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荷塘月色朱自清1.2.3.4.5.导入课文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作家铮铮铁骨,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说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6.走近走近朱自清朱自清朱自清,生于光朱自清,生于光绪二十四年二十四年十月初九十月初九(1898(1898年年1111月月2222日日),卒于卒于19481948年年8 8月月1212日。日。原名自原名自华,号秋,号秋实,取,取“春春华秋秋实”之意,之意,为勉励自己在困境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清志,不灰心,保持清白,不与坏人同流合白,不与坏人同流合污,便,便取取楚辞楚辞卜居卜居,“宁廉宁廉洁正直
2、以自清正直以自清”中中“自清自清”二字,改名二字,改名“朱自清朱自清”,字,字“佩弦佩弦”。祖籍浙江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7.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著名著名诗人、作家、教授、民主人、作家、教授、民主战士。士。幼年受士大夫家庭的传统教育,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自清”入哲学系学习。1920年毕业后在江、浙一带的中学任教,极受欢迎。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311932年在英国伦敦学语言学及英国文学,回国后仍在清华大学任教授并兼中文系主任。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8.朱自清(1900194819001948)主要作品有:主要作品
3、有:雪朝雪朝(诗集)集)19221922,踪迹踪迹(诗与散文)与散文)19241924,背影背影(散文集)(散文集)19281928,欧游欧游杂记(散文集)(散文集)19341934。朱自清全集散文名篇散文名篇春春、绿、背影背影、威尼斯威尼斯、匆匆匆匆荷塘月色荷塘月色(1927.71927.7)、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声灯影里的秦淮河9.朱自清与家人,自1903年定居扬州后,曾居住过多处。开始住天宁门街,后迁居弥陀巷、南皮市街、东关街、仁丰里等。现在保全下来的为安乐巷27号故居。图为故居门口。10.今今扬州城安州城安乐巷巷27号,大号,大门朝朝东。进门北向,有小院一区,内有客房两北向,有小院一区,
4、内有客房两间,乃,乃朱自清的住朱自清的住处。此宅二道。此宅二道门内,有上堂内,有上堂屋三屋三间,下堂屋三,下堂屋三间和两和两侧厢房,系朱房,系朱自清的父母及姐妹自清的父母及姐妹们的住所。而今房屋的住所。而今房屋保保护良好,良好,环境雅静,已列境雅静,已列为扬州市州市级文物保文物保护单位。位。如今,朱自清故居内如今,朱自清故居内陈列着朱自清曾列着朱自清曾经使用使用过的部分家具、朱自清著作及一些的部分家具、朱自清著作及一些实物照片,正屋内物照片,正屋内还有朱自清塑像。有朱自清塑像。1992年年10月,朱自清故居正式月,朱自清故居正式对外开放,外开放,江江泽民民总书记亲笔提写了笔提写了朱自清故居朱自
5、清故居的挂牌。的挂牌。11.创作背景 本文写于本文写于19271927年年7 7月,正是白色恐怖月,正是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罩中国大地的的时候。候。面面对“这一年的一年的变动”,朱自清,朱自清觉得是得是“人的意人的意想所赶不上的想所赶不上的”。他。他认为:“在旧在旧时代正在崩坏,新代正在崩坏,新局面尚未到来的局面尚未到来的时候,衰候,衰颓与与骚动使得大家惶惶然使得大家惶惶然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不惶惶然,不能或不愿参加能或不愿参加这种种实际行行动时,便只有,便只有暂时逃避一法逃避一法在在这三条路里,我将三条路里,我将选择哪一条呢?哪一条呢?我既不
6、我既不能参加革命或反革命,能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总得找一个得找一个12.依据,才可以姑作安心地依据,才可以姑作安心地过日子日子我我终于在国学于在国学里找着了一个里找着了一个题目。目。”(那里去那里去)“这几天心几天心里似乎有些异常里似乎有些异常心里是一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乱麻,也可以说是是一一团火。似乎在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么也没有明白。”(一封信一封信)简而言之,此而言之,此时的朱自清正的朱自清正处在反感于国民党在反感于国民党的的“反革命反革命”,又,又对共共产党的革命心存疑党的革命心存疑虑。陷入。陷入了不知道往了不知道往“哪里走
7、哪里走”的的“惶惶然惶惶然”中。中。13.相关图片 1978年秋,清华大学纪念朱自清逝世三十周年时,将原清华园内的古亭命名为“自清亭”,以示纪念。14.清华园中的荷塘15.近春园(朱自清荷塘月色原址)16.课文字词生字生字词:xipduwngmnionu煤屑路幽僻踱着蓊郁弥望袅娜sbqinyunzholinj羞涩斑驳倩影媛女櫂敛裾fnzhushoxhnwn梵婀玲点缀树梢空隙酣眠宛然17.题解解 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大学清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绘的特定的特定处所。所。月月色色:月月光光。点点明明了了时间,是是一
8、一个个有有月月亮亮的的夜夜晚晚。月月色色是是文文章章描描绘的的中中心心,它它是是作作者者心心目目中中向往、追求的和向往、追求的和谐宁静的境界宁静的境界。18.整体把握1、学生提挈每个自然段的内容第1段独游荷塘的时候、地点和缘由。(心境:“颇不宁静”)第2段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第3段行在小路时的感受。第4段荷塘美丽的景色。第5段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第6段荷塘四周的景物。(在月下观察、感受到的)第7-8段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第9段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19.从写景状物的角度上看,第46段显然是文章的主体内容,应归为一个部分。前三段,写夜赏的缘由。7-9段,由现实写及想象中古时候的
9、旧俗,突转一笔(回到家门)收束全篇。这样分析,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第一部分(第1313段)写段)写“观荷荷缘起起”(情)(情)第二部分(第第二部分(第4646段)写段)写“荷塘月色荷塘月色”(景)(景)第三部分(第第三部分(第7979段)写段)写“月下遐思月下遐思”(情(情)2、综合、归纳。20.荷塘月色第一大段落“观荷荷缘起起”(情)(情)(不宁静静)第二大段落“荷塘月色荷塘月色”(景)(景)(静受干扰)第三大段落“月下遐思月下遐思”(情)(情)(由想象的动态作结)第一段:月夜前往荷塘的缘由第二段:前往荷塘的小路景物第三段:心境的转折由不宁静渐渐平静而自由,方可仔细观察荷塘的夜景
10、第四段:以极细腻的文笔描写荷叶、荷花、及微风吹拂过荷塘的景象第五段:月光下荷塘的景象与气氛第六段:荷塘四周的景物,再以蝉和蛙的吵闹作一转折第七-八段:由荷塘的色联想到江南采时的流风余韵,热闹喧哗的场景与此时幽静荷塘形成对比。第九-十段:由江南采莲想到家乡而行至家门口,迎接他的仍是一片寂静。3 3文章文章结结构表构表21.家小煤小煤屑路屑路求宁静求宁静不不宁宁静静得得宁宁静静出宁静出宁静小煤小煤屑路屑路作者的行踪:22.文章的文章的线索:索:暗暗线:情感:情感变化(情感)化(情感)明明线:空:空间变化(游踪)化(游踪)(圆形形结构)构)出出门不静不静求静求静出静出静得静得静小径小径归来(来(联想
11、)想)荷塘荷塘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哀愁23.本文的三本文的三“美美”画面美画面美 语言美言美 情情调美美24.画面美:画面美:文中写景的文中写景的语段,勾勒了一幅幅段,勾勒了一幅幅经典典的画面。的画面。(4-6)集中体)集中体现了了这点点4.4.月光下的荷塘月光下的荷塘5.5.荷塘上的月色荷塘上的月色6.6.荷塘四周的景色荷塘四周的景色25.静态动态 荷叶荷叶 荷花荷花 荷香荷香 荷波荷波 荷韵(流水)荷韵(流水)这些景物按照由上而下,些景物按照由上而下,由近而由近而远,由静而,由静而动的的顺序排列序排列26.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
12、裙。27.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28.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29.正如一粒粒的明珠正如一粒粒的明珠30.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碧天里的星星31.又如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出浴的美人32.微微风过处,送来,送来缕缕清香,仿佛清香,仿佛远处高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33.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的颤动,像,像闪电般,般,霎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34.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一些颜色;而
13、叶子却更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致了。35.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致了。36.荷叶荷叶荷叶亭亭的舞女的裙亭亭的舞女的裙(比(比喻)生生动地描地描绘出荷叶自然舒展的形出荷叶自然舒展的形态。37.荷花有有袅娜娜地开着的地开着的有有羞羞涩地打着地打着朵儿的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明珠又如碧天里的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星星又如又如刚出浴的出浴的美人美人拟人人比比喻(博(博喻)写出了荷花的写出了荷花的妩媚多姿。媚多姿。荷花之荷花之洁净荷花之明亮荷花之明亮荷花之荷花之娇美美38.通感,将嗅觉形象诉诸听觉形象,扩大
14、意境,烘托环境优雅、宁静,这是月夜独处的独特感受。新奇真切,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荷香荷香荷香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时断断时续,若有若无,若有若无,轻淡淡飘渺,沁人心脾)渺,沁人心脾)39.流水脉脉,流水脉脉,拟人,默而有深情。人,默而有深情。由叶子的由叶子的风韵想象到叶子下的水,韵想象到叶子下的水,言有尽而意无言有尽而意无穷荷波荷波闪电比喻(突出快速凝碧,以静写(突出快速凝碧,以静写动)流水流水40.月月下下的的荷荷塘塘弥望 田田 出水很高(比喻)零星点缀(拟人、比喻)缕缕 (通感)颤动(比喻、拟人)看不见的 脉脉静静动幽幽雅雅宁宁静静()()()()()荷叶荷叶荷花荷花
15、荷香荷香荷波荷波流水流水结构详解重要段落结构详解:第4段41.博博喻手法的运用手法的运用闪闪发光忽明忽暗晶莹剔透冰冰清清玉玉洁纤尘不染优雅高贵42.为什么此处要用博喻手法来修饰荷花?.博博喻: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体体从不同角度反复描从不同角度反复描绘说明同一个本明同一个本体的比体的比喻句句.用博用博喻写出了月光下的荷花的各写出了月光下的荷花的各种姿种姿态,形象生,形象生动43.总结:在在这一段里,作者没有提及月光,但不管是静止一段里,作者没有提及月光,但不管是静止画面画面还是是动态景象,景象,处处都存在着淡淡的月光,都存在着淡淡的月光,这月色就融化在作者通月色就融化在作者通
16、过观察之后的具体描写之中。察之后的具体描写之中。那荷叶、荷花的情那荷叶、荷花的情态,以及,以及为微微风带起的凝碧的波起的凝碧的波痕,都是在痕,都是在轻淡月色映射下形成的。淡月色映射下形成的。按按观察的角度,察的角度,视线由近及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由静,由上而下,由静而而动的空的空间顺序:茂密荷叶序:茂密荷叶多姿荷花多姿荷花缕缕荷香荷香叶叶.花花颤动流水来写的。流水来写的。这段文字写得形、味、色、声俱全,段文字写得形、味、色、声俱全,动静相宜,静相宜,虚虚实相相应。作者在描写景物。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运用多种修辞手法,通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的描写,表现了月下荷塘的淡雅静美。了月下荷
17、塘的淡雅静美。44.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片叶子和花上。片叶子和花上。45.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46.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47.虽然是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有风味的。味的。48.月光是隔了月光是隔了树照照过来的,高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的黑影,峭峭愣愣如鬼一般如鬼一般49.弯弯的
18、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荷叶上。50.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51.荷荷塘塘上上的的月月色色()()月光月光 月影月影如流水如流水 静静地静静地泻泻薄薄的青薄薄的青雾浮浮起起叶子和花仿佛在牛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乳中洗洗过一一样,又,又像像笼着着轻纱的梦的梦灌木的黑影灌木的黑影 杨柳的倩影柳的倩影光和影的和光和影的和谐像名曲像名曲虽是是满月月,却有一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淡淡的云实虚虚实虚虚朦朦胧优雅雅重要段落结构详解:第5段52.为什么说“泻”“浮
19、”二字点活了月光和雾气呢?可否用“照”替代“泻”,用“漂”替代“浮”呢?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_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_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青纱的梦。“泻”“浮”二字的审美情趣53.54.55.56.“泻”的范围广,与“流水”相照应,而且有动态美,显得生动活泼。“照”的范围窄,不能与“流水”相照应,有点呆板,显得不灵泛。清清华园园57.58.59.“泻泻”既照既照应了以流水了以流水喻月光,又写出了月月光,又写出了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使月光有了使月光有了动感。感。“浮浮”写出了深夜水汽由下而上写出了深夜水汽由下而上轻轻升升腾,慢慢
20、,慢慢扩散弥漫的情状,描散弥漫的情状,描绘雾的的轻飘含蓄之含蓄之态。60.洗,写出了“叶子和花”在月光映照下呈现出的一种洁白纯净之感。61.“画”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一般,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印”不能写出美)62.语言美:言美:修辞:修辞:拟人、比人、比喻、通感、通感动词:泻、浮、洗、画:泻、浮、洗、画叠叠词:曲曲折折、田田、:曲曲折折、田田、蓊蓊郁郁、亭亭、蓊蓊郁郁、亭亭、隐隐约约、淡淡、淡淡63.加加强描写描写对象的具体性、形象性使我象的具体性、形象性使我们在在遐思中遐思中获得无尽的美感享受得无尽的美感享受更添景物灵更添景物灵动秀人的气秀人的气质使迷人境界又增无限韵致,
21、迷离精妙,令使迷人境界又增无限韵致,迷离精妙,令人情人情动神神摇。精当生精当生动,富于表,富于表现力力传神地表神地表现了事物的特征和姿了事物的特征和姿态,又使行文,又使行文轻缓舒徐,舒徐,读起来起来节奏奏鲜明,令人耳目一新明,令人耳目一新64.荷塘的四面,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都是近近,高高低低的都是树,而而杨柳最多。柳最多。这些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住;65.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特为月光留下的。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乍看像一团烟烟雾66.但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22、里也辨得出。树梢上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山,只有些大意罢了。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彩的,是渴睡人的眼睡人的眼。67.这时候最候最热闹的,要数的,要数树上的上的蝉声与水蝉声与水里的蛙声里的蛙声;但;但热闹的是它的是它们的,我什么也的,我什么也没有。没有。68.荷荷塘塘的的四四面面远远近近 高高低低 阴阴的 乍看像烟雾般整整体体的的风光光杨柳树梢远山树缝灯光树上蝉声水里蛙声由由远及近、由静及及近、由静及动重要段落结构详解:第6段清清幽幽热闹69.叶:叶:田田田田上上静静1 1、月下荷塘月下荷塘花:花:多姿多姿香:香:缕缕波:波
23、:凝碧凝碧素素淡淡宁宁静静动2 2、塘上月色、塘上月色月光:月光:泻泻青青雾:浮浮洗洗叶花:叶花:月影:月影:和和谐朦朦胧和和谐(正面描写正面描写)(侧面烘托面烘托)3 3、四周景色、四周景色树色、色、树姿姿树梢、梢、远山山树缝、灯光、灯光蝉蝉鸣、蛙声、蛙声静静清清幽幽热闹动下下小小结70.月光下的荷塘月光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荷塘上的月色荷塘荷塘荷叶荷叶荷花荷花荷香荷香荷波荷波流水流水月光月光月影月影光与影光与影曲曲折折田田 亭亭的舞女的裙袅娜 羞涩 星星 明珠 美人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闪电 凝碧脉脉泻 浮 洗 笼画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素淡 宁静)(朦胧 柔和)作者对景物的描写71.情情调美美
24、72.画面美丽气氛宁静格调雅致 小小结:本:本文文反映反映了作者了作者对当当时残酷残酷现实的不的不满,以及他苦以及他苦闷彷徨彷徨,希望在一个希望在一个幽静的幽静的环境中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法解脱的矛盾心情,抒抒发了关心国家前途了关心国家前途与命运、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与命运、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73.1.本文写了作者的一次月下散步的经历,作者为什么深更半夜的时候去月下散步呢?-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本文文眼)问题探究课文赏析74.怎怎样理解理解“这几天心里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不宁静”?一般都认为,这句是“文眼”,确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所谓“文眼”,是我国散
25、文创作的经验总结。古人说“揭全文之指,或在片首,或在片中,或在片末。”散文有“眼”,意境才会有虚实,题旨才会有隐现。起首句“心里颇不宁静”,是“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的“片言”,后三句紧接着由此自然地破题,点出“荷塘”与“月色”。因为“心里颇不宁静”,才想起荷塘,继而夜游荷塘。这个“文眼”安在片首、如一锤定音,为全文定下了抒情的基调。75.关于朱自清心情“不宁静”的原因,有人认为是源于对蒋介石4.12反革命政变的愤懑;也有人认为是源于作者的思乡之情,因为结尾作者说“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还有人认为源于作者作为一名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面对人生十字路口而产生的苦闷、彷徨;甚至还有人根据一些史
26、料,认为朱自清的“不宁静”是源于家庭生活的不和谐;如此等等。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必要规定一个权威性的惟一答案。而且也正因为如此,荷塘月色将成为一首耐读的朦胧诗,过去、今天和未来的每一位读者会因年龄、阅历、所处时代等因素,而从同一篇荷塘月色中读出属于自己的一片荷塘月色。76.2 2、“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是独是独处的妙的妙处”?这一段抛开了写景,句句都在内心活一段抛开了写景,句句都在内心活动。这样写,是不是偏离了文章的中心呢?写,是不是偏离了文章的中心呢?抒发月下独处的自由感,正是对“心里颇不宁静”的自我调节。抛开了写景直抒胸臆,也反映了作者的痛楚心态烦扰的思绪压
27、抑不住,一定要说出来。只有在清冷的环境里独处才“觉得是个自由的人”,这其中不就蕴含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吗?从行文上看这一段似乎是“游离”出来的抒情段,但从时空上看,这一段与第2自然段是同步的。实际上,这“情”还是离不开“景”的,如果不是月下独行在那条极幽僻的路上,又怎么能抒发所谓“独处”之情呢?77.3 3、“我我爱热闹,也,也爱冷静;冷静;爱群居,也群居,也爱独独处。”是不是有点矛盾?是不是有点矛盾?这里作者实际上强调的是“冷静”和“独处”,因为“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文末作者写道“这是独处的妙处”,重点还是在后面的“冷静”和“独处”。用平时的热闹反衬了现在的冷静,用平时的群
28、居反衬了现在的独处。78.5 5、“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为什么作者要用裙来比什么作者要用裙来比喻叶子呢?叶子呢?荷叶和舞女的裙子都很柔美。句中有亭亭二字,形容舞女的裙,有一种舒展、旋转的动感。荷叶本来是静的,但“微风吹过”,荷叶浮动,动静结合,写出了荷叶如同舞女的裙一般轻盈曼妙。(另外还有一些比喻,如:描写荷花的“袅娜”、“羞涩”、“明珠”、“星星”等词语,还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等)79.6 6、“微微风过处,送来,送来缕缕清香,仿佛清香,仿佛远处高楼高楼上渺茫的歌声的似的。上渺茫的歌声的似的。”作
29、者在写荷花的香味,怎么作者在写荷花的香味,怎么又突然写到歌声了?又突然写到歌声了?这是一种特殊的比喻,钱钟书先生把它叫做“通感”。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宋代词人秦观有词曰“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梦与花互比,愁与雨互喻。诗人艾青曾写诗这样描绘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你的耳朵在侦察,你的眼睛在倾听”这也是通感。80.荷香是用嗅荷香是用嗅觉感知的,歌声是用听感知的,歌声是用听觉感感知的,作者把知的,作者把“声声”“香香”加以加以联系,系,听听觉与嗅与嗅觉互相沟通互相沟通,以,以对“远处高楼上高楼上”飘来来的的“渺茫的歌声渺茫的歌声”这种体种体验来品味微来品味微风送来送来的的“缕缕清香清香”
30、。歌声。歌声飘来,不能听得十分来,不能听得十分真切,断断真切,断断续续隐隐约约而更具吸引力,使而更具吸引力,使人不由凝神人不由凝神倾听;荷香是淡淡的,不会听;荷香是淡淡的,不会浓郁郁扑鼻,扑鼻,时有有时无,如无,如丝如如缕,欲是如此欲能,欲是如此欲能唤起人微妙的情感,情不自禁捕捉起人微妙的情感,情不自禁捕捉这种清香。种清香。两种不同感官在人的心理反两种不同感官在人的心理反应上存在相似点,上存在相似点,得到了自然而然的沟通。得到了自然而然的沟通。81.7 7、第四段、第四段说“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的颤动,像,像闪电般,霎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荷塘的那边去了去了”。既然。既然只有
31、只有“一一丝”,为什么会什么会“像像闪电一般一般”呢?呢?这里的“一丝”既指程度很轻,也指速度很快,稍不注意,就闪过去了。所以,“像闪电一般”。8 8、第五段,写月光用、第五段,写月光用“泻泻”不用不用“照照”“”“铺”,其好其好处是什么是什么?“泻”是承上面比喻句“如流水一般”而来的,“泻”字有向下倾的势态。“照”和“铺”字就没有这样的审美效果。82.9 9、为什么会突然什么会突然说“这令我到底掂着江南了令我到底掂着江南了”,“这”是指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是指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的感情?“这”指流水。前面写“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在文章中,这句话起着行文转折过渡的作用,
32、如果究其深味,就有必要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江南是作者的故乡。作者由眼前流水与荷花联想起江南的光景,心中荡起思乡的涟漪,思绪重新回到现实之中,失去了由月下荷塘中得到的宁静。83.9 9、作者想起江南采作者想起江南采莲的的风俗,其目俗,其目的是什么?的是什么?为什么会突然什么会突然说“这令我到令我到底掂着江南了底掂着江南了”,表达了作者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的感情?感情?对古代采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盛况的向往。对江江南南美美好好生生活活的的怀念念,对故故乡的的惦念念,强调现实依依旧旧,愁愁思思依依旧旧,心心里里依依旧旧不不宁静。宁静。84.9、本文的情与景是怎、本文的情与景是怎样融合在一起的?融
33、合在一起的?作者正是借作者正是借“荷塘月色荷塘月色”之景,抒之景,抒“这几天心里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不宁静”之情。开篇一句之情。开篇一句“这几天心里几天心里颇不宁不宁静静”,定下了文章的基,定下了文章的基调。这“颇不宁静不宁静”,正是作者,正是作者对严酷酷现实的不的不满和和苦苦闷心情的写照。因此,他才心情的写照。因此,他才“忽然想起日日走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另有一番样子子吧。吧。”这说明作者夜游荷塘,目的是使明作者夜游荷塘,目的是使“颇不宁不宁静静”的心情宁静下来。的心情宁静下来。85.而置身于而置身于“无无边的荷香月色的荷香月色”,他也的确感到
34、了,他也的确感到了某种超脱:某种超脱:“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也正是在也正是在这淡淡的喜悦之中,那弥望的荷塘,那田田的叶淡淡的喜悦之中,那弥望的荷塘,那田田的叶子,那子,那袅娜的花娜的花朵,那,那缕缕的清香,那凝碧的波的清香,那凝碧的波痕,那脉脉的流水,那薄薄的青痕,那脉脉的流水,那薄薄的青雾,那淡淡的云,那淡淡的云影,那柔和的月光以及那光与影和影,那柔和的月光以及那光与影和谐的旋律的旋律都都让他的心得到了他的心得到了暂时的安宁。的安宁。然而,然而,这安宁的确只是安宁的确只是暂时的,因的,因为
35、,作者心灵,作者心灵深深处的惆的惆怅是是难以排遣的,所以,当耳以排遣的,所以,当耳边传来来“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时,他便,他便发出了出了“热闹是他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我什么也没有”的感的感叹。一直到。一直到“这到底令我到底令我惦着江南了着江南了”,一直到,一直到“猛一抬猛一抬头,不不觉已是自己的已是自己的门前前”,作者便从梦幻般的,作者便从梦幻般的“另另一世界一世界”回到了依然令人苦回到了依然令人苦闷的的现实。86.采莲图87.艺术表表现手法手法 通感是一种特殊的修辞。通感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过比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通感就
36、是移觉。例:(1)她笑得很甜。(视觉转为味觉)(2)人靓歌甜。(听觉转为味觉)(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嗅觉转为听觉)(4)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视觉转为听觉)1、通感88.本体本体喻体体原句原句相似点相似点荷叶 白花(荷花)清香舞女的裙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渺茫的歌声裙与叶子自然舒展的形态很相似月光下,白色荷 花与一粒粒的明珠相似白花在绿丛中隐约闪烁与碧天的星星相似渺茫的歌声和微风中荷香的断断续续,若有若无2、比、比喻:89.3、叠词的使用远远近近 高高低低写出了树的错落有致,既开阔又有立体 感,用语言平实自
37、然。重重阴阴隐隐约约传神地描述出特定环境中的景物特点,不仅写出了树木之多,而且加强了夜色的浓重气氛。叠词叠字的运用,不仅传神地描写了事物的特征,而且照应了第二段中”蓊蓊郁郁”的树,”阴森森”的小路,读起来节奏鲜明,富有音乐美。90.4、写景的特点 第一,融情入景,情景交融。作者将自己此时的感情巧妙的融入到对眼前景物的描绘之中,收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第二,抓静态与动态的结合,把荷塘写“活”。而且作者笔下的景物都是“动”的,“静”不过是动的瞬间表现,动与静相互衬托,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美。第三,抓虚实的结合,写出了散文的神韵。作者通过想象和联想所描绘出来的景物的特点就是“虚”。对眼前景物客观特点的描绘
38、就是“实”91.诗句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明。(唐(唐 张九九龄望月望月怀远)(唐(唐 杜甫杜甫月夜月夜忆舍弟舍弟)人有悲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缺,此事古难全。全。但愿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久,千里共婵娟。娟。(宋(宋 苏轼水水调歌歌头)接天接天连叶无叶无穷碧,映日荷花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宋 杨万里万里晓出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慈寺送林子方)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课堂练习A1、下列音、形、义完
39、全正确的一项是:()A、弥望(m 充满)倩影(qin美丽)风姿(z姿态)B、温馨(xng芳香)宛然(wn仿佛)惊诧(ch惊奇)C、蓊郁(wng茂盛)噩梦(可怕的)恩泽(z恩惠)D、袅娜(nio nu柔美的样子)风致(zh美的姿态)倏地(sh极快的)解析:B 温馨 xn;宛然 wn;C 恩泽 z;D 倏 sh111.C解析:A.薄,不浓;B.脉m;恙,病;D.蓊wng2.下列蓝色的字注音或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煤屑(xi )路 倏(极快地)地 薄(迫近)阴 摇曳(摆动)B.脉(mi)脉 无恙(差错)倩(qin)影 弥(充满)望C.参(cn)差 掬(两手捧取)水 袅娜(nu)风致(情趣)D.蓊(wng)蓊郁郁 妖童媛(yun)女 敛裾(衣襟)惦(挂念)着112.3.下列蓝色字字形、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明眸善睐(li)挹(y)倏(sh)采撷(xi)B.糟粕(p)肤浅(f)杳无音信(yo)纵横捭阖(p)C.著粉(zhu)譬如(b)不屈不挠(no)前扑后继(p)D.梦寐(mi)回溯(shu)陌生(mi)沮丧(j)A解析:B.捭bi C.譬p;扑,仆;D.溯s;陌m113.本课到此结束,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