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咏怀古迹(其三)》教案公开课.doc

上传人:1587****927 文档编号:1281844 上传时间:2024-04-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咏怀古迹(其三)》教案公开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咏怀古迹(其三)》教案公开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咏怀古迹(其三)教案1、背诵咏怀古迹(其三),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2、整体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诗中塑造的昭君形象感受诗人的怨愤之情。3、了解咏怀古迹的写作背景,理解作者借古抒怀的心情,学会鉴赏咏史诗的一般技巧及方法。教学重点:品味语言,理解王昭君的形象。 教学难点: 鉴赏咏史诗的一般方法,深入理解杜甫在诗中抒发的感情。教学方法:诵读、联想释疑、品读鉴赏。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初读诗歌,感受文美1. 单读2. 齐读三、合作探求,赏析诗歌1、诗中那里描写了昭君的美貌?2、诗歌的前三联都写到了昭君的内在美,分组讨论,看看是如何写昭君之美的。明确:第一联:从环境描写,侧面烘托,展

2、示昭君坚强的人物性格。(性格之美)第二联:“一去”对“独留”,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骨三分。“紫台”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凉冷落,对比多么悬殊!“朔漠”、“黄昏”,深步挖掘昭君的孤寂,反衬其内在美为了汉胡的人民和平安定,她付出了自己整整一生的青春和幸福,在国家民族利益和个人利益冲突面前,昭君的选择令我们肃然起敬。(选择之美)第三联: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父母之邦,可见其怀念故国之心是多么强烈!(情感之美)师总结并设问:结合诗歌分析造成昭君埋没宫中,葬身塞外的原因是什么?她对自己的遭遇又有着怎么的情感呢?诗歌主旨怨恨3、 再读诗歌,体会情感(齐

3、读全诗,要读出感情)四、再悟诗歌,情感升华1、结合作者背景,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歌咏昭君?(知人论世)明确:昭君入宫见妒,杜甫入朝见妒;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他“漂泊西南天地间”;昭君思念故土,魂魄月夜归来,他思念长安,但又不敢怨君。所以只能借昭君之事抒写自己的悲愤。2.咏史怀古诗鉴赏方法: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时怎样的。(清楚史实)2、描写这段史实的原因,诗人在诗中的态度。(体会情感)3、用了什么方法?(分析技巧)五、背诵诗歌,结束作业设计:今天我们学了本诗,能否也用自己的笔来写两句话来悼念这位貌美心更美的女子呢?板书设计: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清楚史实 咏史怀古诗 体会情感 分析技巧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