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庆阳市友好文化建设调查和思索中共庆阳市委宣传部为了落实落实十七大相关建设友好文化要求,深入摸清本市友好文化建设现实状况和存在突出问题,愈加自觉、愈加主动地兴起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新高潮,最近,我们抽调专门力量组成调研组,深入镇原、合水、西峰三县区和市直10个文化单位,采取现场了解、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形式,对全市友好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现简明汇报以下。一、关键成效在调查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多年来,全市上下坚持把友好文化作为建设文化大市、构建友好庆阳、促进经济发展切入点和突破口,强化领导,完善思绪,改善方法,加大投入,取得了很好成效。一是文化阵地建设不停加强。文化阵地是开展友好文化活动依靠
2、。全市上下以建设友好社会为契机,高度重视文化阵地建设,主动向上争取文化建设项目,不停加大文化事业投入,使城镇文化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文化阵地建设不停加强。“十五”期间,全市多渠道投入资金1.5亿元左右,新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11个,文化广场8个,搬迁修复文物景点5处,乡镇文化站建设工程正式开启。广播电视基础建设也向提升级次和扩大覆盖面方向发展,至现在,全市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成84.46 %和 87.07%。各县(区)依据本身实际,重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相继建成周祖森林公园、双塔森林公园、王符纪念馆、潜夫山森林公园、合水古石刻艺术博物馆、麻友兰书画院、小崆峒碑林画廊、环县道情皮影博物馆有情等
3、,集旅游、娱乐、传统文化教育于一体,已成为传输友好文化和传输文明关键阵地,深受群众欢迎。以西峰区肖金镇、镇原县平泉镇、合水县老城镇文化站为代表乡镇文化站建设,以西峰区肖金镇米王村、董志镇野林村为代表农民文化广场和村级文化阵地建设,使农民群众享受到了友好文化熏陶,起到了很好示范引导作用。二是文艺创作及演出成绩斐然。在发展友好文化过程中,全市广大艺术工作者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艺术创作和人民群众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创作出一大批内容健康、内涵深刻、品位高雅文艺作品,在弘扬主旋律、褒扬新风正气、促进城镇团结友好等方面发挥了很好导向作用。尤其是剧目创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前后创作大戏29部,小
4、戏 、小品66 部,电视剧4部,电视文学剧本1部;上演新剧目38部,占上演剧目标80%;有13部剧节目在全国和全省获100多个奖项。现代陇剧陇东娃、通俗陇剧黑白人生、眉户剧总盼月儿圆、高山情、秦剧李梦阳等7个剧目就地取材,贴近群众实际,深受群众喜爱。,经过举行全市第五届新创剧目调演,推出了香包情、教坛保尔、皮影缘、风情雨露等优异新创剧目。镇原县秦剧团编排大型现代陇剧绿叶红花代表甘肃省参与第八届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荣获金奖,并于晋京汇报演出,开创了本市自建国以来文艺演出团体晋京演出先河。三是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各县区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工作思绪,把扎实开展文化下乡、广泛开展多种形式城镇群众
5、文化活动作为建设友好文化关键切入点,大力开展节庆文化,组织引导群众文化,广泛普及小区文化。现在,全市上下形成了重大文艺演出接连不停,群众文化活动竞相开展,节日文化、小区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老年文化、村镇文化、庭院文化蔚然成风,文化下乡活动连续开展良好局面,在提升群众文化素质、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文化系统及相关单位紧紧围绕“节节有演出、四处有亮点、年年有创新”,组织艺术演出团体利用一切条件和机会,举行多种演出活动。年平均演出剧节目1800多台(场),观看群众达258多万多人次。连续多年春节文化活动暨社火汇演,已成为群众文化生活中不可缺乏一部分。“千台大戏送农村”和
6、“9121”电影放映工程,为城镇群众送去了丰富精神食粮。四是科普文化下乡活动蓬勃开展。全市上下一直坚持把“三下乡”活动作为服务“三农”、促进城镇友好关键之举,不停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组织文化工作者广泛开展送戏剧、送歌舞、送书画、送图书、送文艺教导、送春联下乡“六送”活动,满足了不一样层次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全市年累计下乡放映电影3000多场(次),送戏760多场(次),赠予图书3.7万册。围绕产业富民,以科技示范推广、产业转化、科技培训、科技宣传为关键,主动开展科普之冬(春)、“科普大篷车”、科普赶集、科技活动周等活动,年均达成4300多场(次),市、县、乡、村四级科技培训和科技推广
7、组织已基础形成并发挥着主动作用。以落实落实全民健身实施纲要为契机,全民健身活动大力开展,借助“五一”、“十一”等节庆平台,主动组织开展职员、学生,农民等群体运动会和各类体育竞赛及广场晨练比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五是文化产业稳步发展。各县(区)立足文化底蕴深厚、民俗资源丰富、群众基础广泛巨大优势,坚持把香包等民俗文化产业开发作为满足人民精神需求和构建友好文化关键内容之一,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精心培育各类文化市场,从业队伍不停壮大,文化企业蓬勃发展,经济效益日益提升。现在,已组建生产营销民俗文化产品企业104家,从业人员达10万人,年产各类民俗文化艺术产品20多个门类、500
8、0多个品种、500多万件,产值超出1亿元。在民俗文化产业支撑和历届香包节、文博会推进下,庆阳文化大市地位得到了确立,前后被中国民俗学会、中国工艺美术委员会命名为香包刺绣之乡、徒手秧歌之乡、民间剪纸之乡和窑洞民居之乡、周祖农耕文化之乡、荷花舞之乡,环县被命名为中国皮影之乡。调查中,我们看到,合水、镇原、西峰以香包、刺绣、剪纸等民俗文化产业为主体文化产业实体在竞争中不停发展,已成为特色文化产业和群众增收支柱。二、目前存在困难和问题多年来,即使本市友好文化建设力度不停加大,城镇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城镇文化建设展现出良好发展势头。但就全市整体发展而言,文化建设还相对滞后,文化贫困问题仍然存在,和农民群众
9、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目前面临五大困难和问题亟需处理。一是投入不足,城镇公共文化机构运转还存在较大困难。全市多数县公共文化机构运转困难,尤其是农村文化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文化单位业务经费难以得到充足确保,和其它行业相比,文化馆站及演出团体经费显著偏低,造成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为基层群众提供公共文化资源总量偏少、质量不高。按国家政策,县级以上图书馆购书经费年人均不低于1元,但多数县(区)整年没有购书经费,就是市图书馆,每十二个月购书费仅4万元,除订阅报刊以外,每十二个月购书不到1000册,更无资金筹建电子阅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无法有效利用,和广大群众对文化需求存在巨大差距。经过西峰
10、、镇原、合水情况看,“三馆”建设还有较大差距,西峰区博物馆文物在窑洞陈列,防潮问题难以攻克,安全隐患问题突出;镇原博物馆设备老化严重,办公设施陈旧,馆舍面积达不到标准要求。乡镇文化站和村级文化室建设还十分微弱,部分乡村文化活动场所年久失修,长久不开展活动,有还被挤占挪作它用。部分乡镇文化站因资金不足,只有招牌,没有设施,形同虚设。村级文化设施建设仍然存在很多空白,现在,全市还有 个村没有建起文化活动室。投入不足,较为严重影响着全市友好文化建设和普及二是人才匮乏,群众文化工作者整体素质偏低。调研中,各县(区)普遍反应,文化系统专业人才不足,年纪结构老化,学历层次偏低,多年来充实人员大多数专业不对
11、口,能独挡一面、精通业务人员极少,部分文化单位却人浮于事,难以开展正常文化活动。尤其是县级博物馆懂文物知识人员严重匮乏,有县区甚至没有专业人员,文物判定工作几乎瘫痪,博物馆文物判定、教育和研究功效难以发挥;县级剧团缺乏编剧、作曲、编导人员,自编自演新创剧目仍然不能满足群众文化需要;乡镇文化站人员不足,现在,全市共有文化站干部编制113人,实有97人,分布于全市90个乡镇,部分乡镇文化站长久没有从事文化工作专职人员,工作出于涣散状态,站干中,有一部分还是招聘临时工,难以适应工作需要;村社文化组织和建设愈加困难,既无固定人员,也无人员经费,群众文化活动难以组织和开展。三是管理体制不顺,文化站干作用
12、得不到充足发挥。乡镇文化站干部普遍以乡镇为主管理,县级文化主管部门对乡镇文化站干缺乏必需业务培训和优化调配,造成文化站干部长久处于固定状态,交流困难,工作缺乏创新,缺乏活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友好文化建设进程。乡镇、街道文化站是农村文化服务机构主体,担负着服务农村文化职能,但多数乡镇文化站业务为综合性,工作上应对多个部门,大部分还帮助乡政府开展中心工作,难以用心于文化工作。文化站干待遇偏低,全市乡镇文化站干部,一部分是上世纪80年代初就经过考试进入文化队伍,这些人员大多数全部是单位业务骨干,工作勤奋敬业,为农村文化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但因为很多原因,她们待遇问题至今没有得四处理,月工资最低仅为
13、400元,高者也只有600元,部分站干已丧失了工作信心,工作主动性不高,工作全部难以正常开展,更谈不上“以文补文”了,严重影响了基层群众文化发展。四是服务水平不高,陈规陋习还一定程度存在。因为文化投入不足,现在各类文化活动大部分仅限于城镇,边远地域农民群众极难享受到文化服务,出现了“重城镇阵地、轻边远山区,重大型庆典、轻日常活动,重精美培养、轻大众普及”现象。现在全市电视覆盖率即使达成 %,但因为农村安装有线电视面小,收视效果差。村级书刊报纸每十二个月订得较多,但投递后,或无人管理流失,或被村干部独占,通常村民极难看到,大多失去了意义,文化资源服务跟不上群众需求。文化建设尤其是农村文化相对滞后
14、,直接造成优异思想和主流意识传输较难,部分不良倾向有所抬头。一是赌博风气比较严重。二是封建迷信有所抬头,部分地方立碑、敬神等迷信活动十分突出。三是在农村集市上仍有部分低俗演出,对广大群众产生一定精神毒害。五是文化产业规模仍然较小,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全市文化产业经过近几年努力,有了一定发展,但仍然没有形成规模,缺乏龙头企业,全市文化产业在“黑绿文”三大产业中占比小,对经济增加贡献率偏低。现有文化产业企业大部分全部是小而全、杂而乱,普遍存在经营分散、自我发展能力较弱问题,没有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模式,缺乏“拳头产品”、“特色产品”,缺乏订单生产,在市场中竞争能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差,扩张能力脆弱,
15、有甚至离开政府财力支持就无法生存。香包、剪纸、刺绣等民俗文化产业宣传力度不大,销售网络不健全,产品销路不畅,没有真正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三、几点思索根据党十七大相关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布署,在本市友好文化建设方面,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深入深化对友好文化建设认识。文化是一个民族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精神纽带。没有文化上友好,没有优异文化主动引领,社会友好就没有思想根基和文化源泉。构建社会主义友好社会,必需大力推进友好文化建设,培育和发展友好文化。目前,本市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部分亟待处理问题,如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城镇发展不平衡、地域发
16、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矛盾突出,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不停提升并日趋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愈加复杂,劳动者就业结构和方法不停改变,人员流动性大大增强,多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大家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显著增强,等等。这些矛盾和问题,全部对友好文化建设提出了具体、更高要求。假如不能形成同友好社会相适应友好文化,构建友好庆阳任务就不可能完成。所以,全市各级、各部门应根据党十七大加强文化建设战略布署和城镇统筹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把友好文化建设放在经济发展相同关键位置,牢靠树立文化工作阵地意识、服务意识,下大功夫培育和建设有利于人和人之间、人和社会之间、人和自然之间友好相处社会
17、主义友好文化,在全市培育友好精神、提倡友好理念,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用友好思想认识事物,用友好态度对待问题,用友好方法处理矛盾,深入形成全社会共同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市人民共同团结奋斗思想道德基础,为建设友好新庆阳发明良好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二)不停加大对文化事业投入。友好文化是一项提升凝聚力和向心力工程,也是造福于人类工程。伴随物质生活日益改善和精神生活日益丰富,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消费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切实加大对文化事业投入,才能不停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愈加好文化服务。应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关键,切实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不停加大对博物馆
18、、图书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和文化中心等文化设施建设投入支持力度,努力改变县乡文化阵地建设滞后情况。应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大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争取力度,着力发展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改造和新建一批乡镇综合文化站,加紧行政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努力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实现每个乡镇建成综合文化站,每个行政村建起图书室和文体活动场所,逐步形成覆盖全市城镇比较完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其充足发挥好辐射和带动友好文化建设承载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推进友好文化建设。多年来,本市在政府出资修建文化基础设施同时,主动引导一批骨干企业和其它社会力量,创建了一批文化阵地。实践证实,文化建设是一个
19、宏大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全市各级在切实加大对文化建设领导和支持力度同时,应根据深入凝聚和动员广大干部群众、激发全社会文化发明活力、充足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主体作用思绪,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参与友好文化建设,使友好文化建设取得更为广泛、更为坚实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三)主动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友好社会是全社会发明活力充足迸发、社会各阶层和各群体主动性和发明性得到充足发挥社会。实现这一目标,必需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努力营造“人心顺、士气高、干劲足”气氛。依据文化建设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深入革除制约文化发展体制性障碍,是新时期加紧友好文化发展、繁荣文化
20、艺术必由之路。深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努力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机关依法运行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主动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紧文化领域全部制结构调整,激励支持文化部门自办文化实体,激励支持非公有资本以多个形式进入政策许可文化领域,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个全部制共同发展文化产业格局。大力发展民办文化,主动激励基层文化能人和有一技之长人,创办“自乐班”等自娱自乐活动组织,丰富业余文化生活。采取有效方法,切实提升群众文化工作者工资和福利待遇水平,充足调动她们干事创业主动性和主动性。全方面推行基层文化事业人员从业资格制度,加强对文化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对
21、现有文化专干重新考评、聘用,激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文化工作,不停提升文化工作者职业素质和从业本事,努力造就一支文化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能带动友好文化建设专业技术人才。大力培养农村文化骨干,充足利用乡土人才对农村文化影响,主动开展农村文化活动,努力争取经过5年努力,建设一支稳得住、有活力、有影响基层文化工作队伍。(四)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公共文化产品服务其实就是友好文化外在表现形式。经过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提供公共文化产品,能够引导大家树立友好思想,使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受到感染。为此,依据十七大提出建设覆盖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标要求,市上应立即出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计划,
22、并从现在起抓紧逐步实施。应深入加大工作力度,加紧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和村社阅报栏工程等,普及文化知识,提供精神食粮,表现人文关心,不停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结合实际,主动发展节庆文化、庙会文化、集市文化和社火文化,认真组织开展好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及政策、科技、法律、道德、文化、卫生“六进家庭”活动,充足利用传统节日、农闲时间和农村集市,组织开展文艺演出、体育健身等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喜闻乐见文体活动。充足发挥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热情,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深入农村,主动搜集多种素材,充足
23、挖掘群众喜好,努力创作生产出更多符合友好要求、提倡友好理念、讴歌真善美精神文化产品。制订优惠政策,激励、支持含有庆阳地域特色民间文艺演出团体健康发展。不停做大做强广电大众传媒事业,主动探索创办含有特色文化宣传长廊,充足发挥好各类媒体平台,并使之成为营造友好舆论环境、传输友好文化强大阵地。深入延长友好创建链条,深入开展友好县城、友好村镇、友好小区、友好单位、友好家庭创建活动,以带动全社会文明程度不停提升。切实加强文化市场尤其是农村文化市场管理,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盗卖光碟、书籍、音像等不健康文化产品行为,努力净化健康友好文化活动场所,主动营造发展优异文化、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社会环境。(五)
24、加紧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软实力关键组成部分。只有充足发挥本市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坚持不懈地把文化产业作为新经济增加点来大力培育,作为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全局关键产业来发展,才能逐步实现文化大市目标,也才能让广大群众更多地享受到文化产业带来福祉。应继续大力扶持香包、刺绣、皮影等民俗文化产业发展,不停扩大现有规模,着力打造规模化生产基地,深入培育营销网络,主动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努力开拓中国外市场,提升庆阳民俗文化产品著名度。加强对已取得市场效应产品品牌保护,在现有生产水平基础上,根据产业化发展要求,加大深度研究和系列开发,做大做强民俗文化产业。不停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新机制,推进文化产业科技创新和技术开发,培育壮大文化产业龙头企业,真正使文化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有机衔接,努力实现文化产业效益最大化。加紧改造传统文化产业,主动探索和发展文化创意、文化博览、信息网络、动漫游戏、数字电视等新兴文化产业,以数字化、信息化带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执笔:安世厚 赵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