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发展展望.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616922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3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发展展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发展展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发展展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发展展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发展展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发展展望 作者: 日期:2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高 等 教 育 自 学 考 试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本科)市地: 准考证号: 姓 名: 河南科技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一、 题目: 二、 本环节自2013年 3月 8 日起至2013年 6 月 7 日 三、 进行地点: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四、 内容要求: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要求层次分明、文理通顺 、数据可靠、文字简练、说明透彻、立论正确、推理严谨。 指导老师: 职称: 批准日期:2013年 6 月20日摘 要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世界石油资源日趋匮乏,环境日

2、益严重,混合动力汽车由于在节能和降低排放污染方面有明显优势.世界各国环境保护的措施越来越严格,替代燃发动机汽车的方案也越来越多,例如氢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但目前最有实用性价值并巳有商业化运转的模式,只有混合动力汽车。节能成为新世纪全球的主题,日益短缺的能源要求出现新的动力技术。本文详细的阐述了汽车混合动力技术原理及应用现状,并且分析了汽车混合动力核心技术,综合分析了混合动力汽车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关键词:混合动力汽车,原理,前景,优势ABSTRACTWith the increase of cars in the world becoming incr

3、easingly scarce oil resources, the environment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serious, as a result of hybrid vehicles to reduce emissions in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pollution have significant advantages。 Around the world increasingly string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alternative fuel motor vehi

4、cle program more and more, such as hydrogen cars, fuel cell vehicles, hybrid vehicles and so on。 However, the most practical and had a commercial value of the mode of operation, only hybrid vehicles.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本文为互联网收集,请勿用作商业用途Energy saving has become subject matter of the world , the lack of the

5、 energy demands a new driving technology 。In this paper , the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technology has expounded in detail, and analyz automobile dynamicaled automobile dynamicaled and challenge.KEY WORDS:hybrid electric vehicle, principle, prospects, advantages目录前言目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在进行一场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革命,随着中国的资源、能源、

6、环境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节能减排被定为”十二五”期间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基调, 未来510年,混合动力汽车将成为传统汽车节能技术改造,升级换代的主要方向,将成为近期发展战略的主流。在此背景下,研发生产节能环保汽车就成为整个产业的未来走向.氢燃料电池是目前全球汽车业界公认的,可实现持续发展交通的最终解决方案。但是,因为技术等方面的因素这一方案距离大规模产业化还有很长时间.与此同时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已经形成了共识。因为从技术、节能减排效果、产业化能力等诸多方面考虑,混合动力具备了传统内燃机和电动机的优势,并且已经克服了一些技术上的难关,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占据优势。目前国外有丰田普锐斯

7、、本田思域、福特Escape等为数不多的几款混合动力车型掌握核心先进技术。而从国内来看,一汽、上汽、长安、奇瑞、东风等企业也都在研发混合动力车型,目前都有相关车型上市销售,并且因为在价格上占据优势,同样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第1章 多元化能源汽车的发展因素1。1 发展混合动力车的必要性1。1.1 节能环保是首要问题 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无不是依靠能源作为基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更是离不开能源,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剧了我们对能源的依赖,越来越多的家用电器,越来越多的汽车,无不以能源的消耗作为支撑。过去,我们常接受这样的教育:我们的国家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可是,我们同时拥有庞大的人口,各种常规能

8、源资源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水平。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2163立方米,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石油的人均储量也较低这些信息向我们表明能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能源是我们建设小康社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途径。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我国拥有着世界第二大能源系统。能源需求是前所未有的、远高于GDP增长的速率急剧增加,煤、电、油、运全面紧张,进口石油大幅增加。能源供需正面临着严峻挑战:人均资源相对不足,人均能耗低而单位产值能耗高,大量烧煤导致严重的大气污染。现实中,我国能源资源有限,常规能源资源仅占世界总量的10。7,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水平:20

9、00年我国人均石油可采储量只有4。7吨,人均天然气可采储量1262立方米,人均煤炭可采储量140吨,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20.1、5.1、86.2。我国已成为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2004年,中国超过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如今我国已成为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不仅如此,2001年以来,中国石油消费高速增长.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2007年我国共进口原油1。63亿吨,同比前年增长12.4;进口成品油3380万吨,同比前年下跌7.1。以此数据计算,我国石油依存度已近50。能源是我国环境问题的核心,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受到能源和环境的严重制约。如何应对解决这一棘手问题,

10、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人们。在汽车保有量不断上升的今天,汽车尾气在大气污染中的分担率也越来越高.据有关资料显示,城市大气中CO的82、NOX的48、HC的58和微粒的8均来自汽车的排放物,严格限制汽车排放倍受世界各国政府与人民的共同关注。与此同时,作为燃料使用的石油,在2001年初被确认的埋藏量约为一兆桶,据估计可开采年数为42年。虽然这一数字还有可能会增加,但总的来说,以廉价石油作为能源的汽车总有一天会动不了。汽车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与产物,与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息息相关,毫无疑问,汽车的发展脱离不了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在文献中,作者指出,能源、环保与安全是未来汽车技术可持续发展的三大主题. 如果说上个

11、世纪末人们关注的是汽车节能、排放和安全技术,那么本世纪初,人们已经更多的将目光转向汽车新能源和环保技术。因为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内燃机技术发展汽车工业,将会给燃油的需求和环境保护造成巨大压力.研制开发更节能、更环保、使用替代能源的新型汽车,成为各大汽车公司的当务之急,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就是其中的一种类型。1。1。2 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我国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将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因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实现国务院提出的约束性指标,已成为国内各大汽车企业的共识。 早在北京奥运会期间,长安、奇瑞、

12、东风、一汽、京华及福田等汽车生产企业就联合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提供了自主研发的55辆纯电动锂电池汽车、25辆混合动力客车、75辆混合动力轿车、20辆燃料电池轿车,以及410辆纯电动场地车等各种新能源汽车为奥运会服务.在这次规模化、集中化、高强度的运行考核中,自主研发的新能源车辆表现得非常出色,受到各国代表的好评,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当然,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仅靠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的示范运行远远不够,从科技发展和行业管理的角度看,应推动企业及早进行产品转型和产品应用。目前国家主管部门也正在酝酿新一轮的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政策。其中示范推广城市进一步扩大

13、可能将是重大的政策变动。只有示范城市大幅扩围,企业的新能源车产品才能进入更多市场,给消费者提供更多车型选择,逐步形成规模效应.此外,汽车业内普遍预期,划归节能车的混合动力汽车,目前更适合市场需求,将获得更多的政策推广助力. 而在世界各国政府的推动下,全球各大汽车公司也都在积极行动,为新能源汽车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快速发展做充分准备,迎来一次世界范围内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高潮.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国内汽车生产企业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已经投入了空前的热情。去年,国家发改委联合科技部共同成立了新能源汽车的专家委员会,将新能源汽车列入汽车产品公告,为进入市场奠定了基础;而相

14、关部门正在研究进一步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1.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优势驱动方式内燃机电机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驱动能量系统内燃机蓄电池燃料电池能量来源与补给加油站或充电设备电网流电设备氢气排放量排放较低零排放近似零排放商业化进程商业化较成熟有少量产品销售,未形成规模研发阶段主要优点续航里程较长排放低效率高,续航长主要问题电池效率充电站不足,电池安全性有待提高成本高,技术未突破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的比较当前普遍使用的燃油发动机汽车存在各种弊病,有统计表明在占80以上的行车路况下,一辆普通轿车

15、仅利用了动力潜能的40,在市区却会跌至25,更为严重的是排放废气污染环境。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对改善环保的呼声日益高涨,各种各样的电动汽车脱颖而出。虽然人们普遍认为未来是电动汽车的天下,但是目前的电池技术问题阻碍了电动汽车的应用.由于电池的能量密度与汽油相比差上百倍,远未达到人们所要求的数值,专家估计在10年以内电动汽车还无法取代燃油发动机汽车(除非燃料电池技术有重大突破)。 现实迫使工程师们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开发了一种混合动力装置,(缩写为HEV)的汽车.所谓混合动力装置就是将电动机与辅助动力单元组合在一辆汽车上做驱动力,辅助动力单元实际上是一台小型燃料发动机或动力发电机组

16、。形象一点说,就是将传统发动机尽量做小,让一部分动力由电池-电动机系统承担。这种混合动力装置既发挥了发动机持续工作时间长,动力性好的优点,又可以发挥电动机无污染、低噪声的好处,二者“并肩战斗”,取长补短,汽车的热效率可提高10以上,废气排放可改善30以上.第2章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2。1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简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燃油汽车向纯电动汽车发展过程中的过度车型,目前技术相对成熟.其中丰田普锐斯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销量已超过260万辆2。1.1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定义 在狭义上讲,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指同时装备两种动力源热动力源(由传统的汽油机或者柴油机产生)与电动力源。通过在混合动力汽车上使用电

17、机,使得动力系统可以按照整车的实际运行工况要求灵活调控,而发动机保持在综合性能最佳的区域工作,从而降低油耗与排放。也可以认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通常是指既有蓄电池可提供电力驱动,又装有一个相对小型内燃机的汽车。 从广义上讲,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指的是装备有两种具有不同特点驱动装置的车辆.这两个驱动装置中有一个是车上的主要动力来源,它能提供稳定的动力输出,满足汽车稳定行驶的动力需求,由于内燃机在汽车上成功的应用,使之成为首选的驱动装置;另外还有一个辅助驱动装置,它具有良好的变工况特性,能够进行功率的平衡,能量的再生与储存,目前应用最多的是电混合系统。 国际电子技术委员会对混合动力车辆的定义:在特定的工作

18、条件下,可以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能量储存器、能量源或能量转化器中获取驱动能量的汽车.其中至少一种储存器或能量转化器安装在汽车上.串联式混合动力车辆只有一种能量转化器可以提供驱动力,并联式混合动力车辆则不止由一种能量转化器提供驱动力。2.1.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分类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分类方法较多,这里主要介绍以下两种分类。一、按照动力系统结构形式划分。根据混合动力电动汽车零部件的种类、数量和连接关系,可以将其分为串联式、并联式和混连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指车辆行驶系统的驱动力只来源于电动机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它的结构特点是发动机带动发电机发电,电能通过电机控制器输送给电动

19、机,由电动机驱动汽车行驶。另外,动力电池也可以单独向电动机提供电能驱动汽车行驶。 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指车辆行驶系统的驱动力由电动机及发电机同时或单独供给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它的结构特点是并联式驱动系统可以单独使用发电机或电动机作为动力源,也可以同时使用电动机和发电机作为动力驱动汽车行驶. 混连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指具备串联式和并联式两种混合动力系统结构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它的结构特点是可以在串联混合模式下工作,也可以在并联混合模式下工作,同时兼顾了串联式和并联式的特点。 二、按照混合度划分.按照电动机相对燃油发电机功率比大小,可以将其分为微混合型、轻度混合型、中度混合型和重度混合型混合动

20、力电动汽车。 微混合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以发动机为主要动力源,不具备纯电动行驶模式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只具备停车怠速停机功能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一种典型的微混合模式.一般情况下,电动机的峰值功率和发动机的额定功率比5%。 轻混合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以发动机为主要动力源,电动机作为辅助动力,在车辆加速和爬坡时,电动机可向车辆行驶系统提供辅助驱动力矩,但不能单独驱动车辆行驶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一般情况下,电动机的峰值功率和发电机的额定功率比为5%-15 中度混合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以发动机和/或电动机为动力源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一般情况下,电动机的峰值功率和发动机的额定功率比为15%-40%。重度

21、混合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以发动机和/或电动机为动力源,且电动机可以单独驱动车辆行驶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一般情况下,电动机的峰值功率和发动机的额定功率比40%。 -1 并联式混合动力车原理图 2 串联式混合动力车原理图 2。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特点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将原动机、电动机、能力储存装置等组合在一起,它们之间的良好匹配和优化控制,可充分发挥内燃机汽车和电动汽车的优点,避免各自的不足,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当今最具实际开发意义的低排放和低油耗汽车. 较之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具有如下优点。 一、由于原动机作为辅助动力,蓄电池的数量和质量可减少,因此汽车自身重量可以减小. 二、汽车的续

22、驶里程和动力性课达到内燃机的水平。 三、借助原动机的动力,可带动空调、真空助力、转向助力及其他辅助电器,不用消耗电池组的有限电能,从而保证了驾驶和乘坐的舒适性. 较之内燃机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有如下优点。 一、可使原动机在最佳的工况区域稳定运行,避免或减少了发动机变工况下的不良运行,使发动机的排污和油耗大为降低。 二、在人口密集的商业区、居民区等地可用纯电动方式驱动车辆,实现零排放。 三、可通过电动机提供动力,以此可配备功率较小的发动机,并可通过电动机回收减速和制动时的能量,进一步降低了汽车的能量消耗和排污。 显然,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研究开发的主要目的就是减少石油能源的消耗,减少汽车尾气的有害

23、气体量,降低大气污染。 表22对不同种类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在燃油经济性、尾气排放和控制难易程度等方面作了比较.混合动力汽车系统结构图第3章 国内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发展近况3.1 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我认为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中国汽车工业1953诞生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初步奠定了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汽车产品从无到有。第二个阶段,1978年到20世纪末。中国汽车工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从载重汽车到轿车,开始全面发展。这一阶段是我国汽车工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转型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商用汽车发展迅

24、速,商用汽车产品系列逐步完整,生产能力逐步提高。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开发能力.重型汽车、轻型汽车的不足得到改变。轿车生产奠定了基本格局和基础。我国汽车工业生产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企业自主发展、自主经营,大企业集团对汽车工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汽车工业企业逐步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的严重的行政管理的束缚。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对汽车工业进行宏观管理.通过引进技术、合资经营,使中国汽车工业产品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摸索了对外合作、合资的经验。第三个阶段,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汽车工业在中国加入WTO后,进入了一个市场规模、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

25、。3。2 新能源汽车迈入重要阶段3。2。1 我国对混合动力车大力支持 为维护我国能源安全,改善大气环境,提高我国汽车工业的竞争力,我国在“八五”和“九五”期间都有计划地开展了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攻关和整车研制,在此基础上也进行了混合动力汽车的若干技术领域的开发。针对我国汽车工业发展体系、技术现状以及社会需求,2001年科技部制定了大力发展新一代汽车、实现产业化、抢占电动汽车制高点、促进我国汽车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性举措,并投资88亿元设立我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汽车科技专项-“十五”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选择新一代电动汽车技术作为我国汽车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组织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三大汽车集

26、团、112家科研单位以官、产、学、研四位一体的方式,联合攻关。计划在“十五”期间,以电动汽车的产业化技术平台为工作重点,力争在电动汽车关键单元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及整车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以促进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研发体系和机制的形成。“十五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明确提出“三纵三横”的研发布局“三纵”是指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整车;“三横”是指电池、电机和控制系统的关键零部件。并且对各具体项目采取了不同的研发导向、时间安排、投资策略和推广及产业化措施,体现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以促进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3种整车的研发和产业化。混合动力

27、汽车整车项目为专项其中的“一纵”,重点进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包括整车开发及其整车匹配标定技术,内燃机、传动装置及其控制系统技术,以及电池系统、电机驱动系统和整车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等各种电动汽车都具有的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最终实现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产品通过国家汽车产品型式认证,实现批量生产和产业化的目标。2001年底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的招标结果是混合动力客车由一汽、东风控股的东风电动汽车公司牵头,利用各自的现有底盘技术开发;混合动力轿车由东风电动汽车公司负责开发。1在国家、地方与企业的积极参与下,我国在混和动力汽车研究和发展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目前,国内企

28、业以一汽集团、二汽集团为代表,国内科研院所以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为代表,已经成功推出多款混合动力客车、混合动力轿车样车,在并联混合动力系统和ISG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3.2。2 我国混合动力车企业概况为维护我国能源安全,改善大气环境,提高我国汽车工业的竞争力,我国在“八五”和“九五”期间都有计划地开展了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攻关和整车研制,在此基础上也进行了混合动力汽车的若干技术领域的开发。 目前市场上的多家汽车厂商都在进行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与生产,中国混合动力汽车的知名企业主要有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电动车辆股份

29、有限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但相对来说生产规模都不大,竞争并不激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2001年,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并规划了以混合动力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2009年初,国家财政部、科技部下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在北京、上海、重庆、杭州、广州、深圳等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以财政政策鼓励在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率先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对推广使用单位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助。经过多年研发,中国已基本掌

30、握了混合动力汽车关键零部件和动力系统平台技术,拥有了相关技术标准和测试能力,开发出一批混合动力汽车产品,实现了小批量的整车生产能力,混合动力公交车已在多个城市开展了小规模示范应用.在国家相关扶持政策的积极推动下,中国混合动力汽车业将进一步突破产业化瓶颈、降低制造成本、加速产业链的培育和延伸。目前混合动力车型是新能源汽车的主流。从产销量上来看,近年来各个品牌混合动力车型的销量也是不断攀升,同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混合动力车型并不只是一种过渡阶段的新产品,而是未来汽车产品的发展方向。在这股产业化高潮中,国内汽车企业也正在向国际接轨。从最初合资企业一汽丰田引进普锐斯混合动力轿车到如今包括一

31、汽、上汽、东风、长安、奇瑞、比亚迪的群雄逐鹿,混合动力汽车在中国已进入科研转向产业化的关键时期.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我国混合动力汽车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华北地区和华中地区,以上三个地区的混合动力汽车占到了全国的65。1%,特别是华东地区的混合动力汽车占到全国的27.3%,其中安徽、 浙江、福建省政府纷纷出台对混合动力汽车的补贴政策,促进了华东地区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华中和华南地区混合动力汽车别占到了22。9和14.9%,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因此混合动力汽车行业在此发展比较缓慢,但是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的重视,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32、,未来混合动力汽车在西部地区也将有很好的发展空间。第4章 国外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发展4。1 国外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现状 目前世界上已经有70余种车型的燃料电池汽车问世,在国外最热门、销量最大的新能源车就是混合动力汽车。4。1。1国外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概况 融合了纯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优点的混合动力汽车,由于较好地满足了汽车低排放、低油耗、高性价比的综合要求,较好地解决了汽车节能与环保问题,因而逐渐成为世界各大汽车生产企业开发的热点,其市场前景也越来越被看好。目前,丰田公司是混合动力汽车领域的佼佼者.1997年12月,日本丰田汽车公司首先在日本市场上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批量生产的混合动力汽车“普锐斯(P

33、RIUS),该轿车于2000年7月开始出口北美,同年9月开始出口欧洲。普锐斯在达成高水平的燃油经济性和环保性能的前提下,实现了出色的动力性和舒适性.“PRIUS”的正式量产上市标志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代表的新一轮汽车研发竞争的开始。为保持领先地位,丰田公司加大了对混合动力车的投入。2005年,丰田投资1000万美元在美国肯塔基州工厂改造设备和训练员工,以生产混合动力车。2006年10月,肯塔基州工厂生产的第一辆佳美(Camry)混合动力家庭轿车下线,预计年产量为4.8万辆。日本本田公司推出了“insight”、“CIVIC”等混合动力汽车,福特公司紧随其后,推出了“ESCAPE混合动力汽车,戴克、

34、通用、雪铁龙、日产等公司也纷纷加快了混合动力技术的产业化开发。普锐斯1997年在日本上市后一直反应平平,2002年的销售量不到40000辆.2003年下半年第二代普锐斯上市,由于技术得到很大的改进,销量迅速增长到12万辆.随着油价的持续上涨,更多的消费者开始购买节油和环保的混合动力汽车,这使得美国和日本混合动力汽车市场率先经历了“井喷式”增长。2005年,混合动力汽车的全球销量增长到45万辆,是2003年的近4倍。2000年以来,美国混合动力车市场实现了大幅增长。在美国市场,2004年混合动力汽车的销售量仅为5万辆,而2005年的销售量快速增长到20.5万辆,占全部新车销量的1.2。从1997

35、年到2006年,丰田已在全球销售75万辆普锐斯、雷克萨斯等品牌的混合动力车,占有混合动力汽车市场近70的份额.2006年,丰田汽车公司在美国市场上推出了4款从现有车型改造成的混合动力汽车,这些混合动力汽车的外形、操控以及车内的设备和普通车完全一样。丰田的推出旗下几乎所有车型的混合动力版,并在2012年把混合动力汽车的产量提高到100万辆。丰田公司预测,在未来的10年内,其在美国的全部轿车销量中,混合动力车型将占有25的市场份额.汽车厂商车型时间丰田普锐斯轿车一代1997丰田普锐斯轿车二代2003本田INSIGHT两座轿车1999本田CIVIC轿车2002戴姆勒克莱斯勒Dooge Ram重型卡车

36、2006戴姆勒克莱斯勒梅赛德斯-奔驰S级2006福特ESCAPE多功能越野车2005通用通用Chevye qunox商务车2006通用雪弗兰轿车2005通用GMC 皮卡2006通用SaturnVUE多功能运动型轿车2006凌志RX hydrid SUV多功能运动型轿车2006丰田Highiander 陆地巡洋舰2005世界各汽车厂商部分已上市车型4.1.2国外政府对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发展规划国外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发展迅速种类繁多,在此以日本和美国两国家为例向大家介绍:一、 日本 日本汽车保有量占全球第二位,由于人口密集,国土狭小,石油100依赖进口.因此,日本对EVHEV的研发十分重视。早在19

37、92年,日本政府宣布将允许投放市场20万辆电动车的计划,但是没有实现;2001年7月,日本开展了“低公害车开发普及行动”,将EVHEV列为重点开发的低公害汽车之列,并制定了专门的政策,以促进EVHEV的普及应用;2002年提出从2005年开始大幅度限制尾气排放,制定了新长期排放限制的标准,准备用于2005年以后销售新车的一项排放法规;2002年2月26日,日本中央环境审议会大气环境领域的一个专门委员会(环境大臣的咨询机构)提出了一份将要纳入这项法规的尾气排放标准的咨询提案.这项提案的内容包括将颗粒状物质(PM)含量比现行标准的要求最大削减85,将氮氧化物(NOx)削减50%等一些内容,该法规的

38、实施将进一步推动EVHEV的发展。耗资17亿美元开发节能车。日本贸易部表示在未来的五年之间,他们将会耗资17亿美元。开发便宜的混合动力车型以及更环保的燃料.以求降低原油用量和二氧化碳废气排放量。日本政府计划要减少燃料电池车的研究发展。而把重点放在电动车的开发.一年预计会花费49亿日元.发展出消费者可以负担的环保节能车型.透过这项五年的投资。日本政府希望能在2013年将一台电动车的价格压至24660美元.而2020年则可以降低至16440美元。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预计在2015年将达到800万辆。本文为互联网收集,请勿用作商业用途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 二、 美国 1973年OPEC组织

39、对西方国家石油禁运给美国政府敲响了警钟。1976年卡特总统签署EV/HEV研究开发和示范法案,授权美国能源部执行和管理EV/HEV研究计划,但是直到九十年代初电动车的研究在美国才真正开始。1990年10月布什总统签署清洁空气法严格规定了汽车排放的标准,同月加州政府也有了新的规定,即要求汽车制造商在加州销售的车辆中百分之二必须是零排放车辆,而当时只有纯电动汽车才可能达到零排放车辆的要求。 1991年1月美国先进电池联合会成立,成员包括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福特、通用和克莱斯勒)以及美国电力研究院、美国能源部,正式开始了政府与企业联合开发电动汽车的新时期。1992年麻省州和纽约州正式采用了加州零排放

40、车规定,同年布什总统正式签署能源政策法案,有关EV/HEV研发成为此法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此法案,联邦政府将第一笔经费拨给国防部从事EV/HEV的研发和示范。1993年,美国克林顿政府推出了新一代汽车伙伴计划即PNGV,要求联邦政府部门从1993到1995年度大量购买包括EV/HEV的替代燃油车。PNGV制订了10年开发计划,目标是80mpg(约3L/100km)的低油耗汽车. 2002年1月9日,10年计划尚未结束,美国能源部部长斯潘塞阿伯拉罕在各大汽车公司首脑参加的会议上宣布,根据总统布什的国家能源计划,降低美国对进口石油依赖性,决定成立一个新的汽车研究项目,叫做自由车(FreedomC

41、AR),该项目的长期目标是高效、价廉、无污染。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本文为互联网收集,请勿用作商业用途 第5章 混合动力电动车的发展前景5。1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巨大应用前景 无污染、噪声低;能源选择多样化、利用效率高;结构简单,使用、维修方便。作为城市交通工具,将会给城市环境带来很多好处。如电动汽车无噪音、无污染排放、不会在马路上留下油迹等。它的特点,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环保,而且噪声小,而且还有一个好处相对来说可能更符合人们追求的一种舒适性。因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开起来,即使是比较威猛的SUV电动车,可能也是很静的一种感觉。此外,有利于对传统汽车工业的改造。与纯电动汽车相比,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42、既可用常规内燃机作动力,又可采用电机驱动,它不仅比传统汽车节约燃油30%50%,而且在同等条件下,比纯电动汽车节约电能70%90%,一次充满油、电后,可使持续行驶里程提高到5001000公里左右。此外,在传统汽车向电动汽车的过渡时期,这种过渡车型可能有四五十年的市场周期,这是一个完整的历史阶段。推广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一方面可充分利用传统汽车工业现有的庞大生产规模和社会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传统内燃汽车厂商的利益,促进了他们加速开发电动汽车和改进电池、电机、控制系统的积极性。同时,由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壳体在一个较长时期内,都是由内燃汽车改装的,内燃汽车发展的每一项新技术,如信息及

43、安全领域的每一项成果,都可转移或结合采用到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上,通过发展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又可大大促进传统汽车工业的改造和发展。还有利于降低电动汽车成本和实现产业化。镍氢、锂离子特别是燃料电池虽然能够克服铅酸蓄电池极的诸多不足,但很昂贵,且建设投入大,无法大面积推广。专家说,我们不应当等到这些新型电池技术取得根本性突破后再开发电动汽车,而应当在发展应用的基础上,推动电动汽车在各方面的技术创新。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正适应了当前这一发展需求.最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目前已具备应用基础和产业化条件,极有可能率先实现突破。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内燃汽车生产能力,为改造传统汽车工业和实现跨越式发展服务

44、,这使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具有了其它电动汽车现阶段无可比拟的应用基础和优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5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市场优势 由于近来原油价格的不断攀升,汽车制造商开始转移目标,抢占节能汽车市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电动汽车主要分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目前电动汽车家族中,一种已经商业化的,有效的,较前期的过渡性产品。这是因为,至今,纯电池电动汽车还没有达到汽车产业化要求的水平,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又正处在产业化的研制过程。这样,工程技术专家不得不寻求一种折衷方案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正是它扮演着电动汽车继往开

45、来的角色.混合动力车辆正以一股不可阻档力量改变着汽车产品的结构和构成,并大量的走向实用化。据AutoMfg &Produetion(汽车制造与生产)期刊报导,预计2005年,世界汽车市场上,混合动力辆将达75万辆,2010年达100万辆,2015年将在世界汽车市场占15%,2020年占25这是相当大的混合动力车辆数量的比例。粗略估计,2020年全球汽车如果产量在1亿辆,那么,混合动力车将是2500万辆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中国,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目前已具备应用基础和产业化条件,极有可能率先实现突破。去年11月,湖北省武汉市率先将国家863成果- 4辆东风混合动力公交车投放城市公交线路进行示范运行,目前其营运里程已达8万公里。最近,武汉又新增1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投入运营。在北京,已有3 5辆纯电动公交车研制成功,其中20辆将投放城市公交线路进行示范运营,其余将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