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整版)咏怀古迹(其三)导学案咏怀古迹(其三)导学案高一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 徐荣芳 审核人:使用时间: 编号: 班级 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2、感受诗歌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重难点:感受诗歌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 课前预习:一、知识链接1、昭君出塞王昭君进宫后,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些破绽。昭君便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呼韩邪临辞大会,昭君丰容靓饰,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
2、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便赏给她锦帛二万八千匹,絮一万六千斤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王昭君在队队车毡细马的簇拥下,肩负着汉匈和亲之重任,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历时一年多,于第二年初夏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意为匈奴有了汉女作“阏氏”(王妻),安宁始得保障,后来王昭君生了儿子名叫伊屠智邪师.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师,后为匈奴右日逐王.时,王昭君以大局为重,忍受极大委屈,按照匈奴父
3、死,妻其后母的风俗,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又生二女,公元前20年,复株累单于又死,昭君自此寡居。一年后,33岁的绝代佳人王昭君去世,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到了晋朝,为避晋太祖司马昭的讳,改称明君,史称“明妃”.2、了解背景这首诗写于唐代大历元年,也就是公元776年,这一时期正是时任漂泊西南的第七年。诗人回想起七年前自己因上疏救宰相房王官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当然怨恨,但又不能明说.所以诗题叫咏怀古迹。教学过程:一、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歌的韵
4、律美,并找出本诗的诗眼。2、反复诵读,结合具体诗句,说说昭君究竟在怨恨什么?二、涵咏诗句,品味语言1、首联一开始并没有写昭君的怨恨,而是写了昭君村的景色,有何作用?2、颔联对仗工整,是怎样对仗的?效果如何?3、“环佩空归夜月魂”中的“空”字如何理解?三、合作探究 1、诗人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知人论世) 四、拓展延伸. 一、关于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2)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3)手法:用典、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借古抒怀二、赏析咏史怀古诗的步骤:1、弄清史实:要写的古人古事是怎么样的?2、体悟感情: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古事,诗人表现出什么态度?3、分析技巧:这种态度用什么方法来表达? 教后反思: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