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榜样力量:三线建设时期绵阳菁英劳模精神的赓续与弘扬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561828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01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榜样力量:三线建设时期绵阳菁英劳模精神的赓续与弘扬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榜样力量:三线建设时期绵阳菁英劳模精神的赓续与弘扬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榜样力量:三线建设时期绵阳菁英劳模精神的赓续与弘扬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4 年 2 月 第 41 卷 第 1 期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eb.2024 Vol.41 No.1 榜样力量:三线建设时期 绵阳菁英劳模精神的赓续与弘扬研究 张 勇1 杨雯心2(1.西南科技大学图书馆 四川绵阳 621010;2.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四川绵阳 621010)【摘要】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做出了加强三线建设重要战略决策。它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在新时期仍然具有重要意义。绵阳地区是全

2、国三线建设重点区域之一。从 1964 年开始,一批又一批菁英以建设祖国后方战略基地为己任,来到了落后的绵阳地区,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国家重点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三线建设时期,绵阳地区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科技工作者、先进生产者以及劳动模范,他们体现出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动模范精神,值得赓续与弘扬。劳模精神无疑是新时代最具感召力、凝聚力和影响力的精神力量。因此,加强对三线建设时期绵阳地区涌现出的“全国劳动模范”事迹挖掘,阐释这一“精神富矿”的时代价值、弘扬路径等,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为国争光,施展才华,再

3、铸辉煌,均有其深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关键词】三线建设;绵阳地区;劳动模范;劳模精神【中图分类号】C97;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860(2024)01-0010-08 收稿日期:2023-03-31 修返日期:2023-10-22 作者简介:张 勇(1973-),男,汉族,四川绵阳人,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军民融合、三线建设。杨雯心(1998-),女,汉族,四川广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三线建设。基金项目:2020 年四川省、重庆市社科规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军工遗产群的旅游开发 研究,项目编号:SC20ZDCY0

4、13。感谢匿名审稿人对本文的建议,作者文责自负。原四川省绵阳地区(以下简称“绵阳地区”)是全国三线建设的核心区域。在这里,国家成功建立了包括“三线核武器研制基地”在内的国防尖端科研生产基地。在三线建设时期,绵阳地区涌现出一大批典型劳模人物,涉及国防、科技、工业、交通、财贸、农业等多个行业领域,在全国具有示范性作用。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绵阳地区三线建设研究不足,系统完备、高质量的研究成果阙如。许多绵阳地区劳模人物在三线建设时期做出的感人事迹,大都鲜为人知。本文对绵阳三线建设期间出现的“全国劳动模范”事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对绵阳和其他地区赓续和弘扬“劳模精神”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绵阳地区

5、三线建设全国劳模的筛选标准 三线建设时期,绵阳地区被视为全国三线建设的重点之一,共有 29 个中央直属部门在绵阳地区13 个县(区)开展了 113 个项目,并成功完成了104 个项目的建设,主要分为国防工业、基础工业、配套保障和交通邮电设施这四大部分,涵盖了核、军事电子、航空、航天、兵器等 13 个不同的行业领域1。这些项目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除中央直属项目以外,四川省、成都军区在绵阳地区兴办了本系统所属的一批三线建设项目,同时绵阳地区及其下属相关县也启动了大量的地方支持国家三线建设的配套工程。第 1 期 张勇,等 榜样力量:三线建设时期绵阳菁英劳模精神的赓续与弘扬研究 11

6、 为了完成国家重点建设,一批又一批来自全国的建设单位成建制聚集绵阳地区,投身于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在这里,建设者们用自己的热忱、心血播撒青春,做出重大贡献。据笔者整理,三线建设时期,有关单位在绵阳地区参与三线建设并做出重大贡献,仅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就有 27人。这在一个地区级行政区域是非常罕见的。为了便于后来者的验证,现将关于绵阳地区三线建设全国劳模的筛选方法介绍如下:(一)时间范围 1964 年 1 月,由周恩来担任主任的中央专委请示毛泽东同意后,率先在全国开展后方战略基地建设。1983 年 9 月 16 日,时任国务院总理赵紫阳批准核武器研究院调整搬迁,成为国家批准的核工业部第一个

7、整体性调整搬迁的三线项目。故本文将绵阳地区三线建设时间范围确定为 1964 年 1 月至1983 年 9 月。因此,本文主要考察 1964 年 1 月至 1983 年 9月间,在绵阳地区参与三线建设并做出重要贡献,以及至 1995 年内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劳模,而不包括三线建设前已经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楷模,如 1959 年全国劳模、三线建设时期又开创了“东汽精神”的丁一等人。(二)地域范围 本文研究的四川省绵阳地区是一个历史行政区划概念。在 1964 年 1 月至 1983 年 9 月的这段时间里,省辖绵阳市尚未成立,仍然是时称绵阳专区或绵阳地区的一个地级行政单位。该区域在三线建

8、设时期大多称绵阳地区。因此,本研究选择绵阳地区的行政划分范围作为三线劳模筛选的地域范围。(三)称号范围 本文“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是综合人民日报2005 年 4 月 29 日文章历史的脉搏历届全国劳模大会简介2和中国职工劳模大辞典3的选编原则,同时排除“文化大革命”可能带来的影响,主要从以下两种情况进行筛选:1.在下列会议上授予称号者:1977 年 4 月 20日至5 月14 日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1978 年 3 月 18日至 31 日全国科学大会;1978 年 6 月 20 日至 7 月9 日全国财贸学大庆学大寨会议;1979 年 9 月 28日国务院表彰工业交通、基本建设战线全国先进企业和

9、全国劳动模范大会;1979 年 12 月 28 日国务院表彰农业、财贸、教育、卫生、科研战线全国先进单位和全国劳动模范大会;1986 年全国建材行业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表彰大会;1989 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1995 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2.国务院于 1980 年、1984 年、1987 年、1988年、1990 年分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的 24 位同志。凡在上述会议上被授予称号者,本文均写明其获得称号时的会议名称;凡被国务院单独授予称号者,本文均写为:“被国务院授”。二、绵阳地区三线建设全国劳模的情况简表 根据上述方法,本文共筛选出三线建设时期

10、在绵阳地区参与三线建设并做出重大贡献的全国劳模共计 27 人(表 1)。表 1 27 位做出重大贡献者主要情况汇总 序号 姓名 性别 生卒年 工作单位 单位区域 称号名称 主要事迹 授予时间及方式 一、国防科技工业(9 名)1 程开甲 男 19182018 九院 绵阳地区 重大贡献先进工作者“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理论物理学家、院士 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 2 邓稼先 男 19241986 九院 绵阳地区 全国劳动模范 两弹元勋、“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核物理学家、院士 1986 年被国务院授予 3 于 敏 男 19262019 九院 绵阳地区 全国劳动模范“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共

11、和国勋章”获得者,核物理学家、院士 1987 年被国务院授予 4 傅依备 男 1929 九院 绵阳地区 全国先进工作者 制定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放化测试方案,院士 1989 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12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 41 卷 (续表 1)序号 姓名 性别 生卒年 工作单位 单位区域 称号名称 主要事迹 授予时间及方式 5 胡思得 男 1936 九院 绵阳地区 全国先进工作者 长期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和设计工作,院士 1995 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6 杨永胜 男 1938不详 国营长虹 机器厂 绵阳 全国劳动模范 修旧利废,设计制作工

12、装夹具36 项 1989 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7 倪润峰 男 1944 国营长虹 机器厂 绵阳 全国劳动模范 成功探索一条“军转民”发展道路,并取得巨大的成功 1995 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8 刘大响 男 1937 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 江油 全国劳动模范 发动机高空性能修正、中推核心发动机研制,院士 1995 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9 李寿华 男 不详 国营朝阳 机器厂 绵阳 全国劳动模范 生产标兵 1995 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二、基础工业(8 名)1 魏文光 男 1941不详 长城特殊 钢厂 江油 全国先进工作者

13、“用双试样求材料的 JIC 方法”领先于西方国家 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 2 黄恩富 男 1940不详 四川石油管理局川西北矿区 江油 全国劳动模范 在四川复杂地层钻井队钻进尺27 898 米,钻井 12 口,获工业气井 7 口的新成绩 1979 年国务院表彰工业交通、基本建设战线全国先进企业和全国劳动模范大会 3 罗家富 男 1936不详 国营江油 水泥厂 江油 国家建材行业劳动模范 生产标兵 1986 年全国建材行业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表彰大会 4 范才忠 男 1941不详 第二重型 机器厂 德阳 全国劳动模范 年年月月超额完成任务 1989 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表彰

14、大会 5 练成钢 男 1947不详 长城特殊 钢厂 江油 全国劳动模范 运用先进管理方法,冶炼合格率达 99.96%,创全国同炉座先进水平 1989 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6 魏仁进 男 1941不详 广旺矿务局唐家河煤矿 广元 全国劳动模范 带领全队创采煤 300 多万吨无伤亡事故的纪录 1989 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7 蒋正贤 男 1931不详 绵阳新华 内燃机厂 绵阳 全国劳动模范 开发 190F 风冷柴油机,填补了国内空白 1989 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8 汪焕木 男 不详 东方电机厂 德阳 全国劳动模范 带领团队高质量超额完成

15、任务 1995 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三、农业(3 名)1 张正桃 男 19261981 中共剑阁 县委 剑阁 全国劳动模范 带领的化林大队被党中央、国务院誉为“南方山区的一面红旗”“四川的大寨”1979 年国务院表彰农业、财贸、教育、卫生、科研战线全国先进单位和全国劳动模范大会 2 冯达仕 男 19151992 绵阳市 农科所 绵阳 全国先进工作者 农业科学家,培育的高产优质小麦品种“绵阳 11 号”荣获国家发明奖一等奖 1989 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3 刘定国 男 1939 绵阳养猪 研究所 安县 全国劳动模范 养猪大王,发明了预混添加剂与生猪饲养管理

16、成套新技术 1989 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第 1 期 张勇,等 榜样力量:三线建设时期绵阳菁英劳模精神的赓续与弘扬研究 13 (续表 1)序号 姓名 性别 生卒年 工作单位 单位区域 称号名称 主要事迹 授予时间及方式 四、商贸(4)1 吕富学 男 1925不详 绵阳地区 粮食局 绵阳 全国先进工作者 研制成功“干燥除虫机”“气化循环法仓外施氯化苦”装置 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 2 刘世荣 男 1942不详 绵竹县植 物油厂 绵竹 全国劳动模范 改建成功全省第一台处理 100吨枯饼的浸出设备 1989 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3 岳光荣 男 1952不详

17、射洪沱牌 曲酒厂 射洪 全国劳动模范 在名酒工艺技术方面有独特的建树 1989 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4 张飞龙 男 1950不详 四川绵阳外贸运输公司 绵阳 全国劳动模范 安全行车 70 余万公里。创收53 万元,实现利润 16 万元,节油 17 吨 1989 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五、教育(1 名)1 李志坚 男 19282011 清华大学 绵阳分校 绵阳 全国劳动模范 我国硅基半导体科学研究的奠基人和开创者 1979 年国务院表彰农业、财贸、教育、卫生、科研战线全国先进单位和全国劳动模范大会 六、交通(2 名)1 陈守良 男 1928不详 成都铁路 局

18、马角坝 机务段 江油 全国先进生产者 摸索出一套安全调车法,取得了调车 22 年无任何事故的好成绩 1977 年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 2 韩永洪 男 1934不详 绵阳汽车 运输公司 绵阳 全国劳动模范 摸索出一套操作技术,降低油耗年平均达 51.54%1979 年国务院表彰工业交通、基本建设战线全国先进企业和全国劳动模范大会 三、绵阳地区三线建设全国劳模的主要代表人物及成就 为了完成国家重点建设,一批又一批来自全国的建设单位成建制聚集绵阳地区,投身于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期间,很多劳动模范在绵阳地区做出了很多感人的事迹,但大多数却不为人所知。因此,本文按照行业分类对在绵阳地区参与三线建设

19、并做出重大贡献的 27 位全国劳模及其感人事迹进行简要概述。(一)国防科技工业 他们是这一领域里最出色的群体之一,他们用智慧、勤勉的工作态度和对国家科技发展的深厚情感,为国防科学研究和工业创新做出了贡献。在国防科技行业里,他们是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群体。程开甲、邓稼先、于敏、傅依备以及胡思得都曾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之前被称为九院)供职,并对中国核武器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杨永胜、倪润峰、李寿华等人在国营朝阳机器厂任职期间,成功地设计和制造了 36 种工装夹具,实现了“军转民”的发展道路,并取得了生产标兵等多项成就。(二)基础工业 三线建设过程中,绵阳地区全国劳模们积极参与,并在基础工业领域做出

20、了突出贡献。黄恩富领导的四川复杂地层钻井队成功地钻入地层 27 898米深度,并顺利完成了 12 口钻井任务,取得了 7口工业气井的显著成就;魏文光所采纳的“双试样求材料的 JIC 方法”在技术层面上已经超过了西方国家;范才忠在工作中年年月月都超出了预定目标,超额完成任务;练成钢通过运用先进的管理策略,使得成钢合格率高达 99.96%,满足了全国同炉座的先进标准;在魏仁进的领导与指导下,其团队连续三年实现安全生产零纪录;蒋正贤成功地开发 14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 41 卷 出了 190F 风冷柴油机,这些成就有效地填补了我国在该技术领域内的技术空白;汪焕木领导的班组以卓越的品

21、质完成了超预期工作。(三)农业 绵阳地区全国劳模们为农业领域也做出了突出贡献。张正桃带领下的化林大队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极高评价,被誉为“南方山区的红旗”和“四川的大寨”;“高产优质小麦品种绵阳 11 号”首位发明者冯达仕在1989年赢得了全国先进工作者的高度赞誉;刘定国首先成立了农民养猪技术学校,接着又创办了四川省第一个民办养猪研究所绵阳市养猪研究所。他发明的“一根笋”快速育肥法在全国各地广为传播。(四)商贸 三线建设过程中,绵阳地区全国劳模们在商业和贸易领域同样做出了显著成果。吕富学成功开发了一种集成了烘筛功能的“干燥除虫机”和“汽化循环法仓外施氯化苦”装置,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减少了

22、环境污染,并提高了杀虫效能;刘世荣成功改造了全省首台能够处理 100 吨枯饼的浸出设备,从而为企业节省了超过 26 万元的资金;岳光荣在名酒制作技术上有着非凡的贡献,自 1980 年起,他调配的沱牌曲酒系列获得了省、市、部、中国的名酒荣誉,并在国内外赢得了金奖。(五)教育 三线建设时期,清华大学的无线电系迁移到四川绵阳并设立了分校,其中导体专业被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留在北京,而大多数则迁往绵阳。全国劳动模范李志坚是首批迁往绵阳建设分校的人,被誉为我国硅基半导体科学研究的开创者和奠基者。(六)交通 三线建设时期,绵阳地区有两位参与并为交通业做出了显著贡献的全国劳动模范:陈守良和韩永洪。陈守良出生

23、于 1928 年,他在成都铁路局马角坝机务段任职,并成功地找到了一种安全的调车方法,经过 22 年努力,调车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事故,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韩永洪出生于 1934 年,他在绵阳汽车运输公司工作期间摸索出一套操作技术,成功地将油耗降低了平均每年51.54%。四、绵阳地区三线建设全国劳模事迹的时代价值 绵阳地区三线建设启动于国民经济三年调整时期,贯穿了“三五”“四五”“五五”三个五年计划,延续至“六五”计划时期,前后共计约 20 年,取得了巨大成就。三线建设时期,在多行业、多领域、多层级涌现出数量众多的劳模事迹,历久弥新,时至今日仍然具有独特的时代价值。(一)劳模事迹建设项目高度契合

24、中国三线建设重点 三线建设时期,中央政府不仅在西南地区建立了以重庆为中心的常规兵器工业基地和以攀枝花为中心的钢铁工业基地,还建立了成昆铁路干线,俗称“两基一线”,而且在川北陕南一带建成了以“两弹一星”为主要内容的战略武器科研生产基地。核工业后方战略基地建设提出了“靠山、分散、隐蔽”原则,并率先在全国启动选址,核武器研究院“839 工程”也是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的第一个三线调整搬迁项目。因此,中央在绵阳地区进行的三线建设展现出了领先性和示范性,该区域涌现出的三线建设劳模事迹更加具有典型性。三线建设的重点是国防、基础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绵阳地区涌现出的 27 位三线劳模,主要来自二机部九院(国

25、防科委九院)、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国营长虹机器厂、四川朝阳机器厂、长城特殊钢厂、第二重型机器厂、东方电机厂、川西北石油矿区、广旺矿务局、江油水泥厂、清华大学绵阳分校、宝成铁路等三线建设中央直属建设项目,高度契合国防科技工业、基础工业和交通设施建设的三线建设重点。(二)劳模事迹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绵阳地区三线建设劳模事迹高度契合“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邓稼先、于敏、程开甲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作为我国“两弹一星”精神的代表性人物,其劳模事迹解密以后目前已经广为人知;刘大响作为总工程师所领衔的“连续气源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车台”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 第 1 期 张勇,等 榜样力

26、量:三线建设时期绵阳菁英劳模精神的赓续与弘扬研究 15 特等奖;冯达仕培育的高产优质小麦品种“绵阳 11号”荣获国家发明奖一等奖;李志坚作为我国硅基半导体科学研究奠基人和开创者,他们在绵阳地区三线建设时期的事迹很好地阐述了当代科学家精神;黄恩富在四川石油管理局川西北矿区工作期间,为了给国家寻气找油,在复杂地层中,领导钻井队成功钻进了 27 898 米的深度,钻探了 12 口井,并取得了 7 口工业气井的显著成果,他的事迹与大庆精神高度契合;张正桃 19571981 年任剑阁县化林大队党支部书记期间,领导化林人民真正地学习大寨理念,沿着大寨道路前行,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果,被党中央和国务院称赞为“

27、南方山区的红旗”和“四川的大寨”1,与“大寨精神”高度契合。(三)劳模事迹高度契合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绵阳地区三线建设全国劳模是多个行业领域的精英翘楚,他们在为国家三线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充分体现出了他们的专业技术与精益求精品质,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奇迹。长城特钢的练成钢创新先进管理方法提升钢产量和冶炼合格率,第二重型机器厂范才忠以革新技术创汇出成绩、广旺矿务局魏仁进带领全队创采煤 300 多万吨无伤亡事故、马角坝机务段陈守良连续 22 年在安全调车方面表现出色,完美体现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愿奉献”的劳模精神2;岳光荣独创名酒工艺技术、刘世荣改

28、良技术为企业节约资金、吕富学数年如一日成功研制集烘筛于一体的“干燥除虫机”和“气化循环法仓外施氯化苦”装置等,体现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52-42;“养猪大王”刘定国培养了 38 万多名科学养猪人才、罗家富屡创水泥生产纪录、杨永胜修旧利废不计报酬,与“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勤奋劳动、诚实劳动”5的劳动精神高度契合。五、赓续与弘扬绵阳地区三线建设劳模精神的建议 习近平强调,劳模精神是伟大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号召全社会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致敬3。因此,我们要大力挖掘、赓续与弘扬劳模精神。(一)加快绵阳地区三线建设历史文化研究 绵

29、阳地区三线建设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是一段无数先辈为了国家战略,不顾个人利益而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历史,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与科学研究。然而,绵阳地区是三线建设国防尖端战略武器布局区域,涉及众多国家机密,某些项目的涉密程度极高,导致大量档案资料长时间被严格保密。此外,由于全国三线建设刚刚结束,国务院便对绵阳地区行政区划进行了重大调整,绵阳地区被撤销,其下属区域分属四川省地级绵阳市、德阳市、广元市、遂宁市和重庆市潼南区。由于行政区划的调整,绵阳地区三线建设历史文化研究变得更加困难。近几年,绵阳地区三线建设的高度机密工程和相关文献档案资料不断解密,使得绵阳地区三线建设历史文化迅速进入了公众视野。这

30、些史料涉及大量军事活动遗迹和珍贵历史文物,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绵阳市的“三线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和“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基地旧址”“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旧址”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或国家工业遗产名单,标志着四川省绵阳地区三线建设历史文化研究进入新阶段,系统性研究绵阳地区的三线建设历史与文化成为题中应有之义。只有深入、科学、全面回顾这段历史,重点把握其历史文化价值,我们才能更深入地理解这段历史中“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愿奉献”的劳模精神,才能更好地讲述三线劳模故事,才能赓续和弘扬劳模精神。(二)开展绵阳地区三线建设全国劳模抢救性的口述史研

31、究 绵阳地区三线建设具有浓厚的战备性质,多个建设项目涉及国家最高机密,加之该时期政治运动频发,使得绵阳地区三线建设劳模事迹存在“不敢提、不愿提、不能提”的情况,很多事迹也就这样长期被埋没,不为大家所知。与此同时,一些当年参与绵阳地区三线建设的劳模,由于年龄较大,身体抱恙,人数在不断减少,抢救性开展三线建设劳模事迹的口述史研究迫在眉睫。首先,要充分利用 16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 41 卷 解密档案还原绵阳地区三线建设历史文化,梳理三线建设劳模事迹,凝结三线建设劳模精神;其次,我们需要加速三线建设劳模口述史的收集工作,“特别是,我们需要抓紧访问那些仍然健在的三线建设的领导和参与者

32、,进行录音和录像,开展抢救性的口述史研究,使其成为编写三线历史、讲述三线故事和传播三线精神的宝贵资料”4,避免因劳模的去世而带来精神文化赓续的损失。(三)推进劳模事迹深度融入三线建设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多部门协同合作,以三线建设劳模精神为突破口,深入推进绵阳地区三线建设资源的保护与传承。一是文物部门要加强三线文物普查、科学认定以及合理保护,避免三线文物的遗失与损毁,比如将劳模的日记、工作笔记、奖章、奖状、相关文件等进行收集整理,科学界定真伪并做好合理保护;大力推进绵阳三线建设博物馆、中国两弹城博物馆等博物馆建设,并加强三线建设劳模事迹、文物的收集、修复与展陈,比如单独开设“三线建设劳模”板块,介

33、绍三线建设劳模事迹,让人民群众在三线建设劳模事迹中了解三线建设历史与文化,继承三线精神、三线建设劳模精神。二是经信部门要加强如三线建设劳模所工作生活过的厂房、住所等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开发工作,在保护中利用、在保护中开发,避免无序开发而导致遗产损毁。三是城建部门要加强如三线建设劳模工作过的企事业单位厂房、实验室、礼堂等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修复与重整,以增强当地浓厚的历史文化尤其是三线建设历史文化的积淀。四是旅游部门要加强三线建设文化和旅游融合,让以三线建设劳模事迹为代表的三线建设历史与文化发挥时代价值,助推时代发展。五是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三线历史文化与乡村振兴的结合,创新乡村旅游

34、模式,在乡村振兴政策指引下,助力三线建设历史与文化、三线精神、三线建设劳模精神的赓续与弘扬,比如将三线建设劳模工作车间开辟为生产体验车间,三线建设劳模生活过的住房开辟为旅舍,三线建设劳模从事农业劳作的土地开辟为农场,让游客在这些地方体悟三线建设生活,感悟三线精神。总之,各部门可以三线建设劳模事迹为纽带,合力推进“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基地旧址”“中国两弹城旧址”等三线建设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强力促进其文旅融合,并在文旅融合中进一步宣传推广三线建设劳模事迹,赓续与弘扬劳模精神。(四)三线建设劳模精神的教育和宣传推广 三线建设劳模精神的赓续与弘扬还可通过文化教育、文艺展演、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模式加

35、以推广。比如,策划“三线建设劳模口述史系列丛书”“三线建设劳模传记系列丛书”加以出版,让更多的群众了解三线建设历史与文化,并在文学作品中感悟三线建设劳模精神;还可拍摄“三线建设劳模”相关纪录片、“三线建设劳模”舞台剧等形式,以直观的视觉效果达到三线劳模精神的弘扬;充分运用“互联网+”手段对三线建设劳模精神进行宣传教育,如开设三线建设劳模公众号、三线建设劳模短视频、三线建设劳模云讲座等;致力于加强“两弹一星”干部学院、“两弹一星”国防科技科普基地以及“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的建设工作,通过学术讲座、党课、红色场馆展示等宣传教育方式做好三线建设劳模精神的赓续与弘扬。六、结论与展望 三线建设时期,群英

36、荟萃绵阳,除了本文提到27 名全国劳动模范以外,钱学森、郭永怀、王淦昌、朱光亚、周光召、陈能宽、彭桓武 7 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5曾担任在绵国防科研院所的重要职务,胡仁宇、张兴钤、经福谦、宋家树、王世绩、俞大光、朱建士、杜祥琬、李幼平、彭先觉、武胜、陈式刚、贺贤土、郭柏灵、孙承纬、徐志磊、张涵信、乐嘉陵、庄逢甘、常迵、吴佑寿、周炳琨、董海山、姚福生 24 人后来成长为两院院士。他们在绵阳有着长时间的工作经验,隐姓埋名,毫无保留地为社会做出了震撼天地的贡献,为国家战略后方基地建设做出重大贡献,值得大力弘扬。除此之外,三线建设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程部西南建筑工程局、西北二公司、河南四

37、公司,一机部第一设计院、第一安装公司,二机部建筑设计院和二二、二三、二四、二六建设公司,四机部第十一设计院,冶金工业部第四、第五、第十九冶金建设公司,建材工业部西南水泥工业设计 第 1 期 张勇,等 榜样力量:三线建设时期绵阳菁英劳模精神的赓续与弘扬研究 17 院,铁道部西南铁路工程局、东北铁路工程局,交通部第二公路工程局,水电部第五工程局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建筑第五十四师(8342 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第一工区(总字 358 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第一支队(建字 01部队)等几十万建设大军奉命赶赴绵阳参与国家重点建设。这些建设者们都为绵阳三线建设尤其是国防尖端武器研

38、制基地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因其从事特种建设任务且出于保密制度的约束等皆不为人所知,他们的事迹亟需我们进一步挖掘整理。注释 新中国成立后,1950 年设立绵阳专区,1968 年绵阳专区改称绵阳地区。绵阳地区行署驻地绵阳县,辖绵阳、江油、青川、平武、广元、旺苍、剑阁、梓潼、三台、盐亭、射洪、遂宁、蓬溪、潼南、中江、德阳、绵竹、安县、北川 19 县,面积 44 000 平方公里,人口 1 000余万人。1977 年,将潼南县划归江津地区。1983 年 8月,设立地级德阳市。1985 年,撤销绵阳地区,成立地级绵阳市、广元市、遂宁市。参考文献 1 何广华,何明圆.“化林之子”张正桃的风雨人生J.文史

39、春秋,2020(4):49-56.2 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11-25(02).3 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30(02).4 朱佳木.进一步认识三线建设史研究的意义与任务J.当代中国史研究,2022(3):15-22.5 贾基业.“两弹一艇”人物谱与国家命运结缘的人们(上卷)M.北京:中国原子能出版社,2016.Model Power:the Continuation and Promotion of Mianyang Elites Spirit During the Period o

40、f the Third-line Construction ZHANG Yong1,YANG Wenxin2(1.Library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ianyang 621010,Sichuan,China;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ianyang 621010,Sichuan,China)Abstract:The first generation of the part

41、ys central leading collective,with Comrade Mao Zedong as the core,made an important strategic decision to strengthen the Third-line construction.It has played a mass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ist economy,culture,science and technology,and is still significant in the new pe

42、riod.Mianyang area is the most important area of the countrys Third-line construction.Since 1964,groups of elites have tak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ear strategic base of the motherland as their responsibility,come to the backward Mianyang area,devoted themselves to the key construction of the coun

43、try with full enthusiasm,and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During the Third-line construction period,many outstand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workers,advanced producers,and labor models emerged in the Mianyang area.Their exemplary spirit of“love and dedication,strive for first-class,hard work,

44、courage to innovate,indifference to fame and wealth,and willingness to contribute”is worthy of continuation and promotion.The spirit of model workers is undoubtedly the most inspirational,cohesive,and influential spiritual force in the new era.Therefore,strengthening the excavation of the deeds of t

45、he“national model workers”that emerged in the Mianyang area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Third-line construction,explaining the epochal value and carrying forward path of this“spir-itual bonanza,”etc.,in the incredible journey of realizing the“two centenaries”goal realizing the Chinese dream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winning glory for the country,displaying talents,and creating glory again have profound historical and practical value.Keywords:the Third-line construction,Mianyang area,model workers,Model Worker Spirit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