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双循环”促进利用外资“稳中提质”的效应评估.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561665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循环”促进利用外资“稳中提质”的效应评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双循环”促进利用外资“稳中提质”的效应评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双循环”促进利用外资“稳中提质”的效应评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4年3月 第4 4卷 第2期D O I:1 0.1 5 8 9 6/j.x j t u s k x b.2 0 2 4 0 2 0 0 7【收稿日期】2 0 2 3-0 7-1 7。【修回日期】2 0 2 3-0 9-0 7。【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 3&Z D 0 3 6)。【作者简介】戴翔(1 9 8 0),男,南京审计大学统计科学与大数据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双循环”促进利用外资“稳中提质”的效应评估戴 翔,华笑烨南京审计大学 统计科学与大数据研究院,江苏 南京2 1 1 8 1 5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 S I D)

2、【摘要】受日趋复杂和严峻的外部环境变化冲击以及内部传统低成本优势不断丧失的影响,近年来,中国利用外资虽面临挑战,但与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下滑相比却成功实现了“逆势上扬”,其根本逻辑在于“双循环”能够形成吸引外资的新优势。具体而言,超大本土市场规模优势下的产业配套能力提升和消费需求规模的扩大、更高开放水平下的国际循环畅通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高度契合了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跨国公司布局全球生产网络,尤其是布局高端生产环节和阶段的现实需求,在利用外资上即表现为“稳中提质”。在创新性地对国内国际双循环进行定量和有效测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的计量检验结果证实了上述理论预期的正确性,即“双循环”能够显著促进利用

3、外资“稳中提质”,并且主要通过更加畅通的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及其二者相互促进的机制发挥作用。在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下和中国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后,为充分发挥外资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中国应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依托超大本土市场规模优势,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国内市场一体化和制度创新的同时积极参与全球生产网络和价值链分工体系,以形成利用外资“稳中提质”的新优势。【关键词】双循环;利用外资;稳中提质;扩大内需;产业配套;价值链分工【中图分类号】F 8 3 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 0 8-2 4 5 X(2 0 2 4)0 2-0 0 6 4-1 3 在生产要素跨国流动性不断增强、资本

4、跨境流动超越贸易从而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主要动力机制的大背景下,利用外资无疑是参与经济全球化、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方式和途径。然而,一方面,面对当前全球经济增长动能衰弱、经济逆全球化潮流兴起、新一轮投资保护主义抬头、“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贸易政策和霸凌主义以及俄乌冲突的持续影响,市场不确定性增强,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增速放缓乃至下降趋势;另一方面,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战略,尤其是美国等针对中国采取的一系列“脱钩断链”政策举措,致使部分制造业回流或者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转移。因此,中国面临“稳外资”的巨大挑战。与此同时,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面临如何实现高质量利用外资以更好服务现代化建设的

5、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根据中国发展阶段、环境和条件变化,做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重大战略决策和战略部署,并强调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既要把优质存量外资留下来,还要把更多高质量外资吸引过来,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双循环”是否有助于促进中国利用外资“稳中提质”?其中的机理逻辑是什么?从实践层面看,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发布的2 0 2 1年世界投资报告 显示,2 0 2 0年,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导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急剧下降,降幅为3 5%,回到了2 0 0 5年的水平。流向发达经济体的外国直接投资减少了5 8%,回落到2 0 0 3年水平

6、。虽然部分产业领域的外商直接投资(F D I)出现“撤资”1,但整体而言,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不景气的条件下,中国利用外资仍然实现了“逆势增长”,2 0 2 0年流入中国的外资达到了14 9 0亿美元,实现了6%的增长率。进一步,从外资的产业结构领域流向看,近年来,中国利用F D I的流入,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技术密集型产业,从产业链的低端不断向中高端延伸,外资产业逐步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升级2。可见,中国利用外资“稳中提质”46h t t p:s k x b.x j t u.e d u.c n戴翔,华笑烨“双循环”促进利用外资“稳中提质”的效应评估虽然

7、面临一定的挑战和困难,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这一成效的取得,是否源自中国逐步形成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尚缺乏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鉴于此,本文聚焦“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特定视角,对中国利用外资能否以及如何实现“稳中提质”进行理论探讨,并对理论分析中形成的假说进行逻辑一致性计量检验。与已有研究文献相比,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在于:首先,在研究视角上,着重从国内国际双循环角度,对利用外资“稳中提质”的影响因素进行拓展分析。其次,在研究内容上,针对“双循环”对利用外资“稳中提质”的可能影响,不仅从理论和实证层面分析其可能具有的现实效应,还力图揭示产生上述影响的可能作用机制。最后,在测度方法上和数据

8、使用上,一方面,本文基于投入产出表,利用消耗系数矩阵、列昂惕夫逆矩阵、增加值矩阵等测度国内和国际生产分割长度,对“双循环”进行量化测度;另一方面,本文研究对象进一步细化到省级和行业层面,研究更为细致。一、文献回顾关于外商直接投资的“质”与“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众多学者从不同视角进行了分析探讨。在衡量外资质量的方法上,A l f a r o等3选择了外资进入东道国的方式、外资来源国、外资投资的行业、东道国的产业政策等指标;邹建华等4则选择从单项投资规模、外资投资比重、外向性发展、技术外溢潜力四个维度考量外资质量,并在评估外资转型政策方面,将外资是否投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 作为衡量外 资质

9、量的重 要指标。B u c k l e y等5主张利用F D I的项目规模、盈利能力、技术含量、产业和区域分布等指标评估F D I质量。在影响因素分析方面,魏后凯等6研究发现,生产投入与市场、利用优惠政策和降低投资风险、竞争及出口等都是外商在华投资的动机,而外商投资在选择区位时会考虑交易成本、生产投入供应、市场以及投入成本等因素。蒋殿春等7提出转型经济中的制度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F D I的溢出效应,而相对完善的国内制度环境和市场化水平有助于释放F D I的创新活力。关于本土市场规模因素的可能作用,王晶晶等8认为,需求规模较大的地区会引发企业集聚,进而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高工资水平会促进分工

10、的细化和服务业的发展,高端人才会降低研发成本,进而吸引服务业F D I的流入。李淼等9研究认为,内外需对经济的作用机制正发生改变,东道国的市场潜力和经济发展会影响跨国公司区位选择和F D I的流入。聂飞等1 0研究发现,工业集聚对利用外资的作用方向因城镇化阶段而异,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生产成本、市场的容量和成长性、技术溢出效应等。关于“双循环”对利用外资的影响研究,目前少量文献主要侧重于定性探讨,定量研究中要么仅仅是基于“双循环”的背景,要么只是从“双循环”的某个单一维度进行探讨。陈喆等1 1研究指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对中国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一国外商投资立法的法

11、治化、自由化、便利化程度的提高,能够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扩大对外开放提供法治保障,从而直接影响对外资的吸引力。戴翔等1 2基于“双循环”视角指出,中国为摆脱“低端锁定”困境,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提升本土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本积累水平,有助于增强对高质量和高技术外资的吸引。张彩云等1 3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角度指出,在开放经济中,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相互促进有利于实现国际范围上资本循环的连续统一。综上,针对利用外资“稳中提质”的研究,尤其是对提升外商直接投资质量的研究,学术界虽然已经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探讨,但很少有文献直接分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利用外资“稳中提质”之间的联系。在影响外商直接

12、投资的诸多因素探讨中,即便是从“双循环”角度开展的研究,也主要侧重于定性讨论,或者国内大循环以及国际大循环中某些特定因素,如市场规模、产业结构、技术溢出等对利用外资“质”与“量”的影响,未能聚焦“双循环”本身对中国利用外资“稳中提质”的可能影响。为此,本文力图从理论和经验两个层面对“双循环”影响中国利用外资“稳中提质”的现实效应及其中可能的作用机制做初步探讨。二、理论分析与假说马克思关于三种资本形式并存和继起的原理,揭示了“畅通”是实现资本循环的条件,而推进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显然,经济循环的畅通,有助于降低要素和商品流动的壁垒。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分工不断深入演进的背景

13、下,为了完成最终产品的生产,生产要素和中间品不仅需要在国内价值链进行反复流转,也需要在全球价值链上往复流转。经济循环的畅通性不仅直接影响“流转”的成本,而且会影响整个生产网络的运行效率,影响不同生产环节和阶段的生产和链接效率。产品的生产过程如此,最终产品生产完成后进入消费市场的过程也如此。国际贸易中由于运输等导致的冰山成本,本质上就是畅通性对产品跨国流动的影响。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跨国公司是否愿意通过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形式将某一或某些生产环节和阶段配置于某一国家或地区,不仅取决于该国或地区的要素禀赋优势,也取决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性。前者主要决定了效率提升水平,后者主要决定了交易成本。显然,即便在

14、效率不变的条件下,成本的下降也会增强优势要素对外资的吸引力。从这一意义上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和形成,有助于利用外资的“稳”。当然,以经济循环畅通为关键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仅仅因为提升了外资流动的便利性从而具有“稳5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4年3月 第4 4卷 第2期外资”作用,与此同时,由于“双循环”更加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因此,基于要素质量匹配性基本原理可知,超大本土市场规模作用下的国内要素质量和层次的提升,必然有助于吸引高质量的外资,改变以往中国主要依托初级要素形成的低成本优势,对中低端外资形成吸引的外资利用模式。正如已有研究指出,与过去基于出口

15、导向的全球化战略不同,基于扩大内需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有效提升了对全球经济要素的整合和掌控能力1 4,同时依托国内市场的巨大吸引力和规模效应的支持,吸收外国高级要素为己所用,并凭借广阔的产业发展平台和市场空间吸引海外高科技人员来促进中国产业创新发展。跨国公司作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载体,在选择投资区位时,必然考虑投资目的国和地区与之相匹配的生产要素质量和层次等状况。新发展格局下,超大本土市场规模优势不仅可以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和层次,也可以扩大消费规模和提升消费层次,还可以实现“需求引致”创新等。如果进一步考虑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是相互嵌合的有机整体,那么更高水平开放的国际大循环同样有助于更高层

16、次和更高质量外资的流动。正如已有研究指出的,“双循环”不仅是相互嵌合的有机整体,也是高质量外资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上实现连贯高效循环运动的重要保障1 3。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说:假说1:“双循环”能够促进利用外资的“稳中提质”。基于迈克尔波特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四因素模型,产业配套水平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中国拥有全球最齐全的产业门类,完整的产业链和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产业配套能力全球领先,能够为跨国公司在华生产经营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和良好的硬件环境。国内大循环为主导的新发展格局,凸显的是中国超大规模本土市场下的产业配套能力。从生产层面看,超大本土市场有助于形成规模经济效应,从而在节约交易成

17、本、提高交易效率、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等方面,对产业配套水平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1 5。新发展格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畅通“双循环”能够促进产业有序链接,而产业关联能够促进企业间生产与销售的互补与合作,降低企业在该地区获得中间投入品的成本,从而吸引高质量外资的进入。特别地,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呈现多元化布局、区域化合作的态势,上下游生产环节的整合推动了“研产供销”一体化,地区内产业配套能力越强,越能实现生产能力的优势互补。需要指出的是,在价值链分工条件下,产业配套能力不仅体现在产业间,也体现在产业内,甚至体现在产品内,而不管何种维度的配套,其本质作用都是相似的。此外,在日益复杂的价值链分工体系

18、下,从配套或者投入产出关系角度看,传统所谓产业间和产业内的边界也日益模糊,对产业间和产业内的划分通常也较为主观。基于上述考虑,为研究问题之便且又不影响研究结论的一般性,本文并不区分产业间和产业内配套。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说:假说2:产业配套能力提升是“双循环”促进利用外资“稳中提质”的作用机制之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发挥超大本土市场规模优势,从需求侧层面看,凸显的正是需求引领的发展新优势。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表明,区位优势是国际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东道国的市场潜力则是外资和跨国公司区位选择时重要的考虑因素1 6,而需求规模正是影响区位优势的关键要素之一。自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来,中国坚

19、决贯彻落实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 0 2 22 0 3 5年),着力打造完整的内需体系。市场需求规模越大,越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促使地区企业形成知识外溢与有效分工,进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在需求规模较大的地区进行生产,不仅有助于企业节约运输成本,而且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企业集聚后,本地市场的价格指数降低,意味着实际工资水平提高,这会吸引劳动力包括熟练劳动力的流入,从而降低厂商对包括劳动力在内的生产要素搜寻成本。需求引领产业高端化发展和技术创新,加上较高的产业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使企业更容易发现商机、找到投资机会,从而对外资尤其是高质量外资产生吸引力。特别地,

20、由于生产“碎片化”和“服务关联”程度的提高,需求规模较大的地区不仅会吸引制造业F D I,更重要的是对服务业F D I的吸引8。越是以本土市场为导向,越是有助于跨国公司将更加高端的生产环节和阶段配置到当地。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说:假说3:本土市场需求是“双循环”促进利用外资“稳中提质”的作用机制之二。以实施更高水平开放为主要表现的外循环,同样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如前所述,跨国公司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构建全球生产网络,实施的是全球化战略。其目标市场不仅在于投资目的地,还在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其产品和要素的流转不仅在于一国或地区之内,同时还在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内。从这一意义上说,

21、除本土市场规模优势之外,一国或地区商品和要素跨境流动的便利性,同样是决定和吸引外资尤其是高质量外资的重要因素。试想,如果本土市场规模优势带来的收益不足以弥补因跨境流动壁垒过高而对跨国公司带来的额外成本和效率损失,前者显然不足以成为吸引外资的现实优势;如果因为开放度不够从而使产品走向国际市场面临的“冰上成本”过高,跨国公司就难以将生产配置于该国或地区。值得注意的是,内循环为主、外循环赋能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应有之义1 7,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更加强调和注重更高水平的开放。为此,近年来中国通过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大66h t t p:s k x b.x j t u.e d u

22、.c n戴翔,华笑烨“双循环”促进利用外资“稳中提质”的效应评估型展会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加快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网络、培育一批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等。诸如此类的扩大开放举措,有助于营造更加开放的投资贸易环境,降低产品和要素跨境流动的门槛,为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提供便利,从而成为吸引高质量外资的重要因素。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说:假说4:开放程度的提高是“双循环”促进利用外资“稳中提质”的作用机制之三。国际贸易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一国制度质量的优劣是影响比较优势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制度环境可以激发企业的创新自主性,促进产业集聚和协同配套水平的提高,相反,有缺陷的制度不利于资源在国内的

23、畅通循环和产业的协同配套,也会阻碍国际大循环与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本国企业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从实践情况看,诸如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问题仍然存在。正如已有学者研究发现1 8,国内市场分割这种外在扭曲制度,对国内区域经济循环产生了限制,造成了市场效率的损失,不利于国内国际市场一体化;外资产业政策在审批程序、股权限制、税收优惠等多方面的制度设计缺陷,也影响外商投资企业的产业偏好1 9,进而会影响外商投资企业的产业流向,抑制国内区间贸易,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从上述意义上看,制度质量无论是在发挥超大本土市场规模优势方面,还是在实施更高水平开放方面,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换言之,更高质量的制度,更加有助于发

24、挥“双循环”对利用外资“稳中提质”的促进作用,反之则反是。为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中国不断推动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优化制度设计和提升制度质量。近年来,中国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建设、汇率市场化改革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和制度优化,释放制度红利。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说:假说5:制度质量在“双循环”促进利用外资“稳中提质”中起调节作用。三、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一)模型设定在前文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如下计量模型,采用双向固定效应的方法,实证检验“双循环”对利用外资“稳中提质”的影响:F D I(F D I q)i t=0+1D o mi t+2G l bi t+

25、3D o mG l bi t+Xi t+i+t+i t(1)其中,下标i代表行业,t代表年份;D o m为国内大循环的表征变量;G l b为国际大循环的表征变量;D o mG l b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表征变量;X代表控制变量,具体指标见表1。同时,模型分别控制了个体和年份固定效应。表1 变量说明变量属性变量名称变量含义数据来源被解释变量利用外资的量(F D I)利用外资的质(F D I q)实际利用外资金额 外商投资企业数 单个项目规模=F D I实际额/项目数 出口能力=F D I行业出口额 中国贸易外经统计年鉴解释变量国内大循环(D o m)国内生产分割程度国际大循环(G l b)

26、国际生产分割程度“双循环”相互促进(D o mG l b)亚洲开发银行机制变量开放程度内需水平产业配套能力 前向G V C贸易参与指数(G p f)后向G V C贸易参与指数(G p b)市场潜力指数(MP)国内购买金额(D P)前向关联生产长度(P L f)后向关联生产长度(P L b)U I B EG V C数据库中国区域经济数据库中国碳核算数据库U I B EG V C数据库控制变量基础设施(I n f)(公路里程+铁路里程+内河航道里程)/地区面积中国区域经济数据库金融发展水平(F i n)(金融机构年末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存款余额)/G D P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受教育水平(E d u

27、)人均受教育年限=小学教育程度人口比重 6+初中教育程度人口比重9+高中教育程度人口比重1 2+大专以上教育程度人口比重 1 6中国区域经济数据库研发投入(R d)科学技术支出 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库7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4年3月 第4 4卷 第2期(二)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1.核心解释变量本文选用生产分割程度作为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的代理变量,即采用国内生产分割程度作为国内大循环的表征变量,采用国际生产分割程度作为国际大循环的表征变量,采用二者的交互项作为“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表征变量。本文借鉴倪红福等2 0的做法,将F a l l y2 1的一国多部门模型进

28、一步推广到多国多部门模型中测度生产分割长度。定义n国i行业的生产分割长度Nni并进一步分解为:Nni=1+m,jam nj iNmj(2)Nn Ti=uTLn nj i+uTnmLn nj iAn mi jBm nj i+uTnmBm nj i(3)其中,Lin T、An m与Bm n分别为n国内部的L e o n t i e f逆矩阵、m国对n国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n国对m国的L e o n t i e f逆矩阵。Nn Ti为n国i部门最终产品的生产所需经历的全球生产阶段数,即全球生产循环情况,数值上等于国内和国际循环程度之和。式(3)等号右边第一项是国内的生产分割程度,即无国际中间品贸易情

29、况下的国内生产大循环情况,右边第二项表示国外产品的生产对n国i产品的中间需求,右边第三项为n国i产品生产对国外产品的中间需求,因此后两项反映了n国i部门生产与其他国家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强度,体现了参与国际循环的程度。2.被解释变量借鉴白俊红等2 2的做法,选取出口能力表示利用外资的“质”,选取外商投资企业数表示利用外资的“量”。3.机制变量第一,内需水平。本文借鉴H a r r i s2 3的“市场潜力函数”法计算内需水平(MP),计算公式为:M Pi=j(G D Pj/di j)(4)其中,G D Pj是j省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di j表示i省与j省之间的距离,采用经纬度矩阵进行计算。对i=j

30、的情况,采用H e a d等2 4的假设,计算内部距离公式为:di j=2/3a r e a/(5)其中,a r e a是各地区土地面积。此外,本文借鉴郑休休等2 5的做法,从买方视角出发,选取国内购买金额(D S)作为内需水平的另一代理变量,由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中各行业所对应的省际间中间投入和最终消费之和得到,据此在后文进行进一步机制检验。第二,产业配套水平。前向生产长度表示一个国家生产的增加值到最终消费品的生产阶段数,后向生产长度表示从初始投入到一国生产的平均阶段数,这两个指标分别反映了产业间的关联程度。本文参考了U I B EG V CI n d e x的做法,选取前向产业生产长度(P

31、 L f)和后向产业生产长度(P L b)分别作为上游产业配套水平和下游产业配套水平的代理变量。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改革开放以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具有“低端嵌入”的典型特征,处于“微笑曲线”的底部对应的其实正是国内生产长度相对较短。这种相对较短的价值链长度本质上其实就是产业配套能力相对较低。产业生产所经历的生产阶段越多,越有助于提高产业间和产业内协作能力并提升专业化程度,产业配套水平也就越高。第三,开放程度。本文选取全球价值链参与指数作为开放程度的代理变量。前向参与度(G p f=I Va b/Ea b)为a国在b产业为全球其他国家出口产品提供的增加值比重,后向参与度(G

32、 p b=F Va b/Ea b)为a国在b产业出口中包括的国外中间商品增加值占比。其中,I V表示中间产品出口的国内增加值,E表示出口增加值,F V表示国外增加值。该指数越大,表明该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程度越深,开放水平越高,反之则越封闭。4.控制变量本文选取基础设施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受教育水平和研发投入作为控制变量,原始数据来源于省级层面,赋予行业从业人员比例(c省i行业从业人数/c省全行业人口总数)作为权重,将所有指标统一为行业层面。具体公式为:Ai=c(h ri c/jh rj c)ac(6)5.数据来源本文行业数据来源于亚洲开发银行(A D B)的世界投入产出表(I C I O),将3

33、 5个细分行业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 B/T4 7 5 42 0 1 7)中的2 0个行业门类相匹配,同时考虑数据的可得性,最终确定选取2 0 1 32 0 2 0年1 5个行业进行分析。为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对于缺失的数据采用插值法进行补充,在进行实证分析时对数据进行了对数化处理。(三)“双循环”与利用外资“稳中提质”关系的初步观察在对“双循环”利用外资“稳中提质”进行更为严谨86U I B EG V Ci n d i c a t o r sE B/O L.(2 0 2 3-0 3-0 9)2 0 2 3-0 7-1 7.h t t p:/r i g v c.u i b e.e

34、d u.c n/e n g l i s h/D_E/d a t a b a s e_d a t a b a s e/i n d e x.h t m.1 5个行业包括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合并了食品、饮料和烟草,纺织品及纺织产品,皮革、皮革制品和鞋类,木材及木材和软木制品,纸浆、纸张、纸制品、印刷和出版,焦炭、精炼石油和核燃料,化学药品和化工产品,橡胶和塑料,其他非金属矿物,基本金属和金属制品,机械,电机及光学设备,运输设备,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合并了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燃料及其他动力销售,贸易经济和代理,除汽车

35、、摩托车外的零售业及日用品零售),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合并了内陆运输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其他配套和辅助运输活动,邮政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h t t p:s k x b.x j t u.e d u.c n戴翔,华笑烨“双循环”促进利用外资“稳中提质”的效应评估的计量检验之前,本文首先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观察。在控制年份固定效应的前提下,绘制了关于国内国际双循环与利用外资“质”和“量”的散点图与拟合线,由图1可知,“双循环”与利用外资的“稳中提质”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当

36、然,图1的散点图只是初步表明“双循环”对利用外资“稳中提质”可能具有的正向促进作用,但是这一判断是否正确,或者说具体因果影响关系,还依靠后文实证部分更加严谨稳健的评估。图1 “双循环”与利用外资的“质”和“量”的关系四、实证结果与分析(一)基准回归结果基准回归结果见表2,无论是否加入控制变量和控制固定效应,国内循环(D o m)、国际循环(G l b)及其二者的交互项(D o mG l b),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对利用外资的“稳中提质”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由此,假说1得到初步验证。表2 “双循环”与利用外资的“稳中提质”估计结果变量(1)F D I(2)F D I(3)F D I q(4)

37、F D I qD o m3.6 0 5*3.8 5 2*(1.8 7 7)(2.1 5 9)G l b1 5.9 7 0*1 3.7 7 6*(3.6 8 8)(2.7 1 9)D o mG l b4.2 5 3*4.3 3 9*(2.2 5 0)(2.2 0 0)控制变量否是否是个体控制效应否否是是年份控制效应否否是是观测值数1 2 01 2 01 2 01 2 0R20.1 1 80.1 4 70.2 0 60.2 5 7F值8.2 7 48.2 4 57.4 9 41 0.6 9 8 注:1.*、*和*分别表示在1%、5%和1 0%的水平上显著。2.()内为异方差的稳健标准误。(二)稳健

38、性检验1.替换核心解释变量本文借鉴戴翔等2 6的方法,选取消费与市场的背离度(D I)作为国内大循环的代理变量:D Ii=(C o ni/iC o ni)/(E x pi/iE x pi)(7)其中,C o ni和E x pi分别表示对i产业的国内最终消费量和出口额,C o ni、E x pi表示全球对i产业的最终消费总量和总出口额,D I越大,表示对该产业的消费比例越高,本地消费市场规模越大。与此同时,借鉴黄仁全等2 7的方法,选取国际循环依存度(I n d)作为国际大循环的代理变量:I n dSi=NR=1,RSmk=1v a lS Ri k/V a lSi (8)其中,设Av为增加值系数

39、矩阵,Av=d i a g(a1v1,a1v n,aRv1,aRv n,aNv1,aNv n),其一般元素aRv j为增加值系数,aRv j=1-Ns=1ni=1aS Ri j,1-aS Ri j为直接消耗系数。一国经济增加值矩阵为V a l=AvB F,B和F分别表示L e o n t i e f逆矩阵和最终使用矩阵,其一般元素v a lS Ri k表示由R国k产业的最终需求诱发S国i产业的增加值。V a lSi表示S国i产业的增加值,I n dSi表示S国i产业对国际循环的依存度,I n d越大,表示该产业经济增长受国际循环拉动的比重越大,参与国际循环的程度越高。从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出,无论

40、是否加入控制变量或控制固定效应,以消费与市场的背离度和国际循环依存度为表征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及其二者的交互作用,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对利用外资的“质”和“量”表现出促进作用。由此说明前述估计结果稳健,假说1再次得以验证。2.内生性处理本文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以减少因遗漏变量、逆向因果等潜在的内生性问题所造成的估计偏差。选取国内大循环滞后一期(I V1)、国际大循环滞后一期(I V2)作为工具变量,由于当期“双循环”程度与其滞后期高度相关,满足了相关性条件;另外,由于滞96由于篇幅限制,稳健性检验结果未报告,备索。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4年3月 第4 4卷 第2

41、期后变量已经发生,因此具有“前定”特性,从而与当期的随机扰动项不相关,满足排他性条件。此外,早期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大循环对利用外资“稳中提质”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将早期国内和国际生产分割长度作为“双循环”的工具变量满足了相关性条件。此外,随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加快推进,早期生产分割长度对当前各行业利用外资“稳中提质”的影响越来越弱,因此满足排他性条件。为此,本文采用2 0 0 0年各行业国内和国际生产分割长度分别与每年“双循环”水平的行业均值的交互项作为工具变量(I V3),以此验证“双循环”对利用外资“稳中提质”的促进作用。检验结果显示,核心解释变量国内国际双循环及其二者的交互项系数估计值

42、仍然显著为正,这再次证明了本文基准回归结果的稳健性与可靠性。此外,关于工具变量有效性的检验结果显示,各列C r a g g-D o n a l dW a l dF统计量均在1 0%显著性水平上大于S t o c k-Y o g o临界值1 6.3 8,L M统计量均在1%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表明上述两种工具变量均通过了弱工具变量检验与可识别检验,本文工具变量的构建合理且有效。3.考虑中美贸易战的冲击近年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抬头增加了全球贸易环境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尤其是自2 0 1 8年以来,由美国单方面发起的贸易摩擦给中国开放发展带来很大冲击。为了考察中美贸易摩擦是否影响了

43、“双循环”对利用外资“稳中提质”的作用效果,本文设立中美贸易摩擦虚拟变量(T),2 0 1 8年之前为1,2 0 1 8年及之后为2。基于估计结果可知,无论是否控制固定效应,“双循环”对中国利用外资的“质”和“量”都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中美贸易摩擦冲击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利用外资“稳中提质”。自2 0 1 8年以来,美国采取对中国出口商品征收关税等一系列贸易保护举措,加剧了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再加上近年来以发达国家为首的制造业回流政策助长了逆全球化趋势,掀起了外商撤资的浪潮,削弱了外商在华投资的热度,对中国利用外资“稳中提质”造成一定的负面冲击。4.数据清洗为克服极端异常值

44、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得到更为稳健的回归结果,本文对所有变量做1%水平下的双边缩尾处理。所得结果与数据未经处理的回归结果类似,进一步验证了本文理论假说1。5.更换回归方法考虑到经济的惯性作用,被解释变量的上一期可能对本期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将被解释变量的滞后一期作为解释变量纳入方程,采用适用动态短面板的差分GMM和系统GMM两种方法再次进行回归估计。与此同时,考虑到回归结果的稳健性和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内生性,同时以解释变量的滞后一期为工具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本文设定动态面板估计方程为:(F D I q)i t=0+t+1F D I(F D I q)i t-1+2D o mi t+3G l bi

45、 t+4D o mG l bi t+5Xi t+i+t+i t(9)两种方法在回归结果上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且在统计上显著,说明本文结论稳健。(三)异质性分析1.行业异质性本文将1 5个行业大类分为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制造业,采矿业,建筑业,电力、热力、燃气,水生产供应业)和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结果如表3第(1)(4)列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双循环”对于全产业均表现为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其中对于第三产业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出现上述差异性的可能原因在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大多属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产品的出口技术复杂

46、度更高,对劳动者的素质和技术水平有更高的要求,相应的研发投入和创新激励也更高,因此对打算在华投资的外商更有吸引力,换言之,“双循环”对利用外资的“稳中提质”促进效应更显著。2.区域异质性一方面,区域间的地理、自然条件和政策差异会转化为经济发展和收入的差异,东部沿海地区在对外开放方面获得了有利于工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市场的力量使全国经济均显著增长;另一方面,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地方政府所采取的分割市场保护或扶持当地弱势产业的政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省际和省内的资源配置效率以及经济的发展。因此,本文将分别考察在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内陆地区“双循环”对利用外资的“质”和“量”所起的效应差异。本文利用中国宏观经

47、济数据库中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借鉴陈敏等2 8的做法,选取地区间的环比相对价格指数Qi j t=l n(Pi t/Pj t)-l n(Pi t-1/Pj t-1)来衡量市场分割程度。每一个省级单位的市场分割指标为相邻省份间的指数按省份合并。最后再将区域的各省级指标加总,乘以国家层面的“双循环”生产分割长度,得到区域行业层面的“双循环”指标。选取各省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表示利用外资的“量”,选取各省份单个项目规模表示利用外资的“质”,以各省份行业从业人员比例为权重,获得行业层面数据。回归结果汇报于表3第(5)(8)列,结果显示,对于东部沿海地区,“双循环”对于利用外资的“质”和“量”表现为显著的正

48、向促进作用,但对于中西部内陆地区,“双循环”对利用外资的“量”仍存在一定的促进效应,但对利用外资的“质”提升作用并不显07h t t p:s k x b.x j t u.e d u.c n戴翔,华笑烨“双循环”促进利用外资“稳中提质”的效应评估著。可以看出,地区间的政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的市场分割,使得“双循环”对利用外资“稳中提质”的促进效果出现了差异。这也从另一层面佐证了“双循环”下实际有效市场规模的重要性。表3 行业和区域异质性分析估计结果变量第一、二产业第三产业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内陆地区(1)F D I(2)F D I q(3)F D I(4)F D I q(5)F D I(6)

49、F D I q(7)F D I(8)F D I q D o m0.5 6 2*0.8 3 4*0.6 9 8*1.2 1 3*2.9 0 3*1.1 2 2*1.2 9 6*1.0 3 1(0.3 1 3)(0.4 4 4)(0.2 6 5)(0.7 0 0)(0.8 7 4)(0.4 7 3)(0.7 5 3)(0.6 5 2)G l b3.7 2 02.0 2 0*0.8 8 2*2.1 2 2*3.9 2 6*1.4 9 2*0.8 8 2*2.3 5 7(2.6 5 1)(1.1 9 5)(0.4 6 5)(0.4 6 6)(1.7 1 1)(0.7 4 6)(0.4 4 6)(1.8

50、 0 5)D o mG l b4.1 9 2*1.3 4 5*1.2 2 3*2.3 6 3*1.7 8 4*0.9 9 2*1.2 2 3*0.8 1 8(2.5 1 0)(0.7 6 0)(0.6 8 1)(1.0 8 8)(0.7 6 1)(0.4 1 9)(0.6 3 3)(0.6 5 3)观测值数4 0 4 0 8 0 8 0 1 2 0 1 2 0 1 2 0 1 2 0 R20.5 2 8 0.6 3 3 0.7 8 7 0.8 0 4 0.4 7 1 0.7 5 8 0.3 8 0 0.7 8 6 注:1.*、*和*分别表示在1%、5%和1 0%的水平上显著。2.()内为异方差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