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地方优质高职院校创建职业本科学校路径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561952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优质高职院校创建职业本科学校路径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地方优质高职院校创建职业本科学校路径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地方优质高职院校创建职业本科学校路径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紧密相连,对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十分关心技能人才的培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满足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的需要,是职业教育自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质量教育与就业需求的需要。但职业本科学校是什么、地方优质高职院校如何创建职业本科学校等核心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一、逻辑:创建职业本科学校的必然分析(一)创建职业本科学校是适应国家战略和产业变革的必然选择随着新

2、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持续深入,我国对高端应用型人才的技术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升。我国正在逐步构建与新兴产业技能禀赋需求适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与规格要求。创建职业本科学校,是我国高质量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需要的必然选择,是职业教育与国家重大战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紧密对接的必然选择。创建职业本科学校,可以培养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1。(二)创建职业本科学校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要举措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指由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职业教育组成的

3、有机整体,能够满足不同群体、不同阶段、不同需求的终身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需求。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地方优质高职院校创建职业本科学校路径研究李菲(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襄阳441050)摘要:文章从逻辑、方向和路径三个方面,探讨了地方优质高职院校创建职业本科学校建设路径创新的问题。文章从适应国家战略和产业变革、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影响力三个维度进行了创建职业本科学校的必然分析;从方向上提出了“三坚持、四提升”的创建职业本科学校的应然要求;从探索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本科校企合作新方案、职业本科服务地方新路径、职业本科以文化人新形态、职业本科国际化新形式以及职业本科

4、办学新机制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实然策略。关键词:优质高职院校;创建;职业本科;路径中图分类号:G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584-(2024)01-0001-06收稿日期:2023-11-20作者简介:李菲(1964-),男,湖北枣阳人。襄阳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兼任国家教育特约督导员、教育部图书情报教指委高职分委会副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湖北省政府督学、湖北省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湖北省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湖北省高职教育学会副会长、湖北省职业教育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区域教育发展。2024年2月第23卷第1期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Xi

5、angyang PolytechnicFeb.,2024Vol.23 No.11第23卷第1期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要实现职业教育的纵向贯通和横向融通,打通职业教育的“天花板”和“瓶颈”。创建职业本科学校,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要举措,是实现职业教育纵向贯通的关键一环。创建职业本科学校,可以打通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本科的升学通道,为中职生和职业专科学生提供公平升学的机会,为职业本科毕业生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为职业教育学生提供更多的个人发展的机会,为职业教育拓展广阔的发展空间。(三)创建职业本科学校是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是衡量职业教育办

6、学水平和社会地位的重要指标。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需要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和歧视,需要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就业质量,需要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市场竞争力。创建职业本科学校,是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是增强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和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创建职业本科学校,可以提高职业教育的含金量,使职业本科毕业生在就业、升学、考公等方面具有与普通本科毕业生同样的效力,使职业教育学生在社会上享有与普通教育学生同等的尊重和待遇,使职业教育不再是“断头教育”,而是成为一种有前途、有价值、有尊严的教育。创建职业本科学校,可以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使职业本科毕业生具备更强的理论基

7、础、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使职业本科毕业生能够胜任更高层次、更复杂的技术技能岗位,使职业本科毕业生能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使职业教育不再是“低端教育”,而是成为一种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二、方向:创建职业本科学校的应然要求地方优质高职院校是指国家“双高计划”立项建设院校,这些院校办学条件优、综合实力强、服务贡献大,形成了“学生有特长、学校有作为”的职教本色、“创新创业、人人出彩”的育人特色、“与地方同进、与地方共荣”的服务底色。这些院校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鲜明的办学定位,明确的服务方向,合理的专业结构,完善的教学体系,高效的管理机制,优良的师资队伍,丰富的实践资源,广

8、泛的合作网络,良好的社会声誉以及可持续的发展能力。(一)创建职业本科学校的定位:落实“三坚持”1.坚持“立德树人、以用立业”的办学理念。建设本科职业学校过程中,要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要坚持以用立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使毕业生能够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生产加工中高端产品、提供中高端服务,能够解决较复杂问题和进行较复杂操作,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新变化、新挑战。2.坚持“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育人主线。建设职业本科学校过程中,要紧密对接国家和地方产业发展战略,优先发展新兴

9、专业,加快建设人才紧缺的专业,改造升级传统专业,撤销并淘汰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3。要加强与行业龙头企业、高水平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提升职业本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3.坚持“扎根地方、贴身服务”的服务定位。建设职业本科学校过程中,要紧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服务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服务乡村振兴和社会民生,服务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要发挥职业教育的区域优势,推进校地合作、育训结合,加速培养乡村振兴人才,激励更多农民、返乡农民工参与职业教

10、育。要面向行业企业和社会实施科研、技术研发、社会服务等项目,并带来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二)创建职业本科学校的主线:实现“四提升”1.着力提升办学质量,打造职业本科教育的品牌和标杆。要以质量为核心,以标准为导向,以评价为抓手,以改革为动力,不断提升办学质量,打造职业本科教育的品牌和标杆。要建立健全职业本科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制定职业本科教育2李菲:地方优质高职院校创建职业本科学校路径研究的质量标准,开展职业本科教育的质量评价,实施职业本科教育的质量监控,推动职业本科教育的质量提升。要加强教学管理,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要加强学生管理,完善学生培养方案,落实学

11、生培养环节,关注学生培养效果,提升学生综合素质。2.着力提升科研水平,推动职业本科教育的创新发展。要以创新为灵魂,以科研为支撑,以成果为导向,以转化为目标,不断提升科研水平,推动职业本科教育的创新发展。要建立健全职业本科教育的科研体系,制定职业本科教育的科研规划,开展职业本科教育的科研项目,实施职业本科教育的科研奖励,推动职业本科教育的科研进步。要加强科研队伍,培养科研人才,激发科研活力,提高科研能力,提升科研质量。要加强科研成果,促进科研转化,服务科研创新,增强科研影响,提升科研价值。3.着力提升服务能力,促进职业本科教育的社会贡献。要以服务为宗旨,以需求为导向,以效益为衡量,以满意为目标,

12、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促进职业本科教育的社会贡献。要建立健全职业本科教育的服务体系,制定职业本科教育的服务计划,开展职业本科教育的服务活动4,实施职业本科教育的服务评估,推动职业本科教育的服务提升。要加强服务对象,拓展服务领域,满足服务需求,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服务质量。要加强服务成效,增加服务收入,扩大服务影响,提高服务满意,提升服务价值。4.着力提升文化品质,弘扬职业本科教育的精神风貌。要以文化为根基,以品质为内涵,以风貌为外在,以传承为使命,不断提升文化品质,弘扬职业本科教育的精神风貌。要建立健全职业本科教育的文化体系,制定职业本科教育的文化建设,开展职业本科教育的文化活动,实施职业本科教育的

13、文化评价,推动职业本科教育的文化提升。要加强文化建设,弘扬职业教育的理念和价值,塑造职业教育的形象和品牌,培育职业教育的氛围和风格,提升职业教育的品格和品位。要加强文化传承,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文化,创新和发展具有时代特色的职业教育文化,提升职业教育的内涵和魅力。三、路径:创建职业本科学校的实然策略(一)推进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探索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1.增强人才培养适应性。坚持“立德树人、以用立业”办学理念,深化“校地企协同、课岗证融通、育训创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产业需求导向,强化学生能力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基层共享、中层分设、拓展互选”

14、专业群课程体系改革,构建开放灵活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资源共享、专业群内互选、专业群间拓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实施“分层教学、分类培养、分级递进”教学模式改革,根据学生的基础、兴趣、特长,制定分层教学、分类培养、分级递进的教学计划,实现教学个性化、差异化、阶梯化。加强实践性教学,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实习实训、工作坊、项目制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建设高水平职业本科专业。加快构建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群体系,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技能人才。积极探索职教本科专业发展模式,建强建优国家、省级专业群,推进专业群同步建设,带动校内其他各专业群梯级发

15、展。完善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增设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新兴专业,调整优化不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传统专业,提高专业的适应性和前瞻性。加强专业建设,完善专业标准,建立专业评价体系,提高专业水平和质量。3.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集聚、充实教育要素与资源,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创业综合体,实现平台、项目、队伍相互支撑,学校、院部、专业三级联动,推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系统化、一体化开展。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始终,设立创新创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设立创新创业中心、孵化器、加

16、速器等,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场地、设备、指导、资金等支持,打造创新创业的桥梁和纽带。建立创新创业教育项目体系,举办创3第23卷第1期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训练营、创新创业实训等,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机会、平台、展示等,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和创业成果。(二)推进产教融合创新,探索职业本科校企合作新方案1.推进政校企行协同育人。发挥政校企行的办学理事会作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产业头部企业共建产业学院,企业技术人员直接参与人才培养,校企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引入企业真实生产任务,师生共同进行工艺开发。建立政校企行协同育人机制,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学校提供教育

17、资源,企业提供实践平台,行业提供专业指导,形成人才培养的合力。建立政校企行协同育人平台,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实验室、产教融合工作室等,为人才培养提供优质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2.推进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共建产业学院,实现产业链与教育链融合。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共建产业学院,打造产教融合的典型项目,实现产业需求与教育供给的有效对接,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共建企业工作室,实现关键技术与核心课程融合。与企业共建工作室,引入企业的关键技术、核心工艺、先进设备等,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的无缝对接,培养具有实战经验的

18、高技能人才。3.推进“院系品牌”建设。在实施订单班、共建产业学院、共建职教集团、混合所有制办学等校企合作模式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品牌项目建设。以二级学院为单位,以专业为依托,以产业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与企业深度合作,打造具有特色、优势、影响力的校企合作品牌项目,提升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三)推进科研服务创新,探索职业本科服务地方新路径1.深化“进企进村”工作。持续深化教师深入当地企业、农村工作。面向当地产业发展需求,建立“企业+平台+项目+科技成果+科研团队”工作机制。组织教师进入企业,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开展技术攻关、技术转化、技术服务等,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组

19、织教师进入村镇,了解农村的发展需求,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农村人才培训、农村公共服务等,为农村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务保障。2.加强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充分发挥教授、博士的科研优势,对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组建科研团队,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等实用技术和前沿科技研发工作,稳步形成结构合理、成果突出、影响力较大的科研团队。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建立科研中心、科研基地、科研联盟等,为科研团队提供优质的科研环境和资源。加强科研项目建设,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企业级等各类科研项目,为科研团队提供充足的科研资金和支持。加强科研成果建设,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科研团队提供有效的科研激励和回报。3.扩大职业技能培训

20、。依托各类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面向区域主导产业,创新社会培训管理与激励机制,打造区域性企业员工技能培训高地。完善培训课程体系,开设与产业发展需求相对应的培训课程,提高培训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完善培训师资队伍,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高水平教学能力的培训师资,提高培训师资的专业性和水平。完善培训评价体系,建立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的培训评价体系,提高培训评价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四)推进文化育人创新,探索职业本科以文化人新形态1.提升校园文化品味。培育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以“智能行创”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智”,发扬传统“智”文化,实现学以增智、用以长智,过智慧生活。“能”,坚持能力本位

21、,实现在干中学、在学中干,练过硬本领。“行”,倡导知行合一,实现学以致用、学用相长,走实干道路;“创”,激发创的梦想,实现创意创造、创新创业,创青春风采。广泛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展示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生的精神风貌、教师的教学风采,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打造校园文化载体,传播学校的文化理念、文化成果、文化信息,增强学校的文化影响力。2.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具有地域特色、学校个性的文化品牌。建设“竞赛文化”,以赛促教、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不断磨练职业技能。组织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等各类职业技能竞赛,4李菲:地方优质高职院校创建职业本科学校路径研究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竞争力。建设“社团文化”,推

22、动科技发明类、文体艺术类、兴趣爱好类、志愿服务类等社团活动百花齐放。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团队精神。开展各类报告会、演讲、学术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社会名人等,为师生提供高水平的学习资源,提高文化品位。3.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定期组织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汲取传统文化力量,传承中国精神,让传统文化代代相传。开展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如中秋节、端午节、春节等,让学生体验传统节日的习俗和风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开展传统艺术展示活动,如书法、绘画、剪纸、民乐、戏曲等,让学生欣赏传统艺术的美感和技巧,培养学

23、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开展传统文化讲座活动,如诗词、故事、成语、礼仪等,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知识和智慧,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行。4.推进技能文化进社区。充分发挥专业、师资在文化传播中的优势,定期组织师生走进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文化展示、技能文化技艺培训等活动。开展技能文化展示活动,如机器人、无人机、智能家居等,让社区居民了解学校的专业特色和学生的创新成果,增强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开展技能文化技艺培训活动,如电脑维修、汽车保养、农业技术等,让社区居民学习学校的专业技能和实用知识,增进学校与社区的互动和合作。(五)推进对外交流创新,探索职业本科国际化新形式1.探索职业教育合作新形

24、式。引进、开发一批国际教育教学标准,打造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技能人才。与国外知名职业教育机构开展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提高教育教学的国际化水平。建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实施双学位、双证书、双文凭等教育项目,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学习机会和就业渠道。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技能人才,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力。2.创新职业教育出海新模式。创新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新路径,联合企业在海外建设“鲁班工坊”“工匠学堂”等,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输出教学标准,将中国职业教育的理念、模式、内容、方法等传播到海外,为海外

25、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创新职教援外模式,与海外政府、教育机构、企业等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合作,为海外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中国支持和中国力量。联合企业在海外建设“鲁班工坊”“工匠学堂”等,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方式,为海外培养适应当地产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为海外提供优质的职业教育服务。3.服务当地企业走出去。建设区域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中心,通过培养培训、商务服务等形式服务本地走出去企业。建设区域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中心,打造职业教育国际交流的窗口和平台,为本地走出去企业提供国际化的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交流等服务。通过培养培训,为本地走出去企业提供与海外市场、海外文化、

26、海外法律等相适应的技术技能人才,为本地走出去企业提供与海外合作伙伴、海外客户、海外机构等有效沟通的跨文化人才。通过商务服务,为本地走出去企业提供与海外市场、海外政策、海外资源等相关的信息咨询、市场调研、项目对接、风险评估等服务。(六)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创新,探索职业本科办学新机制1.形成多元共治格局。充分发挥合作办学理事会作用,构建政府统筹管理、校企主体主导、行业指导的办学格局。通过咨询、协商、评议、监督、决策等,系统推进体制机制、教育教学、监管评价改革,推进多元共治。形成多元共治格局,建立健全合作办学理事会、校地合作委员会、校企合作委员会、校行合作委员会等,实现政府、学校、企业、行业等多方的有

27、效沟通和协调,形成人才培养、科研服务、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合作共赢。发挥合作办学理事会作用,加强校地、校企、校行等合作办学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通过咨询、协商、评议、监督、决策等,系统推进体制机制、教育教学、监管评价改革,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质量保障。2.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双师型”教5第23卷第1期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师培养,按照专业大类,在行业领先企业建设数量充足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完善“双师型”教师认定管理办法,实现专任教师全部成为“双师型”教师。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健全教师的招聘、培训、考核、激励等制度,吸引

28、和培养一批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平。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建立与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和技能提升,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完善“双师型”教师认定管理办法,建立以教学能力、专业能力、实践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和程序,确保“双师型”教师的质量和水平。3.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强化质量意识,常态化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完善专业、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社会服务等标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学术监督、民主监督与第三方监督,形成多主体参与的质量文化5。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组织、质

29、量管理制度、质量管理流程、质量管理信息等,实现质量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信息化。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定期对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进行检查、评估、分析、反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问题,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建立专业、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社会服务等标准体系,明确各个层面的质量目标、质量要求、质量指标、质量评价等,提高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加强学术监督、民主监督与第三方监督,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教授治学委员会、教代会、学代会、校友会、社会机构等的作用,实现质量管理的多元化和透明化。参考文献:1 杨磊,李锦鑫.职业教育赋能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价值、遵循与路径 J.

30、教育与职业,2023(4):67-70.2 朱旭东,李爱霞.论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的全面贯彻 J.课程 教材 教法,2022(12):4-13.3 陈李翔.理解工作世界的变化 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 J.教育与职业,2023(4):5-13.4 童义,严双艳.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职业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研究 J.教育与职业,2023(4):98-101.5 占春旺,王飞.在扩大与落实办学自主权背景下浅析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 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10):3-4.Research on the Path of Establishing Vocational Undergr

31、aduateSchools in Local High-quality Vocational CollegesLi Fei(Xiangyang Polytechnic,Xiangyang Hubei 441050,China)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nov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local high-quality vocationalcolleges to the undergraduate level from three aspects:logic,direction and path.This

32、paper analyzes the strategyof establishing undergraduate vocational schools from three dimensions:adapting to the national strategy andindustrial change,improving the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and enhancing the attractiveness andinfluenc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It proposes a practical path

33、 from six aspects:exploring a new model of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talent training,exploring a new plan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for vocationalundergraduates,exploring a new path for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s to serve the local area,exploring a new formof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s as intellectuals,exploring a new form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vocationalundergraduates,and exploring a new mechanism for running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s.Keywords:high-quality vocational colleges;vocational undergraduate;path(责任编辑:王惠)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