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模块 学习/专题一学习理论的新进展/学习活动第六节新近的学习理论案例分析考试题:Internet课程后的应用水平 考试目的:考查学生学习Internet课程后的应用水平。 试题样例: (考生电子邮件帐号、收件人1、收件人2的邮件地址均由监考老师给出。)你是一个刚从某大学新闻系毕业的学生,听说新华通讯社(中国)正在招聘新记者,新华社正是你理想的工作单位。请你通过INTERNET完成下列工作:一、通过适当方式,在因特网上查找到新华社的网站,并通过其导航系统找到新华社总编的介绍网页,将总编的照片保存到自己文件夹下,文件名为网1.jpg(扩展名与原图片文件相同);再以纯文本的形式保存总编的简介,文
2、件名为网2.txt。(本小题19分)二、通过FTP从的某一个文件夹下下载一个名为coolthings.arj的文件到自己的文件夹下,此文件为应聘注意事项,请你用适当的方式将其解压,解压后的文件存放在考生文件夹下。(本小题16分)三、通过自己的电子邮件信箱,向新华社总编室(收件人1)及人事处(收件人2)同时发出一封应聘意向信。要求如下:(本小题31分)1、设置自己的收发邮件的帐号;2、邮件主题为:你的准考证号姓名(如考生李菲,本次准考证号为110503241008,则邮件的主题为:110503241001李菲);3、正文说明你的基本情况,并表明你愿意应聘驻外记者一职,不少于80字;4、选用一种信
3、纸;5、信尾有你的签名及写信日期;6、将素材文件夹下的相片.jpg作为邮件附件同时发送。四、制作一组宣传自己形象及证明自己能力的网页,为节省时间,我们已经将你的有关材料存放在素材文件夹下,请你选用。(本小题34分)要求:1、在考生文件夹下建一个名为webpage的文件夹,将所有网页及所用到的素材制到此文件夹下。2、主页文件名为index.html或index.htm,其余各页文件名自定;3、4个以上网页,各页的字体字号应尽量丰富;4、其中一页应有无序列表;5、5个以上链接点,其中一个为自己的电子邮件地址;6、用表格方式展示你的大学学科成绩;7、网页中至少有一页用图像作背景,动画、音乐、按钮等可
4、自选;8、其它网页与主页间要能相互跳转。提示:1、网页中链接到某对象时,注意使用相对路径,以保证这此对象在浏览时能正常显示;2、你可以使用自己能找到的其它素材;3、若能将完成后的网页压缩打包后,发送给总编室,将对你的求职有很大的帮助。(案例来源:问题:1、这则教学案例主要体现了哪种学习理论的应用?这种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这种学习理论给您的教学带来哪些启示?3、举出更多的课堂教学经历或片断,它们能体现出这种学习理论的应用。答:1. 这套题目可以说很好地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思想: 它设计了一个真实的情境,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去完成学习。具体真实的情境,会让学生更投入,也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
5、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以任务为驱动:它给了学生一个实际的任务,通过任务将所要考察的知识点贯穿,而且任务的设计也让学生觉得完成这个任务就是他自己要做的事,而不是为了考试而去完成这个任务。 这个任务是开放式的,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甚至没有参考答案),能充分体现考生的个性,使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 做到了对学习者的考虑:这个任务的设计是具有应用价值的,考察了Internet的实际应用水平,如果学生以前没有这种经验,在一步步完成任务,结束考试后,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应用Internet去做自己的事情。 最后的提示是人性化的,不会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就是一个参加考试,被严格考察的、孤立无援的学生。 相信做完这一
6、套题后,学生的感觉不会是“我又考完一门了”,而是,“我可以利用网络求职了”,这种感觉是不是就是我们的教育追求的效果呢?2. 无论是形成性评价还是终结性评价,常常需要学生完成一定的作品,教师依此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学生需要完成的作品通常被称作“大作业”,所谓“大作业”是针对学习内容,由教师布置的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任务,常常以电子作品形式出现,比如,学生围绕所学内容创建的演示文稿或学习网站等。 评价“大作业”的工具是评价量规。评价量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固定的测量等级;一系列清晰并精确定义的评价标准,这些标准为每一个分值说明了行为特征。评价量规给出了清晰的行为目标、对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的
7、预期,以及评价和改进学生的学习活动的标准,这些构成了学习的“质量”;学生非常明确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当学生按照正确的规则来使用评价量规来评价自己的学习时,这意味着他们开始接受对最终产品的更多的责任感。这将使学生更明确自己是否完成了学习目标(不再会多问“我做完了吗?”这样的问题),评价量规也利于学生的自我调整。设计评价量规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根据不同的任务,使用不同的评价量规 在开发一个评价量规之前,首先确定要教的所有概念,选择要评价的条目,特别要注意选择那些重要的内容并为每一个条目设计如何描述评价和分出等级。 用清晰的语言描述对质量的要求 设计一个表格,将评价条目和评价标准放进去。在开发初期与学
8、生共享所设计的评价量规,以便学生批判地理解量规中的语言描述,并规范学习行为。并在实际教学中使用评价量规来检验学生是否真正领会了量规中的评价语言。 要从内容和载体两方面进行评价 对内容进行评价,包含特定的内容的评价指标,支持单元所针对的目标;对载体进行评价,包含关于设计和布局的信息。这二者的重要性不同,当然,对内容的评价更重要一些。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它强调追求的是创设真实环境的意义建构。这在教学的实际中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在相关的Excel统计教学中,如果单纯的把一些复杂的数据进行分组的话,学习的学习兴趣相关来说就减少了好多。再
9、者,缺少情境的数据,也不能够引起学生的更多的深思。如果把数据结合情境来进行设计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多种情境,或有问题使人困惑;或有刺激令人兴奋;或有场景引人入胜;或有悬念引人深思。所以我们应当在构建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以及媒体的选择与利用,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问题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把Excel中的数据参数改成各个小组在科学课中的测量学校绿化面积的数据,然后,以第一列以自然序数为值,让学习学习如何按顺序来进行填充。第二列则以学生各小组名为数据,同样也可以结合序数填充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进
10、行填充,第一种方法是用输入好前两个或更多序数后,选定后,拖动鼠标来进行自动填充。第二种方法则可以使用用右皱键的方法,让学习学会如何用快捷菜单来进行充数填充。其他各列数据可以用现在的学校的绿化面积,以前学校的绿化面积,然后再详细分类。从而计算出学校现在总的绿化面积,学校各个小类的绿化面积,各小类绿化面积的平均值等进行数据计算。使人仿佛进入真实的境地,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于新知识的某种意义。最后可以进一步引深到对大环境的绿化的意识,如何保护环境等知识面上来。抛锚式教学
11、有时也称“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到实际的环境中去感受和体验问题,而不是听这种经验的间接介绍和讲解。在实际情境中一旦确立一个问题,整个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行进程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抛锚式教学与情境地学习、情境认知以及认知的弹性理论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只是该理论主要强调以技术学为基础的学习。约翰布朗斯福特是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对抛锚式教学的理论和研究作出了贡献。例如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很多地方都运用了抛锚式教学方法。在教学生如何运用搜索引擎一课时时,在课堂中上采用较多的是抛锚式教学:教师首先在开课时讲,我们班同学星期天可能到香江野生动物园去参观,但是我们可
12、能不知道星期天的天气情况如何,也不知道香江野生动物园的坐车路线,门票价格等。今天我把任务交给同学们来解决,看大家如何通过搜索引擎来找到答案。这校的教学主要目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总之,抛描式教学是使学生适应日常生活,学会独立识别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真实问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这样,首先创设了情境,确定了问题。然后让学习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最后再检查学习效果。在安排任务时可以分定小组,每小组首先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在完成任务之
13、后,把任务提交到教学网络上,然后可以接着完成其他的几个任务,最后把小组可个人把解决问题的方案,提交到教学管理系统上来。抛锚式教学给学生创设生动的情境,提出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在学习目的驱动下的教学实践,学生能以极大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学生积极探究,展示作品时表现出很强的自信心,成果富于创造性,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学业成就,而且培养了他们高级的思维能力,这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抛锚式教学具有深远的、广泛的意义。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1.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
14、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愈来愈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
15、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5.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实际应用: 从旧知识的复习入手,搭脚手架例如在Excel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进一步温习在小学中学习的WPS中表格制作的一些知识,然后将WPS表格中的数据填入到Excel中来。学生动手填入后,启发学生,看两种表格中的数据有何相同处,然后进一步找出两者之间的区别。这也就是进行了第二
16、步。 提出一些问题,并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可以看出WPS中表格同电子表格中的表格的一些区别:一,电子表格中没有边框,相对来说美观度没有WPS中表格的样式那么好看。二,WPS中表格可以拖动,而电子表格中数据不能拖动。三,WPS中可以使用公式来进行计算,而电子表格中不能(学生还没有掌握)等。“问题式支架”的设置要有合理的程序性和阶梯性,要善于把一个复杂的、难度较大的课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问题;同时不同的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问题式支架”教学时,应随学生的思维水平而有所区别,如概念问题的分层次,观点问题的分层次。同时针对学生实际,基础差一些的,采用“小步走”的方式,问题
17、应细一些,使问题的提出,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在这里应特别强调,能力不是纯粹靠教师教的,而是学生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所以学生应该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是学习的主体,是“问题”解决的“第一责任人”。对于第一个问题,让学生来自己思考,他们会谈到在WPS中,可以用右键单击,从属性中来改变表格边框的线的粗细和大小,而在Excel中也可以选定表格后,用右键选择设置单元格格式来达到象WPS中的效果。对于第二个问题,则可能不能象以前学习的那样很容易地将表格来拖到指定的位置。从而进一步讲到所谓的“小表格”和现在学习的“大表格”的区别,但也可以
18、通过把数据拷贝到一定的区域或改变打印的边界线来达到目的,但相对来说,这点就没有WPS那样方便。对于第三个问题,用以前学习的计算数据方法,用右键可能无法找到快捷的数据计算方法,但是通过工具栏中的按钮,以及其下拉菜单,则更易打出计算方法。 知识进一步深化,进入情景。把学生的思维从小表格,引入到大表格,这是一个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同时当学生进入大表格的思维中来时,我们进一步进深学生对电子表格的认识相对来主就容易得多。这时设置一个情景:谈自己曾到电脑城,看到一个会计,用 Excel电子表格来做电脑配件的销售统计。把这个情景带给学生,让他们做一个小小会计员,这样让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深度会进一步加深。对于知识
19、的一步步深入讲解,学生学习起来会比较有兴趣,对于知识的掌握,也会有较高的主动性。支架式教学强调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暂时的管理者,并不控制学生的学习,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应逐步地将学习的控制权移交给学生。其原因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既不是教学的唯一目的,也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学习知识只是一种手段,通过知识的掌握,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需要思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既是观察者、倾听者、参与者,也是学生的支持者、指导者、发展者。教学者应通过“支架式”的教学方式,努力让学生成为认知的主体主体,从而使学生获得精神的自由和解放。我们通过教学的“支架”,来发展学生的能
20、力和智慧,而这个过程在很多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情境、教学氛围和人际互动。 合作学习,揭示规律可以通过分小组来进行合作学习,让小组成员根据老师的要求来进行协商,讨论等。最后再进行效果评测。从这种教学方法可以看出:支架式教学法不仅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三大基本学习观:学习的自主性、学习的情境性和学习的社会性。更融合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的教学原则。作为一种学习哲学,建构主义提供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使我们从狭隘的学习观解脱出来,不再把学习看作某一单独个体就可以成功完成的一种单纯的认知行为。学习的社会性、并行性和发展性已被认为是学习的本质特征。我们通过在教学中实际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对于学生的知识内化,以及更好地全面正确地把握好知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