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扶余公园改造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表
(报批版)
编制时间:二零一七年四月
80
证书编号:国环评证 甲 字第 1703 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扶余公园改造项目
建设单位:松原土地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评价单位:黑龙江兴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7年
国家环境保护部制
扶余公园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修改清单
序号
修改意见
修改备注
1
结合图件材料,细化建设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调查内容;结合建设项目所在地供热管网、污水管网分布情况,完善建设项目冬季供热、污水排放依托现有设施可行性分析相关内容。
附图2、P2
P4
2
充实、细化现有公园基本情况,明确现有公园现存环境问题;
P6
3
细化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内容,充实人工湖现状、充实工程挖方、防渗、补水水源等,充实其相对应的影响分析;充实人工湖防渗措施对地下水、周围湿地影响分析等内容;明确建设项目是否涉水施工,若有,充实其环境影响、提出污染防治措施;细化道路工程内容,充实道路沿线敏感目标调查说明内容,充实道路工程影响。
P2-4
P18、23、25
4
明确项目施工期施工场地设置情况,充实施工场地占地、生态影响及恢复措施;明确道路及广场用混凝土来源等。
P5
5
细化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污染治理措施,明确施工期是否涉及柴油发电机、电焊机等设备的使用,若涉及,分析其环境影响,有针对性的提出污染防治措施;补充建设项目土石方平衡内容,明确施工期是否产生弃土、若产生弃土,明确弃土产生量、处置措施;
P18
P5
P20、26、30
6
细化建设项目施工期生态保护措施,分析本项目实施后,对现有湿地的影响分析及相应的保护措施内容;
P31
7
规范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数据,明确所引用的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充实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位基本信息;复核声环境标准;
P10-14
P16
8
细化建设项目环保投资、“三同时”验收相关内容;完善环评文件图件材料、附件材料;
P35
监测报告
9
按照评审专家的其它合理化意见修改、完善报告表相关内容。
P2
P16、P5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扶余公园改造项目
建设单位
法人代表
联系人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传真
邮编
建设地点
松原市宁江区扶余公园
立项
审批部门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改建
行业类别及代码
N7851 公园管理
占地面积(m2)
119400
绿化面积(m2)
58300
总投资
(万元)
5800
环保投资(万元)
52.5
投资比例(%)
0.91
评价经费
(万元)
投产日期
2017.11
1、项目由来
扶余公园位于松原市宁江区丽江路与滨江西路交汇处,公园现状为四周高、中间地的湿地类公园,公园现主要有绿地、广场、办公区组成,为贯彻落实吉林省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政策,松原土地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提出扶余公园改造项目,公园改造完成后主要由绿地、行车路、各种景观建筑、景墙及人工湖组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有关规定,受松原土地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的委托,黑龙江兴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于2017年03月承担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单位环评技术人员对现场的踏勘和收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环保局的要求,编制完成了《扶余公园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松原市市环保局及建设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在此一并深表感谢!
2、建设项目基本概况
⑴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扶余公园改造项目
建设性质:改建
建设单位:松原土地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总 投 资:工程建设总投资5800万元。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
建设地点:该项目位于松原市宁江区丽江路与滨江西路交汇处。本项目东侧紧邻玉带湖;南侧紧邻堤坝路,距第二松花江38m;西侧紧邻丽江路,隔道路58m为锦绣江畔龙栖湾小区;北侧紧邻滨江西路,隔道路47m为松苑小区,隔道路40m为团结社区平房住户。拟建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1。项目周边环境分布见附图2,现状照片见附图3。
⑵ 主要建设内容
该项目主要对现扶余公园进行改造,改造后公园总占地面积119400m2,主要由绿地、行车路、各种景观建筑、景墙及人工湖组成。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见下表。总平面布置见附图4。
表1 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
类别
工程名称
内容
主体工程
景观工程
公园总占地面积119400m2,其中绿化面积58600m2,行车路面积4920m2,广场面积4890m2,人工湖28500m2,台阶560m2,彩色沥青11146m2,景墙692m2,办公用房1200m2。
公用
工程
给水系统
生活用水水源为市政供水管网;
排水系统
项目采用雨污分流,污水通过市政污水管网排入松原市江北污水处理厂;雨水排入人工湖,作为人工湖补水及绿化用水。
供暖
办公用房采用集中供热
供电系统
市政供电线路接入
环保
工程
废水
设置公共卫生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固废
设置生活垃圾箱,收集后委托市政环卫部门清运。
噪声
安装减震垫及单独的设备房
⑶ 功能分区
公园改造后主要由9个功能区组成,包括主入口形象区、景观式办公区、湖心岛观景区、水岸健身区、次入口驻留区、牧场养殖区、水中主景区、草滩休闲区、临江观景台等。
3、主要设计方案
⑴ 绿化方案
土壤是园林植物生长的基础,对施工场地含有害物质及杂物必须清除,以达到植物生长的条件。在绿化工程施工前必须进行土壤化验,采取相应的消毒、施肥和客土等措施,对不合格土壤,采取客土措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根据设计要求的树种选择苗木,应严格按苗木表要求的规格进行选苗。要求苗木生长健壮,形体完美,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的苗木。根系发达、完整的移植苗,大苗移植尽量减少截枝量,严禁出现没枝的单干草木,乔木分枝点不少于4个,树型特殊的树种,分枝必须有4层以上,为保证苗木种植成活率,要求所有苗木带土移植。
⑵ 道路方案
公园道路主要为人行道和车行道路。
人行道以典雅的青灰色调为主,镶嵌活泼的红黄色系。人行道路宽3米,连接各入口公园和休闲公园。公园沿规划道路设有出入口,人行道为绿地内供游人行走的游览路径,有花径、林荫小道、栈桥等,路面可铺设石板、卵石或其它天然材料;铺装的设置主要集中在公园出入口、休闲场地。铺装风格与园路一致,尽可能地林荫化。
本项目车行道路共4920m2,全部位于公园内部,运营期道路两侧主要为公园绿地。道路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如下:
4cmAC-13c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SBS(I)-C]
6mAC-13c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6mAC-20c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下设粘层油)
20cm三灰碎石(水泥:石灰:粉煤灰:碎石=1.5:8.5:20:70)
20cm二灰土(石灰:粉煤灰:土=10:20:70)
60cm二灰土(石灰:粉煤灰:土=10:20:70)
⑶ 夜景观与照明
夜景观和照明对公园建设十分重要,它除满足社会不断需求外,还应考虑节假日或重大节庆活动的要求,对公园内夜间照明及夜景观从不同规划角度提出了如下构想和创意。
交通照明:对公园内道路、交通部分、一般场地应从经济节约的原则出发采取普通照明方式,即采取庭园节能灯、草坪灯的方式;照明灯的造型要求与园林景观相谐调,既实用又美观。
泛光照明与勾勒线光源照明:由于夜间景观构成的要求,必须突出公园主体建筑或主题景观,因此这类建筑或景观的夜间照明应采用泛灯照明与勾勒轮廓的线光源照明,泛光照明色彩不宜多,二、三种即可。
⑷ 人工湖
本项目新建人工湖总占地面积28500m2,设计湖深1.5-2m,人工湖湖底采用池塘衬垫防止水渗透。人工湖补水水源为雨季收集雨水及第二松花江江水。
4、公用工程
⑴ 给排水
本项目用水主要为公园办公管理人员及游客生活用水、绿化用水。生活用水由市政供水统一供给,绿化用水可采用人工湖收集雨水。本项目北侧滨江西路地下已铺设污水管网,生活污水经市政污水管网排入松原市江北污水处理厂。本项目给排水情况见下表。
表2 项目用排水一览表 单位:m3/a
序号
用水类型
用水量
损耗量
排水量
备注
1
职工生活用水
292
58.4
233.6
共16人,0.05m3/d·人,共365d
2
游客生活用水
2190
438
1752
约300人/d,0.02m3/d·人,共365d
3
绿化用水
19924
19924
0
共58600m2,2L/m2·天,按170d计算
合计
22406
20420.4
1985.6
⑵ 供电
公园用电由宁江区市政电网供给。
⑶ 供暖
本项目北侧滨江西路地下已铺设供热管网,办公用房用房冬季采暖采用集中供热。
5、工程占地
本项目永久占地面积119400m2,临时占地面积1000m2。永久占地类型为公园用地;临时占地主要为施工营地200m2,料场800m2。占地类型均为公园用地。本项目临时占地位于永久占地范围内,不额外新增占地,施工结束后恢复为绿地。
6、土石方平衡
本项目施工期表土剥离8081m3,挖方25639m3,表土回填8081m3,填方12425m3,弃方13214m3。本项目土石方平衡及流向见下表。
表3 土石方平衡及流向 单位:m3
代
码
区
域
分类
挖方
填方
调入量
调出量
弃方
数量
来源
数量
去向
数量
去向
1
人工湖
表土
1736
0
1736
3
土石方
24304
6335
3450
2
13214
建筑垃圾场
小计
26040
6335
5186
13214
2
道路
广场
区
表土
2910
750
2160
3
0
土石方
1335
4785
3450
1
0
小计
4245
5535
3450
0
3
绿
地
区
表土
3435
7331
3896
1、2
0
土石方
0
1305
0
小计
3435
8636
3896
0
合计
表土
8081
8081
土石方
25639
12425
13214
建筑垃圾场
小计
33720
20506
13214
7、工程“三场”设置情况
⑴ 取、弃土场
根据土石方平衡可知,本项目挖方大于弃方,因此,无需设置取土场。本项目不设置弃土场,本项目挖方主要为人工湖建设时产生,挖方部分用于道路广场建设回填用土,剩余直接用车运至政府指定建筑垃圾场。因此,本项目无需设置取、弃土场
⑵ 拌合场
本项目不设置拌合场,采用商品混凝土,车行道路铺设沥青采用购进的熟沥青。
⑶ 施工营地和施工料场
本项目施工营地设置在拟建厂址西北角,与滨江西路相邻,总占地面积200m2,施工料场位于施工营地东侧,总占地面积800m2。施工营地及料场四周均设置围挡。
8、游客量与管理服务劳动定员
根据设计单位预测可知,公园建成后游客量约300人次/日,公园管理服务人员16人。
9、工期安排
本项目计划建设工期为1年,具体实施进度如下;
2017年01月~2017年02月,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及报批工作;
2017年02月~2017年04月,完成项目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项目招标;;
2017年05月~2017年10月工程施工;
2017年11月,工程竣工,交付使用。
与该项目有关的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扶余公园总占地面积11940m2,现主要建设有办公用房、道路广场及绿地等。现公园主要污染物为游客及公园管理服务人员产生的生活废水及生活垃圾。废水经市政管网排入松原市江北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收集至垃圾箱内,委托市政环卫部门处置。现公园无现存环境问题。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地理位置
松原市位于吉林省中西部,东经123°6′-126°11′,北纬43°59′- 45°32′。地处松嫩平原南部,其东部、南部与长春、四平为邻,西部、西北部与白城市、内蒙古自治区接壤,北部隔嫩江、松花江和拉林河与黑龙江相望。东西长240km,南北宽172.4km,幅员22034km2。
2、地质、地貌
松花江河谷及其以南地区为河谷冲积平原,地势低平,高程131~135m,相对高差1~4m,由南东微向北西倾斜,早期下切堆积,形成一级阶地,晚期形成漫滩,并零星分布有沙丘等风成堆积。表层岩性为粉细砂土亚粘土,一级阶地宽广平坦,微倾向河床,高程131~135m,丰水年大部分被洪水淹没,阶地前呈缓坡状与漫滩相连,漫滩高出江面1~2m,高程131~133m,汛期大部可被洪水淹没,其上沼泽发育。
区域内地形由高到低呈西南—东北走向,由台风和风蚀岗地逐渐变为平地。最高处海拔292.40m,最低处海拔126.5m。松花江和嫩江从东部和北部边境流过,形成了沿江冲击平原。
松原市区域具有双层含水层结构,上部为全新统潜水含水层,下部为下更新统孔隙承压含水层。上部全新统冲积层潜水含水层主要岩性为细砂、中砂及砾质粗砂,由上而下,含水层颗粒由细变粗,下部下更新统承压水含水层主要由砂及砂砾石组成,向下游方向含水层厚度增大,隔水板为白垩系泥岩。
3、气候、气象
松原市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在±36℃左右。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凉爽,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降雪少、冰冻期长。
全年晴天日数平均为100d,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879h,年平均气温为4.5℃,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年平均风速4.0m/s,最大风速可达18.7m/s。初霜期一般在九月中旬,终霜期一般在4月末至5月初,无霜期130d至140d。年平均降水量为400-500mm。全年蒸发量在1200mm以上。其中4月至5月份蒸发量为531.20mm。占全年蒸发量的45.20%,最大冻土深度为1.72m。
4、河流、水文
第二松花江,在前郭县哈拉毛都乡小城子村入境,由南向北流经王府站镇、吉拉吐乡、毛都站镇至平凤乡十家户村三岔口与嫩江汇合,东流为松花江。县境内流程为90km,主河槽宽420-1000m,河道比降在0.1‰-0.17‰。
枯水期水深4-6m,流速1-1.5m/s,年内最大流量发生在8-9月份。据扶余水文站1955-1985年记载,年平均径流量为152亿m3,年最大平均流量(1956年)792m3/s,相应水位95.73m;年最小流量(1979年)174 m3/s,相应水位93.97m。最大洪水流量(1956年8月1日)6750 m3/s。相应水位99.15m。
在县内南部,第二松花江左岸有5条一级支流(喇嘛沟、阿木斯尔沟、章京营子沟、郭家店沟、咚勒赫沟),水源均为泉水。夏季有地表径流补给,水量冬夏相差悬殊。
5、资源
野生动植物资源:松原市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哺乳动物有狐狸、野兔、獾子、山狸子、刺猬、黄鼬等;飞禽有大雁、野鸡、野鸭、野鸽、灰鸥、鹭鸶、猫头鹰、鹫、百灵、黄莺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即东方白鹳、丹顶鹤、白头鹤和大鸨;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22种,即白琵鹭、白额雁、大天鹅、小天鹅、鸳鸯、鹊鸭、黑鸢、苍鹰、雀鹰、普通鵟、草原雕、乌雕、白尾鹞、白腹鹞、猎隼、燕隼、红脚隼、灰鹤、纵纹腹小鸮、长耳鸮及短耳鸮。
草地资源:松原市地处世界三大草原之一的科尔沁草原与松嫩平原的交汇处,位于欧亚草原带向东延伸的东端,是吉林省草原比较集中、面积较大的地区之一。主要代表类型为平原草甸草原类草原。全市草地资源丰富,现有草原面积658.3万亩,占全市总辖区面积的19.9%,可利用草原面积440.2万亩,占草原总面积的66.9%。全市草原地势平坦广袤,起伏和缓,土质肥沃,年产优质干草45万吨。
矿产资源:全市能源矿产和非金属矿产比较丰富,矿种分布广泛,如石油、天然气、砖瓦用粘土、矿泉水、地下水、泥炭等矿种分布四县一区。同时,地区特色比较明显,如油页岩、陶粒页岩、膨润土主要分布在前郭县和长岭县,盐、碱、芒硝主要分布乾安县。非金属矿产埋藏较浅,开采技术条件简单,适宜露天开采。主要矿种在区域分布上具有分布广、资源储量相对集中的两重性。石油、天然气在各县(区)都有分布,主要集中在宁江区、前郭县和乾安县。
森林资源:截至2015年,全市林地总面积310461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16513346立方米。人工林面积179424公顷,蓄积量15958412立方米。天然林面积5629公顷,蓄积量117461立方米。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本项目地表水监测数据引用《松原市中医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现状评价报告书》中监测数据。该监测数据主要监测第二松花江松原市江北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上游及下游水质状况,本项目废水也排入松原市江北污水处理厂。因此,本次评价引用3个监测断面监测数据合理。
⑴ 监测断面的布设
本次评价共设置3个监测断面,监测断面具体布设情况如下表和附图1。
表4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布设表
编号
地表水体
取样位置
位置描述
W1
第二松花江
天河金都小区
江北污水处理厂上游500m处
W2
前溪浪河
江北污水处理厂下游1000m处
W3
宁江松花江特大桥
江北污水处理厂下游3000m处
⑵ 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pH、COD、BOD5、氨氮和SS共5项指标。
⑶ 监测单位及时间
监测单位:吉林省国安环境检测有限公司
监测时间:2016年10月22日。
⑷ 评价方法
本次评价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pH除外)。
单因子标准指数公式:
Si=Ci/Csi
式中:Si─第i污染物的标准指数;
─第i污染物的实测浓度,mg/l;
─第i污染物的质量标准浓度, mg/l。
SpH计算公式如下:
(pHj≤7.0)
(pHj>7.0)
式中:SpH—pH的标准指数;
pHj—pH的监测值;
pHsd—标准规定pH值的下限;
pHsu—标准规定pH值的上限。
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Si>1时,表明该水质参数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其使用要求。
⑸ 评价标准
W1和W2断面执行Ⅲ类水体标准,W3断面执行Ⅳ水体标准。
⑹ 监测结果及评价结论
监测结果见表5,评价结果见表6。
表5 地表水监测结果统计表
项目
断面
pH
COD
BOD5
氨氮
SS
W1(Ⅲ类)
7.25
16.8
2.9
0.712
9
W2(Ⅲ类)
7.58
19.5
3.8
0.794
12
W3(Ⅳ类)
7.51
18.2
3.5
0.985
10
表6 地表水水质标准指数计算结果表
项目
断面
pH
COD
BOD5
氨氮
SS
W1(Ⅲ类)
0.125
0.840
0.725
0.712
0.360
W2(Ⅲ类)
0.290
0.925
0.950
0.794
0.480
W3(Ⅳ类)
0.255
0.607
0.583
0.657
0.250
根据本次现状统计结果表可知,本次评价所设置3个监测断面各监测因子监测结果基本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Ⅳ类标准要求。
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⑴ 监测点布设
因此,本次评价共设置环境空气监测点2个。监测点位设置情况见下表。监测点位见附图4。
表7 环境空气监测点布设情况表
序号
监测点名称
监测点位置
G1
扶余公园
项目所在地
G2
宁江区实验二小
东北侧600m
⑵ 监测项目
监测TSP、PM10、NO2、SO2共4项指标;
⑶ 监测单位及时间
监测单位:吉林省众鑫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监测时间:2017年04月02日-06日连续监测5天。
⑷ 评价方法
采用对标法,计算大气污染物最大浓度占标率和超标率。数学表达式如下:
占标率计算公式:
式中:Ii-i种污染物的占标率;
Ci-i污染物的最大浓度值(mg/m3);
C0i-i污染物的评价标准(mg/m3);
超标率计算公式
式中:fi-i污染物超标浓度标准的样品数;
ni-i污染物检出样品数;
Di-i污染物浓度超标率。
⑸ 评价结果与分析
监测统计结果见下表。
表8 大气污染物监测及评价结果表
监测点
监测项目
浓度范围
(mg/m3)
检出率
(%)
最大浓度
占标率(%)
超标率
(%)
最大超
标倍数
G1
TSP
24小时平均
0.105-0.119
100
39.67
0
0
PM10
24小时平均
0.084-0.093
100
62.00
0
0
SO2
1小时平均
0.010-0.014
100
2.80
0
0
24小时平均
0.011-0.013
100
8.67
0
0
NO2
1小时平均
0.030-0.036
100
18.00
0
0
24小时平均
0.031-0.034
100
42.50
0
0
G2
TSP
24小时平均
0.104-0.116
100
38.67
0
0
PM10
24小时平均
0.085-0.090
100
60.00
0
0
SO2
1小时平均
0.010-0.014
100
2.80
0
0
24小时平均
0.011-0.012
100
8.00
0
0
NO2
1小时平均
0.031-0.034
100
17.00
0
0
24小时平均
0.031-0.032
100
40.00
0
0
由监测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评价范围内SO2、NO2、PM10和TSP 24小时平均浓度和SO2、NO2 1小时平均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要求,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3、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⑴ 监测点布设
本次评价在公园四周共设置4个噪声监测点,具体见下表和附图4。
⑵ 监测单位及时间
监测单位:吉林省众鑫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监测时间:2017年04月06日监测,监测频次为昼、夜间各一次。
⑶ 评价标准
执行GB3096-2008中1类区和4a类区标准。
⑷ 监测结果
监测结果详见下表。
表9 噪声监测结果统计表 单位:dB(A)
监测点号
噪声监测值
标准值
是否超标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东侧
52.6
40.6
55
45
达标
达标
南侧
52.3
40.7
55
45
达标
达标
西侧
51.8
39.9
55
45
达标
达标
北侧
61.3
44.8
70
55
达标
达标
由上表可知,本次评价设置4个声环境监测点监测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区和4a类区标准要求,说明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
4、生态环境质量现状
本工程位于松原市宁江区城区,属城市生态系统。区内生态环境简单,生物物种种类较少。区内环境主要为企业、学校、道路以及城市绿地等。区内无原始植被,主要为道路绿化带,包括草坪,绿化树木,树种以杨树、柳树和低矮灌木为主。区内现有动植物主要是一些与人类密切相关的伴人动物或生态上特殊适应城市及居民生活环境的类型。现存最多的是啮齿动物,如田鼠、褐家鼠等,鸟类主要有麻雀、燕子、喜鹊、乌鸦等、两栖类动物只有少量的青蛙、蟾蜍等。
区域内主要植被为城市绿地,以杨树、柳树、灌木及草坪为主。区内生物多样性程度较低,生物种类与生态环境简单,区内没有国家及省市重点保护的濒危、稀有动植物及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没有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属于生态环境非敏感区,该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一般。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1、污染控制目标
⑴控制施工期因平整土地挖方、填方等工程行为造成的生态破坏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水土流失及扬尘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
⑵加强对施工期生活污水及施工废水的管理,避免对项目所在区域环境产生影响;控制运营期生活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⑶控制施工期机械噪声,将其对公园四周的影响降至最低。控制运营期噪声排放满足《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中的1类和4类标准,保护周边声环境质量满足声功能区要求。
⑷合理处置施工期及运营期固废物,及时运往指定的垃圾存放点,避免产生二次污染。
⑸保护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类区标准,避免对周围环境和居民区产生影响。
2、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项目特点和周围环境状况,确定环境保护目标见下表。
表10 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类别
敏感点名称
敏感点位置描述
最近距离(m)
质量要求
声环境
松苑小区
北侧
47
GB3096-2008
中1类标准
团结社区平房住户
北侧
40
锦绣江畔龙栖湾
西侧
58
望江小区
东侧
155
环境空气
松苑小区
北侧
47
GB3095-2012
中二级标准
团结社区平房住户
北侧
40
锦绣江畔龙栖湾
西侧
58
望江小区
东侧
155
宁江区实验二小
东北侧
600
地表水
第二松花江
南侧
38
GB3838-2002
中Ⅲ、Ⅳ类
评价适用标准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1、环境空气
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要求,详见下表。
表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单位:µg/m3
污染物名称
单位
24小时均值
1小时均值
标准来源
SO2
µg/m3
150
500
GB3095-2012
NO2
80
200
TSP
300
--
PM10
150
--
2、地表水环境
根据《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2011-2030)》和《吉林省地表水功能区》(DB22/388—2004)中相关规定可知,第二松花江“松原市松花江大桥-农林屯”断面为Ⅲ类水体,“农林屯-石桥屯”断面为Ⅳ类水体。评价标准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松花江水系环境质量标准》中Ⅲ、Ⅳ类标准。具体见下表。
表1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mg/L(pH无量纲)
污染物名称
单位
Ⅲ
Ⅳ
标准来源
pH
无量纲
6-9
GB3838-2002
COD
mg/L
≤20
≤30
BOD5
≤4
≤6
氨氮
≤1.0
≤1.5
SS
<25
<40
松花江水系环境质量标准
3、声环境
根据《关于松原市<松原市声环境质量标准适用区域划分>的规定》可知,本项目所在区域1类标准适用区域。本项目北侧滨江西路为城市主干路,与其紧邻。综上,本项目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和4a类标准要求,详见下表。
表2 声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dB(A)
类别
标准值
标准来源
昼间
夜间
1类
55
45
GB3096-2008
4a类
70
55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1、废气
施工期产生的废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限值,标准值见下表。
表12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污染物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标准来源
监测点
浓度限值(mg/m3)
NOX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0.12
GB16297-1996
SO2
0.40
颗粒物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1.0
2、噪声
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值见下表。
表13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单位:Leq[dB(A)]
噪声限值
标准来源
昼间
夜间
70
55
GB12523-2011
本项目建成后噪声执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中的1类和4类标准。标准详见下表。
表14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单位:dB(A)
类别
标准值
标准来源
昼间
夜间
1类
55
45
GB22337-2008
4类
70
55
3、废水
本项目废水排入松原市江北污水处理厂,废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三级排放标准,详见下表。
表15 废水排放标准
污染物
pH
COD
BOD5
SS
氨氮
标准来源
排放限值
6-9
500
300
400
--
GB8978-1996
总
量
控
制
指
标
本项目运营期无废气排放,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排入松原市江北污水处理厂,废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总量指标平衡解决,无需单独申请总量指标。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1、工艺流程简述
本项目施工工艺流程及污染工序如下:
施工期
景观
施工噪声
交通运输
施工扬尘
施工弃土、建筑垃圾
社会环境
废水
水土流失
图1 施工期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废水、固废
游玩
游客
工作人员
公园维护
图2 运营期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2、施工期主要污染工序及污染源强分析
虽然现有公园为湿地类公园,但正常期间公园内无水域,但由于四周高,中间低,雨季降水可造成公园中间积水,本次评价要求严禁雨季施工,因此,不存在涉水施工。本项目所在区域已有电网接入,因此不使用柴油发电机;本项目无焊接内容,不使用电焊机。
⑴ 废水
该工程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
① 生活污水
该工程施工期约需施工人员50人,施工期180天,人均生活污水排放量约0.04m3/d·人。因此,该工程施工期生活污水排放量约为144m3。本项目在现有公园内进行改造,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可直接通过现公园管理用房内卫生间排入松原市江北污水处理厂。
② 施工废水
该工程施工期将产生少量施工废水,产生量约为10m3/d,废水中污染物主要为SS,施工现场设置一座废水沉淀池,施工废水经沉淀后用于全部用于施工现场降尘。该工程施工期废水排放情况见下表。
表16 施工期废水排放情况一览表
废水
产生量
COD
BOD5
SS
NH3-N
排放去向
m3
C
W
C
W
C
W
C
W
生活污水
360
300
0.108
150
0.054
180
0.065
30
0.011
污水处理厂
施工废水
1800
400
0.720
沉淀后回用
注:C:mg/l W:t/a
⑵ 废气
施工期废气主要为土石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施工动力机械,如汽车、推土机、翻斗车排放的尾气。
① 施工扬尘
该工程施工扬尘主要来自土石方开挖及回填,土方临时堆存、散体材料堆放产生的扬尘。根据有关资料介绍,在天气干燥、无风速影响条件下不同粒径的尘粒的沉降速度见下表。
表17 不同粒径的沉降速度
粒径(μm)
10
20
30
40
50
60
70
沉降速度(m/s)
0.03
0.012
0.027
0.04
0.075
0.10
0.147
粒径(μm)
80
90
100
150
200
250
350
沉降速度(m/s)
0.158
0.17
0.12
0.239
0.804
1.005
1.829
粒径(μm)
450
550
600
750
850
950
1050
沉降速度(m/s)
2.211
2.614
3.016
3.418
3.82
4.22
4.62
由表可知,尘粒的沉降速度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当粒径大于250μm时,主要影响范围在扬尘点下风向近距离范围内,对外环境影响的主要为微小尘粒,由于施工季节的不同,其影响范围和方向也不同。
施工期若经常洒水抑尘,可以大大降低扬尘的产生,下表为天气干燥、风速2.9m/s条件下施工场地洒水抑尘试验结果。
表18 施工场地洒水抑尘试验结果
距离(m)
5
20
50
100
TSP小时平均浓度(mg/m3)
不洒水
10.14
2.86
1.15
0.86
洒水
2.01
1.40
0.67
0.60
由上表可知,在风速为2.9m/s条件下,在不采取措施的情况下,施工扬尘产生量超过1.0mg/m3。其影响范围在100m范围内,经过洒水抑尘,可降低扬尘量70%左右,将其影响控制在20~50m范围内。
② 施工机械尾气
该工程所使用施工燃油机械和运输车辆作业过程中将产生含NOX、SO2、CO等污染物的废气,排放的尾气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污染。每耗1kg油料,排放空气污染物NOX 9g,SO2 3.24g,CO 27g。此类燃油废气排放特点为无组织、流动性。该项目施工期约使用柴油10t,则排放废气污染物合计NOX 90kg、SO2 32.4kg、CO 270kg。
③ 沥青烟
本工程不设置沥青混凝土搅拌站,沥青混凝土为购置成品,经加热后直接铺设,在运输和铺设过程中将产生少量沥青烟。
⑶ 噪声
该工程施工期常用施工设备在作业期间所产生的噪声值见下表。
表19 各种机械设备的噪声值 单位:dB(A)
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