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学结论教育学猊述一、教育学1、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宣观邃和教育向 题,揭示教至鼠建的_门科学。,2、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的区别:教育方针政策是依据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刍时的现 卖状况和需要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 律。3、教育学与教育健脍汇编教育经歌汇编:只要是教育实践线睑的汇集,它 们还只是表面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较验,并 不能揭示出教育规律。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r一)、教育学的萌茅阶段这一阶段在我国是从春秋战国到请朝末年,在欧洲始于古希腊到资产阶级革命以前,教育学尚 未形成独立的科学。:成书于战国末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
2、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全书只有1229个字,却对教育的作用、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学和道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课内外 关系、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和学的关系等诸方面作 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如:“教学相长“、“及时而 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禁于未发”等,已成为千古传诵的教育格言,至今仍有指导意义。在西方,古代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是教 育史上第一个教育理论家):对教学也提出了许 多的见解,名著论演说家的培养。他强调必须使学习有吸引力,重视游戏和娱 乐作为学习刺激因素的价值而谴责使用体罚,强 调家庭生活在儿童早期教育中的重要性和了解学 习者个别差异的必要性等。r二)、教育学的独立形忠阶段163
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发表的大教 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专门以教育为 研究对象.主要贡献:1、构建了教育学的学科基本框架和教育 学的基本研究内容;2、强调了普及义务教育,并把 普及义务教育与社会、国家的发展改造联系起来;3、提出了客观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强调教育要适应自 然的规律;4、提出了“百科全书式”的教学内容;5、首次从理论上论证了“班级授课制”这一学校最 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康德: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第一次把教育学撤上大学的 讲台。赫东巴特:继承了康德的教育学讲座,于1806 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这是一本4成体 东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
4、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 的学科。该书分为绪论、教育的一般目的、兴趣之多方面(教学)、品 格之道德力量(德育)四个部分。他以心理学为基础,同时强调 教学的教育作用。(三)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陵看科学技术的发展,心理学、社会学、法 律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学科的兴起,这些学科 的知诙和研究方法也对教育学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教育学不仅从这些学科中吸取相关的研究氐果,还逐惭利用社会学,常用的实证方法和心理学所采 用实验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于是出现了许多相互联宗的从不同角度研究教育 的各方面,各个领域的不同学科,构成了教育的 学科群。比如:课程论、教学论、教育评价科学、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管
5、理 等。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四)、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世界庖圈内的新的教育友草,促进了教育 学的发展。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券CB.S.BIoomJ制定 出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他把教育目标分为 认知目标、情感旦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讨论不学习教育学照样可以 当好教师,你同意这种看法 吗?掌握理论、认根规律、指导教育实 践第一章教育的概述一、教育的定义广义:教育是有意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 梭为首先和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狭义:指学校教育,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卖卷的有同的、有计划、有组织
6、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同的的教育活动。二、教育活动的义本要橐1、教育者:凡是电在知识;技能、的工 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 教育者。但是4次学校教育产生后,教育者就主要指 学校中的教师一指专门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2、学习者 区别于“受教育者”、“学生3、教育措施.教育同的、教育内衮、教育手段三、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一)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 神或者天创造的,教育目的就是要体现神或者天的意 志,从而使人能更加自愿地皈依于神或者顺从于天。2、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法国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 的教育家沛西能。在人类各人种
7、的教育演化中提出,教育活动不 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的 动物界,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 善和发展。优点: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指导,发现了前人 类时期的教育与动物本能的自然联系,与神话起 源说相比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标示着在教育问题 上开始从神话转向“科学”解释不足: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从而 没有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类养育行为之间 的本质差异。3、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代表作教育史教科书,其主要观点是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 无意识的模仿。不足:没有看到人的意识性和社会性。4、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劳动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社
8、会生产劳动,具体地 说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的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 的辩证统一:(1)、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 提条件;(2)、为教育提供基本内容;:.(3)、教育成为需要;:.(4)、教育是年轻一代和社会生活存在、发展 的不可缺少的手段。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二)教育的发梭1、原始社会CU教育内衮贫乏,简单,重技术,角斗(2)教育主要为生产劳动服务(3)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师(4)教育手段极其简单,口耳相传,行动模仿(5)教育完全平等,没有阶级性2,古代社会包信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其特点主要有:(1)学校产生和发展的条件。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 定的历
9、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 飞跃。一般认为在原始社会就有了学校教育的萌芽(庠),但是,作为独立存在的社会实践部门的学校 教育则是在奴隶社会才出现的(夏商时期)。学校教育的产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第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 了必要的物质基础;第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第三、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 定程度,是人类的间接经验传递成为可能;第四、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2)、与生产劳动相分离奴隶社会学习的内容:六艺礼:别上下,分尊卑,维持世袭等级制的典章制度和 道德规范;乐
10、:是祭祀天地鬼神祖先,颂扬帝王贵族,鼓舞军心的音乐舞蹈;射、御:是射箭、驾车等作战技术书:是语言文字的读、写以及文学历史方面的知识 数:是计算以及历史天文等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封建社会:四书、五经(3)、阶级性和等级性L奴隶社会:“学在官府”、“礼不下 庶人”r阶级性表现封建社会:“养士”、“愚民”等级性:在学制比较完备的唐代,它的中央官学设有 二馆六学,入学资格,等级分明,严格规定。弘文、崇文二馆专收皇帝、大臣的子孙;国子学:收文武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太学:收文武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四门学:收文武七品以上官员的子弟及庶人之俊异者;书学、算学、律学收八品以下子孙及庶人通其学者。3、现代教育十六
11、世纪以后,世界进入到了近、现代。社 会制度、思想观念等的一系列变化引起了教育 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特别表现在:(1)、教育逐渐普及,教育对象不断扩大;(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3)、教育科学化和教育水平日益提高;教育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第二章教育与社会、人的发展教育从其产生以来,就具备两大最根本的规律:教育必须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第一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决定着受教育权3、决定教育的目的(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与作用1、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12、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3、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思想意识,影响舆论 直接、间接地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思考: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是否起决定作用?加速或者延缓二、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 和速度。任何社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都取决于两方面的条件:(1)物质资料生产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的物质基础(2)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再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程度。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 教育结构3、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 力,是劳动
13、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三、教育与文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教育的思想、内容 和方法孟子、荀子(二)教育对社会意识形态的传播起重要作 用,突出地表现在对文化的传播上1、教育再生产文化2、教育创造新文化3、教育培养文化巨人和时代精神四、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它除了与上述的各种社会 现象有密切的联系外,它还有自身的特点,有相 对的独立性,即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 济制度和生产力有能动的作用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3、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教育具有自身 的内在规律性)第二节教育
14、与人的发展一、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1、遗传(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 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 展的年龄特征(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 影响作用(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2、环境所谓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体的形 成和发展的全部外在因素,包括先天环境 和后天环境狼孩、德国巴登大公国王子卡斯豪瑟3、教育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 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4、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二、教
15、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工、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教育要循序渐进地 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无论是知识技能的学习,还是品德的 发展,都应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 难,由少到多,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 等。2、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对不同年龄 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 应有所不同乳儿期(0一一工岁)、婴儿期(1一一3岁)、幼儿期(3一6岁)、儿童期(6、7岁一一11、12岁)、少年期(11.12岁一一14、15岁)、青年初期(4、15岁一一17、18岁)3、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教育 应做到因材施教由于人的遗传、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主观 能动性的不同,使其发展的速度、水平以及发展 的优势
16、领域千差万别,彼此间表现出发展的个别 差异第三章教育目的、学制和培养目标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教育学王道俊:是指社会对教育所 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 规定。现代教育理论扈中平:是人们根 据一定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而形 成的关于受教育者的总体发展规格和素质要 求的预期设想或规定,它以观念或思想的形 式存在并发挥作用。二、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 目的而制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 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 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 接班人。”包括:教育性质
17、和教育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和根本原则三、培养目标指各级各类的教育和各层次、各专业的教育 对人的培养和人的发展的具体规格和素质要求,它 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四、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所需要完成的 教与学的具体任务,它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讨论:五、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 关系。第一层次为教育方针(教育工作的总路线)第二层次为教育目的(对人才培养的总要求第三层次为培养目标(某一级、学校、专业人 才培养的具体要求)第四个层次为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化)六、教育目的功能导向功能一一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方向标调控功能一一教育活动过程的调控器评价功能一
18、一教育结果的评价指标体系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制定的依据一、我国的教育目的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提高国民素质为 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 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 人”等的规定。二、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一)社会的需要1、教育目的的确立要符合政治经济的需要2、教育目的的确立还要反映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 展对人才的需求(二)人的需要教育目的的制定还要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 的需要具体体现在:1、教育目的的确立要符合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程 度2、要符合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变化3、
19、要符合不同类别的教育对象的不同需要(三)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人的发展同社会生活相联系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的发展从根本上说,决定于人们生活在其中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人的 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人的片面发展是由旧的社会分工所造成的3、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必然要求(1)大工业的革命性要求工人多方面发展(2)大工业的科学性要求工人的体力劳动和脑力 劳动相结合(3)大工业的高生产效益,自然科学和工艺学的 发展与运用,使工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三、关于教育目的的两大理论(一)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需要为本,强调根据 个人自身完善
20、和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来制定教育 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理论。代表人物:卢梭、福禄倍尔、爱伦凯等(二)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需要为本,强调根据 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 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的理论。19世纪下半叶,这一理论进入一个鼎盛时期,代表人物:孙德、涂尔干,荀子、柏拉图、康 德等。第三节 学校教育制度一、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简称学制,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包括学校 的性质、任务、教育结构、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等,是教育制度的核心。:1904年,清政府颁布癸卯学制,是我国第 一个由中央政府颁布、并实际推行的现代学制。:工913年壬子癸丑学制,使得
21、女子有受教育 的权利。二、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一)单轨型:是指由小学、中学到大学为统 一的直线系统,上下衔接,形成由下而上的连接阶 梯的学制。美国,日本。(二)双轨型:指良种不同形式的学校系统,彼此平行,分头进行,以完成各自的教育任务的学 校教育制度。英、德(三)中间型:是指介于单轨型和双轨型之间 的一种学制。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教与职教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类型日益多样化。(5)终身教育受到重视。I、教育体制改革工、什么是教育体制?国家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机构设置和管理权限划分的制度
22、。其核心是教育管理体制。2、教育体制改革的内容。(1)教育管理体制:(谁来管教育)包的过多简政放权(2)办学体制:(谁来办教育)政府包揽一一政府为主,社会为辅。(集资办学、捐赠办学、私人办学)(3)教育投资体制:保证教育投入,落实发展 教育。(4)招生就业体制:扩大招生,双向选择。:(5)普及义务教育: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 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给予保证的I民教育。(强制性、免费性),烈MmKT.咖ill皿第四章教师与学生本章主要内容:教师的含义、教师职业的任务和地位:教师素质(重点):教师劳动的特点(重点):学生的本质特点及地位(重点):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重点
23、)第一节教师、教师的含义:从广义看,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一语。从狭义看,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是在学校中传递 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受教育 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职人员。思考:教师和老师?二、教师职业的作用与地位(一)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职业-有目的地培养人才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领域的根本 特征。所谓教书育人,就是教师通过承担各门课程的教学,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 的世界观、人生观,指导学生主动的、有效地学习,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来促进学生健康、快速地成长。教书与育人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反映了教师职业 的本质和主要内容。(二)教师的
24、社会作用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是指教师职业对一定社会的发展所产 生的实质性影响,是教师社会地位的客观基础。(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2)教师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教师是人才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因此,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不可替代,教师的劳动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尊重与承认。(三)教师的社会地位厂教师的专业地位教师的社会地位 y教师的经济地位教师的政治地位J教师的职业声望工、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从业标准)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是与其他职业相比较产生的,是教师职业社会地 位的内在标准。主要是通过其从业标准来体现,有没有从业标准和有 什么样的从业标准是教师职业专业地位高低的指示器。联合国教科文组
25、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1966年颁布)文件 中明确肯定“教师的工作应被视为专业性职业”。1986年6月21 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标准局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职业分类与代码,教师列在“专业技术人员”这一大类中。在 1993年10月颁布的教师法中写道:“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 责的专业人员。”教师是一种专门职业.doc2、教师职业的经济待遇:教师职业的经济待遇是指教师所得到的物质报酬,包括工 资、奖金及医疗、保险、退休金等福利,是教师劳动的价 值表现形式之一。不仅影响着教师个体的生存和发展,也影响着教师队伍 的稳定和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是教师社会地位的最直 观表现。3、教师职业的政治
26、地位教师的政治地位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工)社会对教师的评价,(2)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与作用,(3)教师在政治上所享有的 各种待遇。教师政治地位的高低是与时代及社会制度的性质紧密联系 在一起的。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随着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巨大需求,人们愈 来愈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进而更注重从各方面充分发挥教师对培养 人才、发展经济的重要作用。国家不仅多次强调要“提高人民教师的 政治地位和杜会地位”,而且专门制定教师法,以法律的形式规 定教师应享有的权利和待遇,确立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要全社会 尊重教师。同时,各级政府还选举教师当人大代表,参政议政,公开 表彰、奖励优秀教师,以及从教师中
27、选拔人才进人各级政府的领导班 子等等。小资料教师职业的权利主要是指法律赋予教师在履行职责时所享有的权利。教师法中规定的教师权利:(1)教育教学权: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2)科学研究权: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 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学生管理权: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4)报酬待遇权:按时取得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 暑假的带薪休假;民主管理权: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 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 管理;(6)进修培训权:参加进修或其他方式的培训。4、教师的
28、职业声望职业声望是指“他人和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有利评价和承认,如公众的认可和称道,尊敬和钦佩,荣誉和敬意等”。小资料:2007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日前公布,调查结果显示,教师、科学家、医生排在职业声望较高的前三位,工程师列第五位。调查还发现,教师、医生、科学家也是家长最希望子女从事的三种职业,工程师列第六位。除教师、科学家、医生这三种职业外,我国公民认为 声望最高的职业是法官,最希望子女成为企业家或政府官员。三、现代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一)思想政治素质1具有坚定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2、具有爱国主义情感。3、追求真理、锐意进取。(-)职业道德素质职业道德不仅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
29、而且是本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 和义务。2008年9月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 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 罚学生。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
30、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 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 之便谋取私利。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 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三)科学文化素质工、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2、精深的专业基础知识3、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四)能力素质工、教育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
31、达能力、现代科学 技术运用 能力、教育教学机智2、科学研究能力3、反思能力4、创新能力(五)身心素质小资料现代教师必备的素质:一个好教师应具备的“八个一”3 1、一颗诚心,即诚心教书育人,诚心对待儿童;2、一肚子学问,教师要多读书,读懂人生,读懂社会,成为杂家;3、一个好性格,教师面对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学习有好坏,长相 有俊丑,对不同人都要有温和的态度,好的性格;3 4、一身爱好,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有助于在学生中树立形象;5、一张铁嘴,一口普通话。一张铁嘴,要有真本事。6、一笔好字,字要写得漂亮。字是一个人的门面,歪歪扭扭的字,会让人小看;7、一手好文章,教师不能光说不练,要写文章表达自己
32、的思想总结 自己的经验;8、一种好的精神,即敬业精神。复杂性从劳动目的上看是复杂的一一培养人:从劳动对象上看是复杂的一一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从劳动方式上看是复杂的一一协调各方影响创造性 从劳动对象上看需要创造性一一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从劳动内容上看需要创造性一一处理教学内容 从劳动方法上看需要创造性一一选择教学方法长期性教师劳动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示范性: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模范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集体性第二节学生一、学生的本质(-)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思想感情和独立个性的人在教育过程中可能主动学习和参与教育活动,也可能 拒绝某种教育要求,他是有主观思想认识、有自身选择的学生在掌握知识,提高认识的过
33、程中与教师同学进行 着情感交流。培养积极情感认识学生的独特性,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使学生 的特长,兴趣都得到发展(-)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在他们身上展现的各 种特征还处在未成熟状态,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工、理性地对待学生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2、教育要正确引导和帮助处于发展中的学生。3、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三)学生是完整的人工、学生有一个完整的生命,我们不能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只 是学习知识的人。2、任何一个方面发展的延误或滞后都会制约一个人的整体 发展。德、智、体、美、劳(五育并重)知识、技能、能力、生理、心理的发展3、教育要坚持全面发展的观点。(
34、四)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1、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这是学生区别于社会 上其他人的重要特点。2、学习不仅是指学知识,还包括学做人,学做事,学会交往,学会自我反思等。二、学生的地位(一)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工、历史上两种片面的观点教师中心论代表人物:德国一赫尔巴特主要观点:他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 一种被动状态”,消极被动地接受外来的影响,教师才是 教育活动的主宰,具有绝对的权威。评价:忽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只把学生看成教育 的客体,无视学生在学习和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儿童中心论代表人物:美国一一杜威主要观点:把教育过程看成是儿童自身主动发展的过程,儿童是太阳,是中心,
35、。他提出教师不要站在学生前面的讲台上,应该站到学生背后去。只在学生有困难时去帮助他。评价:“儿童中心论”强调了儿童的主体地位,却忽视了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2、现代教育观点: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二)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学生的权利是在公民一般权利的基础上,根 据学校、教师和学生特点而规定的学生应该享有 的和受到保障的权利,一般体现在具体的法律条 文中,受到法律保护。学生的权利1,1989年寐合国大会通过儿童权力公约公约规定:(1)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在利益发生冲突时,儿童利益应该首先受到保护,应该首先得到满足。(2)尊重儿童尊严原则;(3)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a)成人有
36、义务倾听儿童的观点和意见;b)要重视儿童的观点和意见;c)树立和儿童商讨、沟通和对话的意识。(4)无歧视原则。2、学生的权利(1)生存的权利(2)安全的权利(3)受尊重的权利(4)受教育的权利。学生的义务学生的义务是在公民义务的基础上,针对学 校、教育及学生的特点而规定的对学生行为的限 制和要求。它一般体现在具体的法律条文和学校 的各种规章制度中。1、学生有履行遵守法律、法规的义务。2、学生有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 的义务。3、学生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4、学生有遵守其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的规定的义务 o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遵守其所
37、在教育机构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制度。遵守其所在教育机构的教学管理制度。遵守其所在教育机构的学籍管理制度。包括入学注册,成绩考核,对升级、留级、转学、复学、休学、退学的处理,考勤记录,纪律 教育,奖励处分以及对学生资格的审查等管理规定。遵守其所在教育机构的体育管理、卫生管理、图书仪器管理、校 园管理等方面的制度。第三节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 教师教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根据新时期的社会特 点和青少年发展特点,建立新的符合时代 学生和教育要 求的师生关系,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一什么是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 学为中介通过相
38、互影响和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 系,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1、专制型的师生关系在专制型师生关系中,教师作为专制者,管理学生一切事务,教师是领 导者,学生则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师生相互疏远、紧张、对立 教师不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往往以教师的主张、决定为准。学生主 动性、积极性受到压抑,独立思维受阻师生交往呈明显单向型,易发 生冲突,教学效果极差2、放任型的师生关系在放任型师生关系中,教师对学生放任自流、不管不顾,学生对学 习采取自由态度课堂气氛淡漠教师允许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各行其是,教师能够解答学生的问题,但不能给予及时的正确指导,不认真检 查学习效果,教学效果明显下降.既不利
39、于学生的发展,也没有尽到 教师的职责。3、民主型的师生关系在民主型师生关系中,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热情、和蔼、公正,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学生尊敬教师,接受指导,主动自觉进行学习情绪热烈和谐,课堂气氛活 跃师生之间呈现双向的积极交流,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各抒己见,教师注重引导教学效果良好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教育结果。专制型师生关系容易培养懦弱的、两面三刀的人;放任型师生关系容易培养自我中心主义的、我行我素 的人,毫无大局意识、纪律意识;民主型师生关系培养自主、自立、自强、自律的人。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及建立(一)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工、民主平等2、爱生尊师3、教学相长(
40、二)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工、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4、善于与学生交往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建立教师内在权威在美国,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请看下文,谈谈你对美国 好教师标准的看法。美国优秀教师行为守则26条1.记住学生的姓名。2.记住参考以往学校对学生的评语,但不持偏见,且与辅 导员联系。3.锻康通问题的能力,充满信心,热爱学生,真诚相待,富于幽默感,办事公道。4.认真备课,别让教学计划束缚你的手脚。5.合理安排课程教学,讲课时力求思路清晰、明了,突出 教学重点,强调学生理解教学意图,布置作业切勿想当然,且应抄在黑板上。6.熟悉讲课内容,切勿要求学生
41、掌握你所传授的全部内容 O善于研究如何根据学生需要和水平进行课堂教学。7凝瞿作瞽幅j着整洁课前8.课前应充分准备,以防不测。9.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把学校规章张贴在教室内,并解释 说明,让学生知道学校规章。10.步调一致。对同一错误行为,采取今天从严、明天应 付的态度会导致学生无所适从、厌恶反感。11.勿使用不能实施的威胁语言,否则将会言而无效。12.不能因少数学生不轨而责怪全班。13.不要发火。在忍耐不住时可让学生离开教室,待到心掌握一些基本原则,壬面前讲。平气和时再让他们进来上课。教师应 不能在家K面前说的话也决不器在学14.在大庭广众下让学生丢脸,并不是成功的教育形式。15.有规律地为班上
42、做些好事。协助布置教室,充分利用 广告栏来传达信息。注意听取学生的不同反映,但应有主 见,不随大流。16.要求学生尊敬老师,教师也需以礼相待。17.不要与学生过分亲热,但态度要友好,记住自己的目 的是尊重,而不是过分随便。18.切勿使学习成为学生的精神负担。19.大胆使用电话,这是对付调皮学生和奖励优秀学生的 有效手段,欢迎学生家长与教师保持联系。20.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如有偏差,应敢于承认错误,你将 得到的是尊敬,而不是其他。21.避免与学生公开争论,应个别交换意见。22.与学生广泛接触,互相交谈。23.避免过问或了解学生的每个细节。24.应保持精神抖擞,教师的任何举止都会影响学生的行 为。2
43、5.多动脑筋,少用武力。26.处理学生问题时,要与行政部门保持联系,当你智尽 力竭时,会得到行政部门的帮助。:问题:如果你是一位教师,想一想怎样才能建 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五章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 教育第一节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一,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指为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而进行的德 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二.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1、德育;(道德品德)形成学生一定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等。2、智育:是指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 知识、训练技能,并发展智力教育。3、体育: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培养运动能力和良好的卫生习惯,促进身体正常
44、发育,增强体质的教育。包括学校体育和卫生保健。4、美育:也叫审美教育,是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的年 美观,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发展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5、劳动技术教育: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 念和习惯,珍惜劳动成果。三、智育(一)智育的意义:1、智育在社会文明进化中的作用2、智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二)智育的任务I、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的智力四、体育(一)体育的意义1、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增强学生体质 2、体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3、学校体育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二)体育的任务1、指导学生锻炼身体和讲究卫
45、生,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增强体质 么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3、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树立良好的体育道德 风尚(三)体育的内容L田径跑:短跑、接力跑、中长跑、跨栏跑跳:跳高、跳远、三级跳远投掷:铅球、标枪、铁饼2、体操基本体操、竞技体操3、球类运动4、游戏5、武术6、游泳7、军事体育(四)体育的组织形式1、2、3、4、5、6、体育课早锻炼和早操 课间活动和课间操 课外体育活动各种运动队体育运动竞赛(五)学校卫生的内容及实施1、环境卫生2、教育教学卫生3、饮食卫生、健康检查和疾病预防5、心里保健教育6、卫生知识教育五、美育(一)美育的意义1、美育是物质文明建设的工具2、美育是社会
46、注意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内容3、美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二)美育的任务1、帮组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审美能 力2、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对美的热爱 和追求3、发展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三)美育的途径和方法1、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文化艺术活动进行美育(1)通过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教学进行美育(2)通过艺术学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进行美育 美术、舞蹈、绘画雕塑、文学、戏剧、电视、电影 等。队通过大自然进行美育3、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美育(1)利用家庭环境进行美育组织学生参加美化学校环境的活动(3)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现美六、德智体美劳五育的相互关系::渗透性:互相关联、互相包含、互相渗透。促
47、进性: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 约。不可替代性:有各自特定的教育目的、内容、方法和规律第二节素质教育一、素质教育出现的背景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 的决定: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 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提出“提高学生素质”,掀起了素质教育 的高潮二、素质的概念狭义的素质:主要是指由遗传因素或其他先天因素所决定,因此通常又称之为遗传素质或先天素质。广义的素质:是指人以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通过人自觉认 识和能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和社会 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比较稳 定、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三、人的素质
48、的基本结构1、生理素质:指人体形态结构与生理机能的特征 主要因素有:(1)体型、体格、体质O(2)性别、年龄O(3)感觉器官、运动器官、神经系统、脑嗫(4)本能、潜能、体能、智能2、心理素质人的心理结构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共同组成3、社会文化素质是指人在后天形成的社会本质,后天习的 的社会文化素养。人的社会活动的领域:政治活动、交往活动、认 识活动、职业活动、精神享受活动等人的社会文化素质: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 化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审美素质、社会交往 素质四、素质教育的内涵从社会和受教育者长远发展的要求出 发,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引导受教育者主动、活泼、生动地发展,培
49、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 人才的教育。分为三个层次:即身体素质 教育、心理素质教育与社会素质教育。:理解:1、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2、宗旨: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及整个民 族的素质。3、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4、特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生动、主动、活泼发展五、素质教育的目的:1、素质教育强调为受教育者的一生幸福打 下基础。2、素质教育努力为学生打下做人的基础,使学生成才之前先成人。3、素质教育努力为学生继续发展、长远发 展打下基础,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六、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指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偏离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以应
50、付考试、争取高分和提高学生升学率为目标的 办学倾向。项目教育对象 教育内容 教育方式教育目的应试 少数尖子生 掌握知识 被动接受 机械训练 提高升学率素质全体学生五育主动、活泼生动地发展 素质的全面提高思考;素质教育与考试?从哪些方面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第六章教学第一节教学概述一、教学的含义1、什么是教学?代表性的观点:所谓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 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 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 一定的思想品德。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 活动。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由教师的教与学 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教育活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即学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