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563915 上传时间:2024-06-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完整版)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名词解释1. 主诉-病人就诊时陈述的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2. 壮热病人高热不退,但恶热不恶寒,多见于里热证极期阶段。3. 潮热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如潮汐之有定时。4. 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见于半表半里证或疟疾病.5. 自汗-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者,多见于气虚、阳虚.6. 盗汗-入睡时汗出,醒后汗自止,多见于阴虚内热证。7. 消谷善饥食欲过于旺盛,多食而易饥,是胃火炽盛所致。8. 除中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欲食,甚至暴食,是脾胃之气将绝之象。9. 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是湿热痢疾主症。10. 得神人之

2、两目灵活,面色荣润,表情自然,体态自如,言语清晰,意识清楚者,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11. 失神病人目光呆滞,面色晦暗,神情萎糜,身重迟钝,语声断续,意识朦胧者,是精衰气脱神亡的表现。12. 主色-凡人之种族皮肤的正常颜色。13. 善色病色有光泽者,称为善色,说明精气未衰,胃气尚荣,预后较好。14. 萎黄病人面色淡黄,枯槁无华者,是脾虚精亏的表现.15. 阴黄-面色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因寒湿内停,困扰脾阳所致.16. 瘿瘤颈前颌下喉结之处,有肿物如瘤,或大或小,可随吞咽上下移动,多因肝郁气结痰凝所致。17. 瘰疬颈侧皮里膜外肿起结核,形状累累如珠,历历可数者,多因肺肾阴虚,虚火灼痰,结于颈项。1

3、8. 解颅小儿囟门迟迟不能闭合,是肾气不足,发育不良的表现。19. 透关射甲小儿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一直延伸到指甲端者,提示病情危重。20. 染苔-若因某些食物或药物,致使舌苔染上颜色.染苔并非疾病所致,无临床意义。21. 镜面舌全舌之苔退去,舌面光洁如镜者,多因胃气匮乏,胃阴枯涸。22. 有根苔-舌苔紧贴舌面,刮之难去,似从舌体长出来的。23. 呃逆-有气上逆于咽喉而出,发出一种不由自主的冲激声音,声短而频,由胃气上逆所致。24. 六阳脉-凡两手寸关尺六脉常洪大等同,而无病象者。25. 相兼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一脉相兼组合而成的脉象,又称复合脉.26. 脉症顺逆-临床上以脉与症相应或不

4、相应,以辨别疾病之顺逆。27. 举按寻是切脉的指力轻重,轻手循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委曲求之曰寻。28. 症疾病所反映的单个症状、体征,是机体病变的客观表现。29. 病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规律所作的病理性概括。30. 证对疾病所处一定阶段病位、病因、病性、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性概括.31. 辨证-在中医诊断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四诊资料,辨别疾病证的过程。32. 里邪出表-先有里证,继而汗出,或疹透露,是病邪由里达表的现象。33. 热证-感受热邪,或阴虚阳亢,致使机体的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具有温、热特点的证候。34. 寒热错杂在同一病人身上,同时既有寒证,又有热证表现的证候。35. 热深厥亦

5、深-是内有真热而外见假寒的证候,其内热愈盛则肢冷愈严重。36. 至虚有盛候是病本严重虚证,反见充盛之状的真虚假实证候。37. 阴虚证由于阴精亏损而导致阴不制阳的虚热证候。38. 亡阳证体内阳气严重衰弱而表现出阳气将脱的证候。39. 合病六经病证中,凡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者,如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少阳合病.40逆传心包证肺经温热之邪从肺卫直接传入手厥阴心包经,而出现邪陷心包的证候。简答题01。 简述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及诊法合参的理由。答: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是:一、整体察病,即在诊病的过程中,从整体上了解疾病的病因病机和脏腑气血阴阳的变化,从而全面地认识疾病。二、诊法合参,即在诊察疾病时,将望

6、、闻、问、切四诊合参,综合分析病情资料。三、从病辨证,即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诊断疾病。诊法合参的理由是:疾病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表现是在多方面的,而四诊正是从不同角度检查病情,只有四诊并用才能全面、详细地获取所需临床资料;此外,在复杂的、有时甚至出现“假象”的病证中,只有四诊并重,才能去伪存真,鉴别真假。02。 何谓主诉?记录主诉时应注意什么?答:病人就诊时所陈述的最主要症状或体征及期持续时间称为主诉。记录主诉注意事项是:抓准主诉;问清主诉所述症征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不要使用病名和病程,文字要精炼.03. 恶寒和发热同时并见有何临床意义?答:恶寒与发热同时并见是外感病初期(即表证)的重

7、要诊断依据.根据恶寒、发热的轻重不同,临床又可分为:恶寒重,发热轻,主风寒表证;发热重,恶寒轻,主风热表证;发热轻,兼恶风自汗,是太阳中风证。04. 表证有汗与无汗各见到哪些情况?答:表证无汗,多属表寒证,因寒性收引,汗孔闭塞。表证有汗,有三种情况.其一,属外感风邪之证,因风性开泄,腠理疏松而汗出;其二,外感风热之证,因热性升散,使腠理疏松而汗出;其三,为气虚外感之表证,因卫阳不足,肌表不固而汗出.05. 亡阴、亡阳之汗各有何特点?为什么?答:亡阴之汗是大汗不止,汗出如油,热而粘手,由于体内津液枯涸,相对浓缩,邪热通过粘稠阴液从汗而泄,故热而粘手;亡阳之汗是大汗淋漓,汗稀而凉,因阳气将绝,元气

8、欲脱,卫外不固,故津液自泄而见汗稀而凉。06. 盗汗为什么“寐出寤止?答:盗汗之寐出寤止多由阴虚内热所致.中医理论认为,阳入于阴则寐,故寐则卫阳行伏于内,一方面使体表卫阳暂少而失密,二方面阳伏于内则阴虚内热更甚,蒸化阴液从暂时失密的体表排出而成盗汗。而阳出于阴则寤,故醒则阳气从内而外行,使卫表失固的现象得到纠正,体内阴虚之热亦有减轻,故汗液蒸化减少,亦不能自然排出.07。 阴虚潮热与阳明潮热有何异同?答:阴虚潮热与阳明潮热均为发热定时而如潮汐,二者不同点是:病机上,阴虚潮热是阴虚生内热;阳明潮热是阳热亢盛所致,二者有虚实之别。时间上,阴虚潮热以午后或入夜发热较甚,晨起消退;阳明潮热每至日晡热增

9、。程度上,阴虚潮热多见烦热、低热;而阳明热盛以大热身热为主。兼症上,阴虚潮热多兼颧红、盗汗、失眠等症;而阳明潮热兼见面赤、口渴、便秘、神昏等实热症状。08。 试述失神的特征及临床意义。答:在疾病过程中,病人表现为目光晦暗,精神萎糜,反应迟钝,呼吸气微,为失神的特征。失神重证者可进一步出现神识昏迷,循衣摸床,撮穴理线,或卒然倒地,目闭口张,手撒尿遗等症。失神说明疾病已经发展到严重阶段,正气衰改,五脏垂危,精气将夺,预后不良。09。 何谓善色、恶色?各有何临床意义?答:疾病中五色的表现以明润含蓄为善色,以晦暗暴露为恶色。善色表示虽病而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能上荣于面,故为病轻,预后良好;恶色表现脏腑

10、精气已衰,胃气不能上荣于面,故为病重,预后不良。10. 试述面部赤色的主病及临床意义。答:赤色主热,是血液充盈于皮肤脉络所致。若满面通红,多属外感发热或脏腑热盛之实热证;若久病两颧潮红,则属阴虚阳亢之虚热证;如重病面白时而泛红如妆,则为虚阳浮越于上,阴盛格阳之假热证。11. 何谓四季平色?其形成原因如何?答:人之肤色,特别是面色,随一年四季时令不同而微有变化,如春季稍青,夏季稍赤,秋季稍白,冬季稍黑,长夏稍黄,称之为四季平色.四季平色的产生是人体适应自然界的变化而形成的,其变化不十分明显,也是暂时的。四季平色属常色范畴。12。 如何鉴别斑疹之顺逆?答:不论斑或疹,若布点均匀,疏密适中,色红身热

11、,先见于胸腹,后延及四肢,斑疹发后热退神清者,是邪去正安之顺证;若布点不匀,稠密成团,色深红或紫暗,身凉,先见于四肢,后延及胸腹,斑疹发后身热不退,甚至神识不清者,是邪气内陷之逆证.13. 举例说明望痰辨别疾病的性质。答:若痰稀色白,是外感风寒之征;痰黄而稠,为外感风热所致;若干咳少痰,夹有血丝,是燥热犯肺损伤肺络,或肺阴亏虚,虚火灼络;若吐痰色绛,如铁锈,是邪热蕴肺,损伤肺络;若咳唾脓痰腥臭,多为痰热搏结之肺痈。14. 试述中医舌诊原理。答:舌与许多脏腑之间通过经络和经筋的循行直接或间接地联系起来;舌为心之苗,且为呼吸、消化的共同通道之要冲,为多气多血的器官;口腔之唾液系肾胃津液上潮所致;舌

12、苔乃胃气所生,胃为水谷之海,故脏腑精气上荣于舌。综上所述,由于舌与人体脏腑、气血、津液都广有联系,故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反映于舌.15。 举例说明望舌可辨别病邪的性质、病势的进退。答:辨别病邪的性质:红舌为热证,舌淡多主虚主寒,青紫舌为瘀血内阻;黄苔主热,白苔主寒,腐苔多食积,腻苔为痰湿。判断病势的进退:舌苔由润转燥,是热盛伤津,主病进;舌苔由燥转润,由厚变薄,多为津液复生,病邪渐退;苔色由白转黄变黑,提示病邪由表入里,由寒化热,由轻变重.16。 腐苔和腻苔怎样鉴别?各主何病?答:腐苔颗粒疏松,粗大而厚,揩之可去,如豆腐渣布于舌面,因阳热有余,蒸腾胃中腐浊邪气上升而成,多为食积痰浊,亦见于内痈

13、或湿热口糜。腻苔颗粒致密、细腻,揩之不去,若舌面涂布一层油腻状粘液,多因湿浊内盛,阳气被遏,湿浊停积于舌面,主病为湿浊、痰饮、食积、湿热、顽痰等.17。 何谓喘、哮?临床怎样鉴别喘、哮?答:病人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至鼻翼煽动,张口抬肩者,称为喘。喘有虚实之别。若呼吸急促似喘,且喉中有哮鸣声音者为哮,哮有寒热之分。喘哮常并称,其区别在于喘以气息迫促为主,哮以喉中鸣响而言。哮在发作期间,每与喘相兼,而喘则不一定兼哮。18。 切脉独取寸口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答:肺朝百脉:寸口乃手太阴肺经搏动之处,肺朝百脉,经肺气的作用运行全身,故五脏六腑的气血盛衰皆反映于寸口.肺经为十二经的始终,故可反映诸经脉之气

14、血.肺脉与脾胃关系密切,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脾胃,而脾胃又为气血生化之源,气血在肺气作用下运行于全身,故寸口部可反映脏腑气血情况。19. 正常脉象的特点是什么?答:正常脉象的基本形象是:脉位不浮不沉,中取即得;脉数节律一致,一息四至;脉形三部有脉,不大不小;脉势上从容和缓,应指有力。其中尤以“三部有脉,和缓有力”最为重要,它反映了正常脉象的胃(和缓)、神(有力)、根(三部有脉)的特点。20. 简述细脉的脉象、主病及脉理。答:细脉的脉象特点是细小如线,应指明显;主病是气血亏虚和湿病。由于营血亏虚,不充脉道,气不足则无力鼓动血行,故气血两虚脉体细小且软弱无力;湿邪内盛,压抑脉道,也可导致脉体细小。2

15、1。 试比较濡、细、弱脉的脉象特点。答:濡脉是浮细而软之脉;细脉是细小如线,但应指明显之脉;弱脉是沉细而软之脉。可见三者皆有脉体细小,力量较弱之共性。但濡、弱二脉较之细脉更细更软;从脉位上看,濡脉偏浮,弱脉偏沉,三者同中有异,须当细辨.22. 试比较弦脉和紧脉之异同。答:弦脉端直以长,如按弓弦;紧脉脉来紧张,左右弹手,如按转索。二脉皆有指感的力或脉体偏硬的感觉。不同之处在于:弦脉脉体在一直线上,直上直下,如按弓弦;紧脉较弦脉更有力,曲屈不直,如转动绳索,这是两脉的鉴别要点。23. 试比较促、结、代三脉之异同.答:促脉、结脉、代脉三脉皆为节律不整之脉,皆动有歇止.其中,促脉是脉数而有歇止,歇止无

16、规律,歇止时间较短;结脉是脉迟而有歇止,歇止亦无规律,歇止时间较短;代脉较慢,歇止的规律,且歇止时间较长。24。 何谓相兼脉?举例说明其主病规律。答: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一脉相兼组合而成的脉象称相兼脉,或复合脉。其主病规律是组成该相兼脉的各单一脉主病的综合。例如,浮紧脉,浮脉主表,紧脉主寒,浮紧脉主表寒证.又如沉细数脉,沉脉主里,细脉主阴血亏虚,数脉主热,沉细数脉则主里虚热证,即阴虚内热证。25. 简述症、病、证、辨证各自的含义.答:症是指疾病单个的症状或体征,如发热、头痛、气短、面赤、苔腻、脉细等等。病,是对疾病以生、发展、演变的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病理性概括,如百喉病、麻疹病、消渴病、

17、肺痈病等。证,是对疾病所处一定阶段病位、病因、病性、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性概括,如风寒犯肺证,心火上炎证,脾不统血证,肝阳上亢证,肾精不足证等。辨证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对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求得当前证名的过程。26。 何谓半表半里证?有何临床表现?答:半表半里证是指病变既未完全在表,又未完全入里,而是处于表里之间的证候。半表半里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寒热往来,胸胁苦满,神情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脉弦.27. 怎样鉴别虚寒证与实寒证?答:虚寒证病人畏寒肢冷,腹痛喜按,神疲乏力,大便稀薄,小便清长,舌嫩少苔,脉沉细无力。实寒证病人畏寒肢冷,腹痛拒按,大便秘结,痰多喘促

18、,舌苔厚腻,脉沉弦或弦紧有力.28。 何谓阴虚证?其临床表现的特点如何?答:阴虚证是在慢性病过程中,由于阴津亏损,阴不制阳的虚热证候.其临床表现是:由于阴精亏虚,肌体失养,则见形体消瘦,口燥咽干,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脉细等;由于阴不制阳,虚热内生则见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颧红,舌红少苔,脉象细数。29. 简述亡阳证与亡阴证的基本表现.答:亡阳证者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气微,面色苍白,脉微欲绝;亡阴证者汗热而粘,手足温热,呼吸短促,面色潮红,脉细数疾。30。 试述痰、饮、水、湿的异同。答:湿、水、饮、痰在形质、流动性、证候表现上有异有同,四者之间的关系密切。四者均属体内水液停聚所形成的病理性产

19、物,其形成均常与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和对水液的气化失常有关。“湿”无明显形质可见而呈“汽态”,弥漫性大,以肢体闷重酸困等为主要表现;“水”质清稀为液态,流动性大,以水肿、少尿为主症;“饮”是一种较水浊而较痰稀的液态病理产物,常停聚于某些腔隙及胃肠,以停聚处的症状为主要表现;“痰”的质地稠浊而黏,常呈半凝固乳胶状态,流动性小,多停于肺,但可随气流窜全身,见症复杂,一般有吐痰多的主症。由于湿、水、饮、痰本属一类,难以截然划分,且可相互转化、兼并,故又常互相通称,如有痰饮、痰湿、水饮、水湿、湿饮、湿痰等名.31。 温燥与凉燥的临床表现有何异同?答:温燥与凉燥两者皆有恶寒发热症状及津液耗损症状。但

20、温燥多发于初秋,乃燥热犯表所致,其症状恶寒轻,发热重,口干渴,少汗出,鼻咽干燥,咯痰粘稠苔薄黄,脉浮数。凉燥多发于晚秋,乃燥寒犯表所致,其症状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咯痰稀白,苔薄白,脉浮紧。32。 何谓血瘀证?有何临床表现?答:凡是由于瘀血内阻所导致的病证称为血瘀证。血瘀证病人的表现是疼痛:其疼痛如刺,固定不移,痛处拒按,夜晚加重.肿块:多为外伤瘀肿,或内伤积。出血:反复难止,色暗有血块。紫绀:如舌紫,瘀斑、青筋.涩滞:即脉细涩,肌肤甲错。33。 气不摄血和气随血脱有何异同?答:两证均有出血和气之亡失症状,其区别在于:气不摄血是由于气虚的摄血而致出血,其气虚在前,出血在后,出血呈小量持续

21、;气随血脱是由于大量出血而致气随之暴脱,其出血在前,而气脱在后,出血呈大量出血,气脱亦呈亡阳之危候.34。 何谓气逆证?胃气上逆和肝气上逆的主要表现有哪些?答:气机升降失常,气上逆而不调所表现的证候称气逆证.胃气上逆则见呃逆,嗳气,恶心,呕吐;肝气上逆可见头痛,眩晕,昏厥,呕血等。35。 气不摄血证和血热证皆有出血,临证怎样鉴别?答:气不摄血证是气虚不能统摄血液而见出血的证候,其出血以慢性惨血多见,血淡质清,多为便血、尿血、肌衄等下渗、外渗出血,且有气虚证的临床表现。血热证是脏腑火热炽盛,迫血妄行而出血,其出血以急性出血多见,血红质稠,多为吐血、衄血、咳血等上部出血,另可见里实热证的表现。36

22、. 怎样鉴别心气虚证与心阳虚证?答:心气虚证和心阳虚证的共同表现是心悸,气短,活动后加重,脉虚无力。心气虚证在上述基础上兼见颜面淡白,神疲体倦,自汗少气,舌淡胖嫩,苔白;而心阳虚证在共同表现的基础上还有畏寒,肢冷,面色暗滞,心胸憋闷,心前区作痛,舌质或见紫暗,脉涩或脉结、代.37. 心血虚证和肝血虚证有何异同?答:心血虚证和肝血虚证均属血虚,在脉症上均有眩晕,多梦,面白少华,舌淡,脉细等。心血虚证还可有心悸,怔忡,少寐,健忘,脉细弱等心血不足,心神失养的表现;肝血虚证还可见到爪甲不荣,视力减退,肢体麻木,筋脉拘急,月经量少色淡,甚至闭经等肝血亏虚,肝经失养的表现。38. 痰蒙心神证和痰火扰神证

23、有何异同?答:痰蒙心神和痰火扰神证二证的病因均与痰浊有关,病位均以心神为主,症状上均出现神志错乱的表现,但性质上有寒热属性之别。痰蒙心神证因寒痰所致,多见神识痴呆,表情淡漠,喃喃自语,哭笑无常,舌苔白腻,脉缓或滑。痰火扰神证因痰热所致,其轻者心烦不寐,重者胡言乱语,打人毁物,哭闹无常,多兼里实热证的症状、体征。39。 怎样鉴别燥邪犯肺证与肺阴虚证?答:燥邪犯肺证属实、属表,起病急,是因外感燥邪,耗伤肺津所致。本证多见于秋令,除干咳少痰,痰粘难咯,胸痛咯血之外,尚兼发热,恶寒,苔薄,脉浮等表证现象.肺阴虚证属虚、属里,起病慢,是由于肺阴不足,虚热内生所致,本证可见于四时,除干咳少痰,痰粘难咯,胸

24、痛咯血之外,常兼消瘦,潮热,盗汗颧红,舌红少苔,脉细而数。40。 怎样鉴别肝火上炎证与肝阳上亢证?答:二证均有肝之阳热向上之征。肝火上炎证一般以肝经循行部位如头、目、耳、胁的实火炽盛为主要症状,表现为目赤,口苦,急燥易怒,胁肋灼痛,突发耳鸣耳聋,头痛头胀等;而肝阳上亢证一般以肝阳亢于上,肾阴亏于下作为辨证要点,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头重脚轻,腰膝酸软,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肝阳上亢之病势不如肝火上炎之急,但病程较长久。41。 肝风内动四证有何异同?答:肝风内动四证均有眩、麻、抽、颤等动风的表现,其区别在于:肝阳化风证:眩晕欲仆,头摇肢颤,言謇舌强,卒然倒地,半身不遂,常兼头痛项强,腰膝酸软,

25、脉弦细,证属下虚上实证。热极生风证:手足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两目上视,牙关紧闭,多兼见高热神昏,躁热如狂,舌红,脉弦数,证属里实热证。血虚生风证:手足震颤,肌肉动,关节拘急,四肢麻木,多兼眩晕耳鸣,面白甲淡,舌淡苔白,脉细无力,证属里虚证。阴虚动风证:手足蠕动或瘛疭,常兼潮热,消瘦,咽干,舌红少津,脉细而数,证属阴虚内热证。42。 肾精不足证与肾阴虚证如何鉴别?答:二证均为肾之阴精不足所致病证,均可出现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发落齿松,健忘,经闭等症.其区别在于:肾精不足证一般并无虚热之象,主要表现在生长、发育、生殖机能低下之病变;肾阴虚证大多有虚热症状,具有阴虚火旺,性欲亢进的表现。43。

26、 试述六经病证传经的类型特点.答:循经传:即按照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的次序相传。越经传:即依六经次序隔一经或两经相传。表里传:即互为表里的两经相传,如太阳少阴;少阳厥阴;阳明太阴。44。 怎样鉴别阳明经证和阳明腑证?答:阳明病见于外感病邪热炽盛的极期阶段。如果无形之邪热弥漫全身,充斥于阳明之经,以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为主症者,是阳明经证;如果邪热由经入腑,与肠中糟粕搏结,致成燥屎内结,同时出现潮热,汗出,腹满而痛,热扰心神则循衣摸床,神昏谵语等,是阳明腑证之征.45. 何谓卫气营血辨证?简述卫气营血的意义。答: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医家叶天士借用卫气营血的概念来概括外感温热病整个病程 发展演变的一种辨证方法。其意义是以卫、气、营、血分别代表着温热病发展过程中四类不同的证候类型,也标志着病邪浅深、病情轻重的不同层次及传变规律,并以此作为临床立法处方的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医师/药师资料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