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哈尔滨市旅游业发展状况和发展方向 作者: 日期:2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哈尔滨市旅游业发展状况和发展方向第一部分 哈尔滨市旅游业发展状况改革开放以来,哈尔滨市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壮大,产业地位逐年提高,旅游产业初具规模,对地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增加.2002年旅游总收入76亿元,占全市GDP的6。17%。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对旅游业普遍关注,将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来培育,旅游业呈现出快速、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进入21世纪,我市又提出建成世界冰雪旅游名城的目标,全市旅游业已进入大发展时期。一、基本状况(一)旅游业发展的自然、人文资源交相呼应、旅游产品独具特色
2、1、较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哈尔滨辖7区12县(市),总面积5.32万平方公里。冬季寒冷漫长,降雪期长达半年,结冰期190天左右,素有“冰城”之称。夏季凉爽多雨,避暑胜地。哈尔滨1月平均气温-19。4,7月平均气温22。8,年平均温差高达42。2,是年均温差最大的省会城市。西部是平原,中东部是山地丘陵,山地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55%,平原占45%。松花江干流自西向东贯穿哈尔滨中部,流域广阔。全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草场资源、动物资源、淡水资源丰富,是发展旅游经济的物质基础。 2、厚重的历史和城市发展是发展旅游业的人文积淀 哈尔滨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
3、之一。公元1097年,满族的祖先女真在此建立古代城市雏形-“阿勒锦”村,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哈尔滨是金源文化的发源地。1903年中东铁路修通,哈尔滨作为铁路枢纽和管理中心逐渐发展成为一座国际性商埠城市.曾有16个国家在哈设立领事馆,有来自33个国家的侨民在此定居,人数最高时曾达到17万,仅犹太人就达2。5万人。19世纪末至二战结束,哈尔滨曾遭受沙俄、日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留有不可辩驳的罪证。同时,哈尔滨又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城市,哈尔滨人民在近半个世纪的反抗侵略、抵御外侮、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英雄人物,留下了大量遗迹、遗址。哈尔滨是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新
4、中国成立后的“一五”期间,国家156项重点建设工程,在哈尔滨就有13项。50年代末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机电工业基地。截至2001年底,全市人口941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66万,共有40余个民族。少数民族中以满族为多数,其次为朝鲜族和回族。本文为互联网收集,请勿用作商业用途本文为互联网收集,请勿用作商业用途3、旅游资源开发不断深化,旅游产品独具特色 “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反应了哈尔滨东西方融合的独特城市风貌;冰雕雪塑、黑土风情、夏季避暑、金源文化、京旗文化、侵华日军“731”细菌部队罪证遗址、东北虎林园、犹太文化等,都是高品位、独特性的旅游产品。以冰雪大世界、冰灯游园会、雪雕和多项文化体育
5、经贸活动为载体的“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已成为哈尔滨的旅游名牌,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已成为著名滑雪旅游胜地.以“哈洽会”为标志的商贸会展旅游,以索菲亚教堂和中央大街为主要代表的欧亚都市风情游,以金上京历史博物馆为代表的金源文化游,以东北虎林园、方正森林公园和巴木通森林小火车为代表的生态游,以及避暑旅游和边境旅游,初步形成了哈尔滨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 (二)旅游业发展迅速,六要素共同发展,旅游产业地位不断提升 “九五”期间,全市接待入境旅游者64.66万人次,相当于“八五”期间的2.5倍,年均增长18。04%,全市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累计1.82亿美元,相当于“八五”期间的3倍,年均增长31.06
6、%;“九五”期间,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3143万人次,年均增长15。82,全市国内旅游收入累计116亿元,年均增长23。08%。旅游业的发展速度高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旅游总产出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八五”期末不足1,上升到2002年的6%以上.旅游业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优势产业。旅游业与交通运输、商贸服务业、文化体育业等互相促进、联动发展,促进了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改善了投资环境,拉动了内需,促进了城乡建设和农林业的发展。哈尔滨市先后成立了假日旅游协调领导小组、旅游工作推进领导小组、旅游局下设旅游应急指挥调度中心、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旅游监察大队、导游管理中心等机构。市
7、旅游局已纳入政府行政序列,初步形成了市、区县(市)两级管理旅游的机构。 目前,全市共有星级饭店82家,客房近10000间,床位近20000万张;旅行社157家,其中国际社30家,国内社127家;旅游车船公司4家;开发旅游景区(点)140余处,A级旅游景区20家;全市有8所高等院校开设有旅游专业,12所旅游职业学校和1个旅游培训中心;特色鲜明,具有观赏性、纪念性和实用性麦秸画、亚麻制品、食品等旅游商品,深受游客青睐;哈尔滨冰雪节、哈尔滨之夏音乐会、阿城金源文化节等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已成为哈尔滨的旅游产品. 1999年,哈尔滨市首批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2001年阿城市进入中国
8、优秀旅游城市行列.“创优”工作加快了交通、通讯、绿化、环保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了城市的现代旅游功能,改善了城市整体环境,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提升了城市总体形象.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旅游宏观政策、管理体制有待健全,管理力度需要加强1、经济实力不强,产业扶持力度不够。哈尔滨市是一个老牌重工业城市,在经济体制转轨、企业转型转制时期,历史包袱大,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艰巨。从国内生产总值、对外出口贸易、实际利用外资、人均储蓄额等方面,哈尔滨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次靠后。这在客观上制约了政府对旅游业的产业政策、扶持力度,也影响到外资、民营资本对旅游的投入.2、主观上对旅游产业的关联性、依托性强认
9、识不足,政府主导战略不到位,旅游综合协调机制没有形成。其一,在原作为旅游议事协调机构的哈尔滨市旅游委员会刚刚撤销后,作为全市大型经贸旅游活动的哈尔滨冰雪节组委会办公室又划到市旅游局。对于大旅游、大产业的协调与管理,对于冰雪节这样的大型节庆活动中相关部门特别是民航、铁路等部门的协调,缺乏统一、权威和社会化的管理,旅游管理机构尚未找到发挥其职能的正确位置。其二,在县(市)政府机构改革中,大部分县(市)的旅游管理机构没有得到加强,旅游局还是事业单位,人员又少,却肩负着发展旅游事业的承重使命。3、旅游行业管理职能,管理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其一,管理机构与机制不健全,职能不完善,缺乏必要的经费和设备。其
10、二,行业法规不完善,执法水平不高,导致管理出现漏洞,一些管理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其三,旅游服务质量、安全设施、旅游教育培训能力、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等亟待提高。 4、旅游行业管理中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全市400多个旅游经营单位分属100余个部门管理,许多旅游经营单位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政企分开,条块分割的管理使管理权限不清,部门关系不顺,割断了旅游产业的内在联系.目前,哈尔滨的旅游宏观管理体制不顺,缺乏总体规划。5、旅游协会等行业组织尚不具备协调和自律功能。(二)旅游资源开发层次较低,“满天星星,没有月亮”。由于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全市除冰雪大世界、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二龙山风景
11、名胜区、金上京博物馆外,旅游区(点)大多数属于浅层次、低水平开发经营;滑雪场、度假村、水上漂流等出现低水平重复开发,缺少全年开放的冰雪及其它主题公园;森林公园缺乏特色;水库开发基本雷同;东北民俗旅游没有规模和深度;农业旅游初步开发;工业观光尚未起步;太阳岛正在加紧整治,效果还需时间和游人检验。全市旅游景区(点)数量虽然不算少,但普遍规模小、档次低,缺少精品与亮点,吸引力差.(三)旅游市场狭窄,冬火夏旺春秋淡。哈尔滨地处我国东北边陲,距国内东部和南部地区主体客源市场较远,游客空中进入交通费用较高,铁路进入耗时多,旅游季节性较强,一年之中旺季较短,平季、淡季时间较长,影响了远程游客的进入,形成了国
12、内客源市场狭窄,省内居民为传统主体市场的状况.入境游客中,俄、日、韩及东南亚占80%以上,西欧、北美客源较少。受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哈尔滨冬季冰雪旅游成为全国旅游热点,夏季休闲避暑也小有名气,春秋两季天气变化剧烈,城市环境质量稍差,天然景观少,旅游活动不活跃。 (四)旅游六要素缺少特色、缺乏精品,发展不均衡,影响接待水平在旅游服务六要素中,“住、食在数量上已基本满足市场需求,哈尔滨市区内的旅游住宿、饮食设施的软硬件和质量管理水平均高于其他所辖县(市),但大部分县(市)的旅游住宿设施尚未摆脱“招待所与大车店”模式,餐饮单调,缺少鲜明地方特色。“行”的问题较多,旺季买票难特别是火车票订票难成为难中
13、之难,大多数县(市)的旅游主干路和次干路可进入性较差,旅游交通仍为“瓶颈”。“游”的项目上规划、开发设计巧妙持久吸引人的旅游区(点)较少。“购、娱”缺乏地域性,丰富的原材料和文化项目有待加工和深度开发.旅游商品的生产品种较单一,没有形成规模,旅游纪念品缺乏纪念意义。冰雪旅游产品蜚声国内外,但尚未形成标志性名优品牌的旅游纪念品.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升华,旅游文化娱乐活动项目总体水平不高,缺少集中代表旅游形象的高水平的娱乐精品和固定的旅游表演场馆。六要素相互制约,影响旅游服务接待水平。(五)旅游企业经营规模小,实力弱,效益差,经营困难。据中国旅游通检年鉴统计显示,2002年,哈尔滨
14、旅游企业239家,固定资产70.5亿元,营业收入14.9亿元,上缴税金6048万,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7。16万元,人均实现利税-0.17万元,从业人员20790人。哈尔滨的旅行社经营国际社强于国内社,大社强于小社,“小、散、弱、差”,运行效率低的局面没有改观,2002年度全市没有一家旅行社进入全国旅行社双百强,旅行社对市场缺乏深入的研究和细分,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不足,市场发育不成熟,在市场竞争中属弱势群体;全市旅游住宿设施总体上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旅游住宿设施的档次结构不尽合理,饭店经营方式单一,餐饮收入在营业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过低,社会旅馆未能在旅游住宿业中充分发挥作用,削价竞争导致了经济效
15、益下滑,行业亏损;旅游景区由于受规模、体制、旅游淡旺季等因素影响,整体经济效益普遍较差。 第二部分 我市旅游业未来发展方向一、机遇与挑战(一)机遇1、入世后旅游大发展的国际环境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中国经济将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国的旅游业体制、法律和运行机制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外资旅游企业将会大量进入中国,中外国际经贸交流更加频繁,出入境客流量将大幅度增长。2、不断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安定的国内环境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社会安定,可支配假期和收入的增加,也必将推动中国旅游产业总量的迅速扩大.如果带薪假期制度能够最终全面落实,国内的旅游也将会呈现
16、更大的飞跃。中国加入WTO以及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无疑会成为中国旅游业大发展的强劲动力。据世界旅游组织公布资料,2001年按国际旅游收入排名,我国已经位于美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之后居世界第5位。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接待1.37亿入境旅游者,居世界第一位.中国将建成世界旅游强国。旅游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3、国民经济实行产业结构调整,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经济发展环境产业结构调整是“十五”期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在经济结构调整中我市将旅游业确定为五大支柱产业之一来培植.哈尔滨作为老牌工业基地,国家将实行多项扶持政策,为旅游经济发展提供
17、了新的空间。4、建设旅游强省,位置核心的省内环境 黑龙江省已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二次创业的重要举措,并提出建设特色旅游强省的战略目标。在全省旅游业“十五”发展计划中,哈尔滨市被列为全省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核心和龙头,致力于将其建成全省综合性、国际化的旅游中心城市.在即将编制完成的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中,哈尔滨市被确定为全省八大旅游经济区的中心经济区。(二)挑战1、国际竞争趋势加剧。随着时间推移、入世承诺的兑现,外资企业和资本大量涌入,与国内不同的投资、经营、管理理念与模式互相碰撞,必将产生一场新的变革。哈尔滨脆弱的饭店、旅行社、景点、餐饮、娱乐、商业、交通等各类服务企业在激烈
18、的国际竞争中,将面临重组,发展环境严峻. 哈尔滨市的拳头产品是冰雪旅游。近邻日本和韩国在冰雪旅游开发上起步早、设施完备、管理与服务水平高、总体环境好。两国既是哈尔滨潜在的合作伙伴,更是现实的竞争对手。哈尔滨只有在冰雪旅游的硬件设施和管理服务上赶上并超过对手,才能站稳自己脚跟,分享冰雪旅游市场份额。2、东北及全国旅游城市竞争在整个东北地区,冰雪、避暑、森林、草原、湿地生态和东北民俗等旅游资源并非为哈市独有,吉林、辽宁及内蒙古也有且各具特色。目前,吉林和辽宁均在大力发展冰雪旅游,在森林湿地生态旅游和民俗旅游方面动作也很大,形成了东北地区你追我赶的新态势。北京、四川等省也开展了滑雪旅游项目。对俄边境
19、旅游业市我市优势旅游产品,但俄罗斯成为旅游目的地国以后就会失去优势。 根据2003中国旅游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2年哈尔滨市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14万人次)在全国38个主要旅游城市中居27位,外汇收入(7572万)在全国33个主要旅游城市中居30位。二、发展方向(一)坚持政府主导的战略方向旅游业是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产业,与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具有广泛的直接或间接联系。哈尔滨旅游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旅游行业管理不健全,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发展思路尚不明确。旅游业要想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全市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在相当的时期内,需要坚持政府主导的战略方向。 1、建立完整的旅游业
20、管理体系,优化行政管理行为(1)成立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 可借鉴上海、长春等城市经验,成立哈尔滨市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赋予它较高的管理全市旅游业的职能。其目的是强化对全市旅游产业的宏观领导,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旅游发展格局.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由哈尔滨市市长兼任,副主任由主管旅游的副市长担任,下设常设和临时议事等机构.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实行对旅游行业的统一领导,对全市旅游景区(点)、住宿、餐饮、购物实行统一管理;对全市大型节庆、大型会展活动及旅游交通实行统一协调;负责全市旅游业发展规划和有关行政法规、政策的制定及旅游市场的宏观调控;参与旅游项目的审批;主导旅游的整体宣传促销,发布旅游信息等
21、工作,形成政府主导、相关部门联动配合,共同发展旅游业的格局。 (2)依法治旅,完善旅游政策法规和执法队伍其一,严格执行执行旅行社管理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出境旅游管理办法、漂流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旅游涉外饭店星级的划分及评定等国家颁布的旅游业管理法规和标准。其二,从旅游市场管理(重点是旅行社、导游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景区(点)管理、旅游安全管理四个方面修改完善哈尔滨市旅游管理条例,基本建立以此为基础的比较完整的旅游法规体系。同时要注重立法的前瞻性、连续性和可操作性。其三,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旅游执法队伍。对旅游开发、旅游景区(
22、点)和旅游经营单位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监督,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建立哈尔滨和主要县(市)旅游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净化旅游发展环境,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3)重视电子政务和信息网络化建设。完善哈尔滨政府网站,“金旅工程建设,加大信息化平台、信息采集与公布、行业统一惯例等公共产品的供给。 2、调整旅游产业政策,提供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环境 (1)各级政府要将旅游业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增加投入,建立旅游发展专用资金,并每年有所增长。(2)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规划、建设、土地、环保、农业、林业和水利部门要将旅游业纳入城乡建设、土地利用和历史文物保护、开发和利用的统一规划,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
23、门要参与上述各项规划的研究和制定。(3)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优先安排具备条件的旅游企业发行债券、股票等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金,实行“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外资、社会资金投资开展旅游业。鼓励按市场规律组建大型旅游企业集团,组建中外合资、独资旅行社。(4)政府有关部门应按照国务院文件规定和“国民待遇”的原则,对宾馆、饭店实行与一般工商企业同等的用水、用电、用气等供应价格。(5)交通、交警部门要简化旅游营运证照办理、旅游车辆出行手续。(6)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导向作用,客观、公正地反映旅游业存在问题,保护旅游企业和游客双方利益,多宣传旅游业发展的正面典型,维护好城市旅游形象。3、做
24、好县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哈尔滨“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创建工作。阿城已于2001年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列。在今后5-10年,争取全市三分之一左右的县(市)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哈尔滨已于1999年进入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根据国家旅游局与世界旅游组织联合制定的中国最佳旅游城市评审标准(草案)。按照这个标准,今后若干年内,哈尔滨市要举全市之力,重点要在城市建设、全民旅游教育、旅游精品、城市环保、交通通信、旅游服务和都市旅游管理等方面下大力气,同时把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世界冰雪旅游名城结合起来,成为中国最佳历史文化旅游城市,最后发展成为世界旅游名城。 (二)坚持冰雪精品为龙头,多元产品跟进的资
25、源开发方向发挥自然、人文和社会旅游资源优势,以优化冰雪旅游精品为主、在开发避暑旅游、生态旅游和边境旅游基础上,多方面开发金源文化、黑土文化、二战遗址、产业文化等配套旅游产品,培育都市旅游多样性,形成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相组合的多元化旅游产品格局。 1、发挥冰雪旅游优势,开发其深度和广度,把冰雪品牌做大、做精、做强。(1)继续打造冰雪大世界精品工程.坚持思路创新、形式创新,市场化运作,做到主题鲜明、立意新颖、设计巧妙,集高科技、艺术性、观赏性、参与性于一身,成为“年年岁岁冰相似,岁岁念念景不同的常盛不衰的名牌景点。(2)开展冰雪运动项目。一方面,以积极申办2014年冬奥会,建设冰雪旅游名城为目标
26、,以亚布力、二龙山滑雪旅游度假区为依托,建设以哈尔滨城区为核心,建立包括国际冰雪艺术、冰雪比赛、冰雪训练、冰雪产业、冰雪教育和冰雪研究等较完善的冰雪旅游体系。另一方面,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冰雪活动。把传统冰雪娱乐休闲项目如冰橇、冰尜、冰上垂钓、冬泳等与现代冰雪娱乐休闲项目如冰滑梯、攀冰、雪地卡丁车、雪山索道、雪上摩托车、冰帆、雪地足球等相结合起来,号召社会群众广泛参与。2、开发整合都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项目(1)整合老项目。在大规模改造后营造“绿岛”的总体形象,建成综合性城市绿色休闲娱乐区,使之真正成为享誉海内外的风景名胜区;利用松花江流经市区形成的城市滨江带,增加雕塑等人文景观,提高文化品
27、位,丰富游览休闲功能,将其改造为全市最靓丽的开放式景观带;继续中央大街及辅街改造、索非亚教堂周边区域改造;改善东北虎园园内及周边生态环境;开发利用好东北烈士纪念馆、颐园街1号、731遗址等处纪念地;充分发挥森林植物园的避暑休闲度假功能;充分利用现有的影剧院,完善歌舞表演场所,丰富夜生活,塑造“东北亚不夜城”的形象。(2)开发利用新项目.其一,利用好刚改造完成的南岗区果戈里大街、动力区三大动力路、开发道外区传统街区、香坊高丽一条街、开发区会展体育中心区等城区新景。其二,以哈尔滨的历史文化、冰雪文化、民俗文化、产业文化为主题,伺机在太阳岛西区濒临冰雪大世界景区建造一座哈尔滨博物馆;以满族、朝鲜族、
28、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和蒙古族等少数民族风情为内容大型民俗文化主题公园;建设国际标准的高尔夫球场等.其三,利用老工业基地优势,将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哈尔滨三大动力、哈三电厂、哈尔滨医药集团、啤酒厂、亚麻厂、秋林公司前店后厂,等开辟现代工业观光点;利用东北特色农业优势,将北方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哈尔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道里区农民花卉观光带、哈尔滨省园艺所现代农业观光点、动力区综合牧场等辟为现代农业观光点,进一步向农村扩展后,让参观者 “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利用在哈科研院所、高校优势,将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力学研究所、高新产业开发区、哈尔滨医
29、科大学等辟为文教科技观光点。其四,通过举办冬季奥运会等大型体育运动会,冰雪节、哈洽会等大型展会开发会展旅游,带动全市旅游、经济、社会全面提高.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3、充分利用哈尔滨 43的森林覆盖率,6个自然保护区,18个国家及省级森林公园,27个风景河段与水域景观,多种陆生与水生动植物等资源,开发漂流、登山、森林探险、湿地观光、垂钓等项目,建成以生态园林城市为自然依托,历史文化名城为文化内涵的都市避暑休闲度假地。 4、充分发挥哈尔滨东北亚和全省中心城市作用,利用对俄边境口岸旅游大通道,抓紧时机大力开发边境旅游。5、继续深度开发金源文化与京旗文化;挖掘具有黑土地
30、、黑土人、黑土情的黑土文化;保护并适度开发犹太人墓地和犹太人教堂为内容的犹太文化等.(三)坚持完善旅游要素,健全服务体系方向1、建设便利、快捷、舒适、安全的旅游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1)随着客源市场的变化开辟新航线、增加新航班、完善现有机场的功能、增加旅游咨询服务功能、完善空港联检环境、建立明确的导向系统,民航部门垄断地位打破前,要优先保证旅行社的票务供应。(2)针对旅游需求调整与增开旅游列车数量和路线、调整部分列车的到发时刻、提升车辆设施设备的档次和铁路客运服务水平、待机建设高速铁路、开辟“东方快车旅游线,铁路部门垄断地位打破前,要优先保证旅行社的票务供应。 (3)加快通往景区(点)的道路和景
31、区内的道路建设、提高旅游营运车辆的数量档次和服务水平、市区开设绿色环保旅游公交线路、增加旅游观光巴士、提高旅游客车服务水平、在机场、火车站设立一日游站点、设置高效的导向系统、为游客提供交通和旅游景区的信息。 (4)结合大顶子山水利工程,开发市区松花江段、马家沟等夏季昼、夜水上旅游项目;开辟哈尔滨至巴彦、木兰、通河、方正、依兰的水上游船旅游线。 2、旅行社业进入科学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1)按照国际惯例,推进大型旅行社集团化和品牌化建设,成为批发商;中型旅行社专业化,开发经营专项特色品牌旅游产品;小型旅行社成为大中型旅行社的代理商或门市部,加快旅行社行业分工的调整.(2)旅
32、行社要研究客源市场的需求,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群体的旅游者,开发和推销多元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提高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3)开展旅行社同业间的合作,包括与外国旅行社的合作,逐步实现信息技术在旅行社市场开发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应用。3、旅游饭店业。建立以客源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创新,优化旅游饭店类型结构、布局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形成高中低档结合、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管理上乘、服务一流的旅游住宿接待体系。 4、旅游餐饮业。充分挖掘龙江菜的内涵,不断创新,形成特色;弘扬传统的食品制作工艺,开发具有东北风味、西式风味、民族风味的哈尔滨特色美食系列;加强管理和促销。形成酒店餐饮、社会餐饮特色餐饮相
33、结合,融美食、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旅游餐饮服务体系,把哈尔滨建成东北美食之乡. 5、旅游购物业。开发土特产系列;少数民族服饰工艺品系列;景点纪念品系列;旅游装备与日用品系列;绿色保健品系列等五大商品系列;构建旅游商品产供销体系;建立旅游商品销售网络;建立旅游商品专业市场 6、提高以欧亚文化、民俗文化、冰雪文化、音乐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文化娱乐开发水平,提高档次,把哈尔滨建成东北亚的旅游文化乐园。如建设东北民族文化园、旅游餐饮剧场、建设四季主题文化娱乐公园等。(四)坚持主次分明,内外兼顾的旅游客源市场开发和宣传营销方向.旅游营销活动是一个系统组合,包括产品、价格、销售渠道及促销方式等诸多因素,从强
34、化旅游信息传递入手,以疏通信息传递渠道为手段,实现与旅游消费者的沟通。通过各种媒介将旅游地、旅游企业及旅游产品的相关信息传播给潜在的旅游消费者,使其了解信息、产生信赖、诱发旅游动机、购买旅游产品,实现扩大销售的目的。1、战略方向:由于目前世界上欧洲、北美、东亚日本、亚洲“四小龙”,经济发达,生活富裕,所以全市入境客源仍要在紧紧抓住日本、俄罗斯、韩国等客源市场基础上,大力开拓港澳台、东南亚和欧美市场;国内经济发达地区集中在东部沿海区,国内客源市场在东北三省近地市场基础上,全力拓展华北、华东、华南市场.2、塑造哈尔滨旅游形象是全市旅游宣传促销的中心环节.哈尔滨要突出体现城市的文化底蕴,良好的生态环
35、境,市民较高的素质和极具特色的气候特征。形成全市一致树形象,上下齐心搞促销的氛围。3、营销思路方向:旅游宣传纳入全市总体形象宣传并与各部门的宣传相结合;旅游主管部门的旅游形象宣传与各类旅游企业的旅游产品营销实现合理分工,形成分层次、多渠道的宣传促销机制;发挥旅游区域联合体作用,实现资源共享、产品互补、客源互流,形成区域旅游宣传互动;常规宣传与重点节庆促销相结合,既有持续性又有轰动性;全面促销与重点城市促销相结合。4、宣传促销途径包括:(1)国内促销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我们的主战场。其一,大众传媒促销。利用各级电视台、广播的不同覆盖面,推出相对应的宣传广告,邀请各级电视台制作播放旅游哈尔滨旅游风光
36、片、专题片;充分利用覆盖面较广的中央和主要客源产出地受众面较广地方主要报刊、专业报刊、杂志,有针对性地开辟“哈尔滨旅游专版”;哈尔滨电视台适时开通旅游频道;在本地报纸上适时推出旅游专版;在客流量相对集中的公共场所设立宣传广告牌;开展群众性的“我爱家乡”摄影比赛,从旅游角度捕捉人们心目中的哈尔滨镜头,通过影视作品宣传我市旅游。 其二,数字网络宣传促销。制作品种丰富、高质量的旅游声像制品;发挥哈尔滨旅游网站作用;在主要公共场所设立电子触摸屏。其三,“以节造势”的节庆促销。充分利用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黑龙江滑雪节、哈尔滨经济贸易洽谈会、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哈尔滨国际啤酒节、哈尔滨美食文化周和部分县(
37、市)地方旅游节庆活动,大造声势,实现双赢,多赢;同时适时设立金秋哈尔滨森林旅游周、哈尔滨服装周、哈尔滨冰雪旅游周等,增加节庆活动。其四,服务促销。通过优良的服务和售后服务赢得口碑,吸引回头客,也可以降低促销成本,“最佳的服务就是最佳的宣传”.其它促销活动.“白雪公主”促销团每年定期促销活动;开辟固定场所,集中全市主要旅行社,建立旅游超市;参加国内及区域性的旅游展销会;聘请著名运动员杨扬、孔令辉等担任哈尔滨旅游形象大使等。(2)把握入世契机,扩大开放,积极促进国际促销.利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入世后国际交往增多的有利时机,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有针对性地参加国际旅游展销会、博览会,整体展示哈尔滨
38、旅游形象;通过组织考察或商务活动,开展形象及产品推介;利用2002年10月新开辟的北美航线,开发北美客源市场。邀请主要客源国、地区的企业、社会人士来哈考察,加强业务合作或争取在哈举办国际大型交易会、博览会。(五)坚持人力资源开发,培养量多质优后备人才的方向据有关部门预测,2001-2020年间,将是哈尔滨接待国内外游客总数大幅度增长的阶段,要求旅游从业人员在质量上提高,数量上增加。据预测,到2000年旅行社从业人员将由目前的1000人,上升到2020年的近10000人;旅游饭店从业人员将由目前的15000人,上升到2020年的近90000人。为适应入世和市场要求,确保哈尔滨旅游产业健康有序的发
39、展,需尽快配备一支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素质较高、充满活力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1、坚持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四原则:行业、企业、学校与社会培训相结合;院校培训与在职培训相结合;国内外引进与本地培训相结合;培训与就业人事管理制度相结合。2、建立、健全教育培训体系。以旅游院校建设和教育为重点,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建立旅游教育培训机构,大型旅游集团内部设立培训部门,各企业负责本单位的在岗培训,旅游行业协会配合全行业教育培训,形成一个完整的旅游职业培训体系。3、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的培养使用流动,用人机制,)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导游人员),激励机制、3、注重人才人才信息库人才市场开发信息化建设,逐步向市场化和社会
40、化方向发展。(六)坚持放眼未来,注重发挥旅游行业协会作用的方向旅游行业协会沟通旅游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作用,政府助手的作用,企业朋友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入世后,随着政府机构改革不断深入,协会的作用会更加突出。1、政府行政管理部门根据管理有效性和旅游市场的成熟度,逐步转移一些管理、服务职能给行业协会承担。如,企业标准管理、行规行约制定、人力资源培训、行业人员准入、行业和从业人员信誉度控制、统计、质量监督(质保金的管理)、受理投诉,和社会旅馆、餐馆、购物点管理等。2、形成协会组织网络.在业务上,各成员间及相关行业间直接开展协调合作等。3、给予优惠政策,解决经费来源问题。如税收减免、政府提供等.4、入世
41、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发挥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的主力军作用。(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向1、哈尔滨市旅游产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投入人力多,资源消耗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差。如果继续以扩大数量来提高收益,将走入恶性循环.根本出路是更新观念,创新模式,旅游发展与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2、好的城市环境能吸引大量的人流、物流,极大促进城市发展。要以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为核心,在城市建设、全民教育、旅游精品、城市环保、交通通信、公共服务、都市管理和社会治安等方面下大工夫,有大飞跃。如加大城市景观建设力度、提高城市新建重大建筑物的设计水平、处理好建筑物与环境、城市历史的协调关系;围绕冰雪名城、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全面推进哈尔滨的绿化、美化、亮化和净化,实现“城在林中,道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目标,提升城市形象。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