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课程与教学论(1).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283218 上传时间:2024-04-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与教学论(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课程与教学论(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课程与教学论(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课程与教学论(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课程与教学论(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名词解释1.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2. 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方面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它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3. 学科课程:根据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及一定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从各门学科中选择的基础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并分学科进行安排的课程形态。 4. 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对,它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活动而实施的一种课程形态5. 综合课程:为改正

2、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的弊端,把有关学科合并联系起来,使每一门学科包括的知识领域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从而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世界的课程形态。1912年英国教育家怀特海率先提出综合课程的主张。6. 隐性课程:(也称潜在课程、隐蔽课程),则是以内隐的、间接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是学生在显性课程以外所获得的所有学校教育的经验,不作为获得特定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的必备条件。 7.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和教学实践经验而制定的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8.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研究,自觉地掌握相关

3、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9. 讲授法:是教师使用连贯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发展其智力和能力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最基本的方法。10. 教学组织形式: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围绕特定的教学内容,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程序。11. 班级授课制,通常称作课堂教学,是把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12. 教学评价:就是依据一定标准,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的收集有关教学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简答1

4、.一本好的教科书通常应符合下列条件或原则(1)反映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遵循学科知识的系统性(3)真正便于学生学习(4)理论联系实际(5)科学性与思想性并重(6)富有启发性(7)具有可读性2.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第一,主张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经验,而学习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认为通过改造或改组可以增加经验的意义;第二,主张学习必须和个人的特殊经验发生联系,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第三,主张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通过经验的增长,有步骤地扩充学习单元和组织教材,强调在活动中学习,而教师从中发挥协助作用。3.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特殊认识活动:首先,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是主体学生通过教

5、师间接地作用于客体,在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去认识客观世界,并同时发展自身的各种能力和素质。其次,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特殊性表现在:(1)教学认识有特殊的主体,即学生个体(2)教学认识有特殊的客体,即教材(3)教学认识有特殊的目的(4)教学认识有特殊的活动方式:有教师领导的认识、特殊的认识方式、特殊的检验方式。4.为什么说教学必然具有教育性?首先,教学内容本身具有思想教育价值。一方面,教学内容本身就带有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另一方面,教学内容中的科学知识也为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次,教师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必然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最后,在教学过程中,

6、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5.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间接经验为主,以直接经验为辅。第一,学习间接经验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第二,学生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一定的直接经验为基础6.教学过程的四大规律(一)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统一的规律(二)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三)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的规律。(四)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7.启发性原则要求: 1、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思维能力。(p216)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4、建立

7、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8.上好课的基本要求(一堂成功课的标准)1、教学目的明确具体2、教学内容正确无误 3、教学策略选择恰当4、课堂结构安排合理5、师生积极性高,教学效果显著 6、教学基本功好9.我国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1)在评价主体上,更加强调学生的自评。(2)在评价功能上,更加注重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3)在评价类型上,更加重视实施形成性评价。(4)在评价方法上,更多采用绝对评价或个体内差异评价。(5)逐步树立新的考试观,重视发挥考试的教育功能。论述1.讲授法(1)讲授法是教师使用连贯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发展其智力和能力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最基本的方法。(

8、2)讲授法的基本类型1.讲述:教师以叙述和描绘的方式阐述某个事物或事件2.讲解: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解释、说明、分析,达到讲清概念、原理、公式的目的。3.讲读:是把讲解和阅读结合起来,用来讲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4.讲演:是教师以某一教学内容为专题,对其进行比较系统和深入的分析、论证,并作出科学结论的方法。主要有专题讲座和系统复习两种具体方式。(3)讲授法的功能与局限功能1、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2、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全面发展。3、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局限1、讲授法容易使学生产生“假知”,从而导致知识与能力的脱节。2、讲

9、授法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和期待心理,从而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4)采用讲授法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讲授时的启发性2、讲授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又要应尽可能地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发生联系。3、注意讲授时的时机:在学生感到疑惑时。 在学生理解浮浅时。在学生理解偏颇时。4、注意讲授时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5、注意讲授时的语言艺术: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晰、准确简练,条理清楚、通俗易懂,音量、语速要尽可能适度,语调要抑扬顿挫,适合学生的心理节奏。 2.谈话法(1)谈话法,也称问答法。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任务内容,在已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在

10、(教师)问与(学生)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获得新知识和巩固所学知识的方法。(2)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第一,创设民主和谐的谈话气氛。第二,设计好问题。所呈现的问题应具有较强的思考性和启发性,所提问题的目标指向应明确而集中。第三,鼓励学生提问,对教师的谈话大胆质疑。3.讨论法(1)讨论法是指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些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辩论,辨明是非真伪,以此提高认识或弄清问题的方法。(2)采用讨论法应注意的问题:1.选好讨论点并精心设计讨论问题.讨论时,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在讨论中重视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4. 要做好讨论后的总结工作。4.班级授

11、课制(1)班级授课制,通常称作课堂教学,是把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2)班级授课制的特点:1、以班为单位集体授课,学生人数固定。2、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一。3、教学进度与学习年限统一。规定每门学科的总课时数、学年课时数、周课时数,保证教学活动在规定的课时内进行。4、分科教学。(3)班级授课制的优势: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4、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4)班级授课制的局限:1、教学上强调统一性,难以满足

12、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不利于因材施教。2、以教师讲授为主,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3、在课堂教学上,以教材为中心,使理论与实践相脱节。(5)当代班级授课制的改革:1、缩小班级规模,实行小班教学2、推行分组教学,实施因材施教3、打造网络平台,探索研究学习4、改变座位布局,增加互动交流5、开展小队教学5.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一)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举例:课程功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

13、选择性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1、均衡性:各科的比重均衡2、综合性:学科的综合性,综合实践,综合课程3、选择性:适当减少了国家课程的比重 在课程结构上,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和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由地方和学校自主选择,增加选修课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必修科目,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三)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

14、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1、自主学习: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 被动学习2、探究学习: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 接受学习3、合作学习: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 个体学习(五)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改变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六)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

15、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1、国家课程2、地方课程3、校本课程选择/填空1. 儒家教学原则:孔子在教育对象上,他主张“有教无类”,在教学原则上提出: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学思行相结合,温故知新。2. 教学论学科的形成标志: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发表大教学论3. 赫尔巴特是康德哲学教席的继承者,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他的普通教育学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是继大教学论之后教学论学科形成的另一个重要里程碑。4. 杜威的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他提出

16、了“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代笔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5. 1918年,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的标志。6. 泰勒总结“八年研究”的结果,1949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在现代课程论学科发展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被称为课程理论界的“圣经”。泰勒被称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7. 泰勒原理内容: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8. “课程” 一词的词源考略:唐朝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为诗经小雅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一句注疏:“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9. 课程即教学科目:我国古代设立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欧洲中世纪的“七艺”

17、 :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音乐、天文。10. 课程定义的层次: 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美国课程论专家舒伯特将课程目标取向分为四种:“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取向。11. 课程计划培养目标首要解决课程设置问题12. 教学教+学:需要明确的是,教学本质是一种活动,而不是两种活动。教学就像是市场上的买卖关系,正如杜威所言,“教之于学就如同卖之于买。”13. 教学目标的主要功能:导向功能、控制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14. 布卢姆等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情感领域15. 行

18、为目标的ABCD表述法:马杰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提出行为目标的理论与技术。行为目标,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目标。A即Audience,意指“学习者”,行为主体。B即Behavior,意为“行为”,行为动词。C即Conditions,意为“条件”,行为条件。D即Degree,意为“程度”,表现程度。16.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能是教学活动的两大基本任务: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之争。形式教育观点:1)教育的任务在于训练心灵的官能。如果人们的官能由于训练而发展了,任何知识都可以吸收,知识的价值在于是训练的材料。2)学习的迁移是心灵官能得到训练而自动产生的结果。认为通过一定的训练,使心灵的官能或某种官能

19、得到发展,就能迁移到其它学习上去。代表人物:裴斯泰洛奇17. 赫尔巴特的四阶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18. 讲授法的基本类型1.讲述2.讲解3.讲读4.讲演19. 发现法(布鲁纳)它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来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 20. 最早的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21. 其他的教学组织形式: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个别教学与现场教学;现代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复式教学;欧洲的导生制(贝尔兰卡斯特制)(中国:陶行知的“小先生制”)22. 道尔顿制是由美国帕克赫斯特提出的一种自学辅导的教学组织形式,旨在克服班级授课与儿童个性发展之间的矛盾。特点: 废除课

20、堂教学,将学习内容制成分月的作业大纲,学生与教师订立“学习公约”,按各自进度完成。将教室改成各科作业室,陈列相应的参考资料与实验器具,并配备教师指导学生。用成绩记录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实施弹性的毕业年限。23. 特朗普制基本做法是,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自学三种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起来。24.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25. 备课的意义:备课是上课的先决条件,为上课作好充分准备。26. 上课就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27. 教学评价的功能:1、诊断功能:教学评价是获取用以确定学生水平和教学有效性证据的方法。2、导向功能:教学评价是简述教育的

21、终极目的与教学任务目标的辅助手段。3、发展功能:教学评价通过肯定和强化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4、调节功能:教学评价的结果可以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帮助教师调整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等。28. 教学评价的类型: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划分依据:评价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29. 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划分依据:评价标准不同30. 教学评价的一般方法:1、绝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以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评价对象与这一客观标准相比较,以判断其达到程度的评价方法。2、相对评价法是从评价对象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对象作为基准,将余者与基准作比较,排出名

22、次、比较优劣的评价法。3、个体内差异评价是以评价对象自身状况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评价方法。在这种方法中,评价对象只与自身状况进行比较,包括自身现在成绩同过去成绩的比较,以及自身不同侧面的比较。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比较充分地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力图减轻评价对象的压力。31. 学生学业成就的量化评价测验,标准化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学绩测验编制的基本要求: 效度:有效性,真实反映。信度:可信度,多次测验效果一样。难度:区分度:案例分析一、我国中小学常用教学原则:(一)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研究

23、,自觉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 1、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思维能力。(p216)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4、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二)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所学的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学生获得所学事物的清晰表象,丰富感性经验,进而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教学原则。1、直观的具体手段: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 2、运用此原则要遵循的要求:(1)符合教学目的的要求和各科教学特点 鱼(2)直观教具的选用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3)直观要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桥之美(4)要重视运用

24、语言直观。(5)教师要合理考虑使用直观教具的数量、时间和地点。(三)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教师有以下要求:1、要按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组织教学,突出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2、要按照学生认识发展的心理顺序来安排教学活动,提出教学要求。3、要注意使教学保持一定的速度和难度。(四)巩固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的规律性及记忆力发展的规律性。对于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重视复习时巩固的主要

25、方法 艾宾浩斯曲线3、巩固的具体方式要多样化(五)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量力性原则也叫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对于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1、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2、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六)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的教育,在教学中做到“教书育人”。 在运用此原则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要求:1、确保教学的科学性2、充分发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注意教

26、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教育性 3、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五)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以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从联系实际中使学生理解知识,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在教学活动中贯彻这一原则,对教师有以下要求:1、基础知识的教学要紧密联系实际 小学数学 解剖2、注重讲练结合。做到精讲多练、精讲巧练、讲读议练相结合。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4、联系实际应当多方面入手。(六)因材施教原则 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论语在教学中要贯彻这一原则,

27、对于教师有以下要求:1、充分了解学生的发展基础和现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2、尊重学生的差异,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七)量力性原则(八)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二、教学方法(一)讲授法1.讲授法是教师使用连贯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发展其智力和能力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最基本的方法。2.讲授法的基本类型1.讲述:教师以叙述和描绘的方式阐述某个事物或事件2.讲解: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解释、说明、分析,达到讲清概念、原理、公式的目的。3.讲读:是把讲解和阅读结合起来,用来讲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4.讲演:是教师以某一教学内容为专题,对其进行比较系统

28、和深入的分析、论证,并作出科学结论的方法。主要有专题讲座和系统复习两种具体方式。3.讲授法的功能与局限功能1、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2、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全面发展。3、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局限1、讲授法容易使学生产生“假知”,从而导致知识与能力的脱节。2、讲授法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和期待心理,从而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4.采用讲授法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讲授时的启发性2、讲授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又要应尽可能地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发生联系。3、注意讲授时的时机:在学生感到疑惑时。 在学生理解浮浅时。在学

29、生理解偏颇时。4、注意讲授时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5、注意讲授时的语言艺术: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晰、准确简练,条理清楚、通俗易懂,音量、语速要尽可能适度,语调要抑扬顿挫,适合学生的心理节奏。 (二)谈话法1.谈话法,也称问答法。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任务内容,在已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在(教师)问与(学生)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获得新知识和巩固所学知识的方法。2.谈话法的具体形式有:1)教师提问学生答问2)学生发问教师引导解疑3)学生之间对问。 3.按谈话进行的教学内容可分为四种:(1)复习性谈话。主要用于复习旧知识、检查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启发式

30、谈话。主要用于传授新知识。(3)总结式谈话。一般用于教学活动结束后。(4)研究性谈话。教师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对学生来将尚未形成结论的问题,引发学生思维和探究。4.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第一,创设民主和谐的谈话气氛。第二,设计好问题。所呈现的问题应具有较强的思考性和启发性,所提问题的目标指向应明确而集中。第三,鼓励学生提问,对教师的谈话大胆质疑。5.谈话法的作用:1.以对话为基础,有利于形成教学的民主作风2.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3.教学信息反馈及时,灵活性强(三)讨论法1.讨论法是指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些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辩论,辨明是非真伪,以此提高

31、认识或弄清问题的方法。2.作用:采用讨论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采用讨论法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3.讨论法的类型:根据参与讨论的形式,可以把讨论划分为班级讨论和小组讨论;根据讨论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可以把讨论划分为:综合性课堂讨论,主要是用于扩大有关理论知识的学习而组织的讨论;专题性课堂讨论,主要是就某门学科中的个别问题或疑难问题而组织的讨论;研究性课堂讨论,主要是就某一课题进行深入探讨而组织的讨论。4.采用讨论法应注意的问题:1.选好讨论点并精心设计讨论问题.讨论时,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在讨论中重视学生合作意识

32、的培养4. 要做好讨论后的总结工作。(四)读书指导法 1读书指导法,就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学生学会读书。这里的“书”,包括教科书和课外读物两个方面2.读书指导法的基本要求1、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喜欢读书。 2、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学会使用工具书,指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在做批注,写读书笔记。 3、加强辅导,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读书习惯。要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当学生发现问题、产生疑难时,教师要及时指点、解决。 (五)练习法1.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促进知识的不断消化与巩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1)练习是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

33、有效途径,是加深理解、不断消化巩固知识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实践活动。 (2)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3)有利于养成科学精神与实事求是的作风。2.练习的种类1、按培养学生的能力练习的形式分类:一般与特殊能力.2、按学生掌握技能、技巧的内容分类:口头语言练习, 书面语言练习 , 制作练习 , 创作练习 ,创作练习3、按学生掌握技能、技巧的性质分类:可以分为模仿性练习、独立性练习与创造性练习三种形式。3.运用练习法应遵循的基本要求:1明确提出练习的目的要求2科学合理地组织学生练3及时监控学生练习的过程,并做好练习后的总结工作 (六)演示法(直观法)1.演示法,又叫直观法。一般是教

34、师通过展示实物、教具或作示范性的实验,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并在获取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说明或印证间接知识。 演示法的特点是直观性强。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各种原理、规律。此外,它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学习对象的认识,有助于验证理论知识 2.运用演示法应遵循以下几点要求:1做好演示前的准备工作2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和要求,让学生知道演示过程的重点观察对象、变化过程,边观察边思考,做好观察记录。过程3讲究演示的方法。4.注意演示的时空(七) 实 验 法 1.实验法,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有关仪器设备,通过独立操作、亲手实验,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2.作用:实验法的实质是事先创设某种特定条件,人为地引起所要学习的现象及某些生成演化过程的再现,从而指导学生多方观察,以便获取最直接的感受。实验法的最大特点是要求学生亲自操作、直接观察。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与创造思维能力、独立从事科学探索的意识,养成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都有着重要意义3.运用实验法的基本要求如下:1定计划、做准备、事先检查 2重说明、讲要求、杜绝事故 3勤指导、多鼓励、照顾全体 4写报告、做小结、整理仪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