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STAR-CCM+复杂表面几何处理与网格划分.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567805 上传时间:2024-06-01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8.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STAR-CCM+复杂表面几何处理与网格划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STAR-CCM+复杂表面几何处理与网格划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整版)STAR-CCM+复杂表面几何处理与网格划分 STAR-CCM+复杂表面几何处理与网格划分 1。启动: l 开始→所有程序→STAR—CCM+,如图1所示,打开STAR-CCM+,界面如图2所示。 图1 打开软件STAR-CCM+ 图2 STAR—CCM+界面 l 点击File→New Simulation,如图3所示,弹出如图4所示窗口,单击OK按钮,创建新的模拟。 图3 创建新模拟 图4 创建新模拟窗口 2。打开模型文件: l 单击菜单File→Import surface mesh,如图5所示,或者单击按钮,进入模型导入菜单,如图6所示。 l 选择所有x_t模型,单击“打开",按钮,弹出如图7所示菜单,为了减少内存压力,这里设定Tessellation Density一项为“Coarse”。 图5 导入表面模型菜单 图6 导入表面模型窗口 图6 导入表面模型窗口选项 l 单击“OK”按钮,进入主界面,导入模型如图7所示. 3。简单前期设定: 图7 导入模型后的主界面显示 l 由于导入模型是固体模型,最后要求解的是其内腔的流体区域,所以先将所有固体模型合并起来,如图8所示,将Regions树下的所有body选择,右键选择“Combine”,将所有固体模型合并,如图9所示。 图8 合并前的Regions树模型 图9 合并后的Regions树模型 l 对各个区域部件重新进行命名;如图10所示,先将前三个同类的Boundary、Boundary1 1、Boundary1 2挡板合并并命名为“baffles”. 图10 合并三个挡板模型并重新命名 l 对模型中的传感器Boundary1 7重新命名为“Sensor”,如图11所示。 图11 Boundary1 7重新命名为“Sensor” l 对模型中的固体部件Boundary1 8、Boundary1 9通过“Combine”合并并重新命名为“Struts”,如图12所示. 图12 Boundary1 8/9重新命名为“Struts” l 对模型中的阀体Boundary1 10重新命名为“Valve”,如图13所示。 图13 Boundary1 10重新命名为“Valve” l 对模型中的入口管道Boundary1 6重新命名为“Inlet pipe”,如图14所示。 图14 Boundary1 6重新命名为“inlet pipe" l 对模型中的固体部件Boundary1 11、Boundary1 14通过“Combine"合并并重新命名为“Cross pipe”,如图15所示. l 对模型中的主体Boundary1 5重新命名为“mainbody”,如图16所示。 l 右键点击模型树中Continue→Mesh1→Select meshing models,弹出如图17所示“Meshing Models Selection”,勾选“Surface Wrapper",如图18所示,所选选项将在菜单右侧显示,点击“Close"按钮,将菜单关闭. 图15 Boundary1 11/14重新命名为“cross pipe” 图16 Boundary1 6重新命名为“mainbody” 图17 “Meshing Models Selection”菜单 图18 勾选“Surface Wrapper"选项 l 点击模型树中Continue→Mesh1→Reference Values→Base Size,在树模型下方的”Properties”处将”Value"值更改为0。01m,如图19所示;点击模型树中Continue→Mesh1→Surface Values→Relative minimum Size,树模型下方的"Properties”处将”Percentage of Base”处保持默认25;点击模型树中Continue→Mesh1→Surface Values→Relative Target Size,树模型下方的"Properties"处将”Percentage of Base”值改为50;如图20所示. 图19 base size 设定 图20 surface size 设定 l 点击如图21所示的“Turn mesh on or off”按钮,将模型网格显示出来,如图22所示。 图21 “Turn mesh on or off”选项 图22 显示网格模式下的模型 4。修补面处理: l 因为是对其内部流体进行计算分析,所以先将大的开口封闭起来,小的缝隙可以通过包面进行自动缝合,首先进行如图23所示两个进口及三个出口的缝合. l 右键单击Representations→Import,选择Repair Surface。。。选项, 弹出如图24所示“Surface Preparation Options”菜单,因为是要进行缝补大面,而不是进行质量检查,所以取消“Check All”选项,点击“OK”按钮,进入如图25所示的“Repair Surface Mesh”菜单界面。 出口 入口 图23 将要进行缝合的进出口 图24 “Surface Preparation Options”菜单 图25 “Repair Surface Mesh"菜单 l 点击如图26所示“Fill Polygonal Patch”按钮,将模型中的“inlet pipe”进口进行封闭,如图27所示。 图26 “Fill Polygonal Patch”选项 图27 修补之后的“inlet pipe”入口 l 将“Faces”改为“Edges”选项,将“Cross pipe"入口进行修补,修补之后的效果如图28所示。 图28 修补之后的"Cross pipe"入口 l 运用同样的方法将三个出口也进行修补,修补后的效果如图29所示。 图29 修补之后的出口 l 由于之前的特征性有可能会影响到包面的效果,所以将之前的特征线进行删除,选择模型树中Regions→Feature Curves,将图30中所有的特征线进行选择,然后右键“Delete”进行删除。 图30 将特征线进行删除 4。漏洞检测: l 右键点击Continua→Mesh1→Models→Surface Wrapper,选择Run leak detection。..,先将“Current Point”选择为“Source Point”,将图31所示红点移到模型外部;再将“Current Point” 选择为“Target Point",将图32所示的红点移到模型内部. 图31 选择“Source Point” 图32 选择“Target Point” l 点击如图33所示“Wrapper Leak Detection”菜单下的“Recompute Template +Paths ”按钮,如果没有大的漏洞的话,将在主界面的“Output"窗口输出如图34所示提示。 图33 “Wrapper Leak Detection”菜单 图34 “Output” 输出窗口 5。包面处理: l 首先将主体“mainbody”里面的一部分分离处理,不然在包面过程中可能被忽略.右键点击Regions→mainbody→Spilt Interactively,弹出 “Split Boundary Manually"菜单,选择如图35所示的部分,将“Boundary Name”改为“Channel”,点击“Create”按钮。 图35 “Split Boundary Manually"菜单 l 将刚才生成的“Channel”的“Surface Size”的“Relative Target Size”及“Relative Minimum Size"的 ”Properties”处的"Percentage of Base”值改为5;如图36所示。 l 用同样的方法将“Baffles”的“Surface Size”的“Relative Target Size”及“Relative Minimum Size”的 "Properties”处的"Percentage of Base"值分别改为10和20. l 用同样的方法将“Sensor"的“Surface Size”的“Relative Target Size"及“Relative Minimum Size”的 ”Properties”处的"Percentage of Base"值分别改为5和10. 图36 更改表面尺寸设定 l 下面将进行一些防接触设定,否则在部件与部件之间会产生很差的网格。右键点击Regions→Mesh Values→Contact Prevention,如图37所示,选择New→One Group Contact Prevention Set,将名称改为“Sensor”,建立传感器与主体的防接触对,在Properties中单击“Boundaries”后面的按钮,如图38所示,选择“sensor”、“mainbody”,将下面“Search Floor”尺寸改为0.0005m,即在这个尺寸范围内的都不能接触。 图37 接触设定 图38 接触对选择 l 同样的方法建立“cross pipe”与“valve”之间的防接触对;“mainbody”与“cross pipe”和“inlet pipe”之间的防接触对;“mainbody”与“baffles”之间的防接触对. l 将挡板“baffles"进行加厚处理。右键点击“Representations"→“Import”,选择“Repair Surface",不选择检测网格质量,单击“OK"按钮,进入“Repair Surface Mesh”菜单界面,将其切换为“Offset Faces”菜单面板,如图39所示。 图39 “Offset Faces”菜单面板 l 选择“Offset Action”为“Inflate”,“Thickness”值为0.002m,方向采用默认,单击“Selection Control”下的品红色锁状按钮,弹出如图40所示的“Select Boundaries”菜单,选择“Baffles”,单击“Apply”按钮,回到“Offset Faces”菜单面板,单击“Offset Faces”按钮,完成对挡板的加厚操作,单击“Close”按钮退出“Offset Faces"菜单面板. 图40 “Select Boundaries"菜单 l 单击如图41所示的按钮,等待片刻之后生成包面网格。右键点击主界面的空白处,选择“Apply Representations"→“Wrapper Surface”,显示包面后的网格,如图42所示。 图41 工具条菜单 图42 包面后的模型(Mesh off/on) 6.网格重构: l 为了之后的网格不受影响,先将之前导入网格删除。右键点击Representations→Import,在弹出菜单中选择Delete,将Import网格删除,如图43所示。 图43 删除import网格 l 右键点击Continua→Mesh1,选择Select Meshing Models.。。,如图44所示,弹出Meshing Model Selection菜单,取消右侧Surface Wrapper选项,勾选左侧Surface Remesher选项,如图45所示,点击Close按钮关闭菜单。 图44 Meshing Model Selection菜单 图45 Meshing Model Selection菜单 l 在进行网格重构(Surface Remesher)的时候,部分网格尺寸可以放大一些,channel→Mesh Values→Surface Size→Relative Target Size,树模型下方的“Properties”处将“Percentage of Base"值改为10;如图46所示。 图46 更改部件的目标尺寸 l 在入口和本体的连接处建立一个长方体加密区域.右键点击Tools→Volume Shapes,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Block,如图47所示。 图47 选择建立一长方体加密区 l 弹出“Create Block Volume Shape”菜单,将长方体进行拉伸和缩放,最后将区域定位于入口与主体的连接处,如图48所示,点击“Create Block Volume Shape”菜单下方的“Create”按钮,建立此加密区域。 图48 加密区区域 l 建立好之后回到Tools→Volume Shapes,点一下Block 1,可以在主界面中显示建立的加密区域,如图49所示。 图49 主界面中显示加密区域 l 下面进行加密区控制。右键点击Continua→Mesh 1→Volumetric Controls,选择New,建立一新的加密体控制,如图50所示。 图50 建立加密体控制 l 点击图50所示中的Volumetric Controls 1,点击下方Shapes右边的按钮,在弹出的“Volumetric Controls 1”选项菜单中选择“Block 1”,如图51所示,点击“OK"按钮退出“Volumetric Controls 1”选项菜单。 图51 选择加密区域 l 点击Volumetric Controls 1→Mesh Conditions→Surface Remesher,在下方Properties处勾选“Customize surface remesher”选项,如图52所示。 图52 勾选自定义表面网格选项 l 之后多出一项“Mesh Values",如图53所示,点击Mesh Values→Customs Size→Relative Size,将其Properties下方的Percentage of Base处值更改为5,如图54所示. 图53 “Mesh Values”选项 图54 更改Percentage of Base值 l 点击工具栏处的网格面网格生成按钮进行重构网格建立,等网格生成后,右键点击主界面空白区,选择选择“Apply Representations"→“Remesher Surface”,如图55所示,显示重构后的网格,如图56所示。 图55 选择“Remesher Surface”选项 图56 重构后的网格 l 因为体网格是在重构网格的基础上生成的,为了避免体网格生成收到之前包面网格的影响,将之前的包面网格进行删除,右键点击Representations→Wrapped Surface,在弹出菜单中选择Delete,将Wrapped Surface网格删除,如图57所示。 图57 删除Wrapped Surface网格 7.网格质量检查: l 右键Remeshed Surface,选择Repair Surface。.。,弹出“Surface Preparation Options”选项菜单,如图58所示,勾选“Check face quality”选项,将下面“Minimum quality"值改为0。4,点击“OK”按钮进入“Surface Diagnostics”选项菜单,如图59所示,在“Poor Quality Faces”后面黄色显示1,证明有1个质量比较差的面网格。 图58 “Surface Preparation Options”选项菜单 图59 “Surface Diagnostics”选项菜单 l 点击“Surface Diagnostics”选项菜单下方“Display Control”中的第二个按钮,如图60所示,将所有网格先隐藏。 图60 将所有网格隐藏 l 点击“Poor Quality Faces”后面的黄色按钮,然后点击“Selection Control”下面第4个按钮,让其周围的网格显示,便于观察,如图61所示. 图61 点击“Selection Control”下面第4个按钮 l 在主界面中能观察到一片网格后点击“Display Control"中的第3个按钮,如图62所示,将这些网格定格在主界面中,如图63所示. 图62 点击“Display Control"下面第3个按钮 图63 显示“Poor Quality Faces"及其周边网格 l 通过“Surface Repair"工具栏下的一些功能将这个Poor Quality Faces消除,消除后的网格如图64所示,此时“Poor Quality Faces”后面黄色显示0,证明没有质量比较差的面网格。 图64 消除“Poor Quality Faces"后的网格显示 8。分割和定义边界条件: l 在生成体网格之前,首先进边界条件的分割。选择“Inlet pipe”,右键点击“Inlet pipe”部件,在弹出选项菜单中选择“Split Interactively”,如图65所示。 图65 选择“Split Interactively”选项 l 选择如图66所示的面,将“Boundary Name”更改为“inlet 1”,点击“Create”按钮生成入口1; 图66 生成入口1边界 l 选择“Cross pipe",右键点击“Cross pipe”部件,在弹出选项菜单中选择“Split Interactively”,在弹出的“Split Boundary Manually"菜单选项中选择如图67所示的面,将“Boundary Name”更改为“inlet 2”,点击“Create”按钮生成入口2; 图67 生成入口2边界 l 选择“Mainbody”,右键点击“Mainbody”"部件,在弹出选项菜单中选择“Split Interactively”,在弹出的“Split Boundary Manually”菜单选项中选择如图68所示的面,将“Boundary Name”更改为“outlet”,点击“Create”按钮生成出口; 图68 生成出口边界 9.生成体网格: l 右键点击Continua→Mesh1,选择Select Meshing Models.。。,弹出Meshing Model Selection菜单,取消右侧Surface Remesher选项,勾选左侧Polyhedral Mesher→Prism Layer Mesher,如图69示,点击Close按钮关闭菜单。 图69 Meshing Model Selection菜单 l Continua→Mesh 1→Reference Values,下面的边界层数目及边界层生长方式都按缺省值,点击Prism Layer Thickness→Relative Size,将其Percentage of Base值设定为15,如图70所示. 图70 设定边界层厚度 l 由于进出口不需要边界层,所以将进出口的边界层设定取消.点击Regions→Boundaries→inlet 1→Mesh Conditions→Customize Prism Mesh,将其下方Properties的Customize Prism Mesh选项选择为Disable,如图71所示。 l 应用同样的方法将另外一个进口和出口都进行同样的设定。 图71 进出口边界层设置 l 点击工具栏处的体网格生成按钮进行体网格建立,等网格生成后,右键点击主界面空白区,选择选择“Apply Representations”→“Volume Mesh”,显示多面体体网格,如图72所示。 图72 多面体体网格显示 l 也可以将体网格生成Trimmer网格,右键点击Continua→Mesh1,选择Select Meshing Models。.。,弹出Meshing Model Selection菜单,取消右侧Polyhedral Mesher选项,勾选左侧Trimmer→Prism Layer Mesher,如图73示,点击Close按钮关闭菜单. 图73 Meshing Model Selection菜单 l Continua→Mesh 1→Reference Values→Surface Size→Template Growth Rate,将下面Properties的Default Growth Rate和Surface Growth Rate分别选为“Medium"和“Fast”,如图74所示。 图74 面网格增长方式选择 l 点击工具栏中删除网格按钮,将当前的体网格进行删除,然后点击工具栏处的体网格生成按钮进行体网格建立,等网格生成后,右键点击主界面空白区,选择选择“Apply Representations”→“Volume Mesh",显示Trimmer体网格,如图75所示。 图75 Trimmer体网格显示 l 至此,所有网格建立完毕。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