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
安徽省合肥联合发电有限公司
超低排放改造工程
建设单位:
安徽省合肥联合发电有限公司
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
2016年9月
目 录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9
环境质量状况 13
评价适用标准 16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17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20
环境影响分析 21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25
结论与建议 26
附图:
1、项目地理位置图
2、厂区平面布置图
附件:
一、安徽省合肥联合发电有限公司:委托书;
二、安徽省能源局、安徽省环境保护厅、安徽省物价局皖能源电力[2016]23号文:关于印发《安徽省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
三、安徽省环境保护厅皖环函[2013]875号文:安徽省环保厅关于合肥第二发电厂一期2×350MW机组(#1机组)烟气脱硝改造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意见的函;
四、安徽省环境保护厅皖环函[2014]756号文:安徽省环保厅关于合肥第二发电厂一期2×350MW机组(#2机组)烟气脱硝改造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意见的函;
五、合肥市宇驰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中外合资第二发电厂监测报告(废气、噪声);
六、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
37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安徽省合肥联合发电有限公司超低排放改造工程
建设单位
安徽省合肥联合发电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颜宇峰
联系人
韩永霞
通讯地址
合肥市肥东县桥头集镇
联系电话
18010872369
传 真
0551-62302239
邮政编码
231607
建设地点
合肥市肥东县桥头集镇合肥第二发电厂厂区内
立项审批部门
安徽省能源局
批准文号
皖能源电力[2016]23号文
建设性质
新建 改扩建 技改þ
行业类别及代码
火力发电D4411
占地面积(m2)
不新增用地
绿化面积(m2)
不新增绿化面积
总投资(万元)
10586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10586
环保投资占
总投资比例
100%
评价经费(万元)
预期投产日期
1#机组2016年底,2#机组2017年7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
1. 项目背景
安徽省合肥联合发电有限公司合肥第二发电厂现总装机容量2×350MW(1#、2#机组),于2001年相继投产运行。为满足《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要求,两台机组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完成了烟气脱硝改造,安徽省环境保护厅均对项目进行了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详见皖环函[2013]875号及[2014]756号(附件三)。
为了全面落实“节约、清洁、安全”的国家能源战略方针,推行更严格的能效环保标准,根据《安徽省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年)》(皖发改能源[2015]7号文)和安徽省能源局“关于印发《安徽省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皖能源电力[2016]23号文)要求,安徽省合肥联合发电有限公司拟在2016年和2017年分别实施合肥第二发电厂1、2号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工程。
目前,合肥第二发电厂已委托相关设计单位完成了设计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改内容主要包括1、2机组除尘器改造(含风机和烟冷器改造)、脱硫系统改造、脱硝系统改造等。
2. 地理位置及交通
安徽省合肥联合发电有限公司合肥第二发电厂位于合肥市肥东县撮镇东南,厂区距合肥市区约31km,距撮镇4.3km。厂区南距105省道(合肥~巢湖)1.4km,西侧有淮南铁路撮镇火车站,距店埠河5km。合肥第二发电厂地理及交通位置见附图1。
3. 项目性质及规模
安徽省合肥联合发电有限公司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属技术改造项目。工程实施后,合肥第二发电厂内1、2号机组发电能力维持700MW不变。
4. 主要建设内容及依托关系
安徽省合肥联合发电有限公司超低排放改造工程项目全部在合肥第二发电厂现有厂区内进行,建设内容包括1、2号机组除尘器改造(含风机和烟冷器改造)、脱硫系统改造、脱硝系统改造等。本次技术改造工程主要建设内容见表1,与现有工程的依托关系见表2。
拟建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
表1
建设地点
工程内容
建设内容
现有厂区
除尘系统改造
除尘器改造:电除尘器检修提效,新增立管式湿式电除尘器;烟冷器改造:增设前置烟冷器及相关配套系统;风机改造:将现有静叶可调轴流式引风机整体更换为双吸离心式引风机,采用变频调速方式运行,并对引风机出口至脱硫吸收塔之间的烟道进行改造。在锅炉尾部烟道安装一套余热吸收装置,提高锅炉经济性和电除尘器除尘效率。
脱硫系统改造
吸收塔系统:保留原有第一、二层喷淋层,抬高吸收塔2m,设置第三层标准喷淋层;调整原有均流增效板开孔率31%;吸收塔除雾器区域筒体抬高塔身1.3m,将原平板式除雾器拆除,改造为一层管式+两层屋脊式的除雾器;
吸收塔附属系统:新增一台浆液循环泵,流量为5500m3/h,扬程26m,新增一个塔外浆池,尺寸为直径7×9.5m,停留时间为3.9min,相应增加配套的土建、电气及仪控设备。
增压风机与引风机合二为一。
脱硝系统改造
在现有的脱硝系统SCR反应器内直接加装备用层催化剂,同时配套增加备用层声波吹灰系统和蒸汽吹灰系统;对现有SCR烟气流场及氨喷射系统进行改造:在现有省煤器烟道上方增设一处管式气流均布设施;原喷氨系统管道由一路总管6支管改为两路总管12支管进行,支管阀门全部由闸阀更换为球阀;在空预器入口弯头烟道处增设导流板。
拟建项目与现有工程依托关系
表2
类别
项目名称
现有工程内容
技术改造工程
主体工程
锅炉
亚临界一次中间再热,直吹式四角切向燃烧,摆动火嘴调温,平衡通风,固态排渣,全钢悬吊结构,Π型露天布置,自然循环汽包炉
维持现状
汽轮机
350 MW亚临界、一次中间再热抽凝式,
维持现状
发电机
350 MW三相同步汽轮发电机
维持现状
烟气治理
烟气除尘
1、2机组分别设置双室五电场静电除尘器,除尘效率99.89%以上,烟囱入口烟尘排放浓度≤30mg/m3
各机组脱硫系统后加装一套管束立式湿式电除尘器,现有双室五电场电除尘器检修提效,改造后能保证烟囱入口烟尘排放浓度≤10mg/m3
烟气脱硫
1、2机组分别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一炉一塔,烟囱SO2排放浓度37-83mg/Nm3,脱硫效率95%
各机组保留原有第一、第二喷淋层,抬高吸收塔2m,设置第三层标准喷淋层,调整原有均流增效板开孔率31%;将原平板式除雾器拆除,改造为一层管式+两层屋脊式的除雾器,增压风机与引风机合二为一,改造后SO2排放浓度≤35mg/Nm3。
烟气脱硝
1、2机组现采取SCR脱硝工艺,脱硝效率大于70%
1、2机组在现有SCR反应器内增设备用层催化剂,配套增加备用层声波吹灰系统和蒸汽吹灰系统,对氨喷射系统进行改造。改造后NOx排放浓度≤50mg/Nm3
烟囱
1、2号机组共用一座烟囱,高度210m,出口内径6.5m
维持现状
排水处理
除尘器冲洗废水
冲洗废水排入脱硫塔浆液中,不外排
维持现状
脱硫废水
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处理量10m3/h,单独处理后回用,不外排
维持现状
脱硝催化剂处置
废旧催化剂处置
催化剂一般每3年更换一次,一次产生量约为77.5t,废旧或失效的催化剂由有资质的厂家直接回收,不在厂区内存放
维持现状
脱硫石膏处置利用
石膏处置
由汽车外运进行综合利用
维持现状
噪声控制
风机
采用建筑隔声,进风和排风口安装消音器
维持现状
5. 产品方案
本项目技改后发电能力维持现有700MW不变。
6. 主要生产设备
安徽省合肥联合发电有限公司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新增生产设备均为环保节能设备,具体见表3。
新增生产设备一览表
表3
系统
设备名称
台(套)数
除尘系统
双吸离心式引风机及配套电机、变频器
4
管束立式湿式除尘器
2
前置烟冷器
2
循环泵
4
脱硫系统
标准喷淋层
2
浆液循环泵
2
脱硝系统
蜂窝式备用层催化剂
2
蒸汽吹灰器、声波吹灰器
2
7. 平面布置
安徽省合肥联合发电有限公司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全部在合肥第二发电厂现有厂区内进行,不移动现有设备,不新征用土地,维持现有厂区的总体布局。本次技术改造工程平面布置见附图2。
8. 原辅材料消耗
安徽省合肥联合发电有限公司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实施后原、辅材料消耗情况见表4。
6号机组原、辅材料消耗变动情况一览表
表4
名称
本次技改增减量
备注
燃料煤(t/a)
-5681
石灰石(t/a)
基本不变
耗水量(万t/a)
基本不变
耗电量(万kWh/a)
+4281
9. 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
安徽省合肥联合发电有限公司超低排放改造工程不新增劳动定员,维持现有的工作制度。合肥第二发电厂现有职工403人,年工作日365天,机组设计发电利用小时数为5500h。
10. 工程投资
合肥第二发电厂1、2号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总投资10586万元,具体见表5。
安徽省合肥联合发电有限公司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投资一览表
表5 单位:万元
序 号
名 称
投资额
备 注
1
湿式除尘器改造
3100
2
引增合一风机改造
2000
3
低温省煤器改造
2200
4
静电除尘器检修提效
300
5
脱硫系统提效改造
1400
6
脱硝系统提效改造
1320
7
超低排放改造可研
90
8
监理
70
9
其它
106
10
合 计
10586
11.建设进度安排
安徽省合肥联合发电有限公司超低排放改造工程计划2016年开工建设,1#机组改造2016年底完工,2#机组2017年7月完工。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1. 现有工程“三同时”执行情况
安徽省合肥联合发电有限公司合肥第二发电厂现总装机容量2×350MW(1#、2#机组),于2001年相继投产运行。为满足《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要求,两台机组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完成了烟气脱硝改造,安徽省环境保护厅均对项目进行了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详见皖环函[2013]875号及[2014]756号(附件三)。
2. 有关的竣工环保验收结果
《安徽省合肥联合发电有限公司一期2×350MW机组(1#机组)烟气脱硝改造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表》(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2013年)中监测数据表明:
烟气排放:1#机组总排口外排烟尘、二氧化硫的最大浓度分别为102.7mg/m3、135mg/m3,(这二个数据肯定不对,24.5 mg/m3、106 mg/m3),均符合《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第1时段标准限值;氮氧化物最大浓度为27mg/m3,(该数据应为43mg/m3吧)满足《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表1中标准限值要求。(这个数据我还是觉得以验收监测表中的数据代入比较好)
无组织排放:厂周界外氨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浓度均小于0.36mg/m3,符合《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GB14554-1993)表1中二级新改扩建项目的标准限值。
固废:本项目使用的催化剂,一般每3年更换一次,一次产生量为77.5t,废旧或者失效的催化剂由厂家直接回收。
《安徽省合肥联合发电有限公司一期2×350MW机组(2#机组)烟气脱硝改造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表》(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2014年5月)中监测数据表明:
烟气排放:2#机组总排口外排烟尘、二氧化硫的最大浓度分别为23.1mg/m3、29.4mg/m3,均符合《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第1时段标准限值,烟尘、二氧化硫满足《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表1中标准限值要求;氮氧化物最大浓度为17.8mg/m3,满足《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表1中标准限值要求,2#机组SCR脱硝装置对氮氧化物的平均去除率达到87.6-93.6%。
无组织排放:厂周界外氨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浓度均小于0.35mg/m3,符合《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GB14554-1993)表1中二级新改扩建项目的标准限值。
固废:本项目使用的催化剂,一般每3年更换一次,一次产生量为77.5t,废旧或者失效的催化剂由厂家直接回收。
3. 现有环境污染源及治理措施
(1) 水污染源及治理措施
安徽省合肥联合发电有限公司合肥第二发电厂水污染源主要由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组成,其中工业废水主要包括锅炉补充水系统再生废水、凝结水精处理系统再生废水、锅炉清洗废水、锅炉酸洗废液、冲灰废水、循环水排污水等,现有水污染源及治理措施见表6。
1#、2#机组废水排放及处理措施一览表
表6
序
项目
产生量
排放
方式
主要污染因子
处理措施
去向
1
锅炉补充水
再生废水
350 m3/d
连续
pH
排入1#废水贮池,搅拌后进入中和池,加入酸或碱调整pH值至6-9
冲灰系统,不外外排
2
凝结水精处理系统再生废水
3
实验室废水
4
空气预热器冲洗废水
3000
m3/次
间断
pH、SS、
排入2#废水贮池,曝气搅拌均匀后,送至pH调整槽调整pH值,然后进入反应槽、絮凝槽进行固液分离,清液流入中和池,污泥则送入冲灰泵房前池。
冲灰系统,不外排
5
锅炉清洗废水
6
除尘器清洗废水
7
运行前冲洗废水
8
锅炉酸洗废水
6600
m3/次
每3-4
年一次
pH、COD、SS
中和、沉淀
冲灰系统,不外排
9
冲灰废水
/
间断
SS
沉淀
澄清水流回厂内使用,实行闭路循环不外排
10
循环水排污水
220m3/h
间断
SS
溢流至雨水排放口。
进入沙河后排入店埠河
11
厂区生活污水
16m3/d
连续
SS、COD、氨氮
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
冲灰系统
(循环排污水可否不提?)
(2) 噪声源及治理措施
电厂的主要的产噪设备有:引风机、循环水泵等设备。对噪声的治理,对噪声较大的设备加装消声器或隔声罩,并采取减振、防振措施;在运行及管理人员比较集中,并且噪声较大的工作场所设置值班室,对门窗采取隔声吸声措施,如密封门窗等。
根据合肥第二发电厂提供的例行监测数据(2016.2.2,合肥市宇驰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表明,东、西、北厂界昼间噪声和夜间噪声监测值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
厂界噪声监测结果一览表
表7 单位:dB(A)
监测点位
主要声源
昼间噪声
夜间噪声
1#(北边界)
车辆
58
49
2#(东边界)
风机
59
48
3#(南边界)
车间、冷凝塔
59
49
4#(西边界)
车间、风机
48
43
GB12348-2008中2类标准
60
50
(3) 固体废物处置
合肥第二发电厂的固体废物主要是锅炉灰渣,属于一般固体废物。本工程采用灰渣分除、干除灰系统,年产生灰渣量约为43.7万吨,综合利用为100%。未综合利用的灰排入湿式搅拌器加水制浆后,送入灰浆泵房前池,用灰浆泵管送至梅山灰场贮存,未综合利用的渣汽车送到备用渣场存放。
4. 现有环境问题
根据《安徽省合肥联合发电有限公司一期2×350MW机组烟气脱硝改造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表》(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中监测数据,合肥市第二发电厂1#、2#机组烟气在当时验收条件下均可以满足《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及《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中烟尘、SO2和NOX的排放要求,但尚未达到《安徽省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皖发改能源[2015]7号)中烟尘、SO2和NOX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0、35、50mg/m3的行动目标,是目前主要环境问题。本次技改项目即是为达到此行动目标进行的技术改造工程。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 地形地貌
合肥第二发电厂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撮镇东南,厂区距合肥市区约31km,距撮镇4.3km。
肥东县地形地貌呈丘陵岗地、低山残丘、河湖低洼平原三种。境内丘陵、岗地、平原分别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4%、48%、38%,东部和北部主要为低山丘陵和丘陵岗地区,以耕地、林地为主;中部和南部为波状平原和滨湖平原区,以耕地、水域为主。江淮分水岭从西往东横贯中北部,将全县分为淮河和长江两大流域,县域地形复杂,北宽南窄,呈倒三角形状。境内河渠交错,主要河流有南淝河、店埠河、滁河、池河。大别山余脉逶迤东南,主要有四顶山、白马山,青阳山、龙泉山、浮槎山、棋盘山、凤凰山、岱山等。浮槎山为最高峰,高程为418m。
场地的基本地震烈度为Ⅶ度,对应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12g。
2. 气候气象
肥东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总的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照充足”。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主要种植水稻、小麦、油菜、棉花、花生、大豆、山芋、蚕豆等。雨量虽适中,但分配不均,一般春多阴雨,夏雨集中,秋少冬干,年均降水量960毫升,年平均气温在15℃,平均无霜期235天。
3. 地表水系
(1) 地表水
该区域地表水资源相对较丰。境内有南淝河、店埠河、滁河、池河四条干流,拥有巢湖水面45km2。全县蓄水能力总计达6.85亿m3,其中兴利库容3.85亿m3。拥有中型库坝6座,分别是:众兴水库,蓄水能力6850万m3;袁河西水库,蓄水能力1740万m3;管湾水库,蓄水能力940万m3;岱山水库,蓄水能力1900万m3;乌龙坝,蓄水能力600万m3;刘桥坝,蓄水能力800万m3。拥有小㈠型水库40座,小㈡型水库182座,大小塘坝4.2万口。
(2) 地下水
厂区地下水类型基本可划分为松散岩类裂隙~孔隙含水岩组和“红层”类孔隙裂隙含水岩组两个类型。
地下水除受大气降水、农田灌溉补给外,还与与巢湖水系特别是店埠河支流水系水力联系密切,接受侧向地下水的补给。排泄方式以蒸发为主。
厂区地下水埋深一般为1.5m左右。周围无污染源,经过地下水水质分析,拟选厂址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
4. 土壤及植被
拟建项目区场地土类型为软土,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主要为杂填土:灰黄色,厂区内主要为一期工程弃土和建筑垃圾,厂区外主要耕土,含有机质、植物根茎等杂物。该层土结构松散,工程性质较差。层厚一般0.66m;1粉质粘土:灰、深灰色,软塑,含腐殖质,主要分布于K01、K03孔附近的暗浜、暗塘等地段;2粉质粘土:青灰、灰色,可塑,局部软塑,夹薄层粉砂,含云母、少量贝壳及腐殖质及少量植物根茎,含黑色铁锰质结核,主要为店阜河改道期间静水沉积物,局部分布。该层土经过长期固结,已具一定强度,部分呈可塑状态。
本区域植物区系属北亚热带、温带相互渗透交汇地带,兼具南北方植物区系成份。肥东县林业用地总面积19573.9ha,活立木总蓄积量753474m3,森林覆盖率16.9%。全县植物种类丰富,共有木本植物65科223种,草本植物约50余种,动物约100余种。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肥东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区,全县总面积2216km2,人口108.66万,辖18个乡镇、331个村(居、社区),现有肥东经济开发区、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安徽合肥商贸物流开发区。
1. 综合经济
肥东县2015年年生产总值48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1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318.1亿元,增长11.8%;第三产业增加值100.5亿元,增长10.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8:65.7:20.5调整为13.1:66:20.9。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为45727元(折合6953美元)。
2. 农业
2015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4万ha,比上年增长0.04%。油料播种面积4.1万ha,增长0.05%;蔬菜播种面积2.3万ha,增长7.5%;瓜果播种面积0.43万ha,增长10.2%。
3. 工业与建筑业
肥东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965.6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2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77.2亿元,增长12.9%;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51.4亿元,增长9.7%。
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1.2亿元,比上年增长1.9%;集体企业实现增加值1.6亿元,增长19.5%;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206.4亿元,增长10.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增加值19亿元,增长14.7%;其它类型企业实现增加值0.33亿元,增长4.8%。
2015年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4.6亿元,比上年增长0.4%。纳入统计范围的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施工企业60户,比上年增加5户。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24.3万m2,比上年下降8.1%。其中,新开工面积652.8万m2,下降1.9%;房屋竣工面积453.6万m2,下降35.3%。年末建筑业从业人员6.2万人,比上年下降3.1%。
4. 教育和科技
肥东县各类中等职业院校6所,其中普通中专5所。普通高中16所,普通初中40所,小学60所。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9558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4757人,普通中学在校生67261人,小学在校生54297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8601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177人。初中学龄人口毛入学率126.2%,小学学龄儿童毛入学率100%,学前教育毛入园率80.3%。
全年实现专利申请1512件,比上年增加533件,其中专利授权495件。全县共有64家企业科研所,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
5. 文化和卫生
2015年年末全县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物所1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3个。图书馆总藏量13万册(件)。新增有线电视用户5600户。
2015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46个,较上年增加2个,其中医院8所,乡镇卫生院32所,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防疫和防治机构1个。医院、卫生院共有床位2304张。全县卫生机构人员共有3121人,较上年增加418人。卫生技术人员2765人,较上年增加44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75人,注册护师、护士814人。婴儿死亡率3.89‰,产妇住院分娩率100%。大病住院及分娩补偿人数8.3万人,较上年增加5083人,补偿金额3.05亿元。城乡居民新农合参合率达100%。
6.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5年年末全县常住人口87.2万人,比上年增加0.9万人;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05.3万人,其中城区户籍人口17.71万人。全年人口出生12914人,死亡人口6405人。
2015年年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26879元,增长9.2%;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16162元,增长9.2%。;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66万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425人。年末全县城镇参加养老保险人员65.26万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5.91万人,增长3%;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06万人,增长9.6%。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59.4万人,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支出2.3亿元。
7. 生态环保
2015年末全县共有垃圾填埋场2座,污水处理厂11座(乡镇污水处理厂8家)。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达标率、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分别为98.2%、99.18%、95.2%。环境污染治理本年完成投资1.35亿元。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根据工程分析,拟建工程位于现有合肥第二发电厂的厂区内,主要是对现有两台机组进行超低排放改造,不新增两台机组的废气、污水排放,新增部分设备的噪声级低,距厂界距离远。因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主要是利用近期现有监测资料进行评述。
1.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参考《合肥第二发电厂一期2×350MW燃煤机组烟气脱硝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中店埠河的监测资料(2013年,合肥市环境监测站),分别在肥东县循环经济产业园污水处理厂店埠河排放口上游500m(1#)、下游500m(2#)、下游2000m(3#)布设了1个监测点,监测项目为pH、COD、DO、氨氮、BOD5、TP及石油类,其中1#监测断面氨氮浓度范围为3.52-3.57mg/L,2#监测断面COD浓度范围为31.0-31.1mg/L,氨氮3.39-3.46 mg/L,3#监测断面COD浓度范围37.2-37.8 mg/L、氨氮6.11-8.57 mg/L、BOD58.52-8.62 mg/L、TP0.51-0.55 mg/L、石油类0.720-0.731 mg/L,说明评价范围内店埠河水质参数中COD、氨氮、BOD5、TP、石油类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其中1#监测断面氨氮最大超标倍数1.35倍,2#监测断面COD最大超标倍数0.04倍、氨氮最大超标倍数1.31倍,3#监测断面COD最大超标倍数0.26倍、氨氮最大超标倍数4.71倍、BOD5最大超标倍数0.44倍、TP最大超标倍数0.83倍、石油类最大超标倍数0.46倍,说明店埠河现状水质已不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要求。
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参考《合肥第二发电厂一期2×350MW燃煤机组烟气脱硝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中店埠河的监测资料(2013年,合肥市环境监测站),设置东侧0.2km处大韩村、西侧1.0km袁大郢村2个监测点,监测数据结果SO2小时浓度范围为0.052~0.079mg/m3,NO2小时浓度范围为0.056~0.078mg/m3,说明评价范围内环境空气中SO2、NO2小时浓度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SO2日均浓度范围为0.050~0.071mg/m3,NO2日均浓度范围为0.055~0.075mg/m3,浓度值分别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PM10日均浓度范围为0.175~0.289mg/m3,浓度值不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3. 声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合肥第二发电厂提供的例行监测数据(2016.2.2,合肥市宇驰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表明,东、西、北厂界昼间噪声和夜间噪声监测值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
厂界噪声监测结果一览表
表8 单位:dB(A)
监测点位
主要声源
昼间噪声
夜间噪声
1#(北边界)
车辆
58
49
2#(东边界)
风机
59
48
3#(南边界)
车间、冷凝塔
59
49
4#(西边界)
车间、风机
48
43
GB12348-2008中2类标准
60
50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合肥第二发电厂厂区周围2km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点和森林等特殊环境保护目标,厂区范围内无古遗迹、古建筑、碑刻等文物古迹遗存,也无当地县级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文物保护单位。环境保护目标为厂区周围200m内的居民点。
环境保护目标见表9。
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表9
序号
环境要素
影响因素
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质量目标
类别
名称
相对方位
相对距离
1
大气环境
厂区扬尘
居民点
塘拐施村
N
90m
大气二级标准
大韩村
E
15m
王油坊村
S
178m
茨柯坟村
S
90m
2
声环境
厂区噪声
居民点
塘拐施村
N
90m
噪声2类区标准
大韩村
E
15m
王油坊村
S
178m
茨柯坟村
S
90m
3
地表水
污水
河流
店埠河
Ⅳ类水质标准
评价适用标准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1. 大气环境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
2. 店埠河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Ⅳ类标准;
3. 厂区周围的居民点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1. 锅炉烟气排放执行《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中表1中排放标准,同时应满足《安徽省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皖发改能源[2015]7号)中烟尘、SO2和NOX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0、35、50mg/m3的行动目标;
2. 工业粉尘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3. 废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一级标准(1998年1月1日起的建设单位);
4. 厂区围墙外1m处的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中2类标准;
5. 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
总
量
控
制
指
标
本次超低排放改造工程不新增废气、废水排放,不新增电厂的的污染物排放总量。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工艺流程简述(图示)
本项目主要是提高2台350MW机组(1#、2#)烟气排放除尘、脱硫和脱硝效率的一系列环保改造工程,不涉及电厂原有生产工艺。
1.湿式除尘
本次技改加装一套管束立式湿式电除尘器,现有除灰系统(电除尘器维持不变)。
湿式电除尘器除尘原理与常规干式电除尘器除尘原理相同,工作的烟气环境不同。都是向电场空间输送直流负高压,通过空间气体电离,烟气中粉尘颗粒和雾滴颗粒荷电后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收集在收尘极表面,干式电除尘器是利用振打清灰的方式将收集到的粉尘去除,而湿式电除尘器则是利用在收尘极表面形成的连续不断的水膜将粉尘冲洗去除。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湿式电除尘器工作原理图
2. 脱硫
本次工程不改变现有机组脱硫工艺,现有机组采用的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成熟、应用业绩最多的脱硫工艺。本次技改在现有吸收塔内通过改变原有均流增效板的开孔率、增加喷淋层等改造,达到所需的脱硫效率。主要改造内容包括原吸收塔均流增效板改造、吸收塔喷淋层及循环泵系统的改造。
3. 脱硝
本次工程不改变现有机组脱硝工艺,现有机组采用的是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SCR)工艺。本次技改仅在现有的脱硝系统SCR反应器内增加一层备用层催化剂,在增加备用曾催化剂的同时,配套增加备用层声波吹灰系统和蒸汽吹灰系统,并对氨喷射系统进行优化改造。
主要污染工序
1. 施工期
施工期的环境污染因素或影响因素主要为以下方面:
(1) 施工噪声
施工噪声源主要为各类施工机械。根据类比调查,本工程主要为机械、电气设备等安装、检修,施工噪声影响较小。
(2) 施工废水
施工期水污染源主要为施工区的冲洗废水、施工队伍产生的生活污水等,技改工程的施工工程量小,施工废水产生量极小。
(3) 大气污染源
施工期的大气污染源主要为建材运输、卸载产生的扬尘等。
(4) 固体废物
本工程施工阶段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少量的建筑垃圾。
2. 生产期
(1) 大气污染源
2台350MW的机组的大气污染源主要是燃煤锅炉排放的烟气,主要有烟尘、SO2和NOx等。由于本次技改是对各处理单元采取了提效改造工程,因此技改后废气种类无变化,各类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及排放总量均相应减少,且具有一定的节能效果。
(2) 水污染源
电厂采用清污分流、雨污分流系统。根据各类污废水不同性质,分类集中处理,生产废水除冷却水(清净下水)汇入雨水系统排放外,其余部分都回收利用,不外排。本次技改后电厂各类污废水种类无变化,处理量和处理方式维持不变。
(3) 噪声源
本次技改后增加了少量的泵类和电气设备,经类比调查,噪声级一般在80~90dB(A)之间。主要采取隔声、减振等常规降噪治理措施。
(4) 固体废物
本次脱硝技改工程增加了催化剂使用量,脱硫系统改造后石膏产生量有所增加,废旧的催化剂将由有资质的厂家进行回收,脱硫石膏将进行综合利用,不对外排放。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
类型
排放源
(编号)
污染物名称
处理前
处理后
大
气
污
染
物
1号机组
2号机组
烟尘
35000 mg/Nm3,462000 t/a
10mg/Nm3,66 t/a
SO2
1885mg/Nm3,24882t/a
35mg/Nm3,231 t/a
NOX
450mg/Nm3,5940t/a
50mg/Nm3,330 t/a
水
污
染
物
1号机组
2号机组
工业废水
350m3/d
中和、沉淀后排入冲灰系统回用,不外排
清净下水
(冷却水)
220/h
经沙河排入店埠河
生活污水
16m3/d
经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进入冲灰系统回用,不外排
固
体
废
物
1号机组
2号机组
锅炉灰渣
43.7万吨
全部综合利用
脱硫石膏
4.92×104t/a
全部综合利用
催化剂
0.2×104t/a
全部综合利用
噪
声
1、2号机组主要噪声源为风机和各类泵的设备噪声,经消声、隔声和减振措施后,厂界噪声昼间和夜间监测值可以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本次技改工程实施前后噪声级基本维持不变。
其
它
/
主要生态影响:
安徽省合肥联合发电有限公司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利用现有厂区内的土地进行改造,不新征土地,对生态环境影响极小。
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1. 施工概况
本工程施工中的设备改造和检修主要在现有厂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