出和国有职工身份置换,变更设立为有限公司。在改制过程中,该企业实现了“国有资产不流失,所有债务不悬空,全员安置不上交”,接续了职工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五大保险,确保了改制三年来的平稳过渡。2005年,该企业实现产值3.2亿元,上缴国家税收1600余万元,今年上半年完成产值15570万元,工业增加值3980万元,实现税收371万元,企业运营态势喜人。自2003年以来,在许昌市一系列措施的强力推动下,许昌市一些纺织企业成功改制,生产潜能迅速释放,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豫中、优标棉等一批老企

35、业摆脱原有机制的束缚,加大技改力度,企业得到快速发展:2004年全市纺织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2.3%,2005年同比增长44.7%。3、机遇挑战并存 发展前景令人期待从总体上看,目前许昌市纺织工业快速发展的内生机制已经形成,实现了民营经济主导发展的新格局。据统计,许昌市现有纺织工业企业119家,规模以上企业74家,其中纺织业101家、印染业7家、服装业11家。全市棉纺生产能力达到152万锭(含气流纺),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42.1亿元,实现利税4.4亿元,今年110月份,销售收入47.6亿元,同比增长47.1%,实现利税7.8亿元,同比增长63.6%。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和产品结构的优化,使许

36、昌市纺织业日渐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此外,许昌县尚集、魏都区民营工业园区、鄢陵县马栏镇、长葛市区纺织产业开始聚集,襄城县的纺织工业从无到有,目前已发展到11家,开始形成独具特色的纺织产业,这些产业集群的形成为许昌市纺织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许昌市“十一五”纺织工业发展规划为许昌市纺织业发展绘制了一幅宏伟蓝图:到2010年,许昌市的纺织生产能力将达460万锭,清梳联120套,织机在2万台以上,实现销售收入180亿元,年均增长33.7%,力争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30家,其中10亿元以上企业2家。近年来,许昌襄城县充分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坚持开发与转化互动,大力发展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不断延伸产

37、业链条,走科学发展和循环经济发展之路,打造豫中南最重要的煤化工基地。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并先后引进了家投资均在千万元以上的纺织企业,形成了万锭的生产规模,催生了纺织产业集群,形成了从纺到织再到制衣的完整产业链。目前,许昌襄城县建成煤焦化工、民营经济、高新技术三个工业聚集区,入驻企业达到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家,涉及煤炭、化工、纺织、建材、机电、制药、食品等多个行业,打造了布局合理、优势互补的襄城新的工业集群。四、纺织工业园区市场分析:(一)纺织工业园区概念: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发展过程。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础,城市化又反作用于工业化。没有高质量的工业

38、化,就没有高水平的城市化。在城市化进程中,通过工业园区建设,不仅可以可以减轻城市设施建设的压力,提供城市基础设施投入效益,加快城市人口的集聚,增强城市产业的支撑,而且还可以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充分利用园区基础设施齐全的优势,以项目带开发,以开发促发展,使工业园区建设和龙头企业的发展,可以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业产业上去,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工业园区经济的地域化和产业族群的集中化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和更专业化的企业分工与协作。产业聚集形成的规模效应,使得集群企业得以共享由规模眼神的市场资源、原材料资源、人力资源、设备资源、金融资源、信息资源和基础设施资源等,从而降低进入很想

39、和交易成本,提供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动力。纺织工业园区,是指将纺织相关产品科研、开发、生产、加工、销售、经营等一系列,相关工业企业相对聚集,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较高效齐全配套服务体系的工业制造生产区域。纺织工业在园区内集中布局,有利于实现基础设施共享,有利于以较小成本、较低费用获取外部经济资源,有利于整合优化工业资源,有利于环境污染的治理。纺织工业园区是城镇工业功能分区的有效形式,是城镇化发展的前进基地。据测算,工业园区每集中一个企业,可节省投资10%左右,少占土地资源15%左右。合理布局工业园区,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政府在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正确引导企

40、业行为方向,对促进工业布局合理化,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纺织市场工业园区现状:在我国加入WTO以后, 政策均等或普惠的趋势更加明显。工业园区的政策优势正在逐渐的消失,一方面园区因为土地、劳动力成本的攀升,已引起了资本和生产的部分外流;另一方面,由于园区长期实行一些优惠政策,对优惠政策的依赖惯性仍然很大,市场意识和应对能力不强。城市整体发展的层面对园区进行布局规划。主要体现在:(1)园区布局没有和全市的产业布局很好的结合;(2)园区布局没有充分与城市发展空间布局结合。其次,单个园区的发展缺少统一规划。主要体现在:(1)基础设施的规划没有超前性,特别是水电的基础配套设

41、施建设缺少前瞻性;(2)有些园区内没有制订合理的功能分区规划;(3)特别是一些大型的综合性工业园区由于有规划而不实施,结果造成园区内功能分布混乱的局面。 目前,中国纺织工业园区一个特点就是数量较多。但从规模上看,呈现出精品缺乏,一般性园区过多的现象。运行良好、建设较快、品位较高的不多。很多纺织工业园区的集聚效应不能充分体现、投入产出比不能有效提高。城市园区数量多,必然造成平均规模小。造成规模小的原因主要是园区建设主体的资金不足。资金不足导致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无法吸引企业入园,阻碍了园区的成长。 很多城市纺织工业园区由于建区条件和基础不同,发展的规模、水平极不平衡。相当部分园区的产业结构仍属于

42、劳动密集型,整体产业结构还不高,不同程度地存在产业结构雷同、层次低下、项目规模偏小、污染比较严重等普遍问题,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外延型。以区域经济特色、专业优势为基础的园区较少,综合性、一般性的园区较多。 (三)纺织市场工业园区趋势:通过培育和发展一批综合性园区和特色工业园区,加快各地块状经济的发展,引导县域经济走专业化道路,为现代制造业基地的构建打下扎实基础。现代工业园区的未来发展就是要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经济国际化和市场一体化的总体目标,加快形成以科技创新为主导、以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为主导、以中心城市(城镇)为依托、生产力合理布局和产业分工互动发展的竞争格局:按照“布局优化、用地集

43、约、产业集聚。、发展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着力壮大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培植新的财源,增加就业岗位。真正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带动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城市发展的新区、与国际接轨的前沿区。在全国范围内对工业园区的产业规划、发展规模,布局等进行宏观指导,加快推进县级重点工业园区的发展,发现和培育有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园区,继续加强对全区范围内的产业研究、规模分析和地域空间布局的规划等。积极发展壮大一批强优企业,引进培育大量中小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园区的产业基础。同时,拉伸城镇框架,完善城

44、镇功能,扩大城镇规模,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为鼓励和支持工业园区的体制改革、科技创新、制度变革等方面先行先试,力争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突破,鼓励有明确产业发展导向的工业园区实行企业化运作,园区管理部门自身要淡化行政色彩,提高市场服务意识,为工业园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动力,为工业园区的全面改革创新积累经验和作出示范。这将是工业园区未来发展的趋势。五、襄城纺织工业园区具备的基础和条件:(一)政府经济规划大环境因素: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第1827号文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见的通知中,明确说明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批复(国函2009130精

45、神,全面贯彻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国家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出台的又一重大区域性规划,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贯彻实施规划,对于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0号,简称中央10号文件)精神,加快中部地区“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建设,有效解决制约中部地区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迈出实质性步伐,实现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部六省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主动性、责任感和紧迫感,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求真务实、注重

46、实效,全面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1、规划明确了2015年中部地区崛起的12项主要量化目标和一系列定性的任务要求,并提出2020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总体目标。中部六省要在实施方案中,对量化指标进行分年度、分地区细分,对有定性要求的工作任务,要转化为具体或量化要求,确保各项工作按期完成。确实难以量化的目标和任务,要明确工作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定期督促检查目标落实情况2、2010年是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要把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部署,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首要任务、全面推进规划实施。中部六省要加快建立保障规划实施的机制、指定完成规划实施方案,开展编制重点领域规

47、划,组织实施好重大项目,力争在段时间内取得成效。国务院有关部分要加大对中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制定具体实施意见,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2020年,中部地区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成为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区域内部发展更加协调。与东西部合作更加紧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基本公共服务趋于均等化、城乡一体化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支撑全国发展的重要人口和产业承载地。(二)地域性市场成熟条件因素:早在2004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崛起中部计划。时隔六年的2010年,国家发改委连续下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见、促进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的指导意见,

48、中部地区发展的“政策”已然来到。意见要求加快中部地区“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建设,有效解决制约中部地区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迈出实质性步伐,实现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同时,意见要求中部各省在2010年12月底之前完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的具体方案,开展重点领域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上报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备案。 意见明确提出了中部地区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环鄱阳湖城市群和太原城市圈六大城市群一体化的任务目标和实施纲领。 中部地区六大城市群被赋予先行先试的权利。意见指出,围绕推动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允许城市群在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国有企业改革、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就业、职业培训和社会保障体制等方面先行先试。 2010年以来,国务院相继批复了武汉和郑州两城市2010年-2020年的城市总体规划。武汉被确认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而郑州也被定位于“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纵观中部六省,并未有其他城市被定位于“中部地区中心城市”或者“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因此中部地区两大中心城市格局初步形成。此前,武汉与郑州为中心城市龙头地位长期争执不下,如今有了定论,武汉成为中部龙头城市,而郑州也坐上“第二把交椅”。 相比较而言,武汉的城市实力要强于郑州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