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朱朱自自清清作作 家家 简简 介介课课 文文 背背 景景课课 文文 分分 析析配配 乐乐 欣欣 赏赏课课 堂堂 练练 习习思思 考考 讨讨 论论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1898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年出生于江苏东海。1916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1903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自称年随家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我是扬州人”。19231923年发表长诗年发表长诗毁灭毁灭,震动当时的诗坛。,震动当时的诗坛。19291929年出版诗集年出版诗集踪迹踪迹。1925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年任清华大学教授。19281928
2、年出版散文集年出版散文集背影背影,成为著名散文家。,成为著名散文家。19281928年年8 8月病逝于北京。月病逝于北京。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本文写与本文写与19271927年年7 7月,正是蒋介石发动月,正是蒋介石发动“四四一一二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先生是一个在朱自清先生是一个在“五四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知识分子,他信奉民主主义,富有正涌现出来的知识分子,他信奉民主主义,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可又与时代斗争的旋涡保持一定义感和同情心,可又与时代斗争的旋涡保持一定的距离。的距离。他只是一个民主型的战士,虽不满
3、现实,可又他只是一个民主型的战士,虽不满现实,可又缺乏信心和勇气去抗争,只能努力使自己暂时忘缺乏信心和勇气去抗争,只能努力使自己暂时忘却现实中的一切,结果又无法忘却。作者这种矛却现实中的一切,结果又无法忘却。作者这种矛盾的情绪,是一种难以言传的微妙幽深的情绪。盾的情绪,是一种难以言传的微妙幽深的情绪。课文背景课文背景“心里颇不宁静心里颇不宁静”一(一(1 13 3)二(二(4 46 6)漫步荷塘漫步荷塘月色下的荷塘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荷塘上的月色荷塘四周月色荷塘四周月色夜赏缘起夜赏缘起回到现实回到现实 荷塘月色图荷塘月色图“另有一番样子另有一番样子”水墨荷叶图水墨荷叶图光影素淡图光影素淡图
4、蝉唱蛙鼓图蝉唱蛙鼓图“到底惦着江南到底惦着江南”三(三(7 71010)结构结构修辞修辞课文分析课文分析散文是作家的秘密散文是作家的秘密探秘之旅:探秘之旅:作者写本文的情感是什么?作者写本文的情感是什么?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为什么作者要反复写为什么作者要反复写“爱热闹也爱爱热闹也爱冷静冷静”的双重性格的双重性格?因为这是作者性格的真实写照,也是因为当时因为这是作者性格的真实写照,也是因为当时作者这种矛盾心态非常强烈。作者说自己心里作者这种矛盾心态非常强烈。作者说自己心里颇不宁静,为什么写出如此宁静的文章颇不宁静,为什么写出如此宁静的文章?明确:作者主观上想通过游览荷塘平
5、息一下自明确:作者主观上想通过游览荷塘平息一下自己不宁静的心态,客观上确实在观赏月色下荷己不宁静的心态,客观上确实在观赏月色下荷塘、荷塘上月色的时侯,作者完全陶醉于自然塘、荷塘上月色的时侯,作者完全陶醉于自然美景之中,但是很快又回归不宁静,又重新忧美景之中,但是很快又回归不宁静,又重新忧郁起来,郁起来,“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就就是他不宁静的表现。是他不宁静的表现。月色下的荷塘月色下的荷塘荷叶:荷叶:荷花:荷花:荷香:荷香:荷波:荷波:舞女的裙舞女的裙明珠,星星明珠,星星飘渺的歌声飘渺的歌声凝碧的波痕凝碧的波痕观察顺序:由远及近,自上而下观察顺序:由远及近,自上
6、而下比得巧,比得巧,比得美比得美水墨荷叶图水墨荷叶图第四段第四段第四段景物描写,为什么叶子写得多第四段景物描写,为什么叶子写得多?明确:明确:先写茂密的荷叶,次写多姿多态的荷花以及阵阵传来先写茂密的荷叶,次写多姿多态的荷花以及阵阵传来的荷香,最后写叶子和花的一丝颤动和脉脉的流水。的荷香,最后写叶子和花的一丝颤动和脉脉的流水。本段是按照驻足观察的顺序,视线由近及远、由上而本段是按照驻足观察的顺序,视线由近及远、由上而下来写的。下来写的。本段可分两层,第一层写静物,叶子像本段可分两层,第一层写静物,叶子像“舞女的裙舞女的裙”,静中写动,写出了动态美。花,静中写动,写出了动态美。花“袅娜袅娜”、“羞
7、涩羞涩”,像人一样娇美,写出了静态美;像,像人一样娇美,写出了静态美;像“明珠明珠”“星星星星”,则写出了荷花在想象中的光华。花香像,则写出了荷花在想象中的光华。花香像“远处高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楼上渺茫的歌声”,激活了读者的美好想象。,激活了读者的美好想象。第二层写动态。有视觉形象,第二层写动态。有视觉形象,“叶子叶子”有一丝的颤动有一丝的颤动”,化为,化为“一道凝碧的波痕一道凝碧的波痕”。有听觉形象,风吹花。有听觉形象,风吹花叶的颤动声音。动静结合,给读者以不同的感觉。叶的颤动声音。动静结合,给读者以不同的感觉。之所以叶子写得多,是当时当地景物的实际情况。之所以叶子写得多,是当时当地景物的
8、实际情况。作者创造出了清幽恬静的氛围。由此可以看出本作者创造出了清幽恬静的氛围。由此可以看出本文景物描写的特征,本文的特点是将描写荷塘和文景物描写的特征,本文的特点是将描写荷塘和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突出了优雅、朦胧、幽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突出了优雅、朦胧、幽静的物境之美。静的物境之美。第四段没有直接写月,但处处有月,荷叶、荷花第四段没有直接写月,但处处有月,荷叶、荷花都处在月光的照耀下,月光之下,荷花也是银白都处在月光的照耀下,月光之下,荷花也是银白色的,这是它和色的,这是它和“明珠明珠”星星星星”的相
9、似点。写荷的相似点。写荷花的香味,缕缕清香,微风传送,像远处飘来的花的香味,缕缕清香,微风传送,像远处飘来的歌声一样动人心怀,这幽雅淡远的感受也只能在歌声一样动人心怀,这幽雅淡远的感受也只能在月夜独处时才会有,如在嘈杂的白天,绝不会有月夜独处时才会有,如在嘈杂的白天,绝不会有这样的感受。这样的感受。月光月光素淡朦胧素淡朦胧月影月影参差斑驳参差斑驳如流水泻如流水泻在叶子上在叶子上流动之美流动之美像画在像画在荷叶上荷叶上倩影之美倩影之美光影素淡图光影素淡图第五段:荷塘上的月色第五段:荷塘上的月色第五段,思考本文是如何描写月色的。第五段,思考本文是如何描写月色的。明确:作者把荷叶和荷花放在月光下面,
10、一个明确:作者把荷叶和荷花放在月光下面,一个“泻泻”字,给人一种奶白色而又鲜艳欲滴的实感;字,给人一种奶白色而又鲜艳欲滴的实感;一个一个“浮浮”字又表现出月光下荷叶、荷花那种缥字又表现出月光下荷叶、荷花那种缥缈轻柔的姿容。文章似乎仍在写荷叶、荷花,其缈轻柔的姿容。文章似乎仍在写荷叶、荷花,其实不然,作者是通过写叶、花的安谧、恬静,衬实不然,作者是通过写叶、花的安谧、恬静,衬托出月色的朦胧柔和。托出月色的朦胧柔和。又如文章写又如文章写“黑影黑影”和和“倩影倩影”,还是写月色,还是写月色,因为影是月光照射在物体上产生的。树影明暗掩因为影是月光照射在物体上产生的。树影明暗掩映,错落有致,反衬月光轻盈
11、荡漾。月色本是难映,错落有致,反衬月光轻盈荡漾。月色本是难以描摹的,所以作者透过不同的景物,从不同的以描摹的,所以作者透过不同的景物,从不同的角度去写月色,使难状之景如在眼前。角度去写月色,使难状之景如在眼前。课文第五段,写月光用课文第五段,写月光用“泻泻”不用不用“照照”、“铺铺”,其好处是什么,其好处是什么?明确:明确:“泻泻”是承上面比喻句是承上面比喻句“如流水一般如流水一般”而来的,而来的,“泻泻”字有向下倾的势态。字有向下倾的势态。“照照”和和“铺铺”字字就没有这个效果。就没有这个效果。第五段酣眠、小睡各指什么第五段酣眠、小睡各指什么?有无深层含有无深层含义义?明确:明确:“酣酣眠眠
12、”比喻朗照,比喻朗照,“小睡小睡”比喻被一层淡淡的比喻被一层淡淡的云遮住的月光。云遮住的月光。至于它的深层含义应该联系作者的心态来看,他至于它的深层含义应该联系作者的心态来看,他不希望过于激烈的行为,他喜欢一种平和的心态,不希望过于激烈的行为,他喜欢一种平和的心态,正如我们前面分析的那样,他做不到投笔从戎,正如我们前面分析的那样,他做不到投笔从戎,他要寻找安宁平和的生活。对景物的喜好折射出他要寻找安宁平和的生活。对景物的喜好折射出作者的心态。作者的心态。作者为什么会由光和影联想到名曲作者为什么会由光和影联想到名曲?明确:明确:这是使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光与影是视觉形象,这是使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光
13、与影是视觉形象,作者却用听觉形象来比喻,这就是通感的一种,作者却用听觉形象来比喻,这就是通感的一种,其相似点就是和谐。其相似点就是和谐。第四段写荷花的缕缕清香,微风传送,像远方飘第四段写荷花的缕缕清香,微风传送,像远方飘来歌声一样动人心怀,这幽雅淡远的感受也只有来歌声一样动人心怀,这幽雅淡远的感受也只有在月夜独处时才会有,这也是通感,把嗅觉形象在月夜独处时才会有,这也是通感,把嗅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它们之间的相似点就是似有似转化为听觉形象,它们之间的相似点就是似有似无、时断时续、捉摸不定。无、时断时续、捉摸不定。树:树:远山:远山:小路灯:小路灯:蝉声蛙声:蝉声蛙声:一团烟雾一团烟雾隐隐约约
14、隐隐约约没精打采没精打采热热闹闹热热闹闹蝉唱蛙鼓图蝉唱蛙鼓图第六段:荷塘四周月色第六段:荷塘四周月色第六段写第六段写“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有”,作者为什么会如此伤感,作者为什么会如此伤感?明确:明确:作者想寻找美景,使自己宁静,平息自己矛盾作者想寻找美景,使自己宁静,平息自己矛盾的心态而不得,当然伤感。的心态而不得,当然伤感。课文线索课文线索第七段采莲与文章主体有什么关系第七段采莲与文章主体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会想起采莲的事情为什么会想起采莲的事情?明确:明确:以采莲的热闹衬托自己的孤寂,且以采莲的热闹衬托自己的孤寂,且荷莲同物,作者又是扬州人,对江荷莲同物,作者又
15、是扬州人,对江南习俗很了解。南习俗很了解。第八段课文最后一句话第八段课文最后一句话“轻轻地推门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熟睡好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熟睡好久了久了”是否多余是否多余?明确:一方面有照应文章开头的作用,但主要明确:一方面有照应文章开头的作用,但主要目的还是以静写动,以静来反衬自己,心里的目的还是以静写动,以静来反衬自己,心里的极不宁静。心里的不宁静,是社会现实的剧烈极不宁静。心里的不宁静,是社会现实的剧烈动荡在作者心中引起的波澜。动荡在作者心中引起的波澜。全篇充满着动与静的对立统一:社会的动荡与全篇充满着动与静的对立统一:社会的动荡与荷塘一隅的寂静,内心的动荡与内心
16、的宁静形荷塘一隅的寂静,内心的动荡与内心的宁静形成对立统一,文章开头心里不宁静,在月夜荷成对立统一,文章开头心里不宁静,在月夜荷塘幽美的景色的感染下趋于心静,走出荷塘又塘幽美的景色的感染下趋于心静,走出荷塘又回到不宁静的现实中来,也形成对立、转化。回到不宁静的现实中来,也形成对立、转化。小结:小结:本文写夜游的动机、夜游的联想。本文写夜游的动机、夜游的联想。从出门到回家,叙述线索清晰而有变化,从出门到回家,叙述线索清晰而有变化,结构自然严谨。结构自然严谨。写景层次分明而富有特征,朦胧的写景层次分明而富有特征,朦胧的景色与淡淡的喜悦和哀愁交融在一起。景色与淡淡的喜悦和哀愁交融在一起。借景抒情,情
17、景交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优美、凝练而传神。运用比喻、语言优美、凝练而传神。运用比喻、联想、衬托等手法把景象表达得极其真联想、衬托等手法把景象表达得极其真切而富韵味。切而富韵味。思考:以下两个句子有何特点?思考:以下两个句子有何特点?2 2.塘塘中中的的月月色色并并不不均均匀匀,但但光光和和影影有有着着和和谐谐的的旋旋律律,如如梵梵婀婀玲玲上上凑凑着着的的名名曲曲。(提示:从感觉入手。)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渺茫的歌声似的。楼渺茫的歌声似的。答案:答案:这两句是两种感觉的相通,即使用了这两句是两种感觉的相通,即使用了“通感通感”的修辞方
18、法。的修辞方法。相通相通清清香香歌歌声声(嗅嗅觉觉)(听听觉觉)时断时续,隐隐约约时断时续,隐隐约约1 12 2光光影影名名曲曲(视视觉觉)(听听觉觉)和谐和谐相通相通通感:通感:人们在描述客观事物给人的感受时,依人们在描述客观事物给人的感受时,依据生活的逻辑,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据生活的逻辑,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沟通起来,凭借各种感觉的相通,和触觉等沟通起来,凭借各种感觉的相通,互相映照,互相补充,从而具体表达感受,互相映照,互相补充,从而具体表达感受,以增强语言艺术感染力的修辞方法以增强语言艺术感染力的修辞方法。中心主旨中心主旨这篇散文委婉细腻地描写了荷塘月这篇散文委婉细腻
19、地描写了荷塘月色的恬静朦胧,抒发了作者不满黑色的恬静朦胧,抒发了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光明的感情,同暗现实,向往自由光明的感情,同时也流露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在时也流露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里彷徨苦闷的心情。那个时代里彷徨苦闷的心情。课堂练习课堂练习1.给下列字注音给下列字注音蓊蓊蓊蓊 点点缀缀 踱踱步步 袅娜袅娜 霎霎时时 弥弥望望 斑斑驳驳 渺渺茫茫 倩倩影影 和和谐谐 琐屑琐屑 脉脉脉脉 独独处处 参差参差 煤煤屑屑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义解释下列词语的意义幽辟幽辟 蓊蓊郁郁蓊蓊郁郁 袅娜袅娜 凝碧凝碧 风致风致 倩影倩影 艳歌艳歌 弥望弥望 脉脉脉脉 田田田田 参差参差 丰姿丰姿 消受消受 敛裾敛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