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大学生目标感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587768 上传时间:2024-06-0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目标感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学生目标感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学生目标感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心理学探新2 0 2 4,Vol.44,No.1,74-80PSYCHOLOGICALEXPLORATION大学生目标感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蔡景雪,洪幼娟,林宛儒”,连榕4(1.闽江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福州350 10 8;2.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福州350 10 0;3.韩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潮州52 10 41;4.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福州350 117)摘要:目的:编制大学生目标感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在质性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初始问卷;以50 4名大学生为被试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以139 0 名大学生为被试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大学生目标感问卷共有14个题项,包

2、括目标认识、目标体验、目标调控三个维度。验证性因素分析各项拟合指标良好(x/df=3.743,CFI=0.942,TLI=0.929,RMSEA=0.044,SRMR=0.035),问卷及维度得分与效标问卷分数显著相关,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分半信度为0.8 3,重测信度为0.9 8。结论:大学生目标感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适用于我国大学生目标感的调查及相关研究。关键词:大学生;目标感;信度;效度中图分类号:B841.21引言目标感是指个体感觉有目标和方向的程度(Ry f f,19 8 9)。个体感觉自己有明确的目标,组织和激励行为投人,以促进个体朝着已设定的目标前进(M c K n

3、 i g h t&K a s h d a n,2 0 0 9)。目标感不涉及目标的具体内容(Burrow,ODell,&Hill,2010;Pfund,Edmonds,&H ill,2 0 2 0),它可以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帮助个体分配认知资源,组织日常行为(McK-night&Kashdan,2009;Chen,Kim,&Frazier,2019)。当面临竞争性决策时,例如,我应该继续玩游戏还是早点休息?有更高目标感的人经历较少的神经冲突,在认知上更容易做出健康的行为决定(Kang etal.,2019)。已有研究表明,具有更高目标感的个体的体育活动参与度更高(Hooker&Master

4、s,2016;Rectoretal.,2 0 19)学业的投人程度更高(Sharma&YukhymenkoLe s c r o a r t,2 0 18)、学业成绩更好(Y e a g e r e t a l.,2 0 14),不会经常性感到无聊和无意义感(Bronk,2014)。最早对目标感的测量,是Frankl(19 59)以生活目的理论为基础,编制的生活目的测验(Purpose inLife Test,PIL)。PI L是一种单维量表,用来衡量一个人在生活中感受目标和意义的程度,是研究人生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 0 3-518 4(2 0 2 4)0 1-0 0 7 4-0 7目标

5、感最为常用的测量工具。但由于该量表结构不稳定并且所测内容混淆着生活满意度、生命意义等内容而受到质疑(张姝玥,许燕,杨浩铿,2 0 10)。后来,在PIL的基础上,相继出现了该量表的多种变式,如只包含4个项目的PIL的缩减版(Purpose inLife-Short Form,PIL-SF;Schulenberg et al.,2011)、评估青少年目标感的人生目标存在分量表(Existence Subscale of Purpose in Life Test,EPIL;Law,2013)、生活目的问卷(Life PurposeQuestion-naire,LPQ;Hablas&Hutzell,

6、1982;Hutzell,1989)等以应对这些问题,但大多未能摆脱其结构维度不稳的侄楷(王彤,黄希庭,2 0 18)。Sharma 等人(2 0 17)在Damon等人(2 0 0 3)对人生目标具有“超越自我”特征的基础上,开发了含有“目标意识”、“目标觉醒”和“利他目标”三个分量表的目标感量表(Senseof Purpose Scale),该量表为测量目标感提供了多维度视角,在概念和经验上具有明确的三因子结构,尤其是“利他目标”作为因子之一,是以前的量表所没有涉及到的。然而,利他目标更强调目标的内容属性,超越自我的目标可能有高尚与否之分,Sharma等人用利他目标”分量表来评估人们对社会

7、做出积极贡献的愿望。由此可见,该量表混杂着对目标*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 0 2 3年度课题“新时代大学生目标感的结构和特征研究”(FJKBK23-003),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研究专项“父母自主支持对青少年目标感的影响机制”(JSZJ23073),福建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职教师范生目标感的结构与特征研究”(JYJG202302)。通讯作者:连榕,E-mail:l i a n r o n g l 12 2 12 6.c o m。第44卷第1期内容的测量,不宜用于测量目标感。由于现有测量目标感的工具存在诸多瑕疵,加之文化差异的影响,国内关于

8、目标感的实证研究相对薄弱,尚不清楚大学生目标感的结构维度,更缺乏对目标感进行量化的研究工具。为了理解一个复杂的构念是如何运作和发展的,有必要在高度发展的个体中检验它,如果想要了解关于大学生目标感的结构,就应该研究具有高度发展的目标感的个体。从近年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大学生身上,可以折射出当代大学生人生目标感的研究价值与维度,本研究收集大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的相关事迹报道,利用扎根理论自下而上地构建大学生目标感的维度,从而编制一套本土化、操作性强的大学生目标感问卷。2大学生目标感问卷的编制2.1方法2.1.1研究对象样本1:质性研究对象。149 名2 0 18 年以来获得国家奖学金的本科大学生,男生5

9、6 人,女生9 3人,年龄范围为18 2 3岁。样本2:访谈对象。福建省2 所高校,由4位辅导员推荐12 名大学生,男生5人,女生7 人,年龄范围为 18 2 2 岁。样本3:参与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方便取样方法,从福建省2 所高校抽取542 名大学生参与调查,最后共回收有效问卷50 4份,有效率为92.99%。其中,男生137 人,女生36 7 人,平均年龄为2 0.2 51.2 1岁。大学生年级分布:大一为10 1人,大二为10 6 人,大三为113人,大四为18 4人,分别占总人数的2 0.0%、2 1.0%、2 2.4%36.5%。2.1.2问卷项目的初步形成本研究采用目的性

10、抽样,在网络上搜索自2 0 18年以来以“国奖风采”、“国奖优秀事迹”、“国奖专访”“国奖获得者”为关键词,有关优秀本科大学生获得国奖后的相关报道文本作为质性分析原始资料,一共2 0 4篇,剔除报道信息不完整、未涉及“目标”相关内容的报道55篇,最终形成149 篇有效文档,约19 万字。根据斯特劳斯提出的三阶段编码程序进行开放式、关联式和核心式登录,确定各级节点。开放式登录阶段得到8 个父节点、30 个子节点,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类属归并。关联式登录最终确定了3个主范畴,即“目标初现”、“目标认同”和“目标策略”,呈现了大学生目标从产生、发展、成熟到执行蔡景雪等大学生目标感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

11、验75这一系列的步骤,通过对关联式登录的结果进行深人阅读和分析发现:“目标初现”、“目标认同”以及“目标策略”三个主范畴及其涵盖的概念,分别体现了大学生知、情、行三个方面的目标感。核心式登录初步形成了大学生目标感的理论模型,包括三个维度,其中,“目标认识”是第一个维度,具体包括目标存在、目标明确和目标导向;“目标体验”是第二个维度,具体包括目标坚定、目标激励和目标专注;“目标调控”是第三个维度,具体包括目标管理和自我调节。为了进一步验证理论模型的饱和度,研究者对12名大学生进行访谈,每次访谈时间为30 分钟左右,主要围绕以下问题:(1)在大学生活中,你觉得目标发挥怎样的作用?(2)你觉得目标感

12、是什么?(3)你觉得目标认识、目标体验和目标调控对大学生充实的生活来说重要吗?是否有哪个不需要或者需要补充?经过访谈者的同意,对访谈过程进行录音。研究者对访谈资料进行了文本转录与分析,结果显示:一方面,所有受访者都觉得目标对大学生活非常重要,对大学生活具有导向和推动作用,初步模型中的三个维度在受访者大学生活中得到一致认可,这三个方面不可或缺;另一方面,受访者结合他们自已以及身边同学的目标表现情况,进一步扩展和澄清了一些概念的内涵以及概念间的类属关系。问卷的题项构建主要通过三种方式:第一是通过回顾质性分析原始资料,从大学生的自述中归纳总结得到题目,比如,“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我会分配每天需要完成的

13、任务”、“我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今日事今日毕”等;第二是建立在原始资料基础之上,根据开放式登录、关联式登录、核心式登录三级编码所建构的大学生目标感的三个维度编制了一些题目,比如,“我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我有坚定的人生目标”等;第三是参考了目标感量表(Shar-ma,Yukhymenko-Lescroart,&Kang,2017)的一些题目,比如,“我已经开始考虑未来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我有信心实现我的人生目标”。根据以上方式编制包含45题的最初问卷,请2位心理学教授、3位心理学博士对题项设置的合理性进行检验,邀请7 位本科生根据自我理解以及自身经验,对45道题目进行可读性的判断并修改,删

14、除了12 道语义模糊或不适宜题项,最终保留33道题目作为大学生目标感初始问卷的题项,采用李克76特5点评分,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5个程度,分别记为1到5分。2.1.3数据分析方法采用NVivo11.0对文本资料进行编码,SPSS25.0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2.2结果2.2.1项目分析临界比率法:对问卷的总分进行高低排序,再求高低两组在每个题目的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取高分约2 7%的被试(n=138)作为高分组”,取低分约2 7%的被试(n=136)作为“低分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检验所有项目在高、低分组上的差异都具有显著性(p0.05)。33个题项均可保留。题总相关

15、法:计算所有题项与总分的相关性,个别题项与总分的相关越高,表示题项与整体量表的同质性越高,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或潜在行为更为接近。结果发现,有5个题项(第9、14、17、19、32题)的相关系数r0.4,可认定为鉴别力较差的项目,予以删除,保留2 8 个题项。2.2.2探索性因素分析首先做取样适宜性(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示,KM0值为0.9 3,高于常用标准0.7 0,表明变量间的共同因素较多。Bartlett球形检验的X值为30 6 2.8 7(df=91,P0.001),达到显著性水平,代表母群体的相关矩阵间有共同因素存在,适合做因素分析。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按照特征

16、根大于1的原则和直交转轴的最大变异法,删除题项的标准是:(1)因子载荷小于0.5;(2)共同度小于0.35;(3)存在交叉载荷,即一个题目在多个因子上具有较高的载荷,载荷都大于0.45;(4)因子中的题项数少于3个;(5)归于某个因子的题目不易解释。经过多次探索性因素分析,最后形成14个项目,共3个因子,3个因子共解释了6 1.2 2%的总方差变异量,见表1。表1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因子载荷、共同度、特征值与方差贡献率项目因子1因子2因子3共同度t170.68t180.70t190.79t200.69t210.78220.63心理学探新续表1项目t12t34t5t10t11t12特征值(旋转后

17、)3.54方差贡献率(%)2 5.2 8累积方差25.28贡献率(%)14个项目在3个因子上的负荷矩阵见表1。建立在项目的内容和大学生目标感结构理论建构的基础上,分别对三个因子进行命名:因子1:由 t17、t 18、t 19、t 2 0、t 2 1、t 2 2 构成,共6个项目,该维度主要涉及大学生在践行目标的过程中对目标进行管理和自我调节,将其命名为“目标调控”。因子2:由tl、t 2、t 3、t 4构成,共4个项目,该维度主要涉及大学生在认知上能充分认识其目标,将其命名为“目标认识”。因子3:由t5、t 10、t 11、t 12 构成,共4个项目,该维度主要涉及大学生从情感上对自已人生目标

18、的接受程度,将其命名为“目标体验”。三因子所包含的题目与原本编制三个维度所包含的项目基本一致,因子清晰容易解释。三个维度的题项中,第5题为反向计分,其他皆为正向计分,得分越高说明个体目标感越强烈。碎石图见图1。碎石图620.550.600.700.610.700.482024年因子1因子2因子3共同度0.750.690.640.560.740.670.750.620.710.530.580.550.720.650.580.672.862.1720.4315.5145.7161.2201234567.891011 121314成分数图1大学生目标感问卷的碎石图第44卷第1期3大学生目标感问卷的信

19、效度检验3.1方法3.1.1 研究对象样本4:信度检验、效度检验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象,在福建、安徽、广东3省选取5所高校的大学生16 13名,最后共回收有效问卷139 0 份,有效率为86.17%。其中男生443人,女生9 47 人。大学生年级分布,大一为545人,大二为42 7 人,大三为32 3人,大四为9 5人,分别占总人数的39.2%、30.7%、23.2%、6.8%,年龄范围在18 2 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9.551.57 岁。样本5:重测对象,对福建一所高校的10 6 名大学生间隔两周进行再测,检验问卷的重测信度。其中男生36 人,女生7 0 人,平均年龄2 1.0 1岁。3.1

20、.2测量工具大学生目标感问卷:自编大学生目标感问卷,问卷包含目标认识、目标体验和目标调控三个维度,共14道题。采用5点计分,从1(非常不同意)到5(非常同意),分数越高,说明目标感水平越高。生命意义感量表:该量表由Steger等(2 0 0 6)编制,刘思斯和甘怡群(2 0 10)引进和译制,包括两个维度:寻求意义感和拥有意义感,共9 题。采用李克特7 点计分,总分越高表明个体生命意义感越强。以往研究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适用于测量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张荣伟等,2 0 2 0),而且模型X/df三因子模型(MO)276.989单因子模型(M1)711.572双因子模型(M2)568.6

21、98双因子模型(M3)625.763双因子模型(M4)368.681比较以上假设模型拟合指数可知,三因子结构模型中,X/df=3.743,小于5;CFI=0.942,TLI=0.929,都大于0.9;RMSEA=0.044,SRMR=0.035,都小于0.08,具有较为理想的模型结构。具体见图2。3.2.2效度检验首先,考察该问卷的结构效度。分析大学生目标感问卷的3个因子之间及其与总分的相关,研究结果发现,3个因子与大学生目标感总分的相关系数范围为0.8 4 0.8 8,目标认识、目标体验、目标调控之间相关系数范围为0.59 0.6 2,各因子与总分的相关高于各因子之间的相关,说明了3个因子之

22、蔡景雪等大学生目标感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表2 模型比较中的拟合指数Xd747776767677Sharma等人(2 0 17)在编制目标感量表时考虑到目标感与生命意义感的相互作用,也是以该量表作为效标工具。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2。成就目标定向问卷:由Button和Mathieu(19 9 6)编制,徐方忠、朱祖祥(2 0 0 0)进行修订。两个维度:掌握目标和成绩目标定向,每个维度包括6个题目,共12 题。李克特5点记分,得分越高目标状态水平越强烈。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 1。3.1.3数据分析方法采用SPSS25.0进行信度、效度检验;用Mplus7.

23、4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3.2结果3.2.1验证性因素分析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形成了大学生目标感问卷的三因子模型(MO),采用MLR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根据因子之间的相关情况,构建以下竞争模型:单因子模型(M1),14个项目构成一个大学生目标感因子;双因子模型(M2),目标认识和目标体验归属一个因子,目标调控归属一个因子;双因子模型(M3),目标认识和目标调控归属一个因子,目标体验归属一个因子;双因子模型(M4),目标体验和目标调控归属一个因子,目标认识归属一个因子。具体数据见表2。RMSEACFI3.7430.0449.2410.0777.4830.0688.2340.0724.8510.05

24、3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该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具体见表3。表3大学生目标感问卷的3个因子及总分的相关大学生维度和总分目标认识目标体验目标调控自标感目标认识1目标体验0.62*1目标调控0.59*0.60*大学生自标感注:*p0.05,*p0.01,*p0.001,下同。TLI0.9420.9290.8190.7870.8600.8320.8440.8130.9170.90010.84*0.85*0.88*SRMR0.0350.0590.0530.0550.041178心理学探新2024年al,394(.032)a2.653(.031),778(.020).589(.026

25、)f1.747(.020).505(.030).643(.032).565(.027).608(.027).621(.030)f2.808(.025)f3图2 大学生目标感问卷三因子模型标准化解(注:f=目标认识,f=目标体验,f,=目标调控)然后,考察该问卷的效标关联效度。分析大学生目标感与生命意义感、成就目标定向之间的相关,大学生目标感问卷总分与成就目标定向(r=0.74,P0.001)和生命意义感(r=0.75,P0.001)的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大学生目标感问卷各因子与成就目标定向和生命意义感的相关也均达到显著水平。另外,大学生目标感问卷各因子与成就目标定向和生命意义感各因子之间均存在

26、显著相关(见表4)。因此,大学生目标感问卷与成就目标定向和生命意义感有较好的效标关联效度。表4大学生目标感与生命意义感、成就目标定向的相关大学生维度目标认识目标体验目标调控自标感成绩目标0.58*0.58*0.64*掌握目标0.58*0.58*0.67*0.72*成就目标定尚0.60*0.60*0.69*0.74*寻求意义0.33*0.28*0.49*0.44*拥有意义0.68*0.61*0.63*生命意义感0.64*0.57*3.2.3信度检验大学生目标感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 5,目标认识、目标体验和目标调控3个因子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范围为0.7 2 0.7 5,总问卷及其各因子的内部

27、一致性信度均大于0.7 0,且采用奇偶分组方法测量问卷的分半信度为0.8 3,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a3.442(.030)a4.745(.030)b1.681(.031)b2631(.033).631(.024)b3.602(.030).688(.022)b4,526(.030)c1.586(.030).643(.023)c2.489(.031).715(.021).389(.035).605(.026).566(.026).539(.025)内部质量。对样本5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总问卷的第1次与第2 次测量的重测信度为0.9 8,说明编制的大学生目标感问卷具有跨时间的稳定性。4讨论本研究立

28、足于我国文化背景,采用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自下而上的研究思路,以普通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深人分析大学生目标感的内在结构,并以此为基础编制大学生目标感问卷,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工具支撑。在研究工具开发研究中,始终把从原始文档资料和扎根理论三阶段编码程序所获得的节点作为基础,形成因子载荷较高且容易解释的14题项的三因子模型。目标认识是第一个因子,反映的是大学生0.70*对人生目标的认知,Kashdan和McKnight(2009)所构建的目标三维模型中,目标认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子,个体只有意识到自已的人生目标,才会把它渗透在生活的各个层面,分配更多的认知资源。目0.75*标体验是

29、第二个因子,反映的是大学生从情感上对0.70*0.75*c3.849(.027)c4,635(.032)c5.680(.030)c6.709(.027)自已人生目标的接受程度,Damon(2008)认为,人生目标不仅能赋予学生意义和力量,还能激励学生长期学习并取得成就。目标调控是第三个因子,体现的是对目标执行过程的感知程度,个体适时监控自已的阶段性目标是否完成,不断调整计划并进行自我调节以更好的状态投人人生目标的实现之中(M a r i a n o&Sa v a g e,2 0 0 9)。这三个因子分别体现了第44卷第1期大学生在知、情、行三个方面的目标感。目标认识是目标体验和目标调控的基础;

30、目标体验既是对目标认识的巩固和认可,又为目标调控提供动力;目标调控是对目标认识和目标体验的检验和反馈。三者之间相辅相成,形成良性循环,指导个体分配其认知资源,指引其行为朝向目标的实现。统计证据表明,大学生目标感问卷是有效和可靠的,可以作为衡量大学生目标感水平的测量工具。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今的中国也刚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迈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作为最积极、最有朝气的力量,他们的生活条件和成长环境与百年前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和平年代苗壮成长的他们,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但他们的目标取向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他们依然把追求快

31、乐、自我强化、家庭和谐以及社会认知和社会奉献等内容作为目标(Wang,Y o u,&Huang,2 0 2 2)。他们对这些目标内容的感受程度如何?这些具体的目标是否能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足够的动力?可以借助这个测量工具衡量当代大学生对目标的感受程度,以便更好地鉴别高或者低目标感水平的大学生在学业投人、学业成就、情绪调节和自我评价等方面的差异表现。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作为一种新的测量工具,目标感问卷主要用于目标意识的心理测量学可靠性测试,这些项目的设计是为了捕捉个体感受目标的程度,而不涉及具体的目标是什么,然而,没有目标内容的载体,个体对目标的感受是否会受到影响,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来

32、评估该问卷作为目标感受程度的有效性。其次,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对原始材料进行编码,实现从数据“上升”到概念层面,建立目标感的结构理论模型,虽然研究者沉浸在数据与情境分析中,不断检验和修正观点与概念结构,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很容易陷人对概念和节点单一归纳分类的陷阱,从而难以表达更真实和全面的有机结构的复杂性。因此,研究的质量会受到研究者主观经验和能力的限制。另外,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所获得的结果和结论会受到群体限制,未来研究可以拓宽研究对象群体,对中小学生、研究生等群体进行目标感的相关研究,尤其是探索高考前后学生的目标感水平是否会有明显的差异,需要考虑问卷的适用性。5结论本研究自编的大学生目

33、标感问卷由14个项目构成,包含目标认识、目标体验和目标调控三个维度,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大学生目标感的测量蔡景雪等大学生目标感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庆大学出版社.徐方忠,朱祖祥,林芝.(2 0 0 0).目标倾向测量及其与绩效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16(2),1-6.张荣伟,李丹,Pual,T.P.(2 0 2 0).圣人之道,吾性自足:自我概念对生命意义的影响.心理科学,436),150 6 1513.张姝玥,许燕,杨浩铿.(2 0 10).生命意义的内涵、测量及功能.心理科学进展,18(11),17 56-17 6 1.Bronk,K.C.(2014).Purpose in life

34、:A critical component of op-timal youth development.New York:Springer.Button,S.,Mathieu,J.,&Zajac,D.(1996).Goal orientation inorganizational behavior research:A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foundation.Organizational Behawvior and Human DecisionProcesses,67,26-48.Burrow,A.L.,O Dell,A.C.,&Hill,P.L.(2010).P

35、rofiles of adevelopmental asset:Youth purpose as a context for hope andwell-being.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39(11),1265-1273.Chen,Y.,Kim,E.S.,Koh,H.K.,Frazier,A.L.,&Vander-Weele,T.J.(2019).Sense of mission and subsequent healthand well-being among young adults:An outcome-wide a-nalysis.Americ

36、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188(4),664-673.Damon,W.,Menon,J.,&Bronk,K.C.(2003).The develop-ment of purpose during adolescence.Applied DevelopmentalScience,7(3),119-128.Damon,W.(2008).The path to purpose:How young people findtheir calling in life.New York,NY:The Free Press.Frankl,V.E.(1959).Mans searc

37、h for meaning:An introduc-tion to logotherapy.Boston:Beacon Press.Hablas,R.,&Hutzell,R.(1982).The Life Purpose Question-naire:An alternative to the Purpose-in-Life test for geriat-ric,neuropsychiatric patients.In S.A,Wawrytko(Ed.),Ana-lecta Frankliana:The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World Congressof Lo

38、gotherapy:1980(pp.211-215).Berkeley,CA:Straw-berry Hill.Hooker,S.A.,&Masters,K.S.(2016).Purpose in life is asso-ciated with physical activity measured by accelerometer.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21(6),962-971.Hutzell,R.R.(1989).Life purpose questionnaire overview sheet.Berkeley;Institute of Logot

39、herapy Press.Kang,Y.,Strecher,V.J.,Kim,E.S.,&Falk,E.B.(2019).Purpose in life and conflict-related neural responses during79及相关研究。参考文献刘思斯,甘怡群.(2 0 10).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版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 4(6),47 8-48 2.王彤,黄希庭.(2 0 18).心理学视角下的人生目标.心理科学进展,2 6(4),7 31-7 43.吴明隆.(2 0 10).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重80health decision

40、 making.Health Psychology,38(6),545-552.Law,B,M.F.(2013).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existencesubscale of the purpose in life questionnaire for Chinese ado-lescents in Hong Ko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ild Healthand Human Development,6(1),19-25.Mariano,J.M.,&Savage,J.(2009).Exploring the langu

41、age ofyouth purpose:References to positive states and coping stylesby adolescents with different kinds of purpose.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aracter Education,7,1-24.McKnight,P.E.,&Kashdan,T.B.(2009).Purpose in life as asystem that creates and sustains health and well-being:Anintegrative,testable the

42、ory.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13,242-251.Pfund,C.N.,Edmond,G.W.,&Hill,P.L.(2020).Associa-tions between Trauma during Adolescence and Sense of Pur-pose in Middle-to-Late Adulthood.Intermational Jourmal ofBehavioral Development,44(5),441-446.Rector,J.L.,Christ,S.L.,&Friedman,E.M.(2019).Well-being a

43、nd long-term physical activity participation in midlifeadults:A latent class analysis.Annals of Behavioral Medicine,53(1),53 64.Ryff,C.D.(1989).Happiness is everything,or is it?Explora-tions on the meaning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Journal of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57(6),1069-1081.心理学探新S

44、chulenberg,S.E.,Schnetzer,L.W.,&Buchanan,E.M.(2011).The purpose in life test-short form:Developmentand psychometric support.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12(5),861-876.Sharma,G.,YukhymenkoLescroart,M.,&Kang,Z.(2017).Sense of purpose scale-Development and initial validation.Applied Developmental Scien

45、ce,22(3),188-199.Sharma,G.,&Yukhymenko-Lescroart,M.(2018).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Purpose and De-gree Commitment.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59(4),486 491.Steger,M.F.,Frazier,P.,Oishi,S.,&Kaler,M.(2006).Themeaning in life questionnaire:Assessing the presence of

46、 andsearch for meaning in life.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53,80 93.Wang,T.,You,X.Q.,&Huang,X.T.(2022).Chinese lifepurpose orientation questionnaire:Assessing purpose orienta-tions among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Applied DevelopmentalScience,26(2),362-374.Yeager,D.S.,Henderson,M.D.,Paunesku,D.,W

47、alton,G.M.,DMello,S.,&Spitzer,B.J.(2014).Boring but important:A self-transcendent purpose for learning fosters academicself-regulation.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07(4),559-580.2024年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Sense of Purpose QuestionnaireCai Jingxue,Hong Yo

48、ujuan,Lin Wanru,Lian Rong(1.School of Teacher Education,Minjiang University,Fuzhou 350108;2.School of Nursing,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Fuzhou 350100;3.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Chaozhou 521041;4.School of Psychology,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350117)Abstract:Objecti

49、ve:This study aimed to develop and assess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Purpose Ques-tionnaire,Methods:Qualitative research formed the foundation for constructing an initial questionnaire.Project analysis and exploratoryfactor analysis were conducted with a sample of

50、504 college students.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with a separate sampleof 1390 college students.Results:The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Purpose Questionnaire comprises 14 items organized into three dimen-sions:purpose consciousness,purpose experience,and purpose regulation.Confirmator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