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祭十二郎文知识点与练习附答案.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629109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祭十二郎文知识点与练习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祭十二郎文知识点与练习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祭十二郎文知识点与练习附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祭十二郎文知识点与练习附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祭十二郎文知识点与练习附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韩愈祭十二郎文文言知识一、通假字 1、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通“馐”,美味食物)2、零丁孤苦(通“伶仃”,孤苦无靠) 3、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通“逝”,死)4、敛不凭其棺(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二、一词多义 1、诚: 乃能衔哀致诚(诚意,名词) 诚知其如此(果真,如果,连词) 所谓天者诚难测(实在,副词) 2、幸: 皆不幸早世(幸运,形容词) 教吾子与汝子,幸早成(希望,动词) 3、以: 以为虽暂相别(认为,动词) 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因为,介词) 4、省: 不省所怙(知道,动词) 汝来省吾(探望,动词) 5、孤: 吾少孤(幼而丧父,动词) 零丁孤苦(孤单,形容词) 吊汝之孤与汝之乳

2、母(孩子,名词) 6、长: 吾少孤,及长(长大,动词) 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年长,形容词) 长吾女与汝女(养育,动词) 7、终: 言有穷而情不可终(尽,动词) 终葬汝于先人之兆(最终,副词) 8、致: 乃能衔哀致诚(表达,动词) 将成家而致汝(使来,使动) 9、就: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赴、到,动词) 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就职,任职,动词)10、知: 而寿者不可知矣(预知,动词) 死而有知(灵魂,名词) 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知道,动词) “其”的用法 (一)、代词 1.人称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指代人、事或物,相当于“名词之”,可译为“他(她)的”“他(们)的”。 吾时虽能记忆,

3、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其,代嫂嫂) 我当时虽然能记事,但也还不能体会她话中的悲凉啊 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其,代韩会 ) 你纯正聪明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泽呢?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其,代汝之子和吾之子) 年轻力壮的人尚且不能保全,像这么大的孩子,又怎么能希望他们成人立业呢?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代死讯) 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2)有时活用第二人称。译为“你的”。 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其孥。(其,代十二郎) 你来看望我,住了一年,请求回去接你的妻子儿女。2、指示代词。 (1)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面,起指示作用,可译为“那”。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那以后四年

4、,才回去看你。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那剩余的奴婢,叫他们一起守丧。 (二)、语气副词 (用在句首或谓语前)1、表示转折、推测,可译为“大概”。 呜呼!其信然矣! 唉!大概是真的了!自今以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从今以后,我将没有什么意趣生活在这世间了。2、表示反诘,用法同“岂”,可译为“难道”。 如吾之哀者,其能久存乎? 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还能长活在世上吗? 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唉,难道竟然会因此而丧了命吗?(三)、连词 1、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 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如果没有灵,那么我也不能悲痛多少时间了,而(死后)不悲痛的时间却是无穷无尽的。2、表示选择,

5、可译为“是还是”“还是”。 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你是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真邪? 唉!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还是这传来的消息不可靠呢?三、词类活用 1、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名作状,向西) 2、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动词使动,使夭折) 3、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名作动,继承事业) 4、而视茫茫(动作名,视力) 5、将成家而致汝(动词使动,使来) 6、强者夭而病者全乎(保全,形作动) 7、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使丧亡,使动)四、古今异义的词 1、将成家而致汝 成家:古:安家。今:男子结婚。2、吾与汝俱少年 少年:古:青年男子。今: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 。3、志

6、气日益微 志气:义:精神。今: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4、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几何:古:多少。今:几何学。5、少而强者不可保 强者古:强壮的人(生理上)。今:坚强的人(心理上)。 6、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成立:古:成长立业。今:创立,有根据。五、文言句式 1、惟兄嫂是依(惟是,宾语前置)2、吾佐董丞相于汴州(介词结构后置) 3、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宾语前置) 4、从兄嫂归葬(于)河阳(省略句) 5、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其其,固定格式,表选择,是还是) 6、未可以为信也(省略句。“以”之后省略宾语“之”) 7、吾念,汝从于东(省略句。即“汝从我于东”) 六、难句翻译 1、既又与汝就食

7、江南。 译:不久又和你到江南谋生。 2、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译:你来探望我,住了一年,你又请求回去接妻子儿女。 3、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译:我离开汴州,你没能来成。(结果你没有来) 4、诚知其如此,虽万乘(shng)之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译:如果知道会这样,即使是高官厚禄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离开你一天而去赴任啊。 5、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全存乎 译:难道年轻强壮的反而要早早死去,年老衰弱的却应保全活下来吗? 6、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译:这就是天理不可以推求,而寿命的长短无法预知啊。 7、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译:装殓不能亲临你的棺前,入葬不能亲临你的

8、墓穴。 8、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译:话有说完的时候,而哀痛之情却不能终止。 祭十二郎文练习整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请归取其孥(n)形单影只(zh)不省(xng)所怙(h)B、乃能衔(xin)哀致诚虽万乘(shng)之公相丞相薨(hng)C、其余奴婢(b)呜呼哀哉!尚飨(xing)中年兄殁(m)南方D、并令守汝丧(sng)闻汝丧(sng)之七日吾不以一日辍(chu)汝而就也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A、比(等到)得软脚病辍汝而就(接近)敛不凭(凭借)其棺B、不省所怙依靠)遽(突然)去吾而殁使者妄称以应(答应)之乎C、其又何尤(怨恨)抱无涯之戚(忧伤)吊(抚慰)汝之孤与

9、汝之乳母D、远具(准备)时羞止(停止)一岁既(既然)又与汝就食江南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省所怙吾往河阳省坟墓B、将成家而致汝衔哀致诚C、汝之子始十岁始速祸焉D、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吾独穷困乎此时也4、加点的“其”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其后四年,而归视汝。止一岁,请归取其孥。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A、/B、/C、/D、/5、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少

10、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全存乎?动摇者欲脱而落矣。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将成家而致汝。A、B、C、D、6、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B、将成家而致汝C、去今之墓而葬焉D、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双音节词,其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几何不从汝而死也B、又可冀其成立邪C、教吾子与汝子如此而已D、未可以为信也8、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A、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你叔父超过了七天,才得到你丧亡的消息,于是就怀悲哀之情向你表达祭奠的诚意。B、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继承先人的后代,在孙子辈中只有你

11、,在儿子辈中只有我。C、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者非其真邪?唉!难道是真的这样吗?还是在做梦呢?还是这传来的消息不可靠呢?D、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唉!话有说完的时候而哀痛之情却不能终止,你是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9、翻译下列句子(第3题为划线句):(1)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而不克蒙其泽矣。(2)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二、能力提升训练阅读清代袁枚的祭妹文片段,回答问题。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

12、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余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锱衣一章。适先生奓(zh)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愈三年,予披官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嫛婗(yn,婴儿,这里指幼年时期)情状,罗缕纪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1

1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汝以一念之贞(由于、因为)B、虽命之所存(既然)C、使汝不识诗书(如果、假使)D、或未必艰贞若是(或许)2、文中第一段文字,作者对其妹的不幸遭遇表示了同情,同时分析了原因,作者认为造成悲剧的真正原因是()A、袁枚妹妹自己坚持不肯解除婚约,“一念之贞”造成了终生不幸。B、作者害了他妹妹,所以文中说“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C、“古人节义事”害了他妹妹,传统的封建礼教毒害了她,给她带来了不幸。D、不良的教育害了他妹妹,中国古代的诗书都是害人的,所以作者说“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3、对第二段文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一段主要写幼时

14、兄妹关系。记叙了同捉蟋蟀、并肩读书、自己弱冠粤行时幼妹“掎裳悲恸”、中进士回家时妹妹“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等情景。B、这一段文字写的都是琐事,但正因为对儿时“嫛婗情状”未能“罗缕纪存”,所以回忆得不够,这就更鲜明地表现了兄妹间的亲密关系和悼念亡妹的真挚感情。C、这一段中把儿时“岁寒虫僵,同临其穴”的情景与“今予殓汝葬汝”对比着写,更加哀婉动人。D、作者在记叙了往事之后,既后悔,又叹息,这一悔一叹,更直接抒写了无限眷恋、又觉无可挽回的哀痛。4、翻译“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纪存”。祭十二郎文参考答案1、D(“丧”应读sng)2、A(A项“比”解释为“近来”,“就”解释为“就职上任”,“凭

15、”解释为“临”;B项“应”解释为“应付”;D项“止”解释为“住”,“既”解释为“不久”“后来”。)3、C(A项分别解释为“知道”和“探望”,B项分别解释为“使来”和“表达”,C项都解释为“才”,D项分别解释为“穷尽”和“处境困难”。)4、C(分别为指示代词“那、那些”;人称代词“你的”;副词,表反问语气;假如;副词,表揣测语气;人称代词“他、他们”。)5、A(A项中的“而”均表示转折关系。)6、B(“致”为使动用法,其余都是名词作动词。)7、C8、A(“愈”指韩愈自称,并非“超过”。)9、(1)我哥哥有那么美好的品德却早早地绝了后,你那么纯正聪明本来应该继承家业的却不能承受他的恩泽呢。(2)唉,(谁知道)竟然会因此而丧了命呢?还是由于别的病而导致这样的不幸呢?二、1、B(应解释为“虽然”)2、C3、B(“回忆得不够”表述不当)4、后悔当时没有将年幼时期的情况,详细地记录保存下来。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