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校师范专业虚拟教研室的构建.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562043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00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师范专业虚拟教研室的构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校师范专业虚拟教研室的构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校师范专业虚拟教研室的构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3新 疆 职 业 大 学 学 报 JOURNALOFXINJIANGVOCATIONALUNIVERSITY第 32 卷第 1 期2024 年 3 月Vol.32No.1Mar.2024高校师范专业虚拟教研室的构建汪萍,战星如(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锦州121000)摘要:信息时代传统教研组织形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求。虚拟教研室依托互联网技术产生发展,成为智能化社会发展和教育大变革的产物,为高校师范专业教学组织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案。对于促进专业学术领域交流、思想融合和人才培养有着重大意义。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探究师范专业教研组织形式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虚拟教研室建设建

2、议。关键词:教研组织;虚拟教研室;师范专业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549(2024)01-0063-05在新教育改革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下,传统基础教研组织已经举步维艰,面临重重困难。为了顺应新时代发展需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印发了关于开展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建立跨越时空、跨越地域、跨越学科的虚拟教研室的要求,并明确强调高校虚拟教研室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引导教师回归教学、热爱教学、研究教学,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所有课堂都要有育人功能”“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1,师范专业的

3、发展水平直接关乎全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探索师范专业虚拟教研组织的建构模式,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一、虚拟教研室构建的理论基础(一)“云连接”理论2020 年 5 月,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联合成立了云教研共同体(CloudTeaching-ResearchCommunit,CTRC),该理论由内外两个圈表示(见图 1)。内圈展示“认知连接”“社会连接”“情感连接”三个相互交叉的假设和连接假设的“问题”;外圈描述共同体的“活动过程”,涵盖三个阶段准备活动、正式活动、后续活动。内圈由三个互相交叉的“假设”和连接三假设的关键节点“问题”构成。

4、2“认知连接”“社会连接”“情感连接”是研究的基本假设。认知连接是指在 CTRC 活动提出的问题和参与者大脑中的认识之间的连接。活动所关注的问题与学员大脑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间的联结愈强,则愈有可能产生有效的学习。这就是云学习的基本前提和假定。社会连接是指人际关系。这一假设指的是人际间的连接愈广、愈深、愈强,则愈能产生有效的学习,这收稿日期:2023-06-03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1 年度课题成果(JG21DB012)作者简介:汪萍(1972),女,教授,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英语阅读和英语测试的教学;战星如(2000),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5、。图 1“云连接”示意图64新 疆 职 业 大 学 学 报也是提升云学习效率的一个关键因素。情感连接是指个体与问题之间的连接,是群体之间通过问题作为媒介而形成的一种情感联系。该假设的主要内容是:CTRC 成员之间的情感连接愈多,愈广泛,愈强烈,愈能持续有效地学习,这在云端保持长期高效的学习很有必要。三种假说虽然各司其职,但要使 CTRC 在整体上能长期发挥出更大优势,还需要三种假设的相互配合。总之,“云连接”理论强调三位一体假设的共同作用。“云连接”理论认为,个体的认知社交情感连接程度越高,其协同性越高,学习效果就越佳;三假设的紧密程度依赖于所选的问题。为了达到期望的效果,连接需要在活动全过程

6、中贯穿始终。(二)“专业学习共同体”理论费迪南滕尼斯在共同体与社会中对共同体理论作出了科学的诠释。他认为,共同体是“建立在有关人员的本能的中意或者习惯制约和适应或者思想有关的共同记忆之上的”3。共同体首先要有一个共同的准则,由成员们共同参与和制订,是集体自治的基石。成员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要肩负起与之对应的义务。在营造和谐的环境中形成一种思想统一、团队意识强、目标一致,以个人价值服从共同价值为建构理念的组织。201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要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构建教师成长平台、强化高校院系间教研室等学习型组织建设,构建传帮带关系。文秋芳和张虹运

7、用辩证研究范式,对跨学科多语言教师构建专业学习共同体进行理论和实践探讨,重点关注以政策、任务为导向的“拉推”模式构建共同体组织的实施及成效。以学科为先导,以项目为抓手,本着自愿参与、合作双赢的原则,加强队伍建设。整体思想是把教师的全面发展作为宗旨,把建设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作为最终目的,构建跨院系的平台,为教师打造一个安全、温暖、充满活力的学习团队,让每位教师都获得可见的、可量的或可感的成果。4虚拟教研室的建立是在专业学习共同体理论的支撑之下,借助人工智能网络平台,多维度组织人员确立学习项目来共同探究解决问题。在无边界、多样化的共同体理念的催生下,教师间教育领域联合研究的新型共同教研模式应运而生

8、。共同教研在本质上是不同教学思路之间的碰撞和融合,是教育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有责任担当的教育者的创新和实践。共同教研关注的是知识在教师间的流动和共享,共同体的管理目标从仅关注教研结果转向促进知识在教师间的流动、共享和增长。以“知识”为中介,在共同体模式下教师间平等、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走向合作、共享、互助的更紧密的关系,教师个体成为知识的发源地和中转站,彼此间形成网络链接和互动,即构成一种学习文化的良好生态。5协同教学研究是构建虚拟教研室的重要内容。以新的人文思想为指导,深入挖掘各学科、专业间的内在联系。在特定目标下,组成一个多人团体,以多维、多态、多样化的研究学习方式,实现对研究对象的全方位

9、、开放性的探索。(三)“学习型组织”理论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不断建立的以知识为主导的组织,更加注重人才价值的实现,最大化发挥人才的智力资源。彼得圣吉(PeterM.Senge)于 1990年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学习型组织”理论。学习型组织是指一种借助内部激励动力,拥有共同愿景,注重合作学习,最大程度地发挥组织成员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新集体。6通过培养成员间整体良好的学习气氛来构建一个有机的可持续发展的组织。这一理论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在高校师范专业虚拟教研室的建设中,结合成员的实际状况和自身的特点,构建有效的“学习型组织”并创新探讨其发

10、展途径。建立师范专业虚拟教研室是基于教师自身能力,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选择出最适合团队自主发展的教研新模式。在教研室学习型组织中,教师在信息化、开放性的环境中不断学习,加深对共同目标的认识,以一种积极谦虚的心态,与其他教师进行协作和经验交流,从而达到超越自身、激发潜力的效果。教研团队有一个整体的目标规划,不同师范专业的教师在这一目标下进行团队教研合作,利用教研成果建立起一个网络化的专业共享组织,以此来提升师范人才的培养质量和促进师范专业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二、师范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价值教研室是我国高校的基层教学组织,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教研室始建于 1956年,是按照一门或几门性质相

11、近课程而设置的依附于一个专业的实体组织机构。从 20 世纪 50 年代形成后,高校教研室发展经历了初创期、定型期、恢复期和转型期、虚化期四个基本阶段。7目前,我汪萍等:高校师范专业虚拟教研室的构建65国高校教研室的发展出现了“边缘”现象,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方式逐渐转变的结果。构建虚拟教研室是一个系统性的组织改革。虚拟教研室更加注重教育理念、提升科研意识、健全教研体系、培养同侪协作文化、实现教学领导,具有较大的建设价值。(一)当代师范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教育政策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使得教师在教育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的专业素质是确保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力量,对于有效的教育

12、和实施至关重要。目前,高校的师范专业正承担着培养师范生的重要教育任务。专业建设水平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国家教育大计的实现进程。虚拟教研室的建立与发展,促使师范专业在常规教育框架内形成了“人本化教研“的创新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时间、地域、教研人员、研究方式和研究内容的界限。高校可依托现代“智能+”平台,充分挖掘教研室成员多方潜力,采取更加灵活的形式,打造教师教学科研动态发展共同体,最大程度地满足师范专业发展的个性化要求。(二)“新师范”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求我国建设高校基层教研组织的目的是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从国家层面看,“十四五”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中提到“强教必先强师”。新时

13、代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对人才的质量和学术能力提出新的挑战,促进师范生教学实践水平的提升也成为高校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着力点。作为准教师群体,师范生是我国实现快速发展的核心要素。随着新教育时代的到来,国家对师范专业提出了打造“新师范”人才的培养要求,即人才培养“五育并举”、课堂教学“打造金课”、课程结构“产出导向”、培养模式“协同育人”。虚拟教研室的建立,顺应了国家对师范教育发展的新思路,促使教育“回归初心”,最大程度提升了师范生的培养质量。(三)师范教育发展顺应“智能+”的时代必然结果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推动着高等教育教学的变革和新时代教育改革形式的不断完善,这无疑改变了整个世界的

14、发展格局。为顺应时代的发展,教育部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中指出:“要不断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为教育变革提供新方式”。师范专业虚拟教研室的建立是教师教育研究者主动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带来的挑战,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努力打造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品质师范教育而进行的大胆尝试。高校师范专业需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人工智能技术,变革教研室新形态,这是我国经济社会步入“智能+”时代的必然结果。三、高校传统教研组织存在的问题教研室作为基层教研组织,承担着科研、教学、师资培训等一系列重要功能。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方面,教研室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随着数字化协同共建时代的到来,

15、传统教研组织运行模式显现出了弊端:(一)教研组织成员结构单一目前各高校的教研组织基本遵循了以同学科、同专业、同课程、同地区为原则的组建模式。以 B大学为例,该校设有 20 个二级学院,53 个本科专业,拥有专任教师 1200 余人,其中教授 200 余人,博士 450 余人。但各学院的教研室成员结构过于趋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因地制宜、深入探究的教研成果,但也存在着教研组织内部角色意识淡薄、创新意识不强、无法实现成员间集思广益的现实问题。例如 B 大学的外国语学院,大致分为四个教研室:综合英语类、英美文学类、阅读与写作类、教法类。四种教研室相互独立,平行发展且互不干涉。特别是在教育部提出

16、的新工科新文科的建设背景下,学科专业类别和成员过于趋同的传统教研室的组织模式无法满足“交叉融合”新学科建设思路的要求,严重阻碍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二)教研组织成员效率低下相对于数字化网络时代而言,传统教研组织运行模式工作效率明显低下。长期以来,教师缺乏将积累的教学经验与最新科研成果相结合的能力,难以将教学任务、职称评定和教研活动三者平衡起来,传统教研组织内成员职能、研讨内容、发展前景等缺乏准确的定位。B 大学下设的传统教研室,教研活动成效低下,成员参与活动积极性不高、团队愈发松散、成员互动减少,只注重各项工作流程,流于形式。教研组织的教研和学术推进工作仍停留在原有孤立的模式中,缺乏结构

17、性、整体性的思维。形同虚设的传统教研室没有实现成员多方协作共赢,无法真正发挥基层教研组织的作用。(三)教研组织管理功能弱化传统教研室虽然可以承担最基本的课程安排任务,但可发挥的作用较为单一,对学术研究和教66新 疆 职 业 大 学 学 报师能力培养等功能趋于弱化,逐渐成为高校中无实质性作用的教师基层组织。部分基础教研组织存在无明确计划和工作重心的现象。不同年龄和经验的教师对教研重点把握未达成一致,教师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教研组织管理。例如 B 大学下设的教研室中,一部分教师关注自身工作的效果和态度,教研着力于对学生的管理;另一部分教师则关注教学质量和能力,教研侧重于教师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

18、,二者存在显著差异。可见,传统教研组织未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活动管理体系。久而久之,教研室成为管理功能松散的基层组织,教学研究的成果产出受到较大的影响。(四)教研活动形式滞后传统教研活动往往是“输血”型培训。教师已经习惯于“被动”进步,比如 B 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教研室开展常规的教研活动经常采用专家演讲和座谈、教师机械记录的方式,主管领导大多运用行政命令来主导教研活动,教研内容注重理论,脱离实际。传统教研活动形式落后,不利于教师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方式,对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质量改善没有明显作用。为了顺应数字化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依托“智能+”创新改革传统的教研组织形式,助力高等教育的大变革,

19、成为高等教育长远发展的当务之急。四、师范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方向(一)培养师范专业师生跨学科能力为有效提升师范专业人才质量培养,教育部大力推进对师范专业的重新认定和评估,促进了我国高校师范专业的规范发展。国家“五育并举”“学科育人”的教育理念给英语学科赋予了全新的发展路径。英语师范生培养重心,除了传统的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之外,增加了道德价值观、多学科综合培养的全人教育任务。就英语师范专业而言,除了对专业本身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之外,学校还可在教学中涉及对学生政治思想、文学、艺术、科学、体育、历史等诸多学科知识的体验和学习,促进英语教育从知识型向工具型的转变,从而实现通过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综合

20、素养的教育目标。基于国家对师范专业教师提出的更全面的要求,各个学科的师范专业教师应顺应国家教育理念,树立“大英语”跨学科教学思路,创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育人体系。师范专业虚拟教研室的建立给师范专业教师提供了彼此交流和学习的空间,将学术性和师范性相结合,形成对师范人才的多维度综合培养。组织成员遵循国家教育理论以及师范专业的标准要求,共同设置出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教育教学目标,通过互助教研,实现师范专业队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升师生的跨学科能力。例如,在虚拟教研室中,英语教学法教师可以与其他院校的音乐、语文、美术、教育技术等专业的教师就英文歌曲演唱、中英文书法、简笔画绘制、课件制作等主题展开深入教学交

21、流,并将交流成果运用到课程实践,以提升英语师范生的微格教学、课堂语言、书写、实验教学、艺术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等实践教学技能。(二)开展教师综合能力培训师范专业教师培训是保证专业建设快速发展与时俱进的重要途径。虚拟教研室建设过程中应定期开展教师技能培训。在知识结构方面,培训应注重教学知识体系的更新,引导教师深挖教学内涵,实现学科育人;在教学方面,培训应将教学理论与教学技能实践相结合,强化对学生教育情怀和正确思维能力意识的培养;在教学手段方面,培训应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提升,引领教师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虚拟教研室成员间通过经验交流,将自己最需要的知识信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成果,综合运

22、用各种资源优势,发挥多主体协同育人功能。同时虚拟教研室成员的培训效果应定期考核,把教育业务能力和教学成效考核结果纳入学期评奖评优,激发教师对教育活动的热情。(三)构建长期发展运营体系教研室作为高校基础教研组织,其组织管理是整合教研室资源实现教研室目标的过程。教研室的完善运作离不开对目标进行分解,规定相应规章制度,确保教研室可以有效运行。8由于虚拟教研室共享平台的建设牵涉到不同区域的多个高校、多个专业领域。因此,它更多地依赖于教师的自发性。构建一个可持续、高效的教研管理运营体系势在必行。在新管理运营模式下,教师间秉承协同共建的理念和宗旨,积极参与教研活动,确保教研组织保持高度的活力。高校负责人可

23、做好对虚拟教研室的规划和制度保障工作,制定一套完备的评估体系,努力营造一个以“激励、保障、评价”相结合的有效发展机制,保证虚拟教研室的建设有效率,促进教研室成员的共同发展。9(四)推动优质资源的共建互通师范专业虚拟教研室可以教学教研为中心,努力在英语学科师范生教学和科研方面进行创新,汪萍等:高校师范专业虚拟教研室的构建67开展开放共享的教学科研活动。在虚拟教研室组织的支持下,各个地区的师范专业教师可跨学科共同组建虚拟教研室,利用教育信息化技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教学科研工作,进而促进校际间教师教育相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师范类虚拟教研室应将优质的师范专业资源整合分享,在课程方面包括课程教案

24、、课件、习题库、教学案例、教学技能库、教学管理案例、教学设计、教具制作等资源;在学科层面包括教学相关问题研究论文、教师教育类相关书籍、教学学术研讨会记录、教学经验总结等。在优质实用的师范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中,学校借助数字化技术手段将教学实践经验与实践成果向全国各地的高校辐射,特别关注基础设施较落后的地区,最终实现优质资源互通最大化。五、结语本文聚焦当前虚拟教研室的建设理念,梳理其兴起之缘、建设价值和未来可持续发展方向。高校虚拟教研室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探索,从成员构成、组织形式到开展方式均体现出开放共享等特点。当前该教研形式系统虽尚未完善,但已是新时代教研组织发展必然之趋。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定能为师

25、范专业全面实现教学价值而培植沃土,为国家输送高素质人才。参考文献: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1)2 文秋芳.“云连接论”的构想和应用 J.外语教学与研究,2022,54(1):66-78.3 德 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M.林荣远,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4 文秋芳,张虹.跨院系多语种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J.外语界,2019(6):9-175 马学生,申屠永庆.改革新视角:以共同教研助推新高考的学校探索 J.中小学校长,2021(6):23-25.6美彼德圣吉.第五项修炼M.郭进隆,

26、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7 洪志忠.高校基层教研室的演化与重建 J.大学教育科学,2016(3):86-92.8 臧智慧.共同体视域下高校教研室的重组与改造研究 D.黑龙江:黑龙江大学,2021.9刘雨.试论高校虚拟教研室的内涵、价值与建设J.豫章师范学报,2022,37(2):71-74.(上接第 62 页)再认为空气动力学生涩难懂,知识内容的接受程度得到了提高,对该课程有了极大的学习兴趣,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增强。学生对启发式教学与技能大赛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表示满意,该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大多教学环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能够让学生交流协作进行思想碰撞,并且通过参加技能大赛着重培养了他

27、们积极寻找问题、主动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实训设备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和多媒体教学与模拟仿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效果良好,该方法理论联系实践,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晦涩难懂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飞机模型与飞行原理相结合和航空领域的科研水平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课堂变得生动起来,不再枯燥乏味,通过实际事例使学生大力弘扬和践行当代民航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参考文献:1 中国民航网.波音预测:未来 20 年全球将需要新增 230 万名民航专业人员 EB/OL.(2023-07-27).http:/ 陆轶.以思政为引领的飞机维修“双师”教师队伍内涵建设的实施策略研究 J.广东教育:职教,20

28、23(2):27-29.3 李娜.高职扩招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J.教育与职业,2020(20):56-59.4 郝文杰.民航高职专业最新目录修订对民航高职教育的影响与建议研究 J.民航管理,2020(9):24-27.5 郭昊,刘沛清,屈秋林,等.基于创新实践理念的空气动力学课程教学体系建设 J.世界教育信息,2011,25(1):49-51+72.6 靳光盈,轩凡林.职业本科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J.汽车维修与保养,2023(9):82-83.7 蒋蓓,赵卿,江莉,等.基于创新实践理念的空气动力学及飞行原理课程教学体系建设 J.现代装饰(理论),2015(8):278-279.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