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送审稿)
项目名称: 11&&**县扎庆容铅银矿详查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 ******有色矿冶有限责任公司
编制日期 2009年 11月 14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11&&**县扎庆容铅银矿详查项目
建设单位
******有色矿冶有限责任公司
法人代表
联系人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传真
邮政编码
建设地点
立项审批
部门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新建 改扩建 技改
行业类别
及代码
B0912铅锌矿采选
占地面积
(平方米)
2580000
绿化面积
(平方米)
--
总投资
(万元)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4.9%
评价经费
(万元)
预期投产日期
2009年7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
1、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近年来,全球对铅银等矿产资源消费量逐年递增,加上可开采铅银矿的储备不太充足,因此,铅银矿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较为急需的矿种之一,铅锭以及相关的铅银金属产品价格,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一直稳步攀升。目前,铅银价格一直在历史高位震荡,铅银矿资源供需矛盾正在积聚,社会发展和现代工业化的突飞猛进,对铅银矿的需求幅度增加。因此,加快铅银矿资源的勘察和开采势在必行。
2、详查目标
通过进一步详查,基本查明主矿(化)体(带)沿走向延伸情况及各矿(化)体深部延展情况,初步查明区内地层、构造、地球化学特征、矿体规模、产状、矿石品位、控矿因素、物质组分、结构构造、自然类型、矿化蚀变以及矿体走向上的展布和深部上的变化等特征,
探求以铅矿为主,共(伴)生锌、银、铜(332+333)资源量。
3、项目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
项目名称:11&&**县扎庆容铅银矿详查项目
建设单位:******有色矿冶有限责任公司
勘查单位:
建设性质:查勘
建设地点:11&&地区**县吉塘250°方向平距10.5km 的扎庆容冲沟东山上。
工程具体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
4、勘查区范围及规模
扎庆容铅矿点位于11&&地区**县吉塘乡 250°方向平距10.5km 的扎庆容冲沟东山上,海拔高程4200-4600m。矿点南东800m(平距)有跨过多穷大沟的&&至**公路通过。沿此公路至吉塘17km,至&&85km,交通较方便。详查区经纬度坐标:东经97°14′15″-97°15′30″,北纬30°41′45″-30°42′30″。
11&&**县扎庆容铅银矿详查探矿权人为%%%%%%%地质开发有限公司,颁证机关为11国土资源厅,探矿许可证证号:————————,有效期:2008 年8 月21 日至2009 年8月21 日,勘查面积:2.58 平方公里,范围由6 个拐点围限:
1、————
2、————
3、————
4、————
5、————
6、————
矿区内外交通方便,从&&—邦达机场专线公路跨多穷沟处至矿区约1Km有简易道路,可通车辆。从简易公路扎庆容支沟交汇处沿冲沟至Ⅳ矿带仅1Km河谷,沿Ⅵ矿带绕道东上,经Ⅴ矿带至Ⅲ矿带(古采区)绕行山道2Km,均为简易便路,不能通行车辆,物资运输由马或牦牛驮运。本次祥查活动不涉及大型机械设备,利用原有简易道路可满足本次勘查工作的需要,因此,本次祥查活动不需要修建施工道路。
5、工作部署
工作由已知到未知、由稀至密、循序渐进开展。铅银矿无现成的详查规范,该处的铅银矿为以铅、银为主伴(共)生锌、铜的中温热液型矿床。所以参照《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4-2002),按勘探类型确定地质依据(矿体规模、矿体形态复杂程度、构造复杂程度、矿床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等),初步确定本区勘探类型为Ⅱ勘查类型中等型(表1),控制的详查工程间距为80-100×60-100m(走向×倾向),本次工作详查的勘查间距为60-100m。坑道根据实际工作量及具体地形情况灵活进行布置,控制斜深30-40m。
表1 矿体勘探类型表
矿体规模划分类型系数
矿体形态复杂程度
构造影响程度
矿体厚度程度类型系数
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系数
合计类型
0.6
0.4
0.2
0.4
0.4
Ⅱ
详查手段及施工顺序的选择:
1∶2000 地形地质测量→槽探揭露→坑道验证。
6、勘查内容、方式及工艺
采用的工作方法为:1∶2000 地质地形测量、槽探、坑探及采样测试等工作。各项工作方法均按国家和行业有关规范执行。
一、1∶2000 地形测量
采用 1∶2000 地形测量,各项工程平面坐标使用1954 年北京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 年国家高程基准”为依据起算。使用拓普康全站仪进行野外采点,陡岩及人难于达到的地方使用免棱镜进行测绘,使用南方cass5.1 成图软件进行成图。
二、1∶2000 地质测量
采用实测的 1∶2000 地形图作底图,地质测量方法以追索法为主,穿越法为辅。线距控制在20—30m。对出露宽度大于2m,长度大于20m的线状地质体或面积大于0.01km2的第四系实地勾绘。对矿化体及其它具特殊意义的地质体,厚度大于0.20m放大表示(如构造破碎带、矿化蚀变带、断层、褶皱等)采用追索法进行实地圈闭。
三、1:1000 地质剖面
地质剖面主要布设在成矿有利地段。分层岩性描述,采用颜色+层厚+成分的复合命名方式。剖面起止点用GPS 定位,并采集各种样品,剖面长约1120m。
四、1:1000 勘探线剖面测量
剖面须穿透详查区内矿化体范围。剖面长约2.74km。
五、槽探
槽探布设在矿化条件好、矿异常可能性大的地段,详查阶段工程间距为100m。槽探断面规格:深度0~3m,底宽不小于0.6m,开口1.5~2m,边坡75°。所施工的探槽须经验收合格后,再按1∶100 比例尺进行编录。
六、坑道
在基本查明地表矿体产状、形态、规模的基础上,布置坑道工程。坑道根据实际工作量及具体地形情况灵活进行布置,布置在矿体厚度出露稳定、品位较高、矿化连续、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地形高差较大的地段。
七、样品采集及分析测试
(1)、化学基本分析样:采集方法:刻槽法。刻槽法主要在探槽和坑探工程中采用,样长不大于1.0m,断面规格为宽×深=10×3cm,采样长度1—1.5m,单样最小长度>0.5m,当同一自然类型矿石<1.5m 时采集一个样品,而>1.5m 时原则上按1.5m 采集一个样品,并做到各样品的样长基本相同,样槽布置于槽壁或槽底上或坑道的腰线上。基本分析项目为Pb、Zn、Ag、Cu。
(2)、岩矿鉴定样
按不同岩(矿)石类型分别采集岩(矿)鉴定样品。
(3)、小体重样
按矿石类型分别采取 20 件矿石小体重样,先测矿石小体重,再进行基本分析,样品块度应大于或等于岩(矿)石鉴定样块度。
八、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工作
(1)水文地质
水文地质调查主要收集区域水文地质资料,了解矿区含(隔)水层;主要水体分布范围和平水期、洪水期的水位、流速流量、水质,历年最高洪水位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表水与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等,做出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的结论。
(2)工程地质
大致查明测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大致查明构造分布规律,岩体分化,蚀变强度,及软岩、软弱岩分布及其工程地质特征,对矿区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初步评价。
(3)环境地质
收集矿床开采地质环境评价有关的资料,包括地震、地质灾害等,结合矿区地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对矿床开采前的环境质量提出初步分析意见。
九、资料整理及综合研究
(1)、资料整理
采用“三边一及时”的工作方法,即边工作、边整理资料、边综合研究,及时提供找矿信息,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及获得的地质成果,及时向主管部门提出调整工作部署的建议。
(2)、综合研究
通过各种基础资料的综合分析,不断总结成矿规律,进行成矿预测,指导矿产评价工作。
7、主要实物工作量
表2 2009年详查工作量表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1∶2000地形测量
km2
1.00
1∶2000地质测量
km2
1.00
坑道
m
1400
探槽
m3
1000
1:1000地质剖面测量
km
1.12
1:1000勘探线剖面测量
km
2.74
基本分析样
件
150
1:10000水文、工程、环境地质调查
km2
2.58
组合分析样
件
10
岩矿鉴定样(光片)
件
30
小体重样
件
20
8、详查工作进度
2009 年4-6月:资料收集研究、编写设计,同时做好野外生产物质准备。
2009 年7-9月:完成1∶2000 地质测量,同时进行探槽、坑道25施工。
2009 年10月:探槽及平硐编录与刻槽取样。
2009 年11-12月:室内综合整理、报告编写,提交送审稿。
9、主要机械设备及原辅材料
本项目所使用的主要机械设备及原辅材料见表3。
表3 主要机械设备及材料一览表
序号
名称
数量
备注
1
小车
1 辆
2
GPS 定位仪
2 部
3
照相机
2 架
4
笔记本电脑
3台
5
台式电脑
1台
6
空压机
2台
7
凿岩机
2台
8
采样工具
若干
钢钎、采样锤、采样布、样品袋
9
爆破物资
若干
炸药、
雷管、导火索
10
测绳
2 根
11
野外记录本及各类表格
若干
12
办公用品
若干
10、工程投资及资金来源
(1)投资估算
表4 2009年详查项目预算表
项目
预算费用(万元)
比例(%)
一、直接费用
379.76
84.81
地形测量
5.64
1.25
地质测量
6.93
1.55
山地工程
307.99
68.80
岩矿测试
2.92
0.65
其他地质工作
21.54
4.81
工地建筑
24.21
5.40
安全经费
10.54
2.35
二、间接费用
22.79
5.09
三、管理费
20.13
4.50
四、营业税
25.07
5.60
合计
447.75
100
(2)资金筹集
企业自行筹措。
11、人员组织管理
项目行政上隶属于——————,技术业务和质量接受11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的监理。项目主要人员如下:
————
12、以往工作简介及存在问题
(1)、以往工作简介
此矿点系古人采矿之老矿点,1987 年**地质矿产研究所雍永源、贾宝江据群众报矿和转石追索发现,随即在矿点及外围10 余平方公里范围作了踏勘和路线地质填图,采集一批样品,认为有进一步工作价值。
1989 年云南地矿局化探队开展1:20 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时,在该地区圈出一个公多雄Pb、Zn、Cu、Ag 化探异常和与之重叠的水系重砂铜、铅矿物异常,本矿点即在该异常区内。
1991 年云南地矿局化探队对公多雄化探异常开展三级查证,将该异常分解为三个小异常,本矿点仍在最东面的一个小异常中。
1998 年11地质六队藏东公司在三级异常查证的基础上再对公多雄化探异常开展二级查证,但其工作重点放在西面的异常,而很少涉足本矿区所在的东异常,故未取得明显进展。
2004年-2006年**华丰应用地质开发有限公司和**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分别对本矿点进行了勘查,新发现了五个铅银矿(化)带(Ⅰ、Ⅱ、Ⅴ、Ⅵ和Ⅵ北)和两个矿化点,并在Ⅵ北矿(化)带以北发现较富的矿化转石,证实本矿区的确有经济利用价值和进一步勘查价值。经资源量估算,矿区332+333+3341的铅+锌金属量Pb+Zn:22.38万吨,共生银229.1吨、铜0.2687万吨,已达中型铅银矿规模。
2007年**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对本矿床进行了勘查,完成了矿区1:5000和重点矿化带1:1000地质填图,初步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矿山环境地质调查,3990余立方米探槽、515m坑道和浅坑、古硐清理等工程揭露,以及大量样品分析。大致了解了矿体氧化程度总体不高,基本无氧化带,地表往下6m左右属半氧化带,6m以下属硫物带等基本情况。已求得333+3341资源量Pb26666.66 吨、Zn2380.56吨、Pb+Zn29047.2吨,达到小型铅矿床规模。伴生或共生的银、铜也分别达到60.31吨和1232.61吨。尤其是银,在Ⅲ1、Ⅲ2 两个矿体中,其品位已超过独立银矿最低工业品位,Ⅵ1、Ⅵ2、Ⅵ3 三个矿体中亦超过了边界品位,基岩刻槽单样最高含Ag达268g/t。显然,本矿是一个以铅为主共生银,并伴生锌、铜的多金属矿床。
2008 年******有色矿冶有限责任公司取得11&&**县扎庆容铅银矿探矿权的延续,目前准备开展详查工作。
(2)、存在的主要问题
a、Ⅰ、Ⅱ、Ⅳ三个矿化带控制工程过少,而这些少量探槽中有的未按地质要求施工;Ⅴ矿化带的巨厚残坡积层使槽探达不到目的,平硐又出于安全考虑半途而废。它们均直接影响到矿区的资源总量及远景评价。
b、Ⅲ、Ⅵ、Ⅴ三个矿(化)带沿走向可能相连,但没能扩大山地工程揭露范围,导致未在更大长度上控制Ⅲ1、Ⅲ2、Ⅵ1 等主矿体,从而失去了扩大规模增加资源量的机会。
c、Ⅵ矿(化)带探槽中少量样品分析品位远低于采样时的目估品位,因槽壁坍塌未能重新取样。此不正常的低品位导致矿体变薄或成为非矿体,致使参加资源量估算的矿体规模减小品位降低。
d、矿石中铅和银的含量一般呈正相关关系,但少数样品中出现铅低银高或铅高银低的现象(如PD1Ⅲ1矿体的PD1Hj1样品银含量高达239g/t,而铅仅0.34%就是典型),其原因尚未查清。
13、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分析
项目组成
环境影响
影响因子
地形地质测量
临时占地、植被破坏
生态环境
坑道
植被破坏、施工扬尘、噪声、施工废水、永久和临时占地、弃渣、地质影响
大气环境、声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地质环境
探槽
植被破坏、施工扬尘、噪声、施工废水、永久和临时占地、弃渣、地质影响
大气环境、声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地质环境
地质、勘探线剖面测量
临时占地、植被破坏
生态环境
采样
植被破坏、地质影响
生态环境、地质环境
生活区
临时占地、植被破坏、生活废水、生活垃圾、饮食油烟
大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
弃渣场
永久占地、水土流失、地质稳定性影响
生态环境、地质环境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大
气
环
境
项目拟建地点位于&&地区**县吉塘乡以西的扎庆荣,人烟稀少,无任何工业污染源,环境空气中SO2 、NO2 等各环境污染物的含量低,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水
环
境
项目区属于**水系。矿区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西部扎庆容支沟和南部多穷大沟是矿区地表水的汇聚排泄通道。扎庆容沟支沟和多穷大沟常年流水,矿区东部的无名沟有季节性间断水流。冲沟内水流为雪山融水,途中无工业污染源,也无居民生活污水排入,水质良好。另区内有泉眼7个,水质好,无污染。
声
环
境
项目拟建地点位于&&地区**县吉塘乡以西的扎庆荣,人烟稀少,仅有部分放牧活动,无声环境污染源,声环境质量良好。
生
态
环
境
本项目矿区范围内冲沟两侧山坡、山梁部位大多为亚高山草甸和高山草甸,部分有少量的灌木丛或松柏等稀疏乔木;亚高山草甸主要由高山蒿草和杂草类组成。山顶部位为稀疏高山草甸或裸露碎石块。矿区范围内无耕地,无农作物分布。动物主要分布有雪鸡、臧马鸡、多种鼠兔、高原兔等哺乳动物。人工放养的动物有牦牛、黄牛、犏牛、马、绵羊、山羊等。由于人烟稀少,人为活动破坏小,生态环境良好。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问题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地理位置
祥查区行政区划属西藏昌都地区察雅县管辖,位于察雅县吉塘乡250°方向平距10.5Km的扎庆容冲沟东山上。矿点南东700m(平距)有跨过多穷大沟的昌都至邦达机场和林芝、拉萨公路通过。沿此公路至吉塘17Km,至昌都85Km,交通较为方便。祥查区地理座标为:东经97°14′15″~97°15′30″,北纬:30°41′30″~30°42′15″。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1。
2、地形、地貌
察雅县地处横断山北部,山高谷深,沟壑纵横,最高海拔5524m,最低海拔2900m,平均海拔3500m,5000m以上山峰数10座。地势东、北、南部略高,西部偏低,中部系河谷地带。
祥查区位于**以西他念他翁山腹地,侵蚀区与高原剥蚀区交界地带东侧的多穷沟上游。矿区海拔高程3970-4600m,沟谷切割较深,山坡下、中部坡度多在30°—35°,但山坡上部坡度变缓直至浑圆山梁,矿区南侧的扎庆容与公多雄两支沟下游也都较为开阔平缓。
3、气候气象
工作区所在的察雅县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干湿分明,气候温和。年无霜期180天。年降水量350mm,大部分集中在7-9月。主要自然灾害有旱、虫、雪、雹、霜、洪水和地震。
4、水文
(1)地表水
祥查区属于**水系。矿区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西部扎庆容支沟和南部多穷大沟是矿区地表水的汇聚排泄通道。扎庆容沟支沟和多穷大沟常年流水,矿区东部的无名沟有季节性间断水流。扎庆容冲沟水面宽2-4m,流量一般0.5-1m3/s,雨季流量可达3m3/s,流向自北西向东奔流。扎庆容是矿区最低侵蚀面,海拔高4020-3970m。矿区西南角的扎庆容河谷海拔3970m,是全矿最低处。
矿区的矿体在扎庆容沟东侧山坡至山梁一带,海拔4170-4500m,高出最低侵蚀基准面在100m以上,降水大部顺陡峻的山坡或断层、裂隙、节理,但终以冲沟或泉眼而排泄。故矿区地表径流排泄畅通,雨季降水、积雪融及洪水对矿山开发基本无影响。
(2)泉水
项目区在以前工作中发现泉眼7个,泉水共同性质为下降泉,共同特点是流量较小,一般流量为0.05-0.1m3/s,但水质好,无污染。其中,加亚村北泉水系断层所致,该村村民用作饮用水和牲畜用水;无名沟口为该冲沟上游渗入松散堆积的地表水及裂隙水在下游近冲沟口以多点浸出状出露而成,形成小面积沼泽;扎庆容东侧4号、5号泉水主要来自东山坡基岩中下渗裂隙水;扎庆容西侧3号、6号、7号泉水为西坡黑云长英片岩和绿泥纳长片岩中的节理、裂隙水。多数泉水由地表水下渗补给、随降水量的多少流量有增无减。
(3)地下水
祥查区位于多穷沟上游的强侵蚀中切割区内,侵蚀基准面标高3970-4020m。总体上基岩含水性差、透水性强,经地下不同深度的坑道观察,除位置近冲沟的普查期PD3平硐因雨季和地表为小冲沟或破碎带部位有多处线状少量股状流水外,其余5处平硐一般只在节理裂隙和破碎带有浸水,基本为“干燥”坑道。
5、地质概况
(一)地层
矿区属左贡地层分区和他念他翁古隆起的一部分。古隆起东部为角闪岩相区域变质的前寒武纪吉塘岩群,其变质程度、构造特征及原岩成岩时代等基本可与&&微陆块的基底-宁多群对比,是左贡地层分区的结晶基底。变质岩石组合主要是各类片麻岩夹变粒岩、浅粒岩及少量片岩局部遭后期中心式混合岩化。在其北延的类乌齐镇西北获有片麻岩Sm-Nd法2802Ma的成岩年龄;古隆起西部为绿片岩相区域变质的下古生界酉西岩群。扎庆容铅矿即产在该岩群中。酉西岩群是左贡地层分区的变质基底,其岩石组合主要是黑云石英片岩夹二云石英片岩、绿泥纳长片岩和斜长角闪片岩,底部有厚达100-200m具底砾岩特点的复杂成分砾岩。片岩变质4年龄371Ma(Rb-Sr法)。两岩群分界线在矿点东侧酉西村附近,推测应呈不整合接触,因晚三叠世花岗闪长岩侵位于两岩群之间,见不到两个群的直接接触关系。
矿区出露地层简单,仅有第四系和下古生界酉西岩群。
(二)构造
他念他翁古隆起生成于前寒武纪,终于早古生代末。其中的两套变质岩群均经受过多次变形。吉塘岩群片麻理总体走向北北西,内部多期多种形式的小褶皱发育,早期小褶皱之枢纽倾伏角已大于60O。后期的北西向及其西西向断层对岩群有较大破坏;酉西岩群变质较浅,部分岩层尚残留有原生层理,小褶皱期次较少且枢纽倾伏角不大于30O,褶皱轴向北西或北西西,与吉塘岩群差异明显。岩层片理发育但S1一般等于S0。两岩群中断裂、节理和层间破碎带发育。吉塘岩群的东界是多期活动、后期具逆冲性质的北**大断裂。矿点东外侧的酉西沟口至共娃间的酉西岩群底部变质砾岩中有北北西向剪切带,岩群出露区西界亦是一条北西向大断层。矿点以南有泄巴—郭井塘北西西向左行走滑断层通过浪拉山口南侧。
矿区岩层变形较强烈。塑性变形以褶皱为主,少量挠曲和拖曳。脆性变形以多种方向断猎、节理和层间滑动破碎带为代表。
(三)岩浆岩
在以早古生代—前寒武纪变质岩为主体的他念他翁古隆起带上,有一系列群体和个体长轴均呈北西或北北西向的中生代花岗岩类侵入体。多穷沟和其上游扎庆容、公多雄两大支沟两侧即有晚三叠世酉西花岗闪长岩和龙庆二长花岗岩等,另外在维村附近的吉塘岩群中还有形成于三叠纪晚期的混合英云闪长岩。这些异地和原地花岗岩类的侵位及其热液活动与钨锡和铅锌银多金属矿的生成有密切关系。尤其龙庆二长花岗岩已伸入矿区,有可能是铅锌成热液之来源和激活含矿流体的主要因素。而由扎庆村西北经错纳、夏雅至谋谋日则的晚白垩世花岗岩类属造山期和造山期后花岗岩,具有W、Sn、Bi成矿专属性和生成中低温Pb、Zn、An、Ag矿产的能力。
矿区岩浆岩不多,仅有酉西岩群中的变质岩和矿区东北角的龙庆花岗岩。变质火山岩包括斜长角闪片岩和绿泥长英片岩两类。前一类分布在西部扎庆容冲沟东西两坡,以西坡为主,厚约30-50m,颜色黑绿-深绿色,成分以普通角闪石和基性斜长石为主,片理欠发育,原岩为玄武岩。后一类见于东部无名沟中游东部下部和Ⅳ号矿化带展布区,岩石呈浅绿-灰绿色,片理中等发育,成分主要有绿泥石、中酸性斜长石及石英,原岩为英安岩类。
(四)区域化探异常
(1)水系沉淀物化探异常
据1:20万化探资料,区域内水系沉积物化探异常众多,异常元素主要为Pb、Zn、Ag、Cu及W、Sn、Bi等。单个异常特点是元素组合好、浓集程度高,部分与重砂异常叠合。多个异常在空间上集中在酉西-错纳-夏雅-郭井塘北山地区,可分为相距仅2-4Km的扎庆-钟日和郭井塘北山-错纳两个北北西向的异带。郭井塘北山-错纳异常带北段邻近本矿区,以Sn、W、Mo、Bi为主要异常元素,南段以Pb、Ag、Zn等异常元素为主,套有Sn,Bi等元素异常;扎庆-钟日异常带以Pb、Zn、Ag为主,北段异常级别高且套有W异常。扎庆容铅矿即在此异常带北段的公多雄Pb、Zn、Ag异常中。
(2)岩石地球化学异常
据雍永源等1986年资料,酉西岩群居活动大陆边缘沉积,扎庆容和公多雄冲沟一带出露的酉西群中上部绿泥纳长片岩和云母石英片岩原岩为中酸性火山岩,岩石中有W、Sn、Bi、Co和Au、Ag、As、Sb等元素的高含量,认为这套岩层在区域成矿活动中起到了矿源层的作用。后来的水系沉积物化探圈出的W、Su、Bi、Ag、As异常即在这一地区,从而初步证实这一认识。
(五)矿床地质
扎庆容铅锌、银及褐铁矿化普遍,已发现6个矿化带、2处矿化点和1处矿化转石点,它们均赋存在酉西岩群片岩的断裂或层间破碎带中。其中Ⅲ、Ⅴ、Ⅵ矿化带规模较大,具有较好的前景。六个矿化带中,已在Ⅵ号矿化带中圈出矿体7个,Ⅲ矿化带中矿体3个,推断Ⅴ号矿化带有矿体一个。
6、植被及生物多样性
(1)、植被
项目所在区植被分带明显,主要以灌丛、草甸为主。在海拔3200m以下主要为旱生河谷灌丛草地,3200-4300m有乔木分布,林下灌木稀疏,4300-4800m主要为亚高山灌丛草甸和高山草甸,4800m以上多为高山草甸。
项目所在区域农作物主要有青稞、春小麦、冬小麦、豌豆、油菜、花生等。
根据现场踏勘和调查,本项目矿区范围内冲沟两侧山坡、山梁部位大多为亚高山草甸和高山草甸,部分有少量的灌木丛或松柏等稀疏乔木;亚高山草甸主要由高山蒿草和杂草类组成。山顶部位为稀疏高山草甸或裸露碎石块。矿区范围内无耕地,无农作物分布。
(2)、陆生动物
本项目矿区野生动物较少,均为适应高原环境的特殊种类,区系组成简单,表现出一系列高度适应环境的特征,具有极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主要分布有雪鸡、臧马鸡、多种鼠兔、高原兔等哺乳动物。人工放养的动物有牦牛、黄牛、犏牛、马、绵羊、山羊等。
(3)、水生生物
①浮游植物
祥查区所在区域内主要浮游植物为澡类。
②浮游动物
祥查所在区域内主要浮游动物有:沙壳虫、匣壳虫和表壳虫等。
③底栖动物
祥查区所在区域内主要底栖动物主要有:寡毛类、螺类、丰年虫和水生昆虫等。
④鱼类
本项目祥查区水系为**水系,矿区下游水系发育,主要为**支流多穷大沟和扎庆容沟及公多雄沟。**中鱼类主要为高原裂腹鱼类;紧邻矿区的支流多穷大沟和扎庆容沟及公多雄沟水量不大,清澈见底,水生动物较少,在踏勘活动时未发现有鱼类出现,但有浮游生物及藻类。
7、保护区及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
祥查区位于**河谷西部边缘,区内及附近不涉及国家和自治区级等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文物古迹等环境敏感区分布,也无集中居民区分布,居民主要分布在矿区东南侧适于农耕的多穷大沟北岸&&至邦达机场公路沿线;区内地质稳定,不涉及地质灾害危险区及地质灾害易发区,没有制约开展11&&**县扎庆容铅银矿祥查工作的重大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文化、文物保护等):
1. 现有重要基础设施
**县地处11东、&&地区中部、**中上游。境内有县城烟多镇与川藏公路相连的专线公路,&&至邦达机场,连接川藏公路的公路经过县境。全县公路里程达260Km。目前已有70%的乡、30%的村通了汽车。
祥查区位于**县西部、**河谷边缘的高山沟谷地带,除离&&至邦达机场专线公路约0.8Km外,远离国家基础工程如主干公路、电缆、水库和电站等,祥查区内及外围20Km范围内无重要基础设施。祥查区南部顺沟700m有跨过多穷沟的&&至邦达机场、林芝、拉萨公路通过,沿此公路至吉塘17Km,至**边25Km,至&&85Km。
2、工矿企业和居民点分布情况
**县现有水电站3座,装机容量825千瓦。主要工业为民族手工业,生产的藏靴、卡垫、银器在&&地区享有盛名。祥查区所在的区域无工矿企业,无工业污染源。
祥查区范围内无居民村庄分布,最近的村庄为祥查区外东南侧约1Km的&&至邦达机场公路旁的加亚村,约7户人家,38人,均为藏族;该村居民生活饮用水源来自山间泉水,不采用扎庆容支沟和多穷大沟河水。另外,在矿区周围缓坡地带偶有游牧民放牧活动。
3、土地利用及农牧业生产情况
**县全县土地面积8413Km2,耕地面积4.9万亩,草原面积420万亩,森林地面积27万亩。半农半牧为本县经济结构,主要粮食作物为青稞、冬小麦、春小麦、豌豆、土豆、油菜、花生等。经济作物有油菜。畜牧业以饲养牦牛、黄牛、犏牛、马、绵羊、山羊为主。以果树为主导的瓜果蔬菜基地初具规模。
本项目祥查区域经济以半农半牧为主,部分农民利用交通优势搞运输,春末夏初则采挖虫草,生活虽小康但无温饱之虑,味多数居民缺少现金,故打工积极性高。祥查区土地利用主要为灌草地、林地、碎石荒坡及荒地等,另有少量耕地,耕地主要分布在祥查区外围村庄附近及沟谷河滩阶地。
4、矿产资源
①、花岗石位于烟多镇达坝村,距县城6公里,麦曲河左边,交通条件好,电力有保障。贮藏量2亿立方米,质量较好,贮藏量丰富,市场前景广阔,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②、铁矿石位于卡贡乡邓许村西北半公里至1公里的**两岸,距县城35公里,距&&90公里,交通条件好,电力有保障,经勘控测量,铁矿储量1400万吨左右,含铁量在40%以上,属中型中富铁矿床。
③、石灰石、石膏石位于吉塘镇吉塘村,距县城63公里,距&&57公里,214国道线,交通便利,电力有保障,储藏量1.5亿立方米以上。
④、煤矿位于王卡乡巴贡村,距县城60公里,储量较为丰富,分布呈鸡窝形状,易开采,据&&地区水泥厂化验表明,燃烧值量为5000—6000大卡/公斤。
⑤、大理石厂位于卡贡乡伟热村,距卡贡乡政府驻地3.5公里,储量在2亿立方米以上。
⑥、全县金、银、铜、铅等均有较为丰富的储量,由于交通不便、缺乏资金和技术力量,目前尚未探明其具体的储量以及含量。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1、环境空气
扎庆容铅矿点位于11&&地区,&&地区工业企业较少,因而这里的空气受到的污染不大。
该矿点位于&&地区**县吉塘乡以西约10.5km的扎庆容沟,该地远离城区,距离最近的加亚村有1km,场内人为活动稀少,平时有放牧活动,附近无工业企业排放污染源,场内环境空气质量良好。由于该地气候干燥,降雨少,风沙大,植被稀,地面扬尘大,在冬季导致悬浮颗粒物影响较大。
为进一步了解工程区范围内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本次环评引用《11自治区八宿县县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大气监测资料进行类比。该监测点位于八宿县垃圾填埋场厂区内,距离本项目约80km,监测结果如下:
表6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成果统计表
监测点位
监测日期
SO2
NO2
TSP
填埋场区
2009.8.20
0.019L
0.011L
0.099
0.019L
0.011L
0.019L
0.011L
0.019L
0.011L
注:表中数据后带L表示未检出;TSP监测结果为日平均值,SO2和NO2监测结果为1小时平均值。
从上表可以看出,该监测点SO2 和NO2的4次监测均未检出, TSP浓度也均远小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要求(SO2小时平均<0.50mg/m3,NO2小时平均<0.12mg/m3,TSP日平均<0.3mg/m3)。由此可见,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
本项目场址位于**县东北角靠近八宿县,场区附近无任何工业
企业,人类活动稀少,大气环境保持自然状态,质量良好。
2、地表水环境
祥查区属于**水系。矿区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西部扎庆容支沟和南部多穷大沟是矿区地表水的汇聚排泄通道。扎庆容沟支沟和多穷大沟常年流水,矿区东部的无名沟有季节性间断水流。
矿区的矿体在扎庆容沟东侧山坡至山梁一带,海拔4170-4500m,高出最低侵蚀基准面在100m以上。地表水补给水源主要为雨季降水和积雪融化,途中无工业污染源,也无居民生活污水排入,水质良好,无污染。
3、地下水环境
祥查区位于多穷沟上游的强侵蚀中切割区内,侵蚀基准面标高3970-4020m。总体上基岩含水性差、透水性强,经地下不同深度的坑道观察,除位置近冲沟的PD3平硐因雨季和地表为小冲沟或破碎带部位有多处线状少量股状流水外,其余5处平硐一般只在节理裂隙和破碎带有浸水,基本为“干燥”坑道。祥查区发现泉眼7个,泉水共同性质为下降泉,共同特点是流量较小,一般流量为0.05-0.1m3/s,但水质好,无污染。其中,加亚村北泉水由该村村民直接用作饮用水和牲畜用水,水质良好,无污染。
4、声环境
该矿点位于&&地区**县吉塘乡以西约10.5km的扎庆容沟,该地远离城区,距离最近的加亚村和&&至邦达机场通道有约1km,场内人为活动稀少,平时有放牧活动,附近无工业企业排放污染源,场内声环境质量良好。
为进一步了解工程区范围内声环境质量现状,本次环评引用《11自治区八宿县县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噪声监测资料进行类比。该监测点位于八宿县垃圾填埋场厂区内,距离本项目约80km,监测结果如下:
表7 噪声监测结果
监测
时段
监测点位、时间、结果
评价标准
标准限值
厂区
8月20日
L昼
L夜
L10
43.4
40.4
《声环境质量标准》
昼60
L50
34.7
34.6
L90
30.6
30.5
夜50
LAeq
39.6
38.3
根据监测结果表明,该区声环境质量LAeq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
本项目场址位于**县东北角靠近八宿县,场区附近无任何工业企业,人类活动稀少,声环境质量保持自然状态,质量良好。
5、生态环境
项目所在区植被分带明显,主要以灌丛、草甸为主。根据现场踏勘和调查,本项目矿区范围内冲沟两侧山坡、山梁部位大多为亚高山草甸和高山草甸,部分有少量的灌木丛或松柏等稀疏乔木;亚高山草甸主要由高山蒿草和杂草类组成。山顶部位为稀疏高山草甸或裸露碎石块。矿区范围内无耕地,无农作物分布。
本项目矿区野生动物较少,均为适应高原环境的特殊种类,主要分布有雪鸡、臧马鸡、多种鼠兔、高原兔等哺乳动物。
祥查区所在区域内主要浮游植物为澡类。主要浮游动物有:沙壳虫、匣壳虫和表壳虫等。主要底栖动物主要有:寡毛类、螺类、丰年虫和水生昆虫等。矿区的支流多穷大沟和扎庆容沟及公多雄沟水量不大,清澈见底,水生动物较少,在踏勘活动时未发现有鱼类出现,但有浮游生物及藻类。
场内人类活动稀少,主要为该矿区预查、普查时期留下的部分生态破坏斑迹,由现场调查可见,预查、普查期留下的生态破坏基本恢复了地形地貌,由于该矿点海拔较高,很难进行其他植被恢复,因此采取的是事先剥离地表的植被层,勘查结束后将植被层重新覆盖。场内生态环境良好,基本保持自然原貌。
项目区现状见附图3项目现状图。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1.工程与外环境的关系
扎庆容铅矿点位于11&&地区**县吉塘乡250°方向平距10.5km的扎庆容冲沟东山上,海拔高程4200-4600m。矿点南东700m(平距)有跨过多穷大沟的&&至邦达机场和林芝、拉萨公路通过。沿此公路至吉塘17km,至&&85km,具体项目与外环境的关系见图2外环境关系图。
表8 项目区外环境关系列表
名称
距离
详细情况
&&至邦达机场通道
800m
位于项目区的南边,为&&至邦达机场通道,交通量一般。
加亚村
1000m
位于项目区的东南侧,约7户人家,38人,均为藏族;该村居民生活饮用水源来自山间泉水,不采用扎庆容支沟和多穷大沟河水。
扎庆容沟
0
从勘查区西南角穿过,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