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张洪镇文化站调研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401113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洪镇文化站调研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张洪镇文化站调研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张洪镇文化站调研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张洪镇文化站调研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张洪镇文化站调研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张洪镇文化工作调研汇报张洪镇在旬邑县中部塬区,全镇辖12个行政村,17个自然村,4116户,16858口人,耕地面积26792亩,农民人均纯收入4390元。多年来,镇党委、政府着眼于繁荣农村文化事业、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组织干部群众广泛开展文化宣传活动,不停提升文化品位,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热情和自觉性,推进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方面进步。文化站基础现实状况镇文化站现有工作人员3名,事业编制,其中站长1名,工作人员2名。高汉字化程度2人,大学文化程度1人;45岁以上1人,40岁以下2人。工作人职员资待遇由县财政负担,年平均工资2.6万元。无专门办公场所和活动设施。 文化站运

2、行情况多年来,镇上不停加大对文化建设投入,前后投资2万多元,为文化站购置乐器、羽毛球、篮球、乒乓球桌、象棋等文化体育器材共110套,订阅报刊杂志9份。同时,镇上每十二个月拿出1万元,组织群众主动举行多种文化娱乐和培训教育活动,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一是以提升群众文化素质为关键任务,加大对群众教育培训。我们侧重于果业、畜牧、劳务输出等主导产业,前后聘用县果业局、司法局、畜牧站、职教中心技术人员,坚持最少每个月举行一次科技知识培训班,将村级“农家书屋”向群众开放,激励群众借阅图书,教育群众学文化、懂科技,提升科技文化素质,了解农业生产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同时,充足发挥电教器材作用,坚持常常性组织群众

3、观看教学录像,放映科教电影,努力拓宽群众知识层面。镇文化站每十二个月组织集体活动8-10次,发放学习资料6万多份,培训群众10000多人(次),全镇80%左右群众全部掌握了1-2门科技文化知识,有力地提升了致富本事;其次,我们致力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大对农村文化娱乐活动组织引导。镇文化站召集各村能拉会唱群众200多人,组织成立了文艺宣传队、青年唢呐队、女子锣鼓队、老年秧歌队、秦腔自乐班等群众组织,编排了丰富多彩文艺节目,在春节、国庆等重大节日期间和农闲时节为群众演出,并动员群众广泛参与,一显身手。社火演出、秦腔演唱会、赛歌会已成为节日期间群众必不可少一道文化大餐。和此同时,由镇文化站牵头,每

4、十二个月组织开展一次农民运动会,设置象棋、拔河、篮球、乒乓球、跳绳、老年门球等文体比赛项目,引导群众自娱自乐,陶冶情操,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精神生活,努力争取让农村老人全部过上“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幸福日子。镇文化站在联络群众、繁荣乡村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群众文化素质方面发挥了主动作用。村级文化活动室情况伴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方面推进,各村相继建成了功效齐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并配套建成了村级文化活动室。全镇现有村级文化活动室8个,平均占有面积20平方米,以秦家、陆胡、高平、下皇楼村为经典,拥有一定数量图书和各类文化活动器材。各村文化活动室根据镇文化站统一协调,在完成各项重大文体

5、活动基础上,根据各自实际,主动组织开展多种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使村级文化活动室成了农民群众学习致富信息、增加见识好地方。同时,我们以村级文化活动室为依靠,充足利用村级文化资源,各村每十二个月最少举行两次以上群众秦腔演唱会和社火、秧歌演出等文化活动,举行群众篮球赛、拔河赛、乒乓球赛等体育活动3次以上,坚持每个月放映数字电影2次,为群众自娱自乐搭建了平台。根据县委宣传部提倡,充足学习原底小区“一创四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开展了以创建“友好家庭”,评选好媳妇、好婆婆、好丈夫、好公公为关键内容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经过活动开展,有效改变了村风民风,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促进了农村友好稳定,使得

6、尊老爱幼、助人为乐、邻里团结等优良传统得以传承和发扬。 伴随经济快速发展和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不停提升,大家对文化知识、文化活动要求越来越高,党十七届六中会全也对文化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全方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受健康丰富文化生活。”大家憧憬愈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但镇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室现在现有基础设施、经费保障远远不能适应工作要求。关键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资金欠缺。镇文化阵地、设施落后;村级文化活动室,在新农村建设中虽列为一项硬任务,但仍是多室合一,阵地设施、活动器材等仍很担心;农家书屋发展态势很好,这关键得益于国家“文化书籍”

7、下乡。2、政策性扶持较少,项目投入不大。多年来,国家对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在政策上扶持较少,诸如文化单位建设、人员培训和提升、经费落实等方面没有十分有力促进方法。在项目建设上,即使有镇文化站建设等项目,但项目较少,争取有难度。3、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文化工作者主动性不高。在经济市场大环境下,农村从事文化事业人员较少,加之国家在文化人才培训提升上扶持政策不够强,使文化人员得不到立即更深层次培训。国家对文化人才激励不够,虽设有很多大奖评赛,但全部是层次较高,对农村从事文化人才评奖、职位晋升重视不够。这么文化人才搞文化主动性不高,学文艺、专文艺人员太少,尤其是在年轻人中,从事文化事业人更少,存在青黄不接现

8、象。4、文化产业发展难度较大,文化产品质量较低。产业发展是需要政府支持,在文化产业发展上,国家在资金、项目、推介上做较少,关键靠从事文化产业人员个体劳作,发展起来难度较大,没有形成一个政府支持、群众闯事业大好气氛;在人员素质上参差不齐,受文化程度、个体素质影响,产品质量不高,市场发展不景气。几点提议:一要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各级财政每十二个月应给一定投入,支持建设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二要从日常活动经费保障、设备配置、专业人才培训等方面增加投入,使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有固定活动经费起源,确保其正常开展工作。三要加强农村文化工作人员培训和业务进修,提升广大农村文化工作者综合素质和业务

9、能力,以愈加好地适应工作需要。农家书屋基础现多年来,伴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停推进,镇党委、政府以促进农民增收、培育新型农民为目标,以农家书屋建设为载体,大力加强村级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在,全镇建成“农家书屋”8个,现共有各类图书1.5万册,以高平村“农家书屋”最为经典。该村前后购置书柜5个,图书2900册,文化活动器材45件,电教设备3套,健身器材25件;,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省文化厅、市文化局、县新华书店前后为该村农家书屋增添图书1500多册,报刊杂志1000多份,党员教育和农民培训电教片50套,图书总量达成6200多册,包含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教育、科技等各个方面,极大地满足了

10、群众文化和生产生活需求。农家书屋运行情况各村全部前后制订了图书管理制度、借阅制度、图书管理职员作等7项制度,并确定每七天一、三、五为图书无偿开放日,实施村干部轮番值班,专员专管,图书统一编号,造册登记,凭证借阅,按时归还,使农家书屋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制度,确保了图书不遗失、不损坏。同时,还设置了果业、畜牧、法制3个文化普及小组,聘用了5名有文化、懂技术、奉献意识强农业技术骨干担任宣传员,每十二个月举行各类技术培训班8-10次,印发科技文化宣传资料5000余份,着力推广苹果生产新技术、畜禽养殖及疫病防治、常使用方法律法规知识,大力提升群众综合素质。为了提升群众学习效果,村上每十二个月定时组织举行科技文化知识竞赛,大大激发了群众借阅图书、获取知识主动性,使读书学习成为群众自觉行为。存在问题:一是缺乏资金,各村农家书屋设施落后,书本只能靠上级配套,赠予,自己无力购置,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群众文化生活需求。二是农家书屋管理人员待遇低,无法调动管理人员工作主动性。三是农家书屋作用发挥不够充足,相当一部分群众还没有形成自觉借阅书籍学习良好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